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耕

  • 筆耕”與“硯田”:明清文士以畫治生的傳統追溯與合理性言說
    言說中,往往以“筆耕”“硯田”來指涉以畫治生活動。經由這一言說,繪畫進入文士“本業”治生體系,成為與詩文書法并列的治生方式之一,其合理性也借助“筆耕”“硯田”的農耕色彩得到建構和凸顯。關鍵詞:以畫治生;筆耕;硯田;言說中圖分類號:J20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444X(2023)06-0055-09國際DOI編碼:10.15958/j.cnki.gdxbysb.2023.06.007 以畫治生即文士以繪畫維持生計。明清文士多有賣畫行為,但此一

    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 2023年6期2024-01-09

  • 筆耕“三樂”
    各級報刊上發表,筆耕成了我退休后樂此不疲的生活內容。有句俗語說得好,“若要人不老,每天樂陶陶?!惫P隨思緒走,情在字間飛。我覺得,筆耕成為我文化養老一部分,給我退休生活帶來了“三樂”。一曰健心樂。采訪交友乃是筆耕之外的功夫。在采訪中,我逐漸克服了以往接觸面不廣的缺點,有幸結識了不同層面、不同行業的精英人士及先進人物,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不少豐富經驗、處世之道及閃光思想,為寫作提供了廣泛的素材。值得高興的是,我不但結識了不少年輕朋友,年輕人的朝氣感染了我,堪稱“忘

    保健醫苑 2023年10期2023-11-02

  • 我的第一篇慈善文章
    ,決心生命不歇,筆耕不止。我從信息宣傳寫作體會到人生的真正價值,我更感謝與各類報紙、雜志相會后,給我人生道路帶來的轉折。每當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報紙、雜志刊登后,心里總是美滋滋的,在由衷感謝編輯對我的支持和鼓勵的同時,更加激發我動筆耕耘的積極性。我暗想:今后將勤于筆耕,力爭多讀、多寫,爭取更大的收獲。歲月無情,流年如水,轉瞬間,4個多春秋悄然過去。4年不算短,有一千多個晝與夜,4年不算長,歷史的長河中它只是彈指一揮間。4個多寒暑筆耕,方田里,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一

    慈善 2023年1期2023-05-30

  • 筆耕”的由來
    生。因此被稱為“筆耕”,意思是讀書人做抄寫的工作像農夫種田一樣辛苦?!?span class="hl">筆耕”出自《后漢書·班超傳》,講的是班超“投筆從戎”的故事。班超年輕時就有為國效力的抱負,因為沒有機會,所以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華。有一年,他的哥哥班固被召到洛陽去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跟著去了。由于家庭經濟并不寬裕,班超常給官府抄抄寫寫,獲得一點報酬,維持生計。日子長了,他便對抄抄寫寫感到厭煩和苦悶。有一天他抄著抄著突然躍起,把筆摔到地上,大聲疾呼:“大丈夫應當去疆場為國效力,哪能志在筆耕

    小學閱讀指南·高年級版 2023年3期2023-03-05

  • 一部凝聚匠心的合力之作筆耕默耘三兄弟,書畫文學譜華章
    10月30日,《筆耕默耘——李氏三兄弟藝術作品集》(以下簡稱《筆耕默耘》)新書發布會在北京石景山舉行,這本書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是四川廣元籍李氏三兄弟的藝術作品合集,書中集納了李杰的繪畫、李建的書法和李維的文學作品?,F在,這本內容豐富、設計上乘、印制精美的書就靜靜地擺在我的案頭。翻開書頁,馬上便徜徉在書畫文學的世界里,讓人目不暇接,深深為之陶醉。親自捉刀為本書作序的,是人民日報社總編室一讀室主任、高級編輯楊立新。楊立新是少有的新聞學、書法學雙博士

    人民周刊 2022年20期2022-11-24

  • 詩情歲月
    持習作不停,至今筆耕已有近60年了。自認人的一生有此情趣 ,可以陶冶情操,聰慧心靈,敏捷情思,高雅行為。讓工作充滿快樂,生活充滿激情。會使人更加自立、自信、自尊,更會使人成為自己精神世界中獨立的力量 。一妙韻文章少年求,魂牽夢繞詩中游。揮毫弄墨染雙鬢,黃卷青燈老未休。二雪贊青松浪詠舟,煙霞丘壑競風流。古稀不懈謳歲月,詩意人生樂悠悠。責編 義山2E5CBFA0-4EE9-4311-8A3A-581CE9CB619E

