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學

  • 美國漢學家田浩的中國思想史研究
    新儒學”、宋學、道學、理學之間的關系田浩先生對中國思想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宋元明時期。對于這一時期的學術,我們通常稱之為“宋明理學”?!八蚊骼韺W”的英譯通常為Nео-Cоnfuсiаnism,但該詞在使用中卻甚有歧義,所以田先生主張首先應厘清Nео-Cоnfuсiаnism 的內涵,以免引起誤解。Nео-Cоnfuсiаnism,本意是“新儒學”,是17世紀來華的耶穌會士提出的一個概念,用來定義宋明時期不同于先秦儒學的“新”儒家思想。20世紀30 年代馮友蘭

    國際漢學 2023年5期2023-12-14

  • 老子生命道學詮釋構想
    背離無為的。老子道學根本上是生命道學,始終保持如何完善生命的問題意識(2)筆者言說的生命,特指人。人是具有精神性的主體存在,尤其重視個體生命的優先地位。生命不是狹義的身體,生命是生理生命、社會生命與精神生命的統一。。在快節奏的當代社會,人容易產生焦慮、困頓心理,而道家是緊張社會的“清靜劑”。如何利用深厚的道家文化資源幫助當代人進行身心調適、成全完善的生命,是一個重大而緊迫的時代課題。道家的立足點是成全個體生命,建構良好的社會同樣是為了更好實現個體生命自由,

    平頂山學院學報 2022年1期2022-11-23

  • 陽明心性論與道家性命觀對比研究淺論
    學說。性命學說是道學理論的核心之一,道學的大部分以至于全部內容都是圍繞“性命雙修”進行,道藏傳世千萬言,性命雙修學說是其核心關鍵。心為何要修?為什么要符合于道德?這些問題傳統儒學并未闡釋清楚,道學給出了它的答案:心性修持大道生?!段饔斡洝分杏幸欢卧?,簡單而又高度概括了心性修煉對目的。大道至簡,心性修煉是為了最終的“至道”。從道醫生理學道角度而言,如果心中能量不充足,元氣不能輸布四方,則不能控制身中臟腑精氣運轉,五臟六腑所主的負面情志就會因此產生,表現在個人

    今古文創 2022年27期2022-11-01

  • 東寨港自然保護區五個監測站水質變化特征分析
    TP 均值最大;道學站的TN 均值最大。從標準偏差上看,管理局、林市村、塔市3 個站點均是DO 的標準偏差最大;而溪頭村和道學村兩個站點的最大標準偏差數為CODMN,其對應的數值變化幅度最大。表2 水質測評結果Tab.2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Results2.2 不同監測站的水質變化特征從圖1 可以看出,站點管理局、溪頭村、道學、林市村、塔市所測水體pH 的變化范圍分別為7.23~7.48、7.23~8.31、6.50~8.5

    熱帶林業 2022年2期2022-07-12

  • 道學與政術之間:論張載禮學的二重進路
    解決為指向,以“道學”和“政術”為其進路,此二者彼此貫通、互為依據,表現出不同于以往禮學思想的獨特之處?!?span class="hl">道學”應對佛老盛行的思想危機,張載禮學由禮之自然追溯到禮的形上依據,并進而以變化氣質、知禮成性實現人在持禮過程中的內在超越,為士大夫的心性修養提供了佛學之外的途徑?!罢g”則應對積貧積弱的社會危機,張載以漸復三代為最終理想,通過以禮為教追求賢才之培育,對敦本善俗和社會教化產生了重大影響。[關鍵詞]張載;禮學;道學;政術;變化氣質[中圖分類號]B244.

    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 2022年2期2022-03-23

  • 在視域交融中理解文本* ——邸利平《道由中出:呂大臨的道學闡釋》評述
    中出——呂大臨的道學闡釋》(中華書局2020年版),是新近出版的一本對呂大臨思想再次進行探討的著作。與以往研究相比,《道由中出》同樣將呂大臨思想置于關、洛兩大學派的背景下考察,不同的則在于作者具有更加明確的詮釋學意識,因而在論述上緊扣文本分析,觀照視域上有意在儒學、經學、道學、理學、哲學等這些不同的學術形態中移動,力求在理學理論的“爭辯”與“演變”中,動態地呈現呂大臨理學思想的個人問題意識及其理論的內涵和價值。一、強調“道學”解讀的詮釋學前提理學是先秦儒學

    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3期2021-12-03

  • 讀經典遇圣賢文化
    ,有人又稱為宋明道學。道學之名雖早出于理學之名,但道學的范圍比理學要相對小。北宋的理學當時即稱為道學,而南宋時理學的分化,使得道學之稱只適用于南宋理學中的一派。至明代,道學的名稱就用得少了。所以,道學是理學起源時期的名稱,不足以囊括理學的全部。今天我們稱之為理學的是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時代占主導地位的學術體系,主要有兩大派,一派是宋代占統治地位的道學,其中以洛學為主干,至南宋發展到高峰,在明代仍有很大影響及正統地位,主要以二程朱熹為代表的程朱派,以“理”為

