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種群

  • 新疆棉田主要藜屬雜草對除草劑的敏感性研究
    速發展,抗性雜草種群凸顯, 已有研究發現, 棉田雜草龍葵[5]、田旋花[6]對二甲戊靈產生了抗藥性, 生產實踐中也發現, 藜和灰綠藜越來越難防。為了明確目前新疆棉田雜草藜和灰綠藜對常見除草劑二甲戊靈和撲草凈的敏感性, 篩選有效的除草劑。本文采用溫室盆栽法, 研究了新疆不同地區棉田藜和灰綠藜種群對二甲戊靈、撲草凈的敏感性, 探索對二甲戊靈、撲草凈不敏感雜草種群的有效藥劑, 旨在為棉田闊葉雜草藜和灰綠藜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論依據。1 材料與方法1.1 供試藥劑99

    浙江農業科學 2023年11期2023-11-27

  • 非線性出生率對雙斑塊模型動力學行為的影響
    108)0 引言種群在斑塊間的擴散對種群的生存發展有著重要影響,近幾年來,學者們對種群擴散模型的研究越來越多,并且得到了很多新穎的結果[1-7].例如,Huang等[8]研究了如下具有擴散的雙斑塊模型,即(1)其中:N1和N2為斑塊1和2中物種的種群密度;參數D為擴散強度;s反應了擴散的不對稱性.學者們對單種群雙斑塊擴散模型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進展,文獻[7]中提出了具有加法Allee效應的單種群雙斑塊擴散模型,即(2)其中:x1和x2為斑塊1和2中物種的種

    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3年3期2023-05-30

  • 考慮污染和種內關系的種群擴散最優控制模型
    發展。環境是細菌種群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因環境污染而釋放的毒素也對細菌種群的生存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2,3]。種群擴散是種群動態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個體間相互作用是制約種群擴散變化的主要因素之一[4]。在種群生態學中,種群內不同個體間的相互作用稱為種內關系,具體包括種內互助和種內競爭。當種群個體達到一定數目時,就必定會出現鄰近個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開展種群研究最為核心的問題就是種群數量研究,種群數量是生物繁殖與進化的基本指標[5]。因此,基于環境污

    運籌與管理 2023年1期2023-03-02

  • 一類具有Markov切換和脈沖效應的兩種群競爭模型的生存性分析
    具有飽和效應的兩種群競爭模型.隨后許多學者對該模型和以該模型為基礎延伸的新模型進行廣泛的研究并取得了較好結果,主要涉及持久性、穩定性、分支問題和概周期解等方面[2-6].特別是2020年胡靜和劉志軍[6]研究了如下一類具有耦合噪聲和飽和效應的兩種群競爭模型:(1)在現實環境中種群可能會受到一些較為劇烈的環境擾動,例如洪水、寒流、干旱等.這些擾動可能會導致種群的生存環境迅速由一個狀態切換為另一個狀態,從而改變種群的增長率[7-8].通常情況下,不同環境之間的

    湖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2年4期2023-01-05

  • 基于Volterra捕食與被捕食模型的群落動態演變研究
    以下關系:(1)種群的自然增長及減少率:當種群可以以資源補充自身能量時,該種群有自然增長率;反之,該種群有自然減少率。比如,食草動物會有自然增長率,食肉動物則有自然減少率,既食草又食肉的動物會有自然增長率。當然,我們總假設資源的數量是充足的。(2)捕食與被捕食關系:高等級的種群可以捕食低等級的種群。經過此過程,被捕食種群個體數量減少,而捕食種群個體數量增加,而這些數量由兩種群原來個體數量以及一個比例系數決定。(3)競爭關系:當兩個種群(此處可以為同一種群

    現代信息科技 2022年9期2022-08-26

  • 基于EST-SSR標記的青榨槭天然種群遺傳多樣性分析
    ,關于青榨槭天然種群遺傳多樣性的研究報道甚少,僅He等[4]利用青榨槭葉綠體基因組開發出20對SSR引物,并對陜西7個青榨槭種群的遺傳多樣性進行了分析。因此,亟需對青榨槭遺傳多樣性和遺傳結構進行系統研究,這對其遺傳多樣性保護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義。微衛星標記(microsatellite marker)又稱簡單重復序列標記(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廣泛分布于真核生物基因組的編碼區和非編碼區[5],具有共顯性、多態性高、對D

