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死疲勞

  • 跨文化視角下葛浩文的四字成語英譯策略研究 ——以莫言小說《生死疲勞》為例*
    過程。三、《生死疲勞》譯文中的翻譯策略研究3.1從語言習慣思維出發葛浩文在談及對《生死疲勞》翻譯感受時認為,“譯者如何將源語作品譯入目的語文化,如何應對復雜的跨文化交流活動,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盵7]10譯者基于語言習慣的考慮,意識到原文的創作特征和語言風格,有意識地在譯語輸出方面作出適應性變化,即“不同的自然和社會形成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對客觀世界有著不同的理解和認識,不同的理解和認識形成了不同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的不同又必然造成表達思想內容在語

    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3年5期2023-10-09

  • 布迪厄場域理論視域下的葛譯《生死疲勞》翻譯策略與方法
    葛浩文翻譯《生死疲勞》為莫言在2012年成功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有效助力。目前視《生死疲勞》為葛浩文翻譯策略轉向期的研究對象并運用布迪厄社會學理論進行分析的研究較罕見。運用布迪厄場域理論的三大核心概念“慣習、資本、場域”分析《生死疲勞》英譯本中體現的翻譯策略和方法,并深入闡釋譯者選取這些翻譯策略及方法的原因和動機。研究發現,譯者的動態慣習、葛浩文逐步積累的文化資本以及翻譯場域整體態勢都與《生死疲勞》翻譯策略的選取有著不可忽視的密切關系。關鍵詞:《生死疲勞》;布

    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年2期2023-07-29

  • 圖式理論觀照的民俗文化負載表達認知翻譯 ——以莫言《生死疲勞》及葛譯本為例
    對莫言所著《生死疲勞》中特有的鄉土民俗文化負載詞匯進行提取,并與葛浩文譯本中的英語表達進行對比分析,探討漢英文化圖式對應、沖突和缺省三種狀態的認知翻譯機制。二、文化負載詞提取與分析(一)文化負載詞分類奈達認為文化包括生態、物質、社會、宗教以及語言五類。我國著名民俗學家烏丙安先生則從經濟、社會、信仰和游藝(口頭文學和歌舞樂)四方面定義民俗文化。將兩個分類標準相融合,我們將民俗文化負載詞具體分為四大類:物質民俗文化負載詞(涉及勞動、土地、交通運輸和衣食住等民俗

    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3年3期2023-06-01

  • 狂歡化下《生死疲勞》中人與動物的關系
    的長篇小說《生死疲勞》借助六道輪回的東方想象,以動物的視角講述了從1950年至2000年間長達50年的高密東北鄉歷史。小說涉及關于儀式和廣場的描寫,這與巴赫金狂歡化詩學理論有著較多關聯之處。本文以“狂歡化”為切入點,分析《生死疲勞》中的狂歡化場景,試圖探索小說中人與動物之間相對、相關、相連的奇妙關系,進而明確小說寫動物實為寫人、人獸本為一體的內涵。 關鍵詞:莫言 狂歡化 《生死疲勞》 人 動物 莫言用文字搭建了神秘的“高密東北鄉”世界,《生死疲勞》的故事是

    文學教育 2023年4期2023-04-27

  • 關聯理論指導下《生死疲勞》中的民族特色文化英譯研究
    地位。其中《生死疲勞》一書兼具世界影響力和中國古典特色,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小說中,被冤殺的地主西門鬧經歷了六道輪回轉世,但都從未離開他的家族,離開西門屯這塊土地。小說以動物的視角來觀察和體味農村的變革,體現出農民對于土地的眷戀。由于歷史背景和寫作主題特殊,莫言在小說中運用了大量展現中國特色傳統民族文化的詞句描寫,用以體現相關時代特征、背景信息和風土人情?!?span class="hl">生死疲勞》的英文版本譯者是著名美國翻譯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作為一位深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22年26期2022-11-27

  • 莫言小說《生死疲勞》的敘事特征與藝術張力
    37012《生死疲勞》是莫言著名的社會諷刺批判小說。小說敘述了從解放后到20世紀末的50年中,中國農村的故事。小說主要圍繞農村的社會環境進行藝術展現,在敘事主角和敘事視角的設定上,采用了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大量采用動物和轉生的視角,使故事的闡述更加離奇,也更具有震撼力?!?span class="hl">生死疲勞》這種不同于一般敘事方法的獨特藝術,產生了豐富的藝術張力,淋漓盡致地展現了解放后一段時間里中國農民復雜的精神世界。一、《生死疲勞》的創作背景和寫作目的(一)《生死疲勞》的創作背景《

    普洱學院學報 2022年1期2022-11-23

  • 目的論視角下葛浩文譯《生死疲勞》的文本對比
    )一、引言《生死疲勞》是作家莫言的代表作之一,這本小說將中國傳統六道輪回融于小說敘述中,以動物的眼界描述了20世紀中后期的中國農民和土地的關系,《生死疲勞》這一書名來源于“生死疲勞由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作者莫言的代表作《生死疲勞》等屢獲國際大獎,其中包括諾貝爾文學獎?!?span class="hl">生死疲勞》的英譯本名為LifeandDeathAre WearingMeOut,由著名翻譯家、漢學家葛浩文翻譯。葛浩文具有深厚的漢語文化知識,翻譯漢語文學作品時如魚得水。他在漢語文