    新閱讀 2021年8期2021-08-23

  • 性道、道統與政統 ——“道學”的三重維度
    前學界普遍認同“道學”主要以“性與天道”為對象,其內容可以理解為“性道之學”?!靶缘乐畬W”固然是“道學”范疇的核心要義,但此義是否能囊括“道學”的全部意蘊卻有待商榷。事實上,儒家的“道學”之名起于宋初,本義為堯舜或孔孟之道。之后,宋儒賦予了“道學”更加豐富的內涵:在“北宋五子”那里,“道學”被賦予了“性道之學”的內涵;程朱之后,“道學”之名具有了學派之維;慶元黨禁之后,“道學”始有政黨色彩的貶義意味。因此詳盡地分疏“道學”范疇的演進歷程,對宋明理學的研究極

    湖北社會科學 2021年10期2021-01-12

  • 儒林視域下的宋代儒學史研究
    傳》以外,單設《道學傳》。綜合此二傳,即可得兩宋儒學的概要。以《宋史·道學傳》和《宋史·儒林傳》為基礎,增加此二傳以外的其他儒者,可以撰寫一部內容更為豐富的宋代儒學史。這將為宋代哲學史研究,提供有別于理學史的更為寬廣的資料。因為兩宋道學盛行,并開創宋元明清道學源流,所以后來的儒學史書寫特別重視道學史或者廣義的理學史,可以說是擴大了的道學傳。從朱子《伊洛淵源錄》到明代胡廣《性理大全》,再到清代熊賜履《學統》、李光地《性理精義》、張夏《洛閩淵源錄》、張伯行《伊

    華夏文化 2020年2期2020-12-06

  • 關于宋元哲學研究的幾個基本問題
    源頭;宋元時期,道學興起,其理論融攝儒、釋、道三家之學,思想系統升華到了更高的理論層次與認識層次,使中國哲學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因此,在現實的中國哲學史研究中,人們對宋元哲學的研究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學術成果豐碩繁富。但是,如何研究宋元哲學,怎么樣理解宋元哲學的衍生發展、學派分化、學術旨趣、歷史價值等方法學層面的基本問題,仍然是一個需要繼續深入探討的課題。本文對涉及宋元哲學研究的這些基本問題進行一些探索與思考,以期對現實的中國哲學史研究的深化與拓展有所

    貴州文史叢刊 2020年2期2020-06-08

  • 創新與宇宙論:“(Neo-)Confucianism”一詞早期的用法 (德)
    [摘 要]宋代“道學”的成員,歷代有不同的稱呼,如中文“程朱學派”“理學家”“今儒”“新儒家 ”,或外文“Neo-Confucians”,但是都與“道學”原義有所不同。文章探討西方“Confucian” “Confucianism”“Neoconfucian” “Neoconfucianism”等用語在17到19世紀文獻的發展,包括其學術背景與原先的用意。這些用語大部分可以找出比目前所知更早的出處,有時候超過一百年。另外可以看到這些術語剛開始有著比較負面的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3期2020-06-04

  • 蜀道通天下
    摘?要:俯瞰道學發展史,繼朱熹張大之后,魏了翁是極為重要的一環。魏了翁較早將朱熹的著作帶回四川,并幾度興辦書院,讓理學西出,使“蜀人盡知義理之學”,對光大蜀學起到重大作用。他不固守朱子學說,融合眾說,寫下大量著作,主張“求之六經反之吾心”。在蜀地多年講學為政之后,伴隨著影響的擴大與地位的升高,加之弟子的增多,以魏了翁為首的蜀學開始走向各地,受到普遍的注重。特別是魏了翁疾呼為周、程、張載立謚的實現,確立了道學此后幾百年間獨尊的正統地位,儒學從而獲得了前所未有

    文史哲 2020年3期2020-06-03

  • 陳白沙詩歌散論
    于自得的陳白沙的道學思想與詩歌實踐相融為一,借詩明道。自然率意、主張性情的詩歌追求之下始終有著深沉的儒者關懷與難以割舍的風雅情結。[關鍵詞] 陳獻章 詩歌 道學 詮解[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3541(2020)01-0090-09在明代從祀孔廟的四儒中,新會陳獻章無疑是最具“詩緣”的,且不必說核對,有1977首存世之說。的存世詩作,頗令人尋味的是,這位理學家賴以成名的竟是一篇五言長詩。陳獻章(1428—1500

    北方論叢 2020年1期2020-03-30

  • 與張京華教授(丁酉十月三日)
    不忘矣。嗚呼!我道學遠自堯舜傳來,而及夫孔孟歿后,長更秦、漢、晉、隋、唐,而道學不明,勢利功名之挐,異端詞章之惑,害我天性,而世入漆夜者久,為一千五百年余矣。然剝極復生,豈非天道之常乎?乃于五季之末,五星聚奎,而至宋初,天降我濂溪先生,不由師傳,早通大道(太極),乃作圖書,上續孔孟之道統,下啟洛閩之道關。自后程、張、朱群賢前后崛起,我儒教之道學粲然復明于天下。此誠我先生作前茅之力也,其功也豈不大乎哉!今幸于故里之前復元濂溪書院。曩者奉安位牌,而行祀之初,雨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20年4期2020-01-08

