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江平原

  • 三江平原沼澤濕地變化的影響因素及其空間效應
    伊摘要 研究三江平原沼澤濕地變化的影響因素及其空間效應,對于促進濕地區域間的協同治理以及因地制宜地開展濕地保護具有重要意義?;?span class="hl">三江平原22個縣區199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數據以及自然和社會經濟數據,采用莫蘭指數探究濕地的空間關聯特征,并運用空間杜賓模型和偏微分分解方法對三江平原沼澤濕地的影響因素和空間效應進行分析。結論如下:①1990—2020年,三江平原沼澤濕地面積下降了31. 37%。三江平原沼澤濕地多分布在平原東部地區,呈現出一定的集聚效應。②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23年7期2023-08-17

  • 熱愛如此簡單,又如此深刻 二首
    芬芳多年來,三江平原以“地下水資源豐富”著稱[1-4]。隨著三江平原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及大面積旱田改水田,地下水資源開采量逐年增加,導致局部地帶出現了地下水開采漏斗[1]。全省83個評價單元中,三江平原的平原區均屬于嚴重超載區[5];區內地下水開采率達113%,其中,撓力河流域達162%,七星河流域超過200%[6]。因此,進一步研究確定三江平原地下水資源量的計算參數具有重要意義。獻出所有的顏色、味道、身體落 日這是我最喜歡贊美的一種事物也是我最喜歡的一種方

    散文詩世界 2023年1期2023-08-15

  • 三江平原土壤濕度記憶性及其與水熱氣候條件的關系
    導農業生產。三江平原位于黑龍江省東部,地貌廣闊低平,降水集中夏秋季,雨熱同期,是中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三江平原地區增溫明顯,土壤濕度也呈現較大變化[20-21],農業生產不穩定性增大,農業生產中需要土壤濕度異常預警信息[22]。然而,目前三江平原地區土壤濕度記憶性及其與水熱氣候條件的關系與規律研究成果卻鮮有報道。本文分析三江平原土壤濕度異常持續性,以期為氣候預測和干旱評價,指導農業生產提供參考。1 資料與方法1.1 資料來源三江平原

    氣象與環境學報 2022年4期2022-09-22

  • 低碳視角下三江平原地區林業經濟發展困境與對策研究
    有重要作用。三江平原作為我國重要的林業資源地區,應積極響應國家戰略,調整現有林業經濟模式,創新發展理念,利用好三江地區的生態優勢,解決當前林業資源發展的困境,調整產業發展結構,探索出一條三江平原地區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路徑。1 三江平原地區林業資源的變化三江平原位于東北平原的東北部、黑龍江省東部,地貌平原多丘陵,氣候溫帶偏濕潤,擁有大片沼澤地,在低山丘陵地帶分布有252 萬hm的針闊混交林。歷史上三江平原內大量分布著茂密的原始森林。據圖1 三江平原地區林地

    山西農經 2022年15期2022-08-25

  • 三江平原濕地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
    作用。但是在三江平原濕地的開發中,上世紀80 年代進行了大面積的開墾,使得該區域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對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所以,必須對三江平原濕地的發展進行研究,針對當前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有效改善措施,為三江平原濕地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1 三江平原濕地保護中存在的問題1.1 三江平原濕地破壞并未根治三江平原濕地,經過幾十年的開發,濕地面積已經大量減少,具體見圖1。圖1 1954—2000 年三江平原近面積變化圖在上世紀8

    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 2022年5期2022-08-09

  • 黑龍江省三江平原玉米種植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案
    要:黑龍江省三江平原地區降水充足,地勢較低,土壤多為草甸土,較肥沃,屬于低溫玉米區。玉米是三江平原主要種植作物之一。近年來,為了提高玉米種植水平,農業科研人員積極思考和實踐,摸索出了三江平原地區玉米種植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案。關鍵詞:三江平原;玉米;越區種植隨著黑龍江省玉米平均播種面積、總產和單產的持續增長,未來幾年,黑龍江省將是我國為數不多的玉米凈輸出大省之一。因此,黑龍江省玉米生產對我國糧食安全和保障市場供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玉米生產中,需要相關工作人

