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呈意象、傳意蘊與構意境

2024-05-10 16:29李磊
中國藝術 2024年2期
關鍵詞:竹影玉器意蘊

李磊

摘要:“中國古代玉器”作為中國國家博物館推出的“由舊轉新”的專題展覽,內容設計和形 式設計均呈現出全新的視覺面貌。本文從“呈意象”“傳意蘊”和“構意境”三個維度來還原 “中國古代玉器”展的形式設計過程,思考從“呈意象”“傳意蘊”到“構意境”這種從量變 到質變的展陳設計方法,探討如何實現展示內容、形式變化以及觀者感受協調統一的設計路徑, 為博物館展覽的形式設計工作帶來一定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中國古代玉器呈意象傳意蘊構意境形式設計

2023 年 8 月 18 日,中國國家博物館新版 “中國古代玉器”展面向公眾開放,與舊版展覽 相比,新版展覽以“玉出東方”“玉禮堂皇”“吉 玉琳瑯”“瓊華滿堂”“鏤冰雕瓊”五個互相關 聯的單元,展示了玉器從飾品到神器、禮器, 再回歸世俗,由帝王貴族專享到普及民間的發 展軌跡,以及玉器制作的工藝流程與審美意 境。中國古代美學注重觀物取象,強調通過馳 神運思創造意象、意蘊與意境,以此來展現文 學藝術美的魅力。對于“中國古代玉器”展而 言,作為一場較為系統地闡釋中國古代玉文化 的發展脈絡和深厚底蘊的專題展覽,需要設計 者獨具匠心地來表現玉器的精美絕倫、傳達 玉器的文化內涵,進而為觀者營造恰如其分 的觀展意境。以下,筆者即從“呈意象”“傳意 蘊”“構意境”三個維度來解析“中國古代玉器” 展的形式設計思路。

一、意象的呈現——“中國古代玉器”的圖像 傳達

(一)玉形的表現

意象是一切藝術審美和藝術創造的核心, 通常包含以視覺設計來展示對象的圖形、圖像 或符號。以“中國古代玉器”展為例,玉石的形 態是最為基礎、直觀的表現古代玉器造型類別 的形式。比如在第一單元“玉出東方”中,為使 凌家灘文化、齊家文化和石峁文化等小組內容 的文物展示更加充分,策展團隊挑選了具有代 表性的玉器圖片作為補充展示,為盡可能還原 玉器本身的質地和形態,呈現出玉器柔和、剔 透的視覺特征,設計者將玉器圖片取形去底,使用透明亞克力板做隨形處理,并特意將噴繪 的器物底片夾在兩層亞克力中間,底片上層為 磨砂透明亞克力,下層為普通透明亞克力。這 樣的設計一方面將玉器器物立體化,另一方面 也利用磨砂亞克力材質的半透性來表現玉器的 溫潤與光澤。在龕內的版面設計上,以上這幾 個小組的說明文字要搭配4到5幅玉器圖片進 行展示。為了避免布局過于平淡,筆者選用雙 排八邊形線框的方式聯結組說明和玉器貼片。 玉器貼片沿八邊形外輪廓間斷式排布,環繞在 組說明文字的四周,讓整體的龕內版面更具設 計感。在制作工藝上,玉器貼片的文物名稱、說 明文字和線框都采用絲網印刷,以此增加文字 圖片的立體感及光澤度。除此之外,盡量減少 龕內版面的工藝形式,保持龕內視覺設計簡潔 有序的特征。

(二)玉紋的運用

紋飾是古代玉器精益求精的印證。玉器 紋樣的種類和演變可以體現古代玉器的時代 特征,同時各式精細雕琢的紋飾和其構圖也 極具美感與鑒賞價值,是豐富玉器展陳內容 與形式的重要元素之一。在此次“中國古代玉 器”展的視覺設計中,設計者選用了不同類型 玉器的紋飾線圖作為元素,應用在單元板或龕 內版面的平面設計中。比如 “玉出東方”“玉禮 堂皇”“吉玉琳瑯”“瓊華滿堂”“鏤冰雕瓊”五 個單元板,依次選取相應時期的“玉龍”“玉 佩”“玉飾”“玉環”“玉杯”等器形的紋樣作為 裝飾元素,搭配標題字和起凸的雙層板設計單 元板的視覺樣式。在具體平面布局上,起凸的 雙層板和正文文字同單元板外墻居中對齊,而 標題字和圖形紋樣則有意采取非對稱性的設 計,整體偏右的排布與適度的留白處理讓標題 版面更具設計感。玉紋之于玉器來說是一種錦 上添花的存在,它們或簡潔素雅或紛繁精美, 每一種玉紋也賦予了玉器獨特的寓意。故而, 策展團隊精心挑選了部分典型的玉器紋飾作 為線描圖配合重點文物協同展示,一方面可以 彌補因玉器體量偏小、紋樣呈現不夠直觀的不 足 ;另一方面也可以為相對平鋪直敘的器物陳列增加視覺層次,更好地展現出玉器本身極 富神韻的美感。

