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字

  • 四川方言[sa21ko21]本字
    ”的現象,考求其本字對字典辭書編纂修訂工作、理清方言字詞發展源流具有重要意義。四川方言里有一常用方言詞sa2go2[sa21ko21],為“結束、完畢;最后”義。該詞寫法至今尚未在各文獻詞典中得到統一。本文結合訓詁學、音韻學知識攀爬梳理文獻,以求考證出四川方言詞sa2go2[sa21ko21]的本來面貌。關鍵詞:四川方言;本字;sa2go2[sa21ko21];煞閣四川方言詞sa2go2[sa21ko21]活躍于近現代白話文獻小說,為各方言詞典收錄,是四川

    文史雜志 2024年1期2024-01-04

  • 滇西若干方言詞本字
    證了若干滇西方言本字,力求做到溯源有本,考古有證?!娟P鍵詞】滇西方言;本字;考釋【中圖分類號】H17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36-0114-04【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6.036云南地處祖國西南邊陲,根據《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先秦時楚威王就曾派將軍莊蹻帶領隊伍進入云南,其后秦開“五尺道”、漢武帝設益州郡,漢族人口不斷遷

    今古文創 2023年36期2023-10-27

  • 蒼南蠻話特殊程度構式“X??X”本字考證
    等方面對前人關于本字考證的研究進行了相應回顧與評述后,以蠻話實際語音[m??45]為切入點,通過對吳方言與閩方言入聲韻尾的演變過程的考察,探究蠻話喉塞音[?]產生的淵源和類型歸屬。并以此為基,進一步將構擬好的語音面貌置于以《廣韻》為代表的中古音系統中,最終考釋出該構式的中綴本字為“末”小韻中的“”。此外,本章還將以泰順莒江話為例證查考浙南地區閩人徙溫概況,進而探究閩東方言在溫州境內的接觸和影響路徑?!娟P鍵詞】蒼南蠻話;;本字;入聲韻尾【中圖分類號】H17?

    今古文創 2023年35期2023-09-19

  • 云南云龍方言本字考釋
    。對這些常用字的本字進行考釋,能夠闡明方言詞和古語詞之間的傳承和發展,對研究音韻、文字和詞義的演變具有重要意義。關鍵詞:云龍方言;本字;考釋云龍縣地處滇西瀾滄江縱谷區,位于大理州、保山市、怒江州的結合部。東連洱源、漾濞縣,南鄰永平縣和保山市,西靠瀘水縣,北交劍川、蘭坪縣。云龍縣屬于山區地形,境內山巒起伏,河流密布,少數民族人口眾多,各民族間形成“大雜居、小聚居”的狀態。因此,語言使用情況比較復雜,形成了“十里不同音”的現象。漢族人口比例雖然不是很大,但是由

    現代語文 2023年2期2023-06-15

  • 和耳朵、刀子都沒關系的“耳刀旁”
    的左邊,它最初的本字是“阜”?!案贰弊钤缰傅氖峭辽?。因此,帶左耳刀的字,往往和山有一定的關聯。比如“陰”“陽”。陰,最早指的是陽光照不到的山坡;陽,最早指的是陽光照得到的山坡。再比如“陟“降”。陟,在古體字里,它的左側像一座山,右側就是向上攀登的腳印;降,在古體字里,它的右側則是向下走的腳印。由此可見,最早的“陟”指的是上山,而“降”則指的是下山。如果耳刀旁在漢字的右邊,它最初的本字是“邑”?!耙亍弊钤绫硎镜囊馑寂c都城、國家相關,以,帶右耳刀的字往往和區域

    小學生作文·小學低年級適用 2022年2期2022-07-07

  • 冠縣方言本字考釋
    ,由于有些詞語的本字不明,只能用同音字代替,因此,在人們的日常書寫中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在考察古今詞語音義關系的基礎上,結合與其他方言相關詞語的比較,對冠縣方言中的5個常用詞語的本字進行考釋。這既可以加深對方言詞語義的理解,也可以闡明方言詞與古語詞之間的傳承和發展。關鍵詞:冠縣方言;本字;考釋在現代漢語方言中,有些口語中的常用詞語,由于其本字不明,在用書面語表達時只能用同音字代替。這種現象大都是因為詞語音義或字形變化而導致的,所以要考釋本字就應從該字的音、形