  • 兩宋之際理學的境遇和演變
    詞:宋學;理學;道學;偽學;事功中圖分類號:K2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378(2019)04-0001-07DOI: 10.39 69/j .issn. 1005-6378.2019.04.001理學,在宋代學術界的地位與作用究竟如何?一般人并不十分清楚,僅憑后世頗為流行的“宋明理學”一詞,便“想當然耳”地認為宋代理學的地位必然很高,作用必然很大。其實不然,稍加考察,便可發現實際情況并非如此,需要糾正。首先需要說明的是,過去不少人把宋代的

    河北大學學報·社科版 2019年4期2019-10-20

  • 古代道學人士的心疾問題
    本文考察了宋以來道學人士罹患心疾的情況,其病發比率總體不高;而另一方面,由于程朱學重“思”,宋明道學家“因思致疾”的現象著實較多,應當引起重視。明代心學懲朱學流弊而起,王守仁良知學“不學不慮”之教、顏鈞“救心火”的專門活動于道學心疾皆有實效。程頤、朱熹也有意懲治心疾,提出要“善其思”,指明了對學者來說更可常態化的心疾防范之法。關鍵詞:道學;心學;心疾;因思致疾;精神(心理)疾病一、患心疾的總比例并無特別代表性的有A. Juda, “The Relation

    文史哲 2019年2期2019-09-10

  • 簡潔優美說宋瓷
    “技進乎道”是“道學技藝”的指導思想。我舉個眾所周知的庖丁解牛的故事來說明。庖丁給文惠君表演殺牛,手所碰到的,肩所扛住的,腳所踩著的,膝所抵住的,刀刃順筋肉的間隙和骨節的空虛處游刃有余。這種殺牛的技術與人的意圖達到了和諧統一,也就是消除技藝與事物的對立,使主體與客體緊密聯系到一體。這種“手隨心動,技從手出”的演示是心、物渾然一體的過程,這就是“道”的境界,故庖丁說:“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被谶@種思想,道家提出了自己的審美觀“大巧若拙”的理論?!按?/div>

    理財·收藏版 2019年4期2019-09-10

  • 魯國少人才
    有像先生這樣精通道學的人才?!鼻f子不以為然,耿直地說道:“依我看,魯國不僅精通道學的人才少,儒士其實也沒多少……”魯哀公有點不高興,反問道:“我們魯國舉國上下都穿著儒士服裝,怎么能說我們的儒士少呢?”“我聽說,儒士頭戴圓冠代表通曉天文,腳穿方形鞋代表通曉地理,身佩玉飾代表遇事果斷。我覺得真正的儒士不一定身穿儒服,而身穿儒服的人,也未必通曉儒學?!鼻f子解釋說。見魯哀公不說話,莊子接著道:“如果王上認為我說的不對,您不妨下一道命令,就說凡是沒有真才實學卻穿著儒

    幽默大師(漫話國學) 2019年9期2019-09-10

  • 基于道學思想的金融衍生品投資分析方法研究
    式。本文首先簡述道學思想的起源與定義,再從道學思想與市場主流的衍生品投資分析結合邏輯入手,對比研究了基本面分析法與技術分析法的優、劣勢,并提出兩者的完善方向。關鍵詞:道學;技術分析;基本面分析中圖分類號:F830?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913X(2019)06-0105-02一、道學思想的起源與定義道學,即天圓地方學說,太極、陰陽、五行是其核心與精髓?!暗馈痹诠艜r被漢民族一直奉為至高無上的學說。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證明,“道”文明是漢民族

    北方經貿 2019年6期2019-08-27

  • 宋代思想史的再思考
    其是“理學”、“道學”、“新儒學”以及“Neo-Confucianism”這些術語。這些概念的用法需要得到進一步的梳理,我并不想簡單地用一個術語代替另一個,而是希望用更加細致具體的方式看待儒學內部的不同圈子、團體或譜系等等,并以此來增強我們研究和論著中的明確性。其次,我將給予朱熹同時代儒者以進一步的關注,并且以嚴肅的態度將他們視為儒家思想家;我確信,更好地了解朱熹同時代儒者將有助于增強我們對朱熹作為哲學家的認識,并進一步了解他所處的時代以及他所扮演的角色。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1期2019-03-25

  • 唯識學與道學思想關系嬗變的四個歷史階段
    108)唯識學與道學[1]在中國佛道關系史上是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問題。任繼愈主編的《中國哲學發展史》(隋唐卷)“隋唐道佛之爭”中,曾討論過玄奘翻譯《老子》為梵文本引發爭論的話題,折射出唐代唯識宗與道教有過一段思維火花碰撞的歷史。這觸發了筆者進一步的思索,如果把佛道思想關系置于歷史的長河中,用學術史的眼光去考察,二家的相互關系不僅僅發生在唐代,上可追溯到南北朝佛教唯識學的初傳,下至近代佛教唯識學的復興。目前學界缺乏對唯識學與道學的思想關系作出系統的歷史梳理。本

    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年1期2019-03-25

  • 辛棄疾《摸魚兒》詞旨新說
    慨源于當時朝中“道學之黨”與“功利勢力”之間的黨爭;詞中對宋孝宗聽信讒言的指責并非事實,從而引起皇帝的不悅。以下結合辛詞、史料,考證之。一 釋“蛾眉曾有人妒”“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用漢武帝陳皇后典故:陳皇后失寵幽居長門宮,期盼武帝再次召幸,而約定的“佳期”一再延誤?!岸昝荚腥硕省?,語出屈原《離騷》:“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言小人讒毀。詞人顯然以陳皇后、屈原自擬,謂孝宗聽信讒言,將自己斥逐疏遠。如此,南宋人謝枋得之說便值得特別注意。謝枋得

