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叢報

  • 《中國叢報》漢語學習篇目整理與分析*
    磊 陳韜瑞《中國叢報》(The Chinese Repository)是由美國傳教士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1801—1861)于1832 年5 月在廣州創辦的綜合性月刊,至1851 年12 月???,共發行20 卷232期。作為清代來華西方人生活與工作的重要內容,漢語學習理應包含其中,這是筆者研究《中國叢報》的初衷。一、《中國叢報》漢語學習文章的篇目與數量對《中國叢報》的文章,衛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

    國際漢學 2023年2期2023-04-07

  • 《中國叢報》與林則徐的媒介形象塑造
    廣州創辦了《中國叢報》(Chinese Repository)。這是由在華傳教士創辦的、向西方讀者介紹中國的第一份英文月刊,共20卷,232期。在《中國叢報》續存的20年時間里,裨治文長期擔任該報主編,直至1847年遷居上海為止?!吨袊?span class="hl">叢報》的創辦幾乎與美國的報紙現代化處于同一時期。19世紀30年代,得益于印刷技術的革新和工商業的迅猛發展,經濟新聞越來越受到關注,這進一步刺激了美國報業的發展。無獨有偶,廣州口岸的英文報刊也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機遇。隨著英國東印

    福建技術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4期2023-01-02

  • 從《新史學》到《三十自述》:1902年梁啟超的器與道
    本橫濱創辦《新民叢報》,并以“中國之新民”為筆名于1902年2月8日至11月14日間在《新民叢報》第1、3、11、14、16、20號上連載他的史學作品《新史學》(3)梁啟超最初設想把《新史學》寫成一部專書:“《新史學》本自為一書,首尾完具。著者胸中頗有結構,但限于時日,不能依次撰述,故有觸即書,先為散篇,其最錄之俟諸異日?!?《〈新史學·論正統〉著者識》,《新民叢報》1902年第11號,第35頁。)不過,史學界早已習慣將之視為一篇專文。核諸篇目次序和正文,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3期2022-03-24

  • 梁啟超與革命黨人關于社會主義論戰的再認識
    黨人分別以《新民叢報》與《民報》為陣地,圍繞著“中國民族前途的問題”1民意:《記十二月二日本報記元節慶祝大會事及演說詞》,載于《民報》第10號,1906年12月20日。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思想大論戰。這次論戰,誠如美國學者伯納爾所說,以民族政策、政治方針為起點,而落腳到社會政策的爭論上2[美]伯納爾:《一九〇七年以前中國的社會主義思潮》,丘權政、符致興譯,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8-119頁。。也就是說,論戰最終歸結到與社會主義相關的論題上。因此,這

    社會主義研究 2022年5期2022-03-24

  • 《中國叢報》報道與“林維喜案”中的領事裁判權問題
    的前奏。 《中國叢報》在報道“林維喜案”時,通過新聞取向的選擇和新聞策劃,達到制造假象和轉移矛盾的目的,顯示出強大的輿論操縱能力。一、《中國叢報》圍繞“林維喜案”的報道特點(一)遮蔽新聞事實1839 年7 月《中國叢報》刊發一則簡訊:“7 日,香港發生一起斗毆, 一位名叫林維喜的本地人命喪其中。 ”[1]一個月后,《中國叢報》刊登長文《香港的斗毆》,詳細記述義律審判嫌犯的全過程,相關的法律條文及逮捕令樣式也附列其中, 卻沒有披露案件的任何細節。 《中國叢報

    新聞愛好者 2022年12期2022-03-13

  • 政治理念支配下的《新民叢報》詩人群的聚合與分化 ——以梁啟超、宗仰上人為中心
    清議報》與《新民叢報》,是梁啟超20 余年辦報生涯當中最輝煌的時期。正是在這一段時間內,梁啟超廣泛接觸了孫中山等革命派并親往美國考察民主共和制度,其政治理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代表了當時士人對于傳統文化命運的一種典型思考”[1]。梁啟超政治理念的變動,對以《清議報》“詩文辭隨錄”和《新民叢報》“詩界潮音集”兩個詩詞專欄為核心陣地的詩人群體聚合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新民叢報》刊發詩歌作品,是延續《清議報》而來的?!缎旅?span class="hl">叢報》自第1 號至第54 號中,共有27

    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6期2022-02-28

  • 《中國叢報》中的中國皇帝影像
    星 陳 錦《中國叢報》是美國傳教士1832年5月至1851年12月在廣州創辦的一份英文月刊,其創刊的主要目的是使得在華西方人和西方認識并了解“真實”的中國,“為《中國叢報》提供文章的作者們的名單,實際上就是當時歐美在華人士的名字目錄”[1]?!吨袊?span class="hl">叢報》成為清晚期政務處理、對外交往的重要記錄者與見證者。在中國古代,皇帝是政治權力的象征,本文以《中國叢報》中與皇帝相關的文本為研究對象,試圖復現西方視角下的晚清中國皇帝形象,但這一時期也是西方試圖打開中國國門的

    蘭臺世界 2021年3期2021-12-28

  • 《中國叢報》與蒙學典籍《千字文》的對外譯介研究
    00)引言《中國叢報》(The Chinese Repository)是西方傳教士在廣州創辦的一份英文漢學月刊。從1832年5月首次發行到1851年12月???,共出版20卷232 期。在近20年里,《中國叢報》向西方讀者全方位介紹了第一次鴉片戰爭前后的中國,涉及語言、文學、歷史、宗教、政治、法律、地理、科學等多個層面,成為西方傳教士和漢學家向海外宣傳中國、研究中國的重要資料來源。[1]作為第一位來華的美國傳教士,《中國叢報》的主編兼撰稿人之一的裨治文(E.

