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的關鍵點與發展進路

2024-05-11 00:31曾祥明
關鍵詞:數字化數字建設

曾祥明,胡 元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083]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中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1]30-31。當前,鄉村振興已進入全面推進、全面實施階段。全球范圍內迎來以數字技術為核心驅動力的新一輪科學技術革命。數字技術迅猛發展帶來的數字化邊界的拓展需求與鄉村全面振興及農業農村現代化轉型的現實需求高度適配,推動數字技術向農業農村領域快速延伸和滲透,逐漸引起學術界的廣泛關注。通過梳理相關文獻,發現目前關于鄉村數字賦能相關問題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過程機理、價值意義和問題路徑三個方面,并較多呈現出理論化、內生性、微觀層和本體單一的特點,基于案例總結和宏觀視角的問題導向、實踐指向及系統性研究尚顯不足。鑒于此,本研究結合安徽合肥M村和N村的調研分析,在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對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的關鍵問題和發展進路等進行深入研究,以期更好推動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進一步實現中國式鄉村建設現代化。

一、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

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和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歷史性地進入了全面推進階段。2019年《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出臺,把數字鄉村建設發展提升至戰略高度,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開始具有戰略性的重要意義。2022年中央網信辦等十部門印發《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從八個方面對“十四五”時期數字鄉村發展作出部署安排[2]。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命題,進一步賦予其深刻非凡的時代意義。

(一)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環節

黨的二十大結束后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延安和河南安陽考察時強調,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而不懈奮斗。他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3]。農村是現代化建設的薄弱地區,農業現代化是現代化領域的短板弱項,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之義和必然要求。數字技術驅動和引領著鄉村振興的發展,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環節。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關鍵在于實現產業現代化、地域現代化和人口現代化的融合發展[4]。數字技術在鄉村振興中的廣泛運用使得“三農”朝著智慧化的方向加速轉型,深刻影響著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其一,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推動鄉村產業數字化,實現產業現代化發展。通過發揮數字經濟的“集聚”效應,推動數據要素與鄉村要素有機融合,促使鄉村產業發展動力源從傳統資源、勞動力投入向技術、數據等方向轉變[5],鄉村產業現代化得以加快實現。產業是鄉村的命脈,不斷提升經濟發展水平是貫穿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始終的主線[6]。在數字技術下沉農業農村的過程中,數字帶來的技術福利和經濟效益首先在鄉村產業領域得到充分發揮,推動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的數字化構建。5G、大數據、互聯網等數字技術投入農業產業生產在宏觀層面可以以舊培新,有效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和產業多元化發展;在微觀層面可以實現對農業生產的遠程控制等數字化操作,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此外,通過建立大數據平臺等數字手段也可以有效提升農村產業經營管理的精準化和現代化。其二,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推動鄉村空間數字化,實現地域現代化發展。鄉村空間包括社會空間、生態空間和文化空間。數字技術賦能下,鄉村基層黨務、政務、村務實現網絡化平臺化,鄉村社會治理公共領域和鄉村社會關系得以重構,鄉村社會空間顯著優化;綠色農業生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自然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動態化高效化,鄉村生態空間顯著優化;數字化傳播媒介豐富鄉村文化傳播方式,數字文化產品創新鄉村文化供給,鄉村文化空間顯著優化。其三,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推動“新農人”數字化,實現人口現代化發展。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對于鄉村建設主體的影響主要體現為具有一定科學文化素質、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和現代經營管理能力的“新農人”群體的數字化。數字技術賦能下,“新農人”利用手機等“新農具”開辟短視頻和直播帶貨等新路徑,憑借數字化插秧機、收割機、無人機等智慧農機由傳統普通農民轉變為農業數字化技術專員。作為鄉村的優勢人口和鄉村振興的生力軍,“新農人”的數字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和引領了農村人口的現代化步伐。

(二)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是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手段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1]28。城鄉融合發展就是在城鄉資源雙向互動的基礎上實現城鄉共建共享共融,推動新型城鄉關系的合理化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是對我國新時代城鄉關系的科學把握,是實現黨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客觀需要,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經階段。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在城鄉融合發展中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當前,數字技術迅猛發展帶來的低成本、高效率、強包容度等數字紅利為作為城鄉融合發展薄弱一端的鄉村地區發展注入嶄新活力,鄉村振興在數字技術賦能下不斷推動著城鄉的融合發展。

