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撒拉族

  • 撒拉族“花兒”的傳承與創新
    分布在青海省的撒拉族是我國28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因自稱“撒拉爾”,簡稱“撒拉”而得名。據史書記載和民間傳說,撒拉族是古代西突厥烏古斯部撒魯爾的后裔,撒拉族祖先尕勒莽、阿合莽與部落首領產生分歧后遂率其部眾,于13世紀從中亞撒馬爾罕一帶出發,一路向東遷徙,最終定居在今天的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街子地區。撒拉族先民帶著中亞的文化定居青海后,與當地世居民族——漢族、藏族、回族等多民族雜居,共生互融,深受游牧文明、農耕文明及宗教文化的影響,逐漸形成了撒拉族文化兼容

    群文天地 2023年2期2023-06-25

  • 基于田野調查的我國撒拉族民族民間醫藥發掘整理研究方法初探△
    810016撒拉族是我國56 個民族中人口極少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及毗鄰地區,由于撒拉族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導致缺乏民間民族醫藥的記載。與傳統醫藥寶庫中的中醫藥和藏醫藥不同,其沒有形成其獨特的傳統醫藥體系,但在長期與自然界斗爭的實踐中,積累和總結前人的診療經驗,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撒拉族民間醫藥文化。對撒拉族民族民間醫藥進行搶救性挖掘整理研究,不僅是2017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現代化研究》(20

    中國現代中藥 2022年2期2022-12-27

  • 撒拉族先民獨特刺繡“繞繩繡”工藝破解與創新
    ang一、關于撒拉族據史料記載,在中亞撒馬爾罕,尕勒莽、阿合莽兄弟二人在群眾中很有威望,因而遭到當地統治者的嫉恨和迫害。他倆遂率領同族18人,牽了一匹白駱駝,馱著故鄉的水、土和一部《古蘭經》,離開撒馬爾罕向東方尋找新的樂土。他們出發后,又有45名同情者跟來。尕勒莽等一行經天山北路進嘉峪關,然后經肅州、甘州等地輾轉來到今甘肅省夏河縣的甘家灘。后趕來的45人經天山南路進入青海,沿青海湖南沿岸到達圓珠溝(貴德縣境內),有12人留了下來,其余的人繼續東行。他們在甘

    天津美術學院學報 2022年4期2022-12-10

  • 撒拉族“花兒”的保護與傳承研究*
    分布在青海省的撒拉族是我國28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因自稱“撒拉爾”,簡稱“撒拉”而得名。據史書記載,撒拉族是古代西突厥烏古斯部撒魯爾的后裔,撒拉族祖先尕勒莽、阿合莽與部落首領產生分歧后遂率其部眾,于13世紀從中亞撒馬爾罕一帶出發,一路向東遷徙,最終定居在今天的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街子地區。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撒拉族總人口數為10.45萬人,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及周邊地區,聚居比較集中。撒拉族先民帶著中亞的文化,定居青海省循化縣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22年1期2022-11-24

  • 撒拉族的土司制與尕最制
    劉霞撒拉族自稱“撒拉爾”,周圍的漢族、回族、藏族等稱之為“撒拉”。在漢文史籍中也有“撒拉爾”“沙刺”“撒刺” 等 10 多個譯名。因信仰伊斯蘭教,故也稱為“撒拉回”。撒拉族在元朝時期東遷定居循化后社會制度初步發展,明朝時,中央政權為了加強對河湟少數民族地區的控制與管理,在循化地區正式制定了土司制度,撒拉族的土司是封建社會地主階級的總代表。在撒拉族的社會發展中與土司制度相配合的是宗教上的尕最制度,尕最是神權統治的最高代表,是精神上的統治者,也是當地伊斯蘭教中

    炎黃地理 2022年4期2022-05-06

  • 歷史·家園·身份 ——當代撒拉族文學中的文化記憶
    , 我們將當代撒拉族文學置于文化記憶理論的視角, 對浸潤于文學文本中豐富而獨特的撒拉族文化進行多向度的審視, 從而探析當代撒拉族作家如何通過文學文本將民族遷徙的歷史、 家園情懷的書寫和文化身份的認同等個人與集體的文化記憶進行鉤沉和敘述, 進而通過文學的記憶性表達確立其中華民族共同體身份的文化認同。一、族源歷史的記憶敘事在人類生活的文化定向中, 記憶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它與曾經發生的經驗相關,歷史是對集體記憶中經驗因素的一種言說。 歷史記憶是族群生活中極其重要

    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4期2022-04-07

  • 口頭傳統與集體記憶 ——以撒拉族傳統婚禮中的說唱為例
    時間密切相關。撒拉族歷史上沒有保存下來本民族文字,文化的傳承主要靠口耳相傳,口傳文化在撒拉族文化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撒拉族傳統婚禮以其鮮明的藝術特色、獨特的民族風格在中華各民族婚俗中獨樹一幟,是撒拉族文化最具民族性、地域性的表現形式之一, 并于2007 年進入第一批國家級非遺名錄。 撒拉族傳統婚禮中貫穿大量的說唱表演,集中體現撒拉族口頭表演傳統的獨特性,并呈現出族群的集體記憶,可從中看出其歷史對文化的記憶作用。在撒拉族遷徙和發展的歷史長河中, 逐漸形成

