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滬上消費領域公益訴訟案件關鍵詞透析

2024-05-10 08:15黃靈
檢察風云 2024年8期
關鍵詞:積極探索

新聞發布會現場

今年“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前夕,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三中院”)、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以下簡稱“上海市消保委”)聯合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滬上消費者權益保護情況及2023年度消費領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其中,線上消費、不實宣傳、食品安全等,成為年度消費領域公益訴訟的關鍵詞。

積極探索“線上消費”領域的公益訴訟

隨著網絡購物逐漸成為消費者日常生活消費的重要方式,滬上消費領域的公益訴訟案件辦理中,呈現“網購糾紛多、網絡購物安全問題突出”的情況。在上海三中院公布的該院自2017年以來的辦案數據統計中,網購類案件已占案件總數七成以上。

在本次發布的“上海市消保委訴張某某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消費者權益保護民事公益訴訟案”中,被告人張某某自2020年起通過微信銷售減肥糖果等減肥產品,明知所銷售減肥產品存在副作用、同行已被打擊等情況,仍發展代理大量銷售。至案發,被告人張某某銷售減肥糖果超過1200盒。偵查機關在被告人住處、十余名代理處查獲大量減肥糖果、酵素,均檢測出西布曲明、比沙可啶成分。一審法院作出判決:被告人張某某犯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處有期徒刑4年9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50萬元;查獲的有毒、有害食品及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予以沒收。

據悉,上海市消保委通過線上消費領域社會監督發現,行業與消費者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存在著眾多不統一、不平衡的問題:

首先,行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亟待解決。為加強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建設,應制定更為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并加強監督和檢查力度以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其次,屬地監管的不平衡問題。不同地區在監管力度和標準執行上存在差異,導致市場競爭不公平。為解決這一問題,需加強中央與地方的監管協同和標準統一化工作,并推動跨地區的監管協作和信息共享機制建設。

最后,針對細分行業監督專業性要求高的問題,應加強跨地區合作與交流以及專業機構和智庫資源的利用。通過共享先進的檢測技術和經驗以及提供科學合理的監督建議和指導來提升整個行業的監督水平。

“不實宣傳”令細分行業領域競爭失序

長期以來,網絡上實施的不實宣傳行為違法成本較低,助長了經營者為博取消費者關注而故意提供誤導信息。2023年,上海市消保委積極探索線上消費領域的公益訴訟,諸如針對取暖器領域誤導消費者的情況開展社會監督,并啟動相關系列公益訴訟取得積極成效。

在典型案例“上海市消保委訴某科技有限公司案”中,被告在消費者最為關注的節電性能和升溫速度等方面以明確的數據進行不實宣傳:

被告某科技有限公司在某平臺銷售某品牌電暖器,銷售網頁上使用“1度電全屋35℃”“200m3全屋循環暖風”“耗電量0.27千瓦/小時”“1分鐘溫度從15℃以下升至35℃”等宣傳用語。原告上海市消保委經委托第三方機構對涉案電暖器進行檢測,結果顯示被告對產品的宣傳描述與實際檢測結果嚴重不符,如在密閉無窗的16平方米實驗箱內,電暖器開啟后消耗1度電可以使房間平均溫度由17.4℃升高至23.8℃,升高了6.4℃;電暖器開啟1小時所消耗的電量為1.954度;電暖器開啟1小時后室內平均溫度由17.4℃升高至26.4℃,升高了9.0℃。原告認為被告不實宣傳,導致不特定消費者接收到錯誤信息,侵害了不特定消費者的知情權等合法權益,亦對行業市場秩序造成負面影響,嚴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上海市消保委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提起公益訴訟,請求被告停止侵害、賠禮道歉;支付賠償金以及維權費用等。上海三中院經審理后認為,被告明知涉案電暖器不能達到宣傳的相關功能,故意提供誤導信息,使瀏覽網頁的消費者產生該產品省電等性能上優于同類商品的錯誤認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消費者對產品的選擇,其行為侵犯了眾多不特定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依法應承擔相應法律后果,遂判決被告立即停止不實宣傳及誤導消費者的行為,并公開賠禮道歉;同時綜合考量被告行為的性質、影響范圍、持續時間、獲利情況、自行整改情況及產品銷售等因素,判令被告承擔20萬元賠償金等。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書長唐健盛認為,消費民事公益訴訟在解決細分行業領域競爭失序問題方面能夠發揮其獨特優勢:首先,通過引入專業機構對行業技術問題進行深度研究,可使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更有法律邏輯和技術邏輯,推動行業領域公平競爭與高質量發展;其次,從消費者公益損失角度提出賠償訴求,讓所有違法當事人按照同一標準公平擔責,法院的裁判文書也為行業領域的公平競爭提出了比法律原則性規定更為具體且可操作的合規要求;最后,賠償金能直接用于消費者權益保護,也為消費者組織開展細分行業領域監督和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提供了資源支持,形成了可持續的閉環。

