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楝素

  • 4種生物農藥防治云南綠春縣茶毛蟲的效果研究
    治農藥[5];印楝素[6-8]、苦參堿[9-10]等植物源農藥也是茶葉蟲害生物防治報道較多的植物源農藥,如陳官菊等[11]、劉源等[12]均報道了1%苦參·印楝素對茶毛蟲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因此,本試驗擬通過比較0.5%苦參堿AS、0.3%印楝素EC、1%苦參·印楝素EC和 16 000 IU/mg 蘇云金桿菌WP這4種生物農藥對茶毛蟲的防效差異,篩選出防效更優的高效生物農藥,以期為當地有效防治茶毛蟲提供科學依據.1 材料與方法1.1 試驗地點試驗地位于云

    昆明學院學報 2022年3期2022-08-16

  • 印楝素對亞洲玉米螟的毒力與防效及對寄主作物高粱的安全性評價
    主要研究方向。印楝素是從印楝中提取的生物活性物質,是世界公認的高效、廣譜、低毒、易降解、無殘留的植物源農藥,對害蟲有拒食、干擾產卵、干擾昆蟲變態的作用,使幼蟲無法蛻變為成蟲、趨避幼蟲及抑制其生長發育,而達到殺蟲目的;其作用機制特殊,對哺乳動物低毒且害蟲不易產生抗藥性,對作物安全[9-12]。目前已有將印楝素應用到農業害蟲上的報道,如印楝素對梨小食心蟲[13]、柑橘木虱[14]、草地貪夜蛾[15]、甘藍夜蛾[16]等害蟲均有顯著防效,尚未見印楝素應用于高粱亞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 2022年3期2022-05-20

  • 兩種植物源殺蟲劑對甘薯小象甲的室內防效
    過室內試驗研究印楝素和茶皂素兩種植物源殺蟲劑對甘薯小象甲的取食和拒食治效果,以期為甘薯小象甲綠色防控提供依據。1 試驗材料與方法1.1 供試昆蟲甘薯小象甲種群采自廣西南亞熱帶農業科學研究所甘薯種植基地,2020 年12 月收獲甘薯后收集有甘薯小象甲危害的甘薯帶回室內進行孵化,之后在室內用甘薯飼養繁殖。飼養條件為溫度28℃、相對濕度55%~65%、光照16 h(光)∶8 h(暗)。試驗所用成蟲為第四代小象甲成蟲。1.2 供試藥劑茶皂素粉劑,純度>98%,由陜

    農業研究與應用 2022年6期2022-04-06

  • 幾種新藥劑對茶葉癭螨的防治效果
    0倍、0.3%印楝素可溶液劑500倍和1.5%除蟲菊素水乳劑500倍,藥后7 d的防效均在90%以上。礦物油和3種植物源農藥對茶葉癭螨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關鍵詞:茶葉癭螨;礦物油;苦參堿;印楝素;除蟲菊素;防效The Control Effects of Several NewPesticides on Calacarus carinatusWANG Lizhong1, YAO Huiming2, TANG Meijun2*, XIAO Qiang21. N

    中國茶葉 2022年2期2022-02-24

  • 五種藥劑對蝗蟲的田間防治試驗
    、綠僵菌WP、印楝素EC、氯氟·吡蟲啉SC、白僵菌WP等5種毒性較低的藥劑,針對草原蝗蟲開展田間藥效比對試驗,比較幾種藥劑的防治效果。1 材料與方法1.1 試驗地點試驗地位于博樂市烏圖布拉格鎮,是一處典型的溫性荒漠類草原和天然牧場。該草原的主要植被為叉毛蓬和角果藜。試驗地的優勢蝗蟲有黑腿星翅蝗(40%)和小米紋蝗(30%),其余蝗蟲有戟紋蝗、束頸蝗、黑條小車蝗等。施藥時初羽化成蟲占蝗蟲總數量的59.53%,1~3齡1.56%、4~5齡38.91%。試驗區內

    新疆農業科技 2021年5期2022-01-11

  • FOXO 基因對印楝素誘導sf9 細胞凋亡的影響
    )【研究意義】印楝素(azadirachtin,AZA)作為植物源殺蟲劑的典型代表,可抑制多種害蟲的生長發育,已被廣泛應用到害蟲防制中[1]。草地貪夜蛾是農業生產中的重要害蟲[2],也是對印楝素最為敏感的害蟲之一。研究表明,對FOXO基因是調控昆蟲生長發育的關鍵轉錄因子[3],但該基因如何調控印楝素所誘導的昆蟲細胞凋亡卻未見報道,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印楝素的科學使用?!厩叭搜芯窟M展】印楝素是從印楝樹(Azadirachta indicaA.Juss)的種子

    廣東農業科學 2021年11期2021-12-15

  • 3種生物藥劑對玉米草地貪夜蛾的防治效果
    產生??鄥A和印楝素都是世界公認的廣譜、高效、低毒、易降解、無殘留的植物源農藥,且對人畜無危害[4-5]。有研究表明,印楝素的時效性雖然不如化學農藥,但對草地貪夜蛾具有較好的毒殺活性和拒食活性[6]。本試驗選取了印楝素乳油、苦參堿水劑以及苦參堿和印楝素的復配劑3種生物農藥進行田間藥效試驗,旨在為草地貪夜蛾的綠色防控提供參考依據。1 材料與方法1.1 供試材料玉米品種為新玉1822。試驗藥劑:1%苦參·印楝素乳油,云南綠戎生物產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登記證號:

