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克次體

  • 羊蜱蠅及其攜帶部分病原體的研究概述
    、巴爾通體、立克次體、綿羊無漿體和錐蟲等,在我國已有報道的病原體如巴爾通體、立克次體、綿羊無形體、沃爾巴克氏體等[3]。羊蜱蠅已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報道而逐漸被人們所熟知[4]。在中國,羊蜱蠅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區,在各沿海檢疫口岸也被陸續檢出并報道[5]。新疆位于我國最西部,寄生蟲病防治是當地畜牧業發展面臨的一項難題。我國關于羊蜱蠅的研究相對較少,在新疆地區的綜合性報道研究更加稀缺,該體外寄生蟲在我國攜帶病原體種類及病原體流行情況方面的調查存在一定空白,但實際

    現代畜牧獸醫 2023年12期2024-01-27

  • 新疆阿拉爾市流浪貓源蜱種類鑒定及其攜帶立克次體PCR 檢測
    atus)。立克次體主要包括斑疹傷寒立克次體(typhus groupRickettsias,TGR)和斑點熱群立克次體(spotted fever groupRickettsias,SFGR)。SFGR是專性寄生于細胞內的革蘭氏陰性原核生物,主要通過蜱傳播至人和動物,引起發熱、頭痛、皮疹、肌肉疼痛、局部淋巴結病變等臨床癥狀[5]。目前,已發現至少28 種SFGR,其宿主主要是蜱,并可經蜱卵進行垂直傳播[6]。在國外,貓常見感染SFGR。Sirirat 等

    中國動物檢疫 2023年12期2024-01-04

  • 一例牛立克次體病的診治分析
    防控制中心)立克次體病是由致病性立克次體引起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的疫病。立克次體是一類專性細胞內寄生的小革蘭氏陰性原核單細胞微生物,歸屬于細菌門立克次體目,呈多種形態,主要是球桿狀,大小介于細胞和病毒之間,有細胞壁,無鞭毛,姬姆薩染色呈紫色或藍色。某些成員可致人和動物發生立克次體病,如貝氏柯克斯體(Q熱)、斑疹傷寒、恙蟲病等,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畜牧業生產。2022年廣西欽州市某養牛場發生一起以嚴重腹瀉為主要臨床癥狀的牛病例。為確診病因,有效治療,采集糞便和抗凝

    中國畜牧業 2023年17期2023-10-19

  • 蜱傳人獸共患無形體和立克次體的分子生物學鑒定
    hia)以及立克次體立克次體屬(Rickettsia)??梢鹑祟惛腥镜尿鐐鳠o形體包括羊無形體(A. ovis)、山羊無形體(A. capra)、扁平無形體(A. platys)和嗜吞噬細胞無形體(A. phagocytophilum)等[3];埃立克體主要為查菲埃立克體(E. chaffeensis)和新埃立克體中的米庫爾新埃立克體(CandidatusN. mikurensis)。引起人類感染的蜱傳立克次體主要包括斑點熱群(spotted fever

    承德醫學院學報 2023年3期2023-06-12

  • 宏基因組二代測序輔助診斷Q 熱立克次體肺炎1 例
    (又稱Q 熱立克次體)引起的人畜共患病,自然疫源地多見,廣東地區報道較少。其臨床癥狀與影像學表現缺乏特異性,容易被漏診誤診,且傳統的培養方法難以明確診斷。本文報道1 例表現為腹痛、發熱、呼吸衰竭被誤診為腹腔感染的患者,經宏基因組二代測序(mNGS)檢出貝納柯克斯體序列而確診Q 熱立克次體肺炎,為診治該類疾病提供參考。1 臨床資料患者男,44 歲。因“腹痛4 d,加重1 d”于2021 年2 月27 日收入我院消化內科?;颊呷朐? d 前無誘因出現左上腹陣發

    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 2022年1期2022-12-13

  • 四川省攀西地區蜱攜帶立克次體檢測及基因序列分析
    15000)立克次體是一類以蜱為主要傳播媒介的病原微生物,是專性寄生于真核細胞內的革蘭氏陰性原核生物,介于細菌與病毒之間,較接近于細菌,在蜱蟲體內可經卵垂直傳播給下一代,通過叮咬可水平傳播給宿主,引起多種人獸共患病[1]。在遺傳進化史上,立克次體主要分為斑疹傷寒和斑點熱群立克次體[2]。目前我國流行的立克次體至少有10種[3],包括日本立克次體(Rickettsia japonica)、黑龍江立克次體(Rickettsia heilongjiangensi

    中國動物檢疫 2022年11期2022-11-07

  • 舟山海島地區蜱媒病原體多樣性及其基因同源性分析
    細胞無形體與立克次體通用引物PCR電泳陽性條帶者再用特異引物進行電泳。熒光RT-PCR引物探針和巢式PCR引物詳見表1和表2。表1 五種病原體實時熒光定量RT-PCR檢測引物探針序列表2 嗜吞噬細胞無形體與相關體巢式PCR外套引物序列結 果一、蜱樣本采集及檢測情況共采集蜱樣本99只,其中游離蜱樣本39只,寄生蜱樣本60只。根據是否游離蜱進行分組,分為20組,每組3~6只蜱蟲,1~7組為游離蜱(共7組),8~20組為寄生蜱(共13組)。本研究未檢出查菲埃立克

