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書

  • 晚清官書局刻書的機理與路向
    書局 金陵書局 刻書 洪汝奎關于金陵書局的研究已有近百年歷史,同治十三年(1874)莫祥芝、甘紹盤修,汪士鐸纂的《同治上江兩縣志》,光緒六年(1880)蔣啟勛等續纂的《續纂江寧府志》以及光緒十六年(1890)江南書局編刊的《江南書局書目》是較早對書局概況及刊刻書目有所記述的珍貴史料。20世紀30年代以后,圍繞金陵書局的研究更加系統,1930年時任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館長的柳詒徵發表《國學書局本末》一文,對金陵書局的發展沿革、局務、局本進行了較為細致的考述,為

    中國出版史研究 2023年1期2023-06-26

  • 刻書情況看明代中央集權的強化
    政治動因,明代的刻書情況之所以呈現出不同于他朝的特點,與明代高度強化的中央集權制度密切相關。1 從經廠刻書看明代中央集權的強化1.1 內府、司禮監與經廠的關系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在內府(皇宮內廷)設置二十四衙門,用以統率宦官為皇帝服務,后來承擔明代內府刊印書籍之責的司禮監便于這一時期設立。因為明太祖朱元璋對前朝宦官干政之弊深惡痛絕,所以嚴令禁止太監讀書識字。洪武十七年(1384),朱元璋鑄造鐵牌“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懸掛于宮門之上[1],因此,司禮監在

    河南圖書館學刊 2022年12期2023-01-20

  • 清代廣東私家刻書群體探析
    的合力推動,私家刻書在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地區發展較快。經濟繁榮、文化多元,催生了豐富的文化成果,再加上文化交流的深入,北方大量稿鈔本流入廣東,為廣東私家刻書提供了刊刻的稿件來源,極大地促進了廣東私家刻書的發展與繁榮。清代廣東私家刻書群體主要有文人學士、富商巨賈、藏書大家等,由于各自的身份、社會地位不同,不同的刻書群體從事刻書的目的也有所不同,但他們都體現出了崇高的人文情懷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清代廣東出版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唐代雕版印刷術發明后,我

    文化產業 2022年36期2023-01-10

  • 明代安徽刻書地理分布及成因探析 ——以《古今書刻》為例
    50000)安徽刻書業歷史悠久,唐大和九年(835年)淮南道就已經開始了私印歷書的活動,“劍南、兩川、淮南道皆以版印歷日鬻于市”[1]。到宋元時期,安徽刻書出版業持續繁榮,據《安徽省志:出版志》的不完全統計,宋元時期安徽地區刻書近150種,數量眾多,種類豐富[2]。明代是安徽刻書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彼時安徽地區屬于南直隸,刻資取于國庫,是以敬獻朝廷、欣賞收藏為目的,各府、州、縣署和官學及官立的書院刻書用料上佳,刊刻精細,多名版善本。尤其是在隆慶、萬歷之后,徽

    黃山學院學報 2022年4期2022-09-30

  • 《各省官局書目》史料價值探析*
    名官書局的大部分刻書及銷售價格,是研究晚清官書局的重要出版史料。然而,目前學界還較少關注到這本書,其史料價值未得到發掘。有鑒于此,筆者試圖對《書目》的刊印過程和基本內容進行介紹,并對其史料價值進行分析,以供學界研究之用。2 《書目》刊印緣由與基本內容2.1 《書目》的刊印緣由由貴州官書局刊印的《書目》共一卷,是天津嚴修在貴州擔任學政期間根據天津直隸書局編印的《直隸津局運售各省書籍總目》[2](以下簡稱《總目》)底本進行翻刻而成。天津直隸書局是以發售各省官刻

    圖書館研究與工作 2022年6期2022-06-09

  • 淺談毛晉詩歌中的藏刻書活動
    為著名的藏書家、刻書家,同時還是一位詩人,其詩歌創作研究相對來說較為薄弱。其詩歌創作中多有涉及藏書刻書活動,不僅提供了毛晉藏刻書來源、藏刻時間及友人交游等相關信息,與汲古閣題跋相互佐證,而且還補充了汲古閣藏刻書資料。這對全面研究汲古閣及毛晉有著重要學術意義?!娟P鍵詞】 毛晉;詩歌創作;藏書;刻書毛晉作為明末清初著名的藏書家、刻書家,人們關注與研究重點一直聚焦于其藏書刻書活動之上,但作為虞山詩派的重要人物,毛晉廣泛而豐富的詩歌創作也不容忽略。毛晉詩歌內容較為

    今古文創 2022年7期2022-03-02

  • “詩書并馳可終古,豈止唐世論不刊”* ——明清以來江蘇私家與坊間刻書的發展
    。至于宋代,雕版刻書開始興起,作為一種新興的書籍出版事業,在快速發展中,逐漸形成官府刻書、私家刻書和坊肆刻書鼎立的生產格局。明、清時期,雕版刻書走向鼎盛,蘇州、南京等城市成為全國的刻書中心之一。1 明代江蘇私家刻書與坊肆刻書之盛據《明史》“食貨五·商稅”記載:“明初務簡約,其后增置漸多,行赍居鬻,所過所止各有稅。其各物件析榜于官署,按而征之。惟農具、書籍及他不鬻于市者勿算,應征而藏匿者沒其半?!盵1]此即所謂明初“書籍、田、器不得征稅”之令。雖然其中有兩點

