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書

  • 觀書有感
    觀書有感[宋]朱 熹半畝方塘①一鑒②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③那得④清如許⑤?為⑥有源頭活水來。譯文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反射著藍天白云的光影在其中移動。要問這方塘里的水為何如此清澈?因為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持續注入。注釋方塘:方形的池塘。鑒:鏡子。渠:它,這里指方塘之水。那得:怎么會。如許:如此,這樣。為:因為。詩中的知識這首詩的作者朱熹是古代有名的哲學家、理學家、教育家。朱熹從小學習天賦極高、讀書認真仔細,他還特別擅長把艱澀難懂的道理用簡單的

    格言·校園版 2023年31期2024-01-12

  • 從容妙悟
    文/王充閭觀書有感二首(其二)朱熹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上游昨夜降下一場大雨,使得江中春水猛漲,一向平靜無波的水面,立刻波滔滾滾,濁浪翻騰。結果,那只擱淺多日的艨艟巨艦,輕快地浮動起來?;叵肫鹪谀谴核粗?、江淤水淺之時,人們不知耗費了多少氣力去推移,它卻紋絲不動?,F在好了,春波浩蕩,穩泛中流,巨艦得以逍遙如意地自在航行。這堪稱是一幅生意盎然的春江穩泛圖。但作者的著眼點卻不是單純寫景,而是因“觀書有感”,想要從中揭示

    共產黨員(遼寧) 2022年16期2022-09-07

  • 從容妙悟
    王充閭觀書有感二首(其二)朱熹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上游昨夜降下一場大雨,使得江中春水猛漲,一向平靜無波的水面,立刻波滔滾滾,濁浪翻騰。結果,那只擱淺多日的艨艟巨艦,輕快地浮動起來?;叵肫鹪谀谴核粗?、江淤水淺之時,人們不知耗費了多少氣力去推移,它卻紋絲不動?,F在好了,春波浩蕩,穩泛中流,巨艦得以逍遙如意地自在航行。這堪稱是一幅生意盎然的春江穩泛圖。但作者的著眼點卻不是單純寫景,而是因“觀書有感”,想要從中揭示一些

    共產黨員·下 2022年8期2022-05-30

  • 論紫砂陶刻《梅下觀書對瓶》的陶刻技巧和人文韻味
    刻藝術作品《梅下觀書對瓶》采用了粉漿的胎體,瓶身方圓結合,氣勢磅礴,上面的獸形垂耳帶有圓環,觀之令人賞心悅目。瓶身挺括,適合各種題材的布局和鐫刻,一般都采用了一些寄情于景和借景抒情的畫面、詩句,或者是祝福的內容。此對瓶一面刻的圖案就是“梅下觀書”,是古人非常常見的畫面和題材之一,畫面下部是儒雅之士盤坐在書案之前,聚精會神地翻閱著書卷,上面的梅花則是怒放燦爛,星星點點,疏密之間布局合理,層次豐富;另一瓶身則是工工整整地刻繪著幾首小詩,“長柏高柟蔭廣庭,夜涼人

    陶瓷科學與藝術 2022年3期2022-04-25

  • 閱讀是一種修煉
    明代詩人于謙在《觀書》一詩中寫道:“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钏戳麟S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苯洺i喿x,自有一股縈繞身心的別致“書香”,像不會枯竭的豐盛水源、盛開不敗的鮮花綠柳。因此,閱讀不能有太多的功利心,它是心靈的一種需要,是充實生活、引導靈魂前行的一種方式。閱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特別講究刨根究底。就像農民收獲花生和紅薯,循著地底的根須,一挖一刨,一拉一扯,就是一大串,會有一種

    科學導報 2021年41期2021-07-07

  • 古人“讀書”怎么說
    ,如牖中窺日?!?span class="hl">觀書,宋代朱熹有題為“觀書有感”的七言絕句。明代于謙有題為“觀書”的七言律詩。攻書,《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在路非止一日,回到東都,見了妻子,好生斷赧,終日只在書房里發憤攻書?!薄都t樓夢》第四回:“珠雖天亡,幸存一子,取名賈蘭,今方五歲,已入學攻書?!睌倳?,古代有很多這方面的詩句:“種藥時窺圃,攤書每閉門?!保鳌び谏餍校皵倳v過千余卷,眉穎心靈了不關?!保鳌ひ欤皵倳幼中?,烹水試茶新?!保鳌ぴ甑溃┱b書,《列子·仲尼》:“子貢