    牡丹江大學學報 2021年2期2021-12-22

  • 《中國叢報》歷史文化典籍譯介研究*
    0401)《中國叢報》(以下簡稱《叢報》)由美國首位來華新教傳教士裨治文(Elijah C.Bridgman)于1832年在中國廣州創辦。該刊旨在面向西方介紹中國,是第一份以中國為報道、研究對象的英文期刊?!秴矔钒l行 20年,出版正刊 20 卷、《總索引》1卷。其內容豐富,涉及中國的文史政經各個方面,是當時西方人了解中國最為重要的信息來源之一。作為新教傳教士向海外宣傳中國的重要陣地,《叢報》對中國歷史文化典籍的譯介構成了其中一個重要主題。相當數量的中國歷

    民族翻譯 2021年1期2021-12-06

  • 本期導讀
    ,孫乃榮《〈中國叢報〉歷史文化典籍譯介研究》一文,梳理分析了《中國叢報》對中國歷史文化典籍的譯介概況和譯介動機,總結其譯介特征及影響,挖掘《中國叢報》在中國歷史文化典籍譯介方面的作用與價值?!白g技探討”欄目,趙鋒《淺談新詞術語漢壯翻譯特點和推廣策略》一文闡述新詞術語漢壯翻譯的特點變化和現階段主要的翻譯方法,并就如何推廣新詞術語提出了建議?!罢Z言研究”欄目,鄒愛芳《中世朝鮮語漢字音的傳承發展及其對研究中國早期官話的意義》一文,認為中國韻書和音韻學理論對朝鮮半

    民族翻譯 2021年1期2021-12-06

  • 《爾雅》在英語世界的首次譯介*
    注意,通過《中國叢報》(The Chinese Repository)將其譯介到英語世界。這是《爾雅》在英語世界的首次譯介活動,但目前國內對此次譯介活動關注不夠,僅有少數幾位學者在自己的研究中提及。例如,李烽等人在其編譯的《中國叢報》20卷文章目錄中,簡單提到《中國叢報》第18卷第4期第1篇文章是“《爾雅》介紹,郭璞作序及注”(1)李烽等:《〈中國叢報〉中文提要》 ,《嶺南文史》1988年第1期,第119頁。。吳義雄在《〈中國叢報〉與中國語言文字研究》中提

    國際漢學 2021年2期2021-11-25

  • 論《中國叢報》的歷史及其文化價值
    1000)《中國叢報》(TheChineseRepository)是由美國傳教士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于1832年5月在廣州創辦的一份英文月刊。TheChineseRepository原無中文譯名,舊譯之名很多,如戈公振先生譯為《中國文庫》、陳恭祿先生亦譯為《中國文庫》、梁嘉彬先生譯為《中華見聞錄》、王治心先生譯為《中國的倉庫》、郭廷以先生譯為《西儒耳目資》、李定一先生譯為《華事匯報》、黃嘉謨先生譯為《中華叢報》、王樹槐先

    唐都學刊 2021年5期2021-09-07

  • 19 世紀英文漢學期刊譯介《智囊補》研究* ——以《中國叢報》和《中國評論》為例
    aff 在《中國叢報》上首次將《智囊補》譯介到英語世界。1889 年,英國外交官Hurst 在《中國評論》上再次把《智囊補》譯介到英語世界。因各自身份和所處歷史文化語境不同,Gutzlaff 和Hurst 譯介《智囊補》時,在對原文的態度、譯介方式以及譯介質量方面存在較大差異。1.引言《智囊補》系明代馮夢龍(2015)編纂的小說集。該書共計10 部28 卷,含《上智》《明智》《察智》《膽智》《術智》《捷智》《語智》《兵智》《閨智》及《雜智》諸部?!吨悄已a》

    外語與翻譯 2021年1期2021-03-08

  • 《中國叢報》對中國歷史人物的譯介研究
    英文刊物,《中國叢報》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吨袊?span class="hl">叢報》(TheChineseRepository)是美國傳教士裨治文(E. C. Bridgman,1801—1861)創辦的一份英文期刊,始辦于1832年5月,停辦于1851年12月。在長達近20年的時間里,《中國叢報》刊載了大量有關中國歷史、文化、現狀和中外關系的文章,大大加深了西方世界對中國的認識。許多中國歷史文化典籍經由《中國叢報》的平臺譯介到西方,也有許多中國歷史人物通過《中國叢報》為西方人所熟悉。

    綿陽師范學院學報 2021年1期2021-02-04

  • 《中國叢報》與中國“經史子集”的譯介
    0320)《中國叢報》(Chinese Repository)是一份較早向西方讀者介紹中國的英文刊物,由美國傳教士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1801—1861)于1832年5月創辦,后于1851年12月???。1833年,美部會另一位傳教士衛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1812—1884)開始在廣州負責主管《中國叢報》的刊行事項,1847年之后,該刊的編撰即由衛三畏替代裨治文負責。該報在美商同孚洋行老板奧利