    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志 2022年5期2022-11-03

  • Q熱立克次體感染伴急性腎損傷1例
    03)Q熱是立克次體科貝納柯克斯體感染所致的一種立克次體病。立克次體是一類胞內寄生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在立克次體目中包括立克次體、無形體和全孢菌等科。該病的分布、流行與其傳播媒介如虱、蚤、螨、牛、馬、羊、犬等分布密切相關?,F報道1例Q熱立克次體感染伴自身抗體產生,引起急性腎損傷的病例。1 病歷資料患者男,35歲,因“發熱待查”于2021年3月28日入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呼吸科?;颊哂?021年3月22日無明顯誘因發熱伴畏寒、寒戰,體溫驟升,最高38.5

    臨床檢驗雜志 2022年8期2022-10-15

  • 河北省野鼠立克次體感染調查
    飛, 謝廣成立克次體(Rickettsia)為原核單細胞微生物,其專性寄生于真核細胞內。由該類菌引起的立克次體病是一類重要的人獸共患疾病[1-2]。近年來,世界范圍出現多種新發及再發立克次體病[3-5]。我國在新疆、黑龍江、云南等地野生動物和/或患者樣本中檢出或分離到某些致病性立克次體[6]。由于立克次體嚴格胞內寄生這一特性,人們很難用傳統的細菌學分類手段對該類菌進行區分。16SrRNA基因由于其高變區有種屬特異性,保守區在各細菌之間差異不大的特點,已經成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22年1期2022-08-09

  • 1例罕見肥胖患者貓立克次體感染病例報道并文獻復習*
    5300)貓立克次體(rickettsia felis),屬于立克次體屬,是一種新出現的立克次體病原體。目前國內僅見少數個案報道。本文對1例罕見貓立克次體感染肥胖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總結分析,并結合文獻探討貓立克次體感染的臨床癥狀、感染指標、檢測技術及診療方法,旨在提高臨床醫務工作者對貓立克次體的認識。1 病例概況患者,男,32歲,身高175 cm,體重160 kg,體重指數(BMI)52.24 kg/m2。因“高熱1 d伴乏力難以行走半天”于2020年11

    重慶醫學 2022年9期2022-05-24

  • 黑龍江立克次體感染對小鼠脾臟免疫相關基因轉錄的影響
    071黑龍江立克次體(Rickettsia heilongjiangensis)是遠東斑點熱(far eastern spotted fever,FESF)的病原體,屬于斑點熱群立克次體(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e,SFGR),1983年由我國科學家分離并鑒定,是我國主要的斑點熱流行株[1]。黑龍江立克次體為革蘭陰性專性胞內寄生菌,在自然界中通過蜱叮咬感染人。人感染后,普遍出現多器官病灶炎性損傷、炎性浸潤及脾大等。脾臟作

    解放軍醫學雜志 2022年4期2022-05-19

  • 青海省蜱類分布及蜱傳病的研究現狀
    括原生動物、立克次體、螺旋體、細菌和病毒等多種病原體。全球共有900多種蜱,主要分為軟蜱科、納蜱科和硬蜱科,納蜱科較為罕見,僅分布于非洲[1]。蜱給全球畜牧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每年由微小扇頭蜱(Rhipicephalusmicroplus)造成的經濟損失可達25億美元。蜱傳疾病是由一種或幾種破壞血細胞的病原體引起的,能導致宿主貧血、黃疸、血紅蛋白尿、體重減輕,并增加細菌和真菌感染的風險。在目前已知的蜱中,有超過28種蜱能引起多種人類蜱

    動物醫學進展 2022年3期2022-04-11

  • 日本立克次體感染引發的日本斑點熱一例
    是由斑點熱群立克次體(SFGR)引起的以發熱、皮疹為主要癥狀的急性傳染病。日本在1984年發現SFGR的一個新種,即日本立克次體(Rickettsiajaponica),由其引起的疾病命名為日本斑點熱(JSF)。之后,該病在韓國、菲律賓和泰國等亞洲多個國家發現。1999年有學者首次從病原學角度證實我國存在JSF。JSF是一種蜱媒病,花蜱屬、血蜱屬、臺灣革蜱、短小扇頭蜱均可傳播。JSF的疫區以丘陵地區為多,患者多有旱田作物種植史,疾病潛伏期2~8 d;臨床表

    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志 2022年1期2022-03-03

  • 經宏基因組二代測序診斷立克次體病3例
    64000)立克次體病是一組由立克次體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為一類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1]。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診斷立克次體病的方法為外斐試驗,但特異性較差,且此反應出現較晚,不能做早期診斷,因此診斷價值有限[2-3]。宏基因組二代測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是一種新型的病原學診斷方法,已成為新發、突發、罕見及常規檢測陰性的感染性疾病診斷的重要手段。這項技術提高了臨床醫生

