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胬肉

  • 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治療翼狀胬肉的臨床效果觀察
    統醫學認為,翼狀胬肉又稱“胬肉攀睛”,病人贅生物組織可增生、肥厚,在角膜內可進展為三角形??赡芘c外界煙霧、日光、風塵等慢性長期刺激密切相關[1]。有研究指出,翼狀胬肉進行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與改良翼狀胬肉切除聯合療法,病人的不適感較輕,可迅速恢復[2]。因此,本文旨在觀察翼狀胬肉進行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與翼狀胬肉改良切除術分析,現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入院診治的翼狀胬肉病人80例(80只眼),隨機分為對

    貴州醫藥 2023年6期2023-07-03

  • 翼狀胬肉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
    50021)翼狀胬肉(Pterygium)是角膜鞏膜緣的結膜血管、上皮細胞等異常增殖生長,而后侵襲角膜所致,是人群中常見的眼表疾病。在角膜組織被侵襲的過程中,可引起異物感、角膜散光、視力損害、美容以及眼球運動障礙等嚴重問題[1]。該疾病的特征在于上皮細胞增殖、纖維血管生長、慢性炎癥和顯著的細胞外基質重塑等。翼狀胬肉患病率從沙特阿拉伯地區的0.074%到中國臺灣地區的53%不等[2-3],其中全世界翼狀胬肉的綜合患病率為12%[3],有研究表明[4]其患病率

    昆明醫科大學學報 2023年1期2023-03-05

  • 翼狀胬肉的形態與角膜像差的相關性*
    30021)翼狀胬肉通過牽拉影響角膜正常曲率,形成角膜大散光、高階像差而影響視力,而視力損害嚴重程度與胬肉侵犯角膜的程度相關[1]。陶麗惠等[2]研究中指出角膜散光(CA)、角膜表面規則指數(SRI)和角膜表面不對稱指數(SAI)隨著翼狀胬肉的增大而增大,且胬肉較大時術后對角膜恢復影響較大[3]。由于小翼狀胬肉術后角膜上皮修復快,所以復發率相較于大翼狀胬肉患者低[4]。有研究指出翼狀胬肉侵襲角膜的范圍越大,對患者視力的影響越大,手術后的復發率越高[5]。S

    廣東醫學 2022年11期2022-12-21

  • 生長激素釋放激素受體拮抗劑對翼狀胬肉上皮細胞生長的影響及機制△
    泳杰 張洪洋翼狀胬肉作為一種常見的良性增生性眼表疾病,常表現為鼻側結膜和纖維血管組織呈三角形增生,當過度生長時會引起嚴重的角膜散光,甚至直接侵犯瞳孔區導致視力障礙。翼狀胬肉患病率高,但成因尚不明確,其治療方法以手術切除為主,只是術后復發率高。因此,研究翼狀胬肉的發病機制,探索可能有效的藥物治療方法,對翼狀胬肉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有研究發現,翼狀胬肉發病早期近角膜緣上皮細胞表達基質金屬蛋白酶(MMPs),MMPs 具有溶解角膜前彈力層的作用,致使翼狀胬肉上皮

    眼科新進展 2022年7期2022-08-08

  • 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對患者IOL 度數測算影響的研究
    15300)翼狀胬肉在農村地區發病率為13.88%,而某些特定地區可高達16.54%[1]。翼狀胬肉發病與患眼在紫外線下暴露的時間有密切關系[2-4],可能是農村地區發病率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老年翼狀胬肉患者常伴有白內障,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不失為較為經濟、便捷的方案,但術前應充分考慮翼狀胬肉對人工晶體(intraocular lens,IOL)度數測量造成的誤差[5]。以往研究表明翼狀胬肉引起的角膜散光與胬肉大小相關,但未考慮角膜大小的個體

    交通醫學 2022年1期2022-04-19

  • 翼狀胬肉治療技術研究進展
    0)近年來,翼狀胬肉發病率逐年呈上升趨勢,已被臨床歸納為結膜非癌性病變,屬于結膜纖維血管組織變形增殖逐漸侵入,且最終延伸至角膜緣,一般以鼻側最為多見。相關研究發現,翼狀胬肉生長入角膜,通??稍斐缮⒐夂透裳?,且由結膜粘連,而抑制眼球運動,嚴重甚至當胬肉覆蓋瞳孔區域時,產生不同程度的失明現象[1]。目前,臨床針對本病的發病機制尚未明確,通常認為紫外線在翼狀胬肉發病中存在密切聯系?,F階段,翼狀胬肉以手術為主要治療方案,但術后伴有極高的遷延率,仍未獲得有效解決。相

    今日健康 2021年11期2021-12-02

  • 刨根問底之翼狀胬肉
    ,其實是——翼狀胬肉。翼狀胬肉是什么?翼狀胬肉是眼睛受外界刺激引起的一種慢性炎癥性病變,可單眼或雙眼發病,結膜下的組織沒有在其原來的具體位置上生長,逐漸朝著角膜方面生長,也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能夠正??吹降难廴释饷嫠采w的結膜。因為其與昆蟲的翅膀比較相似,因此被稱之為翼狀胬肉,逐漸伸入到角膜當中的部分稱之為頭部,在角膜邊緣處的部位是頸部,結膜以下的地方為體部。它的存在可以使眼睛表面的淚水層分泌不約勻,可導致間歇性的視覺模糊,當胬肉生長至瞳孔時,會嚴重影響視力

