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期

  • 兒童期創傷與大學生自殺意念的關系:領悟社會支持和心理彈性的鏈式中介作用
    險群體[3]。兒童期創傷是個體兒童時期經歷的軀體、情感和性虐待以及軀體和情感忽視[4],對個體的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均有消極影響[5],甚至導致自殺意念[6]。領悟社會支持是個體對自己感受到的各種社會支持強度的主觀評價[7]。壓力緩沖模型認為,社會支持可以緩沖消極事件對個體的不良影響[8]。經歷兒童期創傷會降低青少年的領悟社會支持,進而增加網絡欺負行為[9]。領悟社會支持與自殺意念負相關[10]。心理彈性是個體經歷創傷或壓力性生活事件后依然保持或快速恢復健

    濟寧醫學院學報 2023年6期2023-12-25

  • 兒童期忽視與青少年抑郁的關系:心理韌性的中介及調節作用
    具有重要意義。兒童期忽視是抑郁最重要的預測因子之一[2],是指撫養者長期沒有滿足兒童的基本需要,從而影響兒童正常的發展發育[3],是最常見的虐待形式。兒童期忽視導致個體表現出更多的情緒問題,明顯增加罹患抑郁的風險[4]。根據生態系統理論,家庭這一微觀系統對個體有著最直接的影響,而忽視作為一種典型的消極教養方式,可負向預測心理韌性[5]。心理韌性與抑郁呈顯著負相關,心理韌性較好的青少年在面對壓力事件時抑郁水平較低[6]。此外,兒童期忽視對個體的負面影響存在個

    濟寧醫學院學報 2023年6期2023-12-25

  • 兒童期哮喘的西醫療法
    曲春霞 當提及兒童期哮喘時,可能會讓許多父母心生恐慌和無助。這種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在兒童中廣泛存在,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不便。然而,西醫學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為兒童期哮喘的治療提供了多種有效的方法。本文將深入探討兒童期哮喘的西醫療法,并介紹一些相關的邊角料,幫助讀者更全面地了解這個話題。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么是兒童期哮喘。兒童期哮喘是一種慢性炎癥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特征是反復發作的喘息、咳嗽和呼吸困難。這種疾病通常在兒童5歲以前出現,并且可能會持續到成年

    科學導報 2023年79期2023-12-01

  • 兒童期心理虐待對大學生社交焦慮的影響:領悟社會支持、安全感的中介效應
    在家庭因素中,兒童期心理虐待又是學者們關注的焦點。有研究指出,兒童期的心理虐待是大學生社交焦慮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6]Avant等發現,兒童期心理虐待與個體的焦慮、抑郁、低自尊等心理健康問題存在顯著相關,[7]何全敏等人的研究證實了兒童期心理虐待可顯著預測個體成年之后的社交焦慮癥狀。[8]在心理虐待與社交焦慮之間,領悟社會支持可能發揮重要的作用。兒童期有心理虐待經歷的個體往往在感知客觀社會支持方面較弱。劉愛書等研究發現,兒童期有心理虐待個體對參加集體性活

    當代教研論叢 2023年10期2023-11-08

  • 兒童期虐待與大學生快感缺失的關系:積極應對方式和壓力 知覺的鏈式中介作用*
    作用尤為重要,兒童期虐待經歷作為一種常見的早期逆境,被定義為撫養者或監管者對兒童的健康、生存、生長、發展和尊嚴造成的實際或潛在的傷害,包括身體虐待、情感虐待等[8]。一項調查研究顯示,大學生軀體忽視發生率40.7%、情感忽視發生率31.1%、性虐待發生率12.9%、軀體虐待發生率10.2%、情感虐待發生率5.1%[9]。Appleyard的累積情境風險模型[10]認為,個體早期負性經歷越多,累積發展風險的可能性就越高,成年后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面對壓力時更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23年11期2023-10-31

  • 兒童期創傷與青少年游戲成癮的關系: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
    癮的重要因素。兒童期創傷(childhood trauma)是指發生在兒童身上的可怕、危險或暴力的事件[8]。兒童期創傷顯著正向預測青春期游戲成癮行為[9-10],各種形式的心理創傷都會增加青少年對游戲的依賴,童年虐待和忽視更是導致游戲成癮的起源性因素[11]。探究兒童期創傷與青少年游戲成癮的關系有利于從家庭與個人的源頭因素預防和干預青少年游戲成癮。兒童期創傷可以通過改變行為方式等途徑來影響青少年游戲成癮行為,涉及的中介變量包括不良的情緒調節策略(如災難化

    中國當代兒科雜志 2023年9期2023-10-31

  • 兒童期創傷與共情的關系:一項三水平元分析*
    張 玲 傅小蘭兒童期創傷與共情的關系:一項三水平元分析*孟現鑫1,2俞德霖1陳怡靜1張 玲1傅小蘭2,3(1福建師范大學心理學院, 福州 350117) (2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北京 100101) (3中國科學院大學心理系, 北京 100101)本研究運用三水平元分析技術系統探討兒童期創傷與共情的關系及其調節因素。通過文獻檢索與篩選, 獲得46項研究和352個效應量, 共包含23039名被試。元分析結果發現, 兒童期創傷

