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肇事

  • 無人駕駛車輛交通肇事的罪責刑相適應研究
    人駕駛車輛的交通肇事案件中,踐行罪責刑相適應原則成為刑法亟需解決的問題。L5駕駛系統的車輛具有自主性、控制能力與可培養的辨認能力,并能夠獨立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對于其能否具有刑事責任主體地位,學界存在肯定說與否定說的爭議??梢詫⑵漕愋突癁榫哂行淌仑熑文芰Φ姆扇艘垣@得法律主體地位進而成為犯罪的主體,獨立承擔刑事責任。在刑事責任分配中,除了追究車輛本身的刑事責任,車輛的設計者、生產者、所有者、使用者和銷售者如果沒有盡到相應的注意義務,也需承擔相應刑事責任。在

    西部學刊 2022年7期2022-05-13

  • 涉智能網聯汽車犯罪的刑法理論與適用
    事責任分配 交通肇事 危險駕駛 妨害安全駕駛中圖分類號:DF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039-(2022)01-0053-65人工智能時代已然來臨,似乎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發展和運用,必然會影響到社會的方方面面,由此產生的法律問題,我們只能勇敢面對且無法加以回避。眾所周知,智能網聯汽車作為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較早和較為成熟的一個領域,目前已處于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階段,應該在較短的時間內會投入正式營運。智能網聯汽車作為新

    東方法學 2022年1期2022-03-03

  • 交通事故現場輪胎痕跡的技術分析
    據。關鍵詞:交通肇事;交通事故;輪胎痕跡1 輪胎痕跡相關概述1.1 輪胎痕跡的產生 輪胎印痕不僅是車輛在地面上制動時留下的痕跡,而且還是輪胎因長期在地面上摩擦而產生的高溫而使橡膠顆粒掉落而造成的痕跡。汽車輪胎痕跡的形成是由于輪胎的地面壓力較低,因此在室溫下痕跡較少。但是,由于輪胎與地面之間的摩擦產生的熱量,輪胎胎面的溫度將升高,這將使瀝青和橡膠熔化,這將使輪胎的橡膠材料變軟和變黑并粘附在道路上表面??梢钥闯?,升壓過程中的溫升是形成升壓模型的條件。1.2

    交通科技與管理 2021年22期2021-09-23

  • 汽車機件損壞與交通肇事因果關系的鑒定方法
    車機件損壞與交通肇事之間的因果關系鑒定,往往涉及交通事故力學、材料力學、斷口金相分析、汽車結構以及法醫學等多學科綜合知識,需要司法鑒定人充分掌握并運用,才能作出科學、客觀、專業的鑒定意見。文中將通過一起案例解析,對此類事故的司法鑒定基本原則、鑒定要素、核心技術、計算方法等鑒定技術方法作一些說明及探討。關鍵詞:機件損壞 交通肇事 因果關系 鑒定方法 說明及探討Appraisal Method of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Da

    時代汽車 2021年13期2021-08-09

  • 交通肇事罪中“逃逸”的應為含義
    夏銘摘要: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應當解釋為“逃避救助義務”還是“逃避法律追究”是我國刑法學界爭論已久的問題。對“逃逸”含義的闡釋,應當以文理解釋為基礎、以法條的體系協調為前提、從規范目的角度出發進行解讀,并可得出后一種解釋更加合理的結論。并且,“逃避法律追究”的解釋途徑除在學理上更加合理之外,其對于交通肇事罪在理論與實踐中引發的疑難問題,也具有更強的說服力與現實基礎。關鍵詞:交通肇事;逃逸;逃逸致人死亡;司法解釋;救助義務中圖分類號:D924.3 文獻標識

    海外文摘·學術 2021年23期2021-02-07

  • 無人智能駕駛交通肇事罪的主體人格認定
    能駕駛涉嫌的交通肇事罪著手,分析刑事責任主體劃分,明確無人智能駕駛刑事責任主體資格,力圖為促進人工智能承擔刑事責任提供法律依據。關鍵詞:人工智能;無人智能駕駛;交通肇事;刑事責任如今,人工智能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更是成為世界發達國家提升國家競爭力、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①。面對這一新形勢的發展,為部署構筑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我國于2017年7月8日印發并實施《新一代人工智能

