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寨

  • 周恩來陪外賓三訪大寨
    馬濤大寨曾經是中國農村發展變化的典型,是引領農業戰線的一面紅旗。20世紀六七十年代,周恩來三次陪同外賓視察大寨,這是對大寨的關心與支持,表達出他對中國農業寄予厚望。啟發阿方“艱苦奮斗、自力更生”20世紀60年代,阿爾巴尼亞向中國求援,并列了長長的清單。當時中國剛剛度過三年困難時期,面對這份清單,周恩來決定邀請阿國代表團去大寨參觀,讓他們接受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教育。1965年5月21日,在周恩來等陪同下,阿爾巴尼亞政府經濟代表團來到大寨。周恩來一下飛機,就

    文萃報·周二版 2023年28期2023-08-03

  • 周恩來陪外賓三訪大寨
    業戰線的新星——大寨不僅中國人耳熟能詳,而且為許多外國領導人和國際友人所矚目。周恩來陪外賓三訪大寨更是被傳為佳話。20世紀60年代,阿爾巴尼亞和蘇聯關系惡化,蘇聯中斷了對阿的援助。阿無法實現五年計劃的目標,于是向中國求助,并提出了龐大的援助清單。當時中國剛剛度過三年困難時期,面對這份長長的清單,周恩來決定邀請阿代表團去“七溝八梁一面坡”的大寨參觀,讓他們接受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教育。于是就有了1965年周恩來陪外賓第一次視察大寨。1965年5月21日,在周

    湘潮 2023年4期2023-04-16

  • 大寨大寨式村莊變遷發展的經驗及規律
    果;“責任制度-大寨精神-創業農民群體效應”相融合能夠保障集體生產效率。這是經典案例蘊含的中國經驗,其中具有一般性的規律是:村域經濟活力由村域資源環境、“制度-組織-精英”活力共同決定;村域經濟水平及貧富分化與集體經濟、農戶家庭經濟、新經濟體發育及相融程度正相關;村域支柱產業的多樣性、根植性對村域經濟韌性及可持續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實現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目標需要堅持和弘揚大寨精神。關鍵詞:大寨;大寨式村莊;大寨精神;村域變遷發展中圖分類號:C9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4期2022-05-30

  • 農業學大寨
    大寨位于山西省昔陽縣境內,新中國建立前是太行山區的一個窮山村。當時,全村共有60 多戶人家,802 畝土地被分割成4700 多塊,分布在“七溝八梁一面坡”上,生產條件極差。群眾概括說,這里是“山窮水惡土地薄,七溝八梁一面坡”。惡劣的生產條件給大寨的群眾帶來了無窮的苦難,偶遇風調雨順之年,糧食畝產也不及70 公斤。全國解放后,為了改變惡劣的自然條件,徹底摘掉貧窮的帽子,大寨群眾在黨支部的領導下,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向大自然宣戰,開辟了一條發展生產的

    支部建設 2021年32期2021-11-15

  • 用實干踐行初心和使命 ——記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昔陽縣大寨村黨總支書記郭鳳蓮
    虎今年75 歲的大寨村黨總支書記郭鳳蓮,受邀赴北京參加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活動風塵仆仆返回大寨以后,在第一時間向黨員干部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郭鳳蓮說:“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我們大寨人的精氣神和傳家寶。過去,我們靠這個傳家寶戰勝了許多不可戰勝的困難,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今后,我們還要把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發揚光大,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在新的征程上,取得更大的成績?!?966 年1

    支部建設 2021年22期2021-10-08

  • 大寨旅游業營銷策略分析
    職業技術學院一、大寨旅游的經營現狀(一)大寨旅游景點的概況大寨位于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1964年的“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使大寨開始自力更生進行農田的基本建設,從而被中國政府向中國農村推廣,之后的大寨層層梯田蔥綠,后來還有聞名天下的著名偉人陳永貴和郭鳳蓮,現在的大寨村窯洞整齊,街道干凈,如今的大寨已經是一個相對于比較成熟的農業旅游區。隨著農業的穩步發展,大寨開始調整產業結構,改革大寨的經營體制,大寨人民開始購買種子、化肥,統一實施機耕秸稈還田,通過水利灌

    消費導刊 2021年1期2021-01-29

  • 總有一些往事不會隨風飄逝
    大寨”如火如荼地出現在大家面前的時候,是在70年代初期?!?span class="hl">大寨”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對于當時還在上小學的我是懵懂無知的。隨著廣播、電影、報紙的瘋狂宣傳,“大寨”在我的腦海里漸漸地形成了幾個詞語:陳永貴、郭鳳蓮、鐵姑娘隊、虎頭山上層層梯田滿山坡……還有那首激情歡快的《學大寨,趕大寨》:“學習大寨大寨,大寨風格迎風擺,它是咱公社的好榜樣呀,自力更生改變那窮和白,堅決學習大寨人,敢把那山山水水呀另安排,干起來呀干起來,大寨紅花遍地開……”高年級的老師把這首歌

