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疊山房刻書考略

2019-04-02 11:03楊瑞
西部學刊 2019年2期
關鍵詞:刻書

楊瑞

摘要:石疊山房為明代陜西富平人李宗樞的室名。出于弘揚傳統文化、傳播文學思想、立言以存世不朽的目的,石疊山房刊刻了《漢隸分韻》《薛西原集》《從古正文》等古籍。這不僅挽救了部分行將亡佚的古籍,而且保存了一些珍貴的明代刻本,為此后相關古籍的刊刻和研究提供了參考和??奔m謬的依據,具有較高的版本價值和文獻價值。從相關資料分析,“西亭書院”是朱睦桴主持刊刻《李石疊集》的場所,為朱氏所有,并非李宗樞的室名。

關鍵詞:李宗樞:石疊山房:西亭書院;刻書

中圖分類號:1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CN61-1487-(2019)03-0017-05

李宗樞(1497-1544),字子西,號石疊,陜西富平人,嘉靖二年登進士第,官至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李宗樞為明代中期關隴文人群體中的重要一員,他曾師從關中大儒馬理和南大吉。嘉靖十七年夏五月,胡纘宗為馬汝驥《西玄集》作序,其中對當時關隴文人群體的盛況有所描述:“明興,先進文質彬彬,尚矣。弘治間,李按察夢陽謂詩必宗少陵,康殿撰海謂文必祖馬遷,天下學士大夫多從之,士類靡然。而獻吉、德涵因得罪世之君子矣,時則有若王太史九思、張民部鳳翔、段翰檢炅、馬太卿理、呂宗伯柟、韓中丞邦奇、參伯邦靖、王翰檢元正、南郡守大吉、劉憲使儲秀、馬太史汝驥、許中丞宗魯、王僉憲謳、何中丞棟、張比部治道、李僉憲宗樞、王宮諭用賓、呂郡守顓、趙兵部時春、孫羽士一元,實興李、康同趣,雖言人人殊,而其歸則遷與甫也?!?/p>

明代刻書風氣日盛,官刻、坊刻和私刻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李宗樞作為“前七子”復古文學陣營中的一員干將,刊刻書籍也成為其宣傳復古主張的一條重要渠道。李宗樞有室名石疊山房,其刊刻的書籍或在版心下方雕有“石疊山房”字樣。茲將石疊山房所刻書籍加以梳理,以窺明代地方文人刻書之崖略。

一、石疊山房刻書概述

據《全明分省分縣刻書考·陜西省卷》“富平縣”條載:

《李石疊集》四卷,明李宗樞撰。明嘉靖二十九年陜西省富平縣李宗樞刊本。

《漢隸分韻》七卷,明嘉靖九年陜西省富平縣李宗樞刊本。

《薛西原集》二卷,明薛蕙撰。明嘉靖十四年陜西省富平縣李宗樞刊本。

《從古正文》五卷、《字源釋義》一卷,明黃諫撰。明嘉靖十九年陜西省富平縣李宗樞刊本。

李氏《李石疊集》四卷《附錄》一卷,明李宗樞撰。明萬歷陜西省富平縣李氏刊本。

瞿冕良《中國古籍版刻辭典》中也對石疊山房的刻書情況作了介紹:

李宗樞(1497~1544),“字子西,嘉靖二年進士,任諸城縣令,擢御史,累遷右僉都御史。嘉靖九年(1530)刻印過田汝耔《漢隸分韻》7卷(半頁8行,行13字)。嘉靖十四年(1535)刻印過薛蕙《薛西原集》2卷(10行20字)。嘉靖十五年(1536)刻印過黃諫《從古正文》5卷《字原釋義》1卷(7行無定字)。嘉靖二十九年(1550)其后嗣刻印過他自撰《李石疊集》4卷《附錄》1卷(9行16字)?!?/p>

(一)明嘉靖九年庚寅(1530)刻印《漢隸分韻》七卷

《漢隸分韻》七卷,不著撰人名氏,亦無時代可考。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經部.小學類》記載:“《漢隸分韻》七卷,明嘉靖九年李宗樞刻本?!薄对鲇喫膸旌喢髂夸洏俗ⅰ穂續錄]云“明嘉靖九年刊本”[。是刻半頁八行,行十三字。

