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旋

  • 臀部力量、身體功能、平衡功能與膝骨關節炎
    展、內收、內旋、外旋和伸展的力量。參與者進行了星形偏移平衡測試(SEBT)和三項身體功能評估,包括 40 米快節奏步行測試(40mFPWT)、30 秒椅子站立測試(30sCST)和爬樓梯測試。在對性別和年齡進行調整后,發現膝關節伸展、髖關節屈曲、髖關節外展、髖關節外旋和髖關節伸展力量與 40mFPWT 和爬樓梯的結果相關。40mFPWT 最大的相關性是膝關節伸展力量(P< 0.001),其次是髖關節伸展(P

    中國康復 2023年6期2023-08-07

  • 同期實施關節鏡下肩袖間隙松解術與肩袖修補術治療肩袖損傷16例臨床觀察
    袖修補術后肩關節外旋功能有改善作用,尤其是行喙突成形、切斷盂肱中韌帶及松解肩胛下肌腱的患者,肩關節外旋功能的改善更明顯。為進一步明確此臨床發現,2019年1—9月本研究以關節鏡下肩袖修補術過程中在盂肱關節內未行RI松解術的肩袖損傷患者作為對照,觀察同期實施關節鏡下肩袖間隙松解術與肩袖修補術治療肩袖損傷的效果。1 資料與方法1.1 臨床資料 肩袖損傷患者32 例,納入標準:明確診斷為肩袖損傷;肩胛下肌—岡下肌、小圓肌這對力偶功能良好。排除標準:Hamada[

    山東醫藥 2023年3期2023-02-14

  • TKA術中參照股骨后髁軸外旋3°放置股骨假體的準確性研究
    法是參照PCA 外旋3°放置股骨假體[7,16-17]。這種傳統方法在如今TKA 術中仍是確定股骨假體旋轉力線及尺寸的基礎。但因畸形、解剖異常及股骨后髁的磨損狀況各異,按照傳統方法將股骨假體參照PCA外旋3°放置受到質疑。因此,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TKA術中常規將股骨假體參照PCA 外旋3°放置的準確性并為TKA 術中股骨假體放置提供參考性意見。具體來說,首先通過患者CT 影像圖像測量股骨髁各解剖軸間旋轉夾角,然后計算常規參照PCA將股骨假體外旋3°放置TK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2年9期2022-09-14

  • 少林韋陀內壯功(下)
    .承接上勢。左臂外旋前伸,仰掌變立掌用頂力緩緩向前推出至臂直,力達掌根,四指并攏,拇指用力外分,高與肩平。右掌動作不變。目視左掌。(圖29)圖29圖29附圖2.左臂外旋屈肘,虎口轉向上,立掌變直掌用內勁緩緩向右水平線劃向右掌,轉掌心向下,兩掌勞宮穴相對,間距約10cm。停于右胸側肩前成抱球狀。(圖30)圖303.兩掌在右胸前,左臂外旋,右臂內旋,兩掌同時互相繞轉半周,變右掌在上、左掌在下,兩掌心相對。(圖31)圖314.右俯掌成立掌用頂力緩緩向前推出,力達

    少林與太極 2022年3期2022-06-27

  • 個性化股骨遠端外旋截骨在膝關節置換治療骨性關節炎中的應用
    對于股骨后髁連線外旋3°左右,所以目前通常采用相對于股骨后髁連線外旋3°截骨來確定股骨假體旋轉。骨性關節炎患者膝關節周圍解剖結構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研究者認為不同患者sTEA相對于股骨后髁連線的夾角變異較大,尤其是骨性關節炎伴內翻畸形的患者。所以部分研究認為,相對于股骨后髁連線外旋3°截骨確定股骨假體外旋,并不可靠[6,8]。本研究的目的是采用尸體解剖實驗驗證CT測量后髁角(posterior condylar angle,PCA)的可靠性以及個性化股骨遠

    解放軍醫學院學報 2022年2期2022-04-29

  • 少林韋陀內壯功(上)
    同寬。同時,兩臂外旋屈肘,掌心向上成仰掌,如托重物,用內勁緩緩上托至胸側,挺胸收腹。定勢后,深吸氣,兩肘后挺,蓄力待發。(圖2)圖23.兩臂前伸內旋,與肩同寬,掌心相對,四指并攏,拇指用力外分成直掌,用頂力緩緩前推至肘直,力達指端。(圖3)圖3 圖3 附圖4.兩臂屈肘外旋,掌心向上成仰掌,用內勁緩緩收至胸側;挺胸收腹,頭頂項直,目視前方。(圖4)圖4 二、橫擔金杵【動作】1.承接上勢。兩肘后挺內夾,蓄力待發。隨著伸開兩臂,四指并攏,拇指用力外分,掌心向上,

    少林與太極 2022年2期2022-04-13

  • 肩周炎患者康復鍛煉小妙招
    分鐘左右。肩關節外旋動作 一般肩關節外旋可分為肩關節主動外旋和肩關節被動外旋。主動外旋指的是患者自身借助外物來達到肩關節外旋的目的,如拉住柱子或門的邊緣。而被動外旋指的是有另外一個人幫助患者達到肩關節外旋的目的。一天可以做3組,每組3分鐘左右。雙手向后摸背 雙手可以一上一下最大限度地摸背,也可以借助毛巾拉手,能夠很好地鍛煉肩關節。雙手可以交替訓練,一天可以做3組,每組3分鐘左右。爬墻 側身站立,患側手由下往上靠近墻壁,然后逐漸向上爬,直至身體能承受的最大限