    椰城 2021年1期2021-01-27

  • 大寨:70年的“變”與“不變”
    老式挎包,各種“大寨”元素的土特產品琳瑯滿目。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大寨村,這個以艱苦奮斗精神而著稱的小山村,濃縮了新中國成立后中國農村的發展和變遷,承載了中國農民幾代人追求溫飽和富裕生活的夢想,影響了一個時代。據官方資料統計,上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后期,大寨共接待全國各地參觀者約1000萬人次,來自世界134個國家的2萬余名外賓也曾慕名而來。而宋立英作為迄今為止大寨村任職時間最長的村干部,見證了大寨的發展歷程。1947年,宋立英成為大寨村的第一個女黨員

    人生與伴侶·共同關注 2019年10期2019-10-21

  • 郭鳳蓮:“兩會”歸來談發展
    鄉村振興機會,讓大寨大步邁向第三次騰飛?!薄皟蓵睔w來,大寨村黨總支書記、大寨集團董事長郭鳳蓮,又風塵仆仆地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之中。她透露,一個專家小組,近日將前來大寨,就大寨的未來發展進行考察、論證。作為連續六屆當選的全國人大代表,郭鳳蓮在今年人代會上,所提方案依然與農村、農民、農業有關,山區小型農業機械、農村燃料煤改電、農村廁所改造、赤腳醫生生活待遇等等。一個面積僅1.88平方公里、500余人口的太行山區小村子,在共和國的歷史上可謂濃墨重彩。自力更生、艱

    支部建設 2019年13期2019-07-08

  • 大寨:從政治榜樣到經濟樣板的躍遷
    坡”的惡劣環境,大寨人“窮則思變”,“重新安排河山”,憑著扁擔、籮筐、镢頭、鐵锨,埋頭苦干,山坡造梯田,河溝造糧田,終于使大寨成為“米糧川”。其事跡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贊許,一時間全國掀起了“農業學大寨”的熱潮,大寨成為中國農村建設的一面旗幟。曾經那個貧瘠落后的窮大寨成了全國農業的榜樣,也成為人們向往和朝圣的地方。大寨名揚海外,眾多境外訪客紛至沓來,這里開始被譽為“全世界農民的首都”。就是這么一個小山村,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彩重墨。在中國農村老宅的墻壁上

    中華兒女 2019年7期2019-04-23

  • 陳永貴: 全國只有一個人敢批評他
    世時,對陳永貴和大寨,只有表揚,沒有批評。陳永貴在1973年成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以前,一般人已不敢批評這面“堅持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旗幟”了,但一些高層的領導人還是可以說說他的。1970年8月,北方地區農業會議在山西昔陽縣召開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紀登奎帶著兩名人民日報社的記者到大寨、昔陽,總結昔陽建成全國第一個大寨縣的經驗。有一天,在大寨接待站紀登奎住的石窯里,我(作者曾長期在新華社山西分社工作,曾任新華社駐大寨記者站站長——編者注)向紀登奎

    領導文萃 2019年7期2019-04-19

  • 往事如虹:大寨第一個女共產黨員如是說
    親是從山東逃荒到大寨的,我1930年陰歷十月廿八出生在大寨。家里窮,吃了上頓沒下頓,十來歲時我就到有錢人家當使喚丫頭。當時賈進財也在這家干活,他從小沒了爹娘,就在這個二奶奶家長大、當長工。我13歲那年,他叔做主給了我家一石玉茭,父母就把我許配給了比我大20歲的賈進財,他家又用一斗米把我娶過門。1945年共產黨在解放區搞土改,我倆才有了出頭之日。我是大寨的第一個女共產黨員。秘密入的黨,連丈夫都不知道。那是1947年10月的一天,負責大寨片區黨組織活動的共產黨

    黨史文匯 2017年10期2017-11-07

  • 《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管理實務》連載四十五合作社文化的作用
    :合作社文化幫助大寨實現二次創業大寨合作文化在第二次創業中間得以傳承,并且在新的環境里面有所創新。在20世紀90年代,大寨人請回了當年的鐵姑娘、陳永貴以后接任大寨黨支部書記的郭鳳蓮,開始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寨集體經濟的“二次創業”。在二次創業過程中,大寨人保持了大寨的創業精神,并且讓大寨的合作文化得以傳承和創新。首先,郭鳳蓮帶領大家依靠集體的力量,充分利用大寨的物質資源和精神資源,用現代企業的觀念,盤活大寨的存量資產,包括大寨的無形資產。大寨精神是大寨