    健康體檢與管理 2021年7期2021-09-19

  • 翼狀胬肉切除聯合游離結膜瓣移植術及治療性角膜接觸鏡治療翼狀胬肉療效的評估
    裴志娟 吳項翼狀胬肉是一種眼科常見的疾病,其主要的臨床表現是鼻側瞼裂區血管膜樣組織增生并侵犯角膜引起角膜浸潤,可伴隨眼痛、畏光、流淚等眼部刺激癥狀[1-3]。翼狀胬肉還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視力下降。目前,翼狀胬肉相關治療多以手術切除胬肉為主,但術后復發率較高[4]。我院應用翼狀胬肉切除聯合游離結膜瓣移植術及治療性角膜接觸鏡治療翼狀胬肉,效果良好,現報告如下。資料與方法一、對象采用前瞻性隨機分組研究方法。納入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在淮南新華醫院確診為翼

    臨床眼科雜志 2021年3期2021-07-09

  • 增殖和凋亡因子失衡在翼狀胬肉發病機制中的研究進展
    10000)翼狀胬肉是我國常見的、多發眼表疾病,是位于眼瞼裂和球結膜相連的三角形纖維血管組織?;颊呖沙霈F不適感,如眼部異物感、畏光、流淚等,還可因其牽拉角膜引起角膜散光,影響美觀、眼球運動、視力和視覺質量[1]。目前,存在眾多翼狀胬肉發病機制學說,比如氧化損傷、角膜緣干細胞功能障礙、基因突變、炎癥反應、細胞調控凋亡[2-6]等,但其確切機制仍未完全明確。翼狀胬肉的局部侵襲性生長和高復發率是不同于良性腫瘤的生物學特征,但其又不具備異型性細胞和遠處轉移等惡性腫

    當代醫學 2021年1期2021-04-03

  • 翼狀胬肉的治療及其并發癥
    13.112翼狀胬肉是眼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多見于成年人,可發生于單眼或者雙眼。翼狀胬肉是指眼部受到風沙、紫外線、灰塵等刺激后,結膜和結膜下的組織發生增生并且逐漸向角膜進展,從而形成三角形的肉樣組織。因為形態酷似昆蟲的翅膀,所以俗稱為翼狀胬肉。翼狀胬肉一般沒有特殊處理,但是當翼狀胬肉在發生發展的過程當中出現眼部紅痛、流淚、感染等跡象的時候,需要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進行對癥處理。翼狀胬肉發生發展到角膜緣內2-3mm的時候,要考慮手術治療,否則翼狀胬肉發展過大、過

    康頤 2020年13期2020-11-10

  • 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治療翼狀胬肉的相關思考
    胞移植術治療翼狀胬肉人們了解多少呢?什么是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什么又是翼狀胬肉呢?治療翼狀胬肉為什么要使用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呢?別擔心,本文對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治療翼狀胬肉做了相關思考,可以幫助你更好的了解。圖為翼狀胬肉的階段性表現翼狀胬肉是常見并且多發的眼科疾病,患者患有翼狀胬肉不但面部不美觀,甚至還會危及到患者的視力,因此,一旦確診患者的眼部患有翼狀胬肉,就需要及時進行治療。當前臨床上對翼狀胬肉的研究認為患者患有翼狀胬肉的原因尚不明確,有的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20年7期2020-10-14

  • 翼狀胬肉會產生哪些危害
    陳慧翼狀胬肉屬于比較常見的一種眼表疾病,多見于老年群體。其臨床主要表現為增生的纖維血管組織侵入到透明角膜內,因其形狀與昆蟲的翅膀類似,所以稱之為翼狀胬肉。若是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不僅會對患者的面部美觀和眼部舒適度造成影響,還可能會導致患者的視力下降。那么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詳細了解一些與翼狀胬肉疾病相關的知識。什么是翼狀胬肉翼狀胬肉是在一側或者兩側眼角近黑眼珠上生長的一種贅生組織,呈三角形,尖端指向黑眼角,如翼狀,所以稱為翼狀胬肉;其生長的速度比較緩慢

    家庭醫學·下半月 2020年8期2020-09-02

  • 翼狀胬肉切除加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治療翼狀胬肉療效觀察
    63400)翼狀胬肉作為眼科疾病的一種,在臨床較為常見,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并且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及時通過手術進行切除治療[1]。本文主要是對翼狀胬肉切除加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治療翼狀胬肉療效的探究。1 資料與方法1.1 基線資料選取我院收治的翼狀胬肉患者共74例,收治年限均在2014年9月~2015年9月之間,將74例翼狀胬肉患者通過電腦隨機分成兩組,每組各有37例。其中一組翼狀胬肉患者僅通過翼狀胬肉切除術進行治療,設定切除組。切除組中有23例男