    現代英語 2022年5期2022-11-20

  • 生死疲勞》英譯本中的形象變異
    其代表作 《生死疲勞》 榮膺美國紐曼中國文學獎、日本“第17 屆福岡亞洲文化大獎”等多項殊榮,這部小說講述了地主西門鬧的六道輪回經歷,審視新中國成立后農村社會半個多世紀的變遷。該作品植根于莫言“高密東北鄉”的文學世界,塑造了諸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展現了這片熱土上人們的生存和發展狀態。莫言曾在諾獎頒獎典禮上表示,他希望把“‘高密東北鄉’寫成中國乃至世界的縮影”。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一直被西方讀者視為了解中國社會現實的途徑之一,文學作品英譯本中塑造的中國文化形

    名作欣賞 2022年32期2022-11-16

  • 生死疲勞》英譯本中的形象變異
    ,以葛浩文《生死疲勞》英譯本為研究對象,考察英譯本中的中國文化形象變異的表現及其原因。研究發現,英譯本中的中國文化形象融合了目的語文化的特征,這主要是因為譯者受到社會集體想象物、情感因素以及語義轉換失誤等因素影響。關鍵詞:形象學《生死疲勞》英譯形象變異葛浩文中國當代作家莫言于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位摘得諾獎桂冠的中國籍作家,在全國乃至海外華人世界掀起了一陣爭相追捧其作品和中國文學的熱潮。其代表作《生死疲勞》榮膺美國紐曼中國文學獎、日本“第17屆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2年11期2022-05-30

  • 莫言《生死疲勞》敘事創新研究
    秀摘 要:《生死疲勞》是莫言的一本諷刺性小說,該小說在繼承與創新卡夫卡的荒誕美學的基礎上,融入我國“六道輪回”的佛教和儒家思想內涵,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魔幻現實主義的敘事風格。該小說在主題選擇、情節設計以及動物視角寓意敘事和語言風格上均有創新。關鍵詞:生死疲勞;敘事;創新;荒誕美學《生死疲勞》是莫言極具代表性的作品,雖然本書只用了四十三天就完成了四十三萬字的初稿寫作,但是莫言卻在人物原型和情節設計中構思了43年。在受到佛教”六道輪回”壁畫的啟示,設計了西門鬧的

    客聯 2022年8期2022-05-30

  • 關聯理論翻譯觀視域下《生死疲勞》中的山東方言英譯研究
    來了挑戰?!?span class="hl">生死疲勞》是莫言的集大成之作,其濃厚的山東高密方言色彩通俗有趣,是莫言2012年斬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主要作品之一,加之著名漢學家葛浩文翻譯的《生死疲勞》英譯本使莫言的作品在海外名聲大噪,國內外學者紛紛將研究焦點轉向莫言作品。方言自身作為一種語言變體,其英譯離不開語言學、翻譯學及跨文化交際方面的知識。國內方言翻譯主要呈現以下特點:從地域方言來看,研究者主要圍繞文學方言、地方方言(如溫州、北京、東北、紹興)等展開方言翻譯研究。就研究語料而言,文學作品

    揚州教育學院學報 2022年1期2022-05-22

  • 莫言小說《生死疲勞》的英語翻譯研究
    ”。本文以《生死疲勞》相關內容介紹為切入點,深入分析了中國文學作品英語翻譯面臨的困境,并從對原作的忠誠以及改寫兩方面闡述了葛浩文《生死疲勞》英語翻譯的研究策略。關鍵詞:莫言小說 《生死疲勞》 英語翻譯《生死疲勞》是莫言在國際上獲獎最多的作品,而在中國本土,銷量與接受度最高的卻是其《紅高梁家族》《豐乳肥臀》等作品?!?span class="hl">生死疲勞》的英譯本于2008年出版后,迅速在國際上引起了廣泛關注,并獲得了不少國際大獎,這一成功性在很大程度上歸因于葛浩文的英語翻譯。本文以莫言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2年5期2022-05-15

  • “物”我合一:莫言《生死疲勞》的敘事延拓
    4030)《生死疲勞》繼承了中國傳統古典小說與民間敘事創作思路,以六道輪回這一東方式想象鋪寫了1950年至2005年半個多世紀的中國農村發展圖景,最后落在鄉村的城鎮化上與現實進行勾連。這其中,土地改革,家庭聯廠承包責任制、改革開放等重大歷史事件都作為小說關節點重新標定與鋪寫情節,這樣史詩性的敘事對作家來說是極富挑戰的。以多重視角疊加的方式呈現中國農村的變革,映射出作者對土地、生命與人性的思考。一、“物”人合一的疊加敘事視角(一)動物敘事的異化與延展?!皠游?/div>

    綏化學院學報 2022年6期2022-03-18

  • 生死疲勞》與《變形記》異化比較
    變形記》與《生死疲勞》在異化的方式、表達以及主題上有所不同,而造成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異化的不同,其深層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因此,造成了不同的異化。本文將通過對這兩部作品異化的不同進行比較,并對造成這種不同的深層原因進行闡述,來加深人們對這兩部作品的理解。同時,也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文化對文學創作的影響?!娟P鍵詞】《生死疲勞》;《變形記》;異化【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

    今古文創 2022年6期2022-02-25

  • 從《生死疲勞》看莫言的創新
    莫言認為《生死疲勞》全面代表自己在小說藝術上的探索與創新,這部歷時四十三天完成的驚人之作,在傳統基礎上進行了大膽創新,筆者認為這也是莫言文學創作的里程碑之作。本文從主題、結構以及敘事和語言四個方面分析莫言在《生死疲勞》 所做的創新,從而為讀者更深入了解莫言的文學風格、為同類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文章第一部分從土改、輪回兩方面分析莫言在小說主題上的創新;第二部分從文本結構與敘事結構上分析小說結構上所做出的創新;第三部分則從動物視角與寓言敘事兩方面分析莫言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1年11期2021-11-30