    中國農民合作社 2017年9期2017-09-15

  • 過去的蘋果
    這下死心了。她跟大寨說,真不走運。大寨說:“有辦法,你在河這邊守著,我偷了果子,過了河,你扛回家,我再去偷一袋,不就行了?!比阏f:“那不行,叫你冒風險,我得便宜,說不過去?!?span class="hl">大寨說:“怕什么?現在還有幾家不去偷果子的,你不去偷,日子就沒人家的好?!比阏f:“那也沒辦法,誰叫我不會鳧水呢?!比愕陌秩ナ缼啄炅?,媽是個啞巴,大秀、二秀嫁了人,媽想把三秀留家招女婿,好照顧弟弟。弟弟叫小斧頭,有大腦炎后遺癥,頭腦不靈活,什么事也干不了,人都叫他“二百五”。三秀一

    當代小說 2017年4期2017-04-20

  • 榜樣教育初探(1956~1966) ——以農業學大寨為個案的歷史考察
    ) ——以農業學大寨為個案的歷史考察王雯雯(北京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088)榜樣教育可以產生強大的示范和鼓舞作用。中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各行業均涌現出大量的榜樣。在農業領域,山西昔陽大寨全體社員積極投入到農業生產勞動中,形成了艱苦奮斗、自力更生、顧全大局的大寨精神,樹立起了農業戰線上的一面紅旗。黨和政府以報紙宣傳、文藝作品、參觀展覽、領導人號召等方式為媒介,通過樹立榜樣、宣傳榜樣和學習榜樣,對大寨精神進行了深入廣泛地宣傳學習,使得更

    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 2017年1期2017-01-25

  • 大寨:“昔日圣地”的輝煌、落寞與崛起
    郭晉暉大寨:“昔日圣地”的輝煌、落寞與崛起郭晉暉從來沒有一個村像大寨一樣對中國農村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她濃縮了新中國成立后中國農村的發展和變遷,承載了中國農民幾代人追求溫飽和富裕生活的夢想。短短的20年間,大寨被時代洪流沖上波峰又跌入低谷。20世紀90年代后,不甘落后的大寨人經歷了痛苦轉型,努力適應市場經濟的規律,走上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道路8月1日,建軍節。每年的這一天,山西省太行山深處的小縣城昔陽都會舉行一場還算盛大的廟會,在商業流通并不便利的年代,

    農村.農業.農民 2016年17期2016-09-27

  • 大寨:“昔日圣地”的輝煌、落寞與崛起
    從來沒有一個村像大寨一樣對中國農村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她濃縮了新中國成立后中國農村的發展和變遷,承載了中國農民幾代人追求溫飽和富裕生活的夢想。短短的20年間,大寨被時代洪流沖上波峰又跌入低谷。20世紀90年代后,不甘落后的大寨人經歷了痛苦轉型,努力適應市場經濟的規律,走上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道路8月1日,建軍節。每年的這一天,山西省太行山深處的小縣城昔陽都會舉行一場還算盛大的廟會,在商業流通并不便利的年代,廟會吸引著方圓幾十里的老百姓。大寨村距離昔陽縣城

    農村農業農民·A版 2016年9期2016-05-14

  • 大寨運動的興起——自下而上的發起和自上而下的發動
    030006)學大寨運動的興起——自下而上的發起和自上而下的發動李靜萍(山西傳媒學院,太原030006)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業學大寨運動的興起是有深刻的社會基礎的,其所以能夠由一鄉、一縣、一區、一省而發展至一國,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各級黨委自下而上發起和中央自上而下發動上下同力推動的結果。學大寨社會基礎發起發動學大寨運動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發生在中華大地上的一場轟轟烈烈的群眾運動。這場最初以改天換地、劈山造田、基本農田建設、精耕細作、科學種田為主要內容,

    史志學刊 2016年5期2016-04-11

  • 旗幟永遠在路上
    青+岳建俊+尹君大寨,曾經是中國農業戰線的一面旗幟。從上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中國大地上農業學大寨運動曾風起云涌。期間,全國開展了大規模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農業生產條件獲得極大改善,但學大寨活動中也留下一些深刻的教訓。改革開放30多年過去了,大寨這個老典型,有什么新的發展變化?前些時候我們來到了這個曾經舉世聞名的村莊,采訪了它的當家人、村黨總支書記郭鳳蓮同志。采訪人: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改革開放前您是大寨大隊黨支部書記,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您一