    青海民族研究 2021年1期2022-01-01

  • 撒拉族“花兒”音樂結構研究
    411201)撒拉族“花兒”孕育自多民族的河湟地區,兼具豪邁與優美之特質。文章擬從音樂結構角度,借鑒王耀華老師的傳統音樂“腔”結構理論,對撒拉族“花兒”中的“孟達令”《前川后川川套川》以及“緋紅花令”《上去高山望平川》進行分析,并研究撒拉族“花兒”所依存的自然環境與社會文化,管窺其風格特色的形成原因。一、撒拉族“花兒”概述“花兒”有著悠久的歷史,從一些文獻詩詞中揣摩其大概的時間及其發展。如明代詩人高弘的《古鄯行吟》中所作“漫聞花兒斷續長”,清代詩人吳鎮描述

    民族藝林 2021年4期2021-12-31

  • 撒拉族女童教育的問題及對策
    躍。[1]一、撒拉族女童教育的現狀調查少數民族地區女童教育在我省一直是一個難以徹底解決的教育問題。之所以產生和形成這樣的局面,是有著復雜的歷史、社會、經濟、家庭原因。本文首先對烏蘭縣及撒拉族完全小學進行概況介紹,然后列出撒拉族女童教育的問題。(一)烏蘭縣及河東撒拉族完全小學概況烏蘭縣位于青海省中部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柴達木盆地東部,東鄰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南與都蘭縣相連,西接德令哈市,北與天峻縣交界;行政上屬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管轄??h境東西長

    科學咨詢 2021年10期2021-12-31

  • 中國民族音樂“多元一體”特征研究
    廖婧摘要:撒拉族“花兒”與侗族大歌分別為河湟文化與黔東南文化的典型,也代表著中國南北音樂文化的特色。兩者既體現了民族音樂的多元性:河湟地區尤其是循環縣的自然人文生境締造了撒拉族“花兒”豪邁而活潑的音樂風格;侗族大歌細膩自然的音樂特色與黔東南地區的自然人文生境密不可分。同時,兩者又體現了整個中華民族音樂的一體性:均采用傳統的五聲調式;都具有即性特征;所唱內容均是來源于生活場景。據此,可提煉出民族音樂“多元一體”的共性特征。關鍵詞:中國民族音樂? “多元一體”

    藝術評鑒 2021年18期2021-10-21

  • 撒拉族文化認同與語言態度實證探析
    化的民族之一,撒拉族與其他文化群體的良性互動促進了他們的發展并幫助他們融入多元文化社會。然而,文化和語言同質化的趨勢造成了文化和語言的流失。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瀕危語言問題特別專家(UNESCO Ad Hoc Expert Group on Endangered Languages,以下簡稱UNESCO)提出的評價指標,民族語言學家指出,撒拉族的語言流失相當嚴重,已經屬于“3級”,意為確實瀕危[2]。根據馬偉教授的田野調查,撒拉語確實存在語言流失,移位漢語

    青藏高原論壇 2021年2期2021-09-15

  • 創作談:堅守的赤誠與使命
    韓文德我是撒拉族土壤里孕育誕生的孩子,我的家族世代保持著淳樸的撒拉族生活方式,那些田間地頭父老鄉親們舉目回首的瞬間流露出的故園情愫,那些與我同甘共苦的忠厚誠實的撒拉族兄弟們,那些美麗動人無與倫比的撒拉族女子的氣質,時時感動、融化著我,使我骨子里鐫刻著的民族記憶和精神元素,無限地摩擦和膨脹、劇烈地碰撞和沖擊,促使我更像一位虔誠的寫作信徒,為自己堅韌的精神書寫新穎獨特、耐人尋味的圣歌。我的詩歌融入了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和撒拉族的歷史元素。我想把撒拉族繁衍生息的命運

    雪蓮 2021年8期2021-09-09

  • 少數民族經濟發展研究
    要意義,而循化撒拉族近些年來發展迅速,但其發展過程中存在著產品附加值低、民俗文化及文化產業后勁不足、拉面規模小、品牌度低以及旅游資源的挖掘與開發等問題,文章對于這些問題并且提出了改進措施,從而更好地促進少數民族經濟的發展。關鍵詞:少數民族經濟;循化撒拉族一、引言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響著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以及全國人民實現共同富裕,并且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也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塊短板,所以發展少數民

    中國集體經濟 2021年17期2021-07-11

  • 青海省土族、撒拉族女性青少年兒童身體形態及機能分析
    對青海省土族和撒拉族部分女性青少年兒童身體機能主要指標進行檢測分析,對比不同少數民族女性青少年身體機能差異,分析原因、提出建議,旨在更加深入的了解土族、撒拉族青少年兒童體質狀況,為提高土族、撒拉族的健康水平提供較為科學的理論依據。1 研究對象和方法1.1 研究對象根據2014年青海省體質健康調研公布的數據,選取中、小學身體健康、年齡在7~18歲的土族、撒拉族女性學生各1300余名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分組研究的方法,將研究對象分為12組。測試指標為:身高、體重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21年6期2021-06-09