    科教新報 2020年15期2020-10-21

  • 朱熹 《觀書有感二首》“半畝方塘”遺址考證
    100)朱熹 《觀書有感二首》之一: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此詩膾炙人口,廣為詠頌,可謂家喻戶曉。詩中的 “半畝方塘”究竟位于何地,諸多專家學者,各執一詞,莫衷一是。為了探求史實,筆者曾到朱熹的祖籍地、出生地、成長地和游學地進行實地訪問調察,查閱史料,歸納梳理,甄別考證。歷時三年撰寫 《朱熹半畝方塘考》專著,于2018年11月由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正式出版。筆者從 “實物文獻” “方志史書”“朱熹行蹤”等10個方面

    莆田學院學報 2020年3期2020-07-06

  • 國學魅力
    ——【明】于謙《觀書》【賞析】詩shī人rén用yònɡ擬nǐ人rén手shǒu法fǎ,將jiānɡ書shū卷juàn比bǐ作zuò多duō情qínɡ的de老lǎo朋pénɡ友you,每měi日rì從cónɡ早zǎo到dào晚wǎn和hé自zì己jǐ形xínɡ影yǐnɡ相xiānɡ隨suí、愁chóu苦kǔ與yǔ共ɡònɡ,形xínɡ象xiànɡ地de表biǎo達dá出chū自zì己jǐ讀dú書shū不bú倦juàn、樂lè在zài其qí中zhōnɡ的de

    作文評點報·低幼版 2020年19期2020-05-28

  • 補益新知
    文/王充閭觀書有感朱熹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咀髡吆喗椤恐祆?(1130—1200),宋代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他學問深邃,對詩文有獨到見解。他的詩清新活潑,頗具特色。這是一首即興喻理、借景抒懷的典型哲理詩。詩人借助天光云影、源頭活水,形象地抒寫自己研讀書卷的心得體會,闡明觀書以至閱世的道理??戳肆钊诵男亻_闊、情懷澄凈、充滿快感。詩中說,這個方方的池塘并不算大,

    共產黨員(遼寧) 2020年2期2020-05-06

  • 補益新知
    的心得體會,闡明觀書以至閱世的道理??戳肆钊诵男亻_闊、情懷澄凈、充滿快感。詩中說,這個方方的池塘并不算大,不過半畝左右,卻清澈見底,凈潔無比,像一面鏡子那樣敞開,天光云影一齊映在里面徘徊蕩漾。若問它(“渠”)怎會這樣清澈、澄明?原由說來也很簡單,就是從源頭那里持續不斷地有活水流來。所謂“觀書有感”,正是把此情此景同讀書治學欣然有得、深獲教益的情形聯系起來。就是說,讀書治學,應該保持思想的活躍與靈感,防止思想僵化。只有持續不斷地汲取新知,輸送“營養”,充實頭

    共產黨員·下 2020年1期2020-02-24

  • 古人“讀書”怎么說
    ,如牖中窺日?!?span class="hl">觀書,宋代朱熹有題為“觀書有感”的七言絕句。明代于謙有題為“觀書”的七言律詩。攻書,《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在路非止一日,回到東都,見了妻子,好生慚赧,終日只在書房里發憤攻書?!薄都t樓夢》第四回:“珠雖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賈蘭,今方五歲,已入學攻書?!睌倳?,古代有很多這方面的詩句:“種藥時窺圃,攤書每閉門?!保鳌び谏餍校皵倳v過千余卷,眉穎心靈了不關?!保鳌ひ欤?“攤書嫌字小,烹水試茶新?!保鳌ぴ甑溃┱b書,《列子·仲尼》:“子