    現代語文 2020年2期2020-05-11

  • 歷史上的二月
    梁啟超創辦《新民叢報》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更加深了知識界人士對清政府的不滿情緒,西方資產階級思想迅速傳播。1902年2月8日,梁啟超在日本橫濱創辦《新民叢報》。主要撰稿人有馬君武、黃與之、康有為、章炳麟等,黃遵憲、嚴復等也經常寄來詩文、書信發表。梁啟超在《新民叢報》創刊號《本報告白》中這樣寫道:“本報取《大學》‘新民’之意,以為欲維新吾國,當先維新吾民……務采合中西道德以為德育之方針,廣羅政學理論以為智育之原本?!眲摽跗?,《新民叢報》著重介紹西

    傳記文學 2020年2期2020-03-06

  • 從《中日叢報》與《中國叢報》之淵源看早期英美漢學與日本學的伴生現象
    尹文涓《中日叢報》(TheChineseandJapaneseRepository,1863—1865;以下簡稱《日叢》,英文簡稱 CJR)是英國19世紀早期漢學家、日本學家詹姆斯·薩默斯(James Summers,1828—1891)在倫敦編輯出版的一份英文月刊。①James Summers ed.,The Chinese and Japanese Repository of Facts and Events in Science,History an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5期2020-02-26

  • 論晚清《東方雜志》與海外立憲派的精神互動
    派刊物——《新民叢報》和《時報》——的關系上,可以得到清楚的說明。二、《東方雜志》對康梁海外立憲派報刊的私淑與借鑒戊戌政變以后,康有為、梁啟超流亡日本,于1901年在橫濱創辦《清議報》,繼續在海外為變法維新搖旗吶喊,可惜這份報紙剛出滿一百期,就因報館火災而???。1902年后,梁啟超又先后創辦《新民叢報》《時報》等刊物,并將其打造為鼓吹立憲改良的輿論喉舌,不僅在國內外產生了很大的思想沖擊力和影響力,同時也直接刺激了國內知識界的言論欲望,使國內在1903—19

    滁州學院學報 2019年1期2019-03-21

  • 晚清報界對西方觀念認知的跨語言考察
    到兩年間,《新民叢報》(第73期至第92期)與《民報》(第1期至第21期)就現代化路向問題進行了激烈的大論戰?!缎旅?span class="hl">叢報》主張以“開明專制”的方式過渡到民主憲政,而《民報》則力主通過迅速革命的方式推翻滿清王朝,建立新的共和國。隨著現代媒體的崛起,這場由政治文化精英引領的大論戰受到青年學子的熱烈追捧。在那個動蕩不安、充滿未知、國家危難當頭的時代,這場論戰在國內及海外華人社區引起巨大反響,論戰波及到位于新加坡、舊金山和洛杉磯的20多個新聞雜志。長久以來,這場論

    社會科學家 2018年11期2019-01-25

  • 氣象刊物《觀象叢報》中的文學書寫
    】 文章以《觀象叢報》原始期刊文獻為第一手材料,整理其中的文學內容,分析其連載的《曉窗隨筆》,以小見大,觀察文學書寫在氣象刊物中的表現形式、特點及影響?!娟P 鍵 詞】《觀象叢報》;民國;氣象刊物;科普文學【作者單位】巨傳友,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楊蟬鴻,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净痦椖俊拷逃咳宋纳鐣茖W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4YJC751017)階段成果?!局袌D分類號】G237.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

    出版廣角 2018年15期2018-09-19

  • 德國傳教士郭實臘對中國古典小說的譯介與闡釋? ——以《中國叢報》為考察中心
    郭實臘通過《中國叢報》向西方讀者先后譯介了《三國演義》、《聊齋志異》、《紅樓夢》等多部中國古典小說,成為《中國叢報》譯介中國古典小說數量最多的撰稿人。盡管存在諸多的錯訛,郭實臘的早期譯介和闡釋卻代表近代西方來華傳教士對中國古典小說的獨特興趣和解讀,反映中國古典小說英譯肇始階段的典型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和促進了19世紀中國古典小說的早期海外傳播。1.引言郭實臘(Karl Friedrich August Gützlaff,1803-1851),又譯作郭實獵

    外語與翻譯 2018年4期2018-03-06

  • 《西藏小識》諸篇源流考
    史》刊載于《廣益叢報》1907年第136期,該篇文章被編排在政事門中的紀聞欄目下?!墩撐鞑卮髣荨樊斪鳌段鞑卮髣萃ㄕ摗?,最早刊載于《廣益叢報》1908年第172期,且《西藏小識》所載之文實為《廣益叢報》刊載《西藏大勢通論》之節選,單毓年將《西藏大勢通論》卷首語略去。一方面卷首語與文章內容關涉不大,另一方面該卷首語還透露了文章作者信息,現將所略之文摘引如下:近日政府以西藏為外人垂涎,有不可終日之勢也。于是特命趙爾豐為駐藏大臣,畀以重權,養以厚祿,令到藏后切實整

    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4期2018-02-26

  • 戊戌東渡后的梁啟超與“文學”概念的轉變*
    梁啟超創辦《新民叢報》,更加明確地提出了“新民”的主張,認為“欲維新吾國,當先維新吾民”。第1號告白宣稱,該報“純仿外國大叢報之例,備列各門類,務使讀者得因此報而獲世界種種之智識”。其門類劃分為:圖畫、論說、學說、時局、政治、史傳、地理、教育等二十五類。其中“文苑”類注解說:“詩古文辭妙選附錄,亦可見中國文學思潮之變遷也?!?《本報告白》,《新民叢報》第1號,光緒二十八年元月一日,第2頁。在此處,詩古文辭與“中國文學”發生關聯。梁啟超在《新民說》中詳細闡發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5期2018-01-18