    中國韻文學刊 2018年2期2018-11-13

  • 淺談中國藝術的文化淵源
    可上溯為“儒學、道學、禪學”。而藝術同樣受三種文化的影響,并在發展的過程中與諸文化相系相生,延續千年。文化淵源的至上欄在藝術體系中形成自我的美學價值——儒學、道學、禪學美學價值,同樣,這三種美學價值和美學思想又建構和指導著藝術的形成和發展。關鍵詞:文化;藝術;儒學;道學;禪學中國文化有其偉大的淵源,即中國文化的正統思想,它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儒學、道學、禪學。三種文化宗脈對藝術的發展影響是巨大的,在某種程度上,它們又成為藝術發展規律中的指導思想。一、儒

    世界家苑 2018年5期2018-07-28

  • 從《宋元學案》看政治與儒學的互動影響* ——以黨禁與雜學為中心
    影響(三)周密的道學批判另一方面,《浩然齋雅談》卷上周密又對朱熹、呂祖謙等人推崇道學(性理之學)而輕視文藝(三蘇批判)的做法感到不滿,并引葉適所說的“洛學興而文字壞”之說以為至當之言。然而在王梓材看來,此說之意圖在于抬高文辭的地位而貶低道學,與其《齊東野語》中對于朱熹等道學家的肯定立場不免自相矛盾③。實際《齊東野語》的上述論述中,周密只是對道學之發展作了客觀的描述,并不代表他有意褒獎道學。相反從上述《癸辛雜識后集》等詆毀道學家的言論來看,周密對于許多道學

    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3期2018-07-04

  •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道學研究
    褚國鋒摘要:“道學”是道家道教之學的統稱,“道學研究”即關于道家道教的學術研究。1978年以來,道學研究蓬勃發展,四十年間碩果累累。本文旨在對1978—2018的道學研究進行回顧與展望。全文分為五個部分,首先概述四十年來中國內地道學研究的雙重背景,其次介紹中國道學研究學術傳統的傳承與發展,再次介紹主要研究領域的代表性成果,復次分析道學研究的主要議題,最后展望道學研究在未來的發展。關鍵詞:道學? 文獻整理? 文化自信作者詹石窗,四川大學老子研究院院長、道教

    孔學堂 2018年3期2018-05-14

  • 道學建構帝學
    問。宋儒希望建立道學化的帝王之學,實現儒家仁政德治的政治理想。朱熹通過對什么不是帝王之學的辨析,確立了以《大學》為核心的儒家正學引導帝王的經典體系與理論框架,并通過理學思想的運用,回答了帝王為什么學,如何學以明理而正君心立綱紀等系列問題,推動了以道學建構帝學的思想建設。關鍵詞:朱熹;大學;經筵講義;道學;帝學中圖分類號:B22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257-5833(2018)04-0130-08中國歷史上的所謂“帝學”或者“帝王之學”,往往又

    社會科學 2018年4期2018-04-30

  • 中國傳統武術對道學的融攝
    影響最大的莫過于道學,“道學”一詞由近人胡孚琛重新提出并作為道家、道教、丹道的統攝概念,某種程度上是道學讓武術走出了野蠻,進入了文化,文章主要對文獻和部分出土材料的解讀以及個人習武心得對道學、武術的關系進行闡釋。關鍵詞:武術 丹道學 道學 道 天人合一1道學與武術1.1道學道學”一詞出現甚早,但其范圍都是狹隘的,要不專指老子道的學說,要不指宋明的哲學等等;本文使用的道學是廣義的道學,其由今人胡孚琛提出來,“道學應指中國傳統文化中以老子的道的學說為理論基礎

    武術研究 2018年1期2018-03-24

  • 李覯的“易學”與“禮學”
    離。因為,從北宋道學發展的實際來看,不論是李覯的“禮學”還是“易學”,對于周、程、張、朱各家學說的具體影響都十分有限。但是,就李覯力圖通過對“易”、“禮”之學的獨立思考,詮釋與建構“邦國之龜筮,生民之耳目”的學術追求而言,確實與道學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趣向是一致的。因此,不論是李覯的“禮學”還是 “易學”,都應當是構成北宋早期道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關鍵詞:李覯 “易學” “禮學” “道學”中圖分類號:B2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705(

    貴州文史叢刊 2018年1期2018-03-12

  • 理學與明代福建省志編修
    學者。以《宋史·道學傳》為例,共收錄學者24人,除寓居的朱熹外,籍貫為福建的學者共有七人;除此之外,還有胡安國、真德秀、蔡元定等一批雖不入《道學傳》但卻在理學發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閩籍學者。而閩地的文化事業亦受此影響,開始日趨繁榮,“閩學”一詞在思想界也變得聲名鵲起。晚明時期的閩籍名宦葉向高在為何喬遠《閩書》作序時感慨閩地人文學術“淵源所自,實本宋儒。故宋儒之功,于閩不啻辟鴻濛而開天”。[2]序,5清代道光年間重纂《福建通志》時,學者梁章鉅更是直言“道學莫盛