    文史博覽 2019年11期2020-01-14

  • 于謙筆下的故人
    有一首于謙寫的《觀書》,亦是廣為流傳?!皶矶嗲樗乒嗜?,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钏戳麟S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span class="hl">觀書,就是指讀書。詩中將書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從早到晚和自己愁苦與共;瀏覽書中無數文字后,胸中再無雜念煩擾;堅持經常讀書,就像池塘不斷有活水注入,就像東風催開百花,染綠柳枝一樣,能不斷增長新知;那些尋花問柳的富家公子,自然不會相信我的書房四季如春,有如此美好的勝景。這首詩,是于謙對讀書的獨

    黨員干部之友 2020年1期2020-01-10

  • 觀書有感(其一)
    朱熹【詩人簡介】朱zhū熹xī,宋sònɡ朝cháo著zhù名mínɡ的de理lǐ學xué家jiā、思sī想xiǎnɡ家jiā、哲zhé學xué家jiā、教jiào育yù家jiā、詩shī人rén,閩mǐn學xué派pài的de代dài表biǎo人rén物wù,儒rú學xué集jí大dà成chénɡ者zhě,被bèi后hòu世shì尊zūn稱chēnɡ為wéi朱zhū子zǐ。半bàn畝mǔ方fānɡ塘tánɡ一yí鑒jiàn開kāi,天tiān光ɡuānɡ

    作文評點報·低幼版 2019年40期2019-11-15

  • 人人都需要的“活水鄉”
    名赫 趙妍看到“觀書有感”幾個字,你是否想起自己閱讀圖書后寫過的讀后感呢?讓我們拿起尤克里里,一邊彈唱,一邊品味宋朝思想家、文學家朱熹的“讀后感”吧!古時候,人們稱鏡子為“鑒”。面前這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那樣清澈、明凈。一個小小的池塘能容納這么純凈的水真是令人心曠神怡!在池塘前駐足,低下頭看平靜的水面時,我們能清楚地看到白云在緩緩移動。原來這是天空的倒影??!你要問我池塘的水為什么會這樣清澈透明,其實,只有永不枯竭的水源不斷向它輸送活水,它才能永葆活力

    藝術啟蒙 2019年9期2019-09-10

  • 觀書有感》教學設計
    面上還可以說成“觀書”(師板書:觀書),而且這三句名言說的都是讀書的一些體會和感受(3)我們還發現這幾句讀書的名言都是誰寫的?這些是朱熹告訴我們的讀書方法。你了解朱熹嗎?(4)師簡介:朱熹,(強調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思想家)他博覽群書、學識淵博,很多思想都成為明清兩朝的治國方針。朱熹的詩作用詞講究,風格俊朗,具有一定的哲理。朱熹堪稱勤奮讀書的典范,不光讀,還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看書累了,信步來到一個池塘邊,眼前的一塘清水引發了他對讀書的又一種思考,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9年16期2019-06-17

  • 關于讀書求知的生動比喻 ——讀朱熹《觀書有感》
    間,朱熹寫下了《觀書有感二首》。如詩題所言,《觀書有感》,即讀書時產生的感想、感悟。當然,這個感想、感悟跟讀書治學有關。從今天的立場看,由朱熹發表讀書的感想、感悟,簡直是不二人選。蓋棺論定,朱熹頭上桂冠不少。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等等。朱熹不是浪得虛名之輩,他是一個真的有學問、有思想之人。不去說他當時到處開書院,收徒講學,慕名聽講者有時多達千人,單是列出他的平生著作目錄,便足以令人肅然起敬。朱熹存世的著作共25種

    金秋 2019年4期2019-05-22

  • 古人“讀書”怎么說
    ,如牖中窺日?!?span class="hl">觀書,宋代朱熹有題為“觀書有感”的七言絕句。明代于謙有題為“觀書”的七言律詩。攻書,《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在路非止一日,回到東都,見了妻子,好生斷赧,終日只在書房里發憤攻書?!薄都t樓夢》第四回:“珠雖天亡,幸存一子,取名賈蘭,今方五歲,已入學攻書?!睌倳?,古代有很多這方面的詩句:“種藥時窺圃,攤書每閉門?!保鳌び谏餍校皵倳v過千余卷,眉穎心靈了不關?!保鳌ひ欤皵倳幼中?,烹水試茶新?!保鳌ぴ甑溃┱b書,《列子·仲尼》:“子貢