  • 西方世界的“中國書寫”
    2)本文系《中日叢報》的發刊詞,介紹了該刊的創辦宗旨與辦刊意圖。作為19世紀著名期刊《中國叢報》的延續,《中日叢報》將繼承并發揚其辦刊風格,旨在通過對東亞社會各個方面的介紹和分析,為有志于了解和來到東方的各界人士提供全面而深入的信息?!吨腥?span class="hl">叢報》;英文期刊;東方社會長居中國的人對曾經的《中國叢報》可謂耳熟能詳。提及這個名字,或將第一期雜志放在他們面前,必將喚醒他們對這份優秀刊物的回憶。相對而言,在英國本土的影響似乎很是了了,遠遠沒有在中國的知名度高,甚至很

    海外華文教育 2017年11期2017-08-15

  • 從《清議報》到《新民叢報》 ——梁啟超棄舊圖新另辦報刊原因探析
    清議報》到《新民叢報》 ——梁啟超棄舊圖新另辦報刊原因探析張 煒(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四川 成都 610225)19世紀末、20世紀初梁啟超在日本創辦了兩份對當時及后來社會影響很大的報刊——《清議報》與《新民叢報》,但前者主張“?;省?,后者主張“維新國民”,宗旨有很大的改變。對于兩報的更替,學界多認為是火災導致《清議報》???,梁便另辦《新民叢報》,卻未注意到兩報之間的聯系與變化?!缎旅?span class="hl">叢報》是在《清議報》遭到清廷嚴禁與?;蕰曌u受損且經費缺乏的客觀條件下

    四川文理學院學報 2017年1期2017-04-13

  • Abstracts of Major Articles
    g Bou(新民叢報)which recklessly condemned a pornographic book Wu Qi Jing in the late Qing. Hiscriticism then evoked strong reactions from readers who pointed out the arbitrary, indiscreet and contradictorycharacteristics of his critic

    歷史教學問題 2017年4期2017-03-12

  • 梁啟超批“淫書” ——梁啟超一則佚文解析
    啟超曾經在《新民叢報》上發表過一篇未署名的批評文章《青年之墮落》,對清末出版的一本“淫書”《吾妻鏡》大肆撻伐。該批評隨后激起很多讀者的反響,他們從不同角度回應梁啟超,指出其批評中的武斷、輕率與自相矛盾之處,激進的《大陸報》甚至進而攻擊梁啟超人格。由此可反映出梁啟超在清末知識界的廣泛影響,一言一行都會引起讀者注意和重視?!段崞掮R》;《青年之墮落》;梁啟超;《大陸報》關于梁啟超佚文的收集,學界已經有很多成果,尤其是夏曉虹教授輯錄的《〈飲冰室合集〉外文》,用力最

    歷史教學問題 2017年4期2017-03-12

  • 嶺南風土人情對外譯介的語用特征 ——以《中國叢報》文本為例
    征 ——以《中國叢報》文本為例尹 靜,歐陽明思,王 海(衡陽師范學院 衡陽 421002;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廣州 510420)《中國叢報》(1832—1851)關于嶺南風土人情的專欄報道采用了模糊語義、合作原則、預設等語用策略。對嶺南風土人情譯介文本的語用特征與策略的分析與總結,有助于人們了解19世紀上半葉在華外國人對外譯介嶺南風土人情之史實,而且其規律性認知可以為當下中國文化走出去提供些許啟示。嶺南風土人情;對外譯介;語用特征;《中國叢報》19世紀上半

    衡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7年1期2017-03-10

  • 中國期刊記憶
    改良派刊物《新民叢報》的論戰中廣泛傳播了民主革命思想。向痼疾和腐朽開戰的利器在西方列強堅船利炮的侵略之下,大清帝國支離破碎、風雨飄搖。一些仁人志士們開始思考關于民族、民主、社會進步的問題。他們或著書立說,或政治實踐,或借助報刊以啟迪民智,以期達到他們改造舊中國的理想。近代政論類報刊成了向痼疾和腐朽開戰的利器。1895年康有為在北京創辦的《萬國公報》,1896年梁啟超等人在上海創辦的《時務報》既是其中代表。當帝制腐朽,民族衰微之時。1905年,孫中山先生領導

    出版人 2016年2期2016-12-21

  • 馬君武軼事
    日本創辦的《新民叢報》投稿,成為該刊物的主要撰稿人。后來,梁啟超發現馬君武投稿越來越少,而且思想越來越激進,大有走向革命的趨勢。于是,他便找來弟子羅孝高商量如何留住馬君武。商量的結果是,按羅孝高提出的用“假美人計”的歪點子去辦,致使馬君武人生中出現了一段離奇的小插曲。首先,由羅孝高杜撰一位名為“羽衣女士”的女性,在《新民叢報》上發表艷詩和小說,然后,再由梁啟超加“編者按”,說“羽衣女士”為廣東順德人,“才貌雙全,中英文皆有極深造詣”,“現于香港某女校執教”