  • 基于撒拉族非遺文獻的多層混合超網絡的構建與特性分析
    08)1 引言撒拉族是分布在甘青兩省的一個非常有特色的少數民族,該民族人口稀少、分布集中、只有語言沒有文字[1].因此,撒拉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大多依賴于口頭傳承.一些對撒拉族非遺文化感興趣的研究者選擇用文獻的方式記錄撒拉族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并旨在通過文獻向世人傳播這一特色鮮明的非遺文化.根據資料顯示[2-5],許多撒拉族非遺文化研究者同時也是撒拉族非遺文化傳承人,他們通過各類文獻資料向人們展示了豐富的撒拉族文化,同時也通過文獻傳播了撒拉族非遺文化,

    青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1年3期2021-04-25

  • 沿著絲綢之路行走:駱駝泉傳說考察
    綢之路西北段的撒拉族,并試圖通過對于其標志性文化[2]——駱駝泉傳說呈現方式的具體考察,縷析其民族記憶層累構造的不同層面。撒拉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伊斯蘭民族,主要居住在毗鄰甘肅、青海二省的黃河兩岸。以甘肅積石山為中心,撒拉族形成了以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華隆回族自治縣甘都鎮、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大河家鎮[1](P29)為主的三個聚居地。數百年來,撒拉族在與青?;?、藏、漢各民族的不斷碰撞與交流中,在絲綢之路沿線文化的共同影響下,逐漸形成和鞏固

    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5期2020-12-12

  • 中亞諺語與撒拉族諺語比較研究
    一個文化概念。撒拉族與中亞國家之間有割不斷的淵源。 撒拉族自稱“撒拉爾”,史稱“撒拉族”“撒喇”“撒拉回”。 有人認為,撒拉族是古代西突厥烏古斯部撒魯爾的后裔,傳說撒魯爾即烏古斯汗之孫,塔黑汗之長子?!叭鲷敔枴?意為“到處揮動劍和錘矛者”,元代取道撒馬爾罕,東返中國,行至青海循化定居。撒拉族原本與中亞的土庫曼族、土耳其、韃靼族等是同一民族, 元代遷入青海的撒魯爾人與周圍的蒙古、回、漢、藏等民族長期相處,相互融合,發展成為撒拉族,成為我國五十六個民族之一。

    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3期2020-12-11

  • 撒拉族籬笆樓建筑文化特色與成因的調查研究*
    730124撒拉族是中國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之一?,F主要聚居在青海省的循化縣和化隆縣及甘肅省的大河家等地。撒拉族是自元代由撒馬爾罕遷入中國境內,因部落內部矛盾,所以撒拉族祖先阿合莽與尕勒芒兩兄弟帶著部落的人進行遷徙,他們帶上了一匹白駱駝、一罐清亮的故鄉的水、一袋肥沃的故鄉土,一本《古蘭經》,經歷長途跋涉來到循化縣街子鎮,看見了一處清泉,此時的白駱駝已經變成了一尊潔白的石頭,先民們發現這里水質、土質與故鄉水質土質相近,部落的人便決定在這里定居。后與周圍藏

    山西青年 2020年1期2020-12-10

  • 設計的和合共榮
    民族設計全集·撒拉族》讓我有了一目可窺全篇的機會。這卷書甄選了撒拉族傳統建筑、傳統服飾、傳統餐飲、傳統生活用具、傳統生產工具、傳統手工藝、傳統民俗和宗教等方面的造物設計案例,并配有大量珍貴的歷史圖片和專業的設計圖解。該書是對撒拉族傳統造物設計的搶救性整理,不僅對撒拉族文化的有機傳承,甚至對整個中國傳統造物設計的思想研究,都可以說是功德無量。在此對編寫組全體成員致以崇高的敬意!一、求同存異,和合共榮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少數民族的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設計 2020年18期2020-10-28

  • 青海不孕不育、近親結婚和出生缺陷情況的民族差異 ——基于1 240對夫婦的調查
    、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本研究旨在對青海省漢族及少數民族不孕不育癥、出生缺陷、近親結婚的情況進行了解分析,有助于根據不同情況制定干預措施。資料與方法一、調查對象青海省2001~2017年間結婚的漢族、藏族、回族、撒拉族同胞。二、調查方法1.以縣為基礎隨機抽樣:隨機抽取青海省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縣(區)4個,分別為循化縣、化隆縣、門源縣、民和縣。根據各鄉鎮漢族、藏族、回族、撒拉族占各鄉鎮人口比例,確定各鄉鎮需要抽查的漢族、藏族、回族、撒拉族的例數。抽取循化

    生殖醫學雜志 2020年9期2020-09-28

  • 一個自稱撒拉爾人的村莊 ——山東韓寨村族源探討
    一之、張科的《撒拉族簡史》,撒拉爾人的祖先是烏古斯部落的撒魯爾人,原先為西突厥的一個支系部分,主要在伊犁河流域放牧。到了13世紀初,經過多次的遷移和分離聚合,部落首領阿干罕的兒子尕勒莽被元朝蒙古貴族簽軍,尕勒莽即率領部族170戶左右,以“撒拉爾特部”名號開始向東遷徙,途經多地,輾轉行軍后,駐軍在今青海省循化縣。經歷漫長的時間演變,并且與周邊回、藏、漢等民族的交流交融逐漸形成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撒拉族。二、韓寨村的族源考證1.碑文記載關于韓寨族源,1919