    云南農業科技 2021年5期2021-11-06

  • 外源鯊烯和茉莉酸甲酯對印楝素生物合成代謝網絡的影響
    100102)印楝素(Azaidrachtin)是從印楝(Azadirachta indica)中提取的一類四環三萜類化合物,具有拒食、趨避和干擾昆蟲生長發育等多種生物活性,是目前開發最成功的植物源殺蟲劑之一,已在中國、美國、加拿大和印度等多個國家登記使用,市場需求巨大[1]。其主要活性成分是印楝素A和B,約占99%,其中印楝素A的含量最高,活性最強[2-3]。目前對印楝素生物合成途徑的認識,基本停留于推理和假說層面。Akhila等利用14C標記研究印楝素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 2021年4期2021-10-14

  • 1%苦參·印楝素對草地貪夜蛾田間防控試驗
    的意義??鄥ⅰ?span class="hl">印楝素是植物源的復配生物農藥,具有觸殺、胃毒、拒食與趨避作用。葉水娟等研究表明,苦參·印楝素對茶毛蟲防治效果好,對茶橙瘦蠟和假眼小綠葉蟬有良好的防效[1]。張權炳等研究表明,苦參堿對柑桔紅蜘蛛和蚜蟲均具有較好的控制效果[2]。田梅金等研究表明,苦參·印楝素乳油可以在桑園及周邊使用,對家蠶的安全間隔期為15 d[3]。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選用不同劑量的1%苦參·印楝素制劑對草地貪夜蛾進行防控研究,篩選該藥劑對草地貪夜蛾最佳的防控用量。1 材

    云南農業科技 2021年3期2021-07-16

  • 兩種生物農藥及復配制劑對草地貪夜蛾的田間防效
    區秋玉米上選用印楝素、蘇云金桿菌及復配制劑開展防治草地貪夜蛾田間試驗,旨在篩選出經濟、有效、安全的藥劑,為草地貪夜蛾防治提供技術參考,更好地指導全市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1 材料與方法1.1 試驗田基本情況試驗設在荊州市荊州區太湖港管理區梅槐社區,試驗地面積1500 m2。玉米品種為康農玉007,7月30日播種,株行距27.5×50 cm。試驗田肥水條件較好,栽培管理一致。1.2 供試藥劑供試生物農藥:5%蘇云·茚蟲威SC(斧邦)、32000 IU/mg蘇云

    湖北植保 2021年2期2021-04-16

  • 4種植物源殺蟲劑對葡萄薊馬的致毒作用
    12]研究發現印楝素和苦參堿對石榴上的西花薊馬Frankliniellaoccidentalis、黃胸薊馬Thripshawaiiensis的若蟲和成蟲有良好的毒力作用。柴建萍等[13]研究發現魚藤酮對桑薊馬Pseudodendrothripsmori的成蟲有良好的毒力和防效作用。穆常青等[14]研究發現印楝素、苦參堿、除蟲菊素對溫室的西花薊馬表現出較好的速效防治效果,藥效也具有較好的持效性。國內目前尚無植物源殺蟲劑對葡萄薊馬致毒作用系統的研究報道。鑒于植

    西北農業學報 2020年11期2020-12-04

  • 2%蟲菊·印楝素可溶液劑對茶樹上茶小綠葉蟬的田間防治效果
    藥劑2%蟲菊·印楝素可溶液劑不同劑量對茶樹上茶小綠葉蟬的田間藥效比較試驗?,F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1 材料與方法1.1 試驗地概況試驗設在宜興市張渚鎮茗嶺大山岕茶園進行,茶園屬幼齡茶園,茶樹均為栽培第4年,茶園中歷年茶小綠葉蟬發生較重。供試茶樹品種為“白葉1號”,栽培方式為露地栽培,株距0.8 m、行距1.5 m。茶園土壤質地為紅壤土,pH為6.1,有機質含量中等,土壤肥力中等。試驗時茶葉處于秋茶萌發期,茶小綠葉蟬處于秋季若蟲高峰期。1.2 試驗藥劑供試

    上海農業科技 2020年4期2020-08-19

  • 不同濃度印楝素對小貫小綠葉蟬防治效果研究
    葉及樹皮中含有印楝素,研究表明,從印楝果實中提取的印楝素等成分是目前世界公認的廣譜、高效、低毒、易降解、無殘留的殺蟲劑,對幾乎所有植物害蟲,室內臭蟲、跳蚤、蒼蠅、蚊子等都具有驅殺效果,而對人畜和周圍環境無任何污染[5]。研究表明,印楝素對小貫小綠葉蟬具有一定防治效果,但一般在蟲口密度較低(百葉蟲口數<10 頭)時效果較佳[6]。生產上,尤其是小貫小綠葉蟬蟲口密度較高(百葉蟲口數>10 頭)時,多采用化學藥劑防治為主,由此導致多數地區夏秋茶存在農殘超標的風險

    中國茶葉 2020年5期2020-06-09

  • 兩種生物農藥田間噴灑及籠罩試驗防治東亞飛蝗效果
    浮劑和0.3%印楝素乳油防治東亞飛蝗的藥效試驗,試驗結果表明,兩種藥劑對飛蝗均表現了較好的防治效果,現將試驗情況總結如下:一、材料與方法1.試驗藥劑3%印楝素乳油,四川成都綠金科技生物有限公司生產提供;100億孢子金龜子綠僵菌油懸浮劑,重慶重大生物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生產提供。2.試驗方法和設計(1)大田飛防試驗。試驗區選擇在沾化葦場蝗區,該蝗區為我市重點蝗區,常年飛蝗發生較重,每年都需開展防治?;葏^主要植被為蘆葦。施藥時間為6月25日,飛蝗以4~5齡若蟲為主