    新農業 2022年10期2022-05-29

  • 一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論文
    979年開發三江平原問題科學討論會回顧”的論文(以下簡稱“郭文”),作者郭大本。文章勾起我于1963年參加“北大荒”農場勞動的回憶,于是饒有興趣一氣讀完,并得到幾點重要啟示。1 什么是寫在祖國大地上的論文本文給出了最生動的回答。三江平原農業開發是我國實現糧食安全的重大戰略部署,其中的黑龍江墾區更是我國商品糧的“壓艙石”。然而,正當開發戰略實施的初期,遇到了 1975-1978 年連續四年干旱。于是,一系列關鍵問題擺在了人們面前:連續干旱是否是由于開荒造成的

    水利科技與經濟 2022年12期2022-02-28

  •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三江平原水田提取研究
    研究區概況三江平原是全國熱量條件最差、升溫最明顯的地區,同時是近些年水田擴張糧食增產最明顯的國家重要糧食生產基地。三江平原包括雞西、鶴崗、七臺河、佳木斯、雙鴨山等地級市以及牡丹江市的穆棱縣和哈爾濱的依蘭縣,共計23 個縣(區),總面積為10.88 萬km2。特別是該地區有52 個國有農場和8 個森林工業局[9]。三江平原地面坡度在萬分之一左右,地勢平坦,整體傾斜趨勢由西南向東北,地貌多樣擁有低山丘陵、低平原區和興凱低平原區等類型,此外該處擁有因河流(黑龍

    地理空間信息 2021年12期2022-01-17

  • 三江平原土壤生態環境問題與措施
    題備受關注。三江平原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對其土壤環境的研究十分重要,研究土壤環境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措施,以加強環境保護十分必要。1 區域簡介三江平原位于中國東北地區,處于黑龍江省三江盆地的西南邊緣,面積約為109 100 km2,是中國最大的沼澤分布區,介于北緯45°02′~48°27′49″、東經130°16′~135°05′19″。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三條江沖積形成了肥沃的三江平原,干支流水量豐富,春季冰雪融水豐富。三江平原的土壤條件優越,深

    廣東蠶業 2021年9期2021-12-01

  • 三江平原胡枝子潛在分布預測及適宜性分析
    近年來,由于三江平原被過度開墾,水土流失嚴重。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為優質的水土保持灌木植物,具有多種開發利用價值。為了解胡枝子三江平原潛在適生區,該研究運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軟件對胡枝子在三江平原的適生區進行預測,探究影響其分布的主要環境變量。結果表明,三江平原的南部(雞東縣、密山縣、七臺河市、勃利縣)以及部分中部地區(集賢縣、友誼縣)是胡枝子的適生區域(P>0.5),面積為2.16×104km2,占三江平原面積的20%

    安徽農學通報 2021年16期2021-09-14

  • 近60年三江平原夏季強降水日數氣候變化特征及其影響因子研究
    00081)三江平原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是我國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降水時空匹配對三江平原糧食生產有關鍵制約作用[1-3],近些年旱澇災害影響較大[4-5],尤其是強降水引發的水澇災害是影響當地糧食穩產高產主要因素之一[6],分析三江平原強降水氣候變化特征可為氣候變化背景下農業防災減災、保障糧食安全提供重要科學依據。目前關于三江平原降水氣候變化研究分為兩類,一類是對生態環境影響方面[7-9],另一類是關于降水時空變化特征以及旱澇關系[10-12],但針對三江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21年6期2021-07-25

  • 基于GEE的三江平原濕地覆蓋變化及驅動力分析
    棟摘? 要:三江平原是我國重要的內陸濕地分布區,開展濕地資源監測對濕地管理保護及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贕EE云平臺對三江平原2010年、2020年濕地覆蓋類型進行了遙感調查和驅動力分析:對Landsat系列多景影像進行了快速預處理,建立了契合研究區域的濕地分類體系,采用了以光譜特征和指數特征作為輸入變量的隨機森林算法,開展了三江平原近十年的濕地動態監測,并分析了其動態變化的驅動力。三江平原十年間濕地恢復顯著,自然和社會多種因素驅動濕地恢復。關鍵詞:G

