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滲透研究

2024-05-10 06:59蔡玲玲
課堂內外·初中教研 2024年3期
關鍵詞:滲透策略傳統文化初中語文

蔡玲玲

摘? 要:傳統文化是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具有指導人們生存發展的重要作用。語文是初中教學體系的基礎類學科之一,是推動素質教育目標實現的重要工具和媒介,其學科內容以現代和古代的各類文學經典為主,天然具備的文化傳遞特點決定了語文肩負著傳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使命。為了讓傳統文化深度滲透到語文教學中,讓學生理解中華文化的優秀內涵,文章分析了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要素的必要性,提出了解讀物象、情境創設、小組合作討論、拓展閱讀教學等策略,以期進一步提升傳統文化與語文知識的結合程度,促進學生成長。

關鍵詞:初中語文;傳統文化;滲透策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語文教育要繼承與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新課改同樣提出了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素養培養要求。為了在教學中落實語文教學發展傳統文化的要求,將傳統文化融入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必須從教學內容入手,發掘課文內容中蘊含的課文價值,結合教學現狀和學生的語文成績等要素進行分析,在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完成文化傳承與交流,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學生的思想認知中,使傳統文化成為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精神食糧,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成長奠定基礎。

一、初中語文教學滲透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優秀道德品質

傳統文化蘊含著大量的有關做人、處事、學習方面的知識信息,對人們思想認知和行為模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初中時期的學生正處于心理塑造的關鍵時期,語文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滲透傳統文化,能夠將文化中的優秀思想道德內涵滲透到學生的思維認知中,是培養學生優秀道德品質的關鍵。

(二)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傳統文化來源于人們在社會生活實踐中的積累,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讓學生在面對人生選擇困境的過程中,獲得啟示與心靈上的指導。學生在深入學習了解傳統文化產生的背景過程中,進一步強化了民族自豪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進而更樂于學習、繼承傳統文化。

(三)有助于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要以文學故事、文學經典的形式流傳下來,內容豐富且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學生在閱讀文學經典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文學作品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內涵。作品中特有的文學美感,能夠深化學生對時代特征的理解,使學生感受到古代人的學習生活方式,在接觸文學經典的同時豐富了學生的寫作視角,積累了寫作素材,學習了古人的故事構思方式、描述方式和線索運用方法。傳統文化反哺語文教學,使學生的閱讀能力、情感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與發展。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策略

(一)解讀作品物象,深挖情感內涵

傳統文化的理念較為抽象,學生的學習記憶難度較大,學生過于空泛地理解將難以體會語文教材中隱含的文化思想。為了讓傳統文化真正滲透到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從文章中承載的思想文化和情感內涵的物象入手,讓文章中傳遞的情感內涵立體化、深入化,從載體入手解讀全文,實現傳統文化的滲透,促進學生成長。

以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鄉愁》為例。為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師需要在導學階段組織學生閱讀文章內容,讓學生初步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要素,引導學生分析詩歌采取了什么樣的情感表現手法。在互動中,學生給出了“借物抒情”的回答,教師則結合學生的答案,引導學生提取作品中的物象,結合“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等物象設置問題:“這些物象中蘊含著什么樣的情感要素?”借助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物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為進一步深化學生對特定物象的體會,教師可以出示郵票、船票的圖片,播放影視資料片段,如在家中的妻子接到了外出作戰的丈夫寄回的信件,每次乘船看望心愛之人留下的船票的合集,子女到墓前祭拜父母的景象,借助視頻和影像資料引導學生思考物象背后的含義,讓學生理解郵票、船票代表的人們跨越時空相見的場景,體會詩歌中蘊含的思念之情。在教學活動的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中國古代還有哪些詩句使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同時將學生分為多個學習討論小組,彼此圍繞主題相互討論:部分學生提出“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部分學生想到了“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還有學生想到了“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在回憶所學古詩內容的過程中,學生深化了對物象情感的體驗,這為學生理解傳統文化提供了一個窗口。