    河南醫學研究 2022年1期2022-02-12

  • 云南省瀘西縣嚙齒動物攜帶立克次體調查
    類嚴重疾病。立克次體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他們大多在嚙齒動物宿主和傳播媒介之間循環,人被攜帶立克次體的節肢動物如螨、蜱叮咬而感染[1]。恙蟲病(Tsutsugamushi disease)又名叢林斑疹傷寒(Scrub typhus),是由恙蟲病東方體(Orientiatsutsugamushi)引起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臨床上以發熱、焦痂、淋巴結腫大為特征[2],在云南的廣大農村發病率較高。在我國,黃胸鼠、褐家鼠、黃毛鼠、黑線姬鼠等嚙齒動物為恙蟲病東方體的主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21年12期2022-01-05

  • 遜克縣邊疆俄羅斯民族村蜱攜帶斑點熱群立克次體的調查
    利用斑點熱群立克次體 (SFGR)3 種不同目的基因的特異性引物進行PCR 擴增(表1),經PCR 產物進行回收與純化,送到吉林庫美生物公司測序。 所測序列與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網上序列進行同源行比較,用Mega6 軟件中的Algnment 進行同源性(distance)和進化樹分析(phylogeny)。本研究采用的參考毒株序列均取自GenBank。表1 文中所用引物2 結果2.1 蜱類監測結果本次調查共捕獲蜱類418 只,經分類鑒定分屬

    口岸衛生控制 2021年4期2021-09-24

  • 立克次體首次在青海染疫蚤發現
    02206)立克次體(Rickettsias)為原核細胞型、革蘭染色陰性的專性細胞內寄生菌。分類學屬于變形綱立克次體目(Rickettsiales),下屬的立克次體科包括立克次體屬(Rickettsia)、恙蟲病東方體屬(Orientiatsutsugamushi)、埃立克體屬(Ehrlichiea)。其中立克次體屬又分為斑疹傷寒群、斑點熱群。自然界已發現有20余種對人類致病[1]。人類通過被感染立克次體的媒介昆蟲(蚤、蜱、螨等)叮咬或接觸其糞便而發病[2

    青海畜牧獸醫雜志 2021年4期2021-09-15

  • 江西省嚙齒動物攜帶立克次體分子流行病學研究
    建民,焦 俊立克次體為專性真核細胞內寄生的革蘭陰性小球桿菌,其引起的立克次體病是重要的人獸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1]。立克次體病原體主要有斑疹傷寒群立克次體(typus-group rickettsiae)、斑點熱群立克次體(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 SFGR)、恙蟲病東方體(Orientiatsutsugamushi)、無形體(Anaplasma)和埃立克體(Ehrlichia)等,分別引起斑疹傷寒、斑點熱、恙蟲病、無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21年7期2021-08-06

  • 羊蜱蠅攜帶巴爾通體和斑點熱群立克次體PCR檢測及遺傳關系分析
    播巴爾通體、立克次體、藍舌病病毒、綿羊無漿體、錐蟲等病原[4]。近年來國內僅在甘肅、新疆、遼寧、青海和西藏部分地區有少量報道[5]。巴爾通體(Bartonella)是一類兼性胞內寄生的多形態革蘭陰性菌,可感染人、牛、羊、鼠等多種哺乳動物,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巴爾通體病作為新發人畜共患病,已被列入國家新發傳染病目錄。巴爾通體主要寄生于動物的上皮細胞和紅細胞中,可經跳蚤、蜱蟲、白蛉、羊蜱蠅等吸血昆蟲傳播[6]。斑點熱群立克次體(spotted fever gro

    畜牧獸醫學報 2021年6期2021-06-30

  • 我國新發蜱傳立克次體病研究進展*
    71000)立克次體是一類嚴格細胞內寄生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天然寄生于蜱、螨、蚤等節肢動物體內,其宿主動物種類繁多,分布廣,目前已從多種嚙齒動物、野生動物、家畜和鳥類中檢出立克次體,人類因被攜帶病原體的媒介叮咬或接觸感染者引起感染。蜱傳立克次體病(tick-borne rickettsial disease,TBRD)是由立克次體目中可經蜱叮咬傳播的一類病原體引起的疾病的總稱,包括各類斑點熱、埃立克體病和無形體病等。TBRD嚴重危害人類和動物的健康,造成經

    寄生蟲與醫學昆蟲學報 2021年4期2021-02-18

  • 內蒙古部分地區草原革蜱攜帶斑點熱群立克次體DNA 檢測及其基因型分布
    10110)立克次體(Rickettsia sp)是專性胞內革蘭陰性菌,根據立克次體的系統發育,將所有的立克次體劃分為4 個群: 貝氏立克次體群(Rickettsia burnetii)、 加 拿 大 立 克 次 體 群 (Rickettsia canadensis)、斑點熱群(spotted fever group)和斑疹傷寒群(typhus group),其中斑點熱群立克次體(spotted fever grouprickettsia,SFGR)是由蜱