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可以有效解鎖鄉村發展制勝密碼和充分激發鄉村發展內生動力,打通城鄉間的商品流通和服務貿易,促進人力、資源、服務、技術等發展要素在城鄉間的雙向流動,有助于促進全面重塑城鄉關系,推動形成城鄉命運共同體[7]。一方面,數字電商新基建和數字服務新平臺推動城鄉空間關系優化重構,加速城鄉要素流通和城鄉服務均等化,實現物質基礎設施層面的城鄉融合發展。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村電商領域提出了“數商興農”的戰略性任務,隨后發布的《“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又對該工程作了進一步詳細部署。數字技術賦能下,農村電商基礎設施、物流配送和農產品電商化不斷發展完善,以物流共享為關鍵一環的農村數字電商成為連接城鄉生產和消費的重要紐帶,通過廣泛動員物流企業大規模建基地、建倉儲以完善農村物流網絡,推動農產品線上品牌化和平臺化融合發展,有力促進了城鄉工農業產品的下鄉、進城和城鄉間生產消費的有機銜接。與居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公共服務水平是影響城鄉發展水平差異的重要因子。數字技術賦能下,寬帶、互聯網、5G等鄉村數字基礎設施的系統化構建推動鄉村數字化圖書館、遠程教育、智慧醫療等公共服務平臺紛紛涌現,有效化解了鄉村社會資源欠缺的現實問題,彌合了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緩解了城鄉發展的失衡問題。另一方面,數字技術深度融入農村居民生產生活,掀起了農村居民思想觀念、能力素養、組織形態和生活方式的偉大變革,實現精神思想文化層面的城鄉融合發展。首先,數字化思維的嵌入推動了農村居民思維方式和文化觀念的深刻變革,由此影響著其關于生產、消費、就業等的諸多觀念。其次,數字環境下農村居民利用多樣化數字平臺接觸多元化信息資訊,學習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提升自身的數字化能力素養和各方面綜合素質。再次,數字化技術的嵌入正在改變城鄉社會的發展格局并形塑新的治理模式[8]。大數據推動鄉村全域實現數字網格化治理,有效回應了村民的現實訴求?;鶎痈刹吭诶么髷祿珳适┎?、精準治理的過程中也不斷促進電子村務由單向度向多向度轉變,村民獲得更加優質的自治體驗。最后,數字賦能鄉村振興推動著包括線上教育、網絡購物、智慧就醫、智慧黨建、智慧交通等在內的鄉村數字網絡應用場景不斷擴大,鄉村居民生活逐步實現智慧化。

(三)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是推動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依托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建設數字中國,加快發展數字經濟[1]30。數字經濟是推動數字中國建設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稊底粥l村發展戰略綱要》指出,要立足新時代國情農情,將數字鄉村作為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方面,加快信息化發展,整體帶動和全面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與水平。數字鄉村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領域,是數字中國建設的“最后一公里”。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有助于推動數字中國建設在鄉村地區的延伸和拓展,補齊國家數字信息化的突出短板,是推動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依托。

數字中國建設的目標和鄉村振興的實踐存在著高度契合。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為數字中國建設提供全方位基礎和關鍵抓手。其一,數字技術賦能鄉村產業振興,可助推數字農業、數字普惠金融和農資農產品電商化發展,為數字中國建設奠定產業數字化基礎。借助數字技術,農村通過資源整合、信息共享和要素互聯不斷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并完善三產利益聯結機制,推動農村產業朝著數字化的方向全面升級。其二,數字技術賦能鄉村生態振興,可推動農業生產方式綠色化和鄉村環保智慧化,為數字中國建設奠定生態數字化基礎。數字技術運用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在推動農業生產透明化、精準化、綠色化的同時也通過數字監測等智能手段推動鄉村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走上智慧化道路。其三,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文化振興,可助推鄉村網絡文化發展,實現鄉村文化資源管理數字化,提升鄉村居民網絡文明與信息素養,為數字中國建設奠定文化數字化基礎。數字技術憑借其可再生性、強滲透性和共享性等特點,不斷推動著鄉村文化傳播生態的優化重塑,實現鄉村文化記錄、傳承、推廣的高效化與多元化,以及鄉村居民科學文化素養提升的更加均衡化。其四,數字技術賦能鄉村組織振興,可強化農村基層政府基礎工作和優化村民自治管理,通過農業農村數字化轉型提升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為數字中國建設奠定治理數字化基礎。數字賦能下,“數字+村務”“數字+治理”等嶄新模式逐漸登上鄉村社會治理的舞臺,鄉村基層政府治理更加科學化、規范化、程序化,村民自治渠道更加暢通、管理更加高效,鄉村社會治理主體模式實現由一元垂直向多元共治的轉變。其五,數字技術賦能鄉村人才振興,可為鄉村建設打造一批數字化人才,推動農村教育醫療信息化和便民服務數字化。數字技術在強化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幫助消除城鄉間公共服務鴻溝的同時也鍛造了一批致力于鄉村數字建設發展的服務與管理人才,對鄉村地區發展和民生改善起到積極促進作用,奠定了數字中國的便民服務基礎。