    流行色 2020年1期2020-04-28

  • 撒拉族大莊村清真寺及周邊環境優化設計
    文河〔摘 要〕撒拉族是我國甘青地區特有的少數民族,撒拉族大莊村清真寺融合了內地中原文化、西北伊斯蘭文化,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清真寺營建藝術。本文通過實地調研對循化縣撒拉族大莊村的空間格局、大莊村清真寺空間形制、裝飾圖案以及周邊環境現狀進行分析,從民族文化傳承的角度出發,剖析撒拉族的民族建筑文化特色,并將其應用到村莊更新優化設計中去,最后通過設計方案總結出撒拉族村落建設適宜的環境設計方法,為傳承民族特色文化提供參考?!碴P鍵詞〕撒拉族;清真寺;優化設計;民族建筑

    藝海 2020年3期2020-04-16

  • 青海撒拉族婚禮數字化建設對策
    0003)青海撒拉族婚禮數字化建設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再發展的一種創新,將數字化技術應用到青海撒拉族婚禮保護中具有跨時代的意義。因此我們應積極把握好數字化發展對青海撒拉族婚禮帶來的機遇,努力解決好青海撒拉族婚禮數字化發展所遇到的困境和難題,積極跟隨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建設的步伐,讓青海民族民俗傳統文化融入大眾生活,把青海撒拉族多姿多彩的婚俗文化呈現在大眾視野里,弘揚青海當地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青海非物質文化遺產撒拉族婚俗文化,讓數字化技術把青海撒

    文化產業 2020年18期2020-01-02

  • 撒拉族建筑裝飾藝術
    摘 ? ?要:撒拉族是青藏高原上的一個人口較少民族,文化獨具魅力。其建筑裝飾藝術是在撒拉族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形式,融合了當地民族族建筑文化元素,體現了撒拉族人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關鍵詞:撒拉族;建筑裝飾;民族融合建筑裝飾本身依附于建筑結構,同時又具有保護主體結構、美化裝飾和改善室內工作條件等作用。它是人們物質需求得到滿足后,對精神需求的一種體現。不同民族建筑的裝飾藝術表達出不同的文化特點、地域特點。撒拉族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一個人口較

    裝飾裝修天地 2019年23期2019-12-10

  • 基于深度學習的撒拉族非遺保護與傳承數字化展示服務平臺推廣應用研究
    提出了用戶利用撒拉族非遺保護與傳承數字化展示服務平臺資源進行深度學習的具體措施。關鍵詞:撒拉族;深度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展示服務平臺;推廣應用中圖分類號:TP1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9)08-0100-020 引言經過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我們順利完成了撒拉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數字化展示服務平臺的建設工作,其目的是在傳承與利用撒拉族非遺資源的同時,實現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此我們必須采用具體措施對平臺進行

    數字技術與應用 2019年8期2019-12-04

  • 民族交融下的“許乎”文化現象分析
    ”文化是一種由撒拉族和藏族人民之間民族團結的碩果。對“許乎”文化現象分析從而歸納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一定歷史時期以及社會變遷中所受到的因素,進一步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研究許乎文化從中感知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構建情況,在民族交融下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關鍵詞:民族交融;“許乎”文化;撒拉族;藏族引言“許乎”是句藏語,意思是朋友、伙伴。循化撒拉族自治縣主要以撒拉族和藏族兩大民族為主,有四個藏族自治鄉和五個撒拉族自治鄉,一南一

    青年生活 2019年26期2019-09-10

  • 撒拉族傳統農耕文化及其生態學內涵
    劉峰貴 龍春林撒拉族主要從事農業生產,且擅長園藝,是青藏高原上第一個擁有園藝技藝的民族他們緣于宗教和歷史傳統文化的生態意識和保護措施,也是傳統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他們注重適應自然、敬畏自然,用勤勞與智慧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業、園藝業以及管理家庭庭園,積累的寶貴的知識和經驗都是民族植物學和民族生態學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撒拉族是由古代中亞的一部分撒勒爾部落人東遷至中國,并經過長期的發展、交流、融合而成的我國的一個民族共同體。如今,撒拉族主要分布在青

    科學 2019年2期2019-09-10

  • 循化縣少數民族文化遺產保護概論
    化是全國唯一的撒拉族自治縣,也是22個人口較少民族撒拉族的聚居區,位于青海省東部黃河谷地,東西長90公里,南北寬40公里,總面積2100平方公里,境內平均海拔2300米,年均氣溫10℃,全縣轄3鎮6鄉154個行政村,居住著撒拉、藏、回、漢等多個民族,總人口13萬人,其中撒拉族7.56萬人。一、少數民族文化遺產保護情況循化是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交匯之處,伊斯蘭文化、藏傳佛教文化、中原農耕文化和西部游牧文化在此融合,早在元初,撒拉族的祖先尕勒莽和阿合莽兄弟二人

    群文天地 2019年3期2019-05-12

  • 青海循化縣撒拉族籬笆樓
    之 劉曉文一、撒拉族籬笆樓的概況循化撒拉族聚落主要分布在黃河沿岸以及兩條支流——街子河、清水河流域。撒拉族聚落發展至今有兩種主要的建筑形式,即莊廓院落和籬笆樓院落?;h笆樓初建于明清時期,其營造技藝主要流傳于循化縣清水鄉(原孟達鄉,2006年改為清水鄉所轄)大莊及周邊村落。之后在積石峽谷的大莊村、旱坪村、木場村等撒拉族聚居村落大量建造,形成撒拉族籬笆樓村落群。據《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志》記載元代以來,定居在孟達(今清水鄉)的撒拉族與青海東部農業區漢族、藏族、回族