    西江月 2016年6期2016-06-12

  • 論《中國叢報》對中國典籍的譯介
    000)論《中國叢報》對中國典籍的譯介李海軍,蔣鳳美(湖南文理學院 外國語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中國叢報》(1832-1851)是19世紀中期西方人在中國創辦歷時最長、影響最大的英文刊物,為當時西方人全面了解中國提供了一個平臺。20年間,《中國叢報》向英語世界譯介了近 70種中國典籍,內容涵蓋語言文學、歷史、科學、宗教、地理、政治諸多方面,為當時中西文化交流架起了一座橋梁。不過,由于主客觀方面的原因,《中國叢報》上中國典籍譯介文章中的誤讀現象比

    山東外語教學 2016年6期2016-04-10

  • 《中國叢報》對中國蒙學典籍的譯介
    5000)《中國叢報》對中國蒙學典籍的譯介寧博,李海軍(湖南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湖南常德415000)《中國叢報》(1832—1851)是清末西方傳教士在中國創辦發行的最重要的英文期刊之一。它向英語讀者系統譯介了包括《三字經》《百家姓考略》《千字文》《孝經》《小學》等在內的中國蒙學經典,為它們在英語世界的傳播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譯者中國語言文化水平有限,以及受其意識形態的影響,譯介中存在一些偏頗不當之處?!吨袊?span class="hl">叢報》;中國蒙學典籍;譯介《中國叢報》(Chi

    武陵學刊 2016年6期2016-03-15

  • 中國期刊記憶
    改良派刊物《新民叢報》的論戰中廣泛傳播了民主革命思想。向痼疾和腐朽開戰的利器在西方列強堅船利炮的侵略之下,大清帝國支離破碎、風雨飄搖。一些仁人志士們開始思考關于民族、民主、社會進步的問題。他們或著書立說,或政治實踐,或借助報刊以啟迪民智,以期達到他們改造舊中國的理想。近代政論類報刊成了向痼疾和腐朽開戰的利器。1895年康有為在北京創辦的《萬國公報》,1896年梁啟超等人在上海創辦的《時務報》既是其中代表。當帝制腐朽,民族衰微之時。1905年,孫中山先生領導

    出版人 2016年2期2016-03-15

  • 改良、革命與自由的糾結 ——《新民叢報》與《民報》握手言和的努力與失敗
    糾結 ——《新民叢報》與《民報》握手言和的努力與失敗周福振1,陳鐘華2(1.中共江西省委黨校 黨史黨建教研部,江西 南昌 330003;2.河北東方學院 基礎部,河北 廊坊 065001)改良與革命本來都是實現自由的手段,但是隨著清末新政與預備立憲的開展,《新民叢報》學人與《民報》學人展開了關于改良還是革命的激烈爭論,自由本身反而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缎旅?span class="hl">叢報》學人認識到爭論的弊端,試圖與《民報》學人進行多方面的調和,但是遭到拒絕?!缎旅?span class="hl">叢報》;《民報》;

    太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5期2016-02-10

  • 論文學欄目在《清議報》與《新民叢報》中的變遷*
    清議報》與《新民叢報》中的變遷*田源(武漢大學 文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自晚清詩歌與小說領域掀起的變革始,近代文學在制度、形式、語言、思想等層面歷經了決裂與蛻變,報刊的連載與外來作品的譯介為傳統的文學體式注入了鮮活動力,白話作詩作文的先氣與政論引導的話語思想又引領著文學的現代化轉型之路?!肚遄h報》與《新民叢報》是由梁啟超主辦的清末著名刊物,文學欄目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清議報》中的詩文辭隨錄與政治小說是主要的文學元素,《新民叢報》中詩界潮音集與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4期2016-01-23

  • 廣告成就名醫孫中山
    山,連續在《鏡海叢報》刊登啟事,贊譽孫中山醫術“神乎其技”。魏某的鳴謝廣告幫助孫中山傳播了名聲,更重要的是打消了許多人對于西醫的疑慮。當地的華商們,為了宣傳孫中山,繼續擴大他在澳門醫療界的影響,也采取了登報做廣告的辦法。盧焯之、陳席儒、吳節薇、宋子衡、何穗田、曹子基等一群自稱“鄉愚弟”的華商,以“春滿鏡湖”為題,連續在《鏡海叢報》刊登廣告,大力宣傳孫中山的人品和醫術:大國手孫逸仙先生,我華人而業西醫者也。性情和厚,學識精明,向從英美名師游,現在鏡湖醫院贈醫

    文史博覽·文史 2015年12期2015-12-21

  • 馬君武誤中美人計
    等人合辦的《新民叢報》,文章水準非常高。但馬君武經常收不到稿費,因此不愿再提供稿件。于是梁啟超和羅孝高便想出了一個計策,用“美人計”來誘使馬君武繼續投稿。首先羅孝高化名為“羽衣女士”,在《新民叢報》撰寫艷體詩及俠艷小說。梁啟超則用編者名義,加以按語說:“羽衣女士是廣東人,才貌兼備,中英文皆有極深造詣,現任香港某女校教師。本報甚感榮幸,因女士大作,將源源不斷發表?!贝艘弧罢T餌”果然引起馬的注意,對羽衣這個才女,起了一點傾慕之心。一天,馬直接詢問羅:“羽衣女士

