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佩甫

  • 李佩甫小說中的“屋”意象
    :《羊的門》;李佩甫;屋;意象在《羊的門》第一章中,李佩甫在談過土壤的氣味、三千年留下的一句話、草的名諱之后,就談到了“屋”的意識。李佩甫不是無意中接觸到“屋”意象這個帶有根本性的問題的,對“屋”的描寫以及在“屋”這個意象上寄寓文化的現象,在“平原三部曲”以及其他作品中都有出現。本文以《羊的門》為中心文本,分析面對不同客體,“屋”意象具有的多層次的內涵。一、天與地(一)庇護之所屋”最本質的象征就是避難之所?!疤焓呛艽蟮?,很大很大,大得沒有依托;云又是很重的

    百花 2023年5期2023-07-13

  • 李佩甫《生命冊》中離鄉者生存的多重困境
    生的精神困境。李佩甫用現實主義的筆觸刻畫著人們精神狀態的異化過程,對當下人的生存狀態和精神困境進行了批判和反思。關鍵詞:困境 李佩甫 《生命冊》 離鄉者鄉村多占據著李佩甫創作的主題,作品中或直接描述在鄉村生活的人們,或描述在鄉村基層組織中的權力關系,或描寫從鄉村走向城市的這一批人精神世界的掙扎。當然,這與他長期的生活經歷是分不開的,他用一個土生土長的平原人的視角,講述廣袤平原大地上的花草樹木和風俗人情,進而揭示人們的生存和精神狀態?!渡鼉浴肪椭v述了年輕人

    文學教育 2023年3期2023-05-30

  • 李佩甫《生命冊》中吳梁人生活群像
    :《生命冊》是李佩甫“平原三部曲”的終結篇,在這部作品中,他以一個吳梁孤兒進入城市后的奮斗歷程為敘事主線,展開城鄉雙軌對照書寫。作者運用象征和隱喻的手法,刻畫了民間生存困境下平原兒女的頑強靈魂,表現了在城鄉文明沖突下個體生命的輕盈與沉重。小說人物在尋找與漂泊中逐漸異化的心靈,隱喻了鄉土廣闊圖景背后的生存經驗。關鍵詞:李佩甫 《生命冊》 吳梁人 群像 城鄉文明沖突 生存費孝通在《鄉土中國》開篇說:“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眰鹘y的中國社會確有這一明

    文學教育 2022年12期2023-01-03

  • 李佩甫“平原三部曲”中的文化隱喻
    姬亞楠摘要:在李佩甫的“平原三部曲”中蘊含著對文化的深刻思考與冷靜剖析,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文化的“綿”性、“泥”性和“韌”性?!熬d”性既是“無骨卻有氣”的“耐磨”之力,也是遇事“想點子”堅持己見的智慧;“泥”性既是故鄉對人的牽絆,也是人對故鄉的牽掛,更是善打馬虎眼、“和稀泥”的處世之道;“韌”性既是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物質資源的匱乏而生長出的韌勁,也是“在‘敗處求生,在‘小處求活”的生存本能。通過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李佩甫努力探索傳統文化的內在屬性和

    南腔北調 2022年9期2022-07-05

  • 《平原客》 ——現代化進程下城鄉關系的新思考
    475001)李佩甫是一位有著明確寫作對象的作家。他的作品從《紅螞蚱 綠螞蚱》到“平原三部曲”,始終圍繞著他所熟悉和熱愛的豫東平原,李佩甫也因此成為“文學豫軍”的主要人物之一。繼“平原三部曲”之后的《平原客》,是李佩甫根據轟動一時的真實社會事件“省長殺妻案”改編而成的。這部作品既是李佩甫對于自己鄉土寫作的一種延續,也是其在新情況下新的嘗試。一、以小麥作為核心意象植物書寫是李佩甫重要的寫作方式之一。李佩甫在“平原三部曲”中用了大量的筆墨來描寫植物,并通過這些

    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2年1期2022-03-17

  • 李佩甫鄉土小說中的民俗書寫及文化價值
    的文化意蘊。在李佩甫的鄉土小說中,以豐富多樣的民眾生活、民俗形式和民俗意象構筑了獨具特色的中原文學世界,眾多對中原民俗的書寫展現出了中原地區的鄉土生活、地域文化精神和傳統鄉村的現代化進程,是作家進行鄉土的想象和建構的現實基礎,在反映中原大眾的日常生活的同時,揭露了中國鄉村在現代化變革過程中面臨的生存困境,蘊含著作家對現代文明發展的反思。關鍵詞:李佩甫;鄉土小說;民俗書寫;文化價值民俗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展示著當下民眾生活

    雨露風 2022年12期2022-02-13

  • 以不盡之巧以還造化
    宋木子 文潔李佩甫是一個對“故鄉”一直深情守望著的歌者。李佩甫其實生在城市(許昌),但他真正的心靈故土是平原鄉土。對鄉土精神的堅守與探尋,最早可以追溯到他20世紀80年代的《紅螞蚱綠螞蚱》,那是他尋找到寫作方向的一部作品。找到創作方向后的他,自那之后便開始了為平原構筑精神圖譜的漫長寫作歷程,他執著地“貼著土地”描繪豫中平原的人世與歷史,力圖對社會轉型巨變下的鄉村精神一探究竟。而與此同時,知識分子的身份、城鄉兩地的生活經歷,都令他身陷于對鄉土社會的理性質疑與