    圖書情報研究 2022年3期2022-02-18

  • 解梁書院清代刻書
    現了教學、藏書、刻書、祭祀等主要活動功能的劃分,書院分為東中西三院,三院互通,各院都是三進式院落。其中,西院為教學區;中院為藏書、刻書、休閑區;東院以廚廄蔬圃等飲食保障為主。正門位于西院北側。西院東北建有文昌閣,東院東南建有魁星閣,兩閣呈對角線遙相呼應。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發布上諭,詔令各省的書院改為大學堂,各府、廳、直隸州的書院改為中學堂,各州縣的書院改為小學堂;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解梁書院被改制為解州中學堂,即現在的解州中學前身

    晉圖學刊 2022年2期2022-02-08

  • 披沙簡金 集腋成裘
    壽所著《福建歷代刻書家考略》(中華書局2020年版)付梓出版,真乃學界一快事。這部上下兩冊,共計80萬字的著作一經推出,便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早在宋代,福建就是全國三大刻書中心之一,以建本為代表的閩刻圖書對中國文化的保存、傳播和發展都發揮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本書收錄福建歷代刻書家共812位,側重于將刻書家的生平事跡與其刊刻本的地點、刊刻本的年代結合起來,進行考證辨析,糾正了不少以往研究中的誤判,有“辨章學術,考鏡源流”之功效。書中勝義迭出,披沙簡金,往往見

    學術評論 2021年3期2021-09-23

  • 明代晚期戲曲刻本繁榮原因探析
    晚期;戲曲坊刻;刻書摘 要:文章介紹了明代戲曲坊刻本的內容和特點,分析了明代戲曲坊刻本傳播的影響因素,探討了明代晚期戲曲刊刻出版繁榮的原因,以期為研究者提供參考和借鑒。中圖分類號:G25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8-0091-04明代戲曲的刊刻、印刷、出版直到明代晚期才逐漸增多,晚明之前,由于戲曲刊刻受朝廷的限制,戲曲創作人員的整體素質不高[1],致使戲曲刊刻出版發展緩慢。有關明代戲曲刻本的研究,學術界是比較關注的,相關研究

    河南圖書館學刊 2021年8期2021-09-18

  • 馬岡村女子刻書文化活化的美學價值探微
    值。在中國悠久的刻書印刷史上卻有個鮮見的現象,馬岡村特有的女性刻書打破了男性刻工長期壟斷的局面,構成刻書史上多姿多彩的景象。同時,我國的傳統手工藝中也包括了刻書文化,然而雕版刻書的風格風貌體現著那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民風民俗情況,也顯現出當時的社會年代氣息。一、刻書文化的美學思考正所謂一方水土滋長著一方的文化,培育出一方的經濟,成就了一方社會?!袄衔锛辈坏莻€有回憶的故事,而且是當時時代的符號,其有很多文化的內涵學問能解答我們埋在內心錯綜復雜的問題。其

    大眾文藝 2021年4期2021-03-30

  • 晚清時期私家刻書發展的影響因素研究 ——以晉商家刻為中心的考察*
    30006)私家刻書是中國古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長期以來,私家刻書成為仕宦學術家族的“特權”,商人群體的私家刻書實踐較為少見,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私家刻書的發展和出版主體的下移。值得注意的是,變革性的轉折出現在明清時代。隨著明清科舉政策變遷、商品經濟發展,徽商[1]、晉商等明清商幫積極參與私家刻書實踐,打破了商人群體在中國古代私家刻書領域的長期沉寂局面。以清代晉商為例,祁縣何家、榆次常家、太谷趙家、靈石楊家等商人家族在私家刻書方面取得了頗值稱道

    圖書館 2021年2期2021-03-12

  • 近四十年古代書院刻書問題研究綜述
    近四十年古代書院刻書問題研究綜述李福言(江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江西 南昌 330022)書院刻書問題是書院史研究和版本文獻研究共同涉及的問題。近四十年來,不少學者對書院刻書問題進行了有意義的探討,呈現出維度上時間(宋元明清)和空間(北方、南方、西南、西北)兼有,方法上宏觀概述與微觀考察兼顧,文獻考證與計量統計兼并,內容上溯源與考流兼重等特點,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間。書院刻書;學術史;研究綜述書院刻書問題是書院史研究和版本文獻研究共同涉及的問

    唐山師范學院學報 2021年2期2021-01-07

  • 刻書藏書蔚然成風
    會閑置著。晚明的刻書、出版行業十分發達,僅從江蘇地區從業者的規模上便能一窺該行業的興盛。在今天留存的明代刻書中,除卻大家熟悉的內府刻書和藩府刻書,最具規模的當屬家刻本。明代蘇州府藏書家藏書刻書在全國首屈一指,明代胡應麟曾云:“吳會、金陵,擅名文獻,刻本至多,巨帙類書,成薈萃焉……余所見當今刻本,蘇、常為上,金陵次之,杭又次之……其精吳為最”。明中葉以后,私人刻書漸多,如正德十六年(1521年)蘇州陸元大據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年)的建康“郡齋本”《花間集