    山東青年 2020年11期2020-12-09

  • 交通肇事后找人“頂包”行為的定性分析
    司法解釋未對交通肇事后找人“頂包”的情形進行明文規定,加之在理論界也未形成統一觀點,導致司法實務界在處理此類案件時各執一詞,處理結果也不盡相同。司法實踐中關于交通肇事后并找人“頂包”的行為有以下四種處理方式:有的將其定性為交通肇事罪,有的將其定性為交通肇事罪的逃逸情節,有的將定性為包庇罪,有的將其定性為妨害偽證罪。本文試圖通過司法實踐中存在的真實案例進行分析,將交通肇事后找人“頂包”的可能情形進行分類,結合現有的刑法理論抽象出可以適用的一般方法。關鍵詞:交

    西部論叢 2020年12期2020-11-28

  • 線上法律問答系統適宜服務方向的研究
    決婚姻家庭和交通肇事類糾紛為主打方向或特色較合時宜,并對此分析原因、亮化對策。關鍵詞:小程序;婚姻家庭;交通肇事;刑事犯罪微信小程序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8200家服務商共推出了630000個小程序,用戶的日均使用頻次在3~4次范圍內占比最大,透過數據不難看到現階段線上服務的優選性。若能利用此優勢,將微信小程序賦予與用戶需求相匹配,甚至與開發者所處職業優劣互補的特點,在專業服務行業,將有極大可能性出現線上服務不斷削弱甚至逐步代替實體服務的現象。

    絲路視野 2020年6期2020-10-20

  • 紅外光譜在交通肇事案中的應用探究
    鈺瀅摘 要:交通肇事案件案情復雜,常出現肇事人故意偽造現場和掩蓋犯罪痕跡等行為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擾,導致案件偵破的難度較大。油漆碎片及附著物是交通肇事案最常見的物證之一,利用紅外光譜技術對涂料物證的鑒定分析能極大縮短偵破案件的時間,提高破案效率。關鍵詞:交通肇事;油漆;紅外光譜中圖分類號:D918.2 文獻標識碼:A我國交通事故近些年來總體呈下降的趨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道路交通車禍死亡人數為52

    交通科技與管理 2020年3期2020-09-10

  • 交通肇事犯罪案件的調查分析及對策建議
    慧賢關鍵詞 交通肇事 案發原因 道路安全作者簡介:李楠、劉慧賢,河南省蘭考縣人民檢察院。中圖分類號:D926.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8.193一、案件基本情況2019年,該院共受理的交通肇事犯罪案件76件,共造成70人死亡、17人受

    法制與社會 2020年24期2020-09-07

  • 交通事故侵權之債賠償項目引發的思考
    關鍵詞 交通肇事 責任比例 賠償范圍作者簡介:李小妹,天津泰達律師事務所,研究方向:民商事。中圖分類號:D923.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7.192一般來說,侵權之債有好多種,而最常見的即交通事故引發的侵權之債。當事人一旦發生交通事故

    法制與社會 2020年21期2020-08-13

  • 淺析交通肇事逃逸行為
    要 為了懲罰交通肇事犯罪,我國刑法及其司法解釋對“交通肇事后逃逸”、“逃逸致人死亡”、指使逃逸以及交通肇事罪的法律擬制等做出了具體界定。因此本文從交通肇事含義和內容分析出發,探索如何認定交通肇事逃逸,以及相關完善建議。關鍵詞 交通肇事 逃逸行為 逃逸致死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交通運輸業不斷繁榮,私人汽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最為重要的代步工具,但同時,每年發生的交通肇事數量也極高,據統計,我國因交通肇事致死的人數排名世界第二,每天都有人因為車禍傷亡。這其中,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0年14期2020-08-10

  • 自動駕駛過失責任的承擔問題研究
    自動駕駛車輛交通肇事后,在過失的認定和承擔上存在疑難。自動駕駛系統不宜作為刑事責任主體承擔過失責任,否則有違刑法的目的和機能的嫌疑;駕駛員和車輛的生產制造商具有承擔刑事責任的可能。在過失認定方面宜采用新過失論的觀點,將認定重心從主觀心態轉移至客觀結果回避義務予以認定。具體而言,自動駕駛交通肇事的過失認定應以行為人具有預見可能性為前提,以是否履行了結果回避義務為重點區分不同階段具體分析。其中,預見可能性以行為時具體化的“一般人”為標準判斷;結果回避義務應結合

    大經貿 2020年5期2020-07-23

  • 淺析自動駕駛汽車交通肇事刑事責任的確定
    自動駕駛 交通肇事 刑事責任 人工智能基金項目:2019年吉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大學生視角下自動駕駛汽車對刑法學的挑戰》研究成果。作者簡介:張鉑睿,長春師范大學,研究方向:法學。中圖分類號:D92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