    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1年1期2021-01-31

  • 通過全景式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研究 ——以立克次體為例
    各個版本中,立克次體均被歸類于細菌篇末、病毒篇前。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這種病原體的特點,即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不同于細菌和病毒,兼具細菌和病毒的特點。由于其不具備細菌學或病毒學經典章節(如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破傷風梭菌、流感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皰疹病毒)所述內容的代表性;也沒有一些細菌或病毒(如霍亂弧菌、鼠疫耶爾森菌、結核分枝桿菌、艾滋病病毒、肝炎病毒、埃博拉病毒、狂犬病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危害性大、致死率高,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或如一些引起突發疾病的病

    微生物學雜志 2020年2期2020-12-31

  • 實時熒光定量 PCR檢測斑點熱立克次體方法的建立
    種由斑點熱群立克次體(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e,SFGR)感染引起、經蜱蟲叮咬傳播的人畜共患疾病。目前國際上已證明有19種SFGR對人類有致病性[1]。國內已鑒定的SFGR有5種:R.heilongjiangiensis、CandidatusR.tarasevichiae[2-7]。斑點熱的臨床表現為發熱、皮疹、頭痛、局部淋巴結腫大等[1]。病程早期缺乏特異性臨床癥狀,患者往往因為誤診而延誤病情,嚴重時可致死亡[8]。

    安徽醫科大學學報 2020年7期2020-08-06

  • 日本立克次體感染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一例
    提示可見日本立克次體。加用多西環素200 mg每日1次靜脈滴注,次日患者體溫降至正常,血氧飽和度逐漸上升,順利脫機拔管。6月11日行胸部CT檢查結果提示,雙肺彌漫性多發斑片狀滲出,雙下肺胸腔積液(圖3A、3B)。繼續給予多西環素治療,治療期間氧合指數進一步上升至正常,體溫正常,皮疹變淡(圖1C、1D)。6月18日復查胸部CT結果提示,雙肺少量散在斑片狀滲出影(圖3C、3D)。遂將患者轉回感染科,將多西環素調整為200 mg每日2次口服,患者血氧飽和度95%

    臨床內科雜志 2020年5期2020-08-03

  • 新疆克拉瑪依地區蜱媒病原體的調查
    )和斑點熱群立克次體(Spottedfevergrouprickettsiae, SFGR)。實時熒光定量RT-PCR用于檢測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新布尼亞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 virus, SFTSV)、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病毒(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CCHFV)、蜱傳腦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20年3期2020-05-05

  • 四川石渠縣牦牛源蜱感染斑點熱群立克次體分子流行病學調查
    銳斑點熱群立克次體 (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 SFGR) 屬于立克次體目(Rickettsiales) 、立克次體科 (Rickettsiaceae) 、立克次體屬(Rickettsia),是一類專性細胞內寄生的革蘭氏陰性原核微生物,多數為人獸共患病病原體,其引起的立克次體病在世界各地均有發生。人感染立克次體的病例在歐洲[1]、美洲[2]、澳洲[3]等國家均有報道,在我國的新疆[4]、黑龍江[5]、河南[6]等地區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20年1期2020-03-13

  • 新疆部分地區蜱傳斑點熱立克次體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
    4].斑點熱立克次體是一類人獸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傳播媒介為蜱、螨[5],又稱其為蜱熱或蜱傳斑疹傷寒[6].可以分為3大類群,包括斑疹熱組(spotted fever group,SFGR)、斑疹傷寒組(typhus group,TG)及叢林斑疹傷寒(scrub typhus group,STG)[7],是一類原核生物型、短小棒狀或球形狀、革蘭染色陰性的專性細胞內繁殖的微生物[8],優勢類群為SFGR.我國報道的SFGR有10種,其中在新疆分布的蜱種

    甘肅農業大學學報 2019年5期2019-11-19

  • 江西省贛州市蜱攜帶立克次體和埃立克體的調研
    元元,梁國棟立克次體病是一類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人獸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原體立克次體目(Rickettsiales)微生物是一類嚴格細胞內寄生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其形態結構、化學組成和代謝方式等方面與細菌類似,通過蜱、螨、蚤等節肢動物叮咬人和動物而傳播[1]?!恫苁舷到y細菌學手冊》將立克次體目分為 3 科,即立克次體科(Rickettsiaceae)、無形體科(Anaplasmataceae)和全孢菌科(Holosporaceae)[1-2]。立克次體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19年6期2019-07-16

  • 青海血蜱傳斑點熱群立克次體帶菌率及遺傳進化分析
    命名[1]。立克次體屬(Rickettsia)的立克次體分為2 個群,即斑疹傷寒群立克次體(Typhus GroupRickettsiae)和斑點熱群立克次體(Spotted Fever GroupRickettsiae,SFGR)[1-3]。我國于1958 年首次在血清學上證實了斑點熱群立克次體的存在;并于1962 年從黑龍江虎饒地區東方田鼠(Microtus fortis)體內首次分離到了斑點熱群西伯利亞立克次體(R.siberian)[1]。蜱是一類