    現代語文 2022年6期2022-07-03

  • 開封方言本字
    證了十個開封方言本字。關鍵詞:開封;方言;本字開封市位于華北平原腹地,北依黃河,是河南省地級市,又簡稱為“汴”。開封方言屬于中原官話中的鄭汴片。[1]然而,當下絕大部分開封人在寫方言詞語的時候,多會選擇同音字或者自創俗字來代替本字。這就造成了用字不規范的現象,同時也不利于現代漢語規范化。方言本字考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研究漢語的發展歷史,并且使漢語史研究與口語資料相聯系。本文選取十個常用的開封方言詞,并對其本字進行考證。一、[k?42][動詞]爭斗。如:(1)你

    雨露風 2022年9期2022-05-30

  • 騰沖方言本字
    有很多常用但沒有本字本字存疑的詞匯,故本文基于田野調查語音材料,集合文獻音義材料對部分騰沖方言詞進行考證。關鍵詞:騰沖;方言;本字騰沖,其名始于《舊唐書》,《騰越州志》建置篇稱“騰越者,古滇越也。亦曰越賧,其來久矣”[1]10。騰沖市東臨保山,北接緬甸,西、南毗德宏,境內多高山,龍川江、大盈江、檳榔江三江并流。截至2012年末,騰沖市境內民族達25個,全縣世居少數民族共6種。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民族因素使得本地形成了帶有漢文化、邊地少數民族文化及異域文化色彩

    雨露風 2022年8期2022-05-30

  • 方言比較與本字考釋——以漢語方言噴射義“biāo”為例
    周志鋒方言比較與本字考釋——以漢語方言噴射義“biāo”為例鄭曉芳,周志鋒(寧波大學 科學技術學院,浙江 寧波 315300)方言比較是考證本字的重要方法。以漢語方言噴射義“biāo”為例,這個詞通行于吳語、閩語、粵語、贛語、江淮官話、西南官話、南寧平話等,至少有“滮”“瀌”“飆”“彪”“標”“熛”“嘌”“鏢”“摽”“?”“猋”等十一種寫法。用字分歧這么大,與有些學者囿于單個方言考求本字不無關系。通過方言比較可知,本字當為“猋”?!蔼Y”由群犬奔貌,引申為人

    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22年2期2022-03-17

  • 四川方言詞語“????”考釋
    四川方言中的疑難本字,成績斐然。目前,還未有學者詳細考證“”一詞,“”乃臨時所造的記音字,其本字為“媽”,變異原因是讀音的鼻化。關鍵詞:四川方言;本字;“”一、四川方言古語詞本字考證研究四川方言是西南官話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北方方言,使用的范圍大致包括今重慶、四川、云南、貴州、湖北等地域,其語音、詞匯、語法與漢語普通話有很大一致性。由于歷史移民的原因,四川方言受到湘方言、閩方言、客家話的影響[1](P10)。尤其是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大量來自湖南、湖北、江

    現代語文 2022年1期2022-02-28

  • 高郵方言古語詞例釋
    合文獻、韻書對其本字進行考證辨析,分析這些語詞的古漢語來源及演變路徑,以進一步認識高郵方言詞的語義特點和語音特征。關鍵詞:高郵方言;古語詞;本字;例釋高郵市位于江蘇省中部,地處長江、淮河之間,南鄰江都、揚州,北接寶應,東鄰興化,西接安徽天長。高郵方言屬江淮方言洪巢片,《江蘇省和上海市方言概況》將其劃歸第一區[1](P1)。以往學界對漢語方言詞匯的歷史研究大多集中于南方方言,而對北方官話關注相對較少。實際上,作為北方方言之一的江淮方言,也保留了很多古語詞。在

    現代語文 2021年9期2021-12-12

  • 平遙灰色詈語本字考釋三則
    中看似有音無字的本字?!娟P鍵詞】 詈語;灰色詈語;本字【中圖分類號】I20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26-0106-02平遙作為晉語的中心地帶,其方言具有相當的代表性。許多學者對平遙方言做過深入的研究,最早系統的研究平遙方言的是侯精一先生,對此侯精一先生發表過《平遙方言四字格釋例》《平遙方言的連續變調》等,并在此基礎上出版了《平遙方言簡志》對平遙方言的語音、詞匯、語法方面都進行了深