    中國收藏 2020年12期2020-12-21

  • 藝術鄉建展館之馬岡村刻書文化研究
    藏書的發展,雕版刻書文化才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原因所在,是人類文明發展史的一個縮影。刻書文化是中國的傳統工藝,它的風格面貌反應著當時的政治、經濟狀況和文化風尚。在漫長的中國刻書印刷史上,馬岡村特殊的女子刻書是個鮮見的現象,打破了男性刻工長期壟斷的局面,構成中國刻書史上多姿多彩的一頁。但是由于我國城市經濟不斷發展,伴隨著印刷行業的興起,傳統木刻雕版印刷早已被淘汰,刻書工藝因得不到重視及無人繼承,導致馬岡村的“特色文化”逐漸沒落,甚至失傳。經濟模式的形態也逐漸從雕

    流行色 2020年6期2020-11-27

  • 宋代廖瑩中世彩堂刻書研究
    要:廖瑩中世彩堂刻書以精美著稱于世,以“無上神品”贊之。世彩堂得名于廖剛的御封堂名,廖瑩中建世彩堂,專事刻書,所刻的韓、柳文集、《九經》等書,翻刻的書法字帖,不僅外觀精美無比,內容??鄙弦彩冀K貫徹盡善、精審、以便學者的嚴謹態度,取得了斐然的刊刻成績,在中國歷代私家刻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關鍵詞:廖瑩中;世彩堂;刻書宋代是中國文化發展繁榮時期,雕版印刷技術的不斷進步,并發展成熟,隨之而來的是私家刻書和藏書事業也逐步興盛。其中廖氏世彩堂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廖

    文存閱刊 2020年19期2020-11-09

  • 為什么把受騙吃虧叫作上當
    位學者,精力都在刻書、藏書上。王氏家族的人認為王錫祺一定收益良多,才有錢用在刻書、藏書上,十分嫉妒,于是將自己家里的東西都拿到當鋪里去典當,要價比實際高很多。當鋪的伙計一看股東們親自來典當,不敢駁回,只好如數給付。一來二去,當鋪的資本漸漸就被抽空了,只能宣告破產。清河人為此編了順口溜:“清河王,自上當?!敝S刺王氏家族自己上當鋪典當。從此之后,民間就把受騙吃虧稱為“上當”。曉曉竹摘自《作文評點報》

    意林·少年版 2020年17期2020-10-12

  • 建陽刻書的輻射效應?
    書之府”之稱,所刻書籍“上自六經,下及訓傳,農桑牧醫、居家必備無所不包”[1]38。清代福建學者陳壽祺云:“建安麻沙之刻盛于宋,迄明未已。四部巨帙,自吾鄉鋟板以達四方,蓋十之五六?!盵2]可見建陽刻本發行量之大,傳播影響之深遠。由于刻書從業者眾多,地理位置優越,傳播面廣,建陽刻本從八閩地區發源,進而輻射到全國乃至國外。一、建陽刻書對福建地區的輻射效應兩宋時期,全國刻書官刻、家刻、坊刻三大系統均已形成。福建地區刻書以建陽為中心,而建陽的刻書以坊刻為主,官刻、

    藝術百家 2020年6期2020-06-18

  • 宋代出版業的歷史貢獻
    圖書的典范。宋代刻書業在我國出版史上承前啟后,宋代雕版印刷的繁榮不僅促進了宋代五大刻書中心的形成,還促進了雕印技術的創新與發展以及宋代出版管理水平的提升。宋代的版印傳媒作為當時最先進的文化傳播媒介,為宋代文化的登峰造極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娟P鍵詞】宋代出版業;刻書;繁榮;文化;貢獻宋代雕版印刷技術的成熟和廣泛運用為出版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從北宋國子監刻書一枝獨秀,到南宋書坊刻書的全面興盛,宋代的印刷出版事業迅速發展壯大,雕印出版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無論

    新聞愛好者 2020年4期2020-05-15

  • [美]賈晉珠著《謀利而?。?1至17世紀福建建陽的商業出版者》簡介
    ”的情況,以及所刻書籍的種類。第五章《明代的建陽出版業》,主要探討建陽刻書在明中期的復興,著名出版家族,以及官府參與出版業的情況。第六章《明代的建陽本》,比較了明代建陽刻本在外觀、種類方面與宋元刻本的區別,兼及其在清代的消亡。書末另附《宋元時期建陽本選錄》等附錄三種。本書以刻書世家編纂、刻印、銷售書籍的文化與商業活動為中心,描繪了從北宋末至清初福建建陽地區書坊刻書的歷史,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中國古代的刻書中心需具備兩個條件:刻書所需自然資源充足,地理位置在重

