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西南少數民族生態知識的現代利用與美麗鄉村建設研究》

2024-05-10 17:12
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西南場域田野

甘 暢

(武漢輕工大學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48)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是在生態文明建設全新理念指導下的一次農村綜合變革,也是實現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現實路徑。西南地區是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區,世居于此的各族人民在尊重自然和順應自然的過程中,創造了多姿多彩的生態智慧與地方性生態知識,這些智慧和知識承載了民族記憶,展示了中華文化精髓,契合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是推進西南地區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為此,探析西南少數民族生態知識的主要類型及其內容,分析西南少數民族生態知識的現代利用以及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利用實踐,探尋少數民族地區美麗鄉村建設和生態安全維護的差異化路徑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西南少數民族生態知識的現代利用與美麗鄉村建設研究》(民族出版社2022年12月出版)一書是國內較早聚焦少數民族生態知識現代利用價值的學術專著。李技文副教授長期從事民族學和社會學等學科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尤其對西南少數民族生態知識的歷史嬗變和現代利用有著獨到見解,承擔著少數民族地區生態知識研究者和傳承者的角色和使命;他積極響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探討西南少數民族生態知識現代利用與美麗鄉村建設,彰顯出其深厚的學術功底與敏銳的學術觸角。

該書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指導性,具體表現如下:

第一,在理論建構上,該書解讀了“生存場域”與“空間”的內涵,尤其是從自然(物理)屬性與文化(社會)屬性兩個層面建構并闡釋了生存場域中“自然生存場域”與“文化生存場域”的內涵,展現了少數民族生態知識的生存場域與田野空間,著重梳理了少數民族生態知識的生成機理與傳承邏輯,深化了民族學、人類學、生態學、地理學等多學科概念的關聯與融通,響應跨學科觀點與理論交叉融合的時代訴求,為解構和闡釋生態知識提供了理論鋪墊。尤其是獨具匠心地將少數民族生態知識分為認知型、信仰型、生產型、生活型和規約型五大類型,對于系統把握少數民族生態知識的文化意蘊和指導少數民族生態知識保護與傳承具有較強的適用性。

第二,在研究內容上,該書編錄了大量少數民族生態知識理論研究內容,同時緊密結合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美麗鄉村建設實踐,提出了少數民族美麗鄉村建設的生態意蘊及其調適方案,分析了美麗鄉村背景下少數民族生態知識保護的實踐路徑。該書研究內容結構安排詳盡合理,既彰顯了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總體特性,同時囊括了典型民族村寨的特殊性表征;既有實證主義的嚴謹性,又體現出人本主義關懷。

第三,在研究方法上,綜合運用田野調查法、文獻研究法、“多點民族志”研究法和“過程—事件”分析法,系統構建了理論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綜合分析與個案分析相結合、歸納分析與演繹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體系。尤其是該書在田野調查中采取了一種互補性策略,既選擇了“他鄉”田野點,也顧及對自我“家鄉”的關注,構成了“多地點”民族志研究的范疇,有效彌合了田野點選擇中“異域”(他鄉)與“本土”(家鄉)間的矛盾,是田野點調查方法的補充與創新。

總之,西南少數民族的生態智慧與地方性生態知識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資源?!段髂仙贁得褡迳鷳B知識的現代利用與美麗鄉村建設研究》一書為民族地區和美鄉村建設、西南民族地區生態安全維護、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政策完善以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生態根基”鞏固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和實踐參考。筆者相信,該書不僅會成為民族學、人類學和社會學的代表性力作,也會成為民族地理學和文化地理學等學科領域開展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理論研究的重要參考。

猜你喜歡
西南場域田野
基于“自主入園”的沉浸式場域教研
希望的田野
民主論辯場域中的法律修辭應用與反思
“潮”就這么說
在希望的田野上擔當作為
中國武術發展需要多維輿論場域
Country Driving
在希望的田野上
一路向西南——然烏湖、米堆冰川
組織場域研究脈絡梳理與未來展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