    法制與社會 2020年10期2020-06-01

  •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相關問題研究
    要:正確認定交通肇事、逃逸以及因逃逸致人死亡,對于解決現實中相關的復雜案件具有參考意義。本文將從現實方面的角度出發,依照整體系統來客觀解讀法條背后的原理,具體針對“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相關問題展開研究,以切實保證相關條款中條文規定的因果性、相承性以及法院實際分檔定罪量刑的順延關系,并在進行相關的理論探討后,對于實踐過程中具體問題的處理方式展開詳細論述。關鍵詞:交通肇事;逃逸;因逃逸致人死亡一、現實背景及法律規定交通肇事罪在我國屬于犯罪率較高且社會危害性較大的

    青年時代 2020年2期2020-04-17

  • 無人駕駛汽車交通肇事之刑事責任研究
    人工智能 交通肇事 刑事責任一、無人駕駛汽車概述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征求意見稿)》,所謂無人駕駛汽車,就是指通過搭載先進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運用信息通信、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具有部分或完全自動駕駛功能,由單純交通運輸工具逐步向智能移動空間轉變的新一代汽車。美國機動車工程師學會根據無人駕駛汽車的自動化程度,將無人駕駛汽車分為6級:同時,無人駕駛汽車也是人工智能的一個子產品,因而其自身也必然具

    經營者 2020年3期2020-03-23

  • 試論交通肇事罪的犯罪主體
    ? ?要: 交通肇事罪在所有犯罪中較為常見,它帶來的危害和影響不可估量,盡管我國一直都在努力解決交通肇事的問題,但取得的成效并不理想。解決交通肇事問題的難點主要在于我國法律對其主體認定模糊,現行法律中主體的范圍十分籠統,社會各界對于主體認定上也存有很大爭議。明確界定交通肇事罪的主體范圍、細化區分交通肇事罪的刑法配制、將交通肇事逃逸行為單獨入罪、明確無人駕駛汽車的責任劃分等,是解決交通肇事罪犯罪主體界定問題的具體措施。關鍵詞: 交通肇事; 共犯; 逃逸指使人

    陜西行政學院學報 2019年4期2019-12-19

  • 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行為
    逸案件數約占交通肇事案件總數的10%,因“逃逸致人死亡”加重刑罰案件數約占逃逸案件數的20%。這并不是一個小數目,交通肇事逃逸作為“隱藏的殺手”對人們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危害,對公民財產造成極大損失。二、提出問題我國《刑法》及其司法解釋對交通肇事罪做出的規定顯然不能適應在生活中發生的錯綜復雜的案件。逃逸行為,因逃逸致人死亡等一系列與逃逸相關的刑法問題在司法實踐中缺乏理論依據和支撐??此葡嗤陌讣鶗驗榧毠澋拇嬖诒慌卸閮煞N完全不同的結果。正因如此,我們才

    法制博覽 2019年21期2019-12-13

  • 論“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論處”
    摘 要: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F在很多人認為根據交通肇事罪主客觀上的條件將其定為過失犯罪與解釋中對于“交通肇事后,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車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論處”中的共犯的故意成立相矛盾,具體判定區別還需從實際情況與承擔責任兩個方面來解釋,當事人的主觀方面也是評判的一個重要標準。關鍵詞:主觀方面;共犯;交

    職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9年5期2019-08-18

  • 交通肇事案證據的審查運用
    元任摘 要:交通肇事犯罪是司法實踐中一種常見多發的犯罪,由于法律規定的專業性以及司法實踐中個案的復雜性,該類案件的辦理面臨著主觀方面認定難、交通事故認定書審查難等難題,特別是在犯罪嫌疑人零口供且沒有直接證據情況下,運用間接證據判斷證實犯罪成立與否更加復雜。準確審查認定交通肇事案,關鍵是要抓住證明犯罪的要點,對交通事故認定書、共犯認定、量刑情節等主要證據,結合法律法規全面審查。在運用間接證據定案的情況下,還要注意證據之間是否存在相互矛盾、能否排除合理懷疑,進