食安領域案發原產地有所變化

食品安全無小事。食品安全涉及公共安全,是重大民生問題。在本次公布的典型案例“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以下簡稱‘市檢一分院)訴某飲用水公司消費者權益保護民事公益訴訟案”中,因制售不合格飲用水,法院支持檢察機關提起的公益訴訟,判決生產者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

某飲用水公司先后分三批生產銷售的包裝飲用水被檢出銅綠假單胞菌,且相關工作人員均未持有健康證,均不符合國家標準。檢驗部門檢驗結論為含銅綠假單胞菌的包裝飲用水為不合格食品。相關區市場監管局對上述行為已予以行政處罰。其中,第一批次2600桶已全部銷售,另兩批次未銷售飲用水已被銷毀。市檢一分院認為該公司上述違法行為損害不特定消費者合法權益,遂依法提起公益訴訟,請求判令被告某飲用水公司在省級以上媒體向社會公開賠禮道歉,并支付懲罰性賠償金6.5萬元。三中院綜合考量該公司違法所得、飲用水出廠價與商戶銷售價差異、該公司所受行政處罰及整改情況等因素,判決被告支付懲罰性賠償金6.5萬元,并向社會公開賠禮道歉。法院判令被告某飲用水公司支付懲罰性賠償金,有力懲處了不法經營行為,有利于保障不特定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合規誠信經營,對于規范市場經營、守護食品安全底線具有警示教育意義。

另據上海三中院黨組成員、副院長俞秋瑋介紹:上海三中院自2017年起集中管轄部分食品藥品安全的民商事案件。在其受理的涉食品安全案件中,進口食品案件占總數近六成,涉不老丸、美白丸等進口美容保健類產品,其余為酒類、飲品、火腿、蜂蜜、水果等。進口食品的安全問題主要集中在進口食品含有我國禁止添加的物質或成分,如NMN(β-煙酰胺單核苷酸);無檢驗檢疫證明、無中文標簽;自禁止進口的國家或地區進口食品等。此外,減肥產品等領域犯罪多發,在產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質情況較為突出,嚴重危害消費者生命健康。她表示,上海三中院將進一步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法院、上海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司法服務保障促消費的精神理念,堅持依法保護原則、全面保護原則和協同保護原則,充分發揮司法職能作用,從而服務保障上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編輯:黃靈? ? yeshzhwu@foxmail.com

猜你喜歡
積極探索
積極探索 大膽實踐 推動公益訴訟扎實開展
勇于擔當作為 積極探索創新——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亮點解讀
新時代四川開放格局的積極探索
——讀《新時代治蜀興川的開放格局》
積極探索創新 破解兒童關愛服務“最后一公里”難題
昌圖縣積極探索侵蝕溝綜合治理
積極探索街道人大工委工作新路子
重慶市醫保研究會舉辦 積極探索全民醫保在醫改中的基礎性作用研討會
深刻反映新常態的要求 積極探索新發展的路徑
積極探索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
積極探索主動作為努力做好民營企業關工委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