    黨史文匯 2015年12期2015-12-19

  • 周恩來以大寨咸菜宴請阿爾巴尼亞部長
    ?周恩來以大寨咸菜宴請阿爾巴尼亞部長1965年5月21日,阿爾巴尼亞部長會議副主席(相當于副總理)科列加、工礦部長蒂奧多西一行來華訪問。周恩來特別選定了一條參觀路線,帶他們去大寨并交代給客人吃“大寨飯”。于是,周總理一面以大寨高粱白、土豆絲、腌咸菜待客,一面向科列加等人介紹中國人民的艱苦奮斗、自力更生歷程,并勸勉阿走“自力更生為主,依靠外援為輔”的道路。此后,一直到70年代,周恩來常以這樣的方式招待來華的阿爾巴尼亞及其他國家領導人。有一次,來訪的阿代表團向

    中外文摘 2015年24期2015-11-23

  • 用粗獷吸引你 ——金坑大寨梯田掠影
    吸引你 ——金坑大寨梯田掠影撰文·攝影 / 王子天WITH THE WILD ATTRACT YOU——GOLD PIT DAZGAI TERTACE OF① 龍脊梯田·金坑大寨全景② 蜿蜒的山路③ 大寨口④ 依靠馬匹運送貨物上下山的村民金坑大寨梯田始建于元朝,完工于清初。梯田在大寨村境內,因出產金子而得名。金坑的地形既像一個巨大的“天坑”,又似宮廬般圓圓地籠蓋著的小盤地。站在坑底仰望四周,千米高的“坑沿”上一坡連著一坡都是重重疊疊直奔云天的梯田。金坑大寨

    中華民居 2014年2期2014-10-12

  • 農業學大寨始末
    鵲起山西省昔陽縣大寨村,地處太行山區黃土高坡,村域面積2平方公里,植被稀缺,水土流失嚴重。耕地主要集中在當地虎頭山一側的“七溝八梁一面坡”上。800畝耕地零零星星散布成4700多塊,每塊耕地的面積平均不足0.18畝。這些山坡小地缺邊少堰,難以蓄水。三天不下雨禾苗就發黃,一旦下點兒急雨就會把地全都沖毀。耕地面積零散、土地資源貧瘠,糧食產量一度在低水平徘徊。大寨村1952年建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時,陳永貴出任黨支部書記,帶領58名男勞力在白駝溝打壩24道,造地

    百年潮 2014年3期2014-09-04

  • 永遠的大寨
    游覽仰望久負盛名大寨村,實現了我們多年的一個共同的愿望。隨著4G時代、高鐵時代的到來,人們對分享美好事物、建設美好社會更加具有前瞻性與多元化。但不管發展的列車如何提速,歷史的軌跡與記憶是無法改變的。對于年過半百的中國人來說,大寨是上世紀中期中國人的一個集體記憶,是農業生產人民公社的一個典型符號。大寨在山西,但它的品牌不是山西的專利,而是曾經代表中國力量的一面旗。這是山西的光榮,作為一個山西人,沒有去過大寨肯定是一種遺憾。我說的去,不是年少無知的去,不是狂熱

    中國農資 2014年33期2014-08-15

  • 如今大寨當家人郭鳳蓮
    高國利十年后重返大寨,名人就是有效應1980年9月,郭鳳蓮接到山西昔陽縣委組織部的通知:你被調離大寨,工資定為行政24級,工齡從當天算起。接到通知后,郭鳳蓮痛哭了一場。此后兩年間,她一直在家等待分配工作。那些日子,她盡力調整心態,在家看看書,照顧照顧孩子,嘗試用新的目光和邏輯去審視走過的路,她覺得歷史對每個人的評判都是公正的,不能和歷史賭氣。兩年后,郭鳳蓮被組織分配到晉中地區果樹研究所任副所長。栽了幾年果樹后,又到昔陽縣公路段擔任黨支部副書記。不管栽樹還是

    華人時刊 2014年1期2014-03-31

  • 觸摸歷史記憶的人——記陽泉市紅色收藏家李建偉
    以藏養藏,建一個大寨收藏館,以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弘揚大寨精神,教育下一代呢。再說,這樣做,也對得起你的家鄉昔陽縣,還能為大寨精神發揚光大做出貢獻,何樂而不為呢?”母親的一席話使李建偉心里豁然開朗:對呀,我何不借家鄉的情緣建一個紅色收藏館呢?大寨文化是社會的、世界的,我一定要好好收藏大寨的實物,為社會、為世界人民做貢獻。說干就干。從此,李建偉不知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皠傞_始收藏大寨物品時,只是3元、5元、8元、10元,那時,古玩界沒有人收藏這些東西

    支部建設 2014年10期2014-01-30

  • 與時俱進的大寨精神
    馮 娟與時俱進的大寨精神■馮 娟艱苦奮斗是中國人民的優秀品質,是中華民族精神最集中的體現,是中國共產黨的傳家寶。改革開放30多年來,大寨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在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人們對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大寨精神并不陌生。從1964年毛澤東提出“農業學大寨”這一號召開始,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農業學大寨運動前后持續了近15年?!稗r業學大寨”不是偶然的,上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我國農業遭到了嚴重的挫折,解決人民的吃