    國際漢學 2019年4期2019-12-17

  • 來集之的文化貢獻
    文從來集之的著書刻書、戲曲創作及歸隱倘湖后對鄉邦文化的影響三個方面,論述來集之的文化貢獻。關鍵詞:來集之 刻書 戲曲 鄉邦文化中圖分類號:G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8-0-02來集之(1604—1682),初名偉才,又名镕,字元成,號倘湖,人稱倘湖先生,浙江蕭山(今長河街道)人,明天啟崇禎間內閣大學士來宗道之子。自幼勤學,博通經史,擅詩詞、古文及戲曲。崇禎十三年(1640)進士,授安慶府推官,累官太常寺少卿、兵科左給事中

    中文信息 2019年8期2019-08-31

  • 石疊山房刻書考略
    山房:西亭書院;刻書中圖分類號:1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CN61-1487-(2019)03-0017-05李宗樞(1497-1544),字子西,號石疊,陜西富平人,嘉靖二年登進士第,官至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李宗樞為明代中期關隴文人群體中的重要一員,他曾師從關中大儒馬理和南大吉。嘉靖十七年夏五月,胡纘宗為馬汝驥《西玄集》作序,其中對當時關隴文人群體的盛況有所描述:“明興,先進文質彬彬,尚矣。弘治間,李按察夢陽謂詩必宗少陵,康殿撰海謂文必祖馬遷

    西部學刊 2019年2期2019-04-02

  • “明人刻書而書亡”發覆
    文學院)“‘明人刻書而書亡’,這是清朝人對前朝刻書的一個總評?!保?]清人的這一論斷影響甚大,以致后來不少版本學家據此否定明朝刻書,如張舜徽先生在《中國古代史籍校讀法》 中說:“明代刻本存在的缺點,至為嚴重?!保?]實則“明人刻書而書亡”這一論斷有再思的必要:清人是在怎樣的時代背景下提出這一論斷?明人刻書果真那么糟糕?以清人的刻書對比明人的刻書,清人的刻書成績必定勝過明人?這里涉及版本學上判定一朝一代刻書的兩層問題,即事實上的刻書優劣與歷史建構維度的刻書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19年11期2019-01-19

  • 金華古代藏書與刻書淺論
    :浙江古代藏書和刻書發達,在中國藏書、刻書史上有著很高的地位,有“小鄒魯”之稱的金華(文章中指婺州、金華府),其藏書、刻書亦頗豐。自南宋以后,金華的私人藏書、書院藏書、寺觀藏書及公家藏書等發展迅速,刻書業頗具規模,對金華地方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關鍵詞:金華;婺州;藏書;刻書1 金華古代藏書概況最早的金華私人藏書家的記載是在宋代。在這以前,整個浙江私人藏書家很少,主要是因為先秦以竹簡木牘為書,兩漢以竹簡、縑帛為書,書籍流傳甚少,私人藏書也就十分困難。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8年7期2018-06-27

  • 嘉業堂刻書淺論
    ]。本文從嘉業堂刻書的特點、格局和目的入手,對劉承干刻書作一簡單梳理。一、“刻書之事,全賴討論”刻書是一項龐大的工程,需要經過勘校、制版、刊印等眾多程序,非一人之力能夠完成,需要各領域的專業人員共同協作。尤其是底本勘校、稿本鑒定、價值評估等環節,需要勘校人具有十分深厚的功底,更加需要群策群力,因此繆荃孫給劉承干提出了“刻書之事,全賴討論”的意見。劉承干聚書、刻書之時正是中國政權更迭、社會新舊交替轉型之時。辛亥革命爆發之后,“四方衣冠舊族”為躲避戰亂,爭相遷

    浙江檔案 2018年6期2018-01-24

  • 淺談南宋時期建安余氏的刻書事業
    所刻的書籍為宋本刻書中的佼佼者,一直為海內外所珍藏。其中“九經”在宋代即以善本聞名。根據現有的資料可知,對南宋建安余氏的刻書業研究有所涉獵的,有肖東發教授的《建陽余氏刻書考略》、林申清的《宋元兩代建陽余氏刻書述略》以及山人的《圖書出版世家——建陽余氏》?,F在關于南宋福建地區的刻書業的研究多集中于麻沙本或者是建安余氏的刻書研究。關鍵詞:南宋;建安余氏;刻書葉德輝在《書林清話》中說道:“宋刻書之盛,首推閩中,而閩中尤以建安為最,建安尤以余氏為最?!倍谟嗍?span class="hl">刻書

    卷宗 2017年16期2017-08-30

  • 論元代儒學刻書
    若群摘 要:元代刻書對宋代刻書有所繼承和發展,展現出自己的風格。元代各路儒學刻書更是歷代刻書的特有現象,本文旨在探索元代各路儒學刻書的社會背景、刻書方式、刻書內容,并分析其刻書特點。關鍵字:元代;儒學;路;刻書刻書是元代圖書出版的主要途徑,官方刻書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由中央機構刻印,二是由中央各部門、地方政府機構通過行政命令頒下到各路儒學刻印。儒學,元代政府在各路、府(州)、縣等各級行政區設立的地方學校,分別稱為路學、府學、州學、縣學。因傳授學習的內容