    現代信息科技 2021年23期2021-05-07

  • 1986—2019年三江平原孤立濕地動態變化研究
    —2019年三江平原孤立濕地數量、面積發生了較大變化;孤立濕地數量呈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從1986年的2 536個減少至2019年的2 393個;面積呈持續減少的趨勢,從1986年的2 039 km2減少至2019年的776 km2。加強濕地監管,加強孤立濕地恢復理論研究,構建孤立濕地恢復模式,提高人們保護濕地的意識,已迫在眉睫。[關鍵詞] 孤立濕地;動態變化;三江平原[中圖分類號] X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

    鄉村科技 2020年20期2020-10-20

  • 三江平原土壤濕度變化及其對氣象條件的響應
    和重點尺度。三江平原(43°49′—48°27′N,129°11′—135°05′E)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西起小興安嶺,東至烏蘇里江,北起黑龍江,南抵興凱湖[13],總面積約10.89萬km2,占全省總面積的23.9%。三江平原由23個縣(市)組成,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和糧食戰略后備基地[14]。然而,三江平原由于水資源豐富,土壤濕度過高,春、夏漬澇等農業災害頻發,對農業生產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黑龍江省氣候變暖尤為劇烈[15],三

    水土保持研究 2020年5期2020-08-25

  • 增產格局視角下糧食生產與水土資源配置的耦合協調關系分析
    —2015年三江平原地區糧食產量“十二連增”背景下23個縣域尺度的農業水土資源配置效率,并通過構建耦合協調模型,分別選取2003年和2015年2個時間斷面,從時空維度對各縣域單元的農業水土資源配置效率與糧食產量的耦合協調水平進行分析。結果表明:(1)從耦合協調關系的時間序列看,三江平原地區整體的耦合度和耦合協調度數值皆呈波動上升趨勢,且由中等協調的磨合階段向高度協調的耦合階段過渡;(2)從空間格局來看,三江平原地區東部、北部的耦合協調水平高于西部、南部,且

    天津農業科學 2020年5期2020-07-27

  • 水汽輸送對三江平原降雪資源的貢獻
    量關系。使用三江平原16個觀測站逐小時降雪量資料、NCEP/CFSv2逐小時分析資料。NCEP/CFSv2資料水平格距 0.5°×0.5°,1000~200hPa垂直 22 層的位勢高度、溫度、緯向風分量、經向風分量、比濕、垂直速度。計算三江平原2015年12月1~3日水汽含量、水汽通量、水汽相關矢量,研究三江平原水汽輸送特征對降雪資源的貢獻。1 環流形勢及降雪概況12月1日20時,500hPa亞洲至北太平洋地區呈兩槽一脊型,黑龍江省受高壓脊控制,內蒙古中

    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 2020年3期2020-05-20

  • “一帶一路”背景下三江平原綠色農產品營銷體系建設研究
    機與支柱。而三江平原的綠色農產品已經躍然于人們的視野之中,將成為黑龍江省的經濟支柱帶領其再創輝煌。如何借助“一帶一路”將三江平原的綠色農產品走出國門,是當下亟需探究的新課題。因此,本文擬探討“一帶一路”背景下三江平原綠色農產品的營銷體系。關鍵詞:“一帶一路”;三江平原;綠色農產品;營銷體系建設“一帶一路”旨在我國與周邊國家實現共贏,其涵蓋了我國的18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是我國目前以及近幾年重點發展的項目之一?!耙粠б宦贰痹谶_到與周邊國家合作的同時,還著眼

    商場現代化 2020年1期2020-03-18

  • 基于Penman公式修正式估算大豆田生長季地表蒸散量
    可實際應用于三江平原,本文利用2011、2012年三江平原大豆田小氣候觀測資料,著重對Penman公式的干燥力項(Ea)經驗公式進行區域適用性修正,得出Penman公式修正式,其實測值與模擬值回歸方程的截距0.47,斜率0.71,相對方差(RRMSE)值0.31,標準誤差(RMSE)值0.68,模型效率(ME)0.87,決定系數R2=0.62,接近理想值,與修正前Penman公式得出的干燥力Ea相比,修正后的公式更為精確;以三江平原大豆田的實測蒸散量為依據