  • 莫言文學世界中的現實夢景
    的中國人?!?span class="hl">生死疲勞》是莫言魔幻現實小說中的代表作,以生死輪回展示不同人與動物的生活與體會,以其詼諧幽默、輕松搞笑并夾雜方言的語言敘述,生死輪回的魔幻色彩與獨特的社會歷史、現實生活視角,展示了一個在他筆下自成體系、自成完整一脈的奇幻世界。而將歷史現實的真實生活與生死輪回的神秘想象相互結合融為一體,也使得他的作品充滿了神秘奇幻、命運注定、怪誕離奇、天馬行空、奇妙空靈的特性。關鍵詞:《生死疲勞》;神秘主義;現實夢景;生死輪回;命運一、《生死疲勞》中輪回交替的敘

    客聯 2021年9期2021-11-07

  • 莫言對卡夫卡荒誕的接受與發展
    在長篇小說《生死疲勞》中,體現出莫言對卡夫卡式荒誕美學的接受。同時,莫言沒有盲目復制卡夫卡,而是嫁接西方技巧發展民族特色美學路徑。在特定時代背景和個人經歷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他在創作中融入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佛教和儒家的思想內涵,形成了獨具個人特色的“悲憫式”寫作風格,是中國文學領域守正創新的典范。關鍵詞:莫言;卡夫卡;荒誕美學;《生死疲勞》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是奧地利偉大的現代派作家、“荒誕文學之父”,荒誕性既是他的創作手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科版 2021年9期2021-10-13

  • 從語料庫視角分析莫言小說《生死疲勞》翻譯中語態與時態的顯化與隱化
    莫言的小說《生死疲勞》時顯著地多使用了被動語態,原因是漢語和英語本身的語法差異和單詞慣用法不同;葛浩文顯著地多使用了一般過去時,少使用了進行體,來契合魔幻現實主義流派的共有特征,增加歷史沉重感。關鍵詞:魔幻現實主義;被動語態;一般過去時;進行體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09-087小說翻譯的內省式研究屬于微觀手段研究,并不能從全貌上反映譯者的翻譯手段。本文擬從語料庫視角探究葛浩文(Goldblatt)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上、下) 2021年9期2021-08-14

  • 以格雷馬斯行動元模式及符號矩陣理論為視角解析《生死疲勞
    吳韓菊一、《生死疲勞》的“行動元模式”分析法國的敘事學家格雷馬斯以語言學為模式,力求先找出故事內部基本的二元對立關系,再據此推演出整個敘事模式,并提出了“行動元模式”與“符號學矩陣”理論。在格雷馬斯看來,“行動元是謂詞結合的產物,它存在于每一個微觀的世界”。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三組相對應的行動范疇:主體和客體、發送者和接受者、輔助者與反對者。任何模式都是經過簡化的,在實際的敘事文本當中,情況遠比呈現的模式復雜得多。在故事當中,主體和客體是最重要的功能關系,其

    青年文學家 2021年17期2021-08-09

  • 基于語料庫的翻譯共性研究※ ——以《生死疲勞》英譯本為例
    對莫言小說《生死疲勞》的英譯本與英美小說語料庫在詞匯和句法兩個層面進行差異性對比,嘗試驗證以小說為題材的英譯本中翻譯共性的表現程度。研究結果印證了大部分的翻譯共性假說,但也證實了漢英語言差異、體裁限制、譯者風格以及源語滲透效應等因素對于翻譯共性特征有著重要的影響,漢語小說的英譯文本具有獨特的“翻譯腔”,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文體特征。語料庫語言學研究誕生于1950年代,這種新的研究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傳統語言學研究中個人主義傾向所帶來的局限性。國內學者楊惠中曾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2020年9期2020-11-05

  • 評價理論視域中《生死疲勞》英譯的翻譯批評
    浩文英譯本《生死疲勞》為例,管窺基于價值學的評價理論體系中的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的翻譯批評活動,從活動涉及的主體、客體和中介著手分析隱藏在背后的力量,以合規律性、合目的性為參照,客觀分析翻譯批評活動。關鍵詞:評價理論 主體 客體 翻譯批評活動 《生死疲勞》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6-0096-03文學作品一直是體現民族文化底蘊的代表之一,是各個國家在不同社會和時代變遷的結果。由于文學作品的虛構性,

    現代交際 2020年16期2020-10-09

  • 生死疲勞》的創新型新歷史觀敘事形式
    要]莫言的《生死疲勞》以20世紀后半葉的歷史作為背景,從新歷史主義的視角深入挖掘《生死疲勞》敘事形式的創新,莫言將歷史敘事大背景放置于20世紀中期,同時糅合和民間立場、多元敘事、傳統章回體結構等多方面的內容,既表現了傳統敘事的張力,又契合了現代小說精神,體現出一種新歷史觀的敘事形式。這種新的歷史敘事為小說創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鑒與指引作用。[關? 鍵? 詞]莫言;《生死疲勞》;新歷史觀;敘事形式莫言的《生死疲勞》在敘事形式上所做的探索和創新是十分成功的,我們可