    晚報文萃 2015年5期2015-10-22

  • 美人計
    本橫濱創辦《新民叢報》。離日赴美期間,梁啟超將報紙交由幾名弟子和留學生署理?;厝蘸?,他發現其中一名青年學生對報紙工作不上心,而這名學生很有才氣。梁啟超十分著急,把弟子羅孝高叫來商量對策。梁啟超和羅孝高分工合作,依計行事。羅孝高署名“羽衣女士”開始在《新民叢報》上發表艷詩和小說。梁啟超則為“羽衣女士”的文章加“編者按”——“羽衣女士,廣東德順人,才貌雙全,中英文皆有極深造詣,現在香港某女校執教”,并有意無意地讓這名青年學生看到。青年學生此時年方二十出頭,正是

    愛你·心靈讀本 2015年4期2015-07-06

  • 梁啟超使“美人計”
    本橫濱創辦《新民叢報》,介紹西方科學,宣傳維新變法。梁啟超任主編,一些留日學生積極參與撰稿?!缎旅?span class="hl">叢報》議論新穎、語言明快、文字生動,深受讀者歡迎,在國內設有多處售報點,印數高達1.4萬冊,還經常再版、翻印。梁啟超離日赴美期間,將報紙交由幾名弟子和留學生署理。梁啟超從美國回日后,發現其中一名青年學生對報紙工作不上心,撰稿發稿都很少。而這名學生很有才氣,在梁啟超離日赴美之前,一直是報紙的主力撰稿人。梁啟超十分惋惜著急,把弟子羅孝高叫來商量對策。兩個人最終竟然

    文史博覽·文史 2015年1期2015-04-23

  • 美人計
    本橫濱創辦《新民叢報》。離日赴美期間,梁啟超將報紙交由幾名弟子和留學生署理?;厝蘸?,他發現其中一名青年學生對報紙工作不上心,而這名學生很有才氣。梁啟超十分著急,把弟子羅孝高叫來商量對策。梁啟超和羅孝高分工合作,依計行事。羅孝高署名“羽衣女士”開始在《新民叢報》上發表艷詩和小說。梁啟超則為“羽衣女士”的文章加“編者按”——“羽衣女士,廣東德順人,才貌雙全,中英文皆有極深造詣,現在香港某女校執教”,并有意無意地讓這名青年學生看到。青年學生此時年方二十出頭,正是

    愛你 2015年7期2015-04-20

  • 改良路向下的自由秩序在中國實施的困擾 ——以《新民叢報》為考察對象
    擾 ——以《新民叢報》為考察對象周福振(中共江西省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江西南昌330003)由于西方各國風土人情、生活習俗等不同,導致自由主義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理路,這使《新民叢報》學人在學習時顯得有些手忙腳亂,因為他們必須從繁雜的自由主義中梳理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缎旅?span class="hl">叢報》學人雖然努力從思想文化上著手,試圖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國民的世界觀和價值體系,但是效果甚微,因而也就不能建立起像西方發達國家那樣的自由秩序。改良派;《新民叢報》;自由主義;自由思想;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 2015年6期2015-03-26

  • 改革中國必先樹立自由獨立之精神 ——以《新民叢報》為考察對象
    神 ——以《新民叢報》為考察對象周 福 振(中共江西省委黨校 黨史黨建教研部,江西 南昌 330003)《新民叢報》學人認為自由之國首重人品。梁啟超不僅把德國哲學家康德的道德自由引入中國,而且還第一次喊出了“道德革命”的口號。馬君武則受英國自由主義者穆勒的影響,認為中國人改革沒有進步的原因在于沒有改革中國人的道德,因此指出改革中國必須首先改革中國之道德,尤其要鼓勵人人有自由獨立之精神?!缎旅?span class="hl">叢報》;道德;自由獨立鴉片戰爭后,中國腐敗日甚一日,洋務運動、維新

    太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3期2015-02-11

  • 自由、感情與報紙宣傳 ——以《新民叢報》與《民報》的爭論為考察對象
    傳 ——以《新民叢報》與《民報》的爭論為考察對象周 福 振(中共江西省委黨校 黨史黨建教研部,江西 南昌 330003)《新民叢報》學人在宣傳自由思想時,往往用帶有感情色彩的文字來征服讀者,取得很大成功。但是,人的感情一旦被調動起來,就容易失去理性。當《民報》學人用感情來調動中國人進行革命時,《新民叢報》學人看到了感情用事的危害,主張國民一定要理性思考,并試圖與《民報》學人和解,但是沒能成功?!缎旅?span class="hl">叢報》;《民報》;自由;感情;理性感情能成事,也能敗事。自

    太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4期2015-02-10

  • 論公民自由與中等社會——以《新民叢報》為考察對象
    下去了。當《新民叢報》學人接觸到西方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后,對中國人的臣民意識和奴性思想進行了激烈的批判,主張在中國立公民。在公民如何實施自由的問題上,他們把西方的中等社會理論引入中國,認為中國當時沒有中等社會,只有培養中國的中等社會,才能實現真正的自由。一、奴隸、公民、國民與自由古希臘哲學家希羅多德說,奴隸永遠不知道自由的珍貴,因為他們從來沒有獲得過自由。奴隸,在古希臘時期是和自由人(Freemen)相對而言的。自由人的本義是一個“成年人”,也就是說當