    天津農業科學 2019年2期2019-03-14

  • 基于SPEI的三江平原干旱時空分布特征分析
    [2-3]。三江平原作為我國五大糧食產區之一,其抗旱能力弱[4],干旱對其社會經濟,特別是農業生產影響巨大,還會造成水資源短缺、濕地萎縮、地下水位下降以及水土流失等諸多生態和環境方面的嚴重后果。因此,有必要對三江平原干旱的特征、變化趨勢以及原因進行研究分析。干旱指標是用于描述干旱現象、研究干旱特征的重要參數。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干旱指標完成了從非標準化指標、標準化指標到綜合型指標、從僅考慮降水到綜合考慮各方面要素的演變[5]。1906年,Henry[6]提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學報 2018年2期2018-05-24

  • 三江平原地區農田害蟲種群動態規律與防治策略研究
    吉云摘 要 三江平原地區一直是我國北方最主要的糧食生產基地,水稻、玉米、大豆等都是其主要作物,但隨其氣候條件及全球氣候變暖等自然環境的影響,導致其農田害蟲繁衍愈加劇烈,對三江平原地區農作物的生長帶來直接性災害?;诖?,本文將首先對三江平原地區農田害蟲種群動態規律進行淺要分析,旨在探討其防治策略,以期推動三江平原地區生態農田健康發展。關鍵詞 農田害蟲種群;動態規律;防治策略:三江平原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

    南方農業·中旬 2018年4期2018-05-14

  • 三江平原不同稻田土壤化學性質演變特征
    。[方法]以三江平原地區主要種稻土壤草甸土、草甸黑土、白漿土為調查對象,采集0~40年不同種稻年限的土壤樣本,開展不同種稻年限水田土壤化學性質演變規律的研究。[結果]不同類型土壤種稻后,土壤化學性質演變規律存在異同;3類土壤耕層有機碳含量隨種稻年限增加均呈上升趨勢;草甸土心土層和犁底層土壤有機碳含量種稻后上升,白漿土犁底層土壤有機碳含量種稻后上升,隨種稻年限延長無變化,心土層有機碳含量種稻后下降;草甸黑土心土層和犁底層有機碳含量種稻后無增加趨勢;草甸土和草

    安徽農業科學 2018年16期2018-05-14

  • 三江平原地區農田病蟲害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研究
    吉云摘 要 三江平原長期的潮濕低溫環境使得該地區病蟲害多發,對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十分不利?;诖?,綜合三江平原地區的氣候、地理、人文等因素,分析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并提出相應的防治策略,對三江平原農業的發展有重大意義。關鍵詞 病蟲害;發生規律;防治技術;三江平原中圖分類號:S47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9.012三江平原地處黑龍江省東北部,曾因“北大荒”而著稱,經過多年的辛勤開墾,這片土地已變

    南方農業·下旬 2018年3期2018-04-25

  • 探究式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為學生播放了三江平原未開發之前的錄像,然后又通過展示三江平原的地圖,引導學生在地圖上找到了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并指出了三江平原所指的三江是哪三江(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最后,還為學生呈現了三江平原開發前后的對比圖,進而引出探究內容:(1)三江平原的自然特點;(2)北大荒成為糧倉的優勢;(3)濕地的生態環境效應。這樣做,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生在主動思考和探究中樹立保護生態環境的觀念,對提升學生的地理素養有

    新課程(下) 2018年12期2018-02-25

  • 基于GIS的三江平原耕地利用效益研究
    —2014年三江平原耕地利用效益時間動態變化與各縣(市、區)耕地利用效益空間變異的特征。結果表明,2005—2014年三江平原耕地利用效益整體呈上升趨勢,生態效益在2005—2009年呈下降趨勢,隨著農業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2009年以后耕地利用生態效益基本穩定;現代農業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建立,帶來三江平原耕地利用效益空間格局的重塑,東北部低平原區耕地利用綜合效益高于西南部丘陵地區;未來三江平原耕地利用效益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同時應更加注重耕

    江蘇農業科學 2017年23期2018-01-29

  • 基于地理探測器的沼澤濕地變化驅動因子定量分析 ——以小三江平原為例
    析 ——以小三江平原為例劉吉平1,2,馬長迪1,劉 雁1,盛連喜2(1.吉林師范大學旅游與地理科學學院,吉林 四平 136000;2.東北師范大學環境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以濕地變化較為劇烈的小三江平原為研究區域,結合GIS和RS技術,利用地理探測器方法定量分析了沼澤濕地變化的驅動力,揭示了各驅動因子在沼澤濕地變化中的作用及相互關系.結果表明:1986—2010年小三江平原沼澤濕地喪失嚴重,濕地喪失較多的地區主要位于研究區中部及東北部的草甸土和沼