    中國獸醫雜志 2019年12期2019-06-17

  • “生物武器”全解析
    毒、斑疹傷寒立克次體、肉毒桿菌毒素等所致病死率在10%以下,如布魯桿菌、Q熱立克次體、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等失能性戰劑2.根據生物戰劑的形態和病理可分為:細菌類生物戰劑立克次體類生物戰劑毒素類生物戰劑主要有炭疽桿菌、鼠疫桿菌、霍亂弧菌、野兔熱桿菌、布魯桿菌等主要有流行性斑疹傷寒立克次體、Q熱立克次體等主要有肉毒桿菌毒素、葡萄球菌腸毒素等3. 根據生物戰劑有無傳染性可分為:

    生命與災害 2019年4期2019-06-12

  • 朝鮮半島主要蚤媒傳染病的流行病學概況
    源是斑疹傷寒立克次體。鼠型斑疹傷寒在韓國很少見,歷史上有過零星暴發,特別是在港口和倉庫區。據報道韓國每年有200例鼠型斑疹傷寒病例[10]?;緜鞑ネ緩绞菄X動物-跳蚤-嚙齒類動物,偶然發生嚙齒動物-蚤-人的傳染途徑。在雙橋訓練區,約15%的黑線姬鼠呈斑疹傷寒病毒陽性。人類是偶然的宿主,軍事人員在受到嚙齒動物侵犯的地區訓練時容易受到感染,尤其是在嚙齒動物死亡時,這些跳蚤會尋找其他宿主。鼠型斑疹傷寒不是通過跳蚤叮咬傳播的[11]。人體破損皮膚或黏膜沾染受跳蚤

    實用醫藥雜志 2019年9期2019-02-12

  • 紀念我國著名的人獸共患病學家范明遠教授90周年誕辰
    曦教授,開始立克次體病學的研究生涯。1957年隨魏曦教授調往北京中國醫學科學院流行病學微生物學研究所(1986年該所轉屬為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2002年改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1982年起任立克次體病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成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生物醫學科學家。2 光輝業績2.1 首次應用斑疹傷寒特異性凝集反應確認斑疹傷寒流行關系1949年大連市小平島區發生了虱傳流行性斑疹傷寒,當時還很年輕的范明遠深入疫區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在工作中首次試用立克次體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19年3期2019-01-08

  • 斑點熱立克次體病在美國呈大幅增長
    。其中斑點熱立克次體?。╯potted fever rickettsiosis,SFR) 數量增幅最大,從2016年的4269例上升至2017年的6 248例,增長46%,其中2017年報告確診的為176例(3%),其余為極有可能;病死率高達10%。斑點熱群立克次體(spotted fever groupRickettsia,SFGR)的檢測率有所增加,可能與傳播SFGR的蜱蟲地理分布更為廣泛有關。溫和的氣候條件延長了其尋找宿主的活動時間。醫務工作者更多地

    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 2019年6期2019-01-07

  • 新疆南部圖蘭扇頭蜱及卵攜帶R. raoultii的分子檢測
    其卵是否攜帶立克次體,對該蜱及其傳播立克次體病的防控意義重大?!痉椒ā繉π陆a建設兵團塔里木畜牧科技重點實驗室在新疆南部阿拉爾市某羊場收集的飽血雌性扇頭蜱,置于一定濕度和一定溫度的環境中產卵,隨機取5個獨立的卵樣品及其對應的5只雌蜱為研究對象。通過對雌蜱及其卵分別處理后提取基因組DNA,進行PCR擴增蜱12S rRNA基因和立克次體16S rRNA基因,并對擴增產物測序,利用BLAST在線平臺和多個分子生物學軟件進行序列分析?!窘Y果】5只雌蜱12S rR

    中國農業科學 2018年15期2018-08-17

  • 蜱傳饒氏立克次體感染致腦膜炎1例
    茜, 張躍新立克次體?。╮ickettsiosis)是一組由立克次體(Rickettsiae)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它是一類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該病多發生在熱帶與亞熱帶國家和地區。本文報道1例蜱咬傷后以發熱、腦膜炎為主要表現,應用PCR技術在患者外周血中檢測到饒氏立克次體核酸而確診,現將結果報道如下。1 臨床資料患者男,36歲。哈薩克族,牧民。以“蜱蟲叮咬后8 d,發熱伴頭痛、頭暈5 d”為主訴,于2017年6月3日入住本院?;颊?

    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 2018年4期2018-07-26

  • 不典型立克次體感染致顱內病變3例*
    典型病原體如立克次體等,雖也可導致顱內感染性病變,但臨床相對較少見。較少表現為以神經系統病變為主要癥狀,如感染癥狀不典型,臨床診斷困難,易誤診為病毒感染,延誤治療時機。筆者收集的3例患者均以神經系統癥狀為主要表現,并結合相關文獻進行分析。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男性患者,24歲,無業,因頭痛、發熱伴惡心嘔吐4 d于2011年08月25日入住本院,發病后體溫最高達39.5℃,口服退熱藥可降短暫降至正常,每日均有數次嘔吐,呈噴射樣,夜間癥狀較重,查體未見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18年5期2018-01-24