二、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的問題梗阻

當前數字技術正以其特有價值賦能著鄉村的全面振興和中國式現代化的整體進程。然而,結合安徽合肥M村和N村等村莊的調研發現,依然存在政策法規及政府統籌機制、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數字化轉型支撐技術和鄉村高質量數字人才供給等方面的問題梗阻,影響著數字技術對鄉村振興賦能作用的有效發揮。

(一)政策法規及政府統籌機制相對缺位

一是數字鄉村立法有待明確和擴充。部分鄉村電子商務、網絡安全、網絡直播等領域的政策法規尚處于模糊狀態,存在較多不確定性甚至空白,未能給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提供應有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安徽合肥M村在數字賦能實踐過程中,與數字鄉村建設配套的鄉村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及鄉村數字治理主體權責劃分等相關政策法規較為欠缺,導致目前在數據資源開放共享的衡量標準制定、數字治理主體的權責邊界劃分等方面問題較為突出。

二是數字鄉村政府統籌機制不夠健全。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為多種組織及參與力量間的統籌協調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當前部分鄉村仍存在相對不健全的政府統籌機制,具體體現在政府各部門之間、政府和企業之間以及政府和社會之間協調的失衡。安徽合肥M村基層政府及有關社會力量對數字振興鄉村的認識尚不統一和深刻,在實施過程中組織參與的各方也表現出行動力和積極性的相對差異,致使資源錯配、條塊分割和各自為政的亂象時有發生,難以形成建設合力。

三是數字鄉村網絡空間監管存在一定空白。數字賦能下,由社交媒體和短視頻平臺等共同構成的網絡空間不斷擴大并日趨豐富,在便民利民的同時也加劇了網絡空間監管任務的艱巨性。當前,安徽合肥M村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網絡直播新業態監督管理體系,在直播帶貨、直播文旅等過程中審核和監管的缺失致使平臺公信力下沉、經營者權力泛濫、主播德行有虧等狀況頻出,網絡空間監管空白亟須填補。

(二)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

一是鄉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短板。4G/5G移動網絡、衛星等網絡基礎設施憑借自身廣泛、高速、及時、精確等優勢推動數據流、信息流在地域間的高效流通,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然而在當前以安徽合肥M村為代表的部分鄉村地區,受人口密度、地域條件、鋪設成本、搭建難度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常因平臺承載能力較低、網絡傳輸速度緩慢、覆蓋范圍狹窄以及運營商重復操作等問題限制數字化應用向農戶的多面推廣與延伸。

二是建設鄉村信息基礎設施中存在非技術因素。鄉村管理人員受傳統管理思維的束縛,數字技術應用意識淡薄,數字思維缺乏[9],加之農村地區消費群體對新興技術接受度低,很多村民對于在線服務、電子支付等數字化服務抵觸心理較強,這些都是影響數字技術在鄉村振興過程中應用面不廣,利用率不高的非技術因素,更阻礙了鄉村信息服務“最后一公里”有效推進。

三是鄉村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緩慢。數字賦能的理想狀態下,鄉村傳統基礎設施通過新興技術的運用實現智能化改造和轉型升級,形成鄉村智慧公路等融合基礎設施,為智慧農業生產、數字化生活、農村電商等發展提供基礎。然而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工作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安徽合肥M村受限于當前財政資金支持欠缺、基礎設施存量偏小、融資渠道單一和相對成本高等現實狀況,數字化轉型所依托的互聯網應用及后續維修、保養、升級等跟進服務難以得到支持,傳統基礎設施系統整體運行、發展、轉型有所受限,阻礙了鄉村整體基礎設施建設的數字化進程。

(三)鄉村數字化轉型支撐技術相對匱乏

一是數據獲取機制欠缺,數據共享不通暢,區域間發展極不平衡。部分地區尚未建立起數字鄉村綜合服務大數據平臺和統一的基層信息共建共享機制,導致多部門數據孤島化。鄉村數據獲取機制優劣與區域間科技水平差異高度相關,進而呈現出數字鄉村發展的整體不平衡現象。安徽合肥M村僅依托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等搭建了“鄉村大腦”,在數字鄉村網絡訴求、線上反饋、社會征信、智慧農業等領域成熟度較低,甚至面臨技術問題和應用難點的挑戰。