    今日健康 2020年2期2020-06-08

  • 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治療翼狀胬肉患者臨床療效觀察
    57400)翼狀胬肉為常見眼表疾病,具有致盲性,在胬肉接近角膜瞳孔區時,會牽扯角膜引起散光,或遮蔽瞳孔,造成視力下降,嚴重時可影響眼球運動。翼狀胬肉切除術是治療翼狀胬肉的重要方式,操作簡單,可安全切除胬肉,改善視力,但術后易復發。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翼狀胬肉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在翼狀胬肉切除治療的基礎上行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治療的效果?,F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 年1 月~2018 年6月收治的翼狀胬肉患者76 例,按照手術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20年1期2020-03-06

  • 原發性與復發性翼狀胬肉的臨床指標及實驗室指標差異
    孫 松0引言翼狀胬肉是一種侵襲性向心生長,伴有炎癥和新生血管形成的人眼表結膜疾病。復發性翼狀胬肉患者的胬肉組織常見充血肥厚,其術后復發率高于原發性翼狀胬肉術后復發率,是影響臨床治療的主要問題之一。為此,本文對原發性翼狀胬肉和復發性翼狀胬肉的臨床表現、組織病理學、實驗室研究差異進行綜述,為翼狀胬肉的復發機制研究提供有益資料。1臨床指標1.1外觀與形態翼狀胬肉由頭部、頸部、體部組成,頭部可侵及角膜上皮下及淺層基質。Soliman等[1]應用OCT觀察發現,復發

    國際眼科雜志 2020年4期2020-03-03

  • 血管抑素對翼狀胬肉細胞增殖及MMP- 9、TIMP- 1、VEGF 水平的影響
    偉平 林鳴國翼狀胬肉是最常見的眼結膜病變,其特點為瞼裂部球結膜血管組織增生并向角膜浸入,其突出的病理特征為變性,具有比較高的復發率,當胬肉組織不斷增長時,可產生刺激癥狀,影響患者面容,甚至引起視力下降[1]。不斷侵襲和纖維血管組織增殖是翼狀胬肉形成的基礎,角膜緣屏障和細胞間基質屏障的破壞可能是翼狀胬肉進展的主要原因[2]?;|金屬蛋白酶-9(MMP-9)為基質金屬蛋白家族主要成員,可降解細胞外基質,參與翼狀胬肉的發生和發展。而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劑(TIMP

    浙江醫學 2019年22期2019-12-04

  • 飛入眼睛里的“翅膀”
    這種疾病稱為翼狀胬肉。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翼狀胬肉好發于眼睛的鼻側,有的是單眼發病,有的是雙眼發??;翼狀胬肉也可以單眼的鼻側和顳側同時發病。雙眼發病的翼狀胬肉,更像是比翼齊飛,圖1顯示的是臨床發現的雙眼病變。翼狀胬肉為球結膜中的血管組織侵入角膜淺層的病變??煞譃?個部分:長在黑眼珠上,是胬肉的尖端,叫作頭部;向后呈扇形展開,稍隆起,位于黑眼珠與白眼珠交界處的,叫作頸部;伸展到白眼珠表面的寬大部分,叫作體部。翼狀胬

    保健醫苑 2019年8期2019-08-19

  • 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治療雙側翼狀胬肉的療效
    射科0 引言翼狀胬肉是由結膜上皮和肥大的結膜下結締組織組成的三角形“翼狀”生長組織,在瞼裂區鼻側和/或顳側發生,并侵入角膜。目前認為其與角膜緣干細胞缺乏(limbal stem cell deficiency,LSCD)和角膜緣干細胞(limbal stem cells,LSCs)微環境有關,常發生于角膜鼻側,偶發生于角膜顳側,極少發生于雙側[1-2]。目前翼狀胬肉的臨床治療以手術為主,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limbal-conjunctival autog

    國際眼科雜志 2019年3期2019-03-12

  • 進行性翼狀胬肉和靜止性翼狀胬肉手術方法選擇術后復發比較分析
    分析比較兩種性質胬肉手術方法選擇治療翼狀胬肉術后胬肉復發率。方法回顧性分析單純翼狀胬肉切除術患者35例,翼狀胬肉切除聯合游離自體球結膜瓣移植術患者38例,隨診半年以上,觀察兩組患者術后胬肉復發的發生情況。結果靜止性翼狀胬肉單純切除組患者35例中胬肉復發有2例(5.71%),進行性翼狀胬肉結膜瓣移植組患者38例中胬肉復發的有2例(5.26%),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進行性翼狀胬肉選擇用翼狀胬肉切除聯合游離自體球結膜瓣移植術和靜止性翼狀胬肉選擇

    科學與財富 2018年17期2018-08-11

  • 保留角膜緣干細胞翼狀胬肉切除術臨床觀察
    角膜緣干細胞翼狀胬肉切除術臨床觀察王華 王立新目的觀察保留角膜緣干細胞翼狀胬肉切除術的臨床療效。方法回顧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8月翼狀胬肉患者80 例(124只眼)。在顯微鏡下采用保留角膜緣干細胞手術方法切除翼狀胬肉及變性的結膜組織。結果按上述手術方法80例患者手術順利,術后隨訪 6~24個月,116眼痊愈。角膜光滑無新生血管,內眥結膜平整,無充血隆起,無粘連。復發8眼,復發率6.45%。結論保留角膜緣干細胞翼狀胬肉切除術治療眼科常見的翼狀胬肉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7年25期2017-08-15