  • 新疆石河子地區犬源立克次體病流行病學調查*
    甘肅 蘭州)立克次體目為革蘭氏染色陰性、細胞內專性寄生菌,屬于a-變形菌綱(a-Proteobacteria)。立克次體目中的立克次體屬、埃立克體屬和無形體屬的媒介主要是硬蜱,宿主為多種脊椎動物,硬蜱叮咬是人或宿主動物感染立克次體的主要途徑[1-4]。在臨床上,人感染立克次體表現為局部淋巴結病變,可有疼痛,隨后出現發熱和皮疹[1-2]。自1899年首次報道人落基山斑點熱以來,世界各地相繼發現20多種致病性立克次體[5]。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美國相繼發現

    家畜生態學報 2018年1期2018-01-24

  • 蜱媒傳染病相關病原體混合感染
    8種斑點熱群立克次體(spottedfevergrouprickettsiae, SFGR),7種無形體(Anaplasma),6種伯氏疏螺旋體(Borrelia burgdorferi sensu lato),11種巴貝西蟲(Babesia)和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布尼亞病毒(severfeverwiththrombocytopeniasyndromevirus, SFTSV)[1]。8種斑點熱群立克次體中已有4種在大陸被報道有感染病例,包括黑龍江立克次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18年9期2018-01-21

  • 中國新發蜱媒病原體概況
    毒、斑點熱群立克次體以及巴貝西原蟲進行綜述,描述其在媒介蜱、動物宿主和人類的感染分布情況。新發傳染??;蜱媒傳染??;中國目前全球面臨新發傳染病不斷出現、舊傳染病死灰復燃的嚴峻形勢。除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發傳染病外,蟲媒傳染病的巨大現實危害也不容忽視。蟲媒傳染病多為自然疫源性疾病,由于動物宿主的存在,使得它們在自然界廣泛流行,當人進入疫源地時就容易被感染進而發病。 因此,這些疾病對在野外從事生產活動、經濟開發、國防建設、旅游、野營以及軍事訓練的人

    傳染病信息 2017年1期2017-03-24

  • 中哈邊境口岸臀突客蚤檢出立克次氏體核酸
    ,PCR擴增立克次體17 kDa基因片段,PCR產物測序并BLAST比對,利用Mega 6.0構建分子遺傳進化樹。結果 42.86%(3/7)的臀突客蚤攜帶立克次體,17 kDa基因遺傳進化樹顯示與CandidatusRickettsiasenegalensis和Rickettsiabellii同源性最高。結論 中哈邊境口岸地區臀突客蚤攜帶立克次體核酸。立克次體;臀突客蚤;PCR;中哈邊境;序列分析立克次氏體(Rickettsia)為革蘭氏陰性菌,是專性細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16年8期2016-12-01

  • 中哈邊境艾比湖濕地游離蜱斑點熱群立克次體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
    離蜱斑點熱群立克次體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徐軍1,王安東2,羅丹3,徐新龍4,戴莉4,楊杰4,徐建軍5,熱依罕古麗5,薩尼葉古麗5,王麗娜2,杜景云3,李志遠2,王遠志3(1.新疆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新疆烏魯木齊832000;2.石河子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新疆石河子832000;3.石河子大學醫學院,新疆石河子832000;4.阿拉山口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新疆阿拉山口833418;5.新疆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52)了解中哈邊境新疆艾比湖濕地游離

    中國獸醫雜志 2016年8期2016-11-11

  • 4種立克次體病的疫苗研究進展*
    綜 述·4種立克次體病的疫苗研究進展*于永慧,王 濤 綜述,宋立華△審校(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京 100071)立克次體; 流行性斑疹傷寒; 落基山斑點熱; 恙蟲??; Q熱; 疫苗立克次體是一大類專性真核細胞內寄生的原核微生物,常呈多形性,革蘭陰性。根據第2版《伯杰氏系統細菌學手冊》,立克次體目分為3個科,共16個屬。多種立克次體是重要的人獸共患病原體,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立克次體可通過媒介昆蟲的叮咬、排泄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6年22期2016-03-09

  • 我國斑點熱立克次體感染與免疫的實驗研究
    ?我國斑點熱立克次體感染與免疫的實驗研究熊小路,焦 俊,溫博海研究證明黑龍江立克次體能夠感染人血管內皮細胞和BALB/c小鼠,引起小鼠菌血癥和器官損傷;全基因組序列分析發現黑龍江立克次體毒力相關基因。表面蛋白質組分析鑒定了黑龍江立克次體和立氏立克次體的表面蛋白,用表面蛋白免疫C3H/HeN小鼠,發現某些表面蛋白為保護性抗原,并揭示這些保護性抗原均能夠誘導抗原特異CD4+和CD8+T細胞增殖并產生和分泌IFN-γ和/或TNF-α,以及誘導高水平特異性IgG2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16年10期2016-01-31

