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琵琶行

  • 基于語料庫的《琵琶行》譯者風格研究 ——以許淵沖及賓納英譯本為例
    義長篇敘事詩《琵琶行》是其著名的作品之一。 詩中描繪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藝和她不幸的遭遇。 時至今日,《琵琶行》仍具有極高的時代與研究價值。 目前,《琵琶行》英譯本引來大量學者的關注與研究,其中絕大部分學者聚焦一位譯者的翻譯美學探析,少數提及翻譯傳播與譯者思想,但基于多位譯者的翻譯風格對比研究仍屬鳳毛麟角。 因此,文章將基于自建語料庫,通過對比《琵琶行》威特·賓納與許淵沖兩種英譯本,采取定性和定量結合的方法,從詞匯、句子兩個層面考察其翻譯風格的異同,并探討

    現代英語 2023年15期2024-01-06

  • 琵琶行(并序)》經典化的重要途徑
    《長恨歌》和《琵琶行》是其最為成功的作品,直至現在也是為人稱道的名作佳篇。本文以白居易的《琵琶行》為例,探討其文學經典化過程中的一些重要途徑。一、《琵琶行》的寫作背景元和十年,白居易因觸犯權貴,慘遭誣陷而被貶為江州司馬。江州司馬名義上是江州司馬的副官,但其實就是個虛職,到江州以后的白居易在思想情感和人生態度等各方面都出現了巨大的轉變。在到達江州的第二年,白居易就寫下了讓人稱嘆的經典名篇——《琵琶行》。二、經典化的重要途徑在元和十一年的秋天里的那一日,白居易

    名作欣賞 2023年12期2023-09-28

  • 基于波普爾的三世界論解讀《琵琶行
    要: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中國詩歌史上千古傳誦的名篇,其藝術魅力經久不衰。大多教師對此文的分析一般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或者教參來解讀,很少從哲學理論的角度思考。本文試圖以波普爾的三世界理論視角來解讀《琵琶行》,分析發現白居易和琵琶女現實境遇具有相似性,精神情感具有相通性,通過文學作品營造的失意之感達到了知音理解的共通世界,進而擴展了文本的當代價值。關鍵詞:波普爾 三世界論 《琵琶行》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中國詩歌史上千古傳誦的名篇,它以獨特的審美視角、豐富的想象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3年9期2023-09-04

  • 琵琶行》中“淚”的多元意蘊
    ◎井源源《琵琶行》是白居易創作于貶謫江州期間的敘事詩?!?span class="hl">琵琶行》中主要講述了琵琶女高超的技藝和悲慘的命運,情感真摯,感人肺腑。詩歌豐富的情感主要寄托在“淚”這個意象之上,“淚”不僅是人的生理反應,更是人們情感的載體。傳統文人的“淚”,一般是真情實感的“血淚”。比如《離騷》是屈原的悲憤之淚;《史記》是司馬遷的屈辱之淚;《草堂詩集》是杜甫的同情之淚……每一篇都是作者的“血”和“淚”。因此,透過“淚”可以管窺作者豐富的情感世界,感受作者的喜與樂,哀與悲。[1]在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22年10期2022-12-30

  • “大珠小珠落玉盤”究竟比喻什么
    要 白居易《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盤”這一段音樂描寫最具特色,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教材對其中語句注解作比喻琵琶的樂聲,與教材配套的《教師教學用書》的“課文解說”則認為是“恰切的比喻生動地摹畫出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從琵琶樂聲的音色、旋律、傳播和發音幾方面物理特征來分析,即可見這幾句詩文既是用現實生活與自然現象中常見的聲響來摹擬琵琶彈奏的樂聲,以熟寫生;也是用比喻描摹樂聲發散傳播的態勢,化無形為有形;又是用比喻刻畫琵琶弦發聲的情狀,從而突出琵琶女出神

    中學語文·教師版 2022年7期2022-08-08

  • 任務情境在多元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過任務情境對《琵琶行·并序》進行解讀,以此論述任務情境對多元閱讀教學的作用及價值。關鍵詞 閱讀教學 多元教學模式 任務情境 《琵琶行》多元化教學與傳統教學不同,它更注重讓學生領略語言、文化之美。多元化教學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育手段的多元化。多元化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及教學對象來確定教學手段,使學生能夠更享受課堂,使課堂氛圍更和諧更輕松,使課堂利用率達到最大。因此,為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教師應積極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以開發學生的思