    集美大學學報(哲社版) 2018年1期2018-02-28

  • 從朱熹到朱子
    中強調衣缽傳承的道學學派被歷史選中。它一直以來講的故事都是,儒學通過程顥、程頤的學生楊時傳到了南方,又傳給了道學學派。儒學的正統不在北方,而是與南宋朝廷在一起。這些文化上的努力并沒有挽救南宋政權,但朱熹和他的理論卻在儒家殿堂里巋然屹立了700年。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后,也延續了南宋末期重視朱熹的傳統,1313年元仁宗發布命令,以“四書”為國家科舉考試的主課,以朱熹的注解為官方解釋。朱熹對其他經典的解釋也受到同樣的認可。從此以后,凡是想在科舉中出人頭地的學子,都

    三聯生活周刊 2018年5期2018-01-27

  • 老子道學思想及對現代社會價值的啟示
    天研究和探討老子道學文化傳承與弘揚時代精神,也要以道的高度來總攬全局,以陰陽太極的辯證法觀點來執兩用中,陰陽兼顧,謀求變革。以全新的精神狀態來迎接新的道氣玄風,以符合老子大道的智慧理念來勇攀新時代的道學高峰,創造讓“四夷來朝”的中華文化盛行世界的奇跡。一、老子思想的核心之道“道”是老子哲學思想的核心,是其思想體系中的終極本體。老子從探討和思索宇宙的本原、支配萬物的永恒法則入手,闡明人類社會的治理之道。老子之前,人們普遍將“天”視為萬物之母。而老子則通過對道

    生活文摘 2017年6期2018-01-25

  • 談教訓
    是壞蛋;自己要充道學,先正顏厲色,說旁人如何不道學或假道學。說到此地,我們不由自主地想到《聊齋》里女鬼答復狐貍精的話:“你說我不是人,你就算得人么?”我常奇怪,天下何以有這許多人,自告奮勇來做人類的義務導師,天天發表文章,教訓人類?!叭诉@畜生”,居然未可一概抹殺,也竟有能夠舍己忘我的。我更奇怪,有這許多人教訓人類,何以人類并未改善。這當然好像說,世界上有這許多掛牌的醫生,仁心仁術,人類何以還有疾病。不過醫生雖然治病,同時也希望人害?。号淞丝嗨幩?,好討辣價錢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7年9期2017-06-24

  • 道統論的突破與《宋元學案》的思想史構建 ——兼論“宋初三先生”思想史地位的確立
    源錄》的學術史(道學史)框架,從而補充了前代學術史之不足,探索了宋代學術發展的真相,貫穿了實事求是的基本信念①參見夏長樸:《“發六百年來儒林所不及知者”——全祖望續補〈宋元學案〉的學術史意義》,《臺大中文學報》2011年第34卷,第305-348頁。。這些論述從不同角度加深了我們對《宋元學案》中思想史構建的認識。但是還缺乏立足于學術思想史的發展演變,并結合編纂者所處的時代、學術背景及其思想論爭進行的全面考察。一、《宋史·道學傳》的學術意義與《宋元學案》的思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6期2017-04-13

  • 李漁的“風流道學”與清初士人心態的蛻變
    春燕李漁的“風流道學”與清初士人心態的蛻變黃春燕明末清初的戲曲家李漁在《慎鸞交》傳奇中提出了“風流道學”的主張,從充滿狂歡色彩的機趣敘事到“風流道學”的觀念演繹,隱約透露出清初士人心態的一種蛻變。就李漁的“風流道學”觀而言,風流、道學二者的結合反映出其精神世界的安然自得,而失去了晚明文人式的痛苦掙扎。在晚明文人的人生追求中,風流與道學時常體現為二者在精神世界里的交織糾纏,欲使風流掙脫道學的束縛而往往無可奈何地屈從于道學的強大力量,即便佯狂放誕,也始終無法擺

    民族藝術研究 2017年3期2017-03-24

  • 《尚書》與朱熹道統觀的形成
    也是由道統過渡到道學的重要橋梁,對宋代道統思想的定型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渡袝?;朱熹;道統;道學關于“道統”,余英時有如下論述:“‘道體’在洪荒初辟之際便已為當時‘圣神’如伏羲所窺破,因而創建了一個合乎‘道’的人間秩序。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則不斷深入體會此‘道體’的精微之處并隨著時世的推移而更新此秩序。這便形成了朱熹《中庸序》中所謂的‘道統’?!盵1]31誠如斯言,“道統”不僅傳達了代代相承之意,也蘊含著與時俱進的消息。宋代是道統思想發展最活躍的

    武陵學刊 2017年2期2017-03-11

  • 宋人“道學”與“理學”名稱考辨
    □ 梁 山宋人“道學”與“理學”名稱考辨□ 梁 山對于宋朝產生的儒學新形態,歷來稱謂繁多:道學、理學、宋學、新儒學等等。每一種稱謂都反映著不同時代的人對于自身現狀的獨特認知?!?span class="hl">道學”和“理學”是宋人自言之語,其中透露著他們對于自身學術與理想的認識;“道學”與“理學”概念之間的差異,也彰顯著宋人思想與政治的真實處境;元明清三朝沿用“道學”與“理學”的概念,但其背后所表現出的思想差異更為復雜;用“宋學”來指稱宋代學術,這是清人在考據之學的學術理路上做的概念劃分