    支部建設 2013年8期2013-01-30

  • 郭鳳蓮:昔日“鐵姑娘”帶領大家共同致富
    姑娘”把青春獻給大寨40年前,在中國沒有人不知道大寨。由于大寨地處貧瘠山區,而且經常發生洪災,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大寨人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實現了糧食高產。從1964年毛澤東主席發出“農業學大寨”的口號,之后15年的時間里,大寨一直是中國農村的榜樣。而那位立于虎頭山上放聲高歌、揮斥方道的“鐵姑娘”,也成為中國一代女性的偶像?!拌F姑娘”過得苦,卻也幸運。因為頭頂著大寨“鐵姑娘”的光環,郭鳳蓮成了當時全中國見過世面最多的農民之一。在“鐵姑娘”時代,郭風蓮見過

    記者觀察 2012年10期2012-11-06

  • 大寨華麗轉身
    本刊記者 李承明大寨華麗轉身◎文/本刊記者 李承明在這個承載了太多符號意義的村莊,始終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透過大寨,曾經是波瀾壯闊,舉世聞名;也曾經黯然傷神,舉目徘徊。不管是處于政治顛峰,還是失落的低谷,最終都得回歸現實,面對并不優越的自然環境,面臨并不熟知的市場規則,面朝全面奔小康的發展方向。大寨終歸實現了華麗轉身,成為了中國新農村的幸福典范。大寨并不大,全村220戶人家,520口人,總面積1.88平方公里。就是這么一個小山村,卻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彩重

    西部大開發 2012年10期2012-09-18

  • 幸福大寨
    幸福大寨攝影/記者 蘇惠芳迎接“十八大”走基層 聽民風見證發展 向黨匯報系列報道之八協助單位 山西省改革創新研究會山西省昔陽縣委宣傳部即將于11月8日召開的“十八大”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不僅事關中國政治交接,而且將為中國未來10年開路定調,具有繼往開來的重要意義。我們堅信,中國經過60多年實踐檢驗而開辟的改革開放之路不會動搖。問題的關鍵,決不是要不要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問題,而是需要明確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努力方向在哪里?央視問答“你幸福嗎?”這也是下步深

    西部大開發 2012年10期2012-09-18

  • 大寨精神的現實意義
    郭寧虎大寨精神的現實意義郭寧虎編者按 隨著歲月的流逝,許多年輕人,特別是80后90后出生的青年人,已經對曾經轟動整個中國的農業戰線先進典型——大寨很陌生。作為一種時代精神,我們有必要對大寨精神產生的歷史背景、形成過程和現實意義進行研究,繼承它的光榮傳統,使大寨精神發揚光大。大寨,曾經是我國農業戰線上的一面旗幟。1963年,大寨遭受了一場十分嚴重的自然災害,一場大雨把大寨的土地和房屋全部沖毀。面對自然災害,大寨人把國家撥給他們的救災款和救災物資退了回去,黨支

    支部建設 2012年16期2012-08-15

  • 讓幸福夢想都開花
    本刊記者 周 勵大寨的發展新特點,一是注重產業發展,這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前提;二是注重村民利益,經濟發展了,讓村民分享發展成果,農民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得到了新的發展,幸福感提高了,這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核心?!笆濉逼陂g,大寨應該如何發展?按照山西省昔陽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建設“大大寨”的戰略決策,重溫大寨精神,加快轉型發展,實現再造一個“新大寨”的奮斗目標——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大寨曾經走過的道路,具有“神話、傳奇”般的色彩,舉世聞名。大寨有過無限的自豪

    西部大開發 2012年10期2012-07-24

  • 大寨新經驗
    本刊記者 周 勵大寨轉型發展20年以來,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與時俱進,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大力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利用大寨品牌的政治、經濟、文化效應,引進項目、資金、人才和技術,從單純農業經濟走向了多元化發展之路。在市場經濟面前,“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大寨精神,大寨人依然踐行;同時也面臨著如何提高產品質量、如何拓展市場、怎樣富裕農民等發展中的問題和挑戰……呂日周和大寨老黨員宋立英交談。 攝影/記者 周勵1964年12月,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

    西部大開發 2012年10期2012-07-24

  • 大寨精神新啟示
    、郭鳳蓮等老一輩大寨人“窮則思變”,數十年如一日地埋頭苦干,山坡造梯田,河溝造糧田,終于使大寨成為“米糧川”?!稗r業學大寨”,讓大寨精神傳遍了神州大地!大寨成為中國農村建設的一面旗幟。勞動英雄賈進財三度讓賢的故事,體現出一個共產黨支部書記的寬廣胸懷,也成就了后來居上的陳永貴。1953年冬天,陳永貴帶領58位大寨人在白駝溝苦干48天,平整5畝土地。第二年冬,又挺進后底溝,獲得25畝平地。第三年春天又在小背峪溝造了8畝好地……后來又“三戰狼窩掌”,大寨人劈山填