    城鄉建設 2019年7期2019-04-25

  • 騎白駝拜訪撒拉族的故鄉
    中唱的就是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撒拉族是我國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之一,自稱“撒拉爾”。在撒拉族笛子演奏家韓占武、民歌演唱家韓有德和作曲家張啟元等人的陪同下,我穿過化隆縣甘都鎮,駛過乙麻木大橋下清澈的黃河水,來到了被譽為“高原西雙版納”的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感受撒拉之鄉的獨特韻味。中國最小的民族古樂器撒拉族人的大院子足有幾百平米,種著各種農作物,當我們來到韓占武家時,好客的韓媽媽正在準備我們的午餐——撒拉宴。韓占武邀請我們在小院里聽他演奏民歌《尕撒拉夸家鄉》,只

    小演奏家 2019年2期2019-03-27

  • 撒拉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數字化展示服務平臺建設的關鍵技術研究
    要:該文闡述了撒拉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數字化展示服務平臺建設的現實意義,綜合分析平臺建設過程中采用的關鍵技術,設計出系統的技術路線,完成數字化展示服務平臺的建設工作,實現撒拉族非遺資源的網絡共享,最終達到對其進行有效保護、傳承和利用的目標。關鍵詞:撒拉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展示服務平臺;關鍵技術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9)32-0230-02撒拉族是我國少數民族大家庭的成員之一,總人口較少約為12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9年32期2019-01-06

  • 撒拉族社會女性家庭地位與自我認同 ——以循化縣鐵木石灘村為例
    一、田野點介紹撒拉族是我國西北民族走廊上的一個人口較少穆斯林民族,是青海省特有的少數民族之一。循化縣是全國唯一的一個撒拉族自治縣,全縣總面積2100平方公里,總人口138007人(數據來源:循化縣人民政府官網),其中撒拉族為86944人,占全縣總人口63%。在這里生活著撒拉族、藏族、回族和漢族等民族,其中,撒拉族和回族信仰伊斯蘭教,藏族和部分漢族信仰藏傳佛教,各民族間和諧相處,相對聚居,在民族聚落的邊緣地區則交錯而居,呈現民族和諧共處的局面。鐵木石灘村位于

    宿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8年1期2018-04-03

  • 藝術人類學視野下青海撒拉族婚俗文化研究
    摘 要:撒拉族在青海循化這塊土地上世世代代生存繁衍,創造了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形成了獨特的風俗習慣。從藝術人類學視野下對該民族婚姻習俗的分析中,可以窺見隱藏在習俗表象下的深層文化意象,使讀者對該民族的婚俗文化有一個由表及里的認識。關鍵詞:撒拉族 婚禮 藝術人類學 變遷撒拉族的婚禮包括了以下幾項程序:定親、迎親、證婚(念“尼卡哈”)、送親(進夫家)、表演節目等。與其他民族的婚禮一樣,撒拉族婚禮也表現出分離——隔離——融合的步驟。需要注意的是,撒拉族婚禮過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18年2期2018-03-31

  • 青海撒拉族舞蹈風格與地域文化的關系
    甚少的民族——撒拉族,這個民族是元代從中亞土庫曼斯坦遷徙而來,定居于青海循化地區,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濃厚的文化積淀。它有自己的語言、習俗、信仰,并且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以及與周圍民族的相互影響中創造了絢麗多彩又極具民族特色的民族民間舞蹈,這種舞蹈是撒拉族民族文化發展進程中的寶貴財富,亦是人們精神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撒拉族的居住地,自然環境優越,雖地處西北卻氣候溫和,群山環繞,樹林茂密,黃河穿流而過,給撒拉族人民的游牧與農耕生活提供了豐富的天然資源。生活

    文化產業 2018年1期2018-03-07

  • 中國唯一撒拉族自治縣通高速公路
    中國唯一撒拉族自治縣通高速公路青海省境內循化至隆務峽高速公路近日建成通車,標志著中國唯一一個撒拉族自治縣——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結束了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面對復雜的地質條件,建設者利用三維動畫技術反復比較和分析,最終采用了長短橋隧結合的方案施工。循隆高速沿黃河峽谷布線,全長40.46 km,橋隧比例54.3%,沿線的丹霞地貌、清澈的黃河水與新修建的高速公路構成了一幅絕美的“風景畫”。

    城市道橋與防洪 2017年11期2017-03-26

  • 撒拉族花兒曲令風格的了解與演唱特點
    海省師范大學)撒拉族花兒曲令風格的了解與演唱特點■馬清華(青海省海東市群藝館) 張蓮葵(青海省師范大學)一個民族民歌風格的形成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因為這個民族的淵源歷史、地理環境、語言、宗教信仰、文化審美、風俗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成因。撒拉族花兒在河湟花兒中獨具一格,有著與其他花兒曲令不同的特點;撒拉族,是我國眾多少數民族當中的一員,主要居住在青海省撒拉族自治縣,撒拉族人民自稱“撒拉爾”,簡稱“撤拉”而得名。傳說撒魯爾即烏古斯汗之孫,塔黑汗之長子,游牧在伊利河一