    華夏文化 2017年2期2017-01-27

  • 《西游記》道學文化新論
    劉澤群《西游記》道學文化新論劉澤群《西游記》是中國古代以唐僧取經為背景的一部長篇神魔小說,在這部奇書里包含了豐富多樣的傳統文化。雖然它描寫的是佛教的取經故事,但書里卻也出現了為數不少的道學元素和道學思想。本文主要討論《西游記》中出現的道學文化,并根據書中對道學和道教的描寫分析作者對其采取的態度,感受《西游記》的博大精深?!段饔斡洝?吳承恩 道教 道學文化作為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是一部宗教題材的神魔小說。它講述的是佛教的取經故事,但在小說里的

    長江叢刊 2016年24期2016-12-06

  • 書訊
    —論王船山對傳統道學范式的反思與轉化》獲2015年上海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16年8月出版。本書由陳焱所著,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陳衛平教授作序。本書指出,王船山通過對“幾”“時”這兩個中國哲學史上古老概念及其內涵的挖掘與詮釋,反思了道學傳統在明清易代之際的思想使命,并力圖排除佛老思想在道學中的影響,構建了一套全新的道學思想范式。全書以船山在易學中對于研幾趨時、乾坤并建的方法性詮釋作為導論,繼而從船山哲學中的宇宙論、人性論及圣人觀念三個方

    船山學刊 2016年5期2016-11-17

  • 道學誤國”對錢選的影響
    ◇ 宣堂“道學誤國”對錢選的影響◇ 宣堂錢選作為元代的隱士畫家,頗為人所稱道,且其本人亦以陶淵明自況,在追慕陶氏高隱之意的同時,也在實際上踐行其隱居的“夙志”,在自題《山居圖》中云“此余少年時詩也”〔1〕,并作有多幅關于陶淵明的繪畫,如《柴桑翁像》《歸去來辭圖》《靖節蓮社諸圖》〔2〕等。然而,錢氏是否果真如人所言是一位“真正的隱心者”,又或者其隱居之意是否別有所因,筆者認為頗可探討。一、“經史碩學”的易代之痛元初時,錢選與趙孟頫等并稱“吳興八俊”,然及“子

    中國書畫 2016年5期2016-09-10

  • 武則天與道教
    鍵詞】 武則天;道學;政治;影響一、武則天崇尚道教的原因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其宗教信仰一直是個迷。據史料記載,武則天是一位佞佛者,在其掌權期間曾大力推動佛教的發展,并且曾導致一些有名的道士投身佛門,但是我們在翻閱大量的歷史典籍之后,發現武則天對道教也是有著別樣情結的。因為作為一個優秀的政治家,必須清楚什么對自己是有利的,什么是現實的需要。特別是在男權當道的古代社會,一個女子要想躋身于權力的高峰,必須清楚借助什么樣的政治手段來達到什么樣的目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5期2016-06-08

  • 從西漢辭賦探察其道學思想
    詞:賈誼;辭賦;道學;思想作者簡介:曹瀟(1992-),女,山西運城人,遼寧大學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劉潔(1990-),女,漢族,河南商丘人,遼寧大學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詩文。[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6)-06-0-01漢初文學家和政論家賈誼,在其時代思潮的影響下,對道家學說有很大的了解與認可,其辭賦就展現出在生活境況不稱意之時他從老莊哲學中

    青年文學家 2016年6期2016-04-27

  • 朱熹中期內圣道學學術旨歸論
    )?朱熹中期內圣道學學術旨歸論徐公喜1,2,吳京紅3(1.上饒師范學院 朱子學研究所,江西上饒334001;2. 上饒師范學院 江西省2011朱子文化協同創新中心,江西上饒334001;3.上饒師范學院 圖書館,江西上饒334001)摘要:朱熹學術思想發展中期階段的起點可以定在乾道五年(1169),而紹熙元年(1190)則成為晚年階段的起始點。這一階段,朱熹通過寒泉精舍講學、寒泉之會、鵝湖之辯、義利之辯以及對“四書”的整理與發揮等學術活動,承續早期“為己之

    上饒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1期2016-04-13

  • 六朝道教上清經系中的戒律思想 ——基于《上清洞真智慧觀身大戒文》的研究
    系的?!抖葱`寶道學科儀》有云:“凡是道學,當知持戒發慧,安身煉心?!痹谥腔劢浵抵?,也有持戒而心生智慧的論述。這應該是說明信徒在持戒的過程中,通過自我的節制與精神的專注,獲得超驗體驗與哲學思考。借用佛教用語,即獲得觀照智慧,繼而獲得實相智慧,從而加深對道教理論的信仰。而這三首智慧頌中的本體論、觀身思想、戒律思想,均是《大戒文》的核心思想。六朝道教教義的展開,之所以落實到以智慧義為核心的智慧類經書上,還要從智慧這一概念使用的多樣性方面來理解。智慧經既能夠繼承

    商丘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10期2016-04-13

  • 魏晉士風的轉變及道家學說的影響
    想儒學逐漸衰落,道學以新的思想復興。魏晉南北朝時期,漢代儒學獨具一格,不可撼動的地位開始搖搖欲墜,佛教迅速傳播和發展,道教扭轉復興。就這樣,儒學在魏晉的發展受到了嚴峻的挑戰。當然,即便這種挑戰非常嚴峻,但是,儒學思想根深蒂固,魏晉的動蕩動搖了儒學的表現形式,而未能動搖儒學存在的根本。所以,這時期的儒學在道學的復興歷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儒家思想與道家思想激蕩出新思想。魏晉士風的演變,著眼于名教與自然,以老莊和周禮為代表,以其注重的觀點不同,根據當時的政