    名家名作 2020年7期2020-09-26

  • 從譯者主體性角度分析葛浩文《生死疲勞》英譯本中的創造性叛逆
    在葛浩文在《生死疲勞》英譯本中對個性化翻譯,誤譯與節譯的應用。關鍵詞:譯者主體性;創造性叛逆;《生死疲勞》作者簡介:肖夢琳(1994-),女,漢族,河北邢臺人,湖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筆譯碩士,研究方向:英語筆譯。[中圖分類號]:H15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20)-20-0-012012年,莫言作為第一位中國籍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span class="hl">生死疲勞》是莫言的代表作,以動物的視角敘述了1950-2000半個世紀中國農村的歷

    青年文學家 2020年20期2020-07-26

  • 論莫言《生死疲勞》的敘事視角
    6037]《生死疲勞》敘述了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至21世紀初約五十年的中國農村的發展史,準確地說是1950年至2005年間的歷史。這五十年包括土地改革、人民公社運動、大煉鋼鐵、三年自然災害、“文革”、聯產責任承包責任制、改革開放等等。小說講述了山東高密東北鄉的地主西門鬧含冤入地獄,投胎為驢、牛、豬、狗、猴到大頭兒藍千歲的故事,并以多重視角呈現了中國農村的變革,展現了特定歷史文化語境中人們頑強的生命力及其所傳達的人性欲望?!耙暯鞘亲髌分袑适聝热葸M行觀察和

    名作欣賞 2020年24期2020-07-12

  • 莫言作品中的動物書寫
    ”。文章以《生死疲勞》為例,分析莫言作品中的動物書寫,解讀莫言對現代人性的深刻思考。關鍵詞:莫言;《生死疲勞》;動物;人性在莫言發表的第一篇小說《春夜雨霏霏》中,濃墨重彩地描寫了春天蜜蜂采蜜場景,此后,莫言的作品中總是喜歡描寫動物,不管是數量和種類繁多動物的直接出場還是采取動物化的藝術手法,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關于動物的描寫。在《生死疲勞》中,更是直接讓動物成為故事的主角來演繹一個個時代的興衰。著名學者張清華先生曾經說過:“在當代,沒有哪一個作家能像莫言這樣

    大觀 2020年5期2020-06-22

  • 淺談莫言《生死疲勞》的敘事藝術
    要:莫言的《生死疲勞》用輪回的結構來敘述中國傳統的鄉土文化在城市文化的壓迫下而展開的反擊。本文將從敘事視角、敘事結構以及敘事語言三個方面來對《生死疲勞》的敘事進行研究。關鍵詞:生死疲勞;莫言;敘事藝術作者簡介:王昕晴(1995-),女,吉林長春人,澳門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中國文學。[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20)-12-0-01前言:本文從敘事藝術的角度來分析《生死疲勞

    青年文學家 2020年12期2020-05-26

  • 生死疲勞》:對野性的呼喚
    伯舟莫言的《生死疲勞》,圍繞在土地革命中受冤而死的西門鬧六道輪回而展開,用動物的視野,展示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人性復雜多變、潛隱幽深,章節穿插著莫言理想中的鄉土中國。文本中提到許多敏感的歷史事件,如土地革命、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正是這些觸碰歷史底線的素材,真實地再現了跨度五十年的高密鄉——鄉土中國的縮影,具有現實主義的色彩;另一方面,吸收魔幻現實主義的特點,以與人同質異構的“西門鬧”視角,“動物與人”平等互看。我認為,《生死疲勞》中最成功的,是莫言將人所具

    神州·上旬刊 2020年5期2020-05-11

  • 變譯理論視閾下莫言小說英譯方法研究
    重心。正因《生死疲勞》的文學價值和葛譯《生死疲勞》的代表性,本文選取葛譯《生死疲勞》作為研究對象,以變譯理論為指導,主要從增譯、減譯、改譯等三方面進行分析,探討其英譯方法,進而為中國近現代文學譯介提供方法論指導。研究表明,變譯理論指導莫言小說英譯是一個成功范例,具有典型的借鑒意義。關鍵詞:變譯理論;莫言小說;英譯方法研究;葛浩文;《生死疲勞》基金項目:本文系吉首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變譯理論視閾下莫言小說英譯變通手段研究——以葛譯《生死疲勞》為例”(項目

    卷宗 2020年4期2020-04-21

  • 翻譯美學視角下譯者主體性的闡釋 ——以葛浩文英譯本《生死疲勞》為例
    美學視角下《生死疲勞》中譯者主體性的闡釋《生死疲勞》作為當代文學家莫言的代表作之一,極具重要的文學意義與藝術品味。作品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中國農村20世紀50年代至20世紀末所經歷的一幅畫面,表達了中國舊時代農民淳樸的心靈,充滿對生命的摯愛,并且恰到好處地將歷史與文化、魔幻與現實融為一體,一度曾受中國讀者的狂熱追捧。翻譯學家葛浩文的英譯本《生死疲勞》一經問世,便讓這部作品走向世界,成功地將中國故事告訴西方讀者。葛浩文打破傳統,并非拘泥于文本之間簡單的一一對應

    呂梁學院學報 2020年3期2020-03-03

  • 生態翻譯學視域下的葛浩文《生死疲勞》英譯法研究
    莫言的包括《生死疲勞》《豐乳肥臀》《紅高粱》《蛙》《四十一炮》《爆炸》《天堂蒜薹之歌》《檀香刑》以及《師傅越來越幽默》在內的創作。借助純熟的翻譯技巧和豐富的經驗,葛浩文英譯莫言作品創作之后,在美國受到了極大的歡迎,并因此榮獲了“紐曼華語文學獎”。葛浩文利用其雙語文化能力,充分發揮譯者中心作用,展開多維度適應性選擇轉換,從而使譯本獲得了高度的認可。在對莫言小說英譯本《生死疲勞》研究中,相比較大多數學者從認知敘事學、順應論視角對其進行研究,生態翻譯學視角進行研