    文史博覽·文史 2019年11期2019-01-06

  • 融鹽入水 有味無痕
    都與求知有關?!?span class="hl">觀書有感》是南宋理學家朱熹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這首詩借景喻理,借方塘水之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不斷讀書,時時補充新知,從而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抖棺x書示子聿》是由南宋詩人陸游晚年所寫的一首哲理詩,飽含了詩人深邃的教育思想理念,也寄托了詩人對子女的殷切期望。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兩首古詩,感受古詩的魅力。2.理解古詩,從中懂得求知的道理,讓名句“活”起來。教學重、難

    黑龍江教育·小學 2018年6期2018-09-14

  • 別有春色溢書外 ——《觀書》賞讀
    水源流:由朱熹《觀書有感》(其一)中的詩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化用而來。◤闡發當清晨的陽光灑向詩人的庭院,當余暉留下一縷燦爛,他手中的書卷總是不舍他凝視的雙眼;煩憂時,書卷中一行行文字似乎能撫平他緊皺的雙眉;快樂時,他似乎能感受到文字之中浮動著的輕快的音韻……當數千漢字如瀑布般從眼前飛流直下的時候,仿佛被暴雨沖刷一般,胸中所有的塵滓似乎都被一洗而空!這次第,怎一種清爽了得?每打開一本書,就好像挖開一道清渠一樣,天光云影就在這清渠中表演著動人的

    作文中學版 2018年5期2018-06-12

  • 尋找詩歌的“源頭活水”
    。關鍵詞:方塘;觀書;宋詩;說理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8)02-009-2《觀書有感》是蘇教版十一冊第七單元課文《古詩兩首》中的一首,作者是著名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這首詩是借方塘清澈明凈的形象來譬喻讀書體會的。前兩句的意思是說,半畝方塘像鏡子一樣清澈明凈,天光云影全被它反映出來。后兩句的意思是說,要問池塘里的水為何這樣清澈,這是因為那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這首詩告訴我們:正像源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上、下) 2018年2期2018-02-28

  • 借助文本互讀,提高閱讀教學實效
    自然的文字》與《觀書有感》這兩篇課文,一個是記敘文,一個是古詩,它們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但是,細細分析,我們發現《大自然的文字》內容相對簡單,而《觀書有感》則相對難以理解。教學時,筆者先疏通兩篇課文的生字詞,讓學生走進《大自然的文字》,引導他們思考:“這篇課文重點介紹了幾種‘大自然的文字’?”這樣,自然引入《觀書有感》一詩,讓學生思考:“詩中哪一句也描寫了‘大自然的文字’?看到這樣的‘文字’,朱熹有什么想法?”最后逐步逼近難點,引導學生思考:朱熹明明寫的是

    小學教學參考 2018年10期2018-02-26

  • 關于讀書求知的生動比喻 ——讀朱熹《觀書有感》
    間,朱熹寫下了《觀書有感二首》。如詩題所言,《觀書有感》,即讀書時產生的感想、感悟。當然,這個感想、感悟跟讀書治學有關。從今天的立場看,由朱熹發表讀書的感想、感悟,簡直是不二人選。蓋棺論定,朱熹頭上桂冠不少。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等等。朱熹不是浪得虛名之輩,他是一個真的有學問、有思想之人。不去說他當時到處開書院,收徒講學,慕名聽講者有時多達千人,單是列出他的平生著作目錄,便足以令人肅然起敬。朱熹存世的著作共25種

    金秋 2018年16期2018-01-27

  • 試論《觀書有感》之理學思想與境界
    □孫春陽試論《觀書有感》之理學思想與境界□孫春陽本文以概念隱喻理論為依托,找出《觀書有感》中方塘的不同喻底,結合該詩詩義,闡發朱熹相關的心性思想以及詩的不同境界,朱熹作為理學大師,不僅在理學上有著極高的成就,而且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建樹。朱熹詩文雖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觀書有感》。觀書有感二首其一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其二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下面將通過概念隱喻理論對這