    中學語文(學生版) 2022年7期2022-08-08

  • 一曲琵琶天涯恨 兩行清淚傷昔情
    錦紅摘 要 《琵琶行》是長篇敘事詩的名作,也是“長慶體”詩作的代表作,顯示著詩人白居易高超的敘事技巧。整首詩敘事謹嚴,情節環環相扣;構思巧妙,設計了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敘事結構,設計了明暗兩條敘事線索并行,最后雙線交織于詩歌的主旨;整首詩在敘事上有詳有略,詳略恰當;并且再敘述中使用了留白手法。關鍵詞 《琵琶行》 敘事藝術 詳略 留白白居易的《琵琶行》是長篇敘事詩的名作,它與《長恨歌》代表著詩人白居易詩歌的最高藝術成就,皇帝李忱在追悼白居易的詩中都寫道,“童子解

    中學語文(學生版) 2022年6期2022-07-18

  • 試論《琵琶行》的敘事抒情之美
    致用的功能?!?span class="hl">琵琶行》作為白居易的敘事抒情長篇詩歌之一,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分析其敘事抒情之美,對于當下高中語文的古詩文教學可以有所啟發。關鍵詞:白居易 《琵琶行》 敘事抒情詩 古詩文教學《琵琶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詩寫于白居易左遷至江州期間。元和十年,白居易由于“越職言事”被貶,心情抑郁寥落。那天夜晚,他在潯陽江頭送行客人,偶然遇到身世遭際和自己相似的琵琶女,頓時產生了同病相憐、惺惺相惜之感,于是滿懷感傷地寫下了這首長篇敘事詩。一、語言清

    文教資料 2022年6期2022-06-22

  • 聲聲琵琶語 ——讀《琵琶行》有感
    山東省臨沂市育成小學五(1)班 劉朵啦話說白居易自從被貶之后心灰意冷,回首再看自己的前半生,現在成了一個笑話?!皾£柦^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毙闹星蹇嗟乃粗鵁o邊無際的凄冷河岸,回頭看向愁容滿面的老友:丟了官職,在慘淡的月光下只能借酒消愁。但兩人皆無心啜飲。離別在即,相逢不知何年……“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闭两诒瘋碾x苦之中,突如其來的琵琶聲打破了二人的沉悶?;钠е睾蝸硌艠??白居易的疑惑取代了潮水般的心傷?!皩ぢ暟祮枏椪哒l,琵琶聲停欲

    新作文(小學中高年級版) 2022年5期2022-06-06

  • 江州司馬“泣”中有深意
    久娥關鍵詞 《琵琶行》 琵琶女 貶官 哭泣潯陽江頭,貶謫臥病的白居易偶遇流落江湖的琵琶女,成就了名篇《琵琶行》。那句“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令人動容,一代大詩人為何能“座中哭泣”,且“淚濕青衫”呢?一、江頭傷秋傷離別我們都知道,古人為什么看重離別?那真是一別一輩子,何時再見,造化弄人。更何況,當時的景呢?白居易寫在詩歌中寫了兩個令人傷痛的景。一個是潯陽江頭的景:通過瑟瑟的秋風、茫茫的江水、凄艷的楓葉、飄蕩的荻花等意象,組成了一幅悲涼慘淡的畫面。這

    中學語文·教師版 2022年5期2022-05-24

  • 白居易《琵琶行》的審美化教學
    高中語文課文《琵琶行》(并序)是“詩王”白居易創作的長篇敘事詩。其中琵琶樂聲的美感描繪與流轉勻稱的語言強化了抒情和整體的審美特性,尤其是穿插了特有的對琵琶演奏的細節描寫,增添了真實性和表現力,成為“美”與“詩”、“言”與“情”的并奏。將《琵琶行》的音樂美、語言美、情感美融合在一起,才能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充分發揮其作為“天然去雕飾”[1]的美學范本所特有的美學魅力。 關鍵詞:美育 《琵琶行》 古詩詞教學 琵琶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

    文學教育 2022年4期2022-04-27

  • 人生的代表作與轉折點:白居易被貶江州時期
    ”思想轉變?!?span class="hl">琵琶行(并序)》作為白居易被貶江州的代表作,其藝術魅力因詩人對琵琶女音樂的描寫以及二人情感的共鳴而千古不衰。本文通過對《琵琶行(并序)》進行文本解讀并對白居易人生的轉折點進行分析,管窺白居易被貶江州后的生活狀態,并了解其隱逸思想。關鍵詞:白居易《琵琶行》朝隱白居易作為我國唐代現實主義的偉大詩人,有“詩魔”“詩王”之稱,《長恨歌》與《琵琶行》可以說是其最成功的作品。一直以來,學界都在為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琵琶女是否真實存在而爭論不休。一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2年3期2022-04-05