    中國檢察官·經典案例 2019年6期2019-08-13

  • 交通肇事案件中“逃逸”行為的刑法評價
    育冰摘 要:交通肇事犯罪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一種犯罪類型。交通肇事后出現的逃逸情況是現代社會關注的一項焦點,同時也是司法機關在對這類案件進行處理的一項難點內容,因此,我們從原因、法律內涵與適用條件幾個方面對逃逸行為進行分析。關鍵詞:交通肇事;逃逸;刑法;逃逸原因一、交通肇事逃逸現象出現的原因1.心理恐懼發生交通事事故后,司機的心理恐懼來自多個方面,受害家屬報復、法律層面的恐懼等。交通肇事罪是一項典型的過失性犯罪,如果沒有發生逃逸,肇事者在發生事故后,認罪

    職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9年4期2019-08-11

  • 在什么情況可以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X人行為涉嫌交通肇事罪,而不是寫交通肇事逃逸罪,這個有影響嗎?肇事者的行為是否屬于“交通肇事后逃逸”?深圳 李小姐李小姐: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規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為人在發生了構成交通肇事罪的交通事故后,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判斷一行為是否屬于“交通肇事后逃逸”,應從以下方面加以分析:( 一 )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主觀方面:主觀方面即行為人的主觀動機,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動機一般是逃避搶救義務以及逃避

    人民之聲 2019年6期2019-08-01

  • 交通肇事案件中附帶民事賠償范圍探析
    害撫慰金,但交通肇事案件中附帶民事賠償范圍卻包括傷殘賠償金和死亡賠償金,某些情況下還包括精神損害撫慰金。本文借助現行立法規定和審判實踐中的裁判案例闡釋這種差異產生的原因,為交通肇事案件中附帶民事賠償范圍的確定作出合理的解釋,其中重點分析精神損害撫慰金在此類案件中的適用現狀,比較法院支持和不支持精神損害撫慰金的理由,以期為精神損害撫慰金在實踐中的適用尋找統一出路,避免同案不同判的司法亂象發生?!娟P鍵詞】 交通肇事 附帶民事賠償范圍 精神損害賠償一、我國刑事附

    大經貿 2019年5期2019-07-25

  • 分與合:交通肇事刑事附帶民事案件中“商業三者險”的審理問題研究
    麗摘 要 在交通肇事刑事附帶民事案件中,承?!敖粡婋U”的保險公司作為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在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不存在爭議。但如果被告人或機動車所有人投?!吧虡I三者險”,人民法院在審理附帶民事訴訟部分時,是分案審理還是并案審理?本文針對交通肇事附帶民事訴訟中審理“商業三者險”的兩種模式,結合司法實踐和相關法律規定,分析利弊,剖析依據,提出完善路徑,以期能對這一類案件的審理有所裨益。關鍵詞 交通肇事 商業三者險 民事案件作者簡介:陳世龍、朱麗,黑龍江省

    法制與社會 2019年9期2019-04-20

  • 交通肇事逃逸相關問題研究
    延的界定,對交通肇事逃逸的一些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包括逃逸行為不能成為交通肇事罪的構成要件,“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罪過形式包括間接故意和過失,交通肇事行為屬于可以產生作為義務的先行行為,“因逃逸致人死亡”應區別罪過形式,分別定罪等,最后本文還對完善立法提出了建議。關鍵詞 交通肇事 罪過形式 先行行為作者簡介:張玉振,天津市西青區人民檢察院公訴部未檢組員額檢察官。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

    法制與社會 2018年33期2018-12-19

  • 交通肇事案件中指使、強令逃逸共犯問題研究
    《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第二款和第七條對交通肇事罪指使逃逸共犯問題進行了具體解釋。本文結合具體案例,從理論和實務角度,通過對因果關系認定、罪刑法定解釋、共犯理論適用等問題的分析,認為應提高共犯理論的精確度、完善共犯理論兼具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意義,勢在必行;設立新的罪名:交通肇事逃逸罪。緊扣法律的精髓,依據社會生活實踐的變化,制定合理合情的法律法規,標本兼治?!娟P鍵詞】 交通肇事;共同過失;指使行為;逃逸一、引言《最高人民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8期2018-11-26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之法律認定淺談
    運輸的發展,交通肇事罪已經成為了一種常見的犯罪類型,在刑法中對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節上也增加了量刑的幅度,但是在現實的肇事情況中,卻存在一些理論與現實的差距,對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律認定有一些困惑。本文對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基本概念以及成立條件進行了分析,并從常見的類型和不同的罪過表現闡述了交通肇事逃逸之人死亡的法律認定問題。關鍵詞: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法律認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97修訂)中第133條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