  • 翼狀胬肉的現代微創顯微手術治療
    ●劉旭坤翼狀胬肉的現代微創顯微手術治療●劉旭坤本文首先介紹了翼狀胬肉的相關治療方法,然后介紹了翼狀胬肉手術的步驟,著重于手術過程之中的細節處理。翼狀胬肉;微創;顯微;手術翼狀胬肉是眼科常見疾病,由于易復發,因此手術方法眾多,包括羊膜移植、細胞生長抑制藥(如絲裂霉素C、環孢素、5-氟尿嘧啶、噻替哌等)、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如bevacizumab等)的使用,以及生物膠、β-射線、激光、光動力治療等。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復發率,但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

    保健文匯 2017年6期2017-02-01

  • 復發性翼狀胬肉中VEGF表達情況的臨床研究
    鄭蘭育復發性翼狀胬肉中VEGF表達情況的臨床研究鄭蘭育①目的:探討VEGF在原發性翼狀胬肉組織、復發性翼狀胬肉組織和正常球結膜組織中的表達情況。方法:選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無錫第二人民醫院眼科的翼狀胬肉患者胬肉病理組織共40例作為試驗組,其中原發性翼狀胬肉30例,復發性翼狀胬肉10例,另選取正常球結膜組織10例作為對照組。采用HE染色的方法觀察正常球結膜、原發性翼狀胬肉患者和復發性翼狀胬肉患者的組織學形態,比較三種組織形態差異。采用免疫組化方法

    中國醫學創新 2016年30期2016-12-10

  • 翼狀胬肉中MMP-9、TIMP-1及VEGF的表達及意義
    松,蔣正軒?翼狀胬肉中MMP-9、TIMP-1及VEGF的表達及意義李盈龍,馬 應,王李松,蔣正軒目的 比較金屬基質蛋白酶-9(MMP-9)、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劑(TIMP-1)、新生血管因子(VEGF)在翼狀胬肉中的表達,探討3者在翼狀胬肉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復發性翼狀胬肉患者翼狀胬肉標本38例、初發性翼狀胬肉患者翼狀胬肉標本47例和斜視患者球結膜標本32例。采用免疫組化法檢測85例翼狀胬肉和32例正常人球結膜中MMP-9、TIMP-1及VEGF的表達,

    安徽醫科大學學報 2016年10期2016-11-25

  • 兩種不同翼狀胬肉手術療效對比
    )?兩種不同翼狀胬肉手術療效對比孫 媛(咸陽市三原縣醫院,陜西咸陽 713800)目的:比較在基層醫院開展兩種翼狀胬肉手術的療效。方法:選擇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60例翼狀胬肉患者為研究對象,共160眼,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80例,觀察組采用翼狀胬肉移植術治療,對照組采用單純胬肉切除術,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及術后復發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平均手術完成時間為20.5 min,對照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為30.5 min,觀察組患者平均手術完成

    包頭醫學院學報 2016年9期2016-11-19

  • 眼睛長胬肉要不要治
    半年前查出右眼有胬肉,遮住了一點點黑眼珠。早在一年半以前我就發現眼球上有此異物,但不痛不癢,也就沒有采取措施。請問胬肉如果始終不治療會怎樣?應該什么時候治療?北京 張先生張先生,您好:翼狀胬肉是自身眼結膜組織增生的一種疾病,其發病機制復雜,主要認為與紫外線、沙塵、干燥等環境刺激有關。是否有癥狀取決于胬肉的大小及其是否生長。小的、靜止期的胬肉除了外觀的改變通常沒有癥狀,而大的、處于生長狀態的胬肉可能會導致視物不清、眼紅等不適。根據您的情況,建議觀察。如果出現

    中老年健康 2016年9期2016-11-18

  • 兩種方法治療原發性翼狀胬肉的療效觀察
    法治療原發性翼狀胬肉的療效觀察蔡巖,冀壘兵,李鵬,趙旭東,王煒,高曉唯?METHODS: In this prospective, randomized a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120 patients (120 eyes) diagnosed with primary pterygium were collected in NO.474 Hospital of Chinese PLA from January 201

    國際眼科雜志 2016年7期2016-11-04

  • 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角膜緣干細胞滑行移植治療早期翼狀胬肉
    朱國榮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角膜緣干細胞滑行移植治療早期翼狀胬肉朱國榮目的 探討翼狀胬肉治療方法及時機。方法 對81例早期翼狀胬肉患者,先切除胬肉,再在角膜上、下緣做帶有角膜緣干細胞的結膜瓣,滑行移植。結果 術后局部反應輕,隨訪6~24個月,無1例復發。結論 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角膜緣干細胞滑行移植是一種治療早期翼狀胬肉的安全簡便有效的手術方式,美容效果可靠。角膜緣干細胞;滑行移植;早期翼狀胬肉翼狀胬肉是眼科常見病、多發病,在農業生產和高海拔、臨海地區很常見,與慢性

    當代醫學 2016年21期2016-03-12

  • 翼狀胬肉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
    】發病機制:翼狀胬肉中圖分類號:R777.33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5.06.029翼狀胬肉是眼瞼裂球結膜及結膜下組織增生,并向瞳孔方向發展,侵犯角膜的病變,因其形狀似昆蟲的翅膀而得名。其標本中可見大量的纖維及血管,分布有交錯的結締組織,主要含有彈性纖維,翼狀胬肉組織中有增生活躍的成纖維細胞及豐富的毛細血管,其周邊有各種炎癥細胞如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巨噬細胞以及漿細胞等的浸潤。在翼狀胬肉侵犯的角膜組織