    心理學報 2023年8期2023-08-04

  • 中國青少年兒童期心理虐待變遷的橫斷歷史研究
    )1 問題提出兒童期心理虐待是指撫養者持續且重復地對兒童采取一系列不正確的撫養方式, 且這種撫養方式會嚴重損害兒童正常的社會功能發展 (潘辰 等,2010; Barnett et al, 1993)。研究表明,兒童期心理虐待會造成青少年認知系統、 情緒系統以及行為系統功能的障礙和損害。在認知方面,兒童期心理虐待會導致青少年認知控制能力減弱,注意力分散,通達能力衰退,且易對干擾信息進行加工,不能有效地刪除與當前無關信息和抑制優勢反應等(張桃娟, 劉愛書, 2

    心理研究 2023年3期2023-06-13

  • 基于反芻思維和抑郁的鏈式中介效應探討海軍新兵兒童期創傷與睡眠質量的關系
    具有重要意義。兒童期創傷是指兒童的監護人做出對兒童健康、尊嚴和生長發育造成實質性或潛在性傷害的行為,包括各種形式的軀體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和忽視等[5]。研究表明,兒童期創傷與成年抑郁問題關系密切,是抑郁的易感因素[6-7],并且兒童時期的創傷經歷會影響成年后的睡眠質量[8-9]。反芻思維是指個體在遭遇負性生活事件后,陷入反復思考消極事件本身、事件的原因和潛在的不良后果的思維傾向,這種傾向容易使個體“瞻前顧后”,難以采取積極行動解決問題[10]。研究發現

    海軍醫學雜志 2023年5期2023-06-13

  • 兒童期心理虐待對初中生手機依賴的影響:表達抑制與孤獨感的鏈式中介
    要且具有意義。兒童期心理虐待(Childhood psychological abuse)是指監護人對兒童采取的長期、具有損害性的不當行為,分為心理虐待與心理忽視2個維度。心理虐待指兒童撫養者做出的長期不恰當且損害兒童認知功能的行為;心理忽視指兒童撫養者長期忽視且不滿足兒童的基本需要并對兒童產生重大危害的行為[7]。根據自我調節缺陷模型(Deficient selfregulation model),手機依賴作為一種外化負性行為,可能會受到個體早期遭受的負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3年1期2023-02-27

  • 兒童期情感忽視對罪犯希望的影響:積極應對方式的中介效應
    行為。該理論為兒童期情感忽視導致希望水平降低提供了理論依據。不良的家庭教養方式是個體負性情緒、消極認知與不適應性行為的重要預測指標〔6〕,而虐待和忽視往往是不良家庭教養方式的一種表現形式〔7〕。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將“兒童期虐待”定義為:對兒童具有撫養和監管義務的個體,做出的足以對兒童身體健康、生存、生長發育、尊嚴造成實際的或潛在的傷害性行為,包括各種形式的忽視、軀體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和經濟性剝削〔8〕。罪犯中兒童期虐待或忽視多見,多項實證研究發現

    中國監獄學刊 2022年5期2023-01-18

  • 軍人非自殺性自傷與兒童期受虐的關系
    素之一[2]。兒童期受虐作為NSSI 行為發生的影響因素之一,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重視。德國一項普通人群的研究結果顯示,有約3%的個體在一生中曾有過NSSI 行為,其中65%左右的人至少經歷過一種類型的童年虐待,50%左右的人經歷過多種類型的童年虐待[3]。對于個體而言,兒童期受虐不僅對其青春期的NSSI 行為有短期影響,也對NSSI 以后的生活產生影響,這種影響是長期的,NSSI 風險可能會延續到成年,只是NSSI 行為在青少年中更為常見[4]。邊緣性人格

    解放軍醫學院學報 2022年9期2022-11-06

  • 重性抑郁障礙患者兒童期虐待與功能失調性態度相關性☆
    大多數曾遭受過兒童期虐待的孩子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會出現情緒、認知、行為等方面問題[4],兒童期虐待經歷會顯著影響成人的功能失調性態度[5],兒童期虐待占抑郁風險歸因的54%[6],約46%的MDD 患者在童年期經歷過虐待等嚴重創傷[7]。然而,既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兒童期虐待對功能失調性態度總分的影響,兒童期虐待各因子與功能失調性態度各因子的相關性尚不明確。本研究旨在比較首發未治療MDD 患者兒童期虐待、功能失調性態度的相關性,以提高對MDD 患者兒童期虐待經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2022年7期2022-10-31

  • 兒童期虐待經歷對大學生創造性的影響:人格的中介作用*
    庭環境因素中,兒童期虐待是受關注較多的變量之一。兒童期虐待是個體經歷的情感和軀體等方面的虐待和忽視等[2]。研究發現,兒童期家庭經濟狀態較低的大學生其社會創造力較差[3],在逆境中生活的兒童其創造性水平較低[4]。這表明兒童期虐待不利于創造性的發展。創造性的系統觀模型[5]指出,家庭、學校等外部環境通過人格、認知等多種內部因素影響創造性。人格是一個人在行為、思想和情感等方面的獨特模式,是個體區別于他人的穩定而統一的心理特質[6]。兒童期虐待對個體的人格形成