    今古文創 2021年26期2021-09-10

  • 西夏文獻中的語義關聯性通假現象
    普遍標準是借字與本字語音相同或相近。這些語音相同或相近的材料中,借字與本字大多沒有意義上的關聯,但也必須承認,也有不少語音相同或相近,意義上存在關聯的材料。這類字借字字面上與漢文本相合,似乎文通字順,仔細研究發現,它們明顯不符合西夏語的語法規律與語言習慣。所以嚴格地講,這實際是一種訛誤,但因它們在早期文獻特別是初譯本中普遍存在,同時也遵照目前西夏學研究領域的一般做法,仍然將其當作通假處理。這類語義關聯的通假字容易導致文本理解出現偏差,不但增加了解讀文獻的難

    西夏研究 2021年3期2021-08-30

  • 《Modern Cantonese Phonology》粵語詞彙本字考三則
    兩類三個粵語詞彙本字進行了糾正和補闕:1、當作“罯”而非“罨”。2、當作“爇”而非“鈉”。3、牙當作“暱牙”。關鍵詞:《Modern Cantonese Phonology》;粵語詞彙?;本字Robert.S.Bauer的《Modern Cantonese Phonology》2是近代比較重要的粵語音系研究專著。該書從“consonants and vowels”(輔音和元音)、“tones”(聲調)、“syllables and words”(音節和單詞

    錦繡·中旬刊 2021年1期2021-06-11

  • 貴溪方言詞匯本字考六則
    音、義兩方面對其本字進行考證,并對詞語進行較為詳細的分析和解釋說明,旨在給這些口耳相習的日常詞匯一個較合理的文字記錄和義理解釋。關鍵詞:貴溪 方言 動物詞匯 本字貴溪市位于江西省東北部,屬于贛語區,劃分上屬于鷹弋片。貴溪市雖然建縣較早,但設市卻是在1996年,發展較晚,方言中保留的古音也較多,許多方言詞匯的用字都比較古老,具有較為鮮明的方言特色,有6個調類、21個聲母和51個韻母。本文考察的是貴溪方言中的一些動物詞匯,這些詞匯均是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詞匯,

    參花(下) 2021年2期2021-04-06

  • 《Modern Cantonese Phonology》粵語詞彙本字考三則
    兩類三個粵語詞彙本字進行了糾正和補闕:1、當作“罯”而非“罨”。2、當作“爇”而非“鈉”。3、牙當作“暱牙”。關鍵詞:《Modern Cantonese Phonology》;粵語詞彙?;本字Robert.S.Bauer的《Modern Cantonese Phonology》2是近代比較重要的粵語音系研究專著。該書從“consonants and vowels”(輔音和元音)、“tones”(聲調)、“syllables and words”(音節和單詞

    錦繡·中旬刊 2021年2期2021-01-28

  • 四川資中話本字
    中表示動作的6個本字,從讀音、詞義以及字形演變方面進行考查,同時列舉了古代文獻資料予以印證。關鍵詞:資中;方言;本字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7.342資中縣隸屬四川省內江市,東鄰資陽市安岳縣,南接內江市中心,西毗眉山市仁壽縣,北接資陽市雁江區。據《資中縣志》記載,資中曾名資州。民國3年,因該地位于資江(現稱沱江)的中游,所以改資州為資中。由此,“資中”這一名字一直保留到現在[1]。資中話屬于西南官話四川方言的

    卷宗 2020年27期2020-11-30

  • 高安方言常用口語詞匯本字
    對應的方言之音的本字。方言學界有一個常見的術語叫本字考,其目的就是考證出這些本字,重新喚起它們在人們心中的記憶。本字考一直受到方言學界的重視,許多學者已經在這一領域取得了豐富的成果。例如,陳敏燕等在《江西漢語方言主要常用口語本字考》[1]中對江西部分縣市的漢語方言常用口語本字進行了考證;李如龍在《客贛方言調查報告》[2]485-514中對客贛方言中與普通話有詞匯差異的部分語素等進行了考證。這些本字考的特點是考察范圍大、所涉方言數量多,屬于宏觀范疇。本文僅聚

    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5期2020-11-03

  • 賓陽話本字考證十六則
    賓陽話;方言詞;本字一、引言賓陽縣,古為百越(粵)西甌之地,位于今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偏南(東經108°32′~109°15′,北緯22°54′~23°37′),距南寧市67.5公里。根據《中國語言地圖集》(第二版)的記載,賓陽境內有豐富的語言資源,漢語方言有西南官話、粵語、閩語、客家話和平話等,少數民族語言則以壯語和瑤語為主[1](A5)。方言詞本字考證對漢語方言詞匯的歷時比較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方言詞本字考證主要包括以下步驟:首先,對方言語音進行田野調查,