    宿州學院學報 2020年6期2020-02-25

  • 論莫言小說《生死疲勞》中“人化動物”形象的幽默性
    的,其中在《生死疲勞》中塑造“人化動物”形象就是他構建幽默的一種獨特方式,本文重點就是分析這種“人化動物”形象所具有的幽默性。從兩個方面重點闡述“人化動物”形象所富有的幽默性:一是利用陌生化的敘事角度制造幽默效果;二是利用陌生化的語言形式制造幽默效果。筆者結合《生死疲勞》中的幽默語料,對陌生化的敘事角度及語言形式所造成的幽默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從而使讀者更好地認識“人化動物”形象所富有的幽默性,更好地把握莫言小說的另一重要的藝術特色——幽默。關鍵詞:莫言;“

    青年文學家 2020年36期2020-01-29

  • 論莫言《生死疲勞》的敘事視角
    摘 要:《生死疲勞》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小說以章回體的形式講述了山東高密東北鄉地主西門鬧經過六道輪回投胎為大頭嬰兒的故事,通過獨特的敘事視角呈現了中國農村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到21世紀初約五十年的發展史。從中莫言對于人性欲望和人類生存意義的思考借動物視角、第一人稱回顧性視角、內外雙重視角及視角轉換等得以映射。關鍵詞:《生死疲勞》 敘事視角 人性 生存意義《生死疲勞》敘述了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至21世紀初約五十年的中國農村的發展史,準確地說是1950年至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0年8期2020-01-21

  • 生死疲勞》的空間構形與心態結構
    0)莫言在《生死疲勞》中以西門鬧的視角為主體,建構了一個在建國后各種改革的特殊背景下的“高密東北鄉”,以及對生活在其中的人們的心態進行了探索。小說批判了權力與欲望對人的異化,傳達了在歷史境遇中對人生命運的反抗精神。西門鬧游蕩于陰間、人世界、動物界的多層空間之中,以不在場的在場者參與了高密東北鄉的各種生活變革。那么,在這一系列的生活變革的描寫中,多層空間是怎樣構形出來的?多層空間下高密東北鄉的人們的心態結構又是什么樣的呢?一、《生死疲勞》中的基本構形要素對于

    牡丹江大學學報 2019年8期2019-12-29

  • 話輪轉換系統視角下的權勢關系分析
    注。莫言的《生死疲勞》運用了譫妄現實主義的寫作手法,再現了建國初期農村的社會現實,小說中人物的話輪轉換往往體現出不同的語用意義。本文采用話輪轉換理論,對《生死疲勞》中人物之間的會話進行研究,討論了人物之間的權勢關系。通過定量和定性分析表明:話輪轉換的控制受會話雙方權勢關系的影響,具有權勢的一方往往控制著話輪。換言之,會話雙方的話輪轉換能體現對話者的社會角色及其之間的權勢關系?!娟P鍵詞】話輪轉換;權勢關系;話輪控制;《生死疲勞》【作者簡介】孫麗敏,上海大學外

    校園英語·中旬 2019年13期2019-12-23

  • 生死疲勞》中的隱喻翻譯研究
    他的代表作《生死疲勞》植根于中國的土地文化,圍繞著土地這個經久不衰的話題。一個被冤殺的地主,經歷了驢、牛、豬、狗、猴、大頭嬰六道輪回,在這不斷的轉世中,以不同的視角,觀看并體驗了自解放以來的五十多年來,中國農村社會的變革與發展?!?span class="hl">生死疲勞》最出名的譯本就是葛浩文的《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一本好的著作,加上一個好的譯者,成就了《生死疲勞》的諾貝爾文學獎,也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關注,國內外學者對莫言小說的研究,對《

    文學教育 2019年17期2019-11-26

  • 從《生死疲勞》 到《蛙》——探討《蛙》 的動物意象
    扭曲解離?!?span class="hl">生死疲勞》也是如此。寫到《蛙》時,莫言收起了他一貫的濃墨重彩的敘事,反而采取了一種克制、簡潔的筆調,展示近六十年波瀾壯闊的中國計劃生育史,展現了人性的陰暗面,知識分子的人文主義關懷和對自身靈魂的深刻反思。筆者認為這樣一個風格的變化其實體現了莫言從虛幻到現實的過渡——從對荒誕景象的狂熱描述到對現實問題的深入思考,揭示社會問題的根本癥結,深刻反省個人靈魂。一、談《蛙》與《生死疲勞》莫言在《蛙》的《代后記》 里面講到他先開始創作《蛙》,不得已停筆后創

    名作欣賞 2019年8期2019-09-26

  • “創造性叛逆”:莫言《生死疲勞》英譯特點及啟示
    讀者歡迎的《生死疲勞》英譯本為個案研究對象,探究莫言“御用”英譯者葛浩文的個性化翻譯。翻譯是一種創造性叛逆,文學作品被引入一個新的接受環境而導致了“叛逆”,翻譯的“創造性”賦予了作品新的面貌,使之能與更廣泛的讀者進行一次嶄新的文學交流,使得原作跨越國界得以傳播。個性化翻譯是創造性叛逆的一種表現形式,通過研究《生死疲勞》英譯本中的個性化翻譯,包括對原作的背叛、刪減等,指出該英譯本的英譯特點和風格,并非有悖于傳統的“忠實”原則,而是一種深度忠實,是現階段中國與