    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年2期2017-06-13

  • 三江平原富錦濕地公園恢復初期土壤種子庫特征
    [目的]了解三江平原富錦濕地公園恢復初期種子庫物種組成和規模。[方法]采用溫室萌發法對比分析了三江平原恢復初期濕地和開墾濕地的土壤種子庫特征。[結果]共萌發物種14種,其中,恢復濕地13種,開墾濕地8種,主要是稗(Echinochloa crusgalli)、香蒲(Typha sp.)、春蓼(Polygonum persicaria)、灰綠藜(Chenopodium glaucum)和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等物種,缺乏薹草(Ca

    安徽農業科學 2017年26期2017-06-11

  • 黑龍江省三江平原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升研究
    深入分析影響三江平原糧食生產能力提升的因素的基礎上,從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科技推廣、農業機械化發展、土地流轉、農村社會化服務、糧食流通及信息化服務體系建設、農村金融服務創新等方面提出具體的對策。關鍵詞三江平原;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土地流轉中圖分類號S-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7)23-0222-03Research on the Capacity of Grain Output in Sanjiang Plain

    安徽農業科學 2017年23期2017-05-30

  • 基于遙感的三江平原濕地保護工程成效初步評估*
    1基于遙感的三江平原濕地保護工程成效初步評估*何興元1賈明明1王宗明1任春穎1鄭海峰1郭躍東1張新厚1辛曉平21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濕地生態與環境重點實驗室 長春 1301022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北京 100081為加強濕地保護,國家出臺了《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2002—2030 年)》,三江平原濕地被列為首批重點保護和恢復工程項目區,目前工程已實施超過10年,對工程的實施成效進行評估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利用 2

    中國科學院院刊 2017年1期2017-03-25

  • 水資源開發影響下三江平原生態系統健康評價
    的重要趨勢。三江平原是三江(松花江、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匯流、沖積形成的沼澤化低平原,地理位置位于黑龍江省東部區域,行政區劃包括佳木斯市、鶴崗市、雙鴨山市、七臺河市、雞西市、穆棱市、依蘭縣,同時包括分布其中的幾十個國有農場和林業局[10]。該區域經過幾十年的開發,生態系統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特別是以地下水過度利用為代表的水循環變化引起的生態環境效應凸顯,有必要定量評估三江平原的生態系統健康狀況。1 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是生態系統健康綜合評價的基

    節水灌溉 2017年8期2017-03-21

  • 不同視角的三江平原地下水資源量分析與評價
    ?不同視角的三江平原地下水資源量分析與評價王思聰1a,1b,2,戴長雷1a,1b,*,張曉紅1a,1b,祝巖石1a,3(1.黑龍江大學 a.寒區地下水研究所;b.水利電力學院,哈爾濱 150080;2.哈爾濱市磨盤山水庫管理處,哈爾濱 150001;3.正業勘測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哈爾濱 150090)不同部門長期以來多次對三江平原進行地下水資源量的分析與評價工作,由于所處的視角不同,評價結果不同。對不同視角的三江平原地下水資源量進行分析與評價既可豐富以往的

    黑龍江大學工程學報 2016年4期2016-12-28

  • 松嫩—三江平原地區農業水土資源匹配格局研究
    計算了松嫩—三江平原地區的水土資源匹配系數和水資源—耕地資源基尼系數,對區域的水土資源匹配程度進行了劃分。結果表明:松嫩—三江平原水土資源匹配系數、水資源-耕地資源基尼系數分別為0.381 04 m3/hm2、0.445 8,水土資源匹配較不均衡;水土資源匹配程度空間差異性較為顯著,糧食主產區松嫩—三江平原中部的四平—長春—松原—哈爾濱—綏化—齊齊哈爾一線及三江平原腹地佳木斯一帶水土資源匹配程度較差甚至極差。在未來水土資源的優化配置中,應注意作物種植結構的