    民族音樂 2016年4期2016-12-06

  • 首部撒拉族民族電影《永遠的綠蓋頭》
    首部撒拉族民族電影《永遠的綠蓋頭》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講話提出的保護、發展少數民族文藝成果,傳承和發揚優秀歷史文化,成都影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峨眉電影集團聯合出品的電影《永遠的綠蓋頭》,于2016年5月4日在太平洋院線首映。這是首部描寫撒拉族文化的故事片,影片取景于青海地區風景秀麗的山谷、青青的黃河灣水、火紅的丹霞山;音樂以當地流行的音樂元素口弦為主旋律;演員服飾展示了美麗的撒拉族刺繡,充分展示了民族風貌、民族特色、民族文化。

    電影 2016年6期2016-08-31

  • 撒拉族中小學生語言能力現狀及成因分析 ——青海省化隆縣甘都鎮撒拉族個案分析
    00081)?撒拉族中小學生語言能力現狀及成因分析 ——青海省化隆縣甘都鎮撒拉族個案分析曹波,朱德康(中央民族大學,北京 100081)[摘要]本文主要根據田野調查材料,分析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縣甘都鎮撒拉中小學生的語言能力現狀,探索影響其語言能力現狀背后的原因。[關鍵詞]撒拉族;中小學生;語言能力一、 甘都鎮中小學生語言能力調查簡述(一) 語言調查簡述1.調查目的及價值甘都鎮位于化隆回族自治縣的南部,距縣府駐地29千米。人口1.9萬,以回族和撒拉族為主,回

    安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1期2016-06-16

  • 甘肅撒拉族“駱駝舞”的表演藝術特征
    劉青【摘要】:撒拉族“駱駝舞”以它獨特的風格特征、生活化的動作形態成為了撒拉族群眾婚禮慶典儀式中的獨有伉儷,廣為群眾喜聞樂見。本文通過搜集大量的資料,結合實際,分析了關于“駱駝舞”的表演藝術,從舞蹈起源與發展、藝術特征、文化意義和歷史意義等三個方面進行了綜合的概述?!娟P鍵詞】:撒拉族;“駱駝舞”;藝術特征一、撒拉族"駱駝舞”的起源與發展(一)撒拉族概況撒拉族坐落于祖國西北邊陲,撒拉族是西突厥烏古斯部撒魯爾的后嗣,唐朝時住在中原境內,從中亞地區遷移定居于甘肅

    西江文藝 2016年24期2016-05-30

  • 少數民族文化傳播途徑的研究
    如何更好地實現撒拉族民族文化族內傳承及對外傳播。撒拉族民族文化作為一種無形的東西,已深深地融入撒拉爾的血液,牢牢地植入人心。撒拉語和撒拉族文字,不僅是撒拉人之間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而且也是撒拉族民族文明和智慧的結晶 及文化的重要載體。語言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是所在民族存亡的重要標志和進行相互交往的最基本技能之一。撒拉語的傳播同時也為整個撒拉族民族文化的發展提供了依據和方向。通過介紹撒拉族民族文化的背景及發展的歷史意義讓大家對撒拉族民族文化進一步了解。

    商 2016年6期2016-04-20

  • 青海地區回族、撒拉族胃癌患者雌激素受體基因多態性研究*
    青海地區回族、撒拉族胃癌患者雌激素受體基因多態性研究*王 成,趙延芳,王 虎,謝艷超(青海大學附屬醫院胃腸外科,青海 西寧 810001)目的 通過研究青海地區回族、撒拉族人群中ERα基因PvuⅡ和XbaⅠ、ERβ基因RsaⅠ及AluⅠ單核苷酸多態性(SNPs)分布情況,分析ERα基因和ERβ基因SNPs與青海地區回族、撒拉族胃癌患者的關系。方法 收集青海地區原發胃腺癌回族、撒拉族患者及條件與之匹配的健康對照組各80例。采集觀察對象空腹靜脈血2~3 mL提

    中國高原醫學與生物學雜志 2016年1期2016-04-12

  • 青海撒拉族特色景觀空間營造
    特色。青海循化撒拉族作為中亞遷徙民族,伊斯蘭為核心的宗教文化處于重要地位,但長久以來與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文化的交流,使得撒拉族形成自己獨特的民族性,而其獨特的景觀更是需要人們來挖掘的研究。青海撒拉族歷史撒拉族是中國西北少數民族,信仰伊斯蘭教,主要生活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境內,位于西北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結合處的青海省東南部,是中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撒拉族先民自公元14、15世紀左右從中亞遷徙至青海循化,以宗教為核心的伊斯蘭文化是撒拉族的核心文化,

    現代裝飾·理論 2016年2期2016-03-25

  • 民族文化重構中“知識書寫”及其超越性的人類學研究 ——以青海循化撒拉族“歷史書寫”為個案
    ——以青海循化撒拉族“歷史書寫”為個案常海燕,滿 珂(廣東醫科大學 人文與管理學院,廣東 東莞 523808)民族文化的重構往往要通過精英所操控的“知識書寫”才得以確立,而這種“知識話語”與“權力”交織在一起,甚至在認識論結構上就難以避免。如何突破西方現代國族主義的學術殖民主義,在尊重歷史文化的國族超越性與國族政治格局的現實中探索出一種恰當的書寫范式。本文以循化撒拉族歷史書寫為個案,力圖從知識社會學的理論路徑出發予以探討。撒拉族;文化重構;知識書寫;超越性