二是面向農業農村領域數字化相關的科學技術研究成果較少且水平較低。當前,我國在數字化精準農業方面的自主研發成果占比較低,數量相對不足;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技術支撐尚未成熟,可靠性和穩定性較差,水平相對落后。安徽合肥M村當前的農業技術水平與市場需求存在失衡,科研成果和產業發展難以有效對接和充分轉化,致使以手機等移動終端為代表的農業應用開發過于泛化,應用功能的集成性較低,其應用范圍相對較窄,精準性有待提高。

三是鄉村科技基礎薄弱,關鍵數字技術研發滯后。技術創新是鄉村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動力,但部分鄉村發展受限于自身薄弱的科技基礎進而催生了一系列連鎖問題,比如智能設施裝備適應性較差、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研發滯后等,導致鄉村群體在獲取公共服務的速度、數量和質量等方面處于弱勢地位,難以享受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普惠性技術與消費紅利,跨越城鄉數字鴻溝。安徽合肥M村技術創新原生動力不足,致使鄉村群體的內需動力與獨有的數據資源的潛在價值未能充分釋放。而在市場競爭強度與結構升級的大環境下,搶占市場的制高點是把握市場的主動權的不二法門。安徽合肥M村由于數字化技術成熟度偏低導致農戶與電商市場存在信息對接堵點,尚未形成上下貫通、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輔以不同層次主體對其數字技術應用的掌握仍處于初級階段,數字技術能力在市場中被極度弱化,這都影響其對市場動態和定位的判斷與分析,使之長期在市場上處于被動地位。

(四)鄉村高質量數字人才相對短缺

一是鄉村數字人才數量規模較小。安徽合肥M村由于人才孵化與培養渠道狹窄,作為鄉村創業領路人的企業家和作為鄉村經濟活動帶頭人的農業職業經理人供給規模與數量明顯不足;由于供給水平較低且政策激勵不足,作為鄉村居民健康保衛者的鄉村醫護人員嚴重短缺;由于培育體系疏松和隊伍缺員,基層干部隊伍也難以滿足鄉村數字化建設的需要。

二是鄉村數字人才梯度結構不夠完善。部分鄉村數字化人才梯隊存在斷層,人才結構不盡合理,傳統學科專業相關人才較多,新興學科專業相關人才較少,單一型、技術型數字人才較多,復合型、創新型數字人才較少。安徽合肥M村近年來正面臨數字化鄉村建設年輕人才、領頭雁人才、后備人才“斷檔”的問題,阻礙了鄉村振興的整體進程。

三是鄉村數字人才水平素養相對較低,缺乏高精尖人才?,F有村民的數字素養不高,對互聯網的使用也僅局限于一般的生活和娛樂活動,導致數字鄉村建設內生動力不足。當前,在不少鄉村,除了居民數字素養普遍偏低外,現有的數字人才素養也面臨著相對低水平的窘境,鄉村地區缺少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員,對數字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和維護管理水平有限,難以滿足農村居民的需求,影響了鄉村振興與建設能動性的發揮。如,安徽合肥M村“新農人”群體發育不夠充分,難以真正融入鄉村的數字文化氛圍與扎根鄉村的數字化建設,不得不又離鄉返城,造成鄉村數字人才的二次流失。

三、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的發展進路

為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強化數字技術對鄉村振興的賦能,研究結合合肥農村的調研情況,探索如何通過營造良好外部環境,激發內生建設動力,重點突破發展中的關鍵問題,讓數字技術在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中更好發揮引領作用,全面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加快實現中國式鄉村現代化。

(一)機制賦能:完善數字鄉村頂層設計

數字鄉村建設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系統工程,但主體間的密切合作也缺少不了相關部門基于宏觀戰略高度的統籌規劃,以推動整體協同效應的有效發揮。多元主體要立足全局、自上而下、系統整合,積極完善數字鄉村頂層設計,擘畫數字鄉村建設宏偉藍圖,實現機制賦能鄉村振興。