    青年文學家 2022年32期2022-02-13

  • “平原”、李佩甫及文學呈現的可能性
    0001)對于李佩甫來說,“平原”對他小說書寫意義重大。甚至我們可以說,沒有“平原”,就沒有今天的李佩甫。李佩甫自己也曾經說過,在找到他的“平原”之前,“寫得很苦,因為找不到寫作方向,到處找素材、編故事,雖然在這個階段有個別作品也被《新華文摘》選載,卻越寫越難,幾乎就寫不下去了……有那么一段時間,我每天晚上像狼一樣地在省城的大街小巷竄來竄去,幾乎就要崩潰了”。因為,“這里邊有一個核心的問題:寫什么?怎么寫?我沒有解決”[1]。找到“平原”后的李佩甫,顯然一

    中州大學學報 2021年1期2021-12-05

  • 我們應向作家李佩甫學習什么?
    1月27日,《李佩甫文集》[1]首發式暨研討會上,與會的作家、評論家談及一個作家要寫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如李佩甫把平原作為寫作的故鄉,由此找到寫作的根基,幾十年來持續開掘,成為當代文學豫軍中最具影響力的作家,成為一個真正的中國作家——改革開放40年來最具代表性的當代作家之一。寫熟悉的生活,寫來自作家個人命運之中的必然及偶然的遭遇,這對任何一個寫作者都是常識,但為何同時代作家的創作大多已呈現凋零,而李佩甫的創作生命力卻一直持續上行?在河南文學界,幾乎所有人提起

    中州大學學報 2021年1期2021-12-05

  • 從《黑蜻蜓》到《麻雀在開會》—論李佩甫筆下中原女性形象的變化
    1990 年,李佩甫發表中篇小說《黑蜻蜓》,以其表姐為原型,講述了豫中平原上一個苦難但堅韌的女子的一生。14 年后,李佩甫再次以表姐為原型創作《麻雀在開會》,講述表姐醒的一生。同《黑蜻蜓》中的二姐一樣,《麻雀在開會》中的表姐也遭遇著各種人生苦難,然而,經歷背景幾乎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李佩甫卻在兩篇小說中分別賦予其不同的命運結局:《黑蜻蜓》中,二姐一生苦作,最終累死在豬圈里;《麻雀在開會》中,表姐以六十四歲高齡開著機動三輪,仍走在通往天堂的路上。相似的人物,不

    名家名作 2021年3期2021-11-13

  • 李佩甫文學作品海外傳播路徑探究
    【摘要】基于對李佩甫文學作品創作主題和創作特點的分析,探索以李佩甫文學作品為代表的當代中原文學作品海外傳播的制約因素和路徑,以此助力中原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海外傳播,不斷提升中原文化的世界影響力?!娟P鍵詞】李佩甫;海外傳播;路徑探索中原大地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老莊哲學、漢代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佛學文化、易學文化等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意識形態在中原地區形成發展。正是成長在這樣的歷史環境中,受這種地域文化的影響,改革開放以后興起的“文學豫軍”成為

    新聞愛好者 2021年5期2021-06-03

  • 李佩甫小說中的生態意識
    摘要:當代作家李佩甫一直致力于“人與土地的對話”,他的小說密切關注人與自然的關系,認為生態地域對人們精神生態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本文以李佩甫的小說為研究對象,從生態整體觀的視角欣賞豫中平原的自然生態之美,探討李佩甫的小說中傳達出的對人在自然生態變化中的存在狀態改變的思索、對自然家園的守護、對精神家園的追尋與探索的深切責任感。關鍵詞:李佩甫;小說;生態意識中圖分類號:I20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06-00-02李佩

    藝術科技 2021年6期2021-06-01

  • 執著的城鄉兩地書
    值得注意的是,李佩甫眾多“鄉下人進城”敘事文本基本共享著一種“城鄉兩地書”的結構模式。這種慣常使用的有意味的形式,傳達出這一書寫模式背后作家個人的意識形態動機。這一特點在長篇小說《城的燈》《生命冊》里表現得尤為典型,折射出李佩甫在對城市、鄉村進行書寫的過程中價值與情感取向上的執著以及關于現代性的迷思。關鍵詞:李佩甫;鄉下人進城;鄉村敘事;兩地書中圖分類號:I206.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0751(2021)02-0150-07基于城/鄉二元

    中州學刊 2021年2期2021-04-07

  • 個體詩意與共同體想象 ——李佩甫創作論
    450046)李佩甫涉足文壇30余載,其創作緊扣時代脈搏,與新時期尤其是21世紀以降中國社會的大發展彼此呼應。作為地地道道的城里人,李佩甫的文學世界卻能同時從城鄉兩大空間汲取用之不竭的養分與力量。即便遠赴省城生活和工作,其創作的坐標系也從未離開平原這一獨特的審美空間,直至“平原三部曲”,李佩甫為自己貼上了平原敘事代言人的詩意標簽。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李佩甫將對平原的想象與書寫視作自己的文學使命與美學追求,不論是對共同體的想象還是對個體的述說,無不代