    濟寧醫學院學報 2022年4期2022-08-19

  • 兒童期心理虐待與大學生抑郁的關系:侵入性反芻的中介作用和自然聯結的調節效應
    險因素探究中,兒童期心理虐待是一個公認的遠端風險因素(Nelson et al., 2017)。兒童期心理虐待作為個體成長過程中的創傷性事件,是指個體在兒童期成長過程中,遭遇撫養者持續重復的一系列不恰當的撫養方式,包括恐嚇、貶損、干涉、縱容和忽視五種類型(潘辰等, 2010)。兒童期心理虐待往往具有隱蔽性,與個體不良的情緒具有很強的相關性(楊玲等, 2019)。橫斷研究和縱向研究的結果均發現,兒童期虐待會增加個體的抑郁水平 (Bifulco et al.,

    心理技術與應用 2022年6期2022-07-18

  • 兒童期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對中老年健康狀況的路徑分析
    為理論指導,從兒童期視角出發,理解中老年健康的影響因素,有助于更為全面的理解健康影響因素,促進實現“健康中國”。在健康影響因素中,社會經濟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S)的不平等易導致健康領域的不平等。社會經濟地位用以反映個體所處的社會階層,社會經濟地位較高者,在醫療、生活方式和健康促進等各個方面都具有明顯優勢。社會經濟地位具有代際傳遞和累積效應,尤其當下獨生子女較多,父輩的社會經濟地位將會進一步強化子代的社會經濟地位,致使隨著年齡

    人口與發展 2022年3期2022-06-06

  • 互聯網新時代兒童期家庭教育研究
    都發生了變革,兒童期家庭教育面臨著新挑戰。文章從經濟環境、社會政策以及家庭內部三個方面研究兒童期家庭教育的影響因素,給出促進經濟平衡發展解決貧困家庭教育難題、正確理解社會政策完善家庭教育、妥善處理家庭關系確保家庭教育正常實施三方面建議。關鍵詞:兒童期;家庭教育;互聯網一、互聯網新時代家庭教育的特點互聯網時代下,溝通的路徑拓寬,然而親子溝通的頻率卻并未增加,甚至許多家庭在親子溝通上出現了障礙。父母的言傳無法抵御互聯網強大數據庫散布的言論,給兒童家庭教育的入口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2年3期2022-05-12

  • 兒童期創傷與大學生抑郁的關系 ——不成熟防御方式和心理資本的鏈式中介作用
    6-8],其中兒童期創傷這一不良的家庭環境因素受到了諸多學者的關注[9]。兒童期創傷是指與兒童親密的個體對其做出的與其身心健康成長和尊嚴造成的不可逆的傷害行為,如對其進行軀體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視、軀體忽視及其他方面的利用[10]??腕w關系理論指出創傷經歷會導致個體內化“壞的”客體形象,這種不安全的內化過程會使個體深陷淹沒的恐懼當中,迫使個體產生“是我不夠好”的內疚與自責負面情緒[11],從而產生抑郁。諸多實證研究顯示,個體在兒童期經歷虐待、忽視

    周口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5期2022-03-06

  • 抑郁癥患者反芻思維在兒童期虐待與抑郁癥狀間的中介效應
    待、情感忽視等兒童期虐待經歷是將來患抑郁癥的危險因素,并且兒童期虐待經歷的數量和嚴重程度與抑郁癥的風險和嚴重程度具有數量-反應關系[4-5],但其機制尚不明確?;?span class="hl">兒童期創傷性經歷對成人結局具有廣泛的影響,加強對伴有兒童期虐待經歷的患者引發成人期抑郁障礙的神經心理機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反芻思維是指遇到負性事件的一種反應模式,即重復、消極的思考此負性事件的原因、后果及自己的感受。目前研究認為反芻思維與抑郁癥的嚴重程度存在相關,并能預測抑郁的發生和持續時間[

    重慶醫學 2022年2期2022-02-19

  • 兒童期肥胖與其成人高血壓和左心室肥厚的相關性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兒童期體重指數與成人期肥胖、高血壓的患病率呈獨立的正相關,是成人高血壓最強的預測因子之一。1933年有研究發現,在沒有高血壓的前提下肥胖患者的心臟呈現出肥大的狀態。Cuspidi等[3]meta分析顯示,肥胖患者出現左心室肥厚的比例為56%。隨著體重的增加,左心室肥厚逐漸加重,且會隨著肥胖持續時間的延長,肥胖相關的心室重構會有進一步發展。兒童期肥胖導致成年后BMI的增加,在造成左心室肥厚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作為國內首次分析兒童期體重

    河北醫學 2022年1期2022-02-10

  • 河北省大學生自憫在兒童期受虐和自殺意念間的中介作用
    理過程[4]。兒童期受虐是指兒童信任的或是能操控兒童的個體,做出的影響其身心健康和尊嚴的不可逆性傷害行為[5]。實證研究發現,兒童期受虐對成人的自殺意念有重要影響,是自殺意念的重要預測指標[6-7]。自憫是指同情和關心自己,用關愛和理解的態度看待自己的不足和痛苦,并且認識到每個人可能都會有與自己相似的痛苦經歷,而且這些經歷是人類共同經驗的一部分[8]。無助理論指出,長期遭受虐待的兒童會將施虐者的批評、指責等負面信息內化,認為自己沒有價值,不值得被愛、理解和