    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4期2019-09-10

  • 翻譯倫理視角下解讀《生死疲勞》英譯本
    研究葛浩文《生死疲勞》的英譯本,從再現倫理,服務倫理,交際倫理,基于規范的倫理以及承諾倫理這五類倫理對《生死疲勞》英譯問題進行探究,以期提高中國文學作品英譯水平,促進中國文化的傳播。關鍵詞:《生詞疲勞》;翻譯倫理;中國文化《生死疲勞》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在這部作品中,莫言通過生死輪回的獨特視角,展示了中國農村的發展變遷,表現了農村改革的喜怒悲歡。以安德魯徹斯特曼翻譯倫理學為指導,本文將探究葛浩文版《生死疲勞》英譯本的特點,從而探究中國文學英譯本翻譯策略,促

    青年時代 2019年19期2019-08-30

  • 論《生死疲勞》中的鄉村景觀書寫
    學理論分析《生死疲勞》中西門屯相關鄉村景觀書寫,根據鄉村景觀的位置、距離、方向研究,解讀虛構世界中鄉村景觀對作家的意識形態再現。關鍵詞:《生死疲勞》;鄉村景觀;核心位置作者簡介:張之帆(1983.6-),漢族,四川成都人,西南石油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比較文學專業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比較文學。[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9)-18-0-02一、《生死疲勞》的研究現狀所有現象都在時間中存在而有其歷史,在

    青年文學家 2019年18期2019-07-30

  • 生死疲勞》中的隱喻翻譯研究
    摘要:小說《生死疲勞》來源于生活,取材于農村與土地,這其中包含著大量隱喻表達,這也給翻譯帶來了一定的挑戰。隱喻是小說中一種常見的修辭手段,既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是一種表達方法。文章以莫言的《生死疲勞》為原文本,以葛浩文的英譯本《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作為切入點,主要從動物隱喻,黑色隱喻和俗語隱喻三個方面,選取一些典型的句子或短語,來分析小說《生死疲勞》的隱喻表達。關鍵詞:《生死疲勞》 隱喻 翻譯 文化1.引言莫言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19年6期2019-06-18

  • 從《生死疲勞》到《蛙》
    《蛙》是與《生死疲勞》交替完成寫作的,通過兩個文本的對讀可以發現兩部作品的聯系與區別,深入探究作品《蛙》中“蛙”這一動物意象的使用。關鍵詞:《生死疲勞》 《蛙》 動物意象有人說《蛙》是莫言作品中“口味較輕”的一部,但是即便如此還是有人貶斥《蛙》的語言過于“不節制”,如果那些人看看莫言之前的作品,可能會改變這種觀點。比如《檀香刑》里面對種種酷刑極度直接的描述,描寫的冷靜與殘酷不是“血淋淋”一詞可以形容的,那是一種幾乎非人類的對人類肉體的扭曲解離《生死疲勞》電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19年3期2019-04-10

  • 六道輪回 生死疲勞
    要:小說《生死疲勞》借助“六道輪回”這一東方想象,再現了農民藍解放、地主西門鬧一家復雜多變的生活,反映了中國鄉村半個世紀的歷史變幻。一打開書,扉頁上引用了一句佛教的話:“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庇纱说於恕?span class="hl">生死疲勞》一書帶有強烈的佛教的輪回思想意味的基礎。關鍵詞:生死疲勞;狗精神;牛犟勁;魔幻現實主義小說《生死疲勞》借助“六道輪回”這一東方想象,再現了農民藍解放、地主西門鬧一家復雜多變的生活,反映了中國鄉村半個世紀的歷史變幻。一打開書,

    讀天下 2019年3期2019-04-03

  • 翻譯美學視角下《生死疲勞》中的文化負載詞翻譯研究
    功不可沒?!?span class="hl">生死疲勞》屬于莫言鄉土氣息的作品之一,描繪了20世紀的農村景象。在文學作品中,語言與文化密切聯系,因此,文學作品的文化負載詞翻譯研究,是翻譯者的重要研究任務。在翻譯美學視角下,進行《生死疲勞》中的文化負載詞翻譯研究,有利于翻譯者強化自身翻譯美學運用能力,增強《生死疲勞》作品文學價值的同時,實現《生死疲勞》在西方國家乃至世界的更有效傳播。一、翻譯美學的基本概述在我國歷史中,美學思想源遠流長,孔子、孟子與老子等著名古代思想家,都曾提出過美學思想方面

    宿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9年3期2019-02-21

  • “慣習”“資本”與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的譯介研究 ——以葛浩文英譯《生死疲勞》為例
    意義。小說《生死疲勞》[1]于2008年先后獲得了第二屆紅樓夢獎和第一屆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但不同視角下對該英譯本的翻譯過程和接受情況進行分析的研究仍有待豐富。本文擬從布迪厄社會學理論出發,以其理論中的核心概念“慣習”(habitus)[2]52和“資本”(capital)[3]46為指導,將慣習與文本選擇以及翻譯策略相聯系,不同資本的分配與譯本接受相結合,通過分析慣習和資本在《生死疲勞》英譯本中的具體應用,考察社會學視角下中國文學對外譯介的啟示。布迪厄認

    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3期2019-02-15

  • 基于語料庫的《生死疲勞》熟語英譯研究
    歇后語等?!?span class="hl">生死疲勞》以宏大的想象力給讀者帶來一段有關生死輪回的歷程,是莫言文學創作成熟期的重要代表作,也是他獲國際大獎最多的一部作品[4]。該小說中漢語熟語俯拾皆是,尤以成語、慣用語為最,最能體現莫言小說的“鄉土語言”特色?;诖?,本文將以成語、慣用語、諺語和歇后語四類熟語為考察對象,統計分析它們在《生死疲勞》中的使用樣數、頻數及翻譯方法,以數據為支撐,論證葛浩文的熟語翻譯方法和翻譯觀,為其它類似研究提供數據支撐和對比,也為翻譯教學和熟語字典編纂提供參考