    天中學刊 2021年5期2021-01-07

  • 李佩甫散文的根與魂
    年1月出版)是李佩甫先生的第一部散文集,凝聚了作家多年的觀察、思考、感受和體悟。雖然只是薄薄的一冊,但內容豐厚,思考深入,視角獨到,妙語連連,讓人讀之如飲乳酪,如品香茗。讀《寫給北中原的情書》,我們首先讀到了眷戀,讀到了一個知名作家對故鄉熱土深深地眷戀。李佩甫生于城市,長于鄉村,鄉村自然是他重要的書寫場域,也是他散文散枝開葉的根系。多年以后,當他以成年的視角回望鄉村的人和事,他覺得自己依然是那個散發著草木氣味的鄉下孩子,“一手著草筐,一手拿著小鏟,赤條條地

    南腔北調 2020年10期2020-11-28

  • 李佩甫小說 《生命冊》的生態女性主義閱讀
    文學批評視野對李佩甫的小說《生命冊》進行另外一種解讀,使人們甘心盡一份責任和義務去促進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使整個社會在和諧與關愛中持續發展?!絷P鍵詞:李佩甫;《生命冊》;生態女性主義李佩甫先生創作的長篇小說《生命冊》給我們留下了別樣的審美感受,這部作品帶給了讀者很大的心靈沖擊。作品為我們展現了一系列鮮明的人物形象,這些人大多是生活在底層的農民,他們有著和土地一樣的顏色。作家用他深刻而犀利的思想關照這些底層人物的人生軌跡和無常命運。在作

    速讀·下旬 2020年6期2020-11-02

  • 李佩甫:一個工人與 《鄭州文藝》的結緣
    紀70年代末,李佩甫那時候還是許昌市第二機床廠的一名工人。有一天,他與作家孫方友到鄭州參加改革開放后的首屆河南省短篇小說座談會,遇到了《鄭州文藝》的編輯約稿。那時候,李佩甫已在《河南文藝》發了一系列的小說,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座談會后,他給《鄭州文藝》寫了小說《小小老百姓》《疑問》,分別發表于1979年第5期、1980年第4期?!缎⌒±习傩铡穼懙氖欠鬯椤八娜藥汀焙?,一老人拿一對兒羊角上省城告村大隊長曾鍘了他最后一只羊的故事。夜間投店時,老人與蒙冤十年的知識分

    百花園 2020年12期2020-10-15

  • 《平原客》:“植物敘事”的小說詩學
    光摘? 要: 李佩甫的小說《平原客》延續了他在“平原三部曲”中的人性探索和精神書寫,并建構了一種極具象征內涵的“植物敘事”的小說詩學。李佩甫植根于深厚的中原文化傳統,又密切關注變動的時代現實,用一種與中原大地高度契合的“植物敘事”象征性地表達了他的獨特思考。在小說中,“麥子”“梅花”“種子”等各自承載不同維度的人性書寫,集中彰顯了現代社會中潛隱的傳統遺留的痼疾,反映了時代快速向前之時人性中固有的“文化塵垢”對其精神、心態的拉扯與影響。關鍵詞: 李佩甫;《平

    今古文創 2020年4期2020-09-10

  • 《平原客》:“植物敘事”的小說詩學
    春光摘 要: 李佩甫的小說《平原客》延續了他在“平原三部曲”中的人性探索和精神書寫,并建構了一種極具象征內涵的“植物敘事”的小說詩學。李佩甫植根于深厚的中原文化傳統,又密切關注變動的時代現實,用一種與中原大地高度契合的“植物敘事”象征性地表達了他的獨特思考。在小說中“,麥子”“梅花”“種子”等各自承載不同維度的人性書寫,集中彰顯了現代社會中潛隱的傳統遺留的痼疾,反映了時代快速向前之時人性中固有的“文化塵垢”對其精神、心態的拉扯與影響。關鍵詞: 李佩甫;《平

    今古傳奇·故事版 2020年4期2020-08-25

  • “綿羊地”上的群生像
    :《生命冊》是李佩甫“平原三部曲”的總結之作,它延續了從植物角度進行主題書寫的風格。這部小說中的植物分為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兩類,每一類植物都是李佩甫對特定人物形象的隱喻。立足于中原大地,通過土壤與植物關系的描繪,李佩甫揭示了中原文化與生命狀態的內核?!渡鼉浴吩谥参飼鴮懙幕A上敘述故事,展現了自然、社會、精神等方面的生態意識,進而在城市與鄉村之間探索生命的內省與復歸,尋求詩意的家園。關鍵詞:李佩甫 《生命冊》 植物書寫 生態意識作為“文學豫軍”的代表人物,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0年5期2020-03-01

  • 李佩甫小說看中原農村的悲哀處境
    農村立言,作家李佩甫的“平原三部曲”從農村人與城市人之間的巨大差距、農村凋零的生存環境以及農村與城市“不自量力”的對抗等悲哀的現狀出發,表現出對中原農村沒落的無奈與哀傷。關鍵詞:李佩甫 農村 悲哀網絡上曾流傳甚廣的一篇文章《中國農村已踏入最危險的境地》從環境、禮儀、生活習慣等方面簡單明了地指出了我國農村逐漸走向沒落的現狀。各種新興力量沖擊著這一個個蘊含著千百年文化的古老土地。路遙說:“我是農民的兒子,對中國農村的狀況和農民命運的關注尤為深切?!盿偉大的文學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0年8期2020-01-21