    卷宗 2017年9期2017-07-07

  • 論元代儒學刻書
    摘 要:元代刻書對宋代刻書有所繼承和發展,展現出自己的風格。元代各路儒學刻書更是歷代刻書的特有現象,本文旨在探索元代各路儒學刻書的社會背景、刻書方式、刻書內容,并分析其刻書特點。關鍵字:元代;儒學;路;刻書刻書是元代圖書出版的主要途徑,官方刻書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由中央機構刻印,二是由中央各部門、地方政府機構通過行政命令頒下到各路儒學刻印。儒學,元代政府在各路、府(州)、縣等各級行政區設立的地方學校,分別稱為路學、府學、州學、縣學。因傳授學習的內容多為

    卷宗 2017年7期2017-06-06

  • 區域刻書研究的典范之作 ——評唐桂艷《清代山東刻書史》
    100)書評區域刻書研究的典范之作 ——評唐桂艷《清代山東刻書史》江 曦(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山東濟南 250100)《清代山東刻書史》收錄宏富、著錄準確、體例完備、總結精當,很好得梳理了清代山東刻書的面貌,是編纂區域出版史乃至全國出版史的典范之作,對于提升山東的文化史地位、推進清代刻書研究具有較高的價值。清代山東刻書史 區域刻書 出版史印刷術是我國古代偉大發明之一,它改變了以往文獻靠手鈔流傳的局限,便利了人類知識的積累和傳播,對世界文明發展產生了重大

    山東圖書館學刊 2017年6期2017-04-12

  • 宋代眉山刻書及其興盛原因
    001)宋代眉山刻書及其興盛原因張若群,李景文(河南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四川是我國雕版印刷技術最先成熟和發展起來的地區之一,在南宋中期,眉山成為四川刻書的中心。眉山刻書數量龐大、種類很多,其中有官刻、家刻、坊刻,尤其是官刻影響深遠,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刻書體系。眉山地區經濟發達、造紙業技術先進、文人騷客甚多,當地政府對刻書事業大力支持,再加上當地有刻書的歷史傳統,這一切為眉山刻書的興盛提供了支撐。宋代;眉山;刻書;興盛原因在宋代,四川

    樂山師范學院學報 2017年6期2017-03-12

  • 江西豫章書院書文狀況概說
    豫章書院;藏書;刻書;講習錄;學約十則;五種遺規自唐至清末,江西共建有書院986所,占中國古代書院總量的13.5%,高居全國首位。江西古代書院的繁盛推動了刻書、藏書和著書作文的發展。江西豫章書院自南宋建立之始,便開展了???、目錄、典藏、書刻等工作。南宋端平年間,李燔、饒魯復建豫章書院,即效仿白鹿洞書院藏書之例,收藏了《詩》《書》《易》《左傳》《論語》《孟子》等經文,刻印了《九經疏》等書籍。豫章書院書文刻印傳統從南宋一直延續下來,至元時已有較大的發展。據光緒

    北方文學·中旬 2016年10期2017-02-10

  • 浙江紹興奎照樓刻書初探
    莊,關于它的藏書刻書事業,史料很少提及,現就浙江圖書館所見資料及全國古籍普查平臺上的信息,結合史實,對其刻書內容、特色作一初步探究。關鍵詞:紹興 奎照樓 藏書 刻書中圖分類號:G2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7-0057-01紹興歷史悠久,地靈人杰,文化底蘊深厚。7000多年前,紹興就有人類活動,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公元1130年,宋高宗趙構取“紹祚中興”之意,升越州為紹興府,并于次年改元為紹興元年,紹興由此得名。紹

    中文信息 2016年7期2016-05-14

  • 桐城方氏家族刻書述論
    )?桐城方氏家族刻書述論黃晶,沈志富(安慶師范學院,246133)摘要:作為清代桐城五大世家之一的方氏家族,不僅在文學與思想造詣上聲名遠揚,在家族刻書領域亦頗有建樹。文章通過整理以方文、方以智、方苞為代表的桂林方和以方東樹、方宗誠為代表的魯谼方的家族刻書成果,分析總結了桐城方氏家族的刻書特點、繁榮原因及文化成就。關鍵詞:桐城派;清代;方氏家族;刻書在中國歷代刻書中,數量最多、質量最高者多為私家刻書。私家刻書源起唐代雕版印刷術發明以后,兩宋時期規模和技術都達

    大學圖書情報學刊 2016年2期2016-04-14

  • 明代山西藩府刻書述略
    )?明代山西藩府刻書述略韓敏1,孫麗娜2(1.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湖北武漢430074;2.北京藝術與科學電子出版社,北京102600)明代宗藩政治上享有特權,又不習四民之業,經濟上享有優厚待遇,文化上受名師教育,人才輩出,同時藩府內藏書甚多,為從事刻書事業提供了充足條件。山西藩府刻書精美,質量上乘,今可考者六十余種,具有極高的版本價值、文獻價值、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在山西文化史和中國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從技術層面和經濟層面來看,山西藩府刻書也存在一些