  • 琵琶行》中“淚”意象的情感探析
    張樂琪《琵琶行》是白居易歌行體長篇中的名作,作于他貶官到江州的第二年。這首詩不僅以其精湛的音樂描寫打動人,更以其真摯的情感觸動人,其情寄托于“淚”意象之上,這里的“淚”不能僅僅理解為生理反應,而是詩人情感的載體。文人之哭,更多的是真情真性的“血淚”。劉鶚在“自敘”中就說:“《離騷》為屈大夫之哭泣,《莊子》為蒙叟之哭泣,《史記》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詩集》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詞哭,八大山人以畫哭;王實甫寄哭泣于《西廂記》,曹雪芹寄哭泣于《紅樓夢》?!边@一

    語文教學與研究(教研天地) 2022年2期2022-03-21

  • 從敘事空間角度解讀《琵琶行
    層結構之中?!?span class="hl">琵琶行》作為敘事詩,在實際教學中,不能簡單套用傳統七言律詩等詩歌的教學方法,而可以結合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被逐步介紹到中國敘事學理論來加以研究,從敘事視角、敘事節奏、敘事交流、敘事空間四個角度對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歌進行重新解讀。首先,從敘事視角而言,表明上是描寫詩人偶遇琵琶女,欣賞琵琶女演奏,傾聽琵琶女身世,到與琵琶女惺惺相惜。在實際教學中,為了更好穿透作者復雜的心理變化,必須將時代背景交代清楚。而要深入挖掘作者寫作時內心沖動的動因,一定要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22年1期2022-03-18

  • 從敘事空間角度解讀《琵琶行
    構之中。 《琵琶行》作為敘事詩,在實際教學中,不能簡單套用傳統七言律詩等詩歌的教學方法,而可以結合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被逐步介紹到中國敘事學理論來加以研究,從敘事視角、敘事節奏、敘事交流、敘事空間四個角度對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歌進行重新解讀。 首先,從敘事視角而言,表明上是描寫詩人偶遇琵琶女,欣賞琵琶女演奏,傾聽琵琶女身世,到與琵琶女惺惺相惜。在實際教學中,為了更好穿透作者復雜的心理變化,必須將時代背景交代清楚。而要深入挖掘作者寫作時內心沖動的動因,一

    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 2022年1期2022-02-23

  • 還鄉:《琵琶行》解讀的新嘗試
    以白居易名篇《琵琶行》,嘗試論之。一、?白居易的困境元和十年(815),唐代詩人白居易迎來了他的“貧困時代”:左遷九江郡司馬?;厥自诖酥暗陌拙右?,可謂春風得意:貞元十六年(800)進士及第,后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元年(806)四月,“憲宗策試制舉人,應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策入第四等授盩厔縣尉、集賢校理”(《舊唐書》本傳)。二年(807)詔為翰林學士,三年(808)拜左拾遺,五年(810)當改官,憲宗謂“其官可聽自便奏來”(《舊唐書》本傳),于是除京兆府

    古典文學知識 2021年6期2021-11-24

  • 及物性視角的楊永青《琵琶行》畫冊圖文關系研究
    。二、楊永青《琵琶行》畫冊圖文關系分析本文選取的《琵琶行》畫冊由楊永青先生執筆,1994年出版,畫冊中若干詩對應一幅圖畫,并配有詩句注解。1.物質過程物質過程通常與動作過程類似,兩者??梢韵鄬蛘呦噢D換,但是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存在圖文關系?!扒Ш羧f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這句話描寫了琵琶女的出場這一物質過程,意為“琵琶女在眾賓客的呼喚中走出來,但她仍然抱著琵琶半遮著臉”。本小句中動態動詞為“出來”,動作者為琵琶女,沒有目標,是主動語態。在敘事圖像中,我

    現代交際 2021年3期2021-11-24

  • 翻譯美學視域下《琵琶行》兩個不同英譯本審美再現
    文以白居易的《琵琶行》為題材,基于劉宓慶先生的翻譯美學角度,從形式系統的語音層、詞語層和句法層的審美信息及非形式系統的意境層和文化層的審美信息出發,分別對楊憲益、戴乃迭夫婦和Witter Bynner兩個不同英譯本進行分析,從而發現翻譯美學有助于理解在詩歌英譯中,如何在忠于原詩的基礎上,能最大限度地再現其審美價值從而達到實現審美再現?!娟P鍵詞】白居易;《琵琶行》;形式系統;非形式系統【中圖分類號】H31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今古文創 2021年36期2021-10-26