    文學教育 2016年31期2016-04-03

  • 繼錦堂刻本《陽明先生道學鈔》??痹?/a>
    堂刻本《陽明先生道學鈔》??痹洀堓贾蓿ㄙF州師范大學文學院,貴州貴陽550000)現存繼錦堂刻本《陽明先生道學鈔》為李贄所輯,其自成一派的編撰體例和篇卷取次,對王陽明生平事跡的考辨有重要意義和作用,也可以窺探到李贄的思想?!?span class="hl">道學鈔》對陽明文獻的??睙o疑具有較大的價值,可以在廣搜眾本的基礎上推知陽明書信、文字的真實內容,確定其本來樣貌。李贄;《陽明先生道學鈔》;??崩^錦堂刻本《道學鈔》豎行繁體影印本,七冊,半葉六行,行十四字,題目及新條目定格,其余低一格。無

    懷化學院學報 2016年12期2016-03-16

  • “繼絕學,開太平”──祝賀《關學文庫》出版發行
    ,濂溪、橫渠是“道學”,明道、象山是“心學”,伊川、朱子是“理學”。這道學、理學、心學,是宋明理學的三大脈絡,又無一不與關學密切相關。道學強調的是“總體的根源性”,理學強調的是“超越的形式性”,心學強調的是“內在的主體性”。宋明儒學的發展史,雖互有論爭,但卻在這總脈絡下,如珠之走盤,不離其中,而且有趣的是他似乎有著一個回環的韻律,由道學為始,開而為理學、心學,最后則又向上一階地回到道學。從“總體根源性”的道學,展開而為強調“超越形式性”的理學,這可以說是向

    唐都學刊 2016年3期2016-02-02

  • 深山里的“古法榨油人”
    來源。榨油師傅龍道學今年66歲了,從15歲開始學榨油,一干就是一輩子。龍道學將從山里撿來的油茶籽放在地坪中曬。他說:“本地小茶籽出油率高,榨出的油味道純正,可以放8年?!饼?span class="hl">道學將炒好的茶籽在碾坊碾碎。龍道學將碾好的油粉扛到榨房。晌午,龍道學的妻子做好了飯菜。古法榨油工藝繁復,碾碎的菜籽必須再經熏蒸。龍道學用稻草墊底,將蒸好的菜籽填入圓形的鐵箍之中,做成胚餅。龍道學將胚餅裝入榨槽。打榨是出油的最后一道程序。龍道學用近百公斤的撞敲打木楔,反復打榨。榨油坊經過龍

    讀者(鄉土人文版) 2015年8期2015-12-13

  • 哲學還是道學?
    詞:形式;質料;道學自西學入華以來,中國自身的學問就面臨如何擺的問題。在經歷康長素、廖季平等經師“最后”的掙扎之后,五四一代的學者作了快刀斬亂麻的處理:中國學問的骨架——所謂具有思想性的部分——以“中國哲學”的名義歸入哲學的旗下,其余部分則被扔進現代西學各學科,成為現代西學學科制度下一些不起眼的零碎。零碎就毋需多言了,就算是“中國哲學”這個骨架,自誕生以來就面臨著合法性的危機,爭議不斷。整個二十世紀,中國哲學界的人士或者說中國的學人,都為這個問題焦慮。心志

    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2014年1期2014-07-16

  • 學者之障
    何事,曾有人士歆道學之聲而慕學之者①。日行道上,賓賓張拱②,跬步不逾繩矩③。久之覺憊,呼從者:“顧后有行人否?”后者曰:“無?!蹦顺诠室庖在參?。其一人足恭緩步如之。偶驟雨至,疾趨里許。忽自悔曰:“吾失足容矣。過,不憚改,可也?!蹦嗣坝赀€始趨之,紆徐更步過焉⑤。夫由前言之,作輟以人,偽也;由后言之,則迂甚矣。志學者須祛此二障而后可。注釋:①歆(xīn):欣羨。道學,宋儒哲學思想。②賓賓:禮賓敬客,前一個“賓”字為動詞,后一個“賓”字為名詞。張拱:拱手施禮示

    作文·初中版 2014年1期2014-04-26

  • 道學社會化 ——楊時道學的精神旨歸
    214122)道學社會化 ——楊時道學的精神旨歸包佳道(江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江蘇 無錫 214122)楊時自從學程顥始,篤守二程道學,對其社會化的精神旨歸甚為自覺,他全部道學問題的探討,根本指向對此旨歸的詮釋和澄清。道論上,他主要承大程,突出普遍性原則與具體社會生活場域相即不離,道學是且應當與具體社會生活場域適應;心性論上,他綜合二程之說,言性善乃人正常本然狀態言,因所稟賦和心不正而反常有惡,圣盜在人心善利一念間,道學教化直接干預平民大眾的社會生