    現代語文 2020年10期2020-06-06

  • 渠縣方言本字
    的十個詞,作方言本字考。關鍵詞:渠縣;方音;本字1 方言本字的定義本字這個概念說法不一。裘錫圭先生在探討漢字假借的問題時在他的《文字學概要》提到:“文字學上使用‘本字這個名稱的情況,并不是很單純的。有時候,本字指一個字的比較原始的書寫形式,如說‘是‘舜的本字。有時候,本字指分化字所從出的母字,如說‘取是‘娶的本字。我們這里要討論的,則是跟假借字相對的本字?!睆倪@段話中我們就可以看到“本字”這個概念不是很明確的,在探討不同問題時都談到本字,如指一個字的比較原

    現代商貿工業 2020年12期2020-05-06

  • 同源字與通假字的區別及其交叉關系
    于各家對通假字和本字意義關系理解不同產生的,以楊合鳴為代表的學者認為通假字和本字意義無關,所以同源字和通假字毫無關系[1]100;以趙廷琛、趙秀梅為代表的學者認為一部分通假字和本字意義相關,所以通假字和同源字有交叉關系[2]42。本文通過通假字和同源字有讀音相同這個共同的特點,再結合段玉裁提出的“凡同聲者多同義”,發現有些字組既是通假字和本字的關系,又是同源字的關系,所以通假字和同源字有部分重合的關系,即交叉關系。通過實例分析發現,有交叉關系的字組有共同的

    綿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9年12期2019-12-30

  • 英山方言本字
    對一些方言字詞的本字作出探討?!娟P鍵詞】:英山方言 本字 音義黃岡市英山縣地處大別山腹地,鄂、豫、皖三省交界處,東面與安徽接壤。語言上屬于江淮官話區黃孝片。英山方言中有些口語詞可以在文獻中找到用例,推求本字。掇[to313] 搬取,通常用于搬運、挪移比較重,或者體積比較大的物件。例句:今的天氣好,把椅子掇出去曬太陽??疾炜谡Z中“掇”字的使用情況,盡管也有“掇個細凳”這種說法,“掇”的對象主要還是箱子、桌子、椅子、一摞書、一盤菜、一個火盆這種,需要兩手端平移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4期2019-10-20

  • 論古今字與通假字的區別
    ”,“返回”義的本字是“反”,但是為了區別于“反”的其他義項,后來專門新造了一個字“返”來表示“返回”義,所以在“返回”這個義項上“反”與“返”是古今字關系,“反”是古字,“返”是今字。(二)通假字的定義通假是指某一個詞不用本字,臨時借用另外一個字來表示該詞的現象,而通假字就是被用來臨時代替本字的字。如“?!迸c“罷”,“疲勞”義的本字是“?!?。而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解釋道:“疲,勞也。經傳多假罷為之?!边@是說經典文獻中多次借用“罷”代替“?!?,《左傳》昭公

    華夏文化 2019年3期2019-10-16

  • 淺談粵方言中的假借現象
    的別字常用來代替本字。本文以“埋”“擦”“郁”這三個粵方言字為例,探究其與本字的聯系。本文認為:埋的本字為摩,擦的本字為?,郁的本字為?或逳。關鍵詞:粵方言;假借;埋;擦;郁許慎《說文解字·敘》有言:“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奔俳璨粌H是古代漢語中“六書”造字法之一,也是粵方言在書面化過程中的一種重要的造字方法。在粵方言書面化的過程中,當所要表達的含義對應的字詞在書寫方面較為繁雜或使用頻率較低時,為簡化書寫和提高該字的認知度,會選擇一個書寫較簡單、使用頻

    青年時代 2019年18期2019-07-16

  • 從“讀曰”看顏師古《漢書注》①的通假
    為與讀曰一般是用本字來說明通假字”[3],本文對顏師古《漢書注》中不計重復的193條“讀曰”術語進行窮盡式研究,得出55組②筆者通過查閱各種工具書及其他書證材料,排除非通假現象及難以判斷是否為通假的現象,得出此數據。通假字組 ,進而從本字與借字的對應關系、形、音、義等四個方面對通假現象進行分析。一、本字與借字的對應關系“本字就是符合制字之本意的字。反之,如果只借用這個字的字音,字形與詞義無關,那就是假借字?!保?]但在實際操作中“假借研究中存在著兩種不同的