    保健與生活 2021年23期2021-12-12

  • 膝關節后外側角損傷研究進展
    可造成嚴重的脛骨外旋、脛骨后移、膝關節內翻[4],過度外旋可能引起非正常的膝關節前后松弛以及交叉重建術后臨床結果不佳[5]。慢性膝關節后外側不穩定可改變膝關節的生物力學行為,增加原有交叉韌帶及重建韌帶的張力,加速關節軟骨磨損,引起慢性疼痛和過早的膝關節骨關節炎[6]。由于解剖的復雜性和診斷的不確定性,PLC損傷易被忽視,但隨著對PLC解剖和生物力學的了解增加,以及物理檢查和影像學檢查技術的進步,PLC損傷的診斷能力不斷得到提高。本文對PLC損傷的診斷和治療

    國際骨科學雜志 2021年5期2021-11-30

  • Remplissage手術對肩關節Bankart損傷合并Hill-Sachs損傷患者肩關節外旋功能影響的Meta分析
    手術會導致肩關節外旋功能受限[9-11]。也有學者報道術后肩關節外旋功能恢復良好[12-14]。本研究對Remplissage手術對肩關節Bankart損傷合并Hill-Sachs損傷患者肩關節外旋功能的影響進行Meta分析,旨在為臨床治療提供決策。資料與方法1 文 獻 檢 索 策 略 檢 索 知 網、萬 方、維 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數據庫,檢索時限2008年5月- 2019年12月。中文檢索詞:Hill-Sachs

    解放軍醫學院學報 2021年8期2021-11-11

  • 步態的階段性特征分析 ——基于V3D軟件
    的:伸展-外展-外旋和屈曲-內收-內旋(見圖1)。這源于其特殊的距上關節、距下關節以及復雜的足部關節,保證步態過程中落地、支撐和蹬離的穩定同時,又具有相對的靈活性,更加高效地傳遞地面與身體之間的壓應力和剪切應力。另外,在擺動末期踝關節存在一種主動聯動機制:屈曲-內收-內旋,然后伸展-外展-外旋。踝關節的這種落地前的運動表現,與腓骨長短肌的提前激活有關。這是一種預防落地階段足內翻損傷的一種運動學機制。圖1 踝關節運動和受力曲線圖單足支撐階段(見圖1)對踝關節

    當代體育科技 2021年28期2021-11-11

  • 改良線袢法Latarjet術后早期移植骨塊微動的生物力學機制:有限元分析
    et 術后肩關節外旋過程中骨塊的生物力學分布,這些發現均為肱骨頭和關節盂骨缺損時盂肱關節穩定性的生物力學行為提供了理論依據。鑒于此,本研究通過有限元分析方法探究改良線袢法Latarjet 術后喙突骨塊塑形的生物力學機制,為該術式改良提供一定理論支持。1 研究方法1.1 建模及網格劃分使用美國虛擬人網站(Visible Hum)提供的男性人體(亞洲)離體標本斷層解剖圖像,作為肩關節實體幾何重建的數據源。通過三維建模軟件Simpleware6.0進行三維建模,

    中國運動醫學雜志 2021年5期2021-08-06

  • 體外沖擊波在肩關節鏡下Bankart損傷修復聯合Remplissage手術患者康復治療中的應用
    后外側疼痛,體側外旋活動度、外展90°外旋活動度降低等問題。為改善術后疼痛癥狀、促進肩關節活動度快速恢復,本研究對比分析肩關節鏡下Bankart 損傷修復聯合Remplissage 手術患者術后采用體外沖擊波治療與常規康復鍛煉的效果差異,現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納入標準:①外傷性肩關節前脫位,MRI檢查發現Bankart病變合并肱骨頭Hill-sachs損傷;②術中檢查肱骨頭后方與前側關節盂形成嚙合或脫軌關系,采用關節鏡下Bankart

    中國骨科臨床與基礎研究雜志 2021年4期2021-08-01

  • 下肢旋轉對站立位下肢全長髖-膝-踝角的影響
    通過比較中立位、外旋30°位與內旋30°位的HKA,確定下肢旋轉對下肢力線測量的影響及其程度,現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下肢組成骨連接正常,行動自如者。排除標準:(1)膝關節明顯屈曲畸形者;(2)既往膝關節手術者;(3)既往膝關節骨折者;(4)明顯先天性下肢畸形者。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所有納入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共納入患者106例,其中男29例,女77例;年齡22.9~87.7歲,平均(59.2±12.4

    實用骨科雜志 2021年7期2021-07-29

  • 修復與不修復三角韌帶治療旋后-外旋Ⅳ型踝關節骨折的臨床療效
    型,尤其以旋后-外旋Ⅳ型踝關節骨折的出現概率較為顯著。對于此類患者較易合并表現出三角韌帶損傷的現象,臨床需采用手術方法展開疾病治療[1]。三角韌帶作為人體重要結構之一,其主要對人體距骨正常位置進行維持,對踝關節韌帶穩定進行維持,對此如果治療方式不合理,則往往會使患者呈現出創傷性關節炎以及踝關節不穩現象[2]。該次研究將該院2016年5月—2019年1月收治的44例旋后-外旋Ⅳ型踝關節骨折患者數字奇偶法分組;探析對其采用修復以及不修復三角韌帶方法進行治療后獲