    右江醫學 2015年6期2016-03-01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并幽門螺桿菌感染行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的療效分析
    】發病機制:翼狀胬肉中圖分類號:R777.33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5.06.029翼狀胬肉是眼瞼裂球結膜及結膜下組織增生,并向瞳孔方向發展,侵犯角膜的病變,因其形狀似昆蟲的翅膀而得名。其標本中可見大量的纖維及血管,分布有交錯的結締組織,主要含有彈性纖維,翼狀胬肉組織中有增生活躍的成纖維細胞及豐富的毛細血管,其周邊有各種炎癥細胞如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巨噬細胞以及漿細胞等的浸潤。在翼狀胬肉侵犯的角膜組織

    右江醫學 2015年6期2016-03-01

  • 單純逆向撕剝治療翼狀胬肉的臨床觀察
    逆向撕剝治療翼狀胬肉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取無結膜及角膜其他疾病翼狀胬肉患者共132例,143眼,年齡41~82歲,原發性翼狀胬肉131眼,復發性翼狀胬肉12眼,觀察6個月~2年。采用單純逆向撕剝的手術方法切除胬肉組織,觀察其術后復發率、術后矯正視力、角膜上皮修復時間及散光度的改變。結果 角膜上皮修復時間(4.8±2.75)d,術后9眼復發,復發率6.29%,術后矯正視力較術前明顯提高,術后散光度明顯減小。 結論 單純逆向撕剝治療翼狀胬肉大大降低了其復發率

    中國現代醫生 2015年1期2015-03-11

  • 翼狀胬肉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
    】發病機制:翼狀胬肉中圖分類號:R777.33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5.06.029翼狀胬肉是眼瞼裂球結膜及結膜下組織增生,并向瞳孔方向發展,侵犯角膜的病變,因其形狀似昆蟲的翅膀而得名。其標本中可見大量的纖維及血管,分布有交錯的結締組織,主要含有彈性纖維,翼狀胬肉組織中有增生活躍的成纖維細胞及豐富的毛細血管,其周邊有各種炎癥細胞如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巨噬細胞以及漿細胞等的浸潤。在翼狀胬肉侵犯的角膜組織

    右江醫學 2015年6期2015-03-01

  • 翼狀胬肉治療進展
    丹娜 楊桂芳翼狀胬肉是眼科最常見的眼表疾病,表現為結膜下增生的纖維結締組織及血管侵及角膜,一般發生在鼻側,顳側較為少見。翼狀胬肉不僅影響美觀,而且在早期可破壞眼表結構、影響淚膜穩定性等因素造成干眼[1],并且隨著其不斷增長壓迫眼球引起散光,嚴重者遮蓋瞳孔,從而不同程度引起視力下降[2]。以往的研究將翼狀胬肉歸納為結膜變性和增生性疾病[3]。近年來隨著多種腫瘤相關基因在翼狀胬肉中異常表達的發現,并且翼狀胬肉對角膜的侵潤,發育的輕度營養不良,以及術后復發等[4

    中國醫學創新 2015年17期2015-02-01

  • 翼狀胬肉撕除聯合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治療翼狀胬肉64例分析
    向陽 王騰飛翼狀胬肉撕除聯合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治療翼狀胬肉64例分析屈伸平 南中義 姚向陽 王騰飛目的 探討翼狀胬肉撕除法聯合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治療翼狀胬肉手術療效。方法 64例原發性翼狀胬肉進行翼狀胬肉撕除聯合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治療。結果 64例隨訪時間3~24個月,平均時間12個月。角膜光滑, 恢復快, 異物感、不適感輕微, 66眼痊愈, 3眼復發。無瞼球粘連, 感染,鞏膜溶解等并發癥。結論 翼狀胬肉撕除法聯合角膜緣干細胞移植治療翼狀胬肉, 方法

    中國實用醫藥 2015年10期2015-02-01

  • 原發性胬肉采用游離角膜緣組織延伸重建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
    齊麗莉原發性胬肉采用游離角膜緣組織延伸重建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齊麗莉目的探討游離角膜緣組織延伸重建治療原發性胬肉的效果。方法將原發性翼狀胬肉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行單純胬肉切除術,觀察組行游離角膜緣組織延伸重建治療。結果兩組總有效率、復發率、恢復情況差異顯著。結論游離角膜緣組織延伸重建治療原發性胬肉效果顯著。原發性翼狀胬肉;單純胬肉切除術;角膜緣組織延伸重建翼狀胬肉是指眼球結膜增生而突起的侵入角膜的肉狀物,若不及時治療將對患者視力造成嚴重影響[1]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年15期2015-01-31

  • 割烙術治療翼狀胬肉50例
    30006)翼狀胬肉是眼科常見病、多發病,藥物或物理療法不能消除胬肉的形態,手術是常規療法,但胬肉術后復發率普遍較高,一般為20%-30%,亦有報道達30%-69%。因此,消除或降低胬肉術后復發率是治療本病的關鍵,雖然近年來,胬肉手術方法不斷改進,復發率有所下降,但大多數方法較為復雜,費用亦較高,不易在基層醫院推廣。筆者自2008年7月-2010年7月采用割烙術治療翼狀胬肉患者50例(50眼),療效滿意?,F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研究對象本課題所選