    醫學與社會 2022年1期2022-01-22

  • 兒童期創傷和抑郁情緒與睡眠質量的影響
    的發展[1]。兒童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容易受到創傷,從而產生抑郁情緒。目前,臨床關于兒童期創傷和抑郁情緒的報道并不少見,但與睡眠的相關性研究不多。兒童期創傷和抑郁情緒對睡眠質量影響如何,有待深入探究。為此,本研究選取兒童期有創傷史和兒童期無創傷史的大學生各60例進行研究?,F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某大學中兒童期有創傷史的大學生60例作為觀察組,選取同期兒童期無創傷史的大學生60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中男

    世界睡眠醫學雜志 2021年6期2021-09-11

  • 兒童期受虐經歷對大學生抑郁的影響:神經質人格和MAOA 基因rs3027407 多態性的作用 *
    要的現實意義。兒童期受虐經歷由于發生率高、范圍廣,已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問題(Hunt, Slack, & Berger,2017)。兒童期受虐是指個體在兒童期遭受監管、撫養的人實際或潛在傷害的行為,這種行為對個體今后的身心健康具有廣泛而重要的影響(于增艷, 趙阿勐, 劉愛書, 2017)。大量研究顯示,相對于兒童期幸福成長的個體,經歷過兒童期虐待的個體成年后會體驗到更多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王佳慧, 劉愛書, 2015; Sheikh, Abelsen,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21年2期2021-05-30

  • 兒童期虐待與產后抑郁癥狀的關聯性研究*
    8],近年來,兒童期虐待增加精神心理疾病的發病易感性,越來越受到學界的關注,兒童期虐待亦稱為童年逆境、早期生活壓力等,是指由發生在兒童期或16歲以下青少年時期的單個或多個超出個體應對能力的負性生活事件帶來的使個體長期處于應激狀態的負面影響。近年來,兒童期虐待與抑郁癥的相關性報道較多[9, 10],但作為抑郁癥譜系當中特殊階段的產后抑郁癥,與兒童期虐待經歷的關聯在國內卻鮮少報道??紤]產后抑郁癥是女性在特殊階段出現的精神心理疾病,是受文化因素影響較大的一個心理

    精神醫學雜志 2020年1期2020-09-15

  • 大學生兒童期創傷與抑郁之間的關系:述情障礙的中介作用
    羅伏生,尚曉芳兒童期對個體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塑造意義[1]。研究[2]表明兒童期創傷經歷與抑郁密切相關,兒童期創傷中的各種創傷類型都可能成為抑郁產生和發展的潛在危險因素。Struck等[3]認為依戀與社會支持可以介導兒童期創傷與抑郁癥狀,但當前這一領域的具體作用機制仍有待明確。述情障礙與抑郁存在緊密的聯系,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抑郁的易感因素。在情緒調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兒童期的負性經歷與成年后出現的述情障礙癥狀有一定的關系[2,4]。有過中度或重度兒童期創傷

    臨床精神醫學雜志 2020年4期2020-09-02

  • 驚恐障礙患者的兒童期虐待與認知功能研究
    [1-2]表明兒童期虐待是驚恐障礙(Panic Disorder,PD)發病的危險因素。兒童期虐待不僅造成軀體傷害,破壞兒童正常的生理功能,還影響兒童的心理發展過程以及個體成年后的情緒和行為,導致個體的社會功能缺失。兒童期虐待對心理發展的影響是顯著而持久的?,F有研究[3]表明,成人認知功能損害與兒童期虐待存在相關性。有研究[4]認為PD患者存在明顯的認知功能缺陷,也有研究[5]認為PD患者認知功能與健康成人差異無顯著性。本研究旨在探索PD患者的兒童期虐待特

    臨床精神醫學雜志 2020年4期2020-09-02

  • 醫療衛生服務利用在兒童期逆境對中老年健康影響間的中介效應
    馮桂平,蔣廷凱兒童期逆境可以影響個體成年時期的健康狀況,已被許多研究證實。研究表明,兒童期處于較低社會經濟地位的個體可能出現中老年時期醫療衛生資源的不足,導致中老年健康受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增加[1];兒童時期的不良經歷會與成年后較高的家庭衛生支出、較高的醫療衛生服務使用行為相關[2-4]。這表明,兒童期逆境有可能通過成年后的醫療衛生服務利用影響個體的健康狀況。但目前僅有DOOM等[5]的研究表明,在兒童期經歷逆境和較低社會經濟地位的人在醫療或牙科護理

    中國全科醫學 2020年31期2020-08-15

  • 兒童期創傷對大學生手機依賴的影響:情緒平衡的中介作用
    能問題[4]。兒童期創傷是撫養者對兒童做出的對其身心健康、生長發育及尊嚴等方面造成傷害的行為,包括心理虐待與心理忽視兩個方面[5]。兒童期創傷會降低個體的自尊水平,從而產生不良情感反應,如抑郁、焦慮,并加重個體的孤獨感體驗。有研究表明,自尊和孤獨感都能夠顯著負向預測個體手機依賴問題[6]。Bian-chi和Phillips發現,在大學生群體中,個體自尊水平越低,其手機使用時間就越久,手機依賴程度越嚴重[7]。由于低自尊個體害怕人際拒絕,社會性和情感性需求得

