?

留在紙上的思念才最深切

2024-05-09 15:30張楠
中國收藏 2024年4期
關鍵詞:箋譜箋紙羅紋

張楠

張 楠

北京畫院理論研究部副研究員

愛生活、愛工作的她,近些年在美術研究領域頗有建樹,不僅出版了專著,還曾在北京畫院美術館、希臘雅典塞奧哈拉基斯藝術基金會美術館、齊白石舊居紀念館策劃多場傳播齊白石藝術的展覽,目前擔任2023年北京文化藝術基金傳播推廣項目“齊白石在北京”負責人。

張楠著《紙短情長——中國箋紙里的藝術故事》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24年1月出版

《紙短情長——中國箋紙里的藝術故事》內頁

從天津美術學院畢業后,我進入北京畫院工作,在此接觸到了畫院典藏的大量古籍箋譜。北京畫院古籍藏品豐富,大約有一萬余冊。1959年建院之初,葉恭綽先生等畫院元老就為北京中國畫院購得一批精刻善本古籍,其中有民國箋譜數十種,如《北平箋譜》《十竹齋箋譜》《北平榮寶齋箋譜》《成都詩婢家詩箋譜》《文美齋詩箋譜》等等,這都是在經過老一輩藝術家們精心挑選后購買入庫的。這些古樸、雅致的箋譜,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研究新領域的大門。

我的第一本專著《紙短情長——中國箋紙里的藝術故事》于今年1月付梓出版。本書基于我近幾年積累的箋紙研究文章內容,將箋紙歷史變化做了一個古今的對照,力圖串起箋紙發展的歷史脈絡。并通過從各種渠道尋找箋紙的高清圖像進行充分展示,讓讀者能更直觀、真切地欣賞箋紙,力圖提供一個可讀、可賞、可品、可觀的藝術世界。

每一枚箋紙,都可以稱之為一件藝術品,上面或是水印一幅微型的畫作,或是鐘鼎彝器的拓片,或是簡單的拱花圖案,或清新淡雅,或古樸凝重。方寸之內,集詩、書、畫、印于一體。輕撫箋紙,如翻看舊時光影,與百年前的士人對話。

欣賞箋紙,一定要關注其是否具有特別的涵義。比如明代兩部集大成的箋譜《蘿軒變古箋譜》《十竹齋箋譜》,其中的每一枚箋紙都是以象征的手法描寫典故,可謂是一部明代的縮寫版百科全書。如《蘿軒變古箋譜》里的“雪浪石”一箋即出自宋代杜綰《云林石譜》,此石出自中山府,顏色灰黑,紋生白脈,姿態旋繞曲折,蘇東坡將其命名為“雪浪石”,并作《雪浪石》詩,曰:“承平百年烽燧冷,此物僵臥枯榆根。畫師爭摹雪浪勢,天工不見雷斧痕?!痹偃纭巴鹎葜邸敝v十六國時期,前秦王嘉《拾遺記》記載,秦始皇喜好神仙,有宛渠國人乘坐螺型船,穿行海底前來拜訪。此船又名淪波舟。宛渠國人高十丈,穿鳥獸毛,談論都是開天辟地之事。

而箋紙還有一個有趣的功能,就是與藝術家不同時期的繪畫作品進行對照,能看出其中的風格變化,好似是藝術家風格演變的一種影像記錄。藝術家常常會應南紙店之約創制箋紙,一些文人畫家還會私人定制箋紙,如唐代的“薛濤箋”、張大千的“我心如寫”箋。

通過一枚箋紙,還可以讓你了解寫信人的不同心境。比如被稱為“文學戰士”的魯迅,他給新婚不久、已有身孕的許廣平用漂亮的枇杷箋和蓮蓬箋寫信。魯迅知道許廣平素愛吃枇杷,蓮蓬并蒂又意為多子多福。妻子看到箋上圖案,就已心領神會夫君的浪漫柔情。