    重慶開放大學學報 2019年1期2019-07-06

  • 《詩經》“采采”再探
    并探索“采”字的本字、借字及派生、孳乳的歷程。以文字學的基本方法和語言學的新近發現,正本清源,確定《詩經》中“采采”的意義為“茂盛的樣子”,而非“采了又采”。關鍵詞:《詩經》;采采;本字《詩經》中的疊字(重言)眾多,305篇中有160篇運用疊字?!安伞弊质且粋€常用漢字,《詩經》中17篇出現“采”字,其中4篇出現疊字“采采”。歷代學者對“采采”這一疊詞的詞性和意義莫衷一是,至今尚無定論。分歧主要集中在《詩經·周南·卷耳》和《詩經·周南·芣苢》。一種觀點是將“

    現代語文 2019年3期2019-06-05

  • 四川珙縣方言本字
    的10個字進行了本字考,遵循音義結合的原則,借助文獻資料佐證,探求其語源,從而確定珙縣方言中的這些字與字形的聯系,考證出本字。關鍵詞:珙縣方言;本字;考證方言是語言的變體,是在口語上與一種語言的標準語有區別的地區性或區域性的語言變體。四川珙縣話屬于西南官話岷江北小片,有其獨特地域特色。本文主要以珙縣方言為探查對象來進行分析、考查,運用因聲求義的方法,探求語源,通過古籍文獻左證,對珙縣方言中的10個字進行了考證,尋找它的本字,考究它的詞形。跶[ta31]:指

    北方文學 2019年9期2019-04-17

  • 論“六書”假借及其與通假的區別
    ” 假借 通假 本字 常規用字假借是怎樣一種表意形式呢?《說文·敘》“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1】25是說語言中的某詞本來沒有字來進行表示,相反,我們使用現有的單詞來記錄語言中的另一個音節或近單詞的現象。假借現象在古書的運用中十分復雜,除了本文所要探討的“六書假借”(“本無其字的假借”)之外,還分為“本有其字的假借”?!氨居衅渥值募俳琛笔侵改硞€詞本來有專門的某個字對其進行表示,但卻不用,而是借用了另外一個音同或者音近的字來表示的情況?!?】

    文學教育 2018年9期2018-09-10

  • 芻議通假字、古今字、異體字
    本有其字,而未有本字”,是借用另一個讀音相同或相近,字形相似而字義毫無聯系的字代替本字。這在性質上無異于今天所說的“別字”。例如:(1)惑主敗法,以亂士民。(《韓非子·孤憤》)(2)別從東道,或失道。(《漢書·霍去病傳》)(3)執其干戚,習其俯仰屈伸。(《荀子·樂論》)(4)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孟子·告子上》)例(1)中的“惑主”即迷惑君主的意思,“惑”用的是本字;例(2)中的“或失道”意為“迷惑以致失道”,但沒有本字“惑”而借用了與之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沖刺) 2018年4期2018-01-28

  • 婺源縣土橋頭村方言本字
    為基點,尋找方言本字,一方面有利于對婺源方言進一步的了解,也有利于探尋交界地區方言的改變和發展。關鍵詞:婺源方言;徽方言;本字;考證作者簡介:俞晨曦(1993-),女,漢族,江西人,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漢語言文字學碩士,研究方向:現代漢語詞匯和語法。[中圖分類號]:H1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7)-36--021、筅筅帚,用竹絲做成(把竹子切成薄片,再把片切成絲,再把切成絲的薄片一片一片按圈捆綁起來)。在老家,筅

    青年文學家 2017年36期2018-01-12

  • 漢語方言語詞考本字研究方法綜述
    )漢語方言語詞考本字研究方法綜述鐘昆兒(福建師范大學 文學院,福州 350007)考本字主要是指為現在的方言口語詞追蹤溯源,尋找其在書面語中的對應???span class="hl">本字是漢語方言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極為考驗研究者的語言學綜合能力。從內部語音系統及外部書面材料著手,梳理漢語方言語詞考本字研究方法,并給予客觀評價。內部語音系統包括覓軌法、覓音法、覓字法;外部書面材料則包括書證材料、近親方言詞語、親屬語言間的同源詞等三個方面。漢語方言; 考本字; 研究方法考本字是漢語方言研究

    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6期2018-01-03

  • “通”的幾種類型
    型的“通”。一、本字與假借字之“通”在古代漢語書面語中有這樣一種情況,本來原有一個字專門表示一個意思,但卻借用另一個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替這個字,前者是本字,后者是假借字,而兩個字卻同時存在,它們之間可以通用。如“案”和“按”:案,《說文》:“幾屬,從木安聲?!北玖x是有短腳盛食物的木托盤或幾案,矮短桌。按,《說文》:“下也,從手安聲?!北玖x向下壓或摁。如《活板》:“藥稍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案” “按”兩字音相同(皆“安”聲)但意義不同,在