  • 李佩甫、閻連科鄉土書寫比較
    的鄉土書寫中,李佩甫與閻連科的創作極具代表性。李佩甫、閻連科開啟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創作,既不同于三四十年代以師陀為代表的俯視姿態的批判啟蒙,又不同于五六十年代以李準為代表的革命訴說和精神頌揚。他們融入鄉村生活,反思鄉土文化中的積極與消極因素,一面傳達農民真實的聲音,一面進行客觀理性的審視,是更貼近鄉村的書寫和表現。同時,由于作家所處的豫中平原與豫西山地的地域性差異,他們的創作又有區別,表現出中原鄉土的復雜性特征。一、“動”中匍匐與“靜”中掙扎的鄉村生存狀態

    華中學術 2020年4期2020-01-16

  • 守望鄉土與精神救贖 ——李佩甫《城的燈》中劉漢香形象分析
    30006)以李佩甫為代表的河南作家,堅持鄉土敘事的創作立場,將鄉土性與現代性相結合,與時代同頻共振,用文學介入生活、用文學反映時代,靜心細聽時代脈搏的跳動,對鄉土世界進行深入關切和書寫,在堅守中突破、在堅守中飛躍。李佩甫的平原三部曲——《羊的門》《城的燈》《生命冊》集中反映了中原文化的地域特征與鄉土精神;其中《城的燈》更是李佩甫行走在中原大地上所吟唱的一曲充滿苦澀與詩意的田園牧歌?!冻堑臒簟分械膭h香這一人物,是李佩甫對鄉土文化、鄉土精神的一次集中展示與

    文化產業 2020年36期2020-01-02

  • 李佩甫筆下的人文關懷
    036000)李佩甫的文學創作張弛有度,對復雜的底層民眾的艱難處境與精神層面有著細致入微的描寫但又有所克制與保留,通過對農村民眾整體生活與思想的審視,刻畫了河南農民貧瘠的物質生活與匱乏的精神生活。李佩甫對社會底層的民眾有著深刻的同情,但也清楚地看到當貧窮席卷了本性善良的底層民眾時,生命之原會變得何等荒涼,人性在資源匱乏的環境下逐漸變得扭曲與異化,甚至泯滅到了令人觸目心驚的程度。李佩甫以社會底層民眾的悲涼命運為他的作品主線,通過小人物為了生活與擺脫艱難處境與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19年31期2019-12-28

  • 鄉土情結與城市欲望擠壓下的精神探尋
    :本文主要分析李佩甫小說中鄉下人進城后在鄉土情結和城市欲望擠壓下的精神探尋,然后通過對鄉下人精神矛盾的分析,解讀社會現實的生命形態并最終探究悲劇性環境下人的異化現象。關鍵詞:李佩甫;鄉土情結;城市欲望一、故土的眷戀和城市的向往(一)故土的眷戀與守望李佩甫的創作主線圍繞著鄉土,其作品中暗含著對鄉土的深刻情感,他筆下的大部分人物都具有原始鄉村人的特質,他們誕生于鄉村的土地,受到土地文明的影響,養成了正直、善良的性格,就連作品的名字也體現了鄉村風情,比如:《紅炕

    鴨綠江·下半月 2019年11期2019-10-21

  • 眷戀、逃離、懺悔 ——論李佩甫的鄉村情感
    00]對于作家李佩甫而言,三十多年來他的文學創作一直植根于河南本土,并對他生存的大地——豫中平原做著深情的描述。在他的描述下豫中平原是帶著濃郁的地方色彩和中原文化色彩:這塊土地上的風是染人的,但風只有結果,沒有形態;這塊土地上生長的樹是沒有棟梁之材的,并且離開土地后就變形。而豫中平原對李佩甫來說,不僅僅是文學創作的生命力與源泉,更是心中的家園,是他的生存之根,面對豫中平原這塊大地李佩甫曾說:“多年以來,我一直在研究平原。在文學創作上,我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平

    名作欣賞 2019年14期2019-07-16

  • 平原人的生動故事 ——讀李佩甫的“平原三部曲”
    社當代著名作家李佩甫的“平原三部曲”分別是《羊的門》《城的燈》《生命冊》,起初讀的是他的獲獎作品《生命冊》(第九屆矛盾文學獎),而后續讀《羊的門》《城的燈》。李佩甫通過三部小說講述平原人的故事,講述平原人從鄉村走進城市的故事。這三部書是值得讀的。這里著重談《羊的門》和《城的燈》?!拔揖褪情T。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盜賊來,無非要偷盜、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豐盛?!敝钡娇赐辍堆虻拈T》,回過來再看書名以及這一段,才真正明

    當代貴州 2019年12期2019-06-03

  • 李佩甫“平原系列”的靈魂敘事
    話,我認了!”李佩甫接續上了“人學”的脈絡。他顯然屬于另一類作家,是那種“被低估了的作家”。有論者曾經明確指出:“之所以認為李佩甫是被低估的作家,就在于他的《羊的門》沒有被充分重視。它雖然轟動一時卻很快就銷聲匿跡了,甚至被擠壓到官場小說之中了。其實,這部作品足以和新時期最優秀的鄉土小說媲美,足以使李佩甫從眾多的鄉土作家之中脫穎而出。因為,衡量一個作家的成就無需看他的所有作品,只要看他所達到的最高境界就足夠了?!蹦敲?,李佩甫又“達到”了什么樣的“最高境界”呢