    中外醫療 2021年4期2021-04-17

  • 保留外旋肌群微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股骨頸骨折的療效分析
    要有能更好的保護外旋肌、術后異位骨化發生率低、便于顯露、操作簡單等。但常見并發癥術后脫位,為了預防發生術后關節脫位,大部分術者選擇在髖關節置換術后行外旋肌修復術、關節囊修復術[2]。傳統方法于外旋肌止點0.5-1.0cm切斷后直接縫合重建外旋肌,重建后極易出現縫線拉脫、縫線斷裂、軟組織撕脫等現象[3]。且若是老年患者,因外旋肌變形、萎縮,發生術后后脫位風險更高。因此,為了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預后良好,本次研究對股骨頸骨折患者行保留外旋肌群微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

    中國傷殘醫學 2021年24期2021-04-11

  • Ilizarov技術結合有限手術一期治療重度馬蹄內翻足合并小腿外旋畸形
    2]。若合并小腿外旋畸形,可同時行小腿外旋畸形矯正[3],一期恢復下肢負重力線。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科采用足后內側軟組織松解、足三關節截骨、脛骨結節下內旋截骨、Ilizarov外固定器矯形術治療15例重度馬蹄內翻足合并小腿外旋畸形患者,療效滿意,報道如下。1 材料與方法1.1 病例資料本組15例(15足),男10例,女5例,年齡19~45(33.2±3.5)歲;左足8例,右足7例。均伴有小腿外旋畸形,小腿外旋角為22°~39°(31.2°±5

    臨床骨科雜志 2020年6期2020-12-31

  • 全膝關節置換術中精準確定股骨假體外旋角度對膝骨關節炎療效的影響
    KA術中股骨假體外旋的準確確定又是精確截骨和軟組織平衡的重要前提[4-5]。本研究回顧性分析TKA中精準確定股骨假體外旋角度對膝骨關節炎療效的影響。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63例接受TKA治療的膝骨關節炎患者,包括雙膝骨關節炎患者22例,單膝骨關節炎患者41例,共85個膝關節。術前采用64層CT平掃斷層掃描患者膝關節橫斷面。使用影像歸檔和通信系統(picture archiving and

    河南醫學研究 2020年34期2020-12-22

  • 對髖關節短外旋肌群解剖學特點的研究
    000)髖關節短外旋肌群包括梨狀肌、上孖肌、閉孔內肌、下孖肌、閉孔外肌和股方肌。這些肌肉在維持髖關節的正常運動及穩定性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進行全髖關節置換術是臨床上治療股骨頸骨折、髖關節骨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髖關節炎、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等疾病的主要術式之一。在對患者進行全髖關節置換術時,若未對其髖關節短外旋肌群進行有效的保護,使其髖關節短外旋肌群受損,易導致其術后發生髖關節不穩,可影響其髖關節功能的恢復[1]。因此,在對患者進行全髖關節置換術時,對其髖關節短外

    當代醫藥論叢 2020年6期2020-12-12

  • 事關膝關節傷痛,臀肌訓練不可少
    (半蹲)2、單腿外旋訓練量:左右腿各6至8次(圖2-2,圖2-3)圖2-2 迷你帶原地半蹲(左腿外旋)圖2-3 迷你帶原地半蹲(右腿外旋)3、雙腿外旋(髖關節外旋)訓練量:6至8次(圖2-4)圖2-4 迷你帶原地半蹲(雙腿外旋)二、迷你帶運動姿縱向走?向前、向后分步走或滑步走10至15米。需要注意的是,練習時前后行進,需保持重心,身體上下起伏不要過大,除了臀肌,核心也要收緊,上身保持穩定。左右腳交替向前或向后邁出1個腳長的距離,雙臂屈肘交替擺動,完成動作至

    羽毛球 2020年11期2020-11-10

  • 外展外旋自主復位法與手牽足蹬法治療肩關節前脫位的療效比較
    為進一步探索外展外旋自主復位法治療肩關節前脫位的療效,本研究將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60 例急性肩關節前脫位患者隨機分為2 組,分別使用外展外旋自主復位法(觀察組)及手牽足蹬復位法(對照組)進行復位治療,并對兩者的臨床療效進行了比較,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1 對象與方法1.1 研究對象及分組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就診的符合納入要求的60 例肩關節前脫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將患者隨機分為外展外旋

    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0年9期2020-09-23

  • 易筋經(四)
    姿勢。同時,右臂外旋,左臂內旋,擺至側平舉,兩掌心向前,掌尖向外。目平視前方。(圖?譹?訛、圖?譺?訛)2.兩掌向前環抱至體前;隨即兩臂內收,兩掌(五指并攏成柳葉掌)立于云門穴前(注:云門穴,在鎖骨之下,肩胛骨喙突內方的凹陷處),掌心相對,掌尖向上。目視前方。(圖?譻?訛、圖?譼?訛)3.展肩、擴胸。然后松肩,兩肘下垂,使兩掌心向前。(圖?譽?訛、圖?譾?訛)4.兩臂緩緩前伸,并逐漸十指微張(即荷葉掌),掌尖向上;至兩臂伸直。瞪目。(圖?譿?訛、圖?讀?訛