    職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8年6期2018-09-01

  • 交通肇事罪的認定與處理
    勢,由此導致交通肇事罪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重要罪名。本文通過對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構成和認定問題的分析,對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責任和逃逸問題展開探討,希望能引起社會的廣泛重視,從而自覺預防和減少交通肇事的發生,使人民生活更加和諧,美好。關鍵詞 交通肇事 法律認定 逃逸行為 刑事責任中圖分類號:D924.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車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備品,然而隨著車輛的迅速增加,道路上的交通肇事也變得越來越多,由此而引發的交通肇事現象也越來越多。

    法制與社會 2018年21期2018-08-28

  • 交通肇事罪的認定與處理
    勢,由此導致交通肇事罪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重要罪名。本文通過對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構成和認定問題的分析,對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責任和逃逸問題展開探討,希望能引起社會的廣泛重視,從而自覺預防和減少交通肇事的發生,使人民生活更加和諧,美好。關鍵詞 交通肇事 法律認定 逃逸行為 刑事責任中圖分類號:D924.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車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備品,然而隨著車輛的迅速增加,道路上的交通肇事也變得越來越多,由此而引發的交通肇事現象也越來越多。

    法制與社會 2018年21期2018-08-28

  • 淺析交通肇事犯罪中逃逸情節的評價問題
    張珂摘 要 交通肇事罪屬多發易發犯罪,但司法實踐中對該罪的認定仍有很多疑點難點。其中逃逸情節在定罪量刑過程中應當如何正確評價,就多有爭議。本文就該問題進行評析,旨在在厘清爭議的基礎上就如何正確認定該罪提出合理化建議。關鍵詞 交通肇事 逃逸 重復評價 犯罪構成作者簡介:張連貴、張珂,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檢察院。中圖分類號:D92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6.253根據刑法規定,“交通肇事罪,

    法制與社會 2018年18期2018-08-03

  • 同罪不同罰
    以臺州地區的交通肇事案件為分析樣本,從實踐中的困境入手,對目前我國司法實踐中禁止重復評價原則適用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并對禁止重復評價原則的內涵、適用范圍等方面進行探討,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司法實踐中碰到的瓶頸。關鍵詞:禁止重復評價原則 交通肇事 定罪情節 量刑情節一、問題的提出案例一:王某駕駛機動車與逆向行駛的被害人馬某駕駛的二輪電動車發生碰撞后逃離現場。經鑒定,馬某損傷程度為重傷二級,王某因逃逸承擔此次事故的主要責任。X區人民檢察院認為,在本案中

    科學與財富 2018年10期2018-06-09

  • 交通肇事構成刑事犯罪后被害人是否有權獲得精神損害賠償
    摘要:交通肇事事故中,在肇事人構成刑事犯罪的前提下,受害人及其家屬是否可以向包括肇事人在內的賠償義務人請求精神損害賠償這一問題屢見不鮮,文章對分歧的依據分別進行了列舉,并詳細闡述了筆者的觀點。關鍵詞:交通肇事;賠償;侵權;精神損失費中圖分類號:D925.1;D92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8)35-0170-01作者簡介:袁清寬(1971-),男,漢族,遼寧丹東人,本科,遼寧凡響律師事務所,三級律師,研究方向:民商事、行政訴

    法制博覽 2018年12期2018-03-08

  • 二次碰撞致一人死亡交通肇事案件的司法認定
    致一人死亡的交通肇事案件處理比較混亂。對前車駕駛人處以交通肇事罪,表面上符合法律規定,實則未必找準了值得刑事譴責的對象。第一次碰撞和第二次碰撞對被害人死亡后果的真實影響力,不一定與經驗判斷的結果相符?;诖?,可以突破只在交通肇事罪這一罪名下解決問題的固定思維,分別考慮前后兩車駕駛人的刑事責任。關鍵詞:交通肇事 二次碰撞 司法認定[案例一] 2015年7月9日22時22分左右,張某甲駕駛小型越野車從沽源縣城龍勝美賓館駛出,沿橋西路由東向西駛往草原牧都飯店,與

    中國檢察官·經典案例 2018年10期2018-03-02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司法認定
    摘要:交通肇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經常出現的,而且肇事之后不顧被撞者死活,離開現場的肇事者也非常多,針對逃逸導致別人死亡的舉動,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1)交通肇事舉動本身可以被評價為交通肇事罪;(2)逃逸舉動與別人死亡具有直接的因果聯系;(3)以舉動人放任別人死亡為原則,否認別人死亡結果為例外。關鍵詞:逃逸;交通肇事;致人死亡中圖分類號:D92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35-0073-02作者簡介:馬兢程(1995-)