    小說評論 2018年4期2018-11-13

  • 平原精神的嬗變與重構
    摘 要:李佩甫曾用十六個字來概括平原人:吃苦耐勞、敗中求生、小中求活、生生不息,[1]這是千年來扎根于土地的平原精神。但在城鄉急速轉型的社會背景下,平原客們不得不從泥土中拔根而起,原本古樸堅毅的平原精神也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面是對在城市中求活的渴望,一面是來自鄉村故土的牽絆,平原客的精神軌跡是充滿矛盾的,是憧憬與痛并存的。在渴求生存與留戀鄉土的扭曲中,平原客終于迷失了,他們遭遇了由于失去根植土壤而導致的精神生態危機。這迷失是何時開始的,又是怎么進行

    青年文學家 2018年24期2018-11-12

  • 李佩甫《生命冊》中的城鄉世界
    鄒志遠摘 要:李佩甫的《生命冊》,追溯了城市和鄉村之間五十多年的改變和發展。本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破敗鄉村中的各異人生;第二章為欲望城市中的人性掙扎;第三章為城鄉對話的意義。從以上三個方面可以深入探究李佩甫對當今城鄉問題的思考。關鍵詞:李佩甫 《生命冊》 城鄉世界《生命冊》以“我”這個從農村走向城市的知識分子作為敘述者,展示了20世紀50年代以來城市與鄉村的變遷、歷史與現實的碰撞、理想與欲望的矛盾,同時記錄了一個個生命個體的人生軌跡,形成了一本厚重的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18年7期2018-10-20

  • 我從他的“平原”中,找回了自己的“平原”
    讓人讀了再讀,李佩甫的“平原三部曲”做到了。很少有書能讓人欲罷不能,李佩甫的“平原三部曲”做到了。到現在還記得第一次讀完《羊的門》時,內心升騰起的震撼感,呼天成那個人物形象就那么強悍地立在了我的心里。那時我讀大學,現當代文學史那本書里介紹了《羊的門》,我還不那么了解李佩甫,也不清楚他在文壇的地位,但我從此記住了他。機緣巧合,畢業之后,我到了河南省文聯主管主辦的《時代報告》雜志社成了一名編輯。那時我才對這位曾經主導省文聯的前輩有了更多的認識,他的名望,他的著

    時代報告 2018年7期2018-03-12

  • “植物”書寫:國民性批判與理想人格的載體 ——李佩甫小說的植物意象分析
    個詞時常出沒于李佩甫作品的字里行間,從《紅螞蚱 綠螞蚱》開始,找到寫作方向的他致力于充當一位“平原聲音”的種植者[1]。他在一次訪談中說:“我把人當植物來寫,就是要表現‘土壤與植物’的復雜關系及生命狀態?!盵2]李佩甫借作品中所建構的村莊書寫鄉土民間的生與存,批判中原鄉村根深蒂固的權力崇拜意識,展示社會轉型期人性的異化??梢?,平原不僅是作家李佩甫文學創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更是他精神生活的滋養源。本文將以李佩甫小說中的植物意象體系為切入點,探究這些意象背后所蘊

    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年4期2018-02-26

  • 淺析《生命冊》中被壓抑的性
    吳京宣摘要:李佩甫的《生命冊》是他的“平原三部曲”的壓軸之作,講述的是一個城市與鄉村之間的精神歸屬的故事。小說中的“我”是一個自幼吃百家飯長大的孤兒,在走出鄉村后與駱駝在城市里創業后又選擇回歸故鄉。這篇小說雖然以城市為主線,但是卻穿插著無梁村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故事。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人們都經受著欲望的誘惑,有金錢的誘惑,有性的誘惑,而性的誘惑又因為各種主觀和客觀的原因而被壓抑,造成了人精神上的迷失進而轉向瘋狂,春才就是這樣一個在性壓抑下被妖魔化了的人物形象

    北方文學 2017年17期2017-07-31

  • 淺析《生命冊》中被壓抑的性
    吳京宣摘要:李佩甫的《生命冊》是他的“平原三部曲”的壓軸之作,講述的是一個城市與鄉村之間的精神歸屬的故事。小說中的“我”是一個自幼吃百家飯長大的孤兒,在走出鄉村后與駱駝在城市里創業后又選擇回歸故鄉。這篇小說雖然以城市為主線,但是卻穿插著無梁村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故事。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人們都經受著欲望的誘惑,有金錢的誘惑,有性的誘惑,而性的誘惑又因為各種主觀和客觀的原因而被壓抑,造成了人精神上的迷失進而轉向瘋狂,春才就是這樣一個在性壓抑下被妖魔化了的人物形象

    北方文學·中旬 2017年6期2017-06-19

  • 從人與土地的關系看《生命冊》中的“植物”書寫
    營養。關鍵詞:李佩甫;《生命冊》;情義;欲望;平淡作者簡介:梁丹(1991-),女,漢族,山東臨沂人,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5-0-02作為李佩甫小說三部曲之一的《生命冊》“濃縮了各種各樣人物的命運和這片土地上的各種生命現象”。[2]這片五千八百九十畝的土地,養活了三千張嘴,林林總總的人物有著各自的命運,他們構成了無梁村這片土地上的《生命冊》。李佩甫談到這部小說