  • 琵琶行》英譯本中“三美論”的體現
    形式和內容?!?span class="hl">琵琶行》作為中國古代詩詞的代表,在文學性和藝術性方面都有著很高的成就。本文以《琵琶行》英譯本為例,淺析“三美論”在詩詞翻譯中的體現。關鍵詞:許淵沖 詩詞 三美論 英譯 琵琶行“三美論”是許淵沖提出的翻譯理論,“三美”即“意美”“音美”“形美”[1]。許淵沖的譯文很大程度上再現了原詩的文學美與藝術美,譯文簡潔明煉,讀來極具音韻特色?!?span class="hl">琵琶行》是中華優秀詩詞的代表之作,許先生將此詩譯為英文,譯本中多處體現了“三美論”的運用。一.“三美論”概述及《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21年8期2021-09-06

  • 白居易遷謫思想的含蓄表達
    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以雅克·拉康的鏡像理論來解讀《琵琶行》,可以看到白居易塑造的琵琶女形象其實是白居易的鏡像,琵琶女的身世和情感是白居易身世、情感的投射,琵琶女淪落的原因和過程則是白居易的思想認識的體現。關鍵詞 鏡像理論;琵琶行;白居易;遷謫《琵琶行》是中唐詩人白居易被貶江州之后所寫的一首長篇敘事詩。這首詩膾炙人口,婦孺傳誦。對詩中所記的夜逢琵琶女一事,讀者多以為假,認為不過是白居易借之抒發“天涯淪落之恨”“滿腔遷謫之感”[1]。那么詩人是如何通過琵琶

    中學語文(學生版) 2021年5期2021-08-13

  • 琵琶行》名物兩則
    的標題,源于《琵琶行》里的名句:“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比绻悴恢馈惰F騎銀瓶》,那么大概聽過李安執導并獲奧斯卡獎的《臥虎藏龍》吧,《鐵騎銀瓶》講述的正是《臥虎藏龍》李慕白、玉嬌龍下一代的故事。我們這里不談電影,也不談音樂,主要說一說“漿”在中國的轉化歷程、文化意義?!般y瓶乍破水漿迸”,越是熟悉的詩句越可能帶來一點誤會,人們往往認為“水漿”就是水。漿,從水,將省聲。許慎《說文》云:“漿,酢漿也。一曰水米汁相將也?!睗{,最早的意思是古代一種微酸的

    讀寫月報(高中版) 2021年5期2021-08-05

  • 江州司馬為何淚濕青衫
    趙婷婷摘要:《琵琶行》一直以來都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篇目。筆者將對“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句詩的品讀的教學重點由分析二人“同在何處”轉移到了分析“同淪落”的命運背后隱藏的兩人的情感互動,由此發現了兩個同處于人生低谷的靈魂,以琵琶聲為媒介,相知相憐而相惜,最后又相互治愈的過程。從而更透徹地理解了為何白居易會“淚濕青衫”。關鍵詞:琵琶行;情感互動;淚濕青衫《琵琶行》作為一篇具有多重文化意蘊的名篇,一直以來都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篇目,并且入選了最新的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上、下) 2021年5期2021-06-06

  • 琵琶行(并序)》的敘事空間
    摘要:《琵琶行(并序)》在敘事上有明顯的“空間”元素,“船”“潯陽江頭”“九江郡”和“京都(長安)”這些物理空間不僅限定了故事發生的場域,而且對情感、意象和敘事進程產生了影響。教學中須關注“敘事空間”,為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提升提供思維支架。關鍵詞:《琵琶行(并序)》;敘事空間;敘事進程“敘事空間”是敘事詩中的一個重要元素。但在高中語文的敘事詩教學中,“敘事空間”是一個長期被忽視的領域。這一方面是教學思維定勢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與語文教師的敘事空間知識欠缺有很

    學語文 2021年4期2021-05-30

  • 由《琵琶行》想到的語文課堂
    環節。本文從《琵琶行》中琵琶女彈奏琵琶曲的過程聯想到了如何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加精彩。關鍵詞 《琵琶行》;語文課堂;課堂導入;課堂活力白居易在千古名篇《琵琶行》中通過對琵琶女高超的彈奏技藝和她不幸經歷的描述,表達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身世之感。由此我想到了一堂精彩的語文課,想要過程完美并且讓學生學有所得,并且回味無窮,也不能少了這些要素。下面以《聽聽那冷雨》的教學為例,談幾點看法。一、精彩的語文課堂需要“未成曲調先有情”重“情”是語文學科區別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21年2期2021-04-02

  • 互文性視域下《琵琶行》英譯的人物形象建構
    21116)《琵琶行》是唐朝詩人白居易所作的一篇古體長篇敘事詩。該詩擁有諸多英譯本,其中廣為人知的則屬許淵沖的譯本。許譯本強調最大程度上遵循“信、達、雅”的翻譯準則,以追尋原文的韻美。本研究以《琵琶行》許譯本為例,以期探尋互文性視域下《琵琶行》英譯本與原詩中人物形象的建構。該詩通過對琵琶女精妙絕倫的彈奏進行描寫,采用動靜結合、比喻等手法,塑造出了余音裊裊、蕩氣回腸的音樂形象。同時,對琵琶女自述生平進行敘事,結合對琵琶聲的刻畫,進而從正面突出了孤寂、凄涼與可