    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4年6期2014-04-15

  • 道學思想的當代定位及其人生關懷
    一、道家、道教與道學先秦諸子書中,多有“道”、“道術”之類名稱,但其內涵各不相同;而對“道”講得最多、最玄的應屬老莊一派道家。但是,那時雖有“道家”之實而未立其名?!暗兰摇币辉~,最早見于西漢初年司馬談的《論六家要旨》,稱“道家使人精神專一”、“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1],但這里指的是以老子、莊子為宗師的戰國至秦漢的道家學派,主要是指秦漢之際的黃老道家。任繼愈先生在《道家與道教》一文中指出,將老莊視為道家,這是學術界長期以來的一種誤解。他認為,春秋戰國時期

    商丘師范學院學報 2013年1期2013-08-15

  • 南宋中層學術世界中的考據學
    術史、思想史多以道學為中心,一部南宋學術思想史,便是道學的形成演變的歷史。這一脈絡化的敘事方式,最大的問題,便是忽略的學術史作為史學敘述的本質,即湮滅的生動多元、復雜細致的歷史過程。如果道學作為歷史和哲學史洪流中的上層主流,代表了最為深刻的理論思考和體系建構,那么道學之外的眾多學者,則是出于上層知識精英與下層士子之間的中層學術世界。與道學士群追求縱向的體系性天理人性思考不同,這些學者更關注傳統的文獻考據,與平面的博雜知識的整理與考辨。一 文士的考據活動兩宋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3年9期2013-04-07

  • 比較《初次進呈存目》與《總目》對于呂祖謙及其著作的評價
    傳中,使不得列於道學。呂喬年記,亦稱講說所及,而門人記錄之者。祖謙無恙時,嘗以其多舛,戒無傳習。殆亦陰解朱子之說,欲歸其失於門人也。然當其投契之時,則引之同定《近思錄》,使預聞道統之傳;當其牴牾以后,則字字譏彈,身無完膚,毋亦負氣相攻,有激而然歟?!墩Z類》載李方子所記云,伯恭更不教人讀《論語》,而此書第六卷為門人集錄論語說六十八條,又何以稱焉。道學之譏儒林也,曰不聞道。儒林之譏道學也,曰不稽古。龂龂相持,至今未已。夫儒者窮研經義,始可斷理之是非,亦必博覽史

    文教資料 2012年34期2012-08-15

  • 思想史視野中的唐宋轉型 ——與包弼德教授的對話
    史方面,宋代有“道學”的產生,我們如何去解釋解釋,為什么宋朝“道學”非常流行?結合他的論述,我認為道學的興起和士大夫文化應該有關系。那么,我從社會史、經濟史轉回思想史的契機是什么呢?大約是在三十年前,我去臺灣學習。臺灣有一位很有名的老先生,叫魯云(音譯),愛新覺羅·魯云,是奕親王的兒子,他在臺灣晚上進行授課,臺灣大學、臺灣師范大學國文系及歷史系的許多學生晚上在他家上課。這位老先生很有意思,不穿西服,還是那副老樣子,穿舊式的長袍,不會講外語,外語書也不看。他

    華中學術 2012年2期2012-04-13

  • 馮友蘭的三教關系論
    展歷程,指出宋明道學的形成是三教融合的結果,即三教合流,從而實現了對儒釋道三教關系發展歷程及特征的高度概括和總結,奠定了后世學者進一步研究的基礎。馮友蘭;儒釋道三教關系;三教合流作為一位在中國古代學術史研究領域成就斐然的學者,馮友蘭運用現代哲學的研究方法,系統研究了以儒釋道三教關系為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傳統哲學,其認識與方法對近現代中國哲學史研究產生了重大影響。一、馮友蘭的三教發展觀在兩卷本《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以下簡稱《簡史》)和《中國哲學史新編

    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年5期2010-02-15

  • 古籍校點質量舉隅
    是深得康熙寵信的道學名臣,彭疏即以道學之名理攻其嗜利貪位之巧宦本心,推見隱微,刻深刺骨,筆挾風霜,語含鋒刃,真足以令假道學原形畢露,無地自容。難怪康熙帝也無奈其何,只得收回奪情的成命。道學名臣的出乖露丑,將危及道學本身的信譽,此事且有損皇上的“面子”,故種種官書均避而不載彭疏。二疏總計不足一千三百字,而校點排印本的破句失讀卻著實不少,或者也會有人愿意見識一下疏文,一舉兩便,茲照錄第二疏于下方(重點為筆者所加,表示疑問處):“皇上令光地在任守制,或以此試光地

    讀書 1982年6期1982-07-15

  • 正確對待朱熹
    知州。從《宋史·道學傳》和《宋元學案》中,未曾見他與朱熹有什么師生關系,說他是朱熹的學生,不知有何根據?但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朱熹提舉浙東,究竟有沒有治唐之罪?宋孝宗淳熙八年,朱熹提舉浙東常乎鹽茶公事,次年行部至臺州,“訟仲友者紛然”(見《宋元學案》卷十二),可見民憤不小。朱熹“按得其實”,然后向朝廷提出彈劾。嚴蕊之事當為其一。朱熹“欲摭與正之罪,遂指其曾與蕊為濫,系獄月余,蕊雖備受楚,而一語不及唐,然猶不免受杖?!?《齊東野語》)可見,朱嘉拷打嚴蕊,本

    讀書 1982年8期1982-07-1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