    安康學院學報 2019年6期2019-12-25

  • 兒童期社會經濟地位與中老年腦卒中患病風險的關系
    個領域,闡述了兒童期SES影響成年期健康的機制〔6〕。兒童期SES不良的個體,中老年時冠心病和抑郁的患病風險增高〔7~11〕。當前我國尚缺乏兒童期SES與中老年腦卒中患病風險的關系研究,本研究應用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CHARLS)調查數據,探討兒童期SES與中老年腦卒中患病風險的關系。1 資料與方法1.1資料來源 使用CHARLS 2011年的基線數據,2013年和2015 年的追蹤調查數據,覆蓋全國28個省的150個縣、450個社區(村),研究對象為約1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9年24期2019-12-20

  • 兒童時期多維貧困的長期影響 ——基于CHARLS生命歷程數據的實證分析
    差異,通常分為兒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注]徐月賓、劉鳳芹、張秀蘭:《中國農村反貧困政策的反思——從社會救助向社會保護轉變》,載《中國社會科學》,2007(3);趙忠:《如何從生命周期理解我國的收入不平等》,載《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學者們認為,個體在兒童期的發展可能對其一生產生深遠影響,因此需要在生命周期的早期進行減貧政策干預,消除貧困產生的條件和機制,有效預防多代貧困和長期貧困問題。[注]Garcia, A.B.,and J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19年3期2019-06-04

  •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探究
    因素很多,其中兒童期的成長對其有重要的影響。本文從大學生兒童期“受虐”的角度來探究其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為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提供幫助?!娟P鍵詞】心理健康;兒童期;受虐2004年在云大宿舍連殺四個人,引發了轟動全國的“馬加爵事件”??v觀馬加爵的家庭,其實我們可以深究一下馬加爵成長的環境,他出生在一個農村,父母是很老實的農民,家境比較貧寒,家長也給不了他正常的心理輔導,使他從小就很自卑。這種自卑是貧窮與不甘貧窮使他自卑,讓他感到深受歧視,從而把自己封閉起來,

    智富時代 2019年2期2019-04-18

  • 兒童期情感虐待與青少年自卑感的相關研究
    :探究自卑感與兒童期情感虐待之間的關系。方法:采用兒童期虐待問卷自評量表中的情感虐待分量表和自卑感量表進行測評。結果:自卑關系與兒童期情感虐待顯著相關。結論:兒童期情感虐待可以引起個體的自卑心理,并且能夠預測個體的自卑心理。關鍵詞:自卑心理;兒童期情感虐待一、引言研究表明,童年期的虐待會嚴重影響個體的身心發展。而虐待主要包括了軀體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視和軀體忽視。在控制了個性和家庭的影響之后,仍然發現兒童期的身體虐待會對青少年時期的抑郁、酗酒問題

    青年時代 2019年35期2019-02-14

  • 我的兒童觀
    鍵詞:兒童觀;兒童期;兒童的權利;兒童的天性;兒童的引導一、 兒童不同于成人,兒童時期不僅是兒童向成人的準備階段兒童就是兒童,他之所以被喚作兒童而不是小大人,就是因為,無論是從身體機能還是心理狀況來看,他都不同于成人,兒童是一個發展變化著的個體,而且在每一個發展的階段,都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我們必須站在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兒童,不能只站在成人的立場上去判斷兒童行為的正確與否,去衡量兒童所做事情的價值大小,更不能以降低了的成人的標準去教育兒童、要求兒童。

    考試周刊 2018年93期2018-10-23

  • 精神分裂癥和抑郁癥兒童期創傷及出生地的比較研究☆
    道精神障礙患者兒童期創傷發生率較高,早發精神障礙(15~25歲)兒童期創傷發生率在75%以上[3],成年精神分裂譜系障礙和抑郁癥患者也存在較高的兒童期創傷發生率[4-5]??涤窭さ萚6]發現,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比城市大學生發生嚴重心理疾病的風險更高。本研究同時對精神分裂癥和抑郁癥患者的兒童期創傷及出生地環境進行研究,初步探索和比較精神分裂癥和抑郁癥發病機制中兒童期創傷及出生地的作用。1 對象與方法1.1 研究對象 來自2014年12月至2017年9月于四川、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2018年4期2018-06-19

  • 580名兒童期(2~6歲)血清堿性磷酸酶活性參考區間探討
    含量較多。由于兒童期生長發育迅速,骨組織中此酶的含量相對增高,因此有必要了解兒童期血清堿性磷酸酶(ALP)水平,探討其參考區間及其與性別、年齡之間的相關性,不同年齡組之間應該建立各自的參考區間,并結合臨床實際情況區分出生理和病理原因的升高,為相關疾病的診斷提供依據。[關鍵詞] 兒童期;血清堿性磷酸酶;活性;參考區間;探討[中圖分類號] R44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3(c)-0166-03血清堿性磷酸酶(