    保健與生活 2020年13期2020-07-24

  • 經后外側入路初次行人工關節置換術術中外旋肌群修復對髖關節預后的影響
    需要修復關節囊及外旋肌群一直存在爭議。部分學者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術中修復外旋肌群持保留態度。本人于2014年以《經后外側入路初次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外旋肌群修復對髖關節預后的影響的》為名進行了課題立項,通過對我科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回訪,進行回顧性研究,分析經后外側入路初次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術中外旋肌群是否修復對預后的影響,為選擇最佳手術方案提供依據,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9 年3月經后外側入路初次行人工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0年49期2020-07-21

  • Larson術式重建膝關節后外側結構的治療體會
    膝關節內翻和脛骨外旋、后墜的功能,PLC損傷通常伴隨前、后交叉韌帶損傷等其他韌帶結構損傷,如果忽視或者延誤其損傷治療,將會導致膝關節不穩,最終導致其他韌帶結構重建失敗。一旦PLC損傷診斷明確建議一期進行修復或重建[1-2]。PLC損傷后的重建是目前臨床研究的熱點,重建方式繁多,分為解剖重建和功能重建兩大類。解剖重建恢復了韌帶的解剖走行,然而需要更多的移植物和骨道,功能重建重建了后外側結構的功能,成為目前臨床的主流術式。筆者回顧性研究了2014年4月至201

    實用骨科雜志 2020年6期2020-06-25

  • 后外側切開復位內固定配合中藥對旋后外旋Ⅳ度踝關節骨折的治療效果分析
    68350)旋后外旋踝關節骨折是踝關節骨折的一種分型,在整個踝關節骨折中占50%~75%,是臨床比較常見的骨折類型,其中旋后外旋Ⅳ度踝關節骨折是最為嚴重的一種,如果在治療中不能保證關節的穩定和力線吻合,則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1]。由于旋后外旋Ⅳ度踝關節骨折的受力機制特殊,治療中對骨折部位和踝關節的穩定性、完整性和整個下肢力線要求很高,保守治療很難達到臨床復位要求[2]。目前,手術切開復位是治療旋后外旋Ⅳ度踝關節骨折的最有效手段,但旋后外旋Ⅳ度踝關節骨折的

    醫學研究與教育 2020年2期2020-05-19

  • 宅在家 八段錦調身心
    節稍屈,同時兩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掌心向內,兩掌指尖距約10厘米,目視前方。二.兩手托天理三焦。兩臂外旋微下落,捧掌于腹前;兩掌五指分開,在腹前交叉,掌心向上,目視前方;兩腿挺膝伸直,同時兩掌上托于胸前;兩臂內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頭,目視兩掌;兩掌繼續上托,肘關節伸直,同時下顎內收,動作稍停;兩腿膝關節微屈,同時,兩臂分別向身體兩側下落,經側平舉;兩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該式一上一下為一次,共做6次。三.左右開弓似射雕。重心右移,左腳向左開步站立,

    文萃報·周五版 2020年9期2020-03-05

  • 不可修復性肩袖損傷動力性重建研究進展
    動上舉障礙,主動外旋受限不明顯。1.1 背闊肌轉移背闊肌轉移(LDT)于1988年由Gerber等[10]首次應用在岡上肌和岡下肌完全損傷的治療,采用雙切口入路,將背闊肌肌腱從肱骨上分離并固定于肱骨大結節前方近肩胛下肌肌腱處,后逐漸成為重建后上肩袖損傷的最常用方法。長期隨訪的臨床研究已證實經典雙切口入路治療不可修復性后上肩袖損傷的可靠性。Gerber等[11]對46例LDT患者進行了147個月的隨訪(最短隨訪10年),發現平均主觀肩關節評分從29分提高至7

    國際骨科學雜志 2020年6期2020-03-03

  • 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常做“四步操”
    次。第二步:內旋外旋雙腳腳腕內旋、外旋交替緩慢打圈,分別轉15~20圈。第三步:屈膝伸膝臀部緊貼床,雙下肢交替進行屈膝伸膝10~20次。第四步:軀體抬高軀體伸直抬高,腳尖下壓,自感腓腸肌緊繃感,雙腿交替,空中保持停留5秒。另外,還可以進行吹氣球鍛煉,也能預防下肢血栓。先深吸一口氣,對著氣球口慢慢吹,直到吹不動為止。需要強調的是,吹氣球不在于吹得快,也不在于吹得多,只要盡量把氣吹出就可以。一般每天吹5~6次,不要過于勉強,患者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量力而行。(

    家庭醫藥·快樂養生 2020年1期2020-02-10

  • 學舞帶來的傷痛
    如雙腳立正、外展外旋時,是不會到位的!”她馬上問道:“您怎么知道的?”接著我查其骨盆,發現位置不正,我告訴她:“您的單腿平衡不好,做這種舞蹈動作時會不穩?!彼惑@:“這您也知道?”最后,我查其腰椎,這里外表直挺,內里卻僵硬。我半開玩笑地對她說:“您這只‘天鵝,大概只能用手臂來表現了,腰以下的動作是不會像的!”她無可奈何地說:“您說得對!”我又說:“跳舞時您肯定是用傷腿作為主要支撐腿,另一腿很少用?!彼鸬溃骸笆堑?,另一條腿轉不起來?!辈∫?不能簡單解釋芭蕾