    湖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年6期2016-03-15

  • 多元的撒拉民歌文化
    學的方法深入對撒拉族民歌文化作較為詳細的論述,闡述撒拉族民歌的多元性。撒拉族;民歌;音樂文化撒拉族是元代從中亞的撒馬爾罕(今土庫曼斯坦境內)遷徙至今青海循化一代,經長期的歷史過程,與周圍居住的藏、回、蒙古、漢族人相互融合形成的,信仰伊斯蘭教,語言屬于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語支的烏古斯語組,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語文,人口十萬余,從事農業與餐飲,多數會講漢語,甚至會藏語。一、玉兒“玉兒”是用撒拉語演唱的一種古老的情歌。也稱“撒拉曲”。唱詞為五言體,句式不定,四

    大眾文藝 2016年24期2016-03-02

  • 比較視野下的撒拉族古爾邦節淺析 ——以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積石與真石頭坡村為例
    )比較視野下的撒拉族古爾邦節淺析 ——以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積石與真石頭坡村為例鐘華(青海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青海省西寧市810000)根據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積石鎮石頭坡村的田野調查,以及和漢族春節的比較,探討了撒拉族古爾邦節的文化內涵及其社會功能,以期在比較的視野中能對撒拉族節日文化有個更深的認識與理解。撒拉族;古爾邦節;文化傳統撒拉族是一個遷徙民族,其先民從中亞遷到中國已有近800年的歷史。撒拉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此外,

    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2016年4期2016-03-01

  • 撒拉族女人(外一首)
    馬忠(撒拉族)?撒拉族女人(外一首)馬忠(撒拉族)只有在蓋頭底下才稱為撒拉族女人這是信仰這是儀式從此自己掌握另一種命運簡單的生活必須握緊拳頭從九歲學到的灶臺功獻丑時沒有實習階段只能卷了袖口的時候散發撒拉女人的氣味一朵花一根蔥的模樣并非屬于撒拉女人的全部從綠色到黑色甚至戴白色蓋頭的過程是媳婦到母親甚至做奶奶的過程撒拉族女人在外看去捂臉羞澀家中是特殊的傭人帶著溫柔和微笑體貼家人撒拉族女人胸中裝著尊敬和孝心誰都知道這是真主賜給的禮物自己病倒了還揣在懷里這就是撒拉

    吐魯番 2015年1期2015-11-17

  • 簡論撒拉族民間文學與語言學的關系
    韓德虎撒拉族民間文學像各民族的民間文學藝術一樣,蘊藏量大、民族性強、煥發著獨具一格的光彩。為了更好地發掘、搜集、翻譯和整理撒拉族民間文學,就必須從撒拉族的族屬、變遷、方言及發展去作深入的探討。撒拉族的先民是元代從中亞撒馬爾汗遷徙至循化等地區的,躋入中華民族之列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撒拉語屬于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支的烏古斯語組。它與同語族的其它語言,如烏茲別克、土庫曼、維吾爾、哈薩克等語言一樣,屬于黏著語類型的語言。語言內部比較一致,方言差別不太突出。只是依

    群文天地 2015年5期2015-08-27

  • 伊斯蘭文化對撒拉族人力資源開發的影響
    進作用。一、 撒拉族與伊斯蘭文化撒拉人是在元朝蒙古軍西征時,受蒙古貴族的征討,被迫“簽發”,率領本族170 戶東遷,后被安置于積石州駐扎的民族[1]。 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是本論文的研究區域,因為全國71%的撒拉族人居住在此。 撒拉族是我國信仰伊斯蘭教的十個少數民族之一,撒拉人的一生多把《古蘭經》和《圣訓》奉為合格的穆斯林的標準。 從孩子啟蒙到入寺教育,生老病死的各個重要階段都受伊斯蘭文化的影響。中國學者楊懷中、余振貴在《伊斯蘭與中國文化》中指出:“伊斯蘭

    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 2015年1期2015-08-15

  • 撒拉族文化傳承下的村落空間藝術探析
    馬鳴撒拉族的村落空間藝術是撒拉族古老智慧傳承下的一項偉大結晶,處于多種文化背景之下的撒拉族人,在經歷過歷史的滄桑后,將這種古老文化保留下來,并以多種文化形式展現于世人面前。村落空間藝術是撒拉族的文化表達,亦是撒拉族人對美的藝術感受的直接反映。從依據現實地理環境而建立起來的背山面水的村落選址,讓整體的撒拉族村落呈現出一種錯落有致的聚集型村落,再到內部受宗教文化影響而呈現的獨特的內部布局結構和裝飾文化,皆可看出撒拉族是一個蘊含著古老智慧與文化的滄桑民族。 一