首先,優化構建數字鄉村建設總體思路。作為上層建筑的思維觀念變革往往會引起經濟基礎層面的生產的規模性變動。當前,農村推動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利益主體對“數字生產力”認識不清等突出問題,思維觀念制約著農村“數字生產力”的發展[10]。要激活數字鄉村發展內生動力,就必須突破思維的藩籬,從制定完善發展規劃著手,優化構建數字鄉村建設總體思路。近年來,安徽合肥N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不斷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促進農業農村數字化發展,搭建起數字鄉村建設“1124”總體架構,即:建設1個數字N村運營指揮中心,構建數字鄉村1張圖,搭建公共數據、時空地理2個數字化平臺,打造數字產業、數字服務、數字治理、數字黨建4大應用板塊。到2023年底,基本形成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數字鄉村建設模式。同時,N村設計并堅持政府統籌和市場導向、需求牽引和便民實用、點線結合和試點擴面、利舊布新和安全可控四大原則,多項謀劃為數字鄉村建設理清發展思路。

其次,增強數字鄉村立法和政策制定的包容度和實效性。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離不開完善的法治和政策環境作保障。具體來看,既要注重對國家或省市相關配套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的解讀細化,也要注重各項政策法規在落實過程中的實效性發揮。安徽合肥N村對標國家層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和省級層面印發的《“數字江淮”建設總體規劃(2020—2025年)》及市級《合肥市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1—2025年)》等法律法規、政策文件,不斷完善自身數字鄉村建設的立法規范和政策執行情況,保障數字鄉村建設不斷向縱深發展。立法規范方面,N村所隸屬的縣級部門聚焦于將數據作為生產要素,進一步規范數據處理活動,保障數據安全,擬出臺《F縣政務數據資源管理辦法》《F縣數字經濟促進條例》《N村大數據發展管理條例》等一系列規章文件明確鄉村建設中數據主體權責劃分,改變以往數據資源標準制定方面模糊狀態,促進數據要素開放流動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應用,明確數字鄉村建設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政策執行監督方面,N村成立數字鄉村法規條例執行及政策文件執行專家檢查組和志愿者群眾檢查組,對數字鄉村政策執行情況和建設水平進行科學民主化監督以推動政策法規有效落實。

最后,建立健全數字鄉村統籌協調機制。政府作為數字鄉村建設發展方向的重要引導力量,在數字鄉村頂層設計中發揮著重要統籌性作用。只有建立健全以政府為核心的數字鄉村統籌協調機制,才能有效破解一系列深層次體制機制矛盾和障礙,促進政府、市場、社會等數字鄉村建設主體間的協同合作。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規劃銜接方面,地方政府應系統總結數字鄉村建設優秀試點經驗,立足地方資源稟賦和發展實際,遵循新型城鄉關系發展內在要求,加快制定以縣域為單位、具有較強操作性、體現地方特色優勢的數字鄉村建設具體行動方案;在政府職能部門間的協調機制方面,應設置專門負責協調數字鄉村建設工作的主管機構,并在各級鄉村振興局下增設數字鄉村建設職能機構以加強二者的密切聯系,定期研究、解決重大問題,部署各項工作;在政府與企業合作機制方面,要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相結合、公益性和效益性相平衡,推動形成政企合作的數字鄉村建設協同機制。安徽合肥N村政府把數字鄉村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加強統籌協調、整體推進和督促落實,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加快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充分發揮網絡、數據、技術、知識等新要素作用,不斷激發鄉村數字化發展內生動力;積極與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搭建系統化安全監管和效果評估平臺,確保數字鄉村持續健康發展。

(二)保障賦能:加強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的過程,是數字信息技術在鄉村振興偉大實踐中創新應用以促進鄉村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過程,而數字信息技術手段的實現又離不開必要的物質載體。因此,要從“治本”“治標”兩個維度,網絡、信息服務、傳統基礎設施三個方面,為加快推動數字技術與鄉村振興的深度融合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保障。

首先,補齊鄉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實現更高水平全面覆蓋。要立足農村光纖網絡、移動通信網絡、數字電視和下一代互聯網更高水平、更全覆蓋的需求[11],優先支持農村寬帶接入網絡提速升級,提高農村網絡覆蓋率,基本實現城鄉同網同速,推動鄉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朝著5G網絡、千兆光纖寬帶全村全域化方向發展,進一步提升農村通信網絡質量和覆蓋水平,讓廣大農民群眾充分享受到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成果,逐步消弭“使用鴻溝”。安徽合肥N村所屬的F縣近年來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以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建設為契機,廣泛深入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目前已建成398個5G基站,累計投入1.3億元,光纖寬帶網絡村居實現全面覆蓋。同時加快建設農業農村遙感衛星等天基設施。建立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推進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11]。N村已形成由縣域衛星、無人機遙感、空氣土壤傳感器、視頻等部分大數據匯聚的數字平臺,初步完成面向全村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圍繞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的數字監管、數字倉儲、數字農旅、數字交易、數字消費等數字化體系構建。在環境監測、醫療衛生、社會治理特別是農業生產等多個數字技術應用場景中,N村相對健全的網絡基礎設施優勢得到充分彰顯。