    青年文學家 2017年5期2017-03-23

  • 李佩甫小說人物形象與神話原型
    內容摘要:李佩甫在其小說中塑造了一大批終生混跡官場的支書和村長、費勁心思涌入城市的反叛者、任勞任怨的鄉下婦女。如果從神話原型理論出發,李佩甫小說中大多數的人物形象都能在神話故事中找到原型。本文試圖說明他筆下大多數的硬漢和女性形象多似神話故事中的英雄和天使。關鍵詞:李佩甫 人物形象 神話原型總的來說,李佩甫是以一個現實主義作家的身份走進讀者的視野的,這當然無可厚非。長期以來,李佩甫都在研究“平原”,“平原”是生他養他的地方,也是他的寫作領地。他的長篇小說《李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17年1期2017-03-14

  • 李佩甫小說研究的回顧與反思
    430079)李佩甫小說研究的回顧與反思樊會芹1,2(1.信陽師范學院 文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2.華中師范大學 文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李佩甫研究自1984年至今已有30多年的時間?;仡?span class="hl">李佩甫研究,其成就主要在創作主題、敘事風格、作家個體等方面;不足是視野不夠開闊、整體性研究欠缺等。反思則是為了總結現狀、把握得失,推動李佩甫研究進一步發展。李佩甫;研究;回顧;反思河南作家李佩甫自1978年發表《青年建設者》至今,已為文壇奉獻了近400

    湖北社會科學 2017年9期2017-03-07

  • 城市批判的多重向度
    張雅慧摘 要:李佩甫的長篇小說《生命冊》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該作品通過聚焦城鄉命運與人性嬗變,將城市與鄉村一并納入自己的創作視野,它在對鄉土文化進行客觀反思與價值發掘的同時,將批判的鋒芒直指城市文化與城市生活的困境與異化??傮w上看,小說體現了作者濃郁的鄉土情結,作者對鄉村有著更多的肯定,并將之視為挽救城市文明的最后力量。關鍵詞:李佩甫 《生命冊》 城市批判 鄉土情結 道德異化李佩甫在《羊的門》、《城的燈》之后出版的《生命冊》,是“平原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相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7年1期2017-02-17

  • 李佩甫《生命冊》中農民文化心理解析
    ◆ 華珉朗?李佩甫《生命冊》中農民文化心理解析◆ 華珉朗《生命冊》寫于2012年,是河南作家李佩甫的“平原三部曲”的終結之作,2015年榮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李佩甫的“平原三部曲”(還包括《城的燈》、《羊的門》)的主人公都出身于平原農村,即河南農村地區,正如他自己所說:“平原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是我的精神家園,也是我的寫作領地?!雹佟渡鼉浴费永m了前兩部曲的寫作理路,繼續關注與剖析平原農村中農民的文化心理。李佩甫的《生命冊》可歸屬于批判國民性小說譜系之中,正

    新文學評論 2016年4期2016-11-25

  • 李佩甫與中原文化的敘述方式
    摘要:李佩甫是地地道道中原說書人的角色。他完全用中原人的思維方式和說話方式,講述著中原地區的一草一木、一村一店、一人一事,呈現著中原人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原貌,以及中原文化的存在狀態,從而形成了一種敘事學意義上的闡釋,這也許就是李佩甫中原文化的敘述方式。簡要言之,他的敘述脈絡一般先從草的本性入手,繼而敘講人的故事,從人的故事中展現村莊的歷史,進而再現多彩的中原民間風情,可謂環環相扣,步步深入。關鍵詞:李佩甫;中原文化;敘述方式中圖分類號:I206文獻標識碼

    中州學刊 2016年8期2016-11-11

  • 李佩甫《城的燈》城鄉敘事中的審美想象
    2021]?論李佩甫《城的燈》城鄉敘事中的審美想象⊙王詩雨[華僑大學文學院,泉州362021]摘要:李佩甫的《城的燈》刻畫了一幅鄉下青年力圖擺脫貧困走向城市的人生圖景,小說主人公馮家昌最終憑借個人的努力,成功地扎根城市并舉家搬遷,成就了鄉下人進城的成功典范。小說中主人公馮家昌的性格與命運是作家審美想象的淺層顯現,而作家個人獨特而豐富的審美情感則是其審美想象的深層根源。關鍵詞:城鄉敘事審美想象鄉土情懷情感批判河南省作協主席、著名作家李佩甫,2015年憑借長篇

    名作欣賞 2016年15期2016-07-14

  • 無骨綿羊地上的興衰枯榮
    人將視線聚焦于李佩甫的“平原三部曲”。在這個被構建出的“中原大地”上,李佩甫立足于當代農民特有的生存環境與社會背景,刻畫著在這個現代化時代的鄉村特有的焦慮、掙扎與歸途,一如既往地從日常生活入手,創作與豐富著屬于他自己的“平原植物”形象。李佩甫在他的“平原三部曲”中的植物敘述,對他的創作實踐和文化意義的分析,與植物敘述背后的文化精神和深層內涵的探索,具有一定意義。關鍵詞:綿羊地 李佩甫 平原三部曲 植物書寫《生命冊》的出版,讓李佩甫松了一口氣。至此,“平原三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6年9期2016-05-14