    新體育 2020年1期2020-01-13

  • Legion工具在Genesis Ⅱ膝關節假體置換術中的應用
    確定是否需要調整外旋,需要調整時一般先在內側定位孔置入定位釘,旋轉測量器調整外旋,兩定位孔與通髁線平行和Whiteside 線垂直后,確定外側定位孔。選擇合適的截骨導板完成股骨遠端四合一截骨(圖1 c),測試屈伸間隙,安裝髁間截骨模塊,通過箱式導向器行髁間截骨(圖1 d)。安裝合適的股骨試件、脛骨試件及合適的襯墊試模,評價膝關節穩定性及活動度。行脛骨側擴髓,髕骨置換,沖洗關節腔,完成假體置入。(二)Legion工具組手術方法使用Legion工具完成脛骨側處

    骨科 2019年6期2019-12-13

  • 一招解決頸肩僵硬
    擺,即進行肩關節外旋運動。當肩關節外旋到最大限度時,迅速用兩側肩胛骨夾緊脊柱,再放松身體。循環往復,每次練習20至30遍,每天進行2至3次。 以上動作一方面能改善含胸、駝背等脊柱變形問題。另一方面,能通過肩胛骨夾緊脊柱的動作來刺激后背部的膏肓穴。膏肓穴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各四指寬處,在肩胛骨內側,臨床上常用于治療肩關節肌肉僵硬、咳嗽、氣喘及各種慢性虛損性疾病。

    華聲文萃 2019年9期2019-09-10

  • 一招解決頸肩僵硬
    擺,即進行肩關節外旋運動。當肩關節外旋到最大限度時,迅速用兩側肩胛骨夾緊脊柱,再放松身體。循環往復,每次練習20至30遍,每天進行2至3次。 以上動作一方面能改善含胸、駝背等脊柱變形問題。另一方面,能通過肩胛骨夾緊脊柱的動作來刺激后背部的膏肓穴。膏肓穴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各四指寬處,在肩胛骨內側,臨床上常用于治療肩關節肌肉僵硬、咳嗽、氣喘及各種慢性虛損性疾病。(摘自《張家港日報》7.5)

    文萃報·周二版 2019年29期2019-09-10

  • 全髖關節置換術中類解剖重建外旋肌群技術
    切開皮膚、筋膜、外旋肌群(梨狀肌、上孖肌、閉孔內肌及下孖肌)及后外側關節囊等結構,破壞了后方軟組織的完整性及保護作用,且該入路的髖關節后脫位發生率較其它入路高,有報道經后外側入路的髖關節后脫位發生率可達2%~11%,脫位后翻修率可達初次的2倍[1],Wooretal在1982年也曾報道,經后外側入路THA發生髖關節后脫位的概率為5.8%,而前側入路僅2.3%。隨著對疾病本質認識的不斷深入及THA技術的的日益精進,后外側入路行THA時后方軟組織平衡的處理方式

    實用骨科雜志 2019年4期2019-04-28

  • 后外側結構重建對后外側入路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早期脫位的影響
    可能與此入路需切外旋肌群和后關節囊有關。為了減少脫位的發生,臨床醫生進行了多種嘗試,其中術中對后方結構的仔細修復,重建外側結構,能明顯降低術后關節脫位的發生率[4],越來越受到臨床醫生的關注。通過對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骨科采用后外側入路進行THA的病人進行回顧性分析,觀察后外側結構重建在預防早期脫位方面的效果。資料與方法一、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新鮮股骨頸骨折;②髖關節骨性關節炎;③股骨頭壞死;④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de?velopm

    骨科 2019年2期2019-04-10

  • 特定肩關節康復運動對肩外旋肌的激活效應
    移等[1]。上臂外旋時,岡下肌的力臂最大[2],為肩關節主要外旋肌。肩袖損傷最常累及岡上肌肌腱[3],鄰近肌肉也受累[4-5]。在肩袖損傷和肩前方不穩等肩部損傷中,在大部分運動范圍內,岡下肌活動呈下降趨勢,尤以外展外旋時下降明顯,而三角肌無異常[6-7],這就打破了肩關節主動穩定系統的平衡。許多以上肢過頂為特點的運動,如棒球、排球、羽毛球等,都易誘發岡下肌損傷[8-9],影響運動表現。近年來肩關節閉鏈練習逐漸被應用到康復治療和運動訓練中。早在1998 年k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9年1期2019-02-20

  • 肩袖修復術后注射皮質類固醇
    個月時,前屈、外旋、外展位外旋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0.05),外旋(P=0.04),外展位外旋(P=0.05)。6 個月時未發現這種差異。12 個月時,再撕裂率(由MRI 所確定)組間沒有差異。結論:這項對正在進行肩袖撕裂修復的患者的研究發現,術后關節內注射皮質類固醇有助于改善短期疼痛和功能,而不會增加肩袖損傷的風險。

    中國康復 2019年10期2019-01-03

  • 多槳推進的干擾因子研究
    螺旋槳都設計為向外旋轉以避免來流的收縮,所以在四槳推進的分布設計中,兩個外槳被固定設計為向外旋轉,通過改變兩個內槳的旋轉方向來研究干擾因子的變化。在螺旋槳的分布設計中總共考慮了五個設計因素,其中外槳和內槳分別有三個橫向位置和縱向位置,所以這四個因素都是三水平的設計因素;而螺旋槳的旋轉方向則為一個二水平的設計因素,分別包括外槳外旋、內槳內旋和外槳外旋、內槳外旋兩個水平的設計。如果對所有的因素和水平進行全面的試驗設計,則需要對162組螺旋槳分布進行試驗研究,實