    湖北農業科學 2016年18期2016-12-08

  • 寒地生姜姜瘟病綠色防控技術
    殘留量,結合三江平原生產實際,實施姜瘟病綠色防控技術。[關鍵詞]三江平原 姜瘟病 綠色防控[中圖分類號]S43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6)03—0177—011姜瘟病癥狀姜瘟又稱姜腐爛病、姜軟腐病,是由假單胞桿菌引起的細菌性病害。該病是通過帶菌土壤、帶菌姜種及病株殘體、雨水、地下害蟲、農事操作等傳播。2發病特點姜瘟是一種發生普遍、流行性強、傳播速度快的毀滅性病害,高溫多雨季節,是姜瘟病迅速蔓延期,如不及時治療,將造

    農民致富之友 2016年6期2016-10-21

  • 三江平原孤立濕地空間分布及其影響因素
    36000?三江平原孤立濕地空間分布及其影響因素劉吉平*, 董春月, 劉家福, 鄭凱俊吉林師范大學 旅游與地理科學學院, 四平136000摘要:以遙感影像為數據源,結合GIS技術,利用空間分析與統計方法對三江平原孤立濕地空間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進行定量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孤立濕地的質心偏向西南,其橢圓的長軸方向為東北-西南方向,橢圓周長面積比大于全部濕地(沼澤濕地、河流濕地和湖泊濕地)橢圓周長面積比,分散性明顯;孤立濕地的熱點地區主要有3個,主要分布在受人為

    生態學報 2016年11期2016-08-09

  • 溝渠化對沼澤濕地土壤鐵分異的影響1)
    ;溶解性鐵;三江平原由于天然濕地的宜農屬性,通過興建排水溝渠降低濕地水位從而便于農業開墾的現象在國內外都廣泛存在。溝渠化直接影響濕地水文過程[1],導致多種元素以溶解態從濕地土壤向下游水體中輸移[2]。隨著氮磷等養分元素的聚集,就可能造成下游水體的富營養化[3]。對于排水溝渠穿過的濕地而言,溝渠的存在對殘余濕地儲水和補水功能影響顯著,除了導致元素的隨水遷移外,還將導致濕地與其它地表水體之間水力聯系的增加,擴大魚類適宜生境的同時減少水生無脊椎動物的多度等[4

    東北林業大學學報 2016年6期2016-07-15

  • 基于新常態下三江平原的治水理念
    基于新常態下三江平原的治水理念夏廣亮(黑龍江農墾勘測設計研究院,哈爾濱 150090)摘要:在20世紀50年代,三江平原是以“北大荒”而盛名天下。自60—70年代,歷經以兵團農墾隊伍開發為主,在該區域挖了大量的排水溝,疏干了沼澤濕地,開墾了大量荒原變為耕地。至80-90年代又打了許多機電井把旱田變為水田。21世紀之后,又以三江河流為水源,開發了不少大中型水田灌區。以此文章論述了三江平原治水過程及其對水循環的影響,指出當前治水理念要適應新常態下供給側結構性改

    黑龍江水利科技 2016年4期2016-06-17

  • 三江平原年降水量1959-2013年演變趨勢及突變分析
    波理論研究了三江平原近50年降水量的周期變化特征,得出年降水量具有23年和12年的周期變化特征[4];尹義星等人采用MK檢驗、突變檢驗等方法研究了鄱陽湖流域1951-2010年極值降水指數的變化特征,得出研究區各站降水強度基本為上升趨勢[5];孫銀鳳等采用EEMD分解方法研究了南京氣象站1951-2009年降水序列的多時間尺度特征[6];Yao等采用MK檢驗研究了錫爾河流域近130年降水量的趨勢特征,得出了研究流域降水量具有明顯的上升趨勢(0.444 mm

    中國農村水利水電 2016年9期2016-03-23

  • 三江平原濕地生態系統保護研究進展
    0080)?三江平原濕地生態系統保護研究進展韓曉君(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哈爾濱 150080)摘要:隨著全球氣溫變暖,經濟和技術的發展,三江平原濕地開發加劇,生態系統受到嚴重破壞,并影響到了整個地區的可持續發展。為保護濕地生態系統,文章主要從生命系統和非生命系統兩個層面對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變化保護進行闡述。根據《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2002—2030年)》的要求,針對退化區域,從生態恢復技術與方法的角度,加強了濕地資源進行可持續利