    農家科技中旬版 2020年1期2020-02-07

  • 印楝素對草地貪夜蛾的毒力測定及田間防效
    安全[15]。印楝素是一種從印楝中提取出來的生物活性物質,是世界公認的廣譜、高效、低毒、易降解、無殘留的殺蟲劑[16-17]。許多研究表明,印楝素對多種害蟲具有拒食、觸殺、胃毒、抑制生長發育和影響卵巢發育的作用[18]。本文測定了室內0.3%(φ)印楝素乳油和40%(w)印楝素干粉對草地貪夜蛾毒殺活性和拒食活性以及0.3%印楝素乳油對草地貪夜蛾的田間防效,旨在為科學防治草地貪夜蛾提供參考和依據。1 材料與方法1.1 材料1.1.1 供試蟲源2019年5月在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 2020年1期2020-01-18

  • 印楝幼苗對不同水分和光照條件的生理生態學響應
    標、生理指標及印楝素含量的變化情況。結果表明,自然光照、田間持水量為60%~65%的條件更有利于印楝幼苗的生長,干旱脅迫和遮光對印楝苗高、地徑、生物量以及葉片發育均會產生抑制作用,且遮光的抑制程度明顯大于干旱;在干旱脅迫條件下,印楝可通過大量合成可溶性蛋白質、游離脯氨酸及可溶性糖等初生代謝產物以及增加根莖比來提高植株干旱適應能力;在遮光條件下,印楝主要初生代謝產物可溶性蛋白質、可溶性糖、游離脯氨酸的合成受阻,其次生代謝產物印楝素的積累減少;在重度干旱脅迫條

    熱帶作物學報 2020年11期2020-01-04

  • 基于高通量測序探討印楝素對薄殼山核桃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影響
    了嚴重的影響。印楝素(azadirachtin)作為一種新型的植物源農藥,具有廣譜、低毒,不易產生抗藥性和環境相容性好等優點[6],對天牛有較好的防治作用。目前,對印楝素的研究主要為對昆蟲的毒理作用以及對人和動物的安全性評價等方面[7-8],而印楝素對土壤微生物的研究鮮有報道。本文以高通量測序技術為基礎,對印楝素處理的薄殼山核桃林土壤微生物進行研究,將有利于多方面評價印楝素殺蟲劑,同時期望能有效指導印楝素及含印楝素的殺蟲劑開發和推廣應用。1 材料與方法1.

    安徽林業科技 2019年5期2019-12-18

  • 露地和大棚條件下魚藤酮和印楝素在黃瓜和土壤中的殘留及消解動態
    的毒性[7]。印楝素存在于印楝樹的種子、樹葉及樹皮中,具有對有害生物高效、對非靶標生物安全、易分解、不污染環境等特點,是世界上公認的理想植物殺蟲劑[8]。目前,有關魚藤酮和印楝素在露地環境下的殘留及消解行為已有一些研究報道[9-19],但尚未見有關2種藥劑在大棚蔬菜與露地蔬菜中殘留規律的比較研究,隨著魚藤酮和印楝素的廣泛應用,開展二者在農產品中的殘留檢測尤為重要。因此,采用乙腈提取、Florisil固相萃取柱凈化、高效液相色譜分析(HPLC)的方法,測定了

    河南農業科學 2019年7期2019-07-29

  • 基于SAS PROC MIXED的印楝品種印楝素質量分數穩定性
    物[1-2]。印楝素(azadirachtin)因發現于印楝而得名,是目前世界上最優秀的天然產物農藥。印楝素印楝素A,B,D,E,F,G,H,I,K,L,M,N等一系列類似化合物的統稱,其中印楝素A和印楝素B是主要成分。自然界中印楝素資源十分有限,來源僅限于印楝屬Azadirachta植物,原產植物的生物合成仍是唯一的獲得方式[3]。研究認為:印楝人工林種子印楝素性狀表型變異豐富[4-6],研究和利用印楝品種印楝素質量分數的基因型(G)與環境(E)互作效

    浙江農林大學學報 2019年4期2019-07-24

  • 血漿置換聯合血液灌流救治印楝素致急性肝衰竭1例
    563003)印楝素是應用較為廣泛的低毒殺蟲劑,國內印楝素中毒的病例報道極少。本文報道1例誤服印楝素致急性肝衰竭合并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的救治經過?;颊哒`服農藥(印楝素)后立即出現胃腸道癥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2 d后出現急性肝衰竭、意識障礙等神經系統損傷?;颊呷朐汉笤诜e極的毒物清除治療(血漿置換、血液灌流聯合靜脈-靜脈血液濾過)及輔助治療下,其肝功能及神志在1周左右逐漸恢復,治療27 d痊愈出院。出院1個月后經電話隨訪患者已恢復正常且未遺留后遺癥。本

    重慶醫學 2019年12期2019-04-25

  • 印楝素對柑橘木虱的毒力測定及田間防效試驗
    學農藥的使用。印楝素是目前世界公認的廣譜、低毒、低殘留的生物農藥,其作用機制獨特,不易引起害蟲產生抗性,而且對多種害蟲有拒食、觸殺、胃毒和抑制生長發育作用[14-16]。此外,印楝素具有內吸性,能在植物韌皮部輸導[17-18],因此在防治取食柑橘韌皮部的木虱中具有良好的優勢?!緮M解決的關鍵問題】測定并明確印楝素對柑橘木虱幼蟲和成蟲的毒殺活性和拒食活性,為柑橘木虱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學依據。1 材料與方法1.1 試驗材料1.1.1 供試蟲源 于華南農業大學校園的