    中國衛生產業 2018年9期2018-05-14

  • 兒童期虐待對成年抑郁癥患者HPA軸功能的影響*
    異??赡芾^發于兒童期創傷,而且成為個體在面對應激時發展成為抑郁癥的風險[4~6]。地塞米松抑制試驗(DST)是臨床上評估HPA軸功能最常用的方法[7]。本研究將使用此方法對有/無兒童期受虐史的成年抑郁癥患者及健康對照進行測試以評估HPA軸功能,探討兒童期受虐對HPA軸功能的影響,及其在抑郁癥發生中的可能機制。1 對象與方法1.1 對象 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解放軍第102醫院門診和住院病房診治的首次發病的抑郁癥患者98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1

    精神醫學雜志 2018年5期2018-04-12

  • 引導媽媽調整情緒,促進孩子積極發展
    善?!碴P鍵詞〕兒童期;心理行為問題;個案輔導〔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7)28-0049-03我最近在小學個體咨詢輔導中先后接了這樣幾例兒童心理行為問題個案,也許能帶給大家一些啟示。小A,一個10歲的男孩,一個月前,他的媽媽前來求助:本期開學以來,兒子就不省心,總是想看課外書,作業拖到很晚才完成,我吼過他很多次,都不起作用。最近還偷偷地在被窩里看書,偷偷半夜起床補作業。罵也罵了,打也打了,根本不起作用,看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28期2017-10-20

  • 成長環境和兒童期創傷對大學生情緒問題和軀體癥狀影響的研究☆
    著·成長環境和兒童期創傷對大學生情緒問題和軀體癥狀影響的研究☆王成瑜*王強*李曉晶*張平平*郭萬軍*李濤*△目的 探究成長環境的城市化水平、兒童期忽視、軀體虐待和缺乏父母陪伴對大學生情緒問題和軀體癥狀的影響。方法 納入某綜合性大學4620名二年級本科生進行問卷調查。以6條目Kessler心理痛苦量表(the 6-item Kessl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K6)和患者健康問卷軀體癥狀群量表(patient healt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2017年3期2017-06-05

  • 對兒童攻擊行為的心理學分析
    洪濤摘 要:以兒童期的攻擊性行為作為討論對象,將攻擊理論加以溯源并分類,經過文獻研究與觀察分析法,對攻擊行為與情緒的關系進行論述,提出可以通過情緒管理為中介,達到對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引導,有助于個體正確的情緒認知和行為模式的建立。關鍵詞: 攻擊行為;情緒管理;兒童期;引導;【分類號】B849一.前言攻擊,一直作為一種特殊的生物本能[1,2]和一種社會現象[3],且由于其對我們所生存的自然和社會環境所帶來的消極影響,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隨著生理心理學、認知心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6年18期2017-04-12

  • 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兒童期虐待、沖動及與自殺意念的關系
    型人格障礙患者兒童期虐待、沖動及與自殺意念的關系張文瑄,柳娜,王純,周華斌,滕昌軍,張秀娟,張寧目的:探討邊緣型人格障礙(BPD)患者兒童期虐待、沖動與自殺意念的關系。 方法:對1 864名服刑人員應用人格障礙診斷問卷第4版(PDQ-4)進行評估,對篩選出的BPD患者應用兒童期虐待問卷(CTQ-SF)、Barratt沖動性量表第11版(BIS-11)和自殺意念自評量表(SIOSS)進行問卷調查。 結果:共有163名服刑人員符合BPD;其中90人有自殺意念(

    臨床精神醫學雜志 2017年1期2017-02-23

  • 大學生兒童期心理虐待、忽視與社會性體格焦慮的關系及負面身體自我的中介作用研究
    ·心理·大學生兒童期心理虐待、忽視與社會性體格焦慮的關系及負面身體自我的中介作用研究王翠萍目的 探討大學生兒童期心理虐待、忽視與社會性體格焦慮的關系及負面身體自我的中介作用。方法 于2015年12月,采用整群隨機抽樣法在陜西省抽取3所大學的全日制大學生500例。采用兒童心理虐待與忽視量表(CPANS)測量個體兒童期心理虐待、忽視狀況;采用負面身體自我量表(NPSS)測量個體對自己身體的消極認知、消極情感體驗和相應的行為調控狀況;采用社會性體格焦慮問卷(SP

    中國全科醫學 2017年4期2017-02-18

  • 兒童期受虐經歷與抑郁的元分析*
    1 問題的提出兒童期不良經歷廣泛存在于世界各地, 是一種嚴重影響兒童身心健康的行為, 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大量研究表明童年期遭受虐待的個體會存在較高的精神障礙發生率, 尤其是抑郁癥, 幾乎所有類型的虐待都與青春期和成年期的臨床抑郁癥狀存在密切聯系(Abela & Skitch, 2007; Widom,DuMont, & Czaja, 2007; Harkonm?ki et al., 2007)。目前, 大量研究已表明了兒童期受虐經歷與抑郁、焦慮等情

    心理學報 2017年1期2017-02-01

  • 兒童期受虐與腸易激綜合征關系的臨床研究
    ·(心身醫學)兒童期受虐與腸易激綜合征關系的臨床研究劉 羽①②王彥彥②紀菊英②潘園園②孫 劍②△①中國.江蘇大學臨床醫學院(江蘇鎮江) 212013 ②解放軍第102醫院精神科(江蘇常州) 213003 △通訊作者 E-mail:pizza4771@aliyun.com目的:探討兒童期受虐在腸易激綜合征(IBS)發生及患者精神心理狀態、生活質量中所起的作用。方法:72例IBS患者(患者組)評定兒童期虐待問卷(CTQ),評估兒童期受虐情況,并與92例正常健康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6年11期2016-12-06