清馮班《鈍吟雜錄》卷六:“《漢隸分韻》,以漢人石刻較之,多不合,不足據也,不如《漢隸字源》?!蹲衷础藩q士大天撰集,《分韻》乃出書坊所編,故多妄。其書無序文,即借用洪丞相《隸釋序》為冠,后考《分韻》,亦昔人書。正德中,田汝耔刻之江西;嘉靖初,李石疊再刻之上谷。上谷本又不及遠甚?!鼻逶S瀚《攀古小廬雜著》卷十二跋《漢隸分韻書后八則》:“《漢隸分韻》七卷,明嘉靖九年李子西臨刊本。前后序俱不詳撰人名氏,或補題宋汝南莫德顯訂,蓋以其名氏無傳,詭書之如亾是烏有之類,非其實也。余閱《宋史·藝文志》有馬居易《漢隸分韻》七卷,在小學類,書名、卷數皆符,或者即其人歟?謹志于此,以俟博訪?!?/p>

按,嘉靖八年己丑(1529)冬十二月,李宗樞奉命巡按上谷等地?!对佥萆瞎炔煸河洝吩疲骸凹尉讣撼笄锇嗽?,上谷察院寢序災。冬十有二月,御史李宗樞來按,次于外?!本砣尉妇拍旮?530)春三月,李宗樞與劉源清商議重修上谷察院之事?!对佥萆瞎炔煸河洝罚骸案喝?,御史大夫劉公及李子會于院謀役焉?!本砣省稘h隸分韻》應為李宗樞巡按上谷時所刻,屬于官刻本。

(二)明嘉靖十四年乙未(1535)刊刻《薛西原集》二卷

是年二月初一日,李宗樞為薛蕙《約言》作序。

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載:“《約言》無卷數,明薛蕙撰?!暇﹫D書館藏明嘉靖刻本一卷,題‘西原薛蕙著。半頁九行,行十九字,白口。半頁一框,四周單邊。前有嘉靖乙未李宗樞序,后有呂景蒙序。卷端有黃裳手跋,云為天一閣藏書?!洞婺繀矔窊杂坝?。天一閣文管所另藏是刻一部?!秉S裳《來燕榭書跋》載:“《約言》,嘉靖刻。九行,十九字。白口單邊。板心下題約言幾。卷首大題次行署‘西原薛蕙著。前有嘉靖乙未歲中春朔富平李宗樞序。次目錄,自《天道篇》迄《春秋篇》,凡九篇。后有象郡呂景蒙后序?!?/p>

同年二月初十日,李宗樞又為薛蕙《薛西原集》作序,并刻印之。是刻十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單邊,版心刻“薛西原集敘”“薛西原集目錄”“薛西原集上”“薛西原集下”。卷首有奉議大夫河南按察司僉事秦中李宗樞敘,署日“皇明嘉靖十四載中春十日”。該集分上、下卷,所收均為詩歌,詩按年編次,自正德十年乙亥(1515)至嘉靖二年癸未(1523),凡九年。

傅增湘《藏園群書經眼錄》卷十六《集部五·明別集類》:“《薛西原集》二卷,明薛蕙撰。即《薛蕙集》也。明嘉靖十四年李宗樞刊本,十行二十字。詩低一格只十九字。前有奉議大夫河南按察司僉事秦中李宗樞敘,題‘嘉靖十四載中春十日。詩以年為次,自乙亥至癸未,凡九年?!?/p>

《嘉業堂藏書志》卷四《集部·明別集類》:“《薛西原集》二卷,明刻本。此單行本。自乙亥至癸未,所著古今體詩。前有秦中李宗樞序。(繆稿)明薛蕙撰。嘉靖刻本。僅詩集,分上、下兩卷。自乙亥至癸未,按年編錄。前有目錄。五古咀吮六朝,獨抒性情,余體亦奄有三唐各家之長。竹坨謂‘斂北地之菁英,具信陽之雅藻,兼迪功之精詣,良非溢美。黃虞稷《千頃堂書目》亦錄是集?!端膸焯嵋穭t收《考功集》十卷。乃分體編輯,與此本當互有出入也?!?/p>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薛西原集》二卷,明薛蕙撰。明嘉靖十四年李宗樞刻本?!?/p>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古籍善本書錄-集部·別集類》:“《薛西原集》二卷,明薛蕙撰。明嘉靖刻本,二冊??锔呤殴?,寬十三點六公分。十行二十字。白口,無魚尾,四周單邊。前有嘉靖十四年李宗樞序。首頁眉端有屈向邦抄錄薛蕙小傳;末頁有金元功手錄薛蕙小傳。鈐有‘金元功藏書記‘洞溪傳生‘屈向邦印‘誦清芬室‘蔭堂諸印。卷上載詩一百十一首,卷下一百二十九首,均為薛氏自正德十年至嘉靖二年所作古今詩?!?/p>