    華夏文化 2017年4期2017-12-28

  • 讀《觀書有感》
    朱熹的名作——《觀書有感》?!鞍氘€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闭б豢?,詩人站在池塘邊,抬頭便見,塘水清澈,波蕩影搖,于是怡情洗心,隨即吟作此詩;然,仔細琢磨,卻發現字里行間隱含著層層的深意。好書,乃一個人思想的源頭活水,人的心智若要變得更加睿智、開豁,就必須博覽群書,孜孜以求地讀書……我不禁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源頭活水”!歌德說得好: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的確如此,讀一本好書,不僅是人生的最高享受,也是

    周末·校園文學 2017年22期2017-12-12

  • 觀書有感
    【宋sònɡ】朱zhū熹xī半bàn畝mǔ方fānɡ塘tánɡ一yí鑒jiàn開kāi,天tiān光ɡuānɡ云yún影yǐnɡ共ɡònɡ徘pái徊huái。問wèn渠qú哪nǎ得dé清qīnɡ如rú許xǔ,唯wéi有yǒu源yuán頭tóu活huó水shuǐ來lái。譯yì文wén:半bàn畝mǔ大dà小xiǎo的de方fānɡ形xínɡ池chí塘tánɡ里li的de水shuǐ光ɡuānɡ明mínɡ清qīnɡ澈chè像xiànɡ一yí面miàn鏡jìnɡ

    小學閱讀指南·低年級版 2017年3期2017-03-23

  • 文言文閱讀訓練
    車自隨。述入其室觀書不知寢食行沖異之試與語前世事孰復詳諦如指掌然使屬文受紙輒就。舉進士,時述方少,儀質陋侻,考功員外郎宋之問曰:“童子何業?”述曰:“性嗜書,所撰《唐春秋》三十篇,恨未畢,它唯命?!敝畣栐唬骸氨厩竺?,乃得遷、固?!彼焐系?。述典掌圖書,余四十年,任史官二十年,淡榮利,為人純厚長者,當世宗之。接士無貴賤與均。蓄書二萬卷,皆手校定,黃墨精謹,內秘書不逮也。古草隸帖、秘書、古器圖譜無不備。安祿山亂,剽失皆盡,述獨抱國史藏南山。身陷賊,污偽官。賊平

    語文世界(初中版) 2017年2期2017-03-06

  • 微課助學翻轉課堂
    主完成。在教學《觀書有感》這首古詩時,我則更側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學習的思路,從而讓學生從自學到課堂互學順暢過渡。于是我將微課內容設定為:(1)回顧第一首古詩,總結五步學詩法;(2)用五步學詩法自學《觀書有感》;(3)通過圖片動畫等方式促進學生對詩意的理解。至此,微課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知識的綜合體,資源的整合體,更成為了一把開啟學生思維的鑰匙,聯結課外與課內的橋梁。二、微課助學,推動課堂,深化交流互學微課內容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半結構

    小學語文教學·園地 2017年7期2017-02-15

  • 小學古詩詞教學初探
    我在教學朱熹的《觀書有感》一詩時,分為三個步驟來指導學生反復誦讀,體味古詩的韻味美。首先,正確誦讀。要求學生讀準每個字的讀音,把古詩讀正確。檢查時,教師相機正音“鑒”“徘徊”“為”這幾個難讀的字音?!盀椤痹谠娭幸馑紴椤耙驗椤?,所以應該讀第四聲。其次,讀出古詩的節奏美。檢查朗讀時,特別強調了第三句古詩“問渠哪得清如許”后面的標點是問號。古詩中的標點大多運用了逗號和句號,而這里有個特殊的標點問號。所以這句要讀出什么樣的語氣呢?指導學生讀出疑問的語氣。最后,讀出

    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 2016年11期2016-12-21

  • 小學古詩詞教學初探
    我在教學朱熹的《觀書有感》一詩時,分為三個步驟來指導學生反復誦讀,體味古詩的韻味美。首先,正確誦讀。要求學生讀準每個字的讀音,把古詩讀正確。檢查時,教師相機正音“鑒”“徘徊”“為”這幾個難讀的字音?!盀椤痹谠娭幸馑紴椤耙驗椤?,所以應該讀第四聲。其次,讀出古詩的節奏美。檢查朗讀時,特別強調了第三句古詩“問渠哪得清如許”后面的標點是問號。古詩中的標點大多運用了逗號和句號,而這里有個特殊的標點問號。所以這句要讀出什么樣的語氣呢?指導學生讀出疑問的語氣。最后,讀出