    宿州教育學院學報 2021年6期2021-01-31

  • 白居易《琵琶行》“冰下難”新考
    術界對白居易《琵琶行》“幽咽泉流冰下難”中的“冰下難”異文存在爭議?,F存最早的白集刻本,北宋紹興初年的七十一卷本《白氏長慶集》[1]、明馬元調魚樂軒刊本《白氏長慶集》、《唐詩三百首》、《唐詩別裁集》、四部叢刊本《白氏長慶集》、馬茂元選注的《唐詩選》和顧學頡《白居易集》等均作“水下灘”[2]。而《文苑英華》本和《四部備要》本《白香山詩集》作“冰下灘”或者“水下灘”。日本那波道圓翻宋本《白氏長慶集》作“冰下灘”。謝思煒《白居易詩集校注》、朱金城《白居易集箋?!?/div>

    皖西學院學報 2020年6期2021-01-12

  • 從音樂角度比較分析《李憑箜篌引》與《琵琶行
    代,白居易的《琵琶行》與李賀的《李憑箜篌引》是其中非常杰出的代表作品,它們各有其特點,也有共同之處,那就是它們都描寫了出了音樂之美,都給讀者帶來了美好地閱讀感受。本文試分析比較它們在音樂表現上的異同,并探討能從中學到的音樂之道。關鍵詞:音樂描寫? ?李憑箜篌引? ?《琵琶行》? ?比較學習中圖分類號:J605?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9-0176-

    藝術評鑒 2020年9期2020-06-11

  • 轉軸撥弦 坐彈仙樂 ——《琵琶行》詩句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啟示
    初級中學/ 《琵琶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也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詩人運用一系列精妙的比喻,將琵琶聲寫得具體形象、富有生命力,讓聽者如聽仙樂、陶醉其中。品讀琵琶女吸睛的出場、高超的彈奏技藝、嫻熟的技法處理和誠摯的情感投入,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頗有啟示。一、移船相近邀相見——激趣導入,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餞行宴上,琵琶聲的無窮魅力讓“主人忘歸客不發”,眾人在音樂的吸引下產生“尋聲暗問”“移船相近邀相見”迫切愿望。由此可知,琵琶女是一位演奏大師,

    教育文匯(綜合版) 2020年3期2020-06-01

  • 以情串之方覺味
    何平【摘要】《琵琶行》以描寫音樂為主,但對于高中生而言,如果從音樂的角度入手,他們應該嚼之無味,對作者想要抒發的情感恐怕也難以著手,不如從梳理作者的情感出發,讓情感來貫穿全詩,再以講解描寫音樂的藝術手段為輔,這樣同學們在讀懂了詩歌的同時,藝術手法也就迎刃而解了?!娟P鍵詞】《琵琶行》、白居易、情感白居易的詩中往往有著濃厚的情感融入其中,如《賣炭翁》中,通過老翁的視角來觀察社會,痛斥社會的陰暗面,訴說到極點時,作者還不忘自己出來痛罵幾聲,可見白居易是一個重情之

    課外語文·中 2020年5期2020-05-26

  • 探析《琵琶行》中的美學運用
    所作的樂府詩《琵琶行》在藝術領域中極具美學價值?;诖?,本文從《琵琶行》中美學運用的特點以及表現形式展開論述,詳細闡述了《琵琶行》在比喻修辭、動作描寫、敘事描寫、情境渲染中的美學運用,深入分析了《琵琶行》的美學內涵?!娟P鍵詞】修辭手法;描寫動作;渲染情境【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13-0137-01【本文著錄格式】李志云.探析《琵琶行》中

    課外語文·上 2020年5期2020-05-25

  • 琵琶行》藝術特色淺析
    黃金富摘要:《琵琶行》一詩,詩人白居易以雙線交織的結構,通過細膩的筆觸、豐富的想象、虛實結合、今昔對比、類比烘托等手法,精妙地表現了琵琶曲的魅力,表達了詩人對一介歌女的強烈同情之意,抒發了自身的失意感傷,在藝術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關鍵詞:《琵琶行》;藝術特色;教師;學生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2-0105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已兩年,在潯陽江頭送別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藝技紅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20年23期2020-04-18