  • 恙蟲病東方體三種膜蛋白抗原包被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分析*
    同時檢測其他立克次體感染小鼠血清和患者血清,以便對這3種抗原ELISA的特異性和敏感性進行分析,為其進一步的實際應用提供必要的依據。1 材料與方法1.1 試劑與材料Ni-NTA純化試劑盒為德國QIAGEN產品;低分子量蛋白Marker等為中科瑞泰(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產品;FITC、HRP標記羊抗小鼠/人IgG購自北京博奧森公司;96孔ELISA板購自美國康寧公司;ELISA包被液、封閉液、TMB反應底物、終止液均購自eBioscience公司。多種立克

    寄生蟲與醫學昆蟲學報 2015年3期2015-11-12

  • 黑龍江口岸斑點熱群立克次體調查研究*
    1)斑點熱群立克次體(Spotted fever groupRickettsia, SFGR)是引起斑點熱的一組病原體,可引起包括落磯山斑點熱、鈕扣熱、北亞熱、昆士蘭斑點熱、立克次體痘和日本紅斑熱在內的多種疾病(孫秀峰等,2007)。SFGR種類繁多,目前已確認10多種對人致病的立克次體(Steveetal., 2006),從最早發現的立氏立克次體,到后來逐漸發現的小蛛立克次體Rickettsiaakari、蒙他拿立克次體Rickettsiamontane

    寄生蟲與醫學昆蟲學報 2015年1期2015-11-10

  • 貝氏柯克斯體5種重組表面蛋白抗原包被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分析
    白分別與莫氏立克次體、黑龍江立克次體、恙蟲病東方體實驗感染小鼠血清反應,除1份黑龍江立克次體感染小鼠血清與GroEL反應為陽性外,其它血清反應均為陰性。另外,Com1對斑疹傷寒、斑點熱、恙蟲病患者血清的陽性反應率平均為22.2%,GroEL為25.0%,Mip為25.0%,OmpH為25.0%,RplL為13.9%。結論 這些結果證明這5種重組蛋白抗原均可被貝氏柯克斯體感染血清所識別。所建立的ELISA方法具有良好特異性和敏感性,可用作Q熱血清學診斷。貝氏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15年12期2015-06-15

  • 立克次體立克次體病的檢測與鑒定
    400038立克次體立克次體病的檢測與鑒定張驍鵬1,李炘檑2,鄭波2,胡曉梅11.第三軍醫大學微生物教研室,重慶市微生物工程實驗室,重慶400038;2.第三軍醫大學學員旅八營,重慶 400038立克次體是一類嚴格細胞內寄生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已被列入生物戰劑名錄。立克次體病是一類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人獸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立克次體嚴格的細胞寄生性決定了立克次體病的診斷不同于傳統方法,需根據流行病學資料、臨床癥狀和體征及實驗室檢測進行綜合判斷,通常實驗室

    微生物與感染 2015年3期2015-05-25

  • 2009-2012年河北鼠型斑疹傷寒流行概況及實驗室調查分析
    WHO推薦的立克次體血清學診斷方法-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病人血清IgM和IgG特異抗體。以急性期血液DNA為模板,采用巢氏PCR擴增斑疹傷寒群立克次體熱休克蛋白基因groEL基因并測序。通過NCBI Blast平臺同源比較序列并使用DNASTAR軟件進行遺傳進化分析。結果 本次調查在辛集市、定州市和遷安市共收集877例臨床報告病例,2009年報告病例數最多(441例),遷安市病例數最多(510例)。急性期血清莫氏立克次體IgM抗體陽性率為 72.8%(73/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15年6期2015-05-05

  • 斑點熱疫苗研究進展
    海斑點熱是由立克次體屬(Rickettsia)的斑點熱群立克次體(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e,SFGR)引起的一類以急性發熱和全身皮疹為主要特征的疾病總稱。SFGR是一類全球性分布、嚴格血管內皮細胞寄生的革蘭陰性小桿菌,是立克次體目中最大和最復雜的一群,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19種能引起人感染的SFGR(表1)。其中立氏立克次體(Rickettsia rickettsii)在立克次體中毒性最強,其所致的落基山斑點熱(Rock

    傳染病信息 2015年2期2015-03-13

  • 新發蜱傳病原體 ——勞氏立克次體的研究現狀
    體 ——勞氏立克次體的研究現狀聞 靜1,焦 丹1,鞠文東2,黃玉明1,王 悅1,王建華1,時曉杰1,成洪艷1,程 成2,孫 毅3勞氏立克次體是一種新發現的蜱傳病原體,屬于立克次體屬斑點熱群中的一員,其主要引起人的蜱傳淋巴結炎等疾病。勞氏立克次體目前主要發現存在歐洲和亞洲。蜱是勞氏立克次體傳播媒介,革蜱的攜帶率最高,平均攜帶率高達47.74%。勞氏立克次體已在我國吉林、黑龍江、西藏、新疆、甘肅等地的蜱中檢出。本文從勞氏立克次體的地理分布、傳播媒介、醫學重要性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15年4期2015-01-25