    新天地 2022年5期2022-06-07

  • 崔致遠作品輯佚與整理 ——評《崔致遠全集》
    盡之處。如《桂苑筆耕集》未參校清末楊尚文精寫本;作品輯佚過程中,未能充分考辨、回應學界先行研究;??庇眯?,但編例未明。且總體上,仍有不少落葉微塵。李時人、詹緒左編校排印《崔致遠全集》(以下簡稱“《全集》”)已于2018年12月正式出版。[1]該書沿用《崔文昌侯全集》文集叢編的編排方式[2],分列《桂苑筆耕集》《孤云先生文集》《孤云先生續集》,再增設作者考訂之《輯佚一》《輯佚二》部分,并在書尾附錄崔致遠生平相關材料及諸刊本序跋,頗具文獻價值。具體說來,《桂苑

    中國圖書評論 2021年11期2021-12-16

  • 一個陜南的筆耕
    峰我是陜南的一位筆耕者一些文字,要像釘子一樣釘在時光的門板上一些詩句,要像獵獵旌旗一樣插在秦嶺的山峰上一些足跡,要像犁鏵切割土地一樣發出回響一些思想,要像巨斧一樣在石頭上劈開閃閃的星光我的世界我的祖國我的血脈,連著雄偉的群山像楚辭像漢賦、像唐詩宋詞一樣把巨大而危險的夜色掀翻我常常在夜深寫作。在秦嶺和巴山間把黑鐵時代、推向白銀時代推向自然,推向光陰斑駁這些如落花如星辰般的文字常常把夜晚,以及夜晚以外的重量抽打得遍體鱗傷我的筆耕,我的虛無我的真實多少年過去之后

    遼河 2021年4期2021-08-27

  • 從“筆耕”到“口撰”
    果紅望著電腦中83萬字的新書書稿,我一時感慨萬千:數十年來,我在文字間閃展騰挪,訴說著對這個世界的所有感知,文字在我的驅馳之下,經歷了“手寫、打字、口述”3個歷程,見證著一個文學愛好者的苦辣酸甜和社會的飛速發展。手寫:磨亮犁鏵耕素箋就文學創作來講,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邊緣人”,既未投名師門下,亦非專業院校深造。大學英語系畢業后受了家兄的“熏染”,家兄在村里當通訊員,我因此得以接觸到一些報紙副刊。一來二去,讀得有些手癢,便悄悄地操起了筆,開始寫所謂的“文章”

    新天地 2021年6期2021-07-15

  • 一個艱難困苦的晚上
    背上了一座山——筆耕。我愣了一會兒,還要寫日記?我恨不得馬上清醒過來,重新開始,再認真做那些惱人的題目,這樣,至少可以為寫日記擠壓出十幾分鐘的時間?,F在已經臨近八點,在我的生物鐘里屬于放松時間,應當休息休息,干些愉快輕松的事??墒?,事與愿違呀!花時間捶胸頓足,除了招來挨罵的“待遇”,一點用也沒有。也不知道為什么,今晚的我,整個人一直處于“騰云駕霧”的狀態之中。數學題從拿手好戲變成了怒目相視的敵人,然后又風起云涌,情勢突變,沖出一個寫作任務。我到底是該怨天怨

    作文大王·中高年級 2020年10期2020-10-15

  • 鄉村學?!吧罡健毙1狙行薜膶嵺`
    ,提出通過耕讀、筆耕和耕研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為鄉村振興助力?!娟P鍵詞】深耕式 校本研修 耕讀 筆耕 耕研【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6A-0085-02振興鄉村,從振興鄉村教育開始;振興鄉村教育,則從振興鄉村教師開始。我校地處偏遠鄉村,教師人數約30人,隨著老一輩教師逐漸退休,新分配教師逐年增加,學校教師隊伍越來越年輕化,隨之而來也出現了許多問題。如教師年齡結構分布不合理、教師