  • 琵琶行》藝術特色淺析
    明的名篇——《琵琶行》。本文試對其藝術特色作簡要分析。第一部分:江寒月清別意濃(潯陽江頭夜送客——別時茫茫江浸月)點明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寒秋時節,詩人江上送客,有酒無樂,花搖葉落,江寒月清,動靜結合(江水、花葉為動,明月為靜),反復渲染,描繪了一幅凄涼蕭瑟的秋江送別圖,情景交融,抒發了詩人離別的感傷之情。有酒無樂,且愁思滿腹,故對悲涼的琵琶曲調尤為敏感,自然引出后面琵琶女的出場和琵琶曲的描寫。第二部分:琵琶聲聲斷人腸(忽聞水上琵琶聲——唯見江心秋月白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20年34期2020-04-07

  • 摹聲至文《琵琶行》《李憑箜篌引》《聽穎師彈琴》群文閱讀教學設計
    源時,想到了《琵琶行》和《聽穎師彈琴》這兩篇描摹聲音的詩歌,把它們組合成一組群文,給學生設定自主學習的任務群,最終以交流匯報的形式展開對文章的深度解讀,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娟P鍵詞】高中語文;課程設計;群文閱讀;教學設計【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07-0109-02【本文著錄格式】謝丹.摹聲至文《琵琶行》《李憑箜篌引》《聽穎師彈琴》

    課外語文·上 2020年3期2020-03-25

  • 朋友
    【唐】白居易《琵琶行》人rén生shēnɡ結jié交jiāo在zài終zhōnɡ始shǐ,莫mò為wèi升shēnɡ沉chén中zhōnɡ路lù分fēn?!咎啤抠R蘭進明《雜曲歌辭·行路難五首》我wǒ有yǒu一yí個ɡè好hǎo朋pénɡ友you,它tā天tiān天tiān躲duǒ在zài我wǒ的de小xiǎo口kǒu袋dɑi里li。有yǒu時shí,我wǒ的de手shǒu臟zānɡ了le,就jiù把bǎ它tā拿ná出chū來lái,和hé它tā握wò握

    作文評點報·低幼版 2020年6期2020-02-12

  • 淺談文學作品朗誦時的情感表達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堪稱經典、朗朗上口的抒情詩,字里行間無處不在抒情。本文以不朽的名篇《琵琶行》為例,談談文學作品朗誦時的情感表達。關鍵詞:文學作品;朗誦;情感表達;琵琶行中圖分類號:H019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2177(2020)16-0009-02朗誦是一種有聲語言的創造性活動。我們在朗誦這一度創作的過程中,并不是單純的見字出聲,成為一臺“發聲機器”,而是要在做好作品的謀篇布局基礎上,運用各種有聲語言的表達技巧,做到動之以情

    海外文摘·學術 2020年16期2020-01-11

  • 摹聲至文《琵琶行》《李憑箜篌引》《聽穎師彈琴》群文閱讀教學設計
    源時,想到了《琵琶行》和《聽穎師彈琴》這兩篇描摹聲音的詩歌,把它們組合成一組群文,給學生設定自主學習的任務群,最終以交流匯報的形式展開對文章的深度解讀,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F將教學過程摘錄如下。一、教學導入唐代,因為其兼容并蓄的文化態度,成就了一個藝術巔峰,無論是詩歌還是音樂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也出現了許多以文學的方式呈現音樂藝術的作品,清人方扶男評價說:“白香山‘江上琵琶’、韓退之《穎師琴》、李長吉《李憑箜篌引》,皆摹寫聲音之至文?!狈椒瞿形磳θ姼枳?/div>

    課外語文 2020年7期2020-01-10

  • 琵琶行》中的樂境表現
    滲透的過程?!?span class="hl">琵琶行》作為唐朝詩樂文化鼎盛時期的典范代表,表現出文學與音樂之間的互滲性及音樂性在文學作品中的重要作用。關鍵詞:《琵琶行》;詩樂關系;樂境表現一、《琵琶行》中的詩與樂《琵琶行》是唐代詩人“詩魔”白居易的代表作,“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是唐宣宗給予的極高評價。(一)《琵琶行》中的詩“并序”作為詩的附屬產物,簡介詩作創作意圖,首句中潯陽江頭、楓葉等意象,“秋”字瑟瑟蕭盡之感席卷全文,五次“月”意象的出現,是主客觀相綜合的產物,借

    北方文學 2019年33期2019-12-10

  • 淺析琵琶曲《訴》演奏技巧與情感表達的關系
    膩?!娟P鍵詞】琵琶行;融合;演奏技巧【中圖分類號】J616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引言琵琶是唐代上層階級非常流行的樂器,《訴》在琵琶曲中頗為著名,它是由我國著名作曲家吳厚元先生根據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詩《琵琶行》獨創的。這首詩作于詩人被貶的第二年,偶遇琵琶女,將其悲慘遭遇以及自己被貶之后的悲涼心境完美結合,使作品的創作境界得到升華,將詩與樂的融合完美表達出來。在演奏此曲過程中,筆者也感同身受。一、琵琶曲《訴》