    西部大開發 2012年1期2012-02-11

  • 新時期大寨精神解讀
    張義學:大寨,作為過去農業戰線上的一個典型,可以說蜚聲中外、名揚四海。請您談一談大寨精神的內涵都有哪些?董永剛:客觀地說,如此大的影響力與當時政府的宣傳、扶持有一定的關系,但這所有的一切又是建立在特殊的時空和地域環境之上,換句話說,大寨的成名是內外雙重因素選擇的結果,而內因則又是關鍵,任何事物都不可能超越其發展的客觀規律。到上世紀70年代末,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啟程,大寨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大寨人的那種艱苦奮斗、永不服輸的精神,是沒有時空界限的,不會因為一個時

    西部大開發 2012年1期2012-02-11

  • “鐵姑娘”再立潮頭
    馳騁于商海,帶領大寨人勇立潮頭,迎風破浪。郭鳳蓮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改革開放以前,隨著“農業學大寨”的浪潮她就紅遍了全中國,小平南巡后,她又帶領大寨人商海弄潮,再次頻頻出現在國人的視野中?!拌F姑娘”隊長元宵節后的正月十六晚上,大寨村口篝火沖天,如同白晝。本刊記者看到郭鳳蓮陪著來大寨的老領導、老朋友們,圍著篝火扭秧歌,步履穩健,神采奕奕。焰火升空的間歇中,她又走向鑼鼓隊,和村民們一起敲起了鑼鼓,緊湊而喧囂的鑼鼓聲中,只看到鼓槌在她手中飛舞,英姿颯爽,干

    西部大開發 2012年1期2012-02-11

  • 對話郭鳳蓮
    娘”隊長,也是“大寨精神”的締造者和踐行者。您還能經常想起那些艱苦奮斗的歲月吧?郭鳳蓮:那怎么會忘記呢?我今年66歲了,現在晚上做夢,經常都會夢見那些艱苦歲月中許多勞動的場景呢。常常想起第一次見周總理時的情景,那張照片上我穿的上衣,還是借同伴新做的衣服——當時那種艱苦的日子,衣服上補丁摞補丁,哪能走到總理面前???西部大開發:第二次返回大寨,并且再次成為大寨的領頭人,您的心里感觸一定很多吧?您是如何帶領大寨人二次創業的?郭鳳蓮:人要是沒有良好的精神狀態,那是

    西部大開發 2012年1期2012-02-11

  • 大寨創業史
    張義學大寨,是解放后中國農村建設的典型代表,30多年里,它曾是中國農業發展的導航燈,長期引領著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直到改革開放的1978年。39年前的1973年9月,大寨村黨支部書記陳永貴走上了國家最高領導層面——當選為中央委員,任國務院副總理——這個太行山區的小村莊的榮耀達到歷史最高點。本刊記者是懷著萬分崇敬的心情走進大寨的。導游姑娘,也是大寨村民小高首先帶領我們參觀了虎頭山——50多年前,陳永貴帶著村民夜以繼日,拋灑汗水修成的層層梯田,如今已經長成蔥郁

    西部大開發 2012年1期2012-02-11

  • 大寨精神的西部啟示
    約稿,請我談一談大寨精神,談一談大寨精神在西部大開發中的意義和啟示,這也正是我想說的。我黨自從成立以來,堅持物質第一,精神第二的原則,并強調精神對物質的反作用。在革命戰爭年代,物質貧乏,我們發揮了精神的力量,奪取了政權。進入執政年代,我們本應及時轉入物質第一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歷史時期,但因為戰爭文明和農業文明的慣性,又過分地強調了精神的作用,得到深刻的教訓。在改革開放的30多年間,我們大抓經濟建設的同時,也強調“精神文明建設不容忽視”,“兩手都要抓,兩手

    西部大開發 2012年1期2012-02-11

  • 大寨華麗轉身
    矚目的焦點。透過大寨,曾經是波瀾壯闊,舉世聞名;也曾經黯然傷神,舉目徘徊。不管是處于政治顛峰,還是失落的低谷,最終都得回歸現實,面對并不優越的自然環境,面臨并不熟知的市場規則,面朝全面奔小康的發展方向。大寨終歸實現了華麗轉身,成為了中國新農村的幸福典范。大寨并不大,全村220戶人家,520口人,總面積1.88平方公里。就是這么一個小山村,卻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彩重墨。很少有一個村像大寨一樣對中國的農村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她濃縮了新中國農村的發展和變遷,承載