  • 云南省曲靖市嚙齒動物的立克次體血清學和分子流行病學調查
    市嚙齒動物的立克次體血清學和分子流行病學調查章域震1,王 勇2,3,楊衛紅1,朱向暉4,皮自林4,馮 云1,何麗芳4,張海林1,張麗娟2目的 調查云南省曲靖市嚙齒動物感染立克次體狀況。方法 用鼠籠法捕鼠,采集鼠血清和脾臟。用間接免疫熒光試驗(IFA)檢測鼠血清中7種常見立克次體的IgG抗體;用巢氏PCR方法檢測鼠脾中嗜單核細胞埃立克體和嗜吞噬細胞無形體16S rRNA基因片段部份序列。結果 2012年7-9月在曲靖市捕獲嚙齒動物3種592只,褐家鼠(Rat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15年1期2015-01-25

  • 黑龍江遜克地區森林革蜱斑點熱立克次體DNA的檢測
    是由斑點熱群立克次體(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 SFGR)引起,經蜱(少數由螨或蚤)傳播的人獸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 分布于世界各地。SFGR群內種類繁多,目前世界上巳發現近20種SFGR[1-2]。研究資料表明,由SFGR引起的斑點熱病在我國很多地區廣泛存在。我國巳分離到的SFGR有西伯利亞(Rickettsiasibirica)、黑龍江(Rickettsiaheilongjiangsis)立克次體,二者巳從蜱和病人分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14年10期2014-04-02

  • 美國立克次體病的研究現狀
    旭霞,方旭東立克次體病屬人獸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立克次體所致疾病的總稱。當前,國際反恐已將流行性斑疹傷寒、落磯山斑點熱和Q熱列入生物戰劑目錄中[1]。因此,關于立克次體病的疹斷和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關注,現就美國立克次體病的研究現狀做一概述。1 疫苗的研究注射疫苗是目前預防流行病的一種有效措施,因此各國都在積極地進行流行病疫苗的研究。美國海軍醫學研究中心目前已經鑒定到2種立克次體的疫苗,即56 ku(r56)的重組體抗體和47 ku(HtrA)D

    海軍醫學雜志 2014年1期2014-04-01

  • 立克次體感染并發吉蘭-巴雷綜合征1例
    ??紤]診斷為立克次體感染。給予口服四環素(500 mg/次,4次/d)、補液、物理降溫等常規治療。治療3 d后患者體溫正常,皮疹消退,頭痛、全身乏力癥狀好轉。入院第4 d,患者突然出現左上肢抬舉無力、握持困難,查體:左上肢肌力3級,肌張力正常,腱反射減弱,痛溫覺減退。復查頭顱CT、頸部血管彩超、血常規、肌酶譜等未見異常;腰穿行腦脊液檢查:蛋白質0.8 g/L,白細胞6.2×106/L,考慮立克次體感染并發吉蘭-巴雷綜合征可能。立即給予丙種球蛋白治療,3 d

    西南國防醫藥 2014年12期2014-03-04

  • 2012年中俄邊境黑河口岸地區蜱攜帶病原體調查研究*
    炎、萊姆病、立克次體病、土拉菌病等(高志華和劉敬澤, 2003)。近年來,一些新發或再度肆虐的蜱媒疾病對人畜的危害日趨嚴重,如嗜吞噬細胞無形體病、人巴貝西原蟲病、新立克次體病等在局部地區流行(Sunetal.,2008;宋鋒林等,2011),引起了公共衛生部門的高度重視,黑河地區與俄羅斯接壤,是我國對俄羅斯貿易的重要口岸,也是一些蜱媒疾病如萊姆病(付維明等,2009)、立克次體病(孫秀峰等,2007)等蜱傳疾病的疫區之一。加強對該地區的衛生監督、有效的診斷

    寄生蟲與醫學昆蟲學報 2013年1期2013-11-26

  • 普氏立克次體重組表面蛋白制備和免疫印跡抗原特異性分析
    ,溫博海普氏立克次體(Rickettsia prowazekii)是流行性斑疹傷寒的病原體,普氏立克次體引起的疾病稱為流行性斑疹傷寒(epidemic typhus)。流行性斑疹傷寒是一種急性傳染病,其臨床主要特征為起病急、持續高熱和瘀點樣皮疹,常伴有劇烈頭痛、背痛,嚴重病人多有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癥狀。流行性斑疹傷寒的傳播媒介為體虱,故該病又稱虱傳斑疹傷寒(louse-borne typhus)。在戰爭、災荒或其它衛生情況差的情況下,虱極易繁衍和在集團人群中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13年10期2013-09-26

  • 黑龍江立克次體感染血管內皮細胞的初步研究*
    溫博海黑龍江立克次體感染血管內皮細胞的初步研究*孟艷芬,段長松,王錫樂,熊小路,溫博海目的 通過黑龍江立克次體感染體外培養人臍靜脈內皮細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 thelial cells,HUVEC)探討其在內皮細胞內的生長規律。方法將泛影葡胺密度梯度超速離心純化的黑龍江立克次體(HLJ-054株)感染體外培養的 HUVEC,通過間接免疫熒光和掃描電鏡檢測與觀察不同時相黑龍江立克次體在內皮細胞內的生長狀況。熱滅活黑龍江立克次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11年6期2011-01-2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