    廣西教育·A版 2020年6期2020-08-25

  • 目標+堅持=夢想成真
    《史記》的寫作,筆耕十多年,終于完成這一歷史巨著;晉代王羲之有志于學習書法,臨池二十余年,洗筆池水成了黑色,終成一代大家,在書法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這些都告訴我們,要實現夢想需要堅持。當然,要堅持就必須有毅力。有時晚自習結束后我精疲力竭,想放棄當天的閱讀打卡,這時我會質問自己:“你就這點本事?真的不能堅持了?”心中總有個聲音答道:“要相信,一次一次地堅持,就是一步一步地向夢想靠近?!蔽矣袎粝?,我告訴自己,總有一天我要成為一名律師,站在正義的法庭上,替受

    小獼猴學習畫刊·下半月 2020年3期2020-04-08

  • 論崔致遠《桂苑筆耕集》中的揚州形象
    文典籍中,《桂苑筆耕集》是為數不多的其中之一,并被尊為“東方文章之本初”和“東方藝苑之始祖”。對于《桂苑筆耕集》這部著作的研究,目前學術界主要集中在版本考證、史料價值等方面,[注]《桂苑筆耕集》目前主要代表性研究有:賈云的《賓貢進士崔致遠和他的〈桂苑筆耕集〉》(1997);閻李明的《崔致遠與九世紀后半期的唐羅關系》(2006);樸現圭的《中國所藏新羅崔致遠〈桂苑筆耕集〉之實態調查》(2004);金允珍的《晚唐著名韓國詩人崔致遠與〈桂苑筆耕集〉》(2012)

    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4期2019-12-08

  • 春耕與筆耕
    了秋收、冬藏 是筆耕 啟開了夏的熾烈躊躇與進取 的坐標 縱軸與橫軸 無限延伸 努力與成功 的交點 縱曲折也不會 停頓下來無悔守望 聊發偶遇 感 筆耕若牛 詠 春耕似句 隨心愿騰升逐情感澎湃原田的 春耕 心田的 筆耕 期遇在春天交融于三月三月就是春天 春天遠不止三月春耕 播下一粒粟 莫負于春天 筆耕 播下三月 更莫負于日月

    農家參謀 2018年9期2018-09-10

  • 詞語溯源
    耕”(教書)、“筆耕”(寫作)、“目耕”(讀書)也?!吧喔边@個典故出于晉王嘉《拾遺記·前漢下》,說的是東漢賈逵的故事。東漢時,著名的經學家賈逵從小聰穎過人,勤奮好學,記憶力很強。賈逵五歲時,姐姐常抱著他隔著籬笆聽隔壁私塾先生教學生讀書。小賈逵聚精會神,潛心靜聽。姐姐發現他酷愛讀書,十分高興,于是,每天都抱著他隔籬聽課。賈逵邊聽邊誦,把先生教的書全記住了。過了五年,賈逵十歲,已經讀熟了“四書”“五經”。但家里很窮,無錢買紙,他便剝下庭院中的桑樹皮作書板,有

    課外語文·中 2018年3期2018-05-26

  • 春耕與筆耕
    辰鏤云裁月希冀使筆耕樂而不輟收獲讓春耕充滿期待是春耕孕育了秋收、冬藏是筆耕啟開了夏的熾烈躊躇與進取的坐標縱軸與橫軸無限延伸努力與成功的交點縱曲折也不會停頓下來無悔守望聊發偶遇感筆耕若牛詠春耕似句隨心愿騰升逐情感澎湃原田的春耕心田的筆耕期遇在春天交融于三月三月就是春天春天遠不止三月春耕播下一粒粟莫負于春天筆耕播下三月更莫負于日月

    農家參謀 2018年5期2018-01-31

  • 生命不息,筆耕不止“土記者”登上人民大會堂領獎臺
    拾。四十年來,他筆耕不輟,癡情不改,成家后,他讓妻子在鄉下種責任田,他開始背井離鄉,孤身一人進城打工,白天他是農民工,在工地做木匠,晚上他是一位特約撰稿人,從事文學創作。先后有《瀟水灣傳奇》,《瀟水灣故事》,《難以割斷的情緣》等200余篇小說發表,新聞稿子經常見報。1994年他被原冷水灘市廣播電臺聘為記者;1998年他來到了陜西商州任《商洛日報》記者編揖;2012年12月任央視網永州視窗編委;2009年,回湖南任《三湘都市》、《瀟湘晨報》永州辦事處編輯;2