    廣東農業科學 2019年12期2019-03-07

  • 4種植物源殺蟲劑對蝴蝶蘭異遲眼蕈蚊幼蟲的活性研究
    胺、阿維菌素、印楝素、滅幼脲等也逐漸受到市場歡迎[9,11-13]。植物源農藥具有安全、低毒、低殘留及害蟲不易產生抗藥性等優點,但在花卉害蟲防治上應用還較少,筆者選擇印楝素和魚藤酮等4種植物源殺蟲劑,測試了對蝴蝶蘭異遲眼蕈蚊的活性及生長發育的影響,以期為其安全防治提供參考。1 材料與方法1.1 供試材料異遲眼蕈蚊由仲愷農業工程學院韓群鑫教授提供,在養蟲室((27±1)℃,RH(65±5)%以豆渣(Glycinemax)飼養[10]。供試藥劑:印楝素44.9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 2018年6期2019-01-14

  • 0.5%印楝素懸浮劑防除白菜抗性小菜蛾藥效研究
    要 用0.5%印楝素懸浮劑防治白菜小菜蛾,調查其藥效。結果表明,應用0.5%印楝素懸浮劑1 500 mL/hm2防治小菜蛾,不僅能降低白菜有機磷農藥殘留,還能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增加產量,提高品質。關鍵詞 小菜蛾;白菜;0.5%印楝素懸浮劑;防治效果;安全性中圖分類號 S436.341.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2-0113-01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innaeus)]是鱗翅目菜蛾科世界性

    現代農業科技 2018年12期2018-09-20

  • 印楝素對黃粉蟲幼蟲呼吸作用和保護酶活性的影響
    為研究對象,以印楝素為供試農藥,采用飼喂法測定印楝素對黃粉蟲末齡幼蟲CO2釋放率和保護酶活性的變化。結果表明,印楝素處理后,黃粉蟲的CO2釋放率和保護酶活性均先升高后迅速下降。攝入印楝素6 h后,黃粉蟲的CO2釋放率達到最大值,為13.2 μL/h,之后迅速下降并顯著低于對照;保護酶SOD、CAT和POD活性在6 h時達到最大,分別是對照的2.34、2.91和1.98倍,其后呈現下降趨勢。關鍵詞:印楝素;黃粉蟲(Tenebrio molitor);呼吸;保

    湖北農業科學 2018年8期2018-06-08

  • 印楝無性系當代種子農藥品質性狀的遺傳變異及農藥型印楝優株評價
    結果無性系種子印楝素組分含量隨優樹種子印楝素組分含量的變化而變化,但在無性系內和無性系間都存在不同程度變異:同一無性系各分株間的印楝素B變異(5.26%37.55%)較印楝素A變異 (6.06%15.80%)和印楝素AB變異(2.95%16.14%)大,印楝素B和印楝素AB幾乎呈退化和/或趨中遺傳傾向,而印楝素A則既有退化和/或趨中遺傳傾向又有超母遺傳傾向;無性系間種子印楝素組分含量性狀具有異質性(P農藥型印楝;無性系;種子農藥品質;方差分析;重復力印楝(

    林業科學研究 2017年6期2018-01-03

  • 印楝素和銀杏酚酸對甜菜夜蛾幼蟲的協同增效作用
    225127)印楝素和銀杏酚酸對甜菜夜蛾幼蟲的協同增效作用金黨琴,龔愛琴 (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揚州 225127)研究印楝素和銀杏酚酸復配對甜菜夜蛾幼蟲的協同增效作用,為開發植物源農藥提供理論依據。用印楝素和銀杏酚酸及其復配混劑對甜菜夜蛾2齡幼蟲進行室內毒力和拒食活性測定,篩選對甜菜夜蛾高效低毒的藥劑。結果表明,印楝素和銀杏酚酸復配質量比為6∶2,對甜菜夜蛾2齡幼蟲具有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2 d后的致死中質量濃度(LC50)為20.31 mg/L,

    西北農業學報 2017年9期2017-09-25

  • 8%印楝素·多殺菌素懸浮劑對小菜蛾的毒力測試及田間藥效評價
    效環保藥劑,將印楝素和多殺菌素按不同比例混配對小菜蛾進行室內毒力測試和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0.7%印楝素乳油LC50值為1.661 5 mg/L、10%多殺菌素懸浮劑LC50值為2.964 3 mg/L;當印楝素與多殺菌素的質量比為1∶7混配時,共毒系數(CTC)高達310.17,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田間藥效表明,在小菜蛾暴發期,使用8%印楝素·多殺菌素懸浮劑168.75~337.50 g/hm2噴霧防治,藥后14 d防效高達88.69%~97.93%

    現代農業科技 2017年16期2017-09-22

  • 印楝素A和印楝素B對棉鈴蟲生長發育的影響
    510642)印楝素A和印楝素B對棉鈴蟲生長發育的影響路 偉1**,李佳琪1*,鄺鵬昆1,肖紹偉1,王茂源1,郭永超1,徐漢虹2(1.新疆農業大學農學院,烏魯木齊 830052;2.華南農業大學亞熱帶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廣州 510642)為了明確印楝素A和印楝素B生物活性的差異,選用印楝素A和印楝素B對棉鈴蟲生長發育的影響進行了比較研究。結果表明:印楝素A和印楝素B對棉鈴蟲3齡幼蟲具有良好的拒食活性,5 μg/mL處理48 h對棉鈴蟲3

    環境昆蟲學報 2017年4期2017-09-16

  • 印楝素干粉的制備及生物活性測定
    510225)印楝素干粉的制備及生物活性測定李一鳴1, 陳孝甜1, 王勇慶1, 程東美2, 張志祥1(1 天然農藥與化學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華南農業大學 農學院,廣東 廣州 510642; 2 忡愷農業工程學院 農學院,廣東 廣州 510225)【目的】測定印楝素干粉及印楝素A、印楝素B的生物活性,建立印楝素干粉中印楝素含量的檢測方法?!痉椒ā坎捎靡宜嵋阴ソ岱ㄖ苽?span class="hl">印楝素干粉,HPLC法檢測印楝素含量,葉碟法測定生物活性?!窘Y果】處理 24 h后,印楝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 2017年4期2017-08-07