李宗樞與薛蕙于嘉靖二年相識,是年李宗樞舉進士,薛蕙為會試同考官,《<薛西原集>序》:“今上御極之癸未,余舉進士,先生同考之?!毖榘不召裰萑?,嘉靖三年因議大禮下詔獄,尋復職,未幾罷歸,屢薦不出,屏居西原。嘉靖十二年,李宗樞任潁州兵備僉事,直至嘉靖十四年升任河南布政司左參議,期間一直為官潁州。呂景蒙字希正,明代廣西象州人,于嘉靖十二年八月壬午謫判潁州,成為李宗樞的僚屬,談遷《國榷》卷五十五載“壬午,南京給事中王希文免,御史呂景蒙謫判潁州,蓋互糾也”。亳州與潁州相去不遠,加上薛、李二人早已熟識,志趣相投,李、呂二人為政地方且雅好筆墨,故薛蕙《約言》《薛西原集》成書之后即請李宗樞、呂景蒙為之作序,由此可見薛、李二人交情之深,亦可知《薛西原集》為李宗樞任職潁州時所刊刻,屬于官刻本。

(三)明嘉靖十五年丙申(1536)刻印《從古正文》五卷《字原釋義》一卷

是年三月二十四日刻印《從古正文》五卷《字原釋義》一卷。是刻七行無定字,且大小字不一,白口,左右雙邊,五冊。版心刻“序”“后序”“凡例”“字原釋義”“上平聲”“下平聲”“上聲”“去聲”“人聲”,版心上方刻“從古正文”,版心下方刻“石疊山房”。卷首有《從古正文敘》,題日“賜進士及第前翰林院學士奉議大夫金城黃諫書”,次有《敘再刻從古正文》,題日“嘉靖丙申春莫廿又四日秦中石疊李宗樞序”。該刻本后經影印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189冊。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經部》載:‘《從古正文》五卷,《字原釋義》一卷,明黃諫撰。明嘉靖十五年李宗樞石疊山房刻本?!?/p>

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從古正文》五卷,明黃諫撰?!|寧省圖書館藏明嘉靖十五年李宗樞石疊山房刻本,半頁七行,白口,左右雙邊。版心下刻“石疊山房”四字。正文五卷附《字原釋義》一卷。鈐‘錢爾復印‘繼祖所藏善本等印記?!洞婺繀矔窊杂坝??!?/p>

李宗樞《再刻<從古正文>序》云:“昔余之適汲,得是書于高大夫蘇門氏,乃吾鄉前學士蘭坡公之作之者。嘉樂敷求,刻也亡矣,是故再刻以存之?!本砣叽蠓蛱K門氏即高叔嗣,字子業,號蘇門山人,明河南開封府祥符縣人,嘉靖二年進士。蘭坡公即黃諫,字廷臣,別號蘭坡,明代陜西莊浪衛(今甘肅省永登縣)人,正統七年以一甲第三名進士及第,授翰林院編修,遷侍讀學士。嘉靖七年,高叔嗣因病辭官還歸故里,是后居家三年,于嘉靖九年十二月起復還朝,次年春至京師,而李宗樞于嘉靖七年三月選河南道理刑,九月實授監察御史,任期內應到過開封拜訪同年友高叔嗣,并且從高叔嗣那里得到《從古正文》,因而于嘉靖十五年重刻之。李宗樞于嘉靖十四年九月遷河南布政司左參議,故《從古正文》《字原釋義》應為其任職河南時所刊刻,屬于官刻本。

二、“西亭書院”考

明嘉靖二十九年刻本《李石疊集》在框外左下方鐫有“西亭書院雕”,顯然“西亭書院”為《李石疊集》的刊刻場所,具體為何,自明朝至現代,未見有資料詳細注釋。今人瞿冕良《中國古籍版刻辭典》中將“西亭書院”釋義為:“明嘉靖間人李宗樞的室名。所刻書見‘石疊山房條?!蓖瑫笆B山房”條云:“明陜西富平人李宗樞(1497-1544)的室名?!尉付拍辏?550)其后嗣刻印過他自撰《李石疊集》4卷《附錄》1卷(9行16字)?!笨梢?,編者認為“西亭書院”為李宗樞的室名,《李石疊集》為其后嗣所刊刻?!度鞣质》挚h刻書考》也持“西亭書院”為李宗樞室名的觀點,當系沿襲《中國古籍版刻辭典》然而,《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稿本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書名索引》《中國版刻綜錄》《明別集版本志》等書目卻對“西亭書院”語焉不詳??梢?,關于“西亭書院”的詳細釋義,目前可資依賴的唯有《中國古籍版刻辭典》。但是,《中國古籍版刻辭典》中所言是否屬實,還有待進一步查考。辨清這一刊刻場所,有助于使《李石疊集》的刊刻流傳過程更為明晰。