    太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1期2014-08-15

  • 論《小說叢報》中的辛亥革命敘事
    初文學期刊《小說叢報》正面及側面敘述辛亥革命的小說20余篇,另外還有一些詩文及其他與辛亥革命相關的文本。這些作品建構了一個立體的辛亥革命形象,其背后交織著國家、民族、個體、人道等多種話語。本文以《小說叢報》對辛亥革命的敘述為研究起點,探討其言說辛亥革命的方式與言說背后的話語力量,加深理解民初小說參與當時社會思想文化建構的過程。一、“革命加愛情”的敘事模式一般認為,“革命加愛情”的小說敘事模式出現于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左翼文學,蔣光慈的《野祭》為開

    東岳論叢 2014年4期2014-03-14

  • 《飲冰室詩話》的編輯特色?
    清議報》、《新民叢報》、《新小說》等一系列現代報刊雜志,企圖通過政治、經濟、文教等方面的探索實現救國宏愿。在言論救國的實踐中,文學曾被梁啟超寄予厚望,為此他所倡導的詩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說界革命、戲曲界革命甚至音樂界革命等漸次鋪開,《飲冰室詩話》(以下簡稱《詩話》)正是在此背景下作為詩界革命的實踐載體之一而出現在《新民叢報》(以下簡稱《叢報》)上的,因此《詩話》在《叢報》文藝類欄目中的地位引人注目,而其組稿對象、組稿方式、稿件內容等諸多方面與傳統的及同時代

    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年4期2014-03-03

  • 美國學者裨治文對《說文系傳》的譯介
    后,刊登在《中國叢報》(Chinese Repository)上?!吨袊?span class="hl">叢報》于1832年5月創刊,1851年8月???,前后20年,共出20卷(每月1期,每年1卷),是當時西方學者研究漢學的重要資料來源。裨治文既是該刊主編,又是主要撰稿人,他先后在該刊上發表文章350余篇,其中有一些是關于《說文》的,而最令人關注的是其對《說文系傳》進行專門譯介的一篇。2.0 國內對裨治文《說文系傳》譯介的關注國內對裨治文在《中國叢報》上對《說文》譯介的關注不是太多,吳義雄

    山東外語教學 2013年4期2013-10-24

  • 辛亥革命時期改良派對實現自由的思考——以《新民叢報》為考察對象
    不符。一些《新民叢報》學人則看到了自由的某些好處,因而積極提倡自由,并且考慮中國怎樣實現自由的問題。一、人非自治即為人治毋庸置疑,個人自治是實現自由的重要途徑?!缎旅?span class="hl">叢報》學人為了說明人非自治即為人治的道理,介紹了一些國外思想家的思想。如,日本理學博士丘淺治郎認為為人治者不免“受鞭撻,苦戮辱,而為之奴仆”,利權、實業皆操于治者之手,世襲土地拱手授人,為他人長子孫、聚國族之新樂地,而被治之人淪于餓莩,或乞食于道衢,或逃竄于深山窮谷,不至于滅種不止。[1]19

    太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2期2013-08-15

  • 《新民叢報》的自由思想的基本特點
    [3]11《新民叢報》學人積極宣傳自由的意圖就在于他們看到了自由在開近世之新世紀方面功不可沒,從而向中國人解釋何為真正的自由以及如何實現自由的問題。一、自由是進化的達爾文的進化論對世界有長遠而深刻的影響。但是達爾文講的是生物界中“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道理,后來赫胥黎將它應用于人類社會。嚴復傳播給國人的進化論是赫胥黎修正后的進化論。中國新知識分子多受嚴復翻譯的《天演論》的影響,認為社會必然向前發展與進步,而當他們把進化論與自由聯系在一起時,進化論成了中

    太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1期2013-08-15

  • 論自由與造國——以《新民叢報》為考察對象
    革命時期,《新民叢報》學人關于國家的參照標準是西方式的資本主義強國。他們認為西方國家之所以強大是因為國家不僅僅只有健全的國家機構的形體,而且具有能夠調節各種利害的精神,即國民之意思。只有在自由的國家,國民全體才能皆握政權,相合即為統治者,相分即為被統治者,否則國家就不是一個健全的機體。正如梁啟超所說,近世國家“由人人各求其安寧,求其自由,相議合意而結成”,[1]20但是中國卻沒有自由,不能合意,是一個“廢疾痼病之機體”。[2]26于是,梁啟超等《新民叢報

    太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3期2013-08-15

  • “科學”的維度:近代中國學術轉型中的政治考量 ——圍繞《新民叢報》的考察
    ——圍繞《新民叢報》的考察張 帆(杭州師范大學 社會科學基礎部,浙江 杭州 310036)20世紀初年,中國學界曾經發生過一場關于中國是否“有學”的討論。討論由《新民叢報》發起,《新世界學報》《大陸》報回應。參與各方均欲以“科學”為標準振興中學。由于夾雜著不同的政治理想,他們表現出對“科學”概念不同程度的迎拒取舍,以及在“智”與“德”之間反復的斟酌與考量。由此表明,近代中國的學術轉型與政治變革無可避免地成為一個整體,“科學”概念在理解與運用中的差異,反映

    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3期2013-04-13

  • 時代不同則自由亦不同 ——以《新民叢報》為考察對象
    同 ——以《新民叢報》為考察對象周福振(中共江西省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江西南昌 330003)民族主義時代與民族帝國主義時代是兩個不同的時代。在民族主義時代,《新民叢報》學人更傾向于爭取個人自由,但是當西方列強進入民族帝國主義時代時,《新民叢報》學人過多地看到了西方列強對落后國家的滲透和侵略,從而在心理產生了排斥列強的焦急情緒,因而也就把對個人自由的重視轉向爭取國家自由的重視,甚至提出了要國家主義不要民族主義的口號?!缎旅?span class="hl">叢報》;自由;民族主義;民族帝國