    黑龍江水利科技 2016年4期2016-03-13

  • 基于MOD16產品的三江平原蒸散量時空分布特征分析
    D16產品的三江平原蒸散量時空分布特征分析馮飛1,姚云軍2,張彥彬3,李香蘭1*1. 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北京 100875;2. 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北京 100875;3. 山西省自動化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12借助ArcGIS 10.2和ENVI 4.5/ID軟件平臺,利用MOD16遙感數據集,統計分析了三江平原2000─2014年地表蒸散量的年際和年內時空變化

    生態環境學報 2015年11期2015-12-08

  • 生態建設與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態建設,加大三江平原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提高生態科技水平、加強生態環境教育、改善民生,成為實現赫哲族聚居地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繁榮、生態良好的必然選擇。[關鍵詞]三江平原;生態建設;赫哲族;民族經濟[中圖分類號]F0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5)04-0067-03[作者簡介]陳學軍(1975-),男,湖北孝感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民族研究;胡泊(1992-),男,黑龍江阿城人,本科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對外經貿 2015年4期2015-06-02

  • 基于近似熵理論的三江平原月降水量空間復雜性分析
    近似熵理論的三江平原月降水量空間復雜性分析付 強1,2, 李鐵男1, 李天霄1, 孟凡香3(1.東北農業大學 水利與建筑學院, 哈爾濱 150030;2.黑龍江省糧食產能提升協同創新中心, 哈爾濱 150030; 3.黑龍江農墾勘測設計研究院, 哈爾濱 150030)以三江平原7個國家級氣象站1959—2013年的月降水量數據為基礎,采用近似熵理論、ArcGIS空間分析理論,分析了近50 a三江平原月降水量的空間復雜性。結果表明:三江平原月降水量表現出了較

    水土保持研究 2015年2期2015-04-10

  • 三江平原沼澤濕地墾殖對土壤微生物學性質影響研究
    100049三江平原沼澤濕地墾殖對土壤微生物學性質影響研究宮超1, 2,宋長春1,譚穩穩1,張加雙11.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濕地生態與環境重點實驗室,吉林 長春 130102;2. 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 100049摘要:沼澤濕地墾殖對全球碳循環有重要影響,可以對全球氣候系統產生反饋調節作用。土壤微生物學指標是反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最敏感的指示因子,可以在早期反映土壤有機碳的變化情況。以我國三江平原典型沼澤濕地、濕地墾殖為水田(1

    生態環境學報 2015年6期2015-03-12

  • 1954—201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景觀格局動態變化及驅動力
    —201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景觀格局動態變化及驅動力劉吉平*,趙丹丹,田學智,趙 亮,劉家福(吉林師范大學旅游與地理科學學院,吉林師范大學生態環境研究所, 四平 136000)受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近6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景觀格局發生了明顯變化。以遙感影像為主要信息源,利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和數理統計方法,對1954—201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景觀格局動態變化及其驅動力進行分析。結果表明:1954—2010年三江平原耕地、居住建設用地和水域面積呈增長趨

    生態學報 2014年12期2014-10-11

  • 黑龍江省“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建設水資源支撐探討
    主要產糧區—三江平原產糧區及松嫩平原產糧區,以及黑龍江省農業水資源利用情況;根據黑龍江省水資源利用特點分析建設“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的水資源支撐問題。關鍵詞:“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水資源支撐;農業用水中圖分類號 S2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6-01-03民惟邦本,食為民天。對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來說,保證糧食生產產量是個巨大的挑戰。為此,2009年中央政府決定要以建設松嫩平原專用玉米生產優勢區、

    安徽農學通報 2014年16期2014-09-18

  • 三江平原生態水利研究成果效益分析
    言推廣應用三江平原生態水利模式研究成果5年來,在三江平原地區水田發展、防洪治澇、生態保護等諸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即具體推廣應用“排降蓄灌”、“灌降排蓄”等建設模式的過程中,基本上實現了由典型區推廣至大面積的渠灌與井灌、節水與養水、排與灌、降與蓄、排與降、灌與降等相結合的目標,從而達到了建設旱澇保收、穩產、高產、高效、優質、綠色、有機產品生產基地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目的。今后通過建設三江連通工程(引黑濟松、引松補撓工程等),三江平原將建成江河溝湖庫泡等相