    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1期2019-02-15

  • “創造性叛逆”:莫言《生死疲勞》英譯特點及啟示
    言長篇小說《生死疲勞》英譯本,通過分析葛浩文譯本中的創造性叛逆現象,探討其作品的譯介風格和特點,思考創造性叛逆與“忠實”原則的辯證關系,希望為中國文學的海外傳播提供有益的參考。一、《生死疲勞》英譯本中的創造性叛逆文學翻譯是一種創造性工作,好的譯者總是竭盡全力地用自己的藝術才能去再現原作,但是當譯者把原作引入一個新的接受環境時,信息的丟失、增添和變形不可避免。因此,法國文學社會學家埃斯卡皮(Robert Escarpit)提出了一個術語“創造性叛逆”(cre

    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4期2019-02-10

  • 跨文化視角下莫言《生死疲勞》英譯本對民族特色文化的處理
    00)一、《生死疲勞》中關于民族特色文化的描寫《生死疲勞》是莫言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說向讀者展示了中國高密地區的風土人情,同時也描繪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農村的生活風貌和文化狀態。小說以一個宏大的敘事體展示了中國農村的發展風貌,其中關于民族特色風俗的描寫內容豐富。首先,小說借鑒很多民間文學的內容。小說文本第1章中出現的牛頭馬面,閻羅王、判官、孟婆等人物的形象,都是借鑒民間志怪小說的元素。另外,整篇小說的主線以西門鬧為主人公經過一世為驢、一世為豬、一世為狗等

    周口師范學院學報 2019年4期2019-01-30

  • 生死疲勞》中英文本顏色詞對比研究
    序大致為:《生死疲勞》(2006)、《紅高粱家族》(1987)、《豐乳肥臀》(1995)、《天堂蒜薹之歌》(1988)、《酒國》(1993)、《師傅越來越幽默》(1999)。其中《生死疲勞》是莫言斬獲國際大獎最多的作品。[1]《生死疲勞》中顏色詞種類繁多,數量豐富?!邦伾~”即描述色彩的詞匯,不管是在英語中還是在漢語中,都是極其活潑的詞匯,可以為讀者創造一幅色彩畫面,令其投入當中,體會作者所創造的感官世界。但正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語言體系,表示同一

    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5期2018-11-16

  • 從生態翻譯學視角看《生死疲勞》葛譯本章節名的翻譯
    莫言的原著《生死疲勞》和葛浩文的英譯本進行對比分析,具體探討譯者在翻譯章節名的時候是如何適應與選擇、在翻譯過程中翻譯的三個維度(語言維、交際維、文化維)是如何轉換的。關鍵詞:《生死疲勞》;生態翻譯;語言維;交際維;文化維作者簡介:劉詩雯(1995-),女,漢族,陜西西安人,陜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MTI專業翻譯碩士。[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1-0-02引言:《生死疲勞》(2006)是莫言

    青年文學家 2018年21期2018-10-22

  • 生死疲勞》葛譯本中的誤譯、漏譯分析
    【摘要】《生死疲勞》是莫言的長篇小說之一。故事主要內容是西門鬧講述了他投胎為畜生時的感受,以及他為人時一家和單干戶藍解放一家半個多世紀的故事。而在葛浩文《生死疲勞》英譯文本中存在大量的誤譯和漏譯。通過對譯文誤譯、漏譯事例的分析,深度剖析譯作與原文的距離,對原文情感傳達到目的語中的翻譯效果,以及在翻譯過程中譯者所要的?!娟P鍵詞】《生死疲勞》;葛浩文;誤譯;漏譯【作者簡介】佟慧莉(1994.8- ),女,內蒙古通遼人,陜西師范大學,2017級碩士,研究方向:英

    校園英語·上旬 2018年7期2018-09-08

  • 第一人稱講述重構“小歷史” ——對莫言《生死疲勞》歷史敘事的解讀
    言長篇小說《生死疲勞》設置藍千歲、藍解放、“莫言”三個敘述者,以第一人稱共同講述1950年至2000年高密東北鄉西門屯西門鬧、藍臉等人的故事。與全知敘述者進行展示不同,第一人稱講述使得《生死疲勞》不再關注新中國建國以來半個世紀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等“大歷史”,而是重構被宏大敘事所遮蔽的普通個體的生存狀態。閻連科曾說:“每一個作家面對中國巨大的現實與歷史時,所有的寫作其實都是一種小歷史的存在?!保?]95的確,由于敘事主體的制約,作家根本無法敘述決定歷史走向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6期2018-04-03

  • 生死疲勞》文本層次研究
    力。莫言在《生死疲勞》的創作中沿用一貫的魔幻現實主義創作手法,不同的是輪回的敘述視角,講述以農民與土地為主題的歷史發展。本文將通過對其文本層次的分析來解讀《生死疲勞》的文本特色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文化品質。關鍵詞:文本層次 荒誕視角 現代氣質 歷史訴求在作品由表及里的構成觀研究中,現象學派理論家英伽登把文學作品進行“音、意、面、再現客體”的劃分,這與我國經學家王弼“言、象、意”的創作理論有相通之處。在童慶炳編著的《文學理論教程》中,文學作品的文本層次分為:文學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18年2期2018-03-31