二、意蘊的轉譯——“中國古代玉器”的裝飾 元素

(一)元素的提取

意蘊通常是指采用比擬或象征的藝術語言 傳達出展陳內容所蘊含的深層次意義或情感。 在“中國古代玉器”展中,呈現出玉不同的材質、 造型、紋飾,不同的器類組合與使用方式,蘊含 了與之相關的思想、文化、制度,意在讓觀者 可以認知感受中國古代獨特的玉文化。比如西 周的天命觀將王朝命運與統治者的道德聯系起 來,進而在春秋時期形成了“君子比德于玉”的 社會理念?!抖Y記》中孔子將儒家道德規范與玉 的品質結合,賦予玉仁、知、義、禮、樂、忠、信、 天、地、德、道十一種美德。而在我國古人的思 想中,通常以竹子及其所體現出的品質特征抒 發一種寧靜、致遠、高潔以及正直的高尚抱負 和情懷。正如《詩經》中又喻“君子比德于竹”, 以此類比,設計者發現在植物中恰巧“竹”最接 近“玉”所寓意的品性,故而選取了“竹”元素 作為輔助圖形,借由一種修辭手法,把“玉”的 意象轉譯為容易被觀者具象化的符號,應用于 玉器展的視覺設計當中。

(二)裝飾的應用

“中國古代玉器”展的版面設計遵循簡潔 大氣的設計原則,并借助“竹”的形態和寓意 呼應“玉”的內在品格,形成兩者的視覺呼應。 首先,在龕內立面的視覺設計上,選用竹影作 為整組說明板的輔助元素,將其置于版面的 邊緣或角落之處,每一處的竹影在龕外遠距 離看均形態近似,但近距離觀察每一處又都 有細微的竹葉變化,豐富了龕內版面視覺效 果。龕內立面帶有文字或文物的版面,用邊角 靠墻的竹影裝飾,留空的墻面用滿鋪的竹影 呈現。同時,竹影顏色以背板的漆色或布料的 原色為參考,在明度上比底色略重一點,讓竹 影的效果不至于喧賓奪主,過于顯眼。其次, 在龕內竹影的制作工藝上,選用了絲網印刷 中“手撕板”的方式?!笆炙喊濉辈煌诮z網印 刷常規的“網板”,它不含四邊的鋁合金邊材, 采用純濾網加美紋紙固定網邊的方式,這樣 的好處是可以讓絲印的圖案貼近墻角,使得 竹影的效果可以沿墻角向內延伸,有一種竹 子自然生長的態勢,避免了使用常規鋁合金 網板因邊材寬度造成的印刷限制。其實,在展 覽的形式設計上,靠近墻角的裝飾圖案在制 作工藝上一直是平面設計師不可規避的一個 問題,不干膠或透明貼雖然也可做隨形處理, 但對圖案還原的精美程度和穩定性,相較絲 網印刷還是有明顯差距。因而,在常設展的視 覺設計中選用“手撕板”絲網印刷工藝是更好 的選擇。

三、意境的生成——“中國古代玉器”的氛圍 營造

接受美學認為,在審美層次中意境由意象 構成,并且高于意象,意境是一種情景交融的藝 術境界,是主觀和客觀的高度融洽,由此產生出 令人心馳神往的美的意境和文化內涵,令觀者身 處其中時仿佛能觸摸到歷史文物的靈魂,聆聽到 跨越時空的回響。以展陳設計的視角來看,意境 的生成強調的是意象與意蘊的融合,這種融合凝 練了策展人的思想觀念與設計者的審美理念,通 過對展覽主題“意象”的圖像傳達以及展示內容 “意蘊”的視覺轉譯,營造一種情景交融、虛實相 生的文化意境,增強展覽整體的人文氣息,使公 眾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進而達到展示的目的。

(一)色彩的烘托

在博物館展覽的形式語言中,色彩是視覺 傳達中最具渲染力的元素,更是凸顯主題、烘 托展品的重要一環。色彩設計作為形式設計中 的一部分,能有力地傳達情緒、質感、氛圍、主 題等,它不僅僅是一種顏色,還是可以被物化 成具體象征意象的符號?!爸袊糯衿鳌闭惯x 用了一款介于綠色和青色之間的翠綠色作為展 廳的主色調,以視覺呼應展覽的主題性與藝術 性。綠色是玉的經典顏色,可以表現出玉的清 新與生機,青色則可以表現出玉的理性和莊重。 設計者中和了兩種顏色,選取了相對樸素、淡 雅的翠綠色作為展覽主要的視覺顏色,在意境 營造上強化了“玉器”的展覽主題,并另外使用 灰色作為一種中間色起到協調過渡的作用。在 兩種顏色彼此映襯的對比下,一方面讓主體的 翠綠色的顏色顯得更加純凈、透亮 ;另一方面 也通過色彩間的穿插與對比,使展示空間富于 變化,激發觀者的空間想象力,從而產生情緒 體驗上的共鳴。