    江西教育C 2017年10期2017-11-29

  • 以“平涼涇川話”為代表的甘肅方言本字
    地點的不同,這些本字的讀音與隴東方言詞的實際讀音并不完全一致。本文本著據義定字、據音定詞的原則,考證出能夠代表平涼涇川方言詞的若干本字。關鍵詞:涇川方言 本字 考證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位于甘肅省東部,黃土高原中部秦隴交界處。東與寧縣及陜西省長武縣交界,西接崇信縣、平涼市崆峒區,南鄰靈臺縣,北靠鎮原鎮。涇川歷史悠久,金大定七年(1167)改名涇川縣,因水得名,元、明、清相沿。根據地理位置和語音特點,涇川方言屬于中原官話秦隴片里的隴東小片,目前有很多人使用,涇

    現代語文 2017年6期2017-07-17

  • 楚竹書通假字與本字間的形體及數量對應關系
    )楚竹書通假字與本字間的形體及數量對應關系雷 黎 明(西北師范大學 文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中國社會科學院 語言研究所,北京 100732)除了語音方面有聯系,通假字和本字在形體和數量對應方面也有聯系。在楚竹書文獻中,與本字有形體聯系的通假字多于無形體聯系者,有聲符聯系者多于有形符聯系者,說明竹書書寫者選用通假字時傾向于選擇形體上有關聯的,且主要留意其起示音作用的聲符,而不太關注其形符;通假字與本字字形相關與否與本字的存現或后起沒有直接關系。大多

    重慶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2期2017-06-05

  • 通假字
    字代替或假借某個本字的現象。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在當時,一般情況下使用“慧”表示智慧,但是,有時候也可以使用“惠”表示,于是“惠”就成了“慧”的通假字。又如“列缺霹靂,丘巒崩摧”(《夢游天姥吟留別》),按照一般的情況,應該寫成“裂缺”,但是在古代,也可以使用“列”代替“裂”。于是“列”就成了本字“裂”的通假字。這個用法一直保留了下來,如“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為諸先烈所不惜生命以爭者,其不獲實行也如故”(《黃花崗》)中,“唱”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6年25期2017-06-01

  • 通假字
    個被代替的字叫做本字,用來代替的字是通假字。如《孟子·公孫丑下》:“寡助之至,親戚畔之?!薄芭稀钡谋玖x是田界,這里借用作“叛”,表示“背叛”?!芭稀笔峭僮?,“叛”是本字?!而欓T宴》:“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的本義是跳蚤,這里借用作“遲早”的“早”?!霸椤笔峭僮?,“早”是本字。(2)識別四類通假字:①音同形似。如:“悟言一室之內?!保ā短m亭集序》)“悟”通“晤”,意思是“晤面”。②音近形似。如:“屬予作文以記之?!保ā对狸枠怯洝罚皩佟蓖ā皣凇?/div>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6年28期2017-05-27

  • 楚竹書通假本字的存現狀況量化考察
    32)楚竹書通假本字的存現狀況量化考察雷黎明(西北師范大學 文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中國社會科學院 語言研究所,北京 100732)楚竹書通假本字的存現狀況可分為四類:于甲骨文、金文及楚竹書皆有存現,甲骨文、金文已見而楚竹書未見,甲骨文、金文未見而楚竹書始見,甲骨文、金文及楚竹書皆未見。本字甲骨文、金文存現而楚竹書未見或為文獻出土滯后的暫時缺失,或為本字之義全部借用他字表示而未見存現,或為本字在戰國時代不表特定意義而未出現。本有其字的通假多于本字

    殷都學刊 2017年1期2017-04-14

  • 環縣方言本字舉例考釋
    言中一些常用詞的本字現在已不能正確的書寫,出現字形相混的情況,并且出現字與義不對等的情況,或者本字仍在使用,但是其意義卻與原義大相徑庭。本文通過參照文獻用例、詞義演變和方言事實,考證了環縣方言4則常用詞,以此來探尋環縣方言詞語的本字以及本義,加深對環縣方言詞匯史的認識。關鍵詞:環縣方言;本字;訓詁層次語言處在不斷發展演變之中,詞的字形也會不同程度地發生變化,從而使一些詞和記錄它的漢字失去聯系,使運用該方言的人對某個或某些方言詞語的字形產生困惑,即不知道某個