據朱睦桴所撰《故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富平石疊李公行狀》記載,李宗樞卒后,朱睦桴將其詩文遺稿進行整理,編為四卷,刊刻傳世,“歿之日,睦桴收其遺藁,得詩文諫草四卷,皆精細言華,行將梓傳于世云”附錄?!靶袑㈣鱾饔谑馈北砻鳌独钍B集》即將刊刻。后文又說:“中丞公集刻既告竣,予復以其狀附載卷末,蓋欲后之覽者詳知公之素履若此云。時庚戌夏四月十日睦桴又題?!备缂礊榧尉付拍辏?550),“中丞公集刻既告竣”證明《李石疊集》于此年刊刻完成。馬理《明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石疊李君墓志銘》云:“君為詩取初唐,所賦如之,文宗秦漢,書法章草,人能品。其卒也,周鎮國中尉西亭先生素以斯文友君,收其遺藁,得諫草詩文凡四卷,敘而刊之傳世。又狀其行理,述而志銘?!备戒浢鞔_指出《李石疊集》系朱睦桴編敘刊刻行世。朱睦桴自述和馬理所述均已說明了《李石疊集》的編纂和刊刻情況,且朱睦(木+挈)(1517-1586)字灌甫,號西亭,學者稱為西亭先生,因而,“西亭書院”應為西亭先生朱睦(木+挈)主持刊刻《李石疊集》的刻書場所,而不應劃歸李宗樞名下。

此外,明田椿粹作有《西亭書院偕孫東蒙宴集》一詩,可作為西亭書院為朱睦桴所有的旁證。

不識王孫館,倚然水竹鄉。林堂秋黯淡,煙溆晚蒼茫。雅會留孫綽,追陪愧子方。傳杯散圖史,余興滿滄浪。卷四百六十五

田汝棶,字深甫,號莘野,明河南祥符(今開封)人,田汝耔(1478-1533)之弟。正德十一年(1516)舉人,十三試春官不第,乃謁選官,終兵部司務。游學于李夢陽之門,與左國璣齊名,人稱田左。有《莘野集》。田汝生卒年不詳,但可知其生年在公元1478年之后;又據《皇明詞林人物考》卷十“田深甫”條:“田公名汝,字深甫,汴梁人也。南陽李蓑敘其集日:‘予初舉進士,深甫適在京師,及濫竽史館,深甫為兵部司務,以是得相往復賡和,未幾,而深甫客死京邸矣?!卑?,李蓑舉進士在嘉靖三十二年癸丑(1553),故田深甫卒年應在公元1553年后不久。所以,田深甫與朱睦(木+挈)(1517-1586)為同時代稍早的人,其所言可信度很高。

《西亭書院偕孫東蒙宴集》一詩,詩人既云“西亭書院”為“王孫館”,則其主人必定不會是李宗樞,而只能是朱睦桴。因朱睦桴為周定王朱橚(朱元璋第五子)之裔,封鎮國中尉,祖籍鳳陽(今安徽鳳陽),遷居河南開封。李宗樞亦有“王孫遙載酒,仙侶共停驂”(《西亭別業分韻得南字》)、“皇家帝子愛文章,別業遙開天漢傍”(《西亭先生別業留讌》)巷二的詩句,其中“王孫”“皇家帝子”均指朱睦(木+挈)而言。田深甫又為河南祥符(今開封)人,故而此詩應為其居祥符故里時所作。