  • 印楝素水解動力學研究及水解產物結構解析
    510655)印楝素水解動力學研究及水解產物結構解析楊曉云1, 江騰輝2, 黃其亮3, 徐漢虹1(1天然農藥與化學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華南農業大學 農學院, 廣東 廣州510642;2廣東省農業有害生物預警防控中心, 廣東 廣州510500; 3 廣東省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校,廣東 廣州 510655)【目的】系統研究印楝素在水溶液中的水解?!痉椒ā抗枘z柱層析法和半制備液相色譜法分離純化w為44.56%的印楝素原藥中的印楝素A,采用核磁共振儀和高效液相色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 2017年4期2017-08-07

  • 植物源農藥印楝素的研究與應用
    0)植物源農藥印楝素的研究與應用徐漢虹1, 賴 多2, 張志祥1(1天然農藥與化學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華南農業大學 農學院,廣東 廣州 510642;2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 果樹研究所/農業部南亞熱帶果樹生物學與遺傳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廣東 廣州 510640)印楝素是目前世界上最優秀的植物源農藥,田間登記應用已30多年,對全球作物保護和生態安全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顧了印楝素的發現和印楝在中國引種情況,總結了印楝素結構鑒定與全合成的歷程,重點介紹印楝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 2017年4期2017-08-07

  • 印楝素在甘藍及土壤中的消解動態
    510500)印楝素在甘藍及土壤中的消解動態楊曉云1, 黃其亮2, 江騰輝3, 徐漢虹1(1 天然農藥與化學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華南農業大學 農學院,廣東 廣州510642; 2 廣東省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校,廣東 廣州 510655; 3廣東省農業有害生物預警防控中心,廣東 廣州510500)【目的】甘藍Brassicaoleracea生長期施用w為0.3%的印楝素乳油,檢測印楝素在甘藍和土壤中的殘留及消解動態?!痉椒ā?span class="hl">印楝素在0.05~5.00 mg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 2017年4期2017-08-07

  • 印楝素對果蠅厭惡性味覺記憶的誘導及多巴胺能神經元的影響
    510080)印楝素對果蠅厭惡性味覺記憶的誘導及多巴胺能神經元的影響燕 潁1, 顧懷宇2, 徐漢虹1, 張志祥1(1天然農藥與化學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華南農業大學 農學院,廣東 廣州 510642;2 中山大學 中山醫學院,廣東 廣州 510080)【目的】明確印楝素是否能誘導果蠅產生厭惡性味覺記憶,并探討多巴胺信號在這種記憶形成中的調控作用?!痉椒ā坷?span class="hl">印楝素誘導果蠅產生短期厭惡性味覺記憶,并通過昆蟲口器伸展反應測試誘導結果;采用壓力注射給藥方式及果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 2017年4期2017-08-07

  • 印楝素對min6細胞增殖及胰島素分泌的影響
    510642)印楝素對min6細胞增殖及胰島素分泌的影響張 玲1,2, 王得華1, 馬 義1, 徐漢虹2(1暨南大學 生命科學技術學院, 廣東 廣州510632; 2天然農藥與化學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華南農業大學 農學院, 廣東 廣州 510642)【目的】研究印楝素對min6細胞增殖、葡萄糖攝取及胰島素分泌的影響,并探討其作用機制?!痉椒ā坎煌瑵舛?span class="hl">印楝素處理min6細胞48 h,檢測細胞增殖量。在5.5和25.0 mmol·L-1葡萄糖條件下,檢測印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 2017年4期2017-08-07

  • 印楝素對小菜蛾胚胎細胞增殖和凋亡的影響
    510640)印楝素對小菜蛾胚胎細胞增殖和凋亡的影響邵雪花1,2, 賴 多2, 毛根林1, 徐漢虹1(1天然農藥與化學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華南農業大學 農學院,廣東 廣州 510642;2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 果樹研究所/農業部南亞熱帶果樹生物學與遺傳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廣東 廣州 510640)【目的】探討印楝素對小菜蛾Plutellaxyllostella胚胎細胞增殖和凋亡的影響及可能的機制?!痉椒ā繉Ⅲw外培養的小菜蛾胚胎細胞分為印楝素處理組和未處理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 2017年4期2017-08-07

  • 印楝素添加竹醋液對小菜蛾生物活性的影響
    310021)印楝素添加竹醋液對小菜蛾生物活性的影響王國迪1,洪文英1,吳燕君1,林文彩2,章金明2(1.杭州市植保土肥總站,浙江 杭州 310020; 2.浙江省農業科學院 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 浙江 杭州 310021)研究植物源殺蟲劑印楝素添加竹醋液后對小菜蛾的室內生物活性。結果表明,竹醋液300倍液對10%印楝素原藥增效作用不顯著;添加竹醋液100~300倍液對0.6% 楝素制劑均具有增效作用,但以100和200倍液為佳。竹醋液; 印楝素; 楝

    浙江農業科學 2017年5期2017-06-21

  • 銀杏酚酸與印楝素及其復合混配劑對小菜蛾的毒效
    研究銀杏酚酸、印楝素及其復配混劑對小菜蛾2齡幼蟲的室內毒力效果。結果表明,銀杏酚酸、印楝素復配對小菜蛾幼蟲具有協同增效作用,其復配混劑的胃毒最佳配比為 1 ∶[KG-*3]7,2 d后的致死中濃度為5.53 mg/L,共毒系數為287.95;其復配混劑的拒食最佳配比為6 ∶[KG-*3]2,共毒系數為276.15,拒食中濃度為15.17 mg/L,增效作用明顯。關鍵詞:銀杏酚酸;印楝素;小菜蛾;復配;配比;共毒系數中圖分類號: S433.4文獻標志碼: A