    船舶力學 2018年11期2018-11-30

  • 外旋銑對滾珠絲杠副質量的改善
    度等。綠色環保的外旋銑與傳統的砂輪磨削相比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傳統的螺紋磨削一直采用砂輪磨削滾道,磨削加工是通過成形砂輪來磨削螺紋滾道的。滾道是絲杠的重要部分,包含多項參數:螺距、齒形、跳動和硬度。這些關鍵參數直接影響裝配后的手感、力矩和使用壽命。砂輪的截面形狀相當于被磨螺紋截面齒間形狀,經過螺紋磨床來實現各種螺距的螺旋線磨削,最終磨出合格的高精度的螺紋零件(見圖1)。采用外旋銑加工與傳統的砂輪磨削加工相比較,主要區別在于,外旋銑是刀盤的旋轉軸線相對于工件

    金屬加工(冷加工) 2018年7期2018-07-27

  • 個體化股骨后髁旋轉截骨在人工全膝關節置換中的應用
    s,PCL ) 外旋 3° 設計,而對于不同人種,不同個體,不同年齡的人群而言,假體后髁角 ( posterior condylar angle,PCA ) 存在較大差異,統一外旋 3° 或術者依據經驗截骨容易造成股骨旋轉力線不良。目前尚無統一、完善的確立股骨假體旋轉力線的方法,外科上髁軸 ( surgical transepicondylar axis,sTEA ) 仍是臨床最常用的股骨旋轉參考軸[1],但其在術中定位較為困難,使其應用受到局限,然而,術

    中國骨與關節雜志 2018年4期2018-04-24

  • 《三十二式太極拳》精要賞析
    ,手心向下;左手外旋,向右畫弧至右腹前,手心翻向上,與右手心相對如抱球狀。重心移至右腿,左腳收于右腳內側。(圖2-1~圖2-3)。2.上體微左轉,左腳向左前方上步,腳跟輕輕落地,隨之兩手微合前送。(圖2-4)3.上體繼續左轉,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臂向前掤出,左手與胸高,手心向內,指尖向右;右手向下,落于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兩臂微屈。(圖2-5)4.重心移向右腿并屈蹲,上體微右轉,左腳稍內扣,接著重心移至左腿并屈蹲,右腳收于左腳內側。左臂內旋,屈于左

    少林與太極 2018年4期2018-04-18

  • 少林小武功(二)
    圖2-2)右手臂外旋至頭頂,往上托舉,掌心朝上,右手指朝左方。左手掌至右肩前,掌心朝左前方。(圖2-3)右手臂內旋回收,至與右耳齊,左手托右肘處,右手掌心朝左方。(圖2-4)雙腿變成左弓步,左手掌外旋,掌心朝外,手掌平弧向左前方摟出。(圖2-5)左掌收至左腰間抱拳;右手往左前下方推出,至踝關節處,掌心朝下。(圖2-6、圖2-7)右掌外旋翻掌,掌心朝上。(圖2-8、圖 2-9)少林小武功右掌握拳緩緩提起至肩膀處,身體右轉,然后右拳收回腰間,弓步變馬步。(圖2

    少林與太極 2018年2期2018-03-14

  • 旋后-外旋型踝關節骨折中三角韌帶斷裂的診斷與治療
    鈞 李志忠旋后-外旋型的踝關節骨折是最多的損傷類型,約占所有踝關節骨折的80%左右[1,2]。是否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是根據踝關節骨折是否穩定決定的,對于不穩性踝關節骨折手術治療的療效優于保守治療[3-5]。外踝骨折聯合內踝損傷,可以是由于內踝骨折引起的,也可以是由于三角韌帶撕裂引起的。目前對于三角韌帶的診斷是有限的,有些作者報道在穩定性骨折中存在有被誤認為穩定性骨折的不穩定性骨折,其預后較差[6-8],所以區分穩定性骨折和不穩定性骨折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旋

    嶺南現代臨床外科 2017年6期2018-01-19

  • 跟老祖宗學長壽呼吸法
    上,至臍部,左手外旋上托至頭頂,同時右手內旋下按至小腹前。呼氣盡吸氣時左臂內旋變為掌心向里,從面前下落,同時右臂倒旋掌心向里上穿,兩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兩手內旋下按至腹前,自然垂于體側。此法治腹脹、食欲不振,肌肉萎縮、皮膚水腫等脾經疾患。呬字益肺:兩手從小腹前抬起,逐漸轉掌心向上,至兩乳平、兩臂外旋,翻轉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對喉,左右展臂寬胸推掌如鳥張翼。呼氣盡,隨吸氣之勢兩臂自然下落垂于體側。慢性支氣管炎等患者,不妨多練練。吹字強腎:足五趾

    飲食與健康·下旬刊 2017年4期2017-05-26

  • 外旋肌群止點縫扎術對老年全髖關節置換術后隱性失血的影響
    0)·臨床經驗·外旋肌群止點縫扎術對老年全髖關節置換術后隱性失血的影響黃飛,崔豫寶,鄭群龍,葉方立(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院骨科,湖北 武漢 430000)目的 探討外旋肌群止點縫扎術對老年全髖關節置換術后隱性失血的影響。方法回顧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間在我院行生物型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84例患者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實行髖關節后外側入路術式,其中42例患者術中縫扎外旋肌群止點(觀察組),42例患者不予縫扎外旋肌群止點(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的術中出