    法制博覽 2017年12期2018-02-11

  • 交通肇事逃逸的相關問題研究
    年以來,關于交通肇事的司法解釋上的盲目性,不但引起實際理論上的爭議,而且對于傳統刑法總則性理論也造成一定的沖擊。本文針對交通肇事的“共犯”“逃逸致人死亡”“逃逸”三個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關鍵詞:交通肇事;逃逸;問題研究近幾年來,隨著交通事故的日益頻發,交通肇事逃逸的現象也愈演愈烈。國內有關交通肇事逃逸問題的研究雖然豐富,但是大多數缺少啟發性,這些對交通肇事逃逸問題的研究,往往使許多問題相互糾結,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性質。與此同時,肇事后留在現場等候處理的行

    職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8年1期2018-01-31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之法律認定淺談
    部責任。一、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概念界定根據法律條文的規定,發生逃逸致人死亡的前提是成立交通肇事罪,與此同時,責任行為人還有逃避法律追求的目的,在對致人死亡中“人”的理解也有不同的看法,部分學者認為,在逃逸過程中的二次肇事致人死亡,也有一些學者認為是因逃逸導致之前的受害人死亡,從因果關系的角度考慮,這里的“人”應該是之前的肇事受害人,從這個角度更加符合立法的本意。所以說,對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進行準確的界定,是進行法律認定的前提[1]。因此必須要符合以下

    職工法律天地 2018年12期2018-01-22

  • 淺析如何完善我國被害人賠償制度
    實。本文僅以交通肇事為例,闡述筆者認為的更完善的被害人賠償制度。關鍵詞 賠償 交通肇事 被害人作者簡介:鄒荔,臨海市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部。中圖分類號:D92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1.015一、選擇交通肇事案作為切入點的原因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群眾出行的工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群眾的出行變得更加便捷高效,但隨之而來的居高不下交通肇事率卻成為了群眾安全出行的一大隱患。2017年2月

    法制與社會 2018年1期2018-01-22

  • 只有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提出上訴引起二審程序的案件應如何正確處理
    才文摘 要:交通肇事罪是指責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7條規定:“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或者機動車輛承包人指使、強令他人違章駕駛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具有本解釋第2條規定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贝颂幍摹爸甘?、強令”應包含“雇傭”行為。拼裝無牌機動車輛所有人雇傭無證駕駛員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雇主的違法行為與雇員的過錯行

    中國檢察官·經典案例 2017年10期2017-11-08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定罪
    摘 要:在交通肇事罪中,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行為的認定及量刑非常復雜。修改后的刑法結合了交通肇事罪的不同犯罪情節,依據其惡劣程度遞進地定義量刑幅度。其中“逃逸致人死亡”作為交通肇事罪的量刑加重結果。司法對其含義的解釋過于寬泛,現實中此類案件的情況十分復雜,因此造成了理論認識與司法適用上的重大分歧。本文將就“因逃逸致人死亡”含義及因逃逸致人死亡應當如何定罪等方面作出淺析。關鍵詞: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定罪中圖分類號:D9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法制博覽 2017年10期2017-11-04

  • 連環車禍中刑事責任因果關系的認定
    二磊 摘要:交通肇事中因果關系的認定是認定是否構成交通肇事罪的關鍵。在因果關系存在介入因素的情況下,如何確定先前的危害行為和最后的危害結果之間是否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是司法實踐中較為棘手的問題。本文試通過一個具體案例,對此問題進行探討。關鍵詞:交通肇事;因果關系;介入因素中圖分類號:D92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23-0220-01作者簡介:路小普(1996-),女,河南師范大學,2014級法學專業學生;徐高?。?99

    法制博覽 2017年8期2017-09-01

  • 交通肇事罪看“同案同判”與“同案不同判”
    判”?本文以交通肇事罪為例,通過交通肇事類案件的分析,具體來看事實如何,我們今后該如何看待“同案同判”和“同案不同判”。關鍵詞:交通肇事;同案;同判;不同判一、具體案例分析(一)蘭州市安寧區具體案例1.案件內容2014年6月30日22時20分許,被告人葛某某駕駛甘a55xxx號攪拌車,沿蘭州市安寧區北濱河路由西向東行駛至頤園門口東側時,該車左前輪與由南向北橫穿道路的被害人陳某相撞。經蘭州市安寧區公安司法鑒定中心鑒定,被害人陳某系在交通事故中碰撞、摔跌致胸臟