李宗樞為官各地期間主持刊刻了不少書籍:嘉靖九年(1530)巡按上谷時,刊刻田汝耔《漢隸分韻》七卷(半頁八行,行十三字);嘉靖十四年(1535)任潁州兵備僉事時,刊刻薛蕙《薛西原集》二卷(十行二十字);嘉靖十五年(1536)任河南布政司左參議時,刊刻黃諫《從古正文》五卷《字原釋義》一卷(七行無定字),版心下刻“石疊山房”四字。上述諸書均系李宗樞生前所刊刻,亦有明文記載,毋庸置疑。所可疑者,一則李宗樞室名“石疊山房”,并無“西亭書院”;二則《李石疊集》系其卒后六年才刊刻行世,且由朱睦(木+挈)編纂整理,朱睦(木+挈)號西亭,因而“西亭書院”順理成章應屬朱睦(木+挈)所有,何以后世誤將其劃歸李宗樞?蓋因李宗樞喜刻書,又有自己的刻書場所,從而導致后人的錯誤判斷。

概言之,“西亭書院”并非李宗樞的室名,而是朱睦桴主持刊刻《李石疊集》的場所,為朱睦桴所有;李宗樞后嗣可能參與了刊刻事宜,但不起主要作用。筆者于此,有必要糾正《中國古籍版刻辭典》之誤,為“西亭書院”的主人正名。

三、石疊山房刻書的目的

石疊山房所刻書籍,均系李宗樞為官各地時主持刊刻,屬于官刻本。李宗樞為政一方即主持刊刻一種書籍,這反映了一種自宋代以來就已經盛行的地方官府刻書的風氣。曲德森在《中國印刷發展史圖鑒》中說:“從北宋開始,就形成了一種官府刻書的現象,為官一任,總要刻印一兩種書,既體現其風雅,又是一種政績的表現?!崩钭跇锌虝匀徊环Ω接癸L雅、增加政績的目的,但更多的則是出于正統文人對文化的珍視與熱愛。

(一)弘揚傳統文化,教化民眾

《漢隸分韻》為經部小學類字書,其著者和時代均失考?!犊?漢隸分韻>后序》:

書之有隸,自秦始也,有漢君子則之,詹乎其極也,是以后世宗焉?!稘h隸分韻》刻矣,而傳弗廣,廣之,斯刻之矣。李宗樞曰:“書,藝也;藝,道之文也;文,禮之著也。是故君子之學,藝以究文,文以止禮,而道幾焉,惟藝也乎哉?夫是可以志學已?!?/p>

早在李宗樞之前已經有人刊刻過《漢隸分韻》,但是卻沒有得到廣泛的傳播,為了避免此書湮沒不彰,李宗樞為政之暇再次刊刻以存之。嘉靖十五年刻印《從古正文》時也是出于此種目的,存亡以益今,《再刻<從古正文>序》云:

夫書,一而已矣;二之者,后世之失也。是故古書之文,一一斯正;俗書之文,二二斯。俗文尚則古文晦,古文晦則大義謬矣,是故君子正之。正之者,從古以復正也。彼習之不察者,或異焉,亦惑矣。嗚呼!五帝之后,改易殊體;六國之世,文字異形。先王之教化浸微,六藝均之失傳矣,豈惟書哉?嗚呼!孔孟既遠,群議日興。畔圣人大中至正之道,而為同異之辯者,賾如也,豈惟藝哉?昔余之適汲,得是書于高大夫蘇門氏,乃吾鄉前學士蘭坡公之作之者。嘉樂敷求,刻也亡矣,是故再刻以存之。君子察于此,盍亦審所從也夫?”

為政一方,即身兼治理一方和教化民眾的重任,李宗樞以文官和文人的雙重身份及獨到眼光,為保存和弘揚傳統文化、教化民眾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二)文學觀念趨近,傳播思想

薛蕙為明代正德、嘉靖之際的著名文人,“前七子”之一的王廷相曾稱贊他“天下奇才,可繼何、李”,由此可見,薛蕙早期的文學觀接近何景明、李夢陽?!堆ξ髟范硎珍浀谋闶茄ピ缒晁髟姼?,自正德十年乙亥(1515)至嘉靖二年癸未(1523),凡九年。薛蕙在離京前主張作詩學六朝初唐,陳田《明詩紀事》:

嘉靖初學初唐者,如薛君采、皇甫子安,七古詩便不能佳,無論余子。蓋其調圓轉流利,須擇題而施。惟何大復《明月篇》最為杰出,以其才自度越尋常也。五律一體,人握隋珠,君采、子安兄弟、高蘇門、袁永之、唐應德、陳約之輩,不可勝數。

作為嘉靖二年的會試同考官,薛蕙對李宗樞文學思想的形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堆ξ髟颉吩疲?/p>