    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 2022年2期2022-05-24

  • 廣西珍珠灣紅樹種群結構與動態特征
    30022)植物種群個體的生存能力及其對外界生境條件的適應能力,影響著整個植物種群數量動態特征[1],因此對植物種群數量結構和動態的研究,一直是植物生態學核心之一[2]。為了反映植物種群與環境的關系,我國學者對植物種群年齡結構[3-4]、存活曲線[5]、種群生命表[6-7]、植物動態指數[8]、時間序列分析[9]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探討。紅樹林是生長在海岸潮間帶,受周期性潮水浸淹的木本植物群落[10]。紅樹林種群屬于熱帶、亞熱帶森林種群的重要組成部分,紅樹林生

    應用海洋學學報 2022年1期2022-02-22

  • 寧夏5個野生酸棗種群遺傳變異性分析
    中衛市日照山5個種群(以下分別用WZ、HLS、LW、ZN、ZW表示),這5個地區的野生酸棗分布面積較大,而且較集中成片,具有代表性。試驗材料為5個種群野生酸棗植株的成熟功能葉片與果實,成熟葉片用于測定葉片生理生態指標,果實用于測定品質指標。并采集寧夏3個栽培棗品種:‘靈武長棗’‘中寧小棗’‘同心圓棗’(分別用LWCZ、ZNXZ、TXYZ表示),與野生酸棗各個指標進行比較。各種群基本信息與地理分布見表1及圖1。表1 寧夏野生酸棗種群基本地理信息Table1

    西北農業學報 2021年12期2022-01-20

  • 中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笆濉逼陂g,中國為3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建立了穩定的人工繁育種群。其中,人工繁育大熊貓數量實現快速優質增長,繁育成活大熊貓258只,人工圈養種群總數達到633只。對大熊貓、麋鹿、朱鹮、林麝、白頸長尾雉、黑葉猴等一大批野生動物實現放歸自然,并不斷擴大放歸區域和范圍,特別是曾在野外消失的野馬、麋鹿,已重新建立起野外種群,9只人工繁育大熊貓放歸自然,并成功融入野生種群。目前,大熊貓野生種群增至1864只,朱鹮野外種群

    環境與生活 2021年1期2021-05-04

  • 基于演化博弈的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協同機制研究
    按照定位分為領導種群、關鍵種群、支持種群和寄生種群四類;而楊克巖[6]基于電子商務信息生態系統理論,著重分析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的三個子系統——電子商務信息場、電子商務信息生態鏈和電子商務信息生態圈。(2)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演化規律。紀淑嫻等[7]在對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的概念和構成進行深刻解讀的基礎上,提出了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演化平衡的四個階段:初步形成、發展擴大、成熟協同和衰退革新;孫浩等[8]使用多主體建模技術進行仿真實驗來研究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的演化過程。然而,

    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1期2021-03-13

  • 種群增長曲線中增長率和增長速率的辨析
    高中生物教學中在種群增長曲線的教學是一個重難點,現存教輔資料中多將增長率和增長速率混為一談,尤其是2017年新課標全國Ⅰ卷第5題的出現使得該爭議更加頻繁出現.現嘗試對上述概念進行辨析,為教學提供建議.一、明晰概念增長率:種群在單位時間內單位個體凈增加的個體數, 即:(Nt+1-Nt)/ (Nt×Δt);增長速率:種群在單位時間內增加的個體數,即:(Nt+1-Nt)/Δt;部分資料書認為增長率就是個百分值,在此教師可以通過銀行存款年利率和月利率的對比來加以解

    數理化解題研究 2020年28期2020-10-19

  • 帶有Lévy跳與飽和項的 隨機互惠種群模型的漸近行為
    建立了不同的互惠種群模型, 并利用微分方程定性理論分析了種群動力學行為[1].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 環境污染日益嚴重, 對生物種群的生存帶來極大的危害. 從而在建立種群動力學模型時, 很多學者考慮了環境毒素的影響[2-3].此外, 種群的生存還受環境噪聲的影響. 因此, 利用隨機微分方程刻畫種群動力學行為更符合實際. 為此, 文獻[4]建立了下列具有飽和項和毒素影響的隨機互惠種群系統研究了系統(1)的滅絕性與持久性.(1)另一方面, 一些突發的且嚴重的環

    云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年3期2019-05-22

  • 帶有自由邊界條件的反應擴散方程描述的競爭模型
    201300)種群競爭模型的研究一直備受關注[1-6]。文獻[1-2]研究了一般的種群競爭模型,并對平衡點進行了穩定性分析,文獻[2]分析了平衡點的局部穩定性和全局穩定性。文獻[3]研究了一類捕食與被捕食的食物鏈系統的關系,研究了系統平衡點的穩定性和極限環的存在性,得到了不同條件下兩物種生存之間的變化關系。他們使用的模型都是常微分方程組,通過分析特征根(或者說特征根實部)的符號來分析平衡點的穩定性,進而得到種群的生存或死亡的結論。在自然界中,有些種群向另