    江西中醫藥 2014年1期2014-08-28

  • 細胞生長因子與翼狀胬肉的關系研究新進展
    胞生長因子與翼狀胬肉的關系研究新進展范少君 陳元芝翼狀胬肉;細胞;生長因子翼狀胬肉是常見的眼表疾病,也是一種慢性增生性結膜疾病。其確切的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但目前多數學者認為,翼狀胬肉的發生與細胞的異常增殖密切相關。細胞生長因子是一類具有刺激細胞生長活性的細胞因子。本文就細胞生長因子與翼狀胬肉的相關性予以綜述。[眼科新進展,2014,34(5):494-496,500]翼狀胬肉是眼科常見病和多發病,目前關于翼狀胬肉的發病機制雖然已有大量報道,出現各種

    眼科新進展 2014年5期2014-07-25

  • 干細胞移植與單純切除胬肉的分析
    胞移植與單純切除胬肉的分析陳才英(四川省內江市隆昌縣人民醫院,四川 內江 642150)目的探討干細胞移植與單純切除胬肉的治療效果情況。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8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翼狀胬肉521眼患者臨床資料,521眼翼狀胬肉患者依據手術治療方式不同分為角膜緣干細胞移植組300眼和單純切除胬肉組221眼。結果角膜緣干細胞移植組翼狀胬肉血管充盈和水腫消退的改善效果均優于單純切除胬肉組,角膜緣干細胞移植組翼狀胬肉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單純切除胬肉組,P干

    中國醫藥指南 2014年35期2014-06-05

  • 翼狀胬肉與角膜散光關系的研究進展
    16001)翼狀胬肉是眼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其發病原因尚不明確。該病好發于多風及陽光充足地區,尤其是沿海地區、高原地區及室外工作者發病率較高,環境因素包括紫外線、風沙及熱氣等,非環境因素有干眼、炎癥等[1]。翼狀胬肉對患者的影響除異物感、外觀方面外,當胬肉侵入角膜時還可引起角膜屈光狀態發生改變,引起散光、視力下降[2-3]。因此,臨床中經常接觸到一些翼狀胬肉患者主訴有視物模糊、視物變形?,F就翼狀胬肉所引起角膜屈光狀態改變的研究進展予以綜述。1 翼狀胬肉引起

    醫學綜述 2014年4期2014-03-06

  • 翼狀胬肉手術治療分析
    莊栗 黃金土翼狀胬肉手術治療分析湯如 林夕梅 莊栗 黃金土目的 探討兩種手術方式治療翼狀胬肉的臨床療效。方法 回顧翼狀胬肉患者112例(134只眼), 行翼狀胬肉切除術患者55例66眼, 行翼狀胬肉切除加自身球結膜瓣移植術57例68眼, 術后隨診觀察復發率。結果 行單純胬肉切除術其復發率達33.3%, 行翼狀胬肉切除加自身球結膜瓣移植術者復發率達19.1%。結論 翼狀胬肉切除加自身球結膜瓣移植術可以降低一定的復發率。翼狀胬肉;自身球結膜瓣移植翼狀胬肉是眼科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4年17期2014-01-23

  • 眼翼狀胬肉治療的臨床研究
    彥群 朱艷媚翼狀胬肉的發病原因,目前國內外學者一致認為與紫外線過強照射有關,其他的誘因,與風沙、異物這些東西的刺激有關。翼狀胬肉的發病存在著一定的地域和性別差異。低緯度、紫外線照射強的地方,發病率高,高緯度、紫外線照射弱的區域,發病率低,且男性的發病高于女性。翼狀胬肉發病率在我們國家一般大概是5%左右。另外,氣候干燥、過度勞累、睡眠不足和結膜的慢性炎癥,也可能是翼狀胬肉的誘發因素。雖然到目前為止,翼狀胬肉的發病原因仍然不明確,但眾多與疾病發生的相關因素卻是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上半月 2013年1期2013-11-01

  • 翼狀胬肉與角膜散光的研究進展
    33006)翼狀胬肉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病變,近地球赤道部和戶外工作的人群(如漁民、農民)發病率較高,地理緯度與翼狀胬肉有較大的關系,Cameron(1965年)發現翼狀胬肉發病最高的地區為30°-35°緯度[1]。當翼狀胬肉增生侵及角膜時,因胬肉組織遮擋部分光線及引起散光而引起視力下降[2,3]。散光就是當眼球各個經線的屈光度不同,以致各個方向的平行光線經過眼的屈光系統(角膜、虹膜、房水、晶體、玻璃體)的屈光間質屈折后,不能集合在同一點上的屈光不正。在整個屈