    群文天地 2015年2期2015-04-16

  • 撒拉族及其研究
    100081)撒拉族及其研究胡振華(中央民族大學 北京 100081)撒拉族的祖先來自土庫曼斯坦的一個叫做“撒勒爾(SALYR)的部落,如今這個古代中亞的撒勒爾部落早已作為土庫曼民族的一個組成部分了,但遷移到中國的一部分撒勒爾部落人又與青海的藏族、甘肅、青海的回族、蒙古族、漢族通過交往、交流、融合形成了中國的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撒拉族,他們已經大大不同于古代的撒勒爾部落了。撒拉族中的韓姓多為根子姓氏,馬、沈、蘭、何、劉、王等20多個姓都是后來與撒拉族融合

    昌吉學院學報 2014年5期2014-03-28

  • 論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本法律保護——以撒拉族為例
    位于青海地區的撒拉族,在長期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在與其他民族的長期交往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并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地方性知識”。但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撒拉族傳統生產生活方式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大量的傳統民族民俗實物正在消失,非物質文化遺產整體性消失速度日益加快,對撒拉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刻不容緩。一、撒拉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存現狀撒拉族擁有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隨著西方發達國家和國內強勢文化的傳播與滲透,撒拉族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 2014年5期2014-02-12

  • 青海撒拉族人群21個短串聯重復序列基因座的遺傳多態性
    省化隆縣甘都鎮撒拉族人群在D1GATA113、D1S1627、 D1S1677、D2S441、 D2S1776、D3S4529、 D4S2408、 D5S2500、 D6S474、 D6S1017、D9S1122、D10S1248、D10S1435、D11S4463、D12ATA63、D14S1434、 D17S1301、 D18S853、 D19S433、 D20S482、D22S1045共21個STR基因座的遺傳多態性進行了調查,獲得其等位基因頻率分布

    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 2013年5期2013-11-16

  • 20世紀三十年代以來關于撒拉族的學術史研究
    地處甘青邊界的撒拉族,隨著學術界向西北的轉向,逐漸引起一些民族學家、歷史學家和語言學家的關注,并發表了一系列論文,從此開啟了撒拉族研究的序幕。綜觀近百年來撒拉族研究的脈絡,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一、萌芽期:族源與教派紛爭對撒拉族研究的第一階段為民國初期到20世紀五十年代民族識別以前。我們不妨將此階段稱為撒拉族研究的萌芽期。對于民族學的研究總是與國家命運和前途緊密相連。這一時期的中國可以說內憂外患,經過了八年抗戰,接著又是四年內戰,當時的民族研究受到西方民族主

    黑龍江史志 2011年20期2011-08-15

  • 撒拉族文化遺產的旅游開發與保護
    界的廣泛關注。撒拉族是青海獨有的少數民族之一,擁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但旅游開發程度較低,因此,在大力倡導建立高原旅游名省的今天,合理有效地保護、開發和利用其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意義重大。1 撒拉族文化遺產概述文化遺產是個大范疇的概念,其中包括了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1.1 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其中凝聚、體現、寄托著人的生存方式、生存狀態、思想感情的物質過程和物質產品。在循化,物質文化遺產多以宗教和民居建筑的形式體現,所有村落都有一個非常顯眼

    中國商論 2011年21期2011-05-24

  • 散雜居地區撒拉族語言的變遷——以積石山縣方家村為個案
    的一部分。一、撒拉族語言介紹撒拉族有自己的語言—撒拉語,按語言系屬分,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語支吾古斯語組;按形態結構分,屬粘著語類型語言。由于長期同周圍漢、回族人民密切交往,撒拉族語言吸收了不少外來借詞。在詞匯方面,漢語借詞比同語族其它語言的多。尤其是50年代后,大量吸收了漢語中有關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新詞語。大大豐富了撒拉族語言。由于伊斯蘭教的影響,撒拉語中也摻雜著少量阿拉伯、波斯語借詞,主要是宗教生活和日常生活上的詞。撒拉語中也有一些

    黑龍江史志 2010年1期2010-12-21

  • 《阿里瑪》
    比喻阿里瑪像個撒拉族姑娘)。她頭上戴的是綠蓋頭,身上穿的是紅布襖,腳上蹬的是阿娜鞋(繡花鞋),誰像個撒拉婆(阿里瑪像個撒拉族姑娘嗎)?尾:阿里瑪——出來的花芽是綠綠的,阿里瑪——才開的花兒是紅紅的,阿里瑪——落去的花兒是白白的,阿里瑪——呀依,誰像個阿里瑪?以上記錄的是青海撒拉族古老的民歌《阿里瑪》,這篇歌詞是五十年代記錄的,它的音調悠長動人,優美嘹亮;詞意含蓄婉轉,耐人尋味。爽朗地表達著歌者對撒拉族姑娘的贊美和深情。它屬于民歌中一首很特別的盤歌(也叫猜歌

    雪蓮 2010年5期2010-11-08

  • 歌頌家園精神的撒拉族文學
    馬朝霞撒拉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和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他們在黃河岸邊繁衍生息,與漢、藏、回等民族和睦相處,共同發展,同時創造了根植于本民族土壤的文學藝術。撒拉族的民間文學源遠流長,與之相比,作家文學的歷史顯得十分短暫,只有半個世紀。但是,在這短短的50多年里卻涌現了許多頗有成就的作家: 韓秋夫,撒拉族作家文學的領路者;馬學義,用小說形式抒寫撒拉族人生活的開創者;馬學功,撒拉族精神家園的癡迷追尋者;馬文才,多種體裁創作的嘗試者;

    中國民族 2004年6期2004-07-0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