    上海電力大學學報 2019年2期2019-05-08

  • 北京動物園圈養環尾狐猴種群發展分析
    素影響,環尾狐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其野外數量不足2000只且仍在不斷被減少[2-3]。2012年被IUCN紅色名錄列為近危物種,并收錄于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中,禁止在國際進行交易[4-5]。圈養在保障瀕危種群健康可持續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圈養條件下,通過進行飼養、繁殖、疾病防控、豐容等多方面管理,動物種群可得到良性的發展,繼而實現對種群的保護[6]。環尾狐猴,因其繁殖容易,適應性好的特點,在圈養環境下得到了很好的繁殖,目前成為世界各地動物園

    野生動物學報 2018年4期2018-11-23

  • 探討對高考試題中種群“增長率”的理解
    18200)1 種群增長模型1.1 兩種“J”型增長模型 當一個種群遷入一個新的適宜環境,在渡過適應期和瓶頸期后,種群數量以指數增長,這類指數增長被稱為與密度無關的種群增長,即“J”型增長,其又可分為兩類。1.1.1 離散型“J”型增長 有些種群(如許多一年生植物和一些昆蟲),在繁殖后親代死亡,其各個世代不相重疊,種群增長是不連續的,稱為離散增長。在這種情況下,把一定時期內(如1年、1個月或其他的一個時間單位)的增長率稱為周限增長率(finite rate

    生物學教學 2018年9期2018-10-15

  • 一類基于個體尺度結構的三競爭種群系統的最優輸入率控制
    00387)生物種群模型與生態環境保護及生物多樣性等息息相關,因此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近年來,許多文獻研究了具有年齡結構的種群模型[1-4].而個體尺度對研究生物種群有著重要意義,它比年齡結構更能精準地反映生物種群的某些行為[5],因此受到了眾多學者的關注[5-10].文獻[6-7]研究了兩類單種群模型的最優收獲問題.文獻[5]研究了一類個體尺度差異的兩競爭種群系統的最優收獲問題.文獻[8]研究了一類競爭種群系統平衡解的穩定性條件.文獻[9-10]研究了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年4期2018-09-11

  • “最大持續產量”原理分析
    續產量的理論基礎種群在有限環境中的增長表現為“S”型曲線,又稱邏輯斯蒂曲線。其數學模型(微分方程)為: dN/dt=rN[(K-N)/K]。r是種群瞬時增長率,指種群數目在單位時間內平均每個個體的改變率。這個模型有兩點重要假設: ①有一個環境容納量(K): 當N=K時,種群為零增長,即dN/dt=0;②假設某個空間能容納K個個體: 每個個體用了1/K的空間,N個個體利用了N/K的空間,而可供種群持續增長的剩余空間就只有(1-N/K)了,從而種群增長率r隨密

    生物學教學 2018年3期2018-08-08

  • 種群數量變化中重要參數λ值的解讀
    3第4章中講述了種群數量變化的三種模型,由此引出數學模型的構建方法?!癑”型增長的模型假設為:在食物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等條件下,種群的數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數增長,第二年的數量是第一年的λ倍,所以t年后種群數量Nt=N0λt。由此可以看出,λ值是前后兩段時間之間種群數量的倍數,即λ=Nt/Nt-1。λ值的大小能反應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也與種群的增長率有密切關系。1 λ值與增長率的關系增長率是指單位數量的個體在單位時間內新增加的個體數,即增長率=新

    生物學教學 2018年2期2018-08-07

  • 種群增長率反向分析種群數量的變化
    周泉摘要 種群增長率是高中階段分析種群數量變化的重要參數,以2017年高考生物新課標卷I第5題為例,聯系常見解析及文獻資料的釋疑,提出有關種群增長率的兩點疑問。通過設定種群增長率隨時間的變化模型,反向分析種群數量的變化,獲得種群增長率種群數量關系曲線并對疑問做出解答。關鍵詞 種群增長率種群數量變化反向分析中圖分類號 Q-49文獻標志碼 E1 2017年高考生物新課標卷I第5題的分析與思考原題:假設某草原上散養的某種家畜種群呈“S”型增長,該種群的增長率隨種