  • 鄉下人進城的苦難書寫
    要:當代作家李佩甫在其作品《城的燈》《生命冊》中述說了“鄉下人進城”的辛酸,以及在身份蛻變過程中上演的一出出悲劇,表現出深切的人道主義關懷和直面現實的現實主義精神。作家以敢于擔當的氣魄,勾勒出從農村進入城市中的中原人身份蛻變過程中面臨的精神上的苦難,在憂傷而又溫情的敘事中,傳達出社會的主導型渴望。關鍵詞:李佩甫;城的燈;生命冊;鄉下人進城;苦難《城的燈》和《生命冊》是李佩甫“平原三部曲”中的兩部作品?!捌皆壳蹦Y著李佩甫對于中原人精神根性的把握和對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16年5期2016-05-14

  • 神性之愛與惡濁之恨
    眼》,另一篇是李佩甫的《滿城荷花》,《滿城荷花》中有篇《人面橘》。蔣韻擅寫愛情,李佩甫則擅寫仇恨。所謂“擅寫”是就這兩篇小說而言,兩人把愛與恨都寫到了極致。寫愛情與仇恨的作家不計其數,沒辦法,人生就那么點事。那么點事通常都會跟愛情扯上關系,稍不留神也會跟仇恨扯上關系。如果沒有愛情或仇恨,人生將變得蒼白,寡淡,或許人生也不再是人生了。但是能把愛情寫到什么程度,或者能把仇恨寫到什么程度,就一個作家來說實在是他(或她)把人生給切碎了——在那些人生的碎塊里,你要么

    長江文藝·好小說 2016年6期2016-05-14

  • 李佩甫的小說“配方”
    □唐小林李佩甫的小說“配方”□唐小林在未獲得“茅獎”之前,李佩甫在當代文壇,也算得上是一位頗有影響的當紅作家,但盡管如此,我卻從未讀過他的任何只言片語。我對李佩甫的認知,完全來自于媒體的高度贊揚和圈內的如潮好評,如有學者高度贊揚他的《羊的門》:“是一部改變了五十年來中國鄉農文學面貌的作品,一部前所未有地演繹和再現了特定時代風貌和特質的作品,一部對于當代中國史有著社會百科全書意義的作品?!泵鎸@樣驚人的評價,好長一段時間,我都在為沒有讀過李佩甫如此優秀的小說

    文學自由談 2016年5期2016-03-17

  • 中原赤子的深沉思考——李佩甫《生命冊》主題論
    的深沉思考——李佩甫《生命冊》主題論樊會芹(信陽師范學院 文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摘要:多年以來,李佩甫以其對豫中大地的執著關注和書寫成為最具地域色彩的河南作家。而2012年“平原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生命冊》,是李佩甫迄今為止最為全面的對中原大地人生、歷史、現實的回望和思考,凝聚著李佩甫對人生命運的體悟、對中原民性的反省和對現實發展的憂慮,凸顯了作家“鐵肩擔道義”的知識分子情懷。關鍵詞:李佩甫;《生命冊》;主題;中原作為《羊的門》《城的燈》之后的

    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年1期2016-03-03

  • 重復的意義——論李佩甫小說中的重復
    復的意義——論李佩甫小說中的重復方志紅(信陽師范學院 文學院,河南 信陽464000)摘要:文學作品中的重復,是作家建構文學世界、表達意義的基本方式。借助重復,李佩甫建構了他開滿了“惡”之花的“豫中平原”文學世界;通過不同類型的重復及其變異,李佩甫在他的小說中表達出復雜多樣、變幻莫測甚至互相矛盾的多重主題意義。對李佩甫小說中的重復的解讀,可以讓我們更科學、更深刻地認識文學中的重復現象,更有效、更具創造性地運用重復來表達意義。關鍵詞:李佩甫;小說;重復重復是

    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年1期2016-03-03

  • 無骨綿羊地上的興衰枯榮 ——淺探李佩甫“平原三部曲”中的植物書寫
    枯榮 ——淺探李佩甫“平原三部曲”中的植物書寫○吳 佳《生命冊》獲得2015年第九屆茅盾文學獎使得更多人將視線聚焦于李佩甫的“平原三部曲”。在這個被構建出的“中原大地”上,李佩甫立足于當代農民特有的生存環境與社會背景,刻畫著在這個現代化時代的鄉村特有的焦慮、掙扎與歸途,一如既往地從日常生活入手,創作與豐富著屬于他自己的“平原植物”形象。李佩甫在他的“平原三部曲”中的植物敘述,對他的創作實踐和文化意義的分析,與植物敘述背后的文化精神和深層內涵的探索,具有一定

    現代語文 2016年25期2016-03-03

  • 李佩甫,背著土地行走
    楚函人物簡介:李佩甫,1953年生于河南許昌。1984年畢業于河南電視大學漢語言文學系,國家一級作家。歷任《莽原》雜志副主編,河南省文聯副主席,河南省作協主席等職。代表作有《羊的門》《城的燈》《李氏家族》等,2015年8月16日憑作品《生命冊》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8月16日,第九屆茅盾文學獎揭曉當天,李佩甫與往常一樣,上午關閉手機,在家中寫作。中午時分,他開機后接到河南省作協秘書長喬葉的電話,通知他的作品《生命冊》獲獎了。李佩甫問:“是嗎?”喬葉說:“是。