    江蘇農業科學 2017年4期2017-05-08

  • 植物源殺蟲劑印楝素防治草原蝗蟲應用研究
    )植物源殺蟲劑印楝素防治草原蝗蟲應用研究徐效長(忻州市牧草飼料工作站,山西忻州 034000)印楝素是從印楝樹中提取的植物源殺蟲劑,是國際公認的綠色農藥。簡述了印楝的引種、印楝素的殺蟲作用機理、印楝素的穩定性、印楝素制劑加工與應用、印楝素在草原蝗蟲防治中的應用等,以期對印楝素用于草原蝗蟲防治提供技術依據。印楝素 草原蝗蟲 防治 應用研究印楝素是從印楝樹中提取的植物源殺蟲劑,是國際公認的綠色農藥。印楝素具有殺蟲范圍廣、不產生抗藥性、易降解低殘留、對高等動物無

    中國畜牧獸醫文摘 2017年3期2017-01-16

  • 超聲波-雙水相萃取印楝素工藝的研究
    波-雙水相萃取印楝素工藝的研究王佳靜1,王曼1,欒龍2,孫潤廣1(1. 陜西師范大學物理學與信息技術學院,陜西西安710062;2. 南京大淵生物技術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江蘇南京211800)采用超聲波耦合乙醇-硫酸鈉雙水相提取印楝素,將超聲功率密度,超聲時間,超聲輻射方式作為其影響因素,并分別進行單因素實驗和正交實驗對其進行研究,最終確定了超聲波雙水相提取印楝素的最佳工藝。最佳工藝條件為:功率密度為2.4 w/cm2,時間為30 min,輻射方式為7s/1

    聲學技術 2015年1期2015-09-07

  • 接種量與通氣比對印楝懸浮細胞生長及印楝素產量的影響
    570228)印楝素是印楝植物組織細胞產生的一種次級代謝產物[1],具有高效殺蟲、拒食、抑制生長發育、胃毒、忌避、抑制呼吸、抑制昆蟲激素分泌、降低昆蟲生育能力及殺滅微生物的作用[2-6],已在農業、醫藥、環保、化妝品及食品中廣泛應用[7-8]。由于印楝素應用范圍廣,高效低毒,是新一代最具有開發價值的生物農藥及食品防腐劑,具有廣闊應用前景[9]。植物中印楝素含量低,種子中含量最高,也僅0.3%左右[10]。為了開發利用印楝素,需要通過植物純化或者人工合成[1

    貴州農業科學 2015年6期2015-07-01

  • 響應面優化誘導子促進印楝懸浮細胞培養產印楝素的研究
    懸浮細胞培養產印楝素的作用,篩選出SA、NAA、CTS、IBA等4種刺激效果明顯的誘導劑,利用響應面法優化了該4種誘導劑的最佳組合為SA 92.00 mg/L、NAA 6.0 mg/L、CTS5 4.0 mg/L和IBA 3.0 mg/L,得到印楝素含量的實際值為8.61 mg/g,與理論預測值8.69的相對誤差為0.92%?;貧w方程的預測值和實驗值差異不顯著,所得回歸方程模型擬合情況良好,符合要求。關鍵詞 印楝 ;細胞懸浮培養 ;印楝素 ;響應面分類號

    熱帶農業科學 2015年2期2015-04-13

  • 0.3%印楝素水劑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田間試驗
    了明確0.3%印楝素水劑不同用藥量對防治小菜蛾的防治效果,開展了該藥劑防治田間甘藍小菜蛾效果試驗。結果表明,在7.2~10.8g(a.i.)/hm2用量下,各藥劑處理10d平均防治效果均高于90%;在相同用藥量情況下,水劑劑型的防效與乳油劑型無顯著差異。建議在防治小菜蛾時采用0.3%印楝素水劑的使用劑量為9.0~10.8g(a.i.)/hm2。關鍵詞:0.3%印楝素水劑;小菜蛾;田間藥效試驗中圖分類號 S4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

    安徽農學通報 2015年6期2015-04-13

  • 荒漠化草場印楝素滅蝗試驗
    站)荒漠化草場印楝素滅蝗試驗文│楊欽環 魏旭明 韓兵兵(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畜牧獸醫工作站)阿斯里漢 周靖(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紅旗農場草原管理站)印楝素是目前社會上廣泛使用的滅蝗生物制劑,目前新疆昌吉州兵團第六師已使用5年、累計防治面積達20萬畝,但印楝素防治效果一直未進行過調查,有待探究。針對這一問題,兵團第六師選擇在紅旗農場南戈壁草場典型區域開展印楝素滅蝗試驗,該試驗區為蝗蟲常發區,幾乎每年都能見到蝗蟲,10年內有2次達到嚴重危害程度,針對該區域

    中國畜牧業 2015年5期2015-01-24

  • 氮素對印楝愈傷組織和懸浮細胞培養的影響
    ,活性最強的是印楝素[1].印楝素,四環三萜類化合物,屬于檸檬苦素類物質,主要存在于印楝種仁中,具有廣泛的生物殺蟲效果.由于種仁的生產力有限,人們通過植物組織培養的技術對印楝素進行大規模生產.影響印楝組織培養的因素有很多[2-3],比如碳素、氮素、激素、溶氧量等.氮素對植物生理代謝和生長有重要作用.印楝細胞中氮素含量的多少及氮素的存在形式都直接影響著印楝組織的生長和代謝產物的積累.氮素主要以硝態氮(-N)和銨態氮(-N)的形式被植物直接吸收和利用[4-5]