  • 從語言順應論看《生死疲勞》的翻譯
    、順應論在《生死疲勞》中的應用《生死疲勞》(LifeandDeathAreWearingMeOut)是莫言于2005年創作的文學作品,其英文版于2008年出版。在該小說中,莫言站在新歷史主義的角度去解構過去的現實主義,借鑒古典小說和民間傳統敘事方法,使小說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小說中話語直接引用的表達方式、隱喻的修辭手法和大量文化負載詞的使用也體現了這部作品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葛浩文(Goldblatt)對莫言小說的英譯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8年11期2018-03-29

  • 斯坦納闡釋視角下的譯者主體性
    四步驟,以《生死疲勞》的中英文本為語料,來分析葛浩文如何在翻譯過程中追求譯者主體性。期望研究結果有助于大家更深入地理解《生死疲勞》英譯本,并且能為翻譯研究提供一個更為廣闊的視角。關鍵詞:譯者主體性 斯坦納闡釋學理論 葛浩文 《生死疲勞》一、引言譯者作為溝通原作者和目的語讀者,原文本和譯文,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橋梁,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但長期以來它卻一直被忽略。直到20世紀70年代,隨著 “文化轉向”的出現,翻譯界開始將關注點由語言層面轉移到了文化層面。由此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18年3期2018-03-22

  • “忠實”與“叛逆” ——以葛浩文《生死疲勞》英譯本為例
    的文化傳播《生死疲勞》作為我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代表作,涵蓋了很多文化負載詞,有著濃厚的民族特色。這種獨特的文化特色會因為中西文化的不同而造成翻譯的障礙,所以譯者需要了解源語背后的文化。美國語言學家、翻譯家、翻譯理論家尤金·奈達(Eugene A.Nida,1914—2011)在《翻譯理論與實踐》(The Theory and Practiceof Translation)一書中把文化因素分為:生態文化(Ecological Culture)物質

    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年2期2018-03-21

  • 形式的復活:改寫理論視角下的《生死疲勞》英譯本
    注的焦點?!?span class="hl">生死疲勞》經葛浩文譯成英文,得以在海外出版推廣,并屢獲獎項。[1]葛氏《生死疲勞》英譯本中有刪節,也有改寫。本文擬以勒菲維爾的翻譯改寫理論對此進行闡釋,分析該英譯本改寫背后的操控因素,以求對中國文學英譯提供有益借鑒。一、改寫理論:制約譯者的三要素改寫理論是由勒菲維爾在他的經典著作《翻譯,改寫和文學名聲的制控》(Translation,RewritingandtheManipulationofLiteraryFame)中提出的。作者從文化視角出發

    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1期2018-03-19

  • 淺談葛浩文《生死疲勞》英譯本中熟語的翻譯
    用。其中,《生死疲勞》在西方大受好評。在閱讀原作時,筆者發現書中有大量漢語熟語,對照英譯本,發現葛浩文采取了多種翻譯方法來處理這些熟語,充分體現了其譯者主體性的發揮。關鍵詞:《生死疲勞》;熟語;譯者主體性;翻譯方法一、引言莫言憑借《紅高粱》、《豐乳肥臀》、《生死疲勞》等作品成為了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作為其代表作之一,《生死疲勞》敘述了五十多年來中國農村社會的發展,其中出現了大量熟語。漢語熟語隱含著許多文化背景信息,這給譯者帶去不小的困難。在傳統翻

    青年時代 2018年30期2018-01-16

  • “一帶一路”語境下文化負載詞翻譯路徑探析
    浩文英譯的《生死疲勞》為范例,探析文化負載詞的翻譯路徑,以期為中國文學的翻譯和傳播提供參考?!娟P鍵詞】“一帶一路”;文化負載詞;《生死疲勞》【作者簡介】蘇中維,遵義醫學院外國語學院。一、引言“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稱。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只有各國人民的思想和情感有了共鳴,國家間才有經貿往來的可能和保障。人文交流和文明對話是民心相通的重要基石,可以為互利合作奠定民意基礎。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提升,世界

    校園英語·下旬 2018年11期2018-01-09

  • 多重適應選擇 ——生態翻譯視角下的《生死疲勞》英譯研究
    莫言的小說《生死疲勞》,深為英文讀者衷愛,并多次獲獎。那么,葛浩文是如何實現譯文的跨文化共情共識功能呢?本文試圖通過生態翻譯理論的“適應選擇”觀,結合葛浩文的《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分析在《生死疲勞》翻譯活動中,譯者如何經過自然選擇進入到翻譯生態環境,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如何不斷“選擇”“適應”翻譯生態環境;在評價翻譯中,翻譯生態環境如何選擇譯者(譯文),實現了《生死疲勞》譯文在翻譯生態環境中的適應,即生存立足

    鞍山師范學院學報 2018年3期2018-01-01

  • 生死疲勞》葛浩文英譯本的翻譯策略分析
    一、引言在《生死疲勞》中,地主西門鬧含冤而死后經過幾次轉世,先后成為驢、牛、豬、狗、猴,最后成為帶有先天不可治愈疾病的大頭兒藍千歲,向讀者展現了50多年來中國鄉村社會曲折的蛻變史。小說借鑒中國古典小說章回體和民間敘事的形式,說書式地在動物和人的視角中相互轉化,向讀者述說了中國農村半個世紀的巨變以及農民與土地的血肉聯系?!?span class="hl">生死疲勞》葛譯本題目為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2008年由美國紐約拱廊出版社首次出版,并于20

    安康學院學報 2018年4期2018-01-0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