(二)竹石的配置

竹自古以來就被文人墨客譽為“無聲的詩、 立體的畫”。作為中國民眾較為喜愛的一種植物,竹元素已逐漸被設計者廣泛應用于環境空間 或展陳空間的設計中,它既可以作為隔離帶對空 間進行劃分,使開放式空間具有層次感,又可以 作為植入元素來豐富填充空置的場景,營造一種 竹徑通幽的視覺效果?!爸袊糯衿鳌闭辜唇?用竹石配景的形式來布陳空間。首先,在展覽入 口的序廳處,前言墻的設計采用對稱式布局,左 右兩側墻面分別是中英文的展覽前言,中間墻體 做了圓形鏤空的竹葉透景處理。與之相對的是, 前言墻的正對墻面選用了雕刻燈投影的方式,將 圓形窗邊的竹影投射在墻面上,兩者彼此相互 呼應,使得序廳形成了虛實相生的視覺印象。其 次,設計者依據展覽動線的瀏覽節奏,在第二單 元入口處、空間交錯的轉角處以及展覽結語處, 也使用了鏤空墻體與竹石透景的形式,進一步豐 富展陳空間的視覺氛圍。

(三)留白的處理

“留白”在博物館展覽的形式設計中是一種 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表現手法,也是中國傳統文 化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美學觀念,它注重“少 即是多” “虛實相生”的設計理念,力求達到一 種含蓄、簡潔、素雅的視覺境界。對于此次“中 國古代玉器”展的形式設計來說,設計者有意 地在視覺設計中對煩瑣的裝飾元素進行簡化, 提取“玉”本身的形態和紋樣作為視覺元素,在 應用與延展時也控制圖形元素的大小和數量, 側重凸顯裝飾設計的少和精,使整體設計風格 趨向高雅的格調,力求使用簡約的形態營造出 具有深層遐思的展覽意境。由此可見,展陳設 計的留白處理不是簡單的去設計化,而是要運 用對比的手法恰當地處理形式設計中各視覺要 素的比例關系,比如形態與大小、體量與位置、 材質與肌理以及色彩與光影等對比組合要素, 使之產生變化與統一的形式美感,讓觀者可以 切身感受到形式設計所營造的意境氛圍,給予 公眾以無限想象與回味的空間,更好地展示中 國古代玉器所傳遞的文化內涵與精神品格。

四、結語與啟示

意象、意蘊和意境是中國傳統美學中的三 個關鍵要素,在古代器物類展覽的視覺設計中 發揮著重要作用。博物館的形式設計師面對社 會公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由常態化接收向品質化 追求的轉變,必須持續探索創新的設計理念,既 要組織好基于展示內容的基礎布陳,又要設計好 展陳視效的形式變化。而“呈意象”“傳意蘊”和 “構意境”正是實現展示內容與形式設計平衡協 調、完美統一的關鍵路徑。博物館的展陳設計師 必須摒棄重內容輕形式或重形式輕內容的做法, 從意象、意蘊和意境三個維度充分考慮器物題材 的文化特性與展示特點,注重社會公眾的視覺感 受與參觀體驗,力求在空間劃分、展柜布局、氛 圍營造、平面視覺和燈光照明等方面為觀者提供 良好的觀展和審美體驗,實現從“呈意象”“傳意 蘊”到“構意境”這種從量變到質變的審美轉換, 達到展覽形式設計的最優解。

參考文獻:

[1] 李 健 . 唐 代 美 學 的“ 思” 與“ 境”[J]. 人 文 雜 志 ,2020(2):90-98.

[2] 劉為力 . 景觀場所意象研究 [D]. 東南大學 ,2020.

[3] 葛洪明 . 竹元素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D]. 中 國美術學院 ,2013.

[4] 宋釗 , 朱守信 . 展示設計的意境營造 [J]. 美術觀 察 ,2011(6):116.

[5] 傅樂瑋 . 歷史類展館展示設計中意境營造方法探 析——以南京六朝博物館為例 [J]. 美與時代 ( 城市 版 ),2021(7):89-90.

[6] 王雯雁 . 展覽設計中的色彩運用實踐初探 [J]. 博 物館管理 ,2021(4):71-83.

[7] 馬用孝 . 淺談竹元素與環境空間設計的關系 [J]. 藝術教育 ,2016(2):236.

猜你喜歡
竹影玉器意蘊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探究玉器的鑒賞與收藏之間的關系
偶感
竹影垂簾
銅鈴山中
竹影金秋(七絕)
淺析玉器的收藏及保養
厚德載物——中國古代玉器展(上)
歷史課點評的意蘊
論秦觀詞的感傷意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