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裘錫圭“三書說”淺析

2014-11-28 03:03于海燕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4年8期
關鍵詞:本字六書引申義

于海燕

(曲阜師范大學 文學院,山東 濟寧 273165)

裘錫圭“三書說”淺析

于海燕

(曲阜師范大學 文學院,山東 濟寧 273165)

傳統文字學關于漢字構造的研究主要基于東漢許慎”六書”說,由于許慎并沒有對其“六書”說進行明確系統地界定,因而留給后世巨大的研究空間。裘錫圭“三書”說在本質上仍是建立在“六書”說的基礎上,然裘氏在其掌握的豐富的古文字材料的基礎上根據字形特點,對“三書”說進行補充細化,提出諸多創建,并體現出實事求是、嚴謹細致的治學精神,具有研究價值。本文的寫作目的在于通過對裘氏“三書”說的解讀,對于古文字構形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對裘氏“三書”說有比較充分的認識。

裘錫圭;三書說;解讀

前人在傳統“六書”基礎上生發出的“四體二用”說對古文字學研究產生深遠影響。唐蘭突破傳統提出的“三書”說,沖決“六書”桎梏,解放了文字研究者的思想。裘先生在“六書”基礎上,克服唐蘭“三書”說的局限,在對陳夢家“三書”說進一步修正完善的基礎上,以其對古文字材料的充分掌握和研究,創立了自己的“三書”說,體現了他不迷信前人研究成果的疑古思辨精神。

裘錫圭將陳夢家“三書”說中的“象形”改為“表意”,此說法更能體現表意字的特點。裘氏的表意字即僅用意符造的字(個別加指示符號),包括“六書”中的象形、指事和會意字。表意字大體依據構成字符的部件的特點細分為抽象字、象物字、指示字、象物字式的象事字、會意字和變體字六類。

裘錫圭從動態角度介紹了形聲字的構成。自古以來,人們對“六書”中形聲字的爭議較少,裘氏的形聲字同“六書”中的一樣,指的是由音符和意符構成的漢字。不同的是裘氏進一步細化并闡釋了意符和音符的性質。裘氏認為,形聲字的產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也就是說“最早的形聲字不是直接用意符和音符組成”,而是在漢字發展的過程中,“通過在假借字上加注意符或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而產生的”。他將形聲字的產生歸納為四種途徑:1.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2.把表意字字形的一部分改換成音符;3.在已有文字上加注意符;4.改換形聲字偏旁。此外,在形聲字部分還需要充分理解“意符”這一概念的內涵。裘氏將意符分為“形符”和“義符”。形符指的是靠自己的形象來表意的符號。例如“箕”字中的部首“竹”是象形字,是一個形符。義符是已有的漢字靠本身的字義來表意。又如“裳”的意符“衣”,最初是象形字,經過漢字形體的演變已不能體現原有的形象,而僅用“衣”這一符號代表“衣服”的意思,這就是意符。古文字中階段的形聲字意符以形符為主,現代形聲字意符以義符為主,只留少量形符,如“木、竹”等。此外,作者還介紹了形旁同字義的關系以及從音韻學的角度闡述了聲旁同字音有差異的原因,對右文說進行合理地評價,對形聲字的介紹更加透徹全面。

裘錫圭的假借含義比較豐富.首先,他將假借與引申義和同源詞相區別。他認為“牽強附會地把假借義說成引申義”和“把同源詞之間的關系跟本字和假借字的關系混為一談”是詞義研究方面的兩種錯誤傾向。因此,在本書中為了將字與字之間的假借關系和引申關系明確區別,裘氏將假借關系中表示本義或引申義的字稱為“本字”,也就是說“即使是把一個詞作為引申義來表示的字,對這個詞的假借字來說,也同樣是本字”。因此,“本字”是與“假借字”相對,與之相區別的一個概念。在本書中講本義和引申義時,裘氏就有意將分化字所從出的本字稱為母字或初文。例如他在書中說道:“我們不把分化字所從出的字稱為本字,而把它們稱為母字,就是為了跟與假借字相對的本字相區別”。又如“衰”字“象衣上有草,是‘蓑’的初文”。

裘錫圭以假借字所表示的詞是否有本字為標準,將假借分為三類,分別是無本字的假借、本字后造的假借和本有本字的假借?!盁o本字的假借”指的是有的詞始終只用假借字來表示,如古漢語虛詞“其”和“之”?!氨咀趾笤旒俳琛敝赣械脑~本來用假借字表示,但后來為了明確字義而又在假借字上加注意符,原有的假借字作聲符而合成的一類形聲字,屬于裘錫圭的“在已有的文字上加注意符”類的形聲字。其中最復雜的是“本有本字的假借”。裘錫圭將本有本字的假借(包括有后起本字)稱為通假?!氨居斜咀值募俳琛敝傅氖怯械脑~既有本字又使用假借字。裘錫圭大體將其分為兩類,一類是借字完全取代本字的假借,如假借字“球”取代本字“毬”;另一類是與本字并用一段時間后又基本停止使用的假借字,如假借字“蜚”代替本字“飛”使用一段時間后,又不再代替“飛”的含義。這兩部分從作者列舉的例子來看并沒有什么問題,但之后他將假借引入深層次的討論就值得思考。在討論“已有本字的詞還要用假借字的原因”時,裘錫圭指出有些假借字是由本字的分化字充當的,后面作者介紹“被借字的意義跟假借義有聯系的現象”時又從其他角度對有本字的假借進行闡述。我們可以從他所列舉的例子中總結出他的觀點。例如:列舉“借‘衷’表{中}”的例子說明以分化字代母字是假借;列舉“借‘畔’表{叛}”“借‘說’表{悅}表{脫}”的例子說明同源字相互借用屬于假借;列舉“借‘原’表{元}”的例子說明在語源上并無關系的音近義通字相互借用屬于假借。通過上述例子很容易將被借字和本字的假借關系同本義和引申義,同源詞的關系相混淆,仔細辨之。

裘錫圭根據漢字字符的性質對“三書”說進行細致分類和界定體現了其淵博的學識和嚴謹求實的治學精神。通過解讀可以發現,裘氏“三書”說主要針對古文字,表意字、形聲字方面論述詳實,假借字概念的界定有失偏頗。

[1]唐蘭.中國文字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裘錫圭.文字學概要[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

H12

A

1005-5312(2014)23-0020-01

猜你喜歡
本字六書引申義
蒼南蠻話特殊程度構式“X??X”本字考證
清初學者王育《說文解字六書論正》六書說初探
“耐”字原是剃胡須
畫說漢字——擺(bai)
漢字構形系統的發展與六書“轉注”
通假字
淺析靜物在安格爾繪畫中的作用
環縣方言本字舉例考釋
安徽滁州方言本字考釋
古代文化典籍核心概念翻譯的修辭選擇——以“六書”名稱英譯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