    中國新農村月刊 2017年12期2018-01-27

  • 把關愛灑在筆耕路上
    江正把關愛灑在筆耕路上江正我匆匆地在人生旅途中度過了83個春秋。一個人活著能為青少年健康成長貢獻一份正能量,既是我一個普普通通業余作者責無旁貸的責任,也是我一名老黨員的應盡義務。把關愛灑在筆耕路上,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快樂與幸福,也是我的夢想。我出生在蘇北里下河地區黃海邊上的一個貧窮落后的小漁村,那時,家境一貧如洗,要想上學念書比登天還難。直到解放后的1952年,才有幸上學讀書,那時我已16周歲了。初中畢業后,因家庭貧寒,輟學當上了村小學教師。我把少年流失的美

    大江南北 2017年9期2017-11-13

  • “成”與“功”
    搜集、整理資料,筆耕不息,才有藥學巨著《本草綱目》的問世;司馬遷游歷名山大川,博覽經典秘籍,遭受宮刑,忍辱負重,筆耕不輟,才有《史記》的誕生。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既無捷徑,也沒有寶葫蘆,所以與其坐著羨慕別人“成”,倒不如站起來積累自己的“功”。須知,任何一朵鮮花的盛開,都需要花苞長期孕育;任何一枚勛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應的代價。成功是自私的,它絕不會將輝煌施舍給懶漢,成功又是公平的,它會毫無保留地將滿天的燦爛星光照在堅持不懈的奮斗者身上。

    閱讀與作文(小學低年級版) 2017年8期2017-08-17

  • 晚年勤筆耕 健腦宜養生
    雖各有不同,但有筆耕之興者頗眾。第二,年過花甲、古稀,甚至耄耋之年,奔波幾千里,交通食宿費自理,花上數千元去參加個講座頒獎會,決不會只為追求一紙獎狀、些許獎品或圖個虛名。深究這些老年人之價值觀,是把愛寫作之晚興,視為珍愛之寶,為至愛孜孜以求,為至愛學無止境,為至愛訪師會友。一位86歲的老者道出心聲:“晚年惟好靜,安閑度余生,讀寫能聚神,適意又開心?!彼麄兊闹埸c是:執著晚興,開心養生!晚年能堅恃筆耕不輟,確實是一種好習慣。它不僅是休閑生活的智慧選擇,是一種

    現代養生·上半月 2017年5期2017-05-04

  • 老有所為 筆耕不已——李培健四部劇本入圍全國劇本推介會
    郭東寧老有所為 筆耕不已——李培健四部劇本入圍全國劇本推介會■郭東寧2015年12月,北京文聯舉辦的全國第三屆劇本推介會優秀作品揭曉,我省李培健的四部劇本入圍。本屆應征有來自全國的4000余部作品,李培健遴選入圍的四部劇本分別是:電影劇本《東進烽火》《醒獅》《親密的人》及話劇《霧倫敦》。電影劇本 《東進烽火》取材于抗戰初期陳毅、葉飛、譚震林、江渭清等新四軍領導人開辟蘇南東路抗日根據地的史實。電影劇本《醒獅》取材于1924年第一次國共合作,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

    劇影月報 2016年4期2016-11-20

  • 徐光耀“四不”助長壽
    光耀在文壇上辛勤筆耕六十余載,現在已是91歲的老人,依然身體健康,思維敏捷。他說:“我的養生之道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三不靠藥,四不逞強?!毙旃庖摹安慌驴唷眮碜运浧D苦樸素的生活環境。他不追求奢華的生活,喜歡粗茶淡飯、平民的生活情趣?!安慌滤馈笔侵杆畹米栽?,不像某些人那樣整天擔心自己的身體。徐光耀這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坦然心態,是他從多年的浴血奮戰以及后來的坎坷生活中磨煉出來的。徐光耀13歲就參加八路軍,經歷過大小一百多次戰斗。談到“不靠藥”,徐

    特別健康·上半月 2016年12期2016-05-30

  • 盡享“筆耕”的成功與快樂
    、如何使自己的“筆耕”亮點凸現,“組合拳”助你發力問:你提出,語文教師要讓寫作成為自己的生存常態。請你講一講,有哪些途徑能使我們教學寫作多出成果,教學研究文章多出彩?答:語文教師寫作,應該是分內之事,也是應有的職業素養之一。語文教育專家吳非先生說過,“語文教師更應重視寫作的體驗,把寫作作為一種職業素養”。一線教師要想搞教研,寫點東西,經營好自己的“亮點”,要善于打“組合拳”。結合筆者多年來教學研究的體驗,提出幾點意見供參考。一是熱切關注語文教育最前沿的理論