    江西中醫藥 2013年5期2013-08-15

  • 翼狀胬肉顯微手術治療新進展
    535500翼狀胬肉是一種常見眼表疾病,不僅引起眼部的刺激癥狀,外觀缺陷,而且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手術是此疾病最有效治療方法。翼狀胬肉手術方式的歷史是不斷進步的歷史,是幾代人經過數十年不懈的努力而取得的。通過回顧翼狀胬肉手術方式的演變歷程,人們認識到翼狀胬肉手術方式發展是飛速的,傳統手術方式復發率30%--50%,甚至高達80%。近年來采用顯微鏡下角膜緣干細胞移植和羊膜移植等治療原發性翼狀胬肉,能更有效的降低翼狀胬肉術后復發率[1]。但仍不完美,眼科工作者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3年11期2013-08-15

  • 改良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治療翼狀胬肉168例
    翼狀胬肉中醫稱“胬肉攀睛”,是一種常見的眼表疾病,主要表現為瞼裂部球結膜及結膜下組織發生變性、增生、肥厚,向角膜面生長[1]。多見于戶外勞動的農民、漁民,可能與風沙、粉塵、紫外線、煙霧等長期刺激導致慢性炎癥反應及免疫反應有關。本病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手術切除是其主要治療方法,以往傳統的手術方法術后,復發率為30%~69%[2],復發性胬肉術后復發率更高。我院自2004年3月至2010年3月對168例190眼原發性和復發性翼狀胬肉患者施行改良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自

    陜西醫學雜志 2013年10期2013-04-08

  • 翼狀胬肉切除術并臨近帶角膜緣干細胞自體結膜移位術臨床觀察
    24000)翼狀胬肉是由于結膜及結膜下組織變性增生由球結膜向角膜表面侵襲而形成的不僅影響美觀而且進展到一定程度會影響視力,一般給予手術治療,但單純胬肉切除術復發率較高,我們給予25例28只眼翼狀胬肉切除術加臨近帶角膜緣干細胞自體結膜移位術治療,術后隨診胬肉復發率顯著降低.1 對象和方法1.1 對象有25例翼狀胬肉患者28只眼,年齡35—69歲,平均年齡48歲,男性14例16只眼,女性11例12只眼.1.2 方法術眼常規麻醉在顯微鏡下切除胬肉及結膜下組織,鈍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年2期2013-04-02

  • 前彈力層表面翼狀胬肉切除術的臨床觀察
    饒小英傳統翼狀胬肉手術切除法多主張在前彈力層下的淺基質層切除,但該手術方法無法對手術區進行覆蓋,手術效果不理想[1]。本文則主要在傳統翼狀胬肉手術切除法的基礎上進行切除方案的改進:即將翼狀胬肉周圍的一窄條狀的角膜上皮刮除,使前彈力層暴露,作為參照面,沿暴露的前彈力層切除角膜區的翼狀胬肉[2]?,F將切除方案下的手術過程及手術效果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間本院眼科共收治74例(86只眼)翼狀胬肉患者。其中男4

    中國醫學創新 2013年21期2013-01-24

  • 翼狀胬肉組織VEGF、PCNA的表達及相關性研究
    張靜輝 陳劍翼狀胬肉是常見的眼表疾病之一。具體病因不明,可能與紫外線照射、煙塵等有一定關系[1]。大量研究工作表明,翼狀胬肉的發病與細胞增殖密切相關。本研究通過對翼狀胬肉組織中VEGF和PCNA的表達情況及VEGF、PCNA兩者的相關性研究,探討翼狀胬肉與細胞增殖之間的關系,為翼狀胬肉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的研究提供實驗依據。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35例翼狀胬肉組織標本取自某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眼科住院患者,單眼翼狀胬肉,病變部位均位于鼻側,其中進行期患者

    中國實用醫藥 2012年35期2012-08-15

  • 翼狀胬肉的顯微手術治療
    高鴿翼狀胬肉的顯微手術治療高鴿目的探討不聯合使用其他代用品的顯微翼狀胬肉切除術并部分鞏膜面暴露的手術療效。方法236例(280眼),采用顯微翼狀胬肉切除術并部分鞏膜面暴露,觀察復發率,并探討微創手術的技巧。結果顯微翼狀胬肉切除術并部分鞏膜面暴露的復發率為1.5%。結論采用顯微翼狀胬肉切除術并部分鞏膜面暴露,能非常滿意的抑制翼狀胬肉的復發。翼狀胬肉;顯微手術;復發率翼狀胬肉是眼科常見病,由于易復發,因此手術方法眾多,例如羊膜移植[1],細胞生長因子抑制藥[2

    中國實用醫藥 2012年26期2012-08-15

  • 廣東省大亞灣地區翼狀胬肉患病率的流行病學調查
    伍嵐 張建軍翼狀胬肉因其形狀酷似昆蟲的翅膀而得名,為眼科的一種常見的結膜疾病,是由于結膜組織慢性炎癥刺激導致組織異常增生造成。常有眼部充血,影響患者的外觀,當翼狀胬肉頭部侵及瞳孔區時,會引起視力下降[1]。赤道附近和低緯度地區及沿海漁民,由于日照強烈,患病率較高。為了調查廣東省惠州市大亞灣地區翼狀胬肉的患病率及相關資料,我們于2008年3月至11月對廣東省惠州市大亞灣地區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選擇廣東省惠州市大亞灣地區沿海2個