    太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年2期2012-09-14

  • 是自由,還是奴隸?——論《新民叢報》以自由為武器對中國人奴性的批判
    0003)《新民叢報》學人對國民性的激烈批判,起源于梁啟超等人用自由批判中國人的奴性的思想或主張。在1900年,梁啟超曾經對其師康有為說,中國數千年腐敗的根源在于中國人“皆必自奴隸性來”,“而自由云者,正使人自知其本性,而不受箝制于他人”,“今日非施此者,萬不能愈此病”。[1]235英國自由主義者穆勒說,“自由原則不能要求一個人有不要自由的自由”。[2]123不能因為一些人習慣了奴役、服從或專制,就不再提醒他們去追求自由?!缎旅?span class="hl">叢報》學人將自由介紹給國人,

    太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年3期2012-08-15

  • 論自由與政府之權限——以《新民叢報》為考察對象
    1]102《新民叢報》學人在學習西方先進文化時,深刻地認識到有限政府對實現人們的自由、提高人權地位有重要意義,因而積極地把一些關于自由與有限政府的理論引入中國。一、政本之職舍國民莫屬《新民叢報》學人對英國自由主義者邊沁的“最大多數之最大幸?!惫髁x原則非常贊賞,認為此語的影響殆與“物競天擇、優勝劣敗”之語有同一價值。[2]13為此,梁啟超花了大量篇幅宣揚邊沁的主權在民思想。邊沁是一個比較激進的自由主義者。他的《政府片論》論述了關于主權的幾個問題,主要在于

    太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年4期2012-08-15

  • 思想、言論、出版自由與監督政府——以《新民叢報》為考察對象
    府 ——以《新民叢報》為考察對象周福振(中共江西省委黨校 黨史黨建教研部,江西 南昌 330003)在近代社會,西方國家逐漸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了人們的思想自由、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等人權。中國社會長期實行大一統的自上而下的管制體制,儒家思想占有統治地位,思想、言論、出版自由受到很大的限制?!缎旅?span class="hl">叢報》學人積極地將西方的思想、言論、出版自由傳入中國,并用中國文化進行解釋,認為思想自由乃進世界文明之具,言論、出版自由要以監督政府為天職。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社會

    太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年4期2011-08-15

  • 關于《新民叢報》的自由思想的爭論
    03)關于《新民叢報》的自由思想的爭論周福振(中共江西省委黨校 黨史黨建教研部,江西 南昌 330003)自由主義是西方資產階級摧毀封建專制主義的一把銳利武器,并通過法國大革命傳播到世界各地。在中國,《新民叢報》學人對西方自由主義進行了廣泛的引介和宣傳。他們并不是全盤照搬西方自由主義,而是通過日本文化作為中介,借助中國傳統文化對西方自由主義進行了消化、吸收,以至于在某些問題上根本改變了自由主義的觀點,引起了學者們的諸多爭論?!缎旅?span class="hl">叢報》;自由思想;自由主義

    太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年3期2011-08-15

  • 中國的第一份英文刊物
    ○顧 鈞《中國叢報》(The Chinese Repository)是由美國傳教士裨治文(Elijah C.Bridgman, 1801-1861)在廣州創辦、向西方讀者介紹中國的第一份英文月刊。它創辦于1832年5月,停辦于1851年12月,共20卷,232期?!吨袊?span class="hl">叢報》在長達20年的時間里,詳細記錄了第一次鴉片戰爭前后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和社會生活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這份刊物的原本現在已經很難一見,稍微常見的是日本一家出版社

    博覽群書 2011年10期2011-06-05

  • 辛亥革命時期革命派與改良派關于三權分立學說的爭論 ——以《民報》與《新民叢報》的爭論為中心
    《民報》與《新民叢報》的爭論為中心周福振,江西行政學院黨史黨建教研部,江西南昌 330003當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傳入中國后,改良派進行了廣泛的介紹和宣傳,并認為只有三權分立才能建立中國的自由政治,因而廣泛宣傳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然而經過一段時間后革命黨人也拿三權分立學說來改造中國,并試圖將其中國化,加上中國文化中固有的考試、監察,變成了五權。當改良派發現三權分立學說為革命派所用時,因其又與革命派所走道路不同,于是與革命派展開了三權分立學說是否適于中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年2期2011-04-08

  • 論自由與政黨之關系——以《新民叢報》為考察對象
    系 ——以《新民叢報》為考察對象周福振(中共江西省委黨校(江西行政學院)黨史黨建教研部 江西 南昌 330003)政黨是近代自由主義的產物,在國家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它一直是學者們研究的重點,但是鮮有學者從政黨與自由的關系出發來研究政黨。政黨的產生與政府權力的削弱有密切的關系,因而與自由也是有非常密切的關系?!缎旅?span class="hl">叢報》發表了許多文章從政黨的產生、發展,及其專制來介紹自由與政黨的關系,很值得我們探索?!缎旅?span class="hl">叢報》;自由;政黨中國幾千年來一直不存在政黨,政

    昌吉學院學報 2010年2期2010-08-1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