    西部大開發 2012年10期2012-01-18

  • 郭鳳蓮:我是大寨的女兒
    遠軍郭鳳蓮:我是大寨的女兒本刊記者/宋暉 鄭慧平 覃遠軍關注郭鳳蓮的記者太多了,只要把“大寨”和“人大代表”這兩個詞放在一起,不想到郭鳳蓮恐怕很難。兩會期間,能在她忙碌的行程中抓住那幾分鐘的采訪機會,是一種幸運。雖然只是短暫的采訪,但和別的人大表不同,在她身上,我們能看到中國農村改革幾十年歷程的烙印?!拔沂巧?span class="hl">大寨長在大寨的,我的戶口就落在大寨,這輩子不會去任何別的地方了。我以前曾經離開過大寨,但那是因為工作的調動原因離開的,11年后我又回到了大寨,一直到

    科技創新與品牌 2011年4期2011-11-06

  • 李建偉欲建“大寨文物博物館”
    心血傾力收集代表大寨歷史時代的物品,欲建一座以“大寨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李建偉出生在昔陽縣,是“大寨文化的忠實粉絲”。上世紀80年代,年僅16歲的李建偉走出家門,接替父親在陽泉一家建筑公司工作。由于愛上古錢幣收藏,他幾乎把所有精力和積蓄投向收藏。幾年之后,在參加北京同行的一次交流會時,一位外地收藏者問起有關大寨的一些情況,李建偉卻答不上來。為此,他感到非常慚愧。之后,他用心查閱大量書籍,開始收集大寨的歷史資料,決心全力收藏大寨文物,把歷史用文物的形式講述

    支部建設 2011年17期2011-08-15

  • 『中國女杰』郭鳳蓮
    她,人們便會想到大寨,想到那個戰天斗地、改造家鄉落后面貌的年代。2009年1月,在第七屆“中國十大女杰”評選活動中,郭鳳蓮光榮當選中國女杰。如今,當年的“鐵姑娘”掌管著大寨十余家企業、億元資產。盡管年過六旬,但她微燙發、化淡妝、戴項鏈,一副時尚女強人的模樣。純真年代1946年郭鳳蓮生于山西省昔陽縣離大寨不遠的武家坪村,3歲時失去了母親,此后在大寨村的姥姥家長大。小學畢業后,她就在大寨下地務農。1963年參加了大寨的抗災自救,同當時的“鐵姑娘”們一道投入到了

    決策與信息 2010年3期2010-09-20

  • 1978年:陳永貴面對大寨黯然失色
    評的矛頭全部指向大寨。他說報紙上宣傳的學大寨是“胡亂吹”,昔陽學校的升學率倒數第一,還說大寨和昔陽的人紛紛升官,卻丟掉了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傳統,是“國家出錢,農民種田”。這個姓“陳”的還質問那個姓“陳”的,說“有必要把很大的山搬掉,去造那一點地嗎?這樣的干法合算嗎?”這時候,大寨已經沒有足夠的力量去影響輿論,日后這種力量就更加微小。到12月,輿論對陳永貴這位昔日的農民英雄已經失去了同情。攻擊者首先質問,為什么江青要“三上大寨”,尤其是毛主席辭世前夕,江青居

    報刊薈萃(上) 2009年2期2009-11-23

  • 郭鳳蓮的轉身
    她在文中讀出,對大寨也要做實踐的檢驗,她弄不太明白,回來以后就跟陳永貴說,這是反對毛主席的,我接受不了。陳永貴耐心跟她講,咱們什么話也不說,不要表態,咱們要慢慢聽聽。后來她再問陳永貴這個問題,陳永貴說,毛主席也要接受真理標準的檢驗,大寨肯定要接受檢驗。陳永貴說,大寨要經得起檢驗。1980年春天的一天,郭鳳蓮帶著大寨的社員在田里挖排水溝。從山坡上開來一輛吉普車,讓郭鳳蓮到縣里參加會。她什么也沒有說,就放下農具上了車。到了縣里以后,縣委組織部長和書記說,郭風蓮

    現代農業研究 2009年5期2009-06-08

  • 化淡妝、坐奧迪:郭鳳蓮風采不減當年
    ,當年家喻戶曉的大寨“鐵姑娘”郭鳳蓮與央視新聞播音組組長李瑞英等一起當選為中國十大女杰。如今掌管著大寨十余家企業、億元資產的郭鳳蓮化淡妝、戴項鏈,十足一副時尚女強人的模樣——眾望所歸,大寨“鐵姑娘”成時尚董事長微燙過的卷發、得體的淡妝、精巧的商務手機,出現在人們眼前的郭鳳蓮,是一位追求時尚的現代女性。盡管她以62歲“高齡”當選為中國十大女杰,但郭鳳蓮依然有資格被人們當做成功的時代女性來崇拜,她依然像當年那個戰天斗地的“鐵姑娘”一樣吸引著公眾的目光。郭鳳蓮的