    小學教學研究 2016年32期2016-04-12

  • “問渠那得清如許”中“渠”字意義探究
    文第一冊對朱熹《觀書有感》這首詩中“問渠那得清如許”這一句詩的“渠”字注解為“它,方塘?!惫P者認為這一解釋值得商榷?!扒弊肿鳛槿朔Q代詞始見于《三國志》:“女婿昨來,必是渠所竊?!彼怯伞捌洹弊职l展而來。到了唐代,“渠”字大量出現,表示“他或她”。如:(1)師曰,子見甚道理,便道渠無彼往。(唐《洞山語錄》)(2)渠若向西行,我便東邊走。(唐《寒山詩》)(3)對云:“渠亦不道今日是?!保ㄌ啤蹲嫣眉罚?)若道人心變,從渠照膽看。(唐《游仙窟》)盡管到了宋代

    新課程學習·下 2015年5期2015-10-21

  • 提筆練字無窮趣 賞得古詩別樣美——《觀書有感》教學案例
    書法”的教學?!?span class="hl">觀書有感》是蘇教版的一首古詩,是南宋大學問家朱熹的一首名詩。它實寫的是清澈明凈的半畝方塘,實際上是借此景告訴讀者:一個人,只有不斷學習、汲取新的營養,才能有日新月異的進步。這樣解讀后,才能定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設計思路。1.知識與技能: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2.過程與方法:自讀自悟,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意,能借助圖畫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意境。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抓住“清”這個詩眼,體會詩歌所闡明的道理。對比賞析兩首古詩的表達特

    新課程 2015年12期2015-08-15

  • 譯語之中 “情”“理”之外 ——朱熹《觀書有感(其一)》英譯評析
    之外 ——朱熹《觀書有感(其一)》英譯評析賴 文 斌(上饒師范學院 國際交流合作處,江西 上饒 334001)《觀書有感》是朱熹詩詞中最受歡迎和引用最多的組詩,其中“源頭活水詩”所表達和反映的詩情和理趣受到廣大讀者的特別喜愛和推崇,許多譯者將其譯成英語。研讀當前國內外五個重要的英譯版本,發現這些譯語各有側重,但似乎都沒有把朱熹的“情”和“理”置于其中,與朱熹的思想不“對等”,沒有充分達到其傳播的目的和功能。英譯; 朱熹; 《觀書有感》; 理學思想朱熹主張“

    上饒師范學院學報 2015年4期2015-06-07

  • 觀書
    他的眼睛,這首《觀書》就體現了他曠朗的胸襟、不俗的格調?!俺炕琛笔菑脑绲酵?,“憂樂”是無論什么心情,與詩人相伴的都是書卷。不說自己多情愛書,反而說書卷多情相伴,就像老朋友,擬人化的手法親切自然。讀書時心無雜念,自然能一目十行。宋代大儒朱熹擅長在詩中用比喻講述哲理,巧妙生動。其《觀書有感》寫道“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贊嘆書中知識為源頭活水;其《春日》寫道“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贊嘆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如同春風和煦。于謙化用朱熹的詩句,

    月讀 2015年4期2015-04-16

  • 觀書有感》及其英譯文的主位結構對比
    01)一、引言《觀書有感》作者朱熹以半畝方塘、天光、云影、活水為意象,通過池水長清不腐表現出了“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自然至理。言近旨遠,物秉理成,詩作既含自然規律于詩內,更寓讀書進學之理和儒家義理于詩外。研究者多從文學評價和欣賞方面對原詩做了分析,如原詩的“理趣”[1]和語篇隱喻分析[2]等,而從語言學角度來探討的較少。本文嘗試運用功能語言學的主位分析理論,對《觀書有感》及其英譯文進行分析、比較和評價,以期探索其語篇純理功能的體現形式之間的異同。二者具有