昔我武宗皇帝庚辰之歲,余嘗從瑞泉先生游于京師,獲西原薛先生詞賦數帙。尚則玄風,聿祛末習。漱群籍之芳潤,擷百氏之英嘉。藻思鴻才,卓哉有斐!一時騷壇詞囿操觚灑翰之徒,邈焉寡儔。先生方綰章銓署,欲晉焉請益,未之敢也。今上御極之癸未,余舉進士,先生同考之。未幾,振衣南州,余亦分符北海,思覿啐顏、聆玄論,未之能也。乃歲壬辰,余官中土,分按南畿,既見先生,乃舍彼舊學,棲跡丘園,游心理域,德音秩秩,昭然發曚,不我誣已。乃知大道靡窮,達人無我,瞻彼群什,道中一藝云爾。雖然,尼父定刪,風雅并述,將以性情所感,斯道攸存,詩以理之,孰云徒作統之?暢湮欝之思,達神明之德,通萬物之情,格兩間之妙,詩之為用,大矣哉!夫道不遠人,詩非離道,一以貫之,存乎其人。追念遐思,爰請舊作,以貽同志,并序厥學,庶有所稽焉。

《編初唐詩敘》:“南溟樊鵬曰:‘余嘉靖癸巳督儲濠梁,得關中李子西相與評古今詩。李固豪杰士,識鑒精敏,動以初唐為稱,適與余契,退而編成?!睌㈩}曰“嘉靖十二年春”?!冻跆圃姟啡?,信陽樊鵬所編唐詩選本。樊鵬曾師從何景明,深受其師詩學思想的浸染,又與李宗樞詩學觀念相契,故而二人過從頗密,相知甚深。馬理所撰《明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石疊李君墓志銘》亦稱“君為詩取初唐,所賦如之,文宗秦漢”,由此可見,李宗樞與薛蕙的文學主張相近,因而在任職期間刊刻《薛西原集》,以達到傳播其思想的目的。

(三)人雖歿言可傳,存世不朽

儒家把“立德”“立功”“立言”作為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司馬遷忍辱負重撰成《史記》,也是希望“成一家之言”,“藏諸名山,傳之其人”,儒家的這種價值觀念被歷代文人學士奉為圭臬。李宗樞為政之暇刊刻書籍,既有追念先賢的深情,也飽含著對時賢的敬重,更為重要的是,存先賢和時賢之言以使之不朽。

四、石疊山房刻書的價值與影響

李宗樞石疊山房所刻之書,至今仍有留存,因而具有很高的價值和影響。具體而言,即存原以證今,存亡以益今。

明嘉靖十四年(1535)李宗樞刊本《薛西原集》二卷為薛蕙詩集的初刻本,系薛蕙生前親自選錄,保存了其早期詩作的原貌。嘉靖二十年正月初九日,薛蕙因疾而卒,是后《考功集》的纂輯避不開《薛西原集》的影響。初刻本保留了古籍的原貌,可作為??奔m謬的依據,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

在李宗樞之前,《漢隸分韻》《從古正文》已經得到刊刻,但流傳不甚廣泛。為了避免這些書籍湮沒不彰,李宗樞為政之暇再次刊刻以存之?!犊?漢隸分韻>后序》:“《漢隸分韻》刻矣,而傳弗廣,廣之,斯刻之矣?!薄对倏?從古正文>序》:“昔余之適汲,得是書于高大夫蘇門氏,乃吾鄉前學士蘭坡公之作之者。嘉樂敷求,刻也亡矣,是故再刻以存之?!笨梢?,為了挽救這些即將亡佚的古籍,李宗樞盡心竭力、功不可沒。

綜上所述,或旨在弘揚傳統文化,或出于傳播文學思想的需要,或企圖立言以存世不朽,石疊山房刊刻了不少古籍。石疊山房的刻書活動,不僅挽救了部分行將亡佚的古籍,而且保存了一些珍貴的明代刻本,為此后相關古籍的刊刻和研究提供了參考和??奔m謬的依據,具有較高的版本價值和文獻價值。

猜你喜歡
刻書
明代晚期戲曲刻本繁榮原因探析
近四十年古代書院刻書問題研究綜述
宋代廖瑩中世彩堂刻書研究
金華古代藏書與刻書淺論
淺談南宋時期建安余氏的刻書事業
論元代儒學刻書
論元代儒學刻書
古代山東書籍文化略論
浙江女性藏書家對文化發展與傳承的杰出貢獻
明代安徽官方刻書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