(二)創設文化情境,深入挖掘文化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師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以情境再現的形式,將詩歌、文言文中的場景還原到學生眼前,營造出語文課堂的特色文化氛圍,讓學生在觀看古人言行、與古人進行模擬對話的過程中,感受其智慧與思想的博大、精深。這深化了學生對文章中語言文字魅力的理解,使文學作品中的傳統文化滲透到人們的思想情感、內涵中,激勵了學生的學習成長。

以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送東陽馬生序》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理解文本中滲透的勸學思想,認識到今天的優越學習生活條件的來之不易,可以從文章作者對讀書求學的細節描寫入手創設教學情境,在情境中滲透傳統文化,使學生認識到勤奮學習、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的重要性??紤]到文章內容的細節描寫較多,教師可以圍繞文章內容自行制作動畫課件,并將整個動畫視頻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中青年家中貧寒無書,為了學習,只能借書、抄書學習,視頻中著重體現了環境之艱苦,還原了硯臺結冰、手指凍僵等細節,說明讀書環境的艱辛。學生在求教于教師的過程中虛心好學,雖遇叱咄但不敢有半分不滿,寫出了求學之辛苦;每日為求學奔走許久,寒風凜冽,皮膚凍裂,體現了求學之艱難。通過細致的情境,學生體會到古時候青年求學之不易,此時語文教師結合情境提出問題:“同學們,大家看到了情境中的主人公求學時需要克服這么多困難才能學到知識,大家說他為什么要付出這么多努力去學習呢?”在情境的引導下,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教師播放第二段情境,情境中主要體現了文章作者與其他求學之人的貧富差距,從吃、穿、用等三個方面說明了物質條件的艱苦,并在情境中著重體現了作者在精神上的滿足與快樂,此時教師結合情境設置問題:“大家想一想,視頻中的‘我與其他人站在一起,無疑是貧窮的,但‘我為什么卻毫無羨慕的意思?”學生結合問題分析,認識到讀書和學習作為一種精神追求對人成長的重要性,為學生“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優良品德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在教學活動的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比今天自己的學習生活和文章作者過去的學習環境,思考在今天優越的學習環境中,人們為什么要堅持學習,學習能夠帶給人們什么,在討論中深化學生對學習重要性的理解。在傳統文化的滲透作用下,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能夠以正確的態度看待學習,滿懷熱忱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在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成長,為今后的學習發展奠定基礎。

(三)小組合作研究,增強文化認同

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關鍵,不在于思想文化理論的灌輸,而是要讓學生在學習中認識到傳統文化對自身學習成長的重要性,讓學生認同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涵,從而主動地學習、吸收傳統文化;使傳統文化成為學生思維認知體系的組成部分,為學生良好思維和行為模式的形成奠定基礎。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以在課上組織開展小組合作討論活動,在圍繞文章思想主題討論的過程中,讓學生自主探究理解文章中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在討論中相互交換意見,完成知識互補,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理解。

以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孟子三章》為例。在教學中,為深化學生對孟子思想理論的理解,教師組織開展了小組討論活動,在課上,將學生分為多個學習討論小組,并結合教學內容設置討論問題:“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一定會降下磨難嗎?為什么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大家分析一下這一說法有無道理呢?”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進行討論,部分學生認為文章中的觀點并不正確,不是因為上天要給予人試煉,而是因為人經歷了磨難,見識和能力得到了提升,才學得到了增長,才能抓住人生中的機遇,有所成就;部分學生認為,孟子所言是為了鼓舞人心,正所謂行百里者半九十,苦難對常人而言是難以忍受的,很多人無法承受苦難而倒下,孟子的說法更能夠給人希望,讓人們以堅定的意志克服生活中的困苦。教師在學生討論結束后適時加以引導:“同學們都說得非常好,文中引用了古代圣賢從貧賤中起家的案例,說明了憂患意識的重要性,以及適當的磨礪對人成長的重要性。在我們遭遇困苦時,一定要咬緊牙關,敢于堅持,克服困難;在我們獲得成就時,也要謹慎,認識到今天的人們獲得的一切是多么來之不易,要始終在學習生活中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大家說對不對?”在討論中,學生加深了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并能夠將傳統思想理念套用到現代人身上,思考優秀傳統文化對人的成長所具有的指導作用。這種方式讓傳統文化成為學生學習成長的優秀助力。