    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 2014年11期2015-02-12

  • 劉光玉書畫作品鑒賞
    劉光玉先生數十年筆耕書壇,利用十年心血書寫書法長卷《四書五經》,在當今書法界享有盛譽!劉光玉先生1951年7月生于孔孟故里鄒城市。自幼愛好書法,1985年-1988年參加中國書畫函授大學?,F為中國現代書畫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書協會員,濟寧市書協會員,現擔任中國現代書畫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現代書畫家協會濟寧市(孔孟之鄉)分會主席,鄒城市文化產業發展促進會副秘書長、孟子書畫院副院長、孟子藝術館副館長等職務。劉光玉先生筆耕數十年不輟,真、草、隸、篆、行皆備,擅長行草

    中國證券期貨 2014年9期2014-09-22

  • 筆耕三感
    筆耕三感稿落紙簍不言敗——名耶?礪矣。打小我就喜歡寫作。自從軍校語文教師表揚我的作文之后,我便萌生了“到高空做大文章”的理想。于是,便不再滿足于教師批閱習作的高分和同學欽羨的目光,大膽跨越校園的墻報,飛向報刊編輯的案頭——或紙簍。稚嫩的第一稿南飛《中國青年報》折翅,不服氣的第二稿轉投《解放軍報》吃了“閉門羹”,尋求“近水樓臺”之便的第三稿也未能叩開軍區《前進報》的大門??芍^四面出擊,四面碰壁。我開始懷疑語文老師的鼓勵和編輯的眼光了。幾次“放衛星”失敗之后,

    政工學刊 2014年10期2014-01-11

  • 李達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史實勘誤(之三) ——關于李達是否翻譯過波卡洛夫等著《世界史教程》的考辨
    教程》一書由上海筆耕堂書店出版,分五冊裝訂?!雹芡蹙既A:《李達著譯年表》,載王炯華著《李達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第331頁。幾年之后,王炯華先生在其《李達年表》中寫到李達在1938年的著譯活動時大體上重復了這段話:“4月,與人合譯卡洛夫等《世界史教程》由上海筆耕堂書店出版,分五冊裝訂?!?見王炯華:《李達年表》,載王炯華等著《李達評傳》,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03頁)其中的“卡洛夫”疑為“波卡洛夫”之誤。王炯華先生

    山東社會科學 2013年9期2013-04-07

  • 論中國文學批評現狀與出路 ——以“筆耕文學研究小組”為例
    與出路 ——以“筆耕文學研究小組”為例孫新峰(寶雞文理學院中文系,陜西 寶雞721013)當下中國文學批評深陷模仿和闡釋他人的舊語境中;全媒體時代及“編輯文學”、多模態文學等現實存在,淺批評風行;缺乏問題意識和清醒判斷力,無法克服刻板印象;精神低迷,狀態不佳。而同樣在中國文化沃土里成長起來的“筆耕組”卻很好地規避了中國文學批評的各種不足,堅持中國特色批評路線,得到了作家的認可和社會的肯定,成為中國文學批評領域有意味的品牌之一,為中國當下文學批評提供了思路,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 2012年9期2012-03-20

  • 形近字辨誤(四)
    ,就不會用錯了。筆耕如何“不綴”——“輟·綴”辨“老而彌堅筆耕不綴”。(《汕尾日報》一文標題,2006年12月5日)此標題中的“筆耕不綴”是什么意思?原來它跟另一個形近字用混了?!熬Y”和“輟”均為常用字,這兩個字的字形雖然相似,音義卻完全不同。綴zhuì,從“纟”從“啜”,是個會意字,本義指用線縫合,用作動詞,如“在上衣的破口子上綴了幾針、綴扣子、補綴等”,引申指連結、組合,如成語綴玉聯珠(喻指撰寫的好的詩文)、連綴、綴合等,又引申指裝飾,如點綴?!熬Y”均