    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5期2016-04-03

  • 綱目相彰,史論并見 ——評秦宗財《明清文化傳播與商業互動研究:以徽州出版與徽商為中心》
    41002)徽州刻書歷史悠久,經宋元時期的發展,明清時期的徽州刻書聞名全國,不斷發展壯大而成為全國刻書業的領軍,涌現出大批優秀成果。秦宗財博士所著《明清文化傳播與商業互動研究:以徽州出版與徽商為中心》,在傳播學視角下考證了明清徽州出版的特點與影響,揭示了明清文化傳播與商業經濟互動的內在機制,既是一部研究價值高的徽學著述,又是一部優秀的研究文化傳播之著作。文化傳播;徽商;徽州出版;明清時期中國已有3000多年的編輯出版歷史,為世界文明創造了大筆的寶貴財富。明

    大學圖書情報學刊 2016年5期2016-03-20

  • 試論五代十國時期刻書的啟創性意義
    試論五代十國時期刻書的啟創性意義劉耀(河南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河南 開封475001)五代十國時期,雕版印刷逐漸從民間進入官府,由民刻走向官刻。家刻本蓬勃興起,坊刻本繼續發展,國子監雕印儒家經典,雕版印刷的三大系統——官刻、私刻和坊刻逐漸形成。五代十國《九經》雕版印刷五代十國時期在我國歷史上占據著十分重要的歷史地位,是處在唐、宋兩個封建大一統王朝間的大分裂時期。五代前的唐王朝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諸多方面均有著偉大建樹,是我國古代社會發展的頂峰,十國后

    文教資料 2016年4期2016-03-16

  • 古代山東書籍文化略論
    鍵詞]書籍文化;刻書;閱讀[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6)2 — 0096 — 02山東作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歷來人文薈萃,杰出人物不勝枚舉。與此同時,山東亦是名副其實的文獻之邦,據統計,自先秦至清末山東先賢的著述達1萬種以上。古代山東人民愛好刻書、藏書、讀書,形成了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書籍文化。這種文化不僅影響著政治、社會生活,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塑造了山東人的內在性格與精神品德。本文試簡要

    理論觀察 2016年2期2016-03-04

  • 異曲同工:中外兩種明代藩府刻書研究成果比較
    中外兩種明代藩府刻書研究成果比較宋光宇,何朝暉中國學者陳清慧的《明代藩府刻書研究》與法國學者熱羅姆·凱盧埃甘的《為聲望而刻書?明代藩府出版業和出版物》均是研究明代藩府刻書的成果。陳清慧主要利用文獻學方法研究藩府刻書的概況以及藩府刻書在內容、時間、地點上的規律,著眼點在于物質形態的“書”;凱盧埃甘從書籍史角度,將藩府刻書置于宗室的社會和文化史大環境下,圍繞藩府刻書的動因、來源、過程、主體、流通等論述。文章比較兩書,以管窺中外學者在藩府刻書研究上的同異。明代宗

    圖書館論壇 2016年9期2016-02-13

  • 清代安徽私家刻書
    院)清代安徽私家刻書考張守衛 (安徽大學管理學院)清代安徽地區私家刻書地域廣、人數多,規模大、技術精,是安徽歷史上刻書較為發達的時期。前人研究安徽刻書,多集中于研究徽州一地之刻書,難以反映安徽刻書的全貌?,F采取考證的方法,就清代安徽私家刻書情況、發展特點進行考述,以全面反映清代安徽私家刻書之成就。清代;安徽;私家刻書清代是安徽地區私家刻書最為發達的時期,刻書地域之廣、刻書人數之多,刻書規模之大、刻書技術之精都遠超前代。除著名的徽州私家刻書之外,寧國、太平、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16年10期2016-02-13

  • 集徽州出版著述之大成 ——《徽州刻書史長編》評述
    大成 ——《徽州刻書史長編》評述□文│ 張志強中國歷史上的徽州,風光旖旎,人文薈萃,徽商經營有方,財力雄厚?;罩萑顺缟薪逃?,熱衷科舉,醉心學術,喜修族譜,愛建祠堂,形成了獨特的徽州文化?;诘赜蚨纬傻幕諏W,被譽為是與敦煌學、藏學比肩的顯學。孜孜于徽州刻書研究30多年的徐學林先生,在《徽州出版史敘論》《徽州文化大全?徽州刻書》的基礎上,獨立完成的《徽州刻書史長編》(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為徽學研究獻上一份厚禮。內容詳盡,對徽州刻書史做了完整梳

    中國出版 2016年8期2016-02-13

  • 清代安徽官方刻書
    9)清代安徽官方刻書考●張守衛,吳松松,陳虹羽(安徽大學管理學院,合肥230039)安徽;清代;官方刻書;考證前人研究安徽刻書,多集中于研究徽州一地之刻書,難以反映安徽刻書的全貌,現采取考證的方法,就清代安徽地區的官方刻書情況、發展特點進行考述,以全面反映清代安徽官方刻書的成就.有清一代,在內府刻書的影響下,地方府州縣衙署及其附屬機構亦刊刻了許多典籍.現僅就安徽地區,有文字記載和版刻傳世的官方刻書機構刊刻的圖書及其特點考述如下,不妥之處,請方家指正.1 官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15年10期2015-02-12