    海南醫學 2017年3期2017-02-26

  • 肩關節為何老脫臼?
    創傷如極度外展、外旋或單純極度外旋是引起脫位最主要的原因。肩關節脫位主要發生在青中年人,他們活動量大,外傷機會多;先天關節發育不良或松弛的人群也容易出現這種現象;普通人由于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三角肌不發達,在運動跌倒時上肢伸直支撐著地,更容易出現肩關節脫位。發生肩關節脫位時,患肩往往表現為疼痛、腫脹、活動障礙,出現“方肩”畸形,手不能觸碰對側肩部。一旦出現肩關節脫位情況,最好第一時間到醫院請專業醫師復位,從初發脫位到復位的時間不要超過24小時。那么,那些習慣

    保健與生活 2017年4期2017-02-26

  • 銀質針行肩周炎(凍結期)治療的應用
    屈、后伸、內旋、外旋功能鍛煉,循序漸進。2 結 果3周后隨診:4例女性患者明顯減輕,外旋、后伸為恢復正常;2例女性上舉活動時上舉>160°、外旋55°伴疼痛,能忍受,余病人疼痛完全消失,功能恢復正常。1個月后1例女性患者上舉3 討 論肩周炎(凍結期)特點:反復發作,肩部呈持續性鈍痛或刀割樣痛,天氣變化或勞累后疼痛加重,本病最大特點是以晝輕夜重,肩關節活動受限,怕冷,疼痛持續時間較長;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工作及睡眠,保守治療無效,手術治療會形成再次粘連。自從我

    貴州醫藥 2016年3期2016-03-10

  • 大學生男子排球運動員肩關節肌力特征分析 ----以武漢體育學院為例
    節肌力的屈伸、內外旋進行測試分析,以期找出主要的特征差異。1 實驗對象以武漢體育學院男排球隊10名隊員為研究對象, 受試者基本資料見表1。表1 實驗對象基本情況2 研究方法2.1 實驗儀器BIODEX多關節等速測力系統。2.2 實驗方法本測試的過程嚴格遵守BIODEX的要求進行:在測試前對BIODEX等速測力系統進行常規標定,先輸入受試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齡、身高和體重,然后在測試肩關節時先規定受試者屈伸、內外旋的最大范圍,并在測試肩關節屈伸時受試者取坐位,

    體育研究與教育 2016年2期2016-01-29

  • 踝關節旋后-外旋Ⅳ度損傷的外科治療分析
    8)踝關節旋后-外旋Ⅳ度損傷的外科治療分析沈超,傅躍龍,王秀會(上海市浦東新區周浦醫院骨科,上海 201318)目的 總結踝關節旋后-外旋Ⅳ度損傷的外科治療方法和臨床療效。方法 選用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間手術治療的65 例Lauge-Hanse分型旋后-外旋Ⅳ度的踝關節損傷進行隨訪并評估分析。其中男28 例,女37 例;年齡18~71 歲,平均47.4 歲。骨折按Danis-Weber分型,A型18 例,B型39 例,C型8 例。術后半年根據美國

    實用骨科雜志 2015年7期2015-07-02

  • 膝關節后外側角損傷的研究進展
    過伸、內翻和脛骨外旋的穩定性結構包括:髂脛束 (iliotibial band,ITB)、股二頭肌腱(biceps femoris tendon,BFT)、外側副韌帶(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LCL)、腘肌腱(popliteus tendon,PT)、腘腓韌帶 (popliteo fibular ligament,PFL)、腓腸肌外側頭、外側關節囊、弓狀韌帶、腘斜韌帶和豆腓韌帶。生物力學上分析證明PLC主要由LCL、PT和P

    浙江實用醫學 2015年3期2015-01-22

  • 人工肱骨頭置換術中大結節不同固定方式的穩定性研究
    別測定肩關節不同外旋和前屈上舉角度時大結節與肱骨干之間的相對位移。結果在肱骨干外旋至中立位時,重疊重建組標本的平均位移為(3.22±2.92)mm,顯著高于解剖重建組標本的(1.81± 1.74)mm,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標本在外旋10°和20°時,平均位移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肱骨干前屈至30°和60°時,解剖重建組的位移與重疊重建組質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人工肱骨頭置換術后,肩關節被動外

    中外醫療 2015年6期2015-01-16

  • 預防全髖關節置換術早期后脫位的臨床研究
    位修復后關節囊、外旋肌群對預防全髖關節置換術早期后脫位的影響。方法 隨機抽取初次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THA)患者103例,將其分成A組34例、B組32例、C組37例,術中3組梨狀肌群止點分別選在臀中肌肌腱、股骨大轉子和梨狀肌窩處,A組采用修補縫合至臀中肌肌腱,B、C組均采用錨釘固定,以修復保留的后關節囊及外旋肌群。對3組的出血量、引流量、術后早期髖關節脫位率、Harris評分以及患髖內旋、屈曲范圍等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A、B、C 3組術后早期發生髖關節脫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4年13期2014-08-11