其次,擴充鄉村信息服務基礎設施供給,實現數字技術下沉助力鄉村振興。在互聯網時代,借助全新形式推動數字技術與農村產業深度融合,讓數字技術下沉到傳統手段無法覆蓋的領域范圍,鄉鎮居民可以以最簡單的方式享受數字紅利,賦能農村產業。為此,首先應了解并掌握目標人群的需求偏好,洞察消費者畫像,精細化布局下沉市場,有效釋放內需潛力。例如,通過成立鄉村網絡信息利用能力培訓小組,為村民提供數字化培訓指導,有針對性地提升村民網絡信息利用技能,改變以往“不敢用、不會用、干著急”的窘境,增強其對智能設備和新技術的接受、學習能力。不斷擴充以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農村電子政務代辦站(點)、農村智慧圖書館等為代表的鄉村信息服務基礎設施供給,實現農村硬件設施的提質優化和全面普及,推動教育、養老、就業、醫療等公共基礎服務下沉到鎮村,面向農村打造更加便捷、暖心和智能的體驗服務。N村作為全縣數字鄉村建設重點試點村,通過“數字N村”智慧平臺搭建,劃分鄉村規劃、數字治理和惠民信息服務等不同模塊實現鄉村數字化治理,應用村級政務中心大屏、PC端中屏、手機端小屏和游客中心觸摸式導覽屏,將鄉村建在“數字云”上,為村民提供便捷多元的“云服務”。如,具備“數字黨建”“數字政務”“數字村務”“信用積分”等多種功能的“鄉村數字治理”模塊可實現養老保險發放、殘疾證辦理等民生事務的實時更新;開發運行的“數字N村”微信小程序使得村民能及時獲取村內相關事務和最新動向并進行咨詢;搭建“平安N村”視頻監控平臺實現村內公共區域攝像頭全覆蓋并供村民隨時查看。從農業種植到日常生活,“智慧服務觸角”不斷延伸至村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用戶在個性化服務中獲得差異化的優質體驗。

最后,加強數字鄉村建設的資金保障,加快鄉村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實現利舊布新全面升級。要發揮財政資金引導撬動作用,完善相關資金投入機制,加大對農村信息基礎設施、智慧農業、電子商務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支持力度,升級鄉村基礎智能設施裝備,提高其對周圍環境的適應性,建成完善鄉村智慧公路、智慧物流、智慧水利、智慧電網等新基建助力鄉村振興。同時,建立健全鄉村信息基礎設施維護管理體系,在信息通信網絡運營企業、電信運營商、農業企業等相關部門設立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維護管理專職機構或部門,負責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的日常維護和管理,并建立健全相關的規章制度和獎懲機制。近年來,合肥N村緊跟市縣發展步伐,籌劃開展智慧電網建設進鄉村活動,細化電路網格、規劃建成智能臺區和可視化感知智能配電房,實現村居用戶停電主動感知和智慧派單搶修;籌劃開啟鄉村公路智慧化改造,優化景觀林帶設計和交通觀景裝備,同時滿足無線免費上網、漫步、騎行和駕車多種需求;利用數字鄉村技術整合農村數據資源,建立供需與生產相契合的大數據體系,發展智慧農業,深入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和“數商興農”行動,構建智慧農業氣象平臺,促進農村地區農業生產和銷售[11]。在數字技術支持下,對農產品供銷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并根據市場需求控制生產源頭,縮短供需匹配的時間,減少人工成本,降低錯誤率,有效解決了傳統農產品流通模式中存在的環節多、損耗大、成本高等問題,推動農業產業鏈延伸,實現農產品轉化增值。合肥N村籌劃開啟鄉村智慧物流建設,建成以智慧物流、快遞物流、冷鏈物流為主導,商貿物流、貨運物流為輔助的鄉村現代綜合性物流體系。同時,依托算法技術,基于傳感器等移動終端,對農作物生長狀態、土壤信息、氣象信息的實時監測,并實時追蹤和處理農產品物流信息,構建以自動化、數字化、精準化和智能化為特征的現代鄉村物流產業體系。N村立足于對智慧公路、智慧電網等生產基礎和智慧物流等產業鏈基礎的打造,加快推動鄉村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實現利舊布新全面升級,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和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三)技術賦能:擴大鄉村數字技術創新供給