    北方音樂 2019年20期2019-12-04

  • 秋光畫屏 小扇流螢
    以信息技術在《琵琶行》教學中的運用為例,從課前準備到課中學習,再到課后延伸,詳細地論述了信息技術對現代課堂教學的優化作用?!娟P鍵詞】信息技術;琵琶行;教學評價;多元化【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論文編號】1671-7384(2019)010-094-03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輔助手段的教學模式,正以驚人的速度疾馳在教育改革的高速公路上。在信息化教學的新形勢下,作為語文教師,必然要緊跟時代節奏,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地使用現代信息技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19年10期2019-11-17

  • 淺析《訴——讀唐詩有感》
    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為素材創作而成,樂曲緊緊抓住“琵琶女”的音樂形象,運用豐富的演奏技巧,時強、時弱、時快、時慢,用婉轉的曲調訴說著“琵琶女”心中的悲嘆,以及詩人白居易“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內心感嘆。關鍵詞:琵琶行;情感融合;訴一、樂曲背景和介紹琵琶曲《訴——讀唐詩有感》(以下簡稱《訴》)由我國著名作曲家吳厚元先生通過讀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琵琶行》有感而發創作而成。作曲家將詩作與樂曲充分結合,利用琵琶廣闊的音域和豐富的表現力,以音樂為語言細膩的將詩

    黃河之聲 2019年17期2019-10-21

  • “三美”視角下《琵琶行》英譯本的對比評析
    一。白居易的《琵琶行》結構嚴謹,情節緊湊,語言優美生動,音律抑揚頓挫,文學與美學價值極高,影響力極大,國內外譯者多次對其進行英譯。本文旨在“三美”視角下,對比評析由L.Cranmer—Byng、Witter Bynner、許淵沖、楊憲益/戴乃迭翻譯的《琵琶行》英譯本,探究其美學價值?!娟P鍵詞】“三美論”;《琵琶行》;詩歌;翻譯【作者簡介】孫雪珂,哈爾濱工程大學外語系。一、意美意美指意象和意境之美?!耙狻笔侵饔^的,是詩人內心情感的再現;“境”是客觀的,是對客

    校園英語·上旬 2019年9期2019-09-16

  • 透過《琵琶行》淺析琵琶藝術的表達技巧
    【摘要】《琵琶行》是高中課本上必背的詩篇之一,是唐朝的著名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寫作的時間是元和十一年。這篇長詩寫的是詩人乘船春游,偶遇琵琶女,琵琶女的琴藝高超,為作者演繹了一曲肝腸寸斷、曲回流殤的音樂,琵琶女的琵琶技巧高超,充分表達了她年輕時候眾人的追捧以及年老時的無人問津,作者也被這個女子所遭遇的不幸所感染,為她寫出了這一篇著名的作品,同時也表達了作者被貶的無奈以及憤懣之情。本文將通過《琵琶行》的寫作技巧分析琵琶藝術的表達技巧?!娟P鍵詞】《琵琶行》;

    北方音樂 2019年12期2019-08-21

  • 琵琶行》的抒情藝術分析
    摘? 要:《琵琶行》是我國古代中唐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敘事類詩歌,這首詩經歷千年時間的洗禮,為各朝代學者、詩人廣泛借鑒和學習,是我國詩壇一顆的明星。作者在詩中描述了琵琶女曲折、不幸的生活經歷和詩人自身的坎坷命運,先后表述了詩人對琵琶女悲慘命運的同情、與琵琶女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和對自身坎坷仕途的悲鳴,將個人情感作為詩歌主線,將音樂藝術、人生境遇和內心情感這三個部分融洽結合,增強了文章的抒情藝術效果,促使讀者與詩人的共鳴,在整體上提升詩歌的情感價值。本文結合《琵琶

    青年文學家 2019年14期2019-06-06

  • 從敘事角度對《琵琶行》的審美解讀
    運與情感契合《琵琶行》是一篇歌行體的長篇敘事詩。全篇主題鮮明,脈絡清晰,人物形象生動,抒情真切細膩。它先著力描寫琵琶女精湛卓絕的演奏技藝,又敘出她那令人心酸的悲涼身世,進而聯想到作者自己凄苦冷落的貶謫生活,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這種淪落感,既表現了詩人對歌女的深切同情,也表現了詩人對自己被貶、抑郁不得志的感慨。這首詩記敘詩人謫居江州時,月夜送客江邊,巧遇琵琶女一事。詩中塑造了兩個人物形象:一個是琵琶女的形象,另一個是詩人自己的形象