  • 關節囊及外旋肌群修補在后外側入路初次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應用
    臨床研究關節囊及外旋肌群修補在后外側入路初次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應用袁鋒 蔡俊豐 周煒 馬敏 羅樹林 尹峰*目的探討關節囊及外旋肌群修補在后外側入路初次全髖關節置換術 (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的臨床意義和手術方法。方法回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8月后外側入路初次THA術患者186例,根據術中是否修補關節囊及外旋肌群將患者分為兩組:A組90例,“T”形切開關節囊,術畢將關節囊及外旋肌群原位縫合于大轉子后方;B組96例,切

    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 2014年5期2014-05-02

  • MRI與術中外旋應力試驗在旋后-外旋踝關節骨折中的應用價值比較
    0)MRI與術中外旋應力試驗在旋后-外旋踝關節骨折中的應用價值比較王旭 張超 尹建文 王晨 黃加張 馬昕*(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骨科,上海 200040)背景:旋后-外旋骨折占所有踝關節骨折的40%~75%。其治療方式的選擇主要依賴對內側結構損傷程度的判斷,特別是內側三角韌帶是否有損傷。循證醫學的資料表明,術前MR掃描與術中外旋應力試驗是判斷三角韌帶損傷的方法。那么,術前MR掃描是否可以替代術中應力試驗,明確三角韌帶損傷的情況并指導踝骨折采用保守治療或手術

    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志 2014年4期2014-04-08

  • 脛骨近端反旋截骨術在嚴重脛骨外旋畸形患者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
    育畸形及嚴重脛骨外旋畸形等,但嚴重脛骨外旋畸形一直被忽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們于8例嚴重脛骨外旋畸形患者TKR中同時行脛骨近端反旋截骨術,效果滿意?,F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臨床資料 同期收治的8例嚴重膝骨關節炎伴嚴重脛骨外旋畸形患者(8個膝關節),男2例,女6例;年齡55~64歲,平均59.4歲。旋畸形位于左側3例,右側5例;膝關節屈曲角度最大90°,最小50°。術前心肺功能及相關血液學檢查證實符合手術要求,仰臥位測量的脛骨外旋

    山東醫藥 2014年31期2014-04-05

  • 股骨近端側位像對判斷股骨近端旋轉意義的初步研究
    °、內旋25°、外旋5°、外旋10°、外旋15°、外旋20°、外旋25°時的側位X線片。拍攝結束后將X線片發送到數據庫,使用影像歸檔和通信系統測量數據。每張X線片上測量:① 側位所見股骨干前皮質延長線(AB線)與股骨頭最高點D與AB線的垂線CD(即股骨頭高度)的長度;②沿股骨頭弧度作圓測量股骨頭直徑EF長度(圖1)。計算CD/EF的比值,觀察其變化規律。圖1 于X線片上測量CD的長度和股骨頭直徑EF的長度2 結 果測量結果顯示,股骨頭高度與股骨頭直徑的比值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 2014年1期2014-03-15

  • 外旋肌群止點重建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
    471400)外旋肌群止點重建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葛建智(河南省洛陽市嵩縣人民醫院骨科,河南 洛陽 471400)目的 初步評價初次全髖關節置換術中外旋肌群止點重建的作用。方法 2007 年 1 月至 2010 年 6 月,采用后外側切口入路行初次全髖關節置換 65 例 65 髖,在股骨大轉子鉆孔將外旋肌群止點用 PDS 線水平褥式縫合重建止點。將重建組 THA 術后脫位率及患肢外旋肌力與同期常規行 THA(未行外旋肌群止點重建,對照組)的 70

    中國醫藥指南 2013年4期2013-06-23

  • 奧運會徽的含義(三)
    ipetal (外旋) and centrifugal (內旋).The centrifugal motion represents the world’s boom while the centripetal motion stands for(代表) the gathering of worldwide people in Korean,thus symbolising(象征)worldwide harmony.1988年漢城見證了以世界和諧為主題的第

    中學生英語 2012年18期2012-11-04

  • 老年患者踝關節旋前外旋Ⅲ度損傷手術治療的療效
    45)踝關節旋前外旋損傷是踝關節骨折中不常見的損傷,約占踝關節骨折的7% ~19%〔1〕。其中Ⅲ度損傷可出現內踝骨折或三角韌帶斷裂,外踝下脛腓聯合上方骨折,距骨外側移位,導致踝關節不穩,日后形成創傷性關節炎。因此,目前主張積極手術治療,重建踝穴的穩定性〔2〕。而老年患者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特性,治療相對棘手,我科室自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外科手術治療踝關節旋前外旋Ⅲ度損傷老年患者,治療效果較好。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本組32例,男22例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2年13期2012-01-25

  • 膝關節后交叉韌帶合并后外復合體損傷重建術后步態分析
    傷會導致膝關節后外旋轉不穩定。目前常用的膝關節后外旋轉不穩定的檢查方法存在不夠客觀、只能靜態下測量等缺點[2-5]。步態分析是一種較新的研究膝關節運動軌跡的生物力學測試方法,已應用于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評估患者步態情況。目前尚無研究將步態分析應用于評估膝關節后外旋轉不穩定。本研究采用步態分析對膝關節后交叉韌帶合并后外復合體損傷患者重建術后的后向及旋轉穩定性進行測試,對比后外復合體重建術后患者和正常對照組膝關節的步態指標。實驗假設韌帶重建可以恢復后向以及后外結

    中國運動醫學雜志 2010年3期2010-05-1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