    重慶與世界(教師發展版) 2015年6期2015-01-08

  • 《十二美人圖》中的真實器物
    觀書沉吟】女子持半展書頁,沉吟瞬間。背景以設色山水小景、橫幅用墨筆摹寫的宋代著名詩人、書法家米元章的詩為裝飾。畫家巧妙地借助米元章的詩句『櫻桃口小柳腰肢,斜倚春風半懶時。一種心情費消遣,緗編欲展又凝思』,點明了此圖的畫意和仕女讀書倦懶的儀態。女子坐于瓷質開光繡墩上,傍依方桌,桌有束腰,桌面上嵌山水紋大理石,桌面板下為羅鍋棖帶雙套環卡子花,牙頭雕回紋,寓意“富貴不斷頭”,下為內翻馬蹄足。通體素雅、干凈。桌上累書,旁一素凈白瓷花瓶,內插時令花卉。與方桌一樣,

    讀者欣賞 2014年8期2014-08-12

  • 悟景窮理趣,水到云影來
    徐芹《觀書有感》是蘇教版六年級上冊古詩兩首中的一首。此詩為理學家朱熹的名作,借半畝方塘的清澈如明鏡,比喻讀書獲得的體驗,揭示出讀書有得時那種靈氣流動、思路明暢的境界。這首詩借景寓理,內涵豐富,引發許多人生的思考。古詩教學是重在情還是重在理,這一直是語文課堂教學比較有爭議的話題。就《觀書有感》而言,景物為情理所在,也是理趣的根基,為此我抓住情理,學用結合,進行了巧妙的引導和設計?!耙灰伞保呵晌騼群?,學用結合疑問是求知的鑰匙,也是根本。在詩中,詩人朱熹的一句發

    小學教學參考(語文) 2014年5期2014-07-18

  • 論北宋前期觀書和講習應制賦詩活動
    導和鼓勵而引發的觀書講習應制活動而賦的詩,反映了宋代大量搜集整理圖籍、召集群臣觀書特別是觀覽御書御集、大興講習之風的情況,表現了諸帝對文化的推崇和倡導,對宋代文化興盛繁榮局面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一、北宋前期的觀書應制賦詩活動(一)宋初對典籍的搜集及對諸帝作品的收藏宋初諸帝十分重視對歷代典籍的搜集與整理工作,《續資治通鑒長編》(卷25)記太宗語:“夫教化之本,治亂之源,茍無書籍,何以取法?”[1](P571)然唐末五代以來,書籍典冊大量佚失甚至毀于

    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7期2014-03-25

  • 人無完人
    邊坐有一人,對月觀書。外省人大喜,就近一看那觀書之人竟是著名的書法家梁山舟,心里更是一喜,想來所觀之物必是風雅得緊。于是,冒昧向梁學士索看,哪知梁學士不肯,還趕緊藏匿。外省人更覺得是珍秘之物,趁其不備,搶來一看,原來是月底賬單。汪康年對此感嘆道:“梁學士平常以‘德清聞名于世,可怎么會這樣呢?查驗賬單這種事也平常,如果要避人,地方也多的是,何必趁這美好月色在橋上閱看?”其實,一個風雅之人看看賬單也沒什么?誰也沒有規定風雅之士不準沾染金錢之氣。只要是人,就得吃

    百家講壇 2009年21期2009-04-20

  • 讀《觀書有感》有感
    觀書有感》是南宋大學問家朱熹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哲理性小詩,從整首詩的內容看,它寫的是明麗清新的田園風光,但我們反復讀上幾遍,會覺得其內涵很是深刻。你看,半畝的一塊小水塘,在朱熹筆下是展開的一面鏡子(一鑒開),起筆就恬靜而幽雅,讓人立刻展開了想象的翅膀?!?span class="hl">觀書有感》初一讀來,詩人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清新淡雅的風景畫:半畝方塘,一泓池水,水光清澄,波平如鏡,沒有一絲漣漪;紅日、白云倒映其中,美不勝收,天上云卷云舒,日升月落。一位詩人在方塘邊靜坐深思:方塘的水

    文學教育 2009年2期2009-03-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