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渠那得清如許”中“渠”字意義探究

2015-10-21 19:00陳糧
新課程學習·下 2015年5期
關鍵詞:方塘第三人稱人稱

陳糧

人教版初中語文第一冊對朱熹《觀書有感》這首詩中“問渠那得清如許”這一句詩的“渠”字注解為“它,方塘?!惫P者認為這一解釋值得商榷。

“渠”字作為人稱代詞始見于《三國志》:“女婿昨來,必是渠所竊?!彼怯伞捌洹弊职l展而來。到了唐代,“渠”字大量出現,表示“他或她”。如:

(1)師曰,子見甚道理,便道渠無彼往。(唐《洞山語錄》)

(2)渠若向西行,我便東邊走。(唐《寒山詩》)

(3)對云:“渠亦不道今日是?!保ㄌ啤蹲嫣眉罚?/p>

(4)若道人心變,從渠照膽看。(唐《游仙窟》)

盡管到了宋代,“他”在口語中已經得到普遍應用,但“渠”字在這一時期,仍然是很重要的人稱代詞,有詩為證:

(5)為其師不達道,只將知見教渠。(宋《禪林僧寶傳卷第一十二》)

(6)渠方寄家齊安,時得與之相見也。(宋《東坡文集》)

(7)至今心膽為渠狂。(宋《西江月》)

(8)林外桔槔閑掛,省渠多少心情。(宋《清平樂》)

到了現代,在普通話中已經不再用“渠”作第三人稱代詞,但在有些方言當中,“渠”字仍然在使用,廣東話、客家話里都含有“渠”。我們可以發現,“渠”自古以來就只表示第三人稱代詞,并不指代物。

朱熹《觀書有感》是一首哲理詩,其中“問渠那得清如許”中的“渠”應該被認為是第三人稱。查閱語料庫,其中包含“問渠”二字的語料在唐代出現1例,宋代9例,明代1例?,F舉若干例子如下:

(9)問渠何旨意,恐落凡人耳。(唐《千松嶺》)

(10)青鏡里,數絲點鬢,問渠何事忘歸。(宋《漢宮春》)

(11)問渠能飲否,把酒酹霜根。(宋《詠十里塘姜店水亭前竹林》)

(12)問渠何事歸來早,白首糟糠不下堂。(明《南濠詩話》)

以上詩句當中,“問渠”都作“問他”講?!皢柷堑们迦缭S”中“渠”字指代“他”還是“它”呢,我們應該聯系上文?!鞍氘€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這是寫詩人所看到的景象,方塘如此清澈,這是為什么呢?于是詩人不禁發問,那問誰呢?問方塘可,問方塘的主人也可。但這時,我們該注意到詩歌的題目《觀書有感》,這首詩寫自朱熹讀書有所感有所悟之時,因此他不可能真正置身于方塘之畔,也不可能遇見方塘的主人。于是,我們可以知道這里的確是問方塘,但“渠”字一直都是人稱代詞,并不指示事物。在這里,詩人采用了擬人的手法,將方塘人格化,詩人與之進行了如下的對話?!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來活水來?!睌M人手法的應用在詩歌中非常常見,如:

(13)欲問花枝與杯酒,故人何得不同來。(唐《故鄉杏花》)

(14)明月幾時有,把酒問蒼天。(宋《水調歌頭》)

在這些句子中,大自然成為詩人談話的對象,借助于詩人的筆,“花枝、蒼天”都具有“人格”。因此筆者認為,“渠”應該解釋為:“第三人稱代詞,他;這里代指方塘?!辈藕线m。

參考文獻:

[1]王力.漢語史稿[M].中華書局,1980.

[2]呂叔湘.近代漢語指代詞[M].學林出版社,1985.

編輯 薄躍華

猜你喜歡
方塘第三人稱人稱
過堿河
拼圖
談談英語教學中 第三人稱單數及其后面動詞的用法
觀書有感(其一)
用第三人稱和自己說話能減壓
記敘文寫作之記事(三)
守護方塘
人稱代詞專練
聚焦現在完成進行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