  • 774名大學生性侵犯回顧性調查
    目的了解大學生兒童期性侵犯的發生情況及相關的危險因素,獲取大學生群體對兒童期性侵犯的認知與看法,為制定兒童預防性侵犯干預方案提供科學依據。方法現場調查采用整群隨機抽樣抽取武漢市某高校443名在校大學生,網絡調查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抽取324名高校大學生,通過問卷調查形式對調查對象進行兒童期性侵犯回顧性調查。結果20.2%的學生報告18歲以前發生過性侵犯,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被調查學生兒童期性侵犯發生與否與被侵犯者的性別、與主要看護人的關系好壞、對性侵

    中國衛生產業 2016年25期2016-10-19

  • 兒童時期的文學教育對人格發展的影響
    曉丹內容摘要:兒童期是人的一個重要時期,人對于這個世界的種種看法大多都是在這個時期打下基石的,而人格所具有的穩定性和可塑性,使得這個時期的人格發展顯得尤為重要。與此同時,兒童時期的文學教育在人格發展中又起著其獨特的作用,文學用其自身魅力將兒童帶入其中,讓兒童們在閱讀中收獲良多。關鍵詞:兒童期 人格的基本特征 文學教育 人格發展人稱之為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有著區別于動物的人格,因而對人格發展的探討是教育者們無法回避的問題。首先,關于人格。根據《發展與教育心理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16年7期2016-05-14

  • 預防成年脂肪肝的兒童期危險因素
    防成年脂肪肝的兒童期危險因素芬蘭一項研究表明,成年脂肪肝的兒童期危險因素為小于胎齡、胰島素高水平和體質指數(BMI)升高;納入PNPLA3和TM6SF2基因變異檢測可增強對成年脂肪肝的預測。論文5月24日在線發表于《肝臟病學雜志》(J Hepatol)。該研究納入1980年基線年齡為3~18歲的2042例受試者,2011年末次隨訪時行超聲肝臟掃描。除與脂肪肝相關的身體和環境因素外,評估PNPLA3單核苷酸多態性(rs738409)所致的遺傳風險是否增強成年

    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6年8期2016-01-24

  • 兒童血脂高飲食來干預
    脂不同,發生在兒童期的高血脂極少被建議使用調脂藥物,而是強調以飲食干預為主。這是因為兒童期是生長發育的快速時期,脂質又是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物質,使用調脂藥物往往會造成血脂過度低下,妨礙兒童的生長發育。兒童期的血脂水平高低與飲食關系極為密切,適度飲食干預便可以使高血脂狀態得到明顯改善,恢復正常水平。兒童期飲食干預主要遵從以下幾點原則:⒈做到飲食多樣性,達到平衡飲食營養的基本要求,避免攝入脂類過多。⒉肥胖及血脂高的兒童每日總熱量要有所限制,一般要比平日供應量

    家庭醫學 2015年10期2015-11-10

  • 大學生兒童期受虐與攻擊性、自尊的關系*
    究調查了高中生兒童期虐待的現狀[2]。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國內外開展了兒童期虐待的相關研究。國內學者指出受虐經歷影響小學兒童的抑郁情緒和睡眠質量[3]、影響初中生的總體幸福感水平[4],受虐程度越高,總體幸福感水平越低。另外,有研究指出遭受兒童期情感虐待的大學生創傷后應激障礙癥狀明顯,更多的采用消極的應對方式以及低社會支持[5]。同時,兒童期虐待經歷能夠對青少年暴力犯罪[6]、反社會行為[7]起到預測作用。國外對于兒童虐待的相關研究中認為兒童期虐待能夠增加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5年9期2015-07-07

  • 抗生素暴露與兒童期哮喘相關性新說法
    抗生素暴露與兒童期哮喘相關性新說法瑞典一項研究表明,既往研究提示的胎兒和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與兒童期哮喘的相關性可能由家族共有因素以及呼吸系統感染混淆所致。論文11月28日在線發表于《英國醫學雜志》(BMJ)。研究共納入493 785名兒童,其中180 894名適宜行同胞分析。利用Cox比例風險回歸在整個隊列中評估胎兒和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與兒童期哮喘的相關性。通過同胞分層比例風險模型對家族內共有因素加以校正,并評估呼吸系統感染混淆因素。結果為,在整體隊列分析

    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5年2期2015-01-22

  • 大學生兒童期虐待經歷及其與家庭因素的關系
    些年研究表明,兒童期虐待經歷與心理健康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5],并且兒童期虐待經歷會影響人格特質的形成[6],與外向性特質的形成有關[7]。另外,由于虐待發生在童年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嚴重的應激反應會對大腦結構和功能打上無法消除的烙印,童年受虐最可能的后果是影響大腦邊緣系統,以左腦半球受累為顯著,一旦發生,造成的腦損害將不可逆地產生[8]。因此,兒童虐待是一個急需人們關注并且亟待解決的嚴重問題。目前已有學者對大學生開展過兒童期虐待的調查研究,比如,陳晶琦[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4年12期2014-11-28