    北方文學·中旬 2016年5期2016-06-30

  • 安徽滁州方言本字考釋
    詞:滁州;方言;本字;考釋作者簡介:王瑩(1993-),女,漢族,籍貫:江蘇揚州,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2014級文字學專業,研究方向:現代漢語。[中圖分類號]:H1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6)-15--02一、滁州方言概述滁州,“郡起元徽、州建大同、名始開皇、文揚慶歷、開天首郡、逾史千年”,古稱“涂中”、“永陽”、“清流”。滁州地處安徽省最東部,蘇皖交界地區,長江三角洲西部,習慣上稱為“皖東”,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江北門

    青年文學家 2016年15期2016-05-06

  • 論三種不同性質的假借及古今字與通假字的區別
    關鍵詞]假借; 本字; 通假; 職能轉移; 古今字; 常規用字; 別字傳統語言文字學從文獻用字的角度提出古今字、通假字等概念并著重進行區別,把字詞關系的研究引向深入。但是,文獻語言使用假借字的現象較多,相當一部分古今字的古字和今字、通假字的“本字”都與假借關聯,不同學者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側重點有異,就會出現不同意見,古今字與通假字的范圍及劃界問題上的分歧,由此而來。鑒于對不同職能假借字的定性與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劃界有密切關系,本文以假借現象為線索,以字詞關系

    陜西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年1期2016-04-07

  • 河南衛輝方言詞本字考證釋例
    ?河南衛輝方言詞本字考證釋例侯建科(西南大學 漢語言文獻研究所,重慶 400715)摘要:衛輝位于河南省北部,其方言屬于晉方言區中的邯—新小片。文章選取了衛輝方言中幾個有代表性的常用而又有音無字或以同音字代替的詞匯,考察它們的本字,試圖還原衛輝方言部分詞匯的本來面貌,以期對方言詞匯研究有所裨益。關鍵詞:衛輝;晉方言;有音無字;本字衛輝市地處河南省北部,古黃河北岸,太行山南麓。殷商時期為畿內牧野地,牧野大戰發生于此。西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 年)設置汲縣,

    新鄉學院學報 2016年7期2016-03-02

  • 三龍方言本字
    097)三龍方言本字考唐麗(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江蘇南京210097)方言本字的考釋是方言研究和古漢語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對掌握音韻、訓詁知識,弄清方言與古漢語的繼承關系以及方言本體研究都有重大意義。文章研究江淮官話通泰片與洪巢片過渡的三龍方言,考釋其部分本字。三龍方言本字考釋一、引言三龍鎮是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的下轄鎮,位于大豐區北部,與亭湖區鹽東鎮相鄰,總面積約154平方公里?!洞筘S市志》、《大豐縣志》等將三龍鎮南部的方言劃為江淮官話泰如片,北部的方言劃

    文教資料 2015年36期2015-10-17

  • 日語中奇妙的漢字
    部分是現代漢字的本字,部分是古字,還有象形字等。本文擬從漢字的本字、古字及其字形著手,羅列一些少用且有趣的漢字,旨在引導學習者突破常規,更多地關注這些不常用的漢字,拓展知識面,多方面了解、探究漢字。關鍵詞: 漢字 本字 古字日語中存在大量的漢字,以1981年日本政府公布的《常用漢字表》(共1945字)和《人名用漢字別表》(166字)為準,在日語書籍、報刊、雜志中使用的日語漢字幾乎都是常用漢字,日語學習者可以通過相關教材習得這些常用漢字。除此之外,日語中還存

    考試周刊 2015年52期2015-09-10

  • 通假字的故事之一
    。原來該用的字叫本字,臨時用來替代本字的那個字就叫通假字。好好記著,以后別再到處半罐水響叮當,讓人笑掉了大牙!”盈盈高興得拍手道:“哈哈!我明白了,悅(yuè) 是本字,說 (shuō)是通假字,是愉快的意思。對嗎?表哥!”聰聰彎起兩個手指,小大人兒一樣敲敲盈盈的額頭:“對,表妹!你還不算是超級小笨蛋!呵呵,孺子可教也!”不過,為了逗弄逗弄這個愛嘮叨的小表妹,聰聰故意學著她剛才搖頭晃腦的老學究的架勢,踱著方步說道:“欲知關于通假字的更多情況,且聽下回分解。