    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15年4期2015-01-08

  • 魚藤酮抑制木耳生長
    法,分別研究了印楝素、除蟲菊素、魚藤酮、苦參堿4種植物源農藥對木耳菌絲及子實體生長的影響。結果表明在稀釋200倍濃度時,4種植物源農藥對木耳菌絲抑制作用均較大,且抑制率均隨稀釋倍數的增大而降低,其中印楝素對木耳菌絲的抑制率最高,苦參堿和除蟲菊素其次,魚藤酮的抑制率相對較低且對木耳子實體的生長有促進作用?!?(東北林業大學 哈爾濱150040 孫婷婷等發表于 《安徽農業科學》2014年第25期)endprint

    農家顧問 2014年10期2014-11-03

  • 印楝素與不同殺蟲劑混配對根結線蟲的防治效果
    析了0.15%印楝素顆粒劑30 kg/hm2分別與10%噻唑磷顆粒劑30 kg/hm2、5%丁硫·毒顆粒劑50 kg/hm2、0.5%阿維菌素可濕性粉劑37.5 kg/hm2、5%丁硫克百威顆粒劑60 kg/hm2等4種藥劑混配對番茄根結線蟲的防治效果。結果表明,印楝素與4種藥劑混配均能提高其對根結線蟲的防治效果,其中0.15%印楝素顆粒劑30 kg/hm2+10%噻唑磷顆粒劑30 kg/hm2、0.15%印楝素顆粒劑30 kg/hm2 +5%丁硫·毒顆粒

    江蘇農業科學 2014年7期2014-09-02

  • 印楝素對紅脈穗螟發育調節及產卵力的影響
    已經受到重視,印楝素與昆蟲體內的類固醇和甾類化合物等激素類物質的結構非常相似,所以它們既能夠進入害蟲體內干擾害蟲的整個生命過程從而殺死害蟲,又不易引起害蟲產生抗藥性,具有很強的殺蟲、拒食、抑制生長發育、胃毒和忌避等作用,能抑制呼吸、抑制昆蟲激素分泌和降低昆蟲生育能力等(嵇保中和孫云霄,2002;Schmutterer, 1990),但目前還鮮見其用于紅脈穗螟防治的報道。本研究的前期試驗已表明,印楝素、魚藤酮、煙堿和除蟲菊素等在一定濃度下對紅脈穗螟具有較高胃

    生物安全學報 2014年1期2014-08-15

  • 印楝細胞培養物控制黃粉蟲幼蟲的研究
    活性成分發現,印楝素 A的殺蟲效果最為顯著[3–4].印楝素是一類檸檬苦素類三萜化合物,對上百種害蟲有殺蟲活性、拒食性、生長規律可調節性等突出特點[5].印楝細胞、組織和器官等提取物中除印楝素外,還存在其他抗蟲活性的檸檬苦素類似物[6–7],且新的活性物質的種類在不斷增加.甚至有些不含印楝素的印楝提取物也具有較好的殺蟲效果,這將為印楝提取液混合物直接應用于控蟲制劑生產提供了依據.印楝素的含量在印楝的種子中最高[8–9],因此,生產上常以種子為提取原料.印楝

    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14年3期2014-05-08

  • 印楝素作用分子靶標的研究
    550025)印楝素殺蟲活性具有廣譜、高效、低毒、易降解、無殘留、無抗藥性等優點,且對脊椎動物無危害,是目前最具開發潛力的植物源農藥.但其作用機理復雜,作用機制還未清楚,分子機制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有研究提示,細胞骨架肌動蛋白是印楝素作用的假想靶標蛋白[1],主要是因為印楝素作用于昆蟲有2個最重要的特點:一是昆蟲細胞較哺乳動物細胞對印楝素敏感[2],提示印楝素作用的靶蛋白是一種普遍存在但構象不同或者在2種細胞中差異表達的蛋白,有研究發現,雖然結合的氨基酸序

    河南農業大學學報 2014年1期2014-04-08

  • 印楝素的發展與應用分析
    450042)印楝素的發展與應用分析崔 晨,賀素姣(河南化工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2)介紹了印楝素的殺蟲機理和在我國的發展概況,并對其產業化前景和市場潛力進行了分析。對印楝素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印楝素;殺蟲機理 ;全合成;安全性印楝(Azadirachta indica)是原產于印度、緬甸的一種楝科(Meliaceae)喬木, 是一種適生于干熱河谷地區、喜溫耐旱的經濟樹種。1968 年聯合國在一份報告中稱印楝是“本世紀對當地居民的最大恩賜”

    化工技術與開發 2014年5期2014-04-03

  • 印楝素、苦皮藤素防治茶卷葉蛾幼蟲室內試驗初報
    355015)印楝素、苦皮藤素防治茶卷葉蛾幼蟲室內試驗初報張 輝,李慧玲,王定鋒(福建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福建 福安 355015)開展了0.5%印楝素乳油、1%苦皮藤素乳油防治茶卷葉蛾室內藥效試驗。0.5%印楝素乳油800倍液和1%苦皮藤素乳油液750倍防治茶卷葉蛾效果良好,藥后1、3、5 d防治效果分別為70.00%、85.19%、100%和66.67%、88.89%、95.83%,速效性也較好。初步試驗結果表明,0.5%印楝素乳油、1%苦皮藤素乳油

    茶葉學報 2014年4期2014-03-07

  • 4種天然源農藥對有機橘園柑橘全爪螨的防治技術研究
    果的植物源藥劑印楝素、苦參堿、魚藤酮和1種礦物源SK綠穎農用噴灑油對柑橘全爪螨的防治效果,筆者2012年7月在有機柑橘基地開展了上述4種天然源藥劑的田間藥效試驗,旨在為有機橘園害螨的科學管理提供理論依據。1 材料與方法1.1 試驗地基本條件本試驗在2006年即已獲得全國首家有機認證的有機柑橘基地開展,面積超133.3 hm2。試驗地土壤為砂礫黃紅土,土壤肥力中等,選取其中長勢基本一致的新余蜜橘為試驗對象,樹齡7~8年,樹高1.5 m左右,冠徑約1.5 m。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 2013年1期2013-08-27