    東北水利水電 2014年12期2014-03-23

  • 放牧強度對土壤物理性狀和速效養分的影響
    摘要:在東北三江平原放牧季6月中旬~9月中旬,設置3個放牧強度即輕度(0.87頭牛/hm2),中度(1.42頭牛/hm2)和重度(1.94頭牛/hm2),以不放牧作為對照,觀測不同放牧強度對小葉章草地土壤物理性狀和速效養分變化的影響。2010年放牧結果表明:放牧對土壤淺層物理性狀產生影響,對土壤深層性狀影響微弱。重度放牧強度下土壤含水量0~10 cm最低,為42.84%,并與其他放牧處理產生差異(P0.05);家畜對土壤有夯實作用,土壤孔隙度隨放牧強度增加

    草原與草坪 2013年1期2013-04-15

  • 三江平原濕地優化重建
    2O)。二、三江平原濕地需優化重建三江平原濕地是典型沼澤化、潛育化濕地,能排放地球溫室氣體,是地球升溫的幫兇(如甲烷與N2O)。三江平原濕地受各種自然條件影響,表現為不同生態景觀和具有不同生態價值。通過初步調研得知,三江平原低生產力濕地占三分之二以上。蘆葦是衡量濕地功能高低最好的指示性生物之一,而三江平原的蘆葦明顯不如華北平原白洋淀的蘆葦,也不如我省松嫩平原沙龍濕地的蘆葦。三江平原蘆葦面積雖很大,但產干葦3000 kg/hm2以下低產面積占78%;產干葦6

    水利科學與寒區工程 2013年2期2013-04-08

  • 三江平原農業非點源污染現狀分析及防治對策研究
    50001)三江平原位于黑龍江省東部,為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沖積平原,面積10.9萬km2,耕地面積366.77萬hm2[1],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三江平原地勢低平,大部分地區土壤質地粘重,排水能力差,易形成澇災而減產。因此,為了改良低濕地,從20世紀80年代起,三江平原開始 “以稻治澇”,并取得了顯著的效益。1981年三江平原水稻種植面積為7萬hm2,90年代以后發展迅速,到2005年達到150.9萬hm2[2]。隨著水田面積的迅速增加,農業水資

    水利規劃與設計 2012年4期2012-07-16

  • 環境變化條件下三江平原地下水資源量的分析
    補給環境變化三江平原地下水的開采主要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但自50年代以來的大規模開墾濕地和興修排水水利工程設施,對地下水的補給環境產生了明顯的干擾。由于三江平原經歷了較長時期的以水平排水、防洪治澇和以稻治澇的治水過程,尤其是配套的農田排水溝,以及裁彎取直的河道加速了地表徑流的集散過程,使得地表徑流補給地下水的量在減少。伴隨著這一以排水為主的治水過程,三江平原上大面積的沼澤、濕地地表水被大量疏干,導致補充地下水量也在明顯減少。2 近年來有關三

    黑龍江水利科技 2010年3期2010-08-15

  • 三江平原濕地退化驅動因素分析與生態保護和恢復的對策
    50010)三江平原是中國最大的平原沼澤分布區,據有關研究,1954年自然濕地的面積約為352萬hm2,占平原面積的32.7%,到 2005年約剩下95萬hm2,僅占平原面積的8.8%[1]。分析濕地退化的驅動因素,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措施和對策,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進行生態恢復,實現資源的有效濕地保護。1 三江平原濕地退化的主要驅動因素分析三江平原濕地退化的主要驅動因素是:1.1 大規模的農業開發和耕地開墾,使濕地面積不斷減少大規模的農業開發和耕地開墾是三

    黑龍江水利科技 2010年1期2010-08-15

  • Logit多分類模型的三江濕地保有價值評價
    。黑龍江省的三江平原地區分布著大面積的濕地,三江平原濕地不僅為生產、生活提供多種資源,而且在抵御洪水、改善環境、保護物種和維護生態平衡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黑龍江省對三江平原濕地的保護力度不斷加大,濕地資源的保護與開發的矛盾逐漸凸顯。根據實地走訪和統計結果,三江平原現存的大部分濕地都已經被劃分為各級保護區,而濕地周邊的農民出于增加收入的目的,有在私自開墾濕地為耕地,管理部門對于這種情況缺乏有效的管理、監督和懲罰措施。如何衡量濕地保護的價值、確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10年11期2010-08-0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