    環球人物 2015年24期2015-09-10

  • 李佩甫文學創作的敘事特點
    摘要 李佩甫是當代鄉土文學作家的代表,在他的筆下,現代鄉村中的矛盾被展現得淋漓盡致,他對于人物的刻畫也顯得尤為突出,那些人性都被他清晰地展現給了讀者。在研究李佩甫的小說時,權力敘事與離土敘事是重點,本文便通過總結李佩甫的作品風格,進而對其離土敘事與權力敘事進行研究,努力去探討和分析其作品中敘事特點的價值與不足。關鍵詞:李佩甫 文學創作 敘事 特點一 作者簡介與作品風格1 作者簡介李佩甫,河南許昌人,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曾被評為國家一級作家,并且于2007年

    作家·下半月 2015年6期2015-05-30

  • 堅忍的探索者和深刻的思想者
    何弘李佩甫的創作是與中國新時期文學一同起步并延續至今的,在30多年的時間里,每個時期他都有重要的作品問世并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李佩甫一次次與中國的頂級文學大獎失之交臂,他也一直沒有得到與其文學成就相當的重視與評價。全面考察李佩甫的創作歷程,認真解讀李佩甫的文學作品,會使我們對李佩甫的創作有更深入的認識和更正確的評價。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李佩甫作品的價值終會得到正確認識,并在文學史上占據其應有的地位。李佩甫不是天才型的作家。那些才華

    小說評論 2013年2期2013-11-15

  • 輕俏時代的文學憂傷*——李佩甫小說的敘事倫理分析
    俏的文學時代,李佩甫顯得有點“笨拙”——十余年來,他的題材選擇、作品的主題意向、文學的寫作技法,沒有根本性的變動,只是更加精熟。這是一種值得敬重的“笨拙”。近20余年,現代漢語文學逐漸擺脫了政治文學的桎梏,步態輕盈,姿態曼妙,然而許多作家作品大多似流沙上的腳印,難以久存。李佩甫因為“笨拙”,卻在現代漢語文學的大地上夯下了一柱鑄石。少變的題材選擇、主題意蘊取向,卻使他通過小說敘事,與敘事對象建立了忠誠、悲憫、猶疑等敘事倫理關系。這三種敘事倫理關系對形成李佩甫

    文藝論壇 2012年8期2012-11-24

  • 歌者·思者·憂者*——李佩甫精神形象
    形象所在。關于李佩甫,我想更是如此。他是大中原這方水土樸實農民的歌者,滿目深情且贊且嘆他們生存中的艱辛與屈辱;他是這方人生存之道的思者,凝神沉思這歷史滄桑與時代風氣共營中的生存隱秘;他還是剖析當下感慨不已的憂者,站在精神缺失的當口痛心疾首聲嘶力竭捶胸頓足地一再發出“等等靈魂”的警語。歌 者李佩甫是個城里人,小時候出身于工人家庭,但李佩甫用飽蘸感情的筆墨一再傾情表述對鄉下農民的懷戀與熱愛,那真摯,是心手相連的惜戀,是命運與共的承擔。也許,他早期最動人的詩篇一

    文藝論壇 2012年8期2012-11-24

  • 李佩甫小說創作與道家文化
    中原文化的根底李佩甫是河南作家群中的一員大將,這位不務張揚、沉默勤奮的作家以其厚實的作品令評論界刮目相看,成為當代文學史上一個繞不過去的存在。對于這個作家的研究,正在日益升溫。而關于李佩甫創作的道家文化底蘊,卻鮮有發現。實際上,中原文化的根底,即是道家文化。作為一個深受地域文化影響,并把其創作的根據地放在豫中平原的一位作家,李佩甫在其作品中表現出濃厚的道家色彩,是理所當然,不足為奇的。中國道家,黃帝是其最早的始祖。黃帝所居之地,就是今天的河南新鄭。列御寇也

    名作欣賞 2012年5期2012-08-15

  • 困境中的探尋
    《城的燈》中,李佩甫一方面既把城市作為現代化努力的方向,又直陳城市的污濁骯臟,另一方面他既從鄉土文化中尋求中國現代化轉型的生命意義,又直面鄉土的黑暗與頹敗。在對城鄉文明的雙重認同與質疑中,他既體現出對社會現實的清醒認識又表現出對理想的迷惘。關鍵詞:李佩甫《城的燈》城鄉交融探尋“鄉下人進城”是新世紀文學創作的熱門話題,與多數這類文本所采用的苦難敘事不同,在《城的燈》中李佩甫力圖淡化城鄉之間的對立,而對中國的現代化之路進行重新思索。在對以馮家昌與劉漢香為代表的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09年1期2009-02-06

  • 赤子情圍成的藩籬
    要:中原大地及李佩甫對中原大地的情感牽扯既造就了他,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他的創作沒有擺脫他思想中以集體無意識的形式存在的中原傳統文化負面精神積淀的影響,很多中原傳統文化的負面精神積淀成為他謳歌或者寬容的對象,在男女關系描寫和女性形象塑造上流露出強烈的男權意識。反復書寫同一種目光審視下的生活讓他的創作出現了重復現象。另外,作者的藝術風格上也深深打上了中原文化的烙印。關鍵詞:中原大地;李佩甫;負面精神積淀;男權意識;現實主義中圖分類號:I206.7文獻標識

    中州學刊 2008年2期2008-03-2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