    中國實用醫藥 2012年11期2012-08-15

  • 撕拉式并鈍性分離聯合絲裂霉素治療翼狀胬肉的體會
    劉淑艷翼狀胬肉是眼科常見病及多發病,手術切除是治療該病的主要方法。單純手術切除法的復發率高達 30%~69%〔1〕,復發性翼狀胬肉的復發率更高〔2〕。筆者2005年1月~2009年12月手術采用撕拉式并鈍性分離聯合絲裂霉素法和單純手術切除法治療翼狀胬肉201例,比較的二者的治療效果,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翼狀胬肉201例(237只眼),其中初發性翼狀胬肉145例(176只眼),復發性翼狀胬肉56例(61只眼)。隨機分為撕拉式手術組及單純手

    中國中醫眼科雜志 2011年4期2011-07-27

  • 翼狀胬肉臨床分析
    周淑英翼狀胬肉是眼科的一種多發病,手術方法較多。本文對我院不同手術方法治療的28眼翼狀胬肉做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7年2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治療的翼狀胬肉25例(28眼),均采用手術治療。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齡39~62歲,平均年齡48歲;左眼16例,右眼12例,雙眼3例;病程2~8年,平均5年。均為鼻側胬肉,胬肉頭達到角膜3~7 mm,達鼻側瞳孔緣12例,覆蓋瞳孔1例。1.2 手術方法1.2.1 單純胬

    河北醫藥 2011年9期2011-03-07

  • 絲裂霉素C在翼狀胬肉術中的應用
    10081)翼狀胬肉是一種常見的眼表疾病,其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清楚,多因結膜慢性炎癥、風塵、煙霧、陽光長期刺激等致使結膜慢性增厚而形成,尤其是,紫外線照射是及其重要的致病原因[1]。單純胬肉切除術治療胬肉的不足是術后復發率高,可達29%~88%[2],國內報道為2%~70%,國外報道為24%~89%[3]。我院將單純胬肉切除術和術中,術后使用絲裂霉素C治療原發性翼狀胬肉,觀察比較其臨床療效,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本文患者140例(14

    中外醫療 2011年26期2011-02-10

  • 翼狀胬肉頭部逆行切除術的臨床觀察
    201501翼狀胬肉是眼科常見病和多發?。?],是由于結膜受到慢性刺激而引起的一種慢性炎癥性病變,它是在瞼裂部出現肥厚的球結膜及結膜下組織向角膜呈三角形侵入,形似昆蟲翅膀而得名[2]。翼狀胬肉多見于中年以上的人群,常見于戶外工作者。翼狀胬肉是結膜常見病中最復雜、最難治療的疾病,單純藥物治療效果不佳,臨床治療以手術為主,但是術后復發率較高。對小而靜止期的翼狀胬肉,勿需治療。在翼狀胬肉進行性遮蓋部分或全部瞳孔影響視力,影響眼球運動,影響美觀時需手術治療[2]。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0年23期2010-08-28

  • 翼狀胬肉切除術聯合絲裂霉素C的應用78例臨床觀察
    10048)翼狀胬肉在我國是常見病、多發病,治療方法手術切除為主,但術后復發率較高,可高達24%~89%。其原因與手術創傷加快了成纖維細胞增生有關。因而,應用絲裂霉素C預防翼狀胬肉復發效果良好,且無嚴重并發癥。我們從2006年開始,在翼狀胬肉手術方法上做了一些改進,治療78例,經術后隨訪12個月,術后復發2例2.6%,現介紹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本組共78眼,其中原發75眼,復發3眼,男性38眼,女性40眼。年齡42~68歲,多為戶外勞動者,

    中外醫療 2010年32期2010-02-10

  • 關于翼狀胬肉診療的一些想法
    張朝然翼狀胬肉是眼表常見病、多發病,幾乎可以不借助任何眼科檢查儀器,僅憑肉眼即可作出診斷。胬肉切除手術因看似簡單,而成為新入職眼科醫師用以練習顯微手術技巧的首選。但事實并非如此,有時小胬肉可以惹出大麻煩。如臨床可見到胬肉術后的角膜潰瘍、鞏膜融解,導致視力下降或喪失的報道[1-2]。以下是作者結合自身多年臨床經驗總結的翼狀胬肉診療過程中常常被忽略之處,需提醒臨床醫師注意。1 術前檢查雖然胬肉通過肉眼就可以作出初步判斷,但在手術之前還是要在裂隙燈下仔細檢查眼表

    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 2010年6期2010-02-09

  • 胬肉切除并結膜瓣轉移術治療原發性翼狀胬肉的療效觀察
    要】 目的 觀察胬肉切除并結膜瓣轉移術治療原發性翼狀胬肉的療效。方法 選擇原發性翼狀胬肉患者54例71眼行胬肉切除并結膜瓣轉移術,術后抗炎、對癥治療,隨訪1.5年,觀察療效。結果 3例3眼復發,復發率約為4.2%,所有術眼均無并發癥發生。結論 胬肉切除并結膜瓣轉移術是治療原發性翼狀胬肉的一種安全、有效、較為理想的術式?!娟P鍵詞】 原發性翼狀胬肉;結膜瓣轉移翼狀胬肉是眼科常見的結角膜病,發病機制尚未十分清楚。病理學研究表明:翼狀胬肉主要成分是大量增生的成纖維

    中國實用醫藥 2009年14期2009-07-0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