  • 宋代福建刻書及興盛原因
    要] 在概括宋代刻書體系和部分刻書中心的基礎上,著重對宋代福建刻書進行研究。宋代福建刻書的三大體系在時間、地域和發展程度上并非齊頭并進,建陽坊刻成為福建刻書的重要代表。南宋福建經濟繁榮、物產豐富、交通便利是其刻書業興盛的重要原因,而數量眾多的文人、刻書家和刻工隊伍則為福建刻書最終走向興盛做出了最為直接和重要的貢獻。政治外交孱弱的宋代,在文化科技方面卻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刻書就是其突出表現之一。刻書業在宋代達到全盛。隨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南移,到南宋

    中國出版 2015年14期2015-01-30

  • 明代吳縣私人刻書論略
    院)明代吳縣私人刻書論略程體壕 邢鉞莉(延邊大學人文學院;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明代是我國圖書出版的繁榮時期,隸屬于蘇州府的吳縣在明代刻書家名人輩出,刊刻不少精美的圖書。本文在引述明代吳縣私人刻書興盛的背景基礎上,對明代吳縣私人刻書加以考述,并揭示其社會文化影響。明代 吳縣 私人刻書 版本中國文化能源遠流長,與書籍的保管和傳播密不可分。在印刷術發明前,書籍的傳播主要靠手抄,這極大地限制了書籍的大量流通。唐代印刷術發明后,許多書籍開始被大量復制,廣為傳播。到明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4年1期2014-12-11

  • 浙江女性藏書家對文化發展與傳承的杰出貢獻
    ,因藏書而抄書、刻書、編書,又在藏讀書中獲得了更多學識、提高了素養。她們或引領女性編刻女性文集,或為女性撰寫畫學著作之先驅,或在鑒賞史上留下了劃時代一筆,或保護藏書,弘揚了巾幗不讓須眉的文化使命,或將才女文化、書法文化發揚至海外,成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亮麗的風景線。關鍵詞 女性藏書家 刻書 編書 文化傳承 浙江省分類號 G259.2The Contribution of Female Bibliophiles of Zhejiang Province to

    新世紀圖書館 2014年4期2014-07-02

  • 明代內府刻書機構探析
    出版史上,明代的刻書,無論規模之巨、數量之大、種類之多、內容之豐富,皆遠邁前代不知凡幾。從中央到地方、從官府到坊肆,無不盛行雕造。其中,官府刻書層面上,內府刻書與國子監刻書、藩府刻書三足鼎立是最為顯著的特征。作為中央政府的出版機關,內府刊刻了大量的明代諸帝所主張的儒家道統之書以及皇帝的誥、訓、律、戒、鑒、忠、孝圖籍,實際上成了以出版統治者主導的政治、意識形態書籍為主的“官方出版社”。但是當人們提及內府刻書時,往往想到的就是司禮監刻書或者經廠刻書。事實上,除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年3期2014-03-24

  • 湖南刻書概述
    目前有關中國古代刻書及中國古籍版本等書史專著甚多,但其中很少有論及湖南者。究其原因,一則湖南古代刻書確實不如江、浙諸省,二則很少有人進行湖南刻書研究,很多湖南刻書史料不為人知,因而導致湖南刻書亦不為人所重。1 宋元二代湖南刻書概述中國古代雕板印刷起源于唐,成型、發展于宋。北宋時葉夢得《石林燕語》卷八稱“天下印本以杭州為上”,其中提及杭州、四川、福建、汴京四處刻書及各自優劣。南宋時,汴京刻書衰落,但杭州、四川、福建終宋一代,皆為當時刻書中心?,F存中國宋元刻本

    圖書館 2014年2期2014-02-12

  • 從徽州刻書看明清文化傳播地方互動*
    徽州地區均屬國內刻書繁榮地區,兩地刻書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基礎上,表現出較強的互動現象,尤其是徽商對這種互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對于這種互動現象,陳學文、陳修英、范金民、劉尚恒、徐學林等學者分別從不同角度談到了徽州書賈、刻工在江南地區從事圖書貿易、刊刻等活動,論及了徽州版刻風格、徽商(包括徽州書賈)、徽州刻工對江南地區的影響。但限于研究的視角或側重點,其研究的深度不夠。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對這種互動現象加以探討。一、明清徽州刻書的發展徽州刻書在明代中葉

    中國出版 2014年12期2014-02-04

  • 取精用宏 所成必美——《鮑廷博藏書與刻書研究》讀后
    的《鮑廷博藏書與刻書研究》(黃山書社2011年5月版,以下簡稱《研究》)就是一個見證?!堆芯俊啡娣治鲺U廷博在藏書、刻書、獻書、???、輯佚等諸方面的特色成就,發人所未發。我們讀后,感受很深,下面從三個方面簡單分析《研究》一書的特點。一《研究》全面研究安徽文獻大家鮑廷博藏書與刻書成就,重新審視清代藏書家鮑廷博的刻書特點,和時代政治、文化的關系,以及藏書刻書的深刻影響及其巨大貢獻。鮑廷博是清代安徽藏書刻書大家,鮑氏刻《知不足齋叢書》之際,正值清代文化發展的高峰