以技術創新推動鄉村產業賦能和治理賦能是實現農業農村農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12]。要充分發揮技術創新的先導力量,從現實適配性、數據流動共享和核心技術研發應用三個方面不斷擴大鄉村數字技術創新供給,實現技術賦能鄉村振興。

首先,充分重視數字技術供給與鄉村發展的適配性。數字供給與鄉村發展的適配程度關系著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的有效性發揮。技術的數字化供給需要人的現代化和應用場景的現代化與之匹配。在具體實踐中,數字技術創新供給必須充分考慮鄉村人口老齡化和村莊空心化的特殊狀況,接受并立足于“老人鄉村”廣泛且有可能長期存在的現實困境以及由此產生的村民間的代際差異,有效彌合數字技術供給和鄉村發展鴻溝,提升二者的適配程度。合肥N村在推動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治理現代化和農業生產現代化的過程中結合本村實際情況,打造出具有當地特色的數字技術應用模式并取得顯著成效。以智慧養老為例,針對老齡化速度快、基數大、程度高且高齡化態勢突出的現實狀況,N村有效利用數字技術扎實推進鄉村智慧養老體系建設,形成了“1+3”的智慧養老模式,即一個綜合服務站和三類居家養老服務,不斷提升全村老年人養老服務品質。

其次,優化完善鄉村數據流動與共享機制。當前,數據已經成為與勞動要素、資本要素、土地要素等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生產要素[13]。數字技術支撐下的數據要素和大數據平臺是打破城鄉數字鴻溝,釋放鄉村數字發展活力的重要因子。在具體實踐中,要有效推動數據的自由、有序流動,實現以數據為核心要素的數字技術對鄉村振興的技術賦能。一方面,要構建統一的數據共享平臺,制定完善的數據流動機制,加速推動數據要素價值化進程;另一方面,要規范數據標準,確保數據的可比性和互通性,同時簡化數據在鄉村治理中的應用流程,在數據自由流動和充分共享的基礎上實現鄉村治理效率的大幅提高。近年來,安徽合肥N村有效整合村內數據資源,建立數據資源調度利用相關制度規定,吸收引進并不斷發展數據存儲技術、確權技術、通道技術、脫敏技術等新興技術,為數據交易共享提供良好的技術和制度支持,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市場主體間、政府與市場間的數據流動機制,打通數據在基層政府與市場間的雙向流動渠道,充分激發N村數字經濟市場活力。同時,N村積極推動村級大數據平臺建設,搭建起包括基礎設施系統、數據資源體系、應用支撐服務體系、保障體系等內容的“數字N村大數據平臺”,貫穿鄉村振興五大方面,利用無人化生產服務、云直播產業服務等功能助力鄉村產業興旺,利用飲用水源監測、綠地智能管控等功能助力鄉村生態宜居,利用規劃建設、田園綜合體等功能助力鄉村鄉風文明,利用“三務”公開、福利保障等功能助力鄉村治理有效,利用就業醫療衛生、便民服務等功能助力鄉村生活富裕。

最后,加速推動數字農業技術的創新發展和積極應用。以農業為核心的數字技術的創新應用是數字鄉村建設和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力量。在具體實踐中,要全力加速鄉村創新性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推動數字農業核心技術的投入、研發和應用,提高農業精細、高效、智能化。引進并運用衛星遙感、地理信息系統、GPS定位導航、航空測繪、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數字技術獲取天氣、作物及病蟲害實時信息,幫助農民及時制定合適有效的生產決策,優化土地資源利用,提高作物生產力與應對風險的能力以豐富完善智慧鄉村供應鏈體系,實現鄉村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改造。近年來,合肥N村緊抓農業農村發展創新引擎,不斷推動數字技術的創新發展和在農業生產、經營、流通等關鍵環節的全面下沉應用,加強鄉村數字技術人才引進和智庫建設。一方面,在農產品生產、種植、銷售等各個領域嵌入大數據、人工智能、自動化、云平臺等技術,形成高效農業、精準農業、智慧農業等現代農業數字化新模式,實現N村現代農業發展的數字補鏈;另一方面,依托互聯網、區塊鏈、5G體驗等數字化新技術,促進農業數字化并加快觸網,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催生出休閑旅游、文創民宿、健康飲食、生態環保等新興產業,實現N村現代農業發展的數字擴鏈。