    中學生物學 2018年8期2018-03-01

  • 種群數量變化中的“率”和“速率”
    劉正旺高中生物“種群的數量變化”涉及數學知識與生物學科知識的高度整合,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較高的要求,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該知識點也是一個高考的熱點,不管是在各省高考題還是全國卷中都是一個高頻考點。其中,“率”和“速率”的問題在中學生物教學中存在很多區分不清的情況,這一點更是一線生物教師的爭議點。下面從高考真題出發,就“種群的數量變化”中的“種群增長率和種群增長速率”以及“出生率、死亡率和出生速率、死亡速率”進行一些辨析,以期與廣大同行交流。1高考例題分析1

    中學生物學 2018年6期2018-01-17

  • “S”型增長曲線就是邏輯斯諦增長曲線嗎
    斯諦增長過程中的種群增長率變化,分析了真實生態系統中可能出現的不呈現為“S”形的邏輯斯諦增長曲線和不屬于邏輯斯諦增長的“S”型增長曲線。邏輯斯諦增長 增長率 “S”型增長曲線 阿利氏定律1 高考題引發的爭議2017全國卷Ⅰ第5題:假設某草原上散養的某種家畜種群呈“S”型增長,該種群的增長率隨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如圖1所示。若要持續盡可能多地收獲該種家畜,則應在種群數量合適時開始捕獲,下列四個種群數量中合適的是( )圖1 種群增長率—種群數量關系曲線A.甲點對

    中學生物學 2017年10期2017-11-28

  • 廣東流溪河水庫盔型溞(Daphniagaleata)休眠種群與現生種群的單倍型多樣性和遺傳分化
    leata)休眠種群與現生種群的單倍型多樣性和遺傳分化黃 琦,徐少林,徐 磊,韓博平(暨南大學生態學系,廣州 510632)休眠卵庫作為淡水枝角類生物與遺傳信息的儲藏庫,從沉積物休眠卵庫中萌發的枝角類對現生種群的數量與種群遺傳結構有著直接的影響. 分別采集流溪河水庫盔型溞的現生種群和沉積物表層(0~10 cm)的休眠卵,擴增現生種群與休眠卵的線粒體細胞色素C氧化酶亞基I基因,構建了單倍型網絡. 休眠種群相比現生種群有著較高的單倍型多樣性和核酸多樣性,初期現

    湖泊科學 2017年5期2017-09-08

  • 種群增長率、瞬時增長率和增長速率的辨析
    15192)1 種群增長率、瞬時增長率、增長速率的相關概念1.1 種群增長率 高中生物學教材在介紹種群的“J”型增長曲線時提到種群增長率,λ代表種群的增長率,在“J”型增長曲線中λ保持不變。當第二年的種群個體數量是第一年的λ+1倍,則Nt=N0×(λ+1)t??梢岳斫鉃?span class="hl">種群增長率即為后一年種群個體的總數量與前一年種群個體的總數量之比。λ是種群增長模型中有用的量,當λ>0時,種群的個體數量將增多;當λ=0時,種群的個體數量將保持不變;當λ1.2 瞬時增長率

    生物學教學 2017年2期2017-08-20

  • 對2017年高考生物新課標卷Ⅰ第5題示意圖的釋疑
    和采用的觀點是:種群的增長率隨著種群數量的增大而減小,因而對2017年高考生物新課標卷Ⅰ第5題中關于種群增長率所呈現的倒鐘型曲線圖的科學性產生疑惑。本文通過介紹簡單邏輯斯諦增長模型和改進的邏輯斯諦增長模型中種群增長率和種群數量關系來對之釋疑。1 高考試題回顧2017年高考生物新課標卷Ⅰ第5題:假設某草原上散養的某種家畜種群呈S型增長,該種群的增長率隨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如圖(圖1)所示。若要持續盡可能多地收獲該種家畜,則應在種群數量合適時開始捕獲,下列四個種

    生物學教學 2017年10期2017-08-20

  • 基于Logistic模型的組織種群共生演化穩定性
    tic模型的組織種群共生演化穩定性謝桂生1,朱紹濤2(1.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北京 100124;2.北京工業大學應用數理學院,北京 100124)針對組織網絡內部關系的動態演化和組織規模變化問題,運用Logistic模型對幾類相互獨立但相互關系不同的種群之間的共生穩定進行了比較研究.發現相互獨立的種群間共生穩定性受到聯結關系的強度影響,與種群間關系類型無關.只要2個種群相互之間不存在過度的影響力,就可能產生共生穩定性.Logistic模型;組織種