除了各式花樣,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對箋紙的制造工藝也產生了濃厚興趣。比如宋代隱秘的砑花箋紙是如何制作的?砑花箋上的紋路圖案幾乎都有一定程度的拒墨效果,宋代文人是如何使用它的?蘇軾的《久留帖》用筆蒼勁,結字略扁,姿態橫生。砑印羅紋花草,裝飾意味明顯。信中講到蘇軾受到對方的照顧,如今奉命離開,寫信以表達感謝,選用了高級的羅紋紙?!镀潦绿窞閷懹谔K軾第二次到常州,時間大約是元豐八年(1085年),全紙砑以羅紋及幾何紋樣,破似窗花效果,砑花處稍排墨。以上二帖被裝裱在一起,內容上似乎都是旅居所書。書風上以及,紙張制作工藝與審美也相同,可能為同一時期的作品。專業紙工所制作的砑花箋要以銷售為目的,商品的賣點就是極其精美又顯而易見的裝飾紋樣。而砑花這種看不見或是難以識別的隱秘花紋,卻符合宋代文人注重素雅、含蓄的心態。

《蘿軒變古箋譜》中的紋樣

北宋 蘇軾《久留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信中講到蘇軾受到收信人的照顧,如今奉命離開,寫信以表達感謝,選用了高級的羅紋紙。

從小喜愛藝術的我,在不斷深入的工作中,徹底愛上了花箋。雖然花箋是一門比較冷門的藝術研究,但我從此開始執迷于研究箋紙并撰文發表,一發不可收拾。首先在北京畫院《大匠之門》系列叢書中陸續介紹院藏箋譜,后又在各種雜志和報刊上發表有關箋紙類文章十余篇。而我也在收集研究材料的同時,開始了自己對民國箋紙的收藏。在該領域做出了一些小成績,一些藝術機構也開始邀請我圍繞箋紙開設講座。如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民國文人的一封家書”專題講座,在北京畫院和榮寶齋舉辦“紙短情長——齊白石畫箋的詩情畫意”專題講座。此外,基于我對齊白石的研究,2019年1月還在北京雨兒胡同齊白石舊居紀念館策劃了“紙短情長——齊白石畫箋的詩情畫意”展覽,展覽也深受觀眾好評。

新時代信息傳播技術有了質的飛躍,現代的人不在需要像古人那樣,等待數日甚至數年才能得到對方的信息。我們真的做到了“天涯若比鄰”。但同時,這也有弊端,就是人們的思念之情不再有古人那樣深切。因為聯絡和得知對方的現狀太容易了,只要你想就可以隨時進行。但不論是以紙傳情,還是用現代通訊手段即時聯絡,我們都是在通過不同的語言形式來溝通。只要是以語言進行的交流,無一例外會產生誤解和歧義。而圖像是最形象的表達,比任何文字和語言更加直觀。因而有著共同遭遇、共同心境的遠方家人、朋友、知己,展信安,未讀其字,但箋上圖像就可確認寫信人帶來的心意。

從前,車馬慢,書信遠。如今,“魚雁傳書”“紅葉傳書”的時代已經漸行漸遠。書信、信箋被保留下來,成為文物,成為文化和歷史的見證者。箋紙正如一面鏡子,折射出豐富的精神世界。其所蘊含的時代價值和文物價值以及審美價值,值得我們現代人去慢慢品味。

執迷于箋紙研究多年,本文作者也在不斷通過講座、展覽等途徑與大家分享她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箋譜箋紙羅紋
四平針2+1羅紋的減針留邊工藝研究
魯迅對箋紙情有獨鐘
箋譜清賞
毛針織組織中羅紋的造型設計與工藝方法初探
用手撕出來的建筑模型
寫信,奢侈又有趣的平常事
略施粉黛
《蘿軒變古箋譜》淺釋
無雙國寶《蘿軒變古箋譜》
毛衫領羅紋排針數的計算方法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