(四)人力賦能:加強鄉村數字人才隊伍建設

當前,鄉村數字人才供給與數字鄉村建設人才需求不相適應的矛盾尤為突出,已成為數字鄉村建設的重要制約因素[14]。鄉村振興背景下,要突破數字技術在鄉村地區的應用瓶頸,推動鄉村產業數智化、鄉村生活智慧化和鄉村治理現代化,就必須提質增量優化數字鄉村建設人才隊伍,實現個體賦能鄉村振興。

首先,擴大鄉村數字人才數量規模。鄉村本土人才數字化和城市數字化人才下鄉以及作為鄉村社會治理主體的基層領導干部構成了鄉村數字建設的人才動力因子,是擴大鄉村數字人才數量規模的主要方面。在具體實踐中,要以作為鄉村建設主體的農民群體為中心加強對本土數字化人才的培養,通過專業知識技能培訓打造一批具有互聯網思維和掌握現代數字信息技術的新型職業農民;要以大學生及相關青年群體為重點對象,通過優化數字鄉村創新創業環境和制定完善數字鄉村人才引進方案,以及發展面向數字鄉村建設的大學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引導城市數字化人才在鄉村地區充分涌流;要通過開展鄉村基層干部數字化素質提升計劃和增加鄉村振興專家團隊中數字化相關專業人才比例等打造一批鄉村數字化治理人才,為數字技術助力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領導力量。近年來,合肥N村致力于鄉村數字人才的打造與引進。在資金、政策、教育等支持下,N村數字人才數量已初具規模,形成了一支具有數字素養的領導干部隊伍以及城鄉雙向流動下的龐大數字人才隊伍,為鄉村人才振興提供了充分的人才基礎。

其次,完善鄉村數字人才梯度結構。完善的人才梯度結構關系著鄉村數字人才隊伍的合理化構建。在具體實踐中,不斷擴充鄉村人才后備庫,積極支持相關領域專家、領軍人物、支柱力量、后備力量等不同水平人才的加入并對其進行合理安排以完善鄉村數字人才水平結構;建立鄉村數字建設人才交流平臺,重視人才隊伍的多元化并在更突出數字技術及數字思維運用能力和更注重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基礎上,實現不同人才跨專業領域的協同合作以完善鄉村數字人才類型結構,提高人才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要兼顧并聚合年輕群體、中青年骨干和中老年離退休干部等力量并使之得到充分發揮以完善鄉村數字人才年齡結構。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氛圍,為數字化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和發展空間,讓人才能在鄉村數字化建設中有所作為。近年來,合肥N村不斷加大數字技術培訓和政策資金支持力度,發揮“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等駐村黨員干部的積極作用,利用省內外數字鄉村建設相關領域及省鄉村振興研究中心的專家學者等智庫力量,對接調動在校大學生及待業學生實習就業需求和專業知識技能,鼓勵兼具農業、管理、金融等專業技能和數字化技能的復合型“新農人”的融合加入,為數字鄉村建設輸送了一批批具有多元化梯度和多層次結構的數字人才隊伍。

最后,提升鄉村數字人才素養水平。相較而言,農民是鄉村數字技術應用過程中的“信息貧困戶”。據2022年《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農村戶籍人口占比50.32%,而農村網民規模僅占27.9%。同時,農村居民作為數字鄉村建設的直接參與者和紅利直接分享群體,其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是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量。因此,要不斷推動以農村居民為關鍵主體的鄉村數字人才素養水平的整體性提升,通過加大培訓基地建設、開展專題培訓活動、進行數字技術相關教育等方式,提升城鄉雙向流動下的數字人才素養,制訂素養提升專項計劃等方式提升鄉村數字化領導治理人才素養,要最大程度和全覆蓋地普及農民群體的數字基礎知識和技能,在線上線下“雙管齊下”的基礎上有層次地進行培訓。合肥N村在發展數字鄉村建設的同時特別注重人的現代化,堅決防止“一刀切”,對于鄉村普通居民群體主要開展智能手機應用、上網技能普及、農村電商平臺使用等日常生活的入門數字技術培訓,對于鄉村生產經營人員重點培訓智慧農業生產、農村電商運營等數字化生產經營實用性技巧,通過針對性的教育培訓有效提升鄉村居民的數字素養水平。

猜你喜歡
數字化數字建設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答數字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數字化制勝
數字看G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