    北京工業大學學報 2016年2期2016-10-18

  • 恢復大型食肉動物種群困難多
    恢復大型食肉動物種群困難多容易恢復種群的大型動物必定是食草動物,恢復植被并禁止獵殺就可以。而要恢復大型食肉動物種群,要困難很多倍,需要恢復各級生物鏈?;謴汪~類種群則分兩步,一禁止捕魚,二恢復自然水域,包括拆除各種大壩、水庫等,其實也很難。今日頭條網友“經緯集結號”評2016年4月號《我國哪些物種“死去又活來”?》欄目主持/胡仲濤 huzhongtao@vip.163.com

    環境與生活 2016年5期2016-03-12

  • 油松遺傳結構與地理阻隔因素的相關性
    理屏障可能會阻礙種群間基因交流,導致種群間遺傳分化增大[3-4]。核DNA遺傳標記研究顯示,油松的遺傳變異主要存在于種群內,種群間已具有一定的遺傳分化[5]。關于山脈屏障對植物遺傳分化的作用,已有人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結果卻不盡相同。已有研究表明,山脈是美國短葉松(Pinus banksiana)[6]、中國青楊(populus cathayana)[7]、海岸松(Pinus pinaster)[8]基因交流和遷移的重要屏障,從而引起其遺傳譜系產生隔離;但

    生態學報 2013年19期2013-09-19

  • 基于ISSR標記的南方紅豆杉野生種群和遷地保護種群的遺傳多樣性和遺傳結構分析
    方面,其遷地保護種群規模較小,往往只有少數幾株,令人懷疑其在物種保護方面的實際作用與意義。從“最小有效種群”理論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小種群都會消亡[1-2],所以,它們甚至被稱為“活著的死植物”[3-4]。應該注意的是,這些理論和論斷的依據都是自然或野生狀態下小種群的動態規律,對于引種到植物園里的小種群,在人為條件影響下,其動態規律究竟如何則很少研究。李新華等[5]報道了在南京中山植物園內引種栽培40余年后南方紅豆杉〔Taxus chinensis(P

    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 2011年1期2011-12-31

  • 集合種群研究進展
    破碎,連續分布的種群分裂成斑塊狀種群,然后逐個斑塊內的種群滅絕,最后導致整個種群的滅絕。也可能在片斷化過程中,一些斑塊中(棲息地合適,但由于競爭干擾等因素的影響)的種群退縮回到較大的中心斑塊,并在這種大的斑塊中繼續生存。也有的種群在棲息地分裂成斑塊狀后,局部小種群因為其他斑塊種群的個體不斷遷入而能長期生存,甚至局部種群滅絕后形成的“真空”空間也可能被臨近斑塊種群的遷入占領而得到恢復?,F代的種群理論認為,自然種群的空間分布形式是占據斑塊狀的棲息地,并且不斷地

    山西農業科學 2011年11期2011-04-13

  • 中學生物教材中種群密度調查問題的分類討論
    馬建興摘要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而種群密度調查則是構建種群數量變化模型的基礎。種群密度調查就是指對被調查的種群數量進行統計,可以直接計數種群的每個個體,也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后者又可以分為樣方法、標志重捕法和取樣器取樣法等。筆者從教學實踐角度出發,對高中生物學中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種群密度調查問題進行歸類分析與討論。

    中學生物學 2008年8期2008-10-27

  • 種群連續增長模型的相關問題
    筆者在對必修3《種群數量的增長規律》教學時,利用種群“S型”曲線進行分析,要使種群達到可持續性發展的目的,不應在K值進行捕撈或砍伐,因為此時增長率為0,不利于種群的恢復,而應在增長率最大時處理最合理,并告訴學生K/2時是種群增長率最大點。課后,有學生問我:“為什么種群在K/2時是增長率最大點?”我當時一怔,說老實話,這兩年教學中。我對此知識點也是知其結論,只知道種群數量增長規律中有個邏輯斯諦方程,但未深入了解?,F在學生一問,便暴露出問題。

    中學生物學 2008年2期2008-07-07

  • 解析“增長率”
    題再現:下列有關種群增長的S型曲線的敘述,錯誤的是()A. 通常自然界中的種群增長曲線最終呈S型B. 到達K值時種群增長率為零C. 種群增長受自身密度的影響D. 種群的增長速度逐步降低參考答案:D。增長率: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第二冊P75敘述為:“假定種群的起始數量為N0,每年的增長率都保持不變,第二年的種群數量是第一年的λ倍,那么,一年后該種群的數量應該為:N1=N0λ……t年后該種群的數量應為:Nt=N0λt”。很顯然,增長率λ是一個比率,即把后

    中學生物學 2008年3期2008-06-0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