(四)拓展閱讀教學,提高文化素養

語文教學屬于基礎性學科之一,語文素養的提升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師既要認識到教材內容在宣傳傳統文化上的優勢作用,也需要認識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僅通過教材開展傳統文化教學活動,難以實現培養學生優秀文化素養的教育目標,因此傳統文化的滲透可以從教材內容開始,但不能從教材內容結束。為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可以嘗試組織開展拓展閱讀教學活動,將課本以外的教學材料投入到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體會其中蘊含的傳統文化,促進學生的成長。拓展閱讀活動的限制相對較少,不存在硬性的知識學習要求,為此教師可以在開展閱讀活動的同時適當加入其他活動,如在說理性的文章中加入辯論活動,在激烈的交流互動中綻放思想的火花,深化學生對傳統文化內涵的理解;在劇情性較為突出的文章中加入表演活動,通過課本劇的形式豐富學生的情感體會,使文章的教育性凸顯出來。

以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短文兩篇”為例。文章以“蓮”和“陋室”等物象表達了自己做人的志向,學生在閱讀的同時體會了其中蘊含的與個人品行和操守有關的傳統文化。為進一步深化傳統文化給學生的印象,教師可以借用群文閱讀教學法,將《陸游筑書巢》、劉禹錫的《秋聲賦》等文章推送給學生,要求學生自行查閱資料、翻譯文章內容,體會文章中的情感內涵,引導學生思考文章中傳遞的傳統文化思想差異性。學生結合所學,提出了自身觀點,認為《陋室銘》以陋室為由,表達了作者不貪戀世俗權力和榮華富貴,專心研學,追求精神享受的志向;《愛蓮說》表達了作者希望自己像蓮花一樣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氣質,能夠在污濁的塵世間保持自身的獨立品格;《陸游筑書巢》表達的是作者愛學、好學,一心向學,在學習中充實內心的優秀品質;《秋聲賦》從秋景出發,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寂和憤恨,慨嘆于郁郁不得志的現狀,卻又不想因此而隱居,希望在垂暮之年發憤圖強的信念。在活動中幫助學生明確了文章的思想文化內涵后,教師設置課上討論活動,提出問題:“同學們,古人們生活的環境與我們今天的環境有所差別,像古人所說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等理念已經不再適用于今天的社會環境,大家說一說,上述文章中的思想理念是否與今天人們的社會環境相符合呢?”在討論中,學生認識到傳統文化對當前人們學習生活的指導作用,能夠正確看待傳統文化的作用和價值意義,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自身的思想認知觀念中,指導了自己今后的成長。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要求教師通過多種方式將傳統文化內涵應用到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在增強教學活動實效性的同時深化學生對傳統文化思想內涵的體會,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情,促進學生的學習成長。

參考文獻:

[1]張麗霞. 優秀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實施路徑[J]. 文學教育:下,2022(09):134-136.

[2]郭莉萍. 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J]. 亞太教育,2022(18):166-169.

[3]潘瑜婷. “雙減”背景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探索:初中語文優秀傳統文化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探究[J]. 漢字文化,2022(10):95-97.

[4]何婧瑩. 徜徉課外閱讀傳承傳統文化[J]. 文化產業,2022(03):157-159.

(責任編輯:向志莉)

猜你喜歡
滲透策略傳統文化初中語文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例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微寫作”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幾點做法
中學音樂教學中德育的滲透策略探析
初中物理探究教學中滲透科學方法的教育探討
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
技工院校語文教學滲透人文教育的思考與實踐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