    職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7年9期2017-08-25

  • 如何根據損傷痕跡檢驗分析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檢驗分析;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當前,道路交通在經濟發展的推動下,發展得非常迅速,機動車數量也越來越多。逃逸案件在交通事故中節節攀升,盡管交通管理技術不斷提升和改進,但交通事故損傷痕跡檢驗設備的改善情況不明顯。警察處理事故基本上還是依靠相機,放大鏡,文件夾,這些顯然滿足不了案件的需要。所以提高處理案例的質量,提高提取證據的工作效率,必須重視對設備的投資。并建立交通部門和刑事調查部門在檢查與識別設備資源共享的系統。同時,加強對事故現場遺留的損傷痕跡進行研究分

    職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7年5期2017-05-20

  • 淺論刑法量刑中禁止重復評價原則
    刑法量刑 交通肇事 逃逸 入戶搶劫作者簡介:郜澤明,天津市西青區人民檢察院公訴科干警。中圖分類號:D92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277一、禁止重復評價原則的歷史淵源禁止重復評價原則的歷史可以追朔到古羅馬時期的法諺語,任何人不因同一犯罪再度受罰(Nemo bis punitur pro eodem delicto),即任何人不因同一犯罪受雙重刑罰處罰,或者說對一個犯罪不能重復追究刑

    法制與社會 2017年11期2017-05-04

  • 交通肇事罪與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的界限
    的交通問題,交通肇事罪出現的頻率也不斷上升。不僅逃逸案件層出不窮,甚至越來越多的肇事司機不救助甚至二次加害導致被害者導致其死亡。到底是“因逃逸致人死亡”還是“故意殺人”?本文主要就交通肇事罪的構成要件與典型案例作出分析。關鍵詞:交通肇事;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根據我國刑法規定,交通肇事罪指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司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本罪的客體是交通運輸安全,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

    卷宗 2016年11期2017-03-24

  • 對實踐中幾種具體危險方法性質的辨析
    共安全犯罪與交通肇事罪、危險駕駛罪的界限問題,三者主要區別在于行為人的主觀狀態,而主觀狀態的判斷要看客觀行為,諸如行為人是否逃逸、是否采取減速、剎車措施等。關鍵詞 危險方法 危險性 交通肇事 危險駕駛中圖分類號:DF625 文獻標識碼:A一般來說,要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犯罪,要滿足三個條件:危害客體為公共安全+行為危險性+結果危險性。下面筆者就用這三個條件來分析一些案例中出現的具體行為是否符合認定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條件。1高壓線旁堆物、掛物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7年3期2017-03-12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司法認定
    210023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司法認定馬兢程南京師范大學,江蘇 南京 210023交通肇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經常出現的,而且肇事之后不顧被撞者死活,離開現場的肇事者也非常多,針對逃逸導致別人死亡的舉動,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1)交通肇事舉動本身可以被評價為交通肇事罪;(2)逃逸舉動與別人死亡具有直接的因果聯系;(3)以舉動人放任別人死亡為原則,否認別人死亡結果為例外。逃逸;交通肇事;致人死亡一、引言馬某在晚上6點鐘的時候,在過斑馬線時被疾馳的A車撞

    法制博覽 2017年35期2017-01-28

  • 在審查逮捕階段適用和解制度的分析
    要 本文以交通肇事案件為例就刑事和解制度在審查逮捕階段的適用進行一些相關問題的闡釋,刑事和解制度適用的法律、政策依據、具體條件、制度保障、具體實施措施及存在的相關問題和法律價值一一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探討了刑事和解制度在審查逮捕階段實施的可行性問題。關鍵詞 交通肇事 刑事和解 審查逮捕 被害人 涉案嫌疑人作者簡介:王田,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人民檢察院。中圖分類號:D92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

    法制與社會 2016年33期2016-12-15

  • 轄區交通肇事案件多發的原因及對策
    摘 要 交通肇事案件屬于過失犯罪案件,其量刑偏于輕預緩,但是該類案件對于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轄區內的經濟發展有著重大影響,對交通肇事犯罪的打擊也歷來是檢察工作的重點。關鍵詞 轄區 交通肇事 多發原因作者簡介:陳莉,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人民檢察院。中圖分類號:D92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1.182交通肇事案件屬于過失犯罪案件,其量刑偏于輕緩,但是該類案件對于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轄區內的經