    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年1期2013-08-15

  • 宋代書院刻書文化
    04 )宋代書院刻書文化孫文明(廣西大學 文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伴隨著書院蓬勃發展和雕版印刷術開始廣泛用于書籍的刊刻之中,宋代形成了特色的書院刻書文化,宋代書院的刻書文化深深地影響了后世的書院刻書。文章將從宋代書院刻書文化的內涵、形成的原因和條件,以及宋代書院刻書文化的影響三個方面進行闡述,以求能增進一點對獨特的宋代書院刻書文化的認識和了解。書院;文化;原因;條件;影響文化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大體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

    黑龍江工業學院學報(綜合版) 2013年1期2013-04-07

  • 《鮑廷博藏書與刻書研究》讀后
    )《鮑廷博藏書與刻書研究》讀后李俊慧(淮北師范大學文學院,安徽淮北 235000)清代是我國私家藏書發展的最高峰,關于這點,傅璇琮、謝灼華《中國藏書通史》從兩方面總結說:“一從文獻積累規律來看,文獻積累時間越長,沉積越厚,保存越多,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的積累到清代當然是最多的,作為封建社會圖書保存的主要形式,私家藏書最發達,藏書家最多;二從文化學術發展看,凡學術研究相對繁榮、社會需求增大時,官府沒有提供社會文化保障的,與之相輔而行的必是私藏?!鼻宕饺瞬貢胰?/div>

    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2年3期2012-08-15

  • 讀周生杰博士《鮑廷博藏書與刻書研究》
    動,聚書、藏書、刻書、校書,包括對書籍進行深入的研究等,才使得作為人類文明載體的書籍得以保存與流傳,從而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與進步。否則,又將有多少書籍煙消云散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又將有多少書籍至今仍難以卒讀?而他們之中,最具特色的無疑又是那些私人藏書家,他們往往傾一己之力聚書、藏書、校書以及刻書,對中國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這一部分人也就尤其值得我們去了解、去表彰,而其最佳方式無疑是以個案的方式對他們展開深入、細致的研究工作,唯有如此,我們才

    大學圖書情報學刊 2012年2期2012-04-02

  • 官刻本家刻本和坊刻本
    陸 昕中國古代刻書事業有三個重要組成部分,即官刻本、家刻本和坊刻本,這三者也稱為中國古代刻書事業的三大系統,現將三者分別論述。先說官刻本。宋代官府刻書的機構有國子監、秘書監、茶鹽司、漕司、轉運司、郡庠以及各府、州、縣學等等。元代官府刻書的機構有國子監、各路儒學,府學、興文署等等。明代官府刻書的機構有國子監及經廠、各府、州、縣等等。清代官府刻書的機構有內府、武英殿、揚州詩局、各省官書局及各府、州、縣等等。宋代中央刻書單位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國子監。國子監是國

    文物天地 2009年6期2009-06-03

  • 蒙元山西平陽刻書事業的特點與成就
    要受宋、金、西夏刻書事業的影響,蒙元時期的刻書事業也逐漸興起,該文就蒙元時期山西平陽刻書事業的特點與成就作一探討和歸納。關鍵詞圖書館平陽刻書事業山西平陽,歷史悠久,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為我國北方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該地土壤肥沃,物產豐富,交通便利,與北方各地的聯系非常密切。宋金以來,印刷造紙技術的逐漸成熟為平陽刻書事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條件,以致在蒙元時期平陽成為我國刻書事業的中心。1平陽刻書的特點平陽經籍所是專門主管、出版經史書籍的機關,其設置

    大學圖書館學報 2008年5期2008-10-24

  • 《全唐文》刻本
    未能了解清代內府刻書和揚州刻書的關系。早在康熙四十二年,彭定求等奉勃編纂的《全唐詩》,即由兩淮鹽政曹寅以鹽羨在揚州刊刻,用的是軟體字,刻印得非常精美,世稱揚州詩局刻本,因系奉刊刻,故亦稱內府本。揚州詩局之名,亦緣此而來。嘉慶十九年勃纂《全唐文》,照例仍由揚州詩局承辦,盡管它并非刻于內府,同樣叫做內府本。近人陶湘《清代殿版書目》(《武進陶氏書目叢刊》之一),對揚州詩局刊刻的《全唐詩》(九百卷)、《全唐文》(一千卷)都有著錄,說明它們都是內府刻本,只是刻書的地

    讀書 1985年9期1985-07-15

  • 畢升在哪里刻書?
    畢升是在什么地方刻書的?徐宏兵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創造發明》(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認為是在河南汴梁(第四十頁);蔡景峰、李希泌等編寫的《中國古代科學家的故事》(一九七八年四月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認為是浙江杭州(第九十五頁)。究竟哪一種更接近于史實呢?我同意后一種說法。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是在宋仁宗慶歷年間,這時沈括才十多歲。假使畢升是在汴梁,十多歲的沈括不可能注意到,更無力收藏。即使是沈括第二次到汴梁(嘉八年),畢升已死了近二十年,

    讀書 1980年9期1980-07-1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