    快樂作文·中年級 2015年2期2015-03-27

  • 淺說通假字
    撰文時不用已有的本字,而是用和本字同音卻不同意的字去替代本字,把這個用來替代本字的字稱為通假字。清代學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敘·注》提出古籍中的假借字有三種情況:“假借之始,始于本無其字。及其后也,既有其字矣今,而多為假借。又其后也,且至后代之訛字。亦得自冒于假借。博綜古今,有此三變?!保?]其中第二種情況的假借,就是指通假字。依此可以認為通假是假借的一種,是本有其字的假借,二者并不等同。鑒于通假與假借的復雜關系,在研究過程中對假借亦需有明確的認識,避免將它

    現代語文 2015年19期2015-02-28

  • 裘錫圭“三書說”淺析
    源詞之間的關系跟本字和假借字的關系混為一談”是詞義研究方面的兩種錯誤傾向。因此,在本書中為了將字與字之間的假借關系和引申關系明確區別,裘氏將假借關系中表示本義或引申義的字稱為“本字”,也就是說“即使是把一個詞作為引申義來表示的字,對這個詞的假借字來說,也同樣是本字”。因此,“本字”是與“假借字”相對,與之相區別的一個概念。在本書中講本義和引申義時,裘氏就有意將分化字所從出的本字稱為母字或初文。例如他在書中說道:“我們不把分化字所從出的字稱為本字,而把它們稱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4年8期2014-11-28

  • 古漢語課假借字與通假字的教學
    假借字;通假字;本字;本義假借字與通假字本是兩個不難理解的概念,但在古漢語的教學中仍有一些含混之處,所以有必要對漢字的假借與通假現象作一些梳理,以便于古漢語及文字學的教學。一、假借與通假之別假借本是一個文字學上的概念,許慎在《說文解字》里所下的定義為“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我們知道,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面符號系統,在漢字記錄漢語時,可能會遇到有詞無字的情況,于是就依據這個詞的讀音找個與之音同或者音近的字來記錄這個詞,這就是許慎所說的“本無其字”的假借

    教師·中 2014年9期2014-09-25

  • 安徽銅陵方言本字
    銅陵方言中的一些本字進行了考證,試圖追溯現今銅陵一些方言詞的來源和語音演變規律。關鍵詞:銅陵方言;本字;考證;音義對應中圖分類號:H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4)02-0000-02銅陵地區位於安徽省南部,長江下游南岸,南與青陽縣、南陵縣交界,東南與繁昌縣接壤,西南與池州市毗鄰,西部和西北與無為縣、樅陽縣隔江相望。南北最長約42.5公里,東西最寬約40.6公里。由於銅陵地區處於比較獨特的方言地理位置,所以銅陵方言即有部分吳語的特

    劍南文學 2014年2期2014-08-26

  • 《何典》“嬲”本字
    典;嬲;記音字;本字中圖分類號:H1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1101(2014)01005904收稿日期:2013-12-10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明清吳語方言字考釋與研究”(12YJC740009);浙江省社科規劃課題“明清吳語方言字研究”(10CGZY05YBQ);高等學校訪問學者教師專業發展項目“類型學視角下的明清吳語詞匯研究”資助作者簡介:陳源源(1982-),女,安徽宣城人,文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

    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1期2014-07-21

  • 重慶方言本字
    的字形,以確定其本字。關鍵詞:重慶方言;本字;《廣韻》作者簡介:楊雪 (1988—),女,漢族,單位:四川大學文新學院漢語言文字學2011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古及近代漢語。[中圖分類號]:H0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1)-21-0147-02重慶市作為我國的直轄市,地處四川盆地的東南部,以長江與嘉陵江匯合處為中心。重慶方言屬于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話區,有自己獨特的語音、詞匯以及語法特點。因此,在詞匯方面也有自己的特點

    青年文學家 2011年21期2011-12-01

  • 《詩經·周南·樛木》之“樛”試析
    種觀點:“樛”為本字說,“樛”“朻”異體說以及“朻”是本字說。本文先對這幾種觀點進行分析,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結合出土文獻加以論述,認為當以“朻”為本字,以“樛”為借字。[關鍵詞]詩經 樛 朻 本字 借字《周南·樛木》中的“樛”歷來爭議很大,有人把它看作本字,有人把它看作借字,還有人把它看成“朻”的異體字,而有關字書中的解釋也多有異,實在讓人無所適從,有必要探究一下。為方便討論,先將這首詩摘抄于此,然后再作分析。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現代語文 2006年6期2006-09-2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