    語文教學與研究(教研天地) 2019年3期2019-04-10

  • 高中語文《琵琶行》的教學分析與討論
    教學。主要以《琵琶行》這篇文章為例,探討其教學策略。關鍵詞: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教學方式;高效教學《琵琶行》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的一篇古代名篇作品,是白居易所創作的古典詩詞。這篇詩詞具有詩意的情感,也能夠讓人體驗到美如清泉的感受。要如何緊扣這篇文章展開相應的高效課堂教學,呈現出古詩詞課堂的精彩亮色,是當前高中語文教師不可忽視的重要教學工作。一、以情境創設法展開教學當學生在學習一門課程時,需要使其合乎自身的興趣,才能從中獲益。而在古詩詞教學中,學生的興趣

    新課程·中學 2019年1期2019-03-30

  • 情態變化交融
    摘要:《琵琶行》是一首描寫音樂美的絕作,在當時備受推崇。全詩極盡細膩地描摹了感情豐厚的情態美、樂曲紛繁的變化美以及情景人物的交融美。情態美體現為情隨曲移、情伴人生、情聲動人。樂曲的變化美表現為樂曲的高低聲音、快慢速度、粗細感受都不同。而樂曲的交融美則是音樂、背景、人物的高度交融。正是三者的有機結合,賦予《琵琶行》以音樂魔力,使作品能穿越時空打動人心。關鍵詞:《琵琶行》;音樂;情態;變化;交融白居易一首《琵琶行》名滿京城。有記載稱:“白樂天去世,大中皇帝以詩

    語文教學之友 2019年1期2019-03-04

  • 從白居易《琵琶行》試論唐代琵琶藝術發展
    人白居易所作《琵琶行》一詩對琵琶作了細致描寫。本文以唐代音樂文化的發展為背景,結合詩史互證的研究方法,通過對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關于描寫琵琶的詩句的分析,探尋白居易的音樂思想以及唐代琵琶藝術的藝術特征與發展情況,力求客觀地對唐代的琵琶藝術作出更加深入且全面的評價。關鍵詞:白居易;《琵琶行》;詩史互證;琵琶藝術白居易不僅是唐代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還是一位杰出的文人音樂家。他一生創作的詩作中有很大一部分與音樂有關,如《五弦彈》、《夜箏》、《廢琴》等,對后世文人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2期2018-12-20

  • 琵琶曲《訴》與《琵琶行》的藝術情緣解讀
    訴——讀唐詩〈琵琶行〉有感》是一首深受觀眾喜愛的當代琵琶樂曲名作,展現了民族音樂和古典詩詞相得益彰的搭配效果。有鑒于此,本文擬在解讀《訴》與《琵琶行》藝術情緣的基礎上,從意境塑造的角度來展現當代琵琶曲背后所蘊藏的豐富文化內涵,并借此提示琵琶音樂工作者未來通過豐富自身文化修養而拓展琵琶創作與演奏思路、方法的方向。關鍵詞:《訴》;《琵琶行》;意境;解讀;藝術情緣琵琶是一件古老的彈撥樂器,它那“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奇妙樂音曾受到無數文人墨客的青睞,激發了像白居易等

    黃河之聲 2018年21期2018-10-21

  • 教學啟示錄
    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每一次教學都有不一樣的感覺。每一次設置教學重點和難點的時候,總是把目光停留在音樂的惟妙惟肖的唯美描繪上,這是白居易獨到的語言魅力,也是學生從中應該習得的一種語言能力。從語文教學層面上,讀書的目的最終應該歸于寫作,于是,我的教學目標設定為悅讀悅心從而到悅寫,進而達到以文化人的目的。關鍵詞:琵琶行;藝術;寫作;文化人閱讀是一種體驗,寫作在某種程度上說是閱讀的一種結果的展現?!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的歸宿點在在于一種“思”的

    讀天下 2018年18期2018-09-25

  • 白居易《琵琶行》的詩畫轉化方式解讀
    李文娜白居易《琵琶行》的詩畫轉化方式解讀李文娜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詩人,其詩作大多都是以樸實的風格為主,白居易詩作中的《琵琶行》更是作為千古名詩而流傳至今,把《琵琶行》作為詩歌中的精品,會以怎樣的方式表達在畫中。本文主要通過白居易的《琵琶行》,來解讀《琵琶行》的詩畫轉化方式。白居易《琵琶行》詩畫轉化方式詩意畫白居易一生坎坷,在他為官的時候屢次被貶,而且被貶皆為誣陷,最后被貶到江州當司馬。江州司馬雖然表面上看是刺史的佐史,但是實際上是一個很閑的職務,這對白居易

    文學教育 2016年30期2016-04-0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