    法制與社會 2016年32期2016-12-01

  • 交通肇事罪的立法完善
    章在理論界對交通肇事罪的研究基礎上,通過闡述交通肇事的概念及其基本犯罪構成的立場,同時對交通肇事中相關疑難問題及我們國家交通肇事罪的立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的分析提出了一些交通肇事立法完善的建議?!娟P鍵詞】立法現狀;交通肇事;立法建議一、交通肇事罪的概述(一)交通肇事罪的概念交通肇事罪,是指行為人因為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進而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并且導致致人重傷、死亡或者公司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等后果的行為。(二)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構成(1)犯罪主體:該罪的主體是一般

    成長·讀寫月刊 2016年9期2016-10-21

  • 交通事故中人體衣著上輪胎印痕的檢驗
    故責任、鎖定交通肇事逃逸車輛提供證據。關鍵詞:交通肇事 衣服 輪胎印痕 檢驗中圖分類號:D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6(b)-0129-02隨著社會經濟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道路交通也日益發達,機動車輛增加的同時也伴隨著交通事故的頻繁發生,給人們帶來巨大的財產損失和人身傷害,而不斷上升的交通事故逃逸案發生,更是給社會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在很多的碰撞行人的交通事故逃逸案中,沒有目擊證人、監控視頻和明顯碰撞變形,被害人衣

    科技資訊 2016年17期2016-05-30

  • 淺析交通肇事逃逸行為
    中,經常由于交通肇事者的逃逸,使得事故責任難以認定,同時也使許多本可得到及時救助而免于死亡的受害者增加了死亡的概率,因而無論是從倫理的評價出發,還是從其所造成的后果來考慮,交通肇事逃逸行為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關健詞:交通肇事;逃逸一、交通肇事逃逸行為的定義眾所周知,交通肇事逃逸肯定是建立在交通肇事的基礎上。所謂交通肇事,是指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使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1]。普通的交通肇事如大家經常在生活中可以看到

    職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5年9期2015-11-17

  • 交警部門尚未處理時外逃構成交通肇事逃逸
    的交警承認了交通肇事的犯罪事實,并與交警一起將劉某送至醫院進行搶救。次日,劉某預交了20000元的醫療費,并承諾負責劉某后續醫療費。案發后第三天,劉某得知李某傷勢嚴重可能導致死亡,因害怕被關押,于第四日外逃。2013年11月7日,李某因搶救無效死亡。交警部門認定劉某負本次事故的主要責任,李某負次要責任。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劉某在發生交通事故后,當時雖沒有馬上逃離現場,也參與了救助傷者和主動承認責任,但其在劉某搶救無效死亡后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仍構成

    職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15年3期2015-07-08

  • 交通肇事逃逸”行為獨立定罪探究
    3000)“交通肇事逃逸”行為獨立定罪探究荊培才(唐山學院 文法系,河北 唐山 063000)交通肇事罪是我國1979年刑法典和1997年刑法典中都明文規定的危害公共安全的過失犯罪,1997年刑法典在1979年刑法典的基礎上,增加了對交通肇事逃逸和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這兩種情形的規定,并把這兩種情形作為了交通肇事罪的加重處罰規定,從而提升了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刑。但隨著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包含故意因素的“交通肇事逃逸”行為不斷出現,1997年刑法典對“交通肇事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 2010年5期2010-08-15

  • 交通肇事犯罪案件居高不下看刑法第133條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必要性
    玉敏近幾年,交通肇事犯罪案件呈快速上升趨勢。從某一基層法院2007年以來審理的案件情況來看,就可以直觀地反映出來:2007年審理此類案件67件,占整個刑事犯罪案件12.6%;2008年審理此類案件93件,占整個刑事犯罪案件17.2%。2009年上半年審理此類案件57件,占整個刑事犯罪案件21%。從2007年到2009年上半年,此類案件上升了8.4個百分點。造成交通肇事犯罪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筆者認為,刑法第133條作為打擊和遏制此類犯罪的重要武器,長

    中國經貿導刊 2009年20期2009-04-06

  • 探究交通肇事逃逸行為之涵義
    摘要:伴隨著交通肇事逃逸現象愈演愈烈,我國現行刑法第133條的規定及最高人民法院出臺的《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對其適用中遇到的具體問題予以了解釋。但無論是刑法第133條還是隨后的《解釋》都忽視了逃逸行為的復雜情況,由此導致了理論認識上的重大分歧和司法適用上的混亂。關鍵詞:交通肇事逃逸行為空間要素中圖分類號:D924.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24-0075-01近年來,我國的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09年8期2009-03-2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