  • 印楝素對大型溞生存、生長和繁殖的毒性效應
    833400)印楝素對大型溞生存、生長和繁殖的毒性效應劉青1,李揚1,何芳1,張清靖2,倪健3,邵森林1(1.大連海洋大學遼寧省水生生物學重點實驗室,遼寧大連116023;2.北京水產科學研究所,北京100068;3.新疆賽湖漁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新疆博樂 833400)通過急性、慢性毒性試驗,研究了質量分數為0.32%的印楝素乳油對大型溞Daphnia magna生存、生長和繁殖的影響。急性毒性試驗結果表明:印楝素對大型溞24 h和48 h的半致死濃度L

    大連海洋大學學報 2013年2期2013-02-08

  • Toxicity evaluation of botanical insecticides and their mixture against the spiraling whitefly, Aleurodicus dispersus
    mg·L-1;印楝素和苦瓜葉提取物的毒力次之,LC50分別為158.36和311.02 mg·L-1。除蟲菊素對螺旋粉虱若蟲和卵也有一定的觸殺作用,LC50分別為61.42和77.39 mg·L-1。將印楝素和魚藤酮分別與除蟲菊素以1∶1的比例混合,對螺旋粉虱成蟲的毒力表現出明顯的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數(CTC)分別為193.11 和224.35?!窘Y論與意義】除蟲菊素、魚藤酮、印楝素和苦瓜葉提取物對螺旋粉虱均具有較強的毒性;印楝素或魚藤酮與除蟲菊素(1∶1

    生物安全學報 2012年2期2012-12-05

  • 會理縣金沙江干熱河谷印楝品質調查研究
    其果實中提取的印楝素,是世界上公認的廣譜、高效、低毒、無殘留的殺蟲劑,可防治400余種農、林、倉儲及衛生害蟲。因此,印楝被譽為干熱氣候條件下的優良生態經濟造林樹種。會理縣金沙江干熱河谷系長江中上游脆弱生態環境重點治理區,由于該區光照強,干旱少雨,造林十分困難。為治理該區惡劣生態環境,促進地方經濟發展,1999年會理縣引進該樹種進行試種,在獲成功后,自2002年起,全面在該區干熱河谷大面積推廣種植,至2005年,已發展近0.33萬hm2,且近60%已開花結實

    綠色科技 2011年9期2011-06-21

  • 印楝素殺蟲劑防治甜菜甘藍夜蛾效果初探
    了0.3%綠晶印楝素殺蟲劑防治甜菜甘藍夜蛾的試驗,取得了顯著的防效,使甜菜增產29.4%。印楝素屬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植物源殺蟲劑,它的除蟲機理主要是作用于昆蟲神經肽,阻止表皮幾丁質形成。它不影響膽堿脂酶活性,因此對人及其他高等動物安全,不污染環境,害蟲不易產生抗藥性,可以滿足人們對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的需要。1 試驗材料與方法試驗采用大區對比法,不重復,共設兩個處理,1個對照(什么也沒噴),每個區面積為667m2,第1處理區為0.3%綠晶印楝素乳油100

    中國糖料 2010年1期2010-12-24

  • 印楝素及印楝殺蟲劑的安全性評價研究進展
    質,最常見的有印楝素(忌避、拒食、生長調節)、nimbin(抗顫栗),nimbidn(抗細菌、抗潰瘍、止痛、抗關節炎、抗真菌)、imbidol(抗結核、抗原生動物、抗發熱)、nimbinate(利尿、抗關節炎、殺精)、ueceretin(殺原生動物)、salanmin(忌避)[2-5]。印楝素及其類似物對同翅目、膜翅目、等翅目、鱗翅目、竹節蟲目、虱目和纓翅目等的400~500種害蟲有明顯影響,對一些介形亞綱動物、線蟲、蝸牛和真菌也具有很好的作用[4]。印楝

    生態環境學報 2010年6期2010-08-29

  • 印楝素乳油對三葉草斑潛蠅存活和產卵量的影響
    ,2004)。印楝素(Azadirachtin)是從印楝(Azadirachta indica)中提取的一種四環三萜類固醇化合物,具有殺蟲范圍廣,害蟲不易產生抗藥性,對人畜、天敵較安全等優點,被認為是21世紀最有發展前景的植物源農藥。在國外,印楝素已被用于防治多種斑潛蠅,但防治效果存在一定差異(Weintraub & Horowitz,1997;AzaMet al.,2003)。三葉草斑潛蠅是我國近年來新發生的重要害蟲,國內尚未有印楝素對其防治效果的報道。

    中國蔬菜 2010年22期2010-08-10

  • 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印楝素混劑對牛蒡長管蚜的防效研究
    效氯氟氰菊酯和印楝素混劑對牛蒡長管蚜的防效研究鳳舞劍(徐州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農林工程系,江蘇徐州,221151)進行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印楝素混劑對牛蒡長管蚜的防效試驗。從混劑最佳配比篩選及共毒系數測定結果可知,高效氯氟氰菊酯∶印楝素=1∶6的配比為最佳,增效顯著,為理想的混劑產品。田間藥效試驗驗證表明,該混劑最佳稀釋濃度為1 500倍,對牛蒡長管蚜的防治效果好又環保,具有推廣價值。高效氯氟氰菊酯;印楝素;混劑;牛蒡長管蚜;防效研究牛蒡長管蚜(Uroleu

    長江蔬菜 2010年22期2010-03-2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