  • 等待后最美的收獲之如何教學
    馬晴摘要:兒童期是人生發育的最重要的階段,這一時期的心理發展對于兒童以后的社會化過程,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兒童的能力觀、價值觀會影響兒童的自我認識,同時,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與能否滿足自尊的需要有因果關系。關鍵詞:兒童期;能力觀;習慣性無助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各具特點的孩子們。你可能會覺得他們過于頑皮,過于安靜,或者不夠靈敏,在這個時候還需要拿出你的耐心來,教他們辨識正確的做法,用和善的態度去引導。老師的行為通常會成為兒童學習的榜樣,從而誘發兒童相似的

    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 2014年40期2014-10-21

  • 大學生兒童期虐待狀況實證研究
    探討我國大學生兒童期虐待發生狀況,以引起人們對這一問題的關注。一、調查對象與研究方法本研究調查對象來自哈爾濱部分本科高校,包括1 所985 工程高校,3 所211 工程高校,8 所普通本科高校,學校辦學層次和學科分布比較均衡。采用隨機抽樣,收回有效樣本450 個,其中男生239 人,女生211 人;理科245 人,文科205 人;父母最高學歷初中以下140 人,高中119 人,???02 人,本科76人,研究生13 人;獨生子女217 人,非獨生子女233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4年1期2014-08-15

  • 兒童期忽略的抑郁癥患者前扣帶回氫質子波譜對照研究☆
    李凌江 賀忠兒童期創傷被認為是抑郁癥的易感因素[1],兒童期創傷通過改變局部腦的結構和功能或通過表觀遺傳修飾致成年期抑郁發病[2]。有研究報道,在美國兒童期忽略是兒童期創傷最常見的形式[3]??蹘Щ厥侨祟愓{整認知、情感、行為的關鍵腦區,前扣帶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是扣帶回的前部,與認知執行、情緒處理等腦功能活動密切相關[4]。抑郁癥患者常表現ACC結構和功能的異常。如一項Meta分析對2418例抑郁癥患者和197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2013年7期2013-11-23

  • 兒童期不良經歷對抑郁癥患者首發年齡及急性期病情的影響
    030001)兒童期不良經歷對抑郁癥患者首發年齡及急性期病情的影響青格勒 劉志芬 張克讓*(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精神衛生科,山西 太原 030001)目的 探討兒童期不良經歷對抑郁癥患者的首次發病年齡,以及對患者急性期病情的嚴重程度的影響。方法 對392例中國漢族抑郁癥患者,收集其一般人口學資料,兒童期不良家庭環境調查表,以及患者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17)。結果 ①在抑郁癥患者中,兒童期不良經歷發生率高;②存在家庭暴力或性虐待等兒童期不良經歷的抑郁

    中國醫藥指南 2013年27期2013-07-01

  • WONCA研究論文摘要匯編——兒童期語言技能與成人讀寫能力:29年跟蹤研究
    原文見:Ingrid Schoon,Samantha Parsons,Robert Rush,et al.Childhood language skills and adult literacy:a 29 -year follow -up study.PEDIATRICS,2010,125(3):459 -466.Published at: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gi/content/abstract/

    中國全科醫學 2012年17期2012-08-15

  • 高職生兒童期精神虐待與成人依戀的相關研究
    的高職院校學生兒童期精神虐待進行比較分析,以進一步探討兒童期精神虐待對成人依戀的影響。1 對象與方法1.1 對象 選取湖南省4所高職院校的在校學生。采取分層抽樣的方法,發放問卷520份,回收有效樣本458份,有效率為88.08%。男生256人,女生202人,平均年齡為(19.57±1.43)歲;大一199人,大二134人,大三125人;獨生子女117人,非獨生子女341人;城市125人,農村333人。1.2 方法1.2.1 兒童期撫養和虐待經歷問卷(CEC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2年2期2012-05-03

  • 兒童期虐待、大五人格對醫學生自尊水平影響的路徑分析*
    ]。研究表明,兒童期虐待對個體的自我意識、人格和自尊等具有不良影響,甚至持續終生[2-5]。何影等發現大學生的自尊與兒童期虐待和目睹家庭暴力有關[6]。但是,兒童期虐待影響受害者自尊水平的具體途徑和機制還不清楚。探索并明確兒童期虐待對自尊形成的作用機制將有助于指導受虐者情感痛苦的治療。本研究試圖通過建立結構方程模型來探索醫學生兒童期虐待、大五人格和自尊之間的相互關系,為其治療提供依據。1 對象與方法1.1 對象 采取整群抽樣方法,選取某醫學院在校學生275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2年1期2012-05-03

  • 兒童期肥胖與出生體重的關系探討
    華 琦,李瑞杰兒童期肥胖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呈迅速上升趨勢,兒童期肥胖的不斷增加已成為全球注目的公共衛生問題。兒童期肥胖不僅對兒童本身的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威脅,而且可導致成人期患心血管病的危險性升高。1 資料與方法1.1 研究對象 調查北京市部分健康學齡兒童(7歲~12歲)與9年后同一觀察對象(15歲~20歲)共193名(386人次),其中男 92名,女 101名。均排除心血管、神經、內分泌代謝疾病及其他全身疾患。詳見表1。表1 研究對象的一般情況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0年8期2010-06-2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