    新語文學習·高中 2010年10期2010-11-17

  • 宋軍書法作品選
    郝心、辣人,別號筆耕齋主。1957年生,湖南醴陵人,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化學系。自幼喜好文學、書畫,先后在數十家報刊雜志上發表作品近百萬字,書法作品被全國各地及10多個國家的收藏機構收藏,并得到李鐸、周昭怡、李立、楊炳南、鐘增亞、劉鳴泰、陳羲明等名師的耳提面命。同時迷戀古玩收藏,尤喜清晚期至民國年間的釉下五彩藝術瓷塑,已形成個人收藏特色?,F為湖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湖南省直書畫協會會員,作品集《筆耕齋墨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文藝生活·上旬刊 2009年6期2009-08-14

  • “舌耕”“筆耕”溯源
    耕”(教書)、“筆耕”(寫作)之說?!吧喔边@個典故出于晉王嘉《拾遺記·后漢下》,說的是東漢賈逵的故事。東漢時,著名的經學家賈逵從小聰穎過人,勤奮好學,記憶力很強。賈逵五歲時,姐姐常抱著他隔著籬笆聽隔壁私塾先生教學生讀書。小賈逵聚精會神,潛心靜聽。姐姐發現他酷愛讀書,十分高興,于是,每天都抱著他隔籬聽課。賈逵邊聽邊誦,把先生教的書全記住了。過了五年,賈逵十歲,已經讀熟了《四書》《五經》。但家里很窮,無錢買紙,他便剝下庭院中的桑樹皮作書板,有時把字寫在門板或

    新語文學習·教師 2009年1期2009-05-27

  • 調整目標
    心將煤灶搬進了“筆耕室”。頓時,6平米的空間溫暖如春,凍僵的手指也恢復了活力。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正當我陶醉在小說的情節里,突然感到身體不適,頭昏眼花,還未來得及反應是煤氣中毒,我就一頭倒向地下。是一位同鄉戰友起床換崗救了我。多少不眠之夜,多少個節假日,戰友們的熱情相約游玩,同鄉們的相聚同樂,都被我拒之“筆耕室”外?!皯{你的智商,你應該去考軍校?!睉鹩褌兊姆钛?。親友也來信苦心相勸:“別搞文學創作了,還是現實一點吧?!蓖甑膲?,5個春秋的苦苦追求,汗水和精力換

    中國青年 1990年3期1990-08-28

  • 傘的悲喜劇
    。那把傘是我辛勤筆耕得來的獎品。顯然,我對它很有感情。那天下班途中,我一只手騎車,一只手打傘。當時雨猛風狂,而且一陣緊似一陣。這時一股狂風橫著襲來,我手中的那把傘立刻跟我展開了拔河賽。這當然很危險。當時只要我及時丟掉手中的傘,我就能轉危為安??墒俏覅s把它抓得更緊了。結局自然很慘,我連人帶車,并且帶傘,全都摔在公路邊的水溝里……人生在世,不可能沒有一些愛物和寵物。然而人生在世,也不可能不遇到一些風風雨雨,甚至是狂風暴雨。當“風雨”襲來之時,那些一直有利于你有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9年9期1989-01-01

  • 藤之美
    代國畫大師,他們筆耕不止,潑墨不息,使大寫意的藤之美,終于頑強地活了下來——在夏露中,時而閃現一點金黃;在秋聲里,時而亮起一絲紫光。我真弄不明白:攀援,究竟會有什么罪過呢?沒有青藤的攀援,峭壁會有春色么?森林會有生機么?陽臺會有綠蔭么?餐桌會有清香么?就連生活也會變得蒼白、干枯!其實,攀援的每一步,都充滿著風險與拚搏啊!一條沒有路的路,何止九曲十八彎!藤之路,不就是一條開拓之路、追求之路、獻身之路么?我敢說,藤之美,決不亞于長江的磅礴、黃河的雄渾、長城的壯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9年1期1989-01-01

  • 我恨“丘比特”
    考名落孫山后堅持筆耕,想在文學方面有所收獲。當有人提及“終身大事”時,我總是一笑置之。但現在我不“笑”了。舉目四望,我身邊的同齡人大都娶妻生子,只有我還是個“光桿司令”。在父母的敦促下,我不得不開始考慮,然而為時已晚,我周圍的適齡姑娘早被他人“搶購一空”。經四處探問,八方打聽,我終于在50里外找到了一個據說是“才貌雙全”的女子。第一次見面,還沒說上幾句,她就問:“你不打算找工作嗎?”“找工作?”我愣住了。我白天勞動,晚上學習,難道不是工作?哦!我明白了,她

    中國青年 1984年3期1984-08-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