    新天地 2009年3期2009-03-09

  • 大寨修了一座廟
    面紅旗”的昔陽縣大寨村如今在虎頭山上修起了一座廟,就不能不覺得是個新鮮事兒了。這座被稱之為“普樂寺”的廟經一年的大干快上,于今年農歷四月初八舉行了開光儀式。據介紹,這虎頭山上早年也曾有過一座小廟,1963年的一場特大洪水將這座小廟沖得無影無蹤。四十多年過去了,沒人覺得失去了什么,也沒人想起它。但如今生活在億元村的大寨人找回了過去的記憶,由現任大寨黨組主要負責人之子、某集團公司總經理投資三千多萬元修建起這座廟(若全部建設完工約耗資一億元)。此次寺廟修建規模之

    雜文選刊 2007年17期2007-05-14

  • 修在大寨的寺廟
    鄭 褚“農業學大寨”,這是一句每個40歲以上的中國人都熟悉的話語。大寨,這個一百多戶人家,不到2平方公里的村子,由于其戰天斗地的奮斗精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全國農村的榜樣。村里的黨支部書記陳永貴.還曾被提拔成了國務院副總理。改革開放之后,大寨一度走入沉寂。如今,沉寂多時的大寨再次被人提起。因為它修了一座廟,并香火不斷。在意識形態的高燒退卻以后,大寨是怎樣的大寨?悲識老和尚收拾好法器,對如來佛祖的塑像一番跪拜之后,便步出大雄寶殿。身后,伺候他起居的弟子萬覺

    中國新聞周刊 2007年21期2007-05-14

  • “精神大寨”的復活之夢
    酒,還出晉商,出大寨。大寨曾經是個神話,但一開始不是。在貧瘠的土地上斗天斗地,搬山填溝,希望過好日子的想法并不復雜。雖然方式落后一點,但如果因此而去嘲笑這群農民,那就像一個愚蠢的皇帝詫異餓漢“沒有飯吃?為什么不去吃肉?”一樣可笑。細說起來,大寨的“光輝業績”基本建立在“文革”之前。但是,當一群農民改造家園的樸素愿望被政治所利用,人為地拔高并生硬地照搬到全國時,大寨的神話就開始產生了。1964年大寨被毛澤東發現,同年周恩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向全國第一次公

    南風窗 2000年11期2000-06-14

  • 赤橙黃綠新大寨
    娟等虎頭山,當年大寨人戰天斗地的地方,今天成了老勞模的墳塋。大寨的拳頭產品是“大寨”。郭鳳蓮說:“如果不是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誰還說大寨好?!?0年代,中國知名度最高的村莊是大寨。80年代,大寨在中國銷聲隱跡了。90年代,同大寨知名度齊名的郭鳳蓮重返大寨后,大寨村在中國又火了起來。大寨,她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中演出的“赤橙黃綠”,令中國人刮目相看。老勞模的歸宿全國學大寨的年月,有一首歌唱遍了中國:“我站在虎頭山上,迎著朝陽放聲歌唱——”虎頭山,伴隨著陳永貴、

    中國青年 1993年2期1993-08-27

  • 寫在這個專欄前面的話/窮則思變,要干,要革命。
    農業靠大寨。大寨所走的道路,是我國發展社會主義農業唯一正確的道路,也就是按照毛澤東思想辦農業的道路。我國農村青年一定要高舉毛澤東思想紅旗,堅決學大寨精神,走大寨道路,做大寨式的青年。怎樣才能把大寨精神學到手,做一個大寨式的青年呢?根據許多先進青年的體會,一定要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首先在下列幾個方面,思想上要能夠過得硬。這就是:第一,種田究竟為了什么?是僅僅為個人還是為革命?是為了“混個肚兒圓”,還是為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服務?大寨道路是一條具有遠大革

    中國青年 1966年8期1966-08-17

  • 抓政治,促進青年革命化
    鳳蓮黨提出農業靠大寨。大寨的旗幟是老一輩大寨人舉起的,老一輩總是要逐漸老下去的,革命的擔子很快就要落在青年的肩上。青年能不能把這面旗幟接過來,繼續高高舉起,并且一代一代傳下去?這就要靠突出政治,狠抓學習毛主席著作,把青年培養成為革命化的接班人。陳永貴同志常對我們說:聽上毛主席的話,路子就走不岔;不聽毛主席的話,就象盲人騎瞎馬,不知會跑到哪條路上去。幾年來,我們大寨團支部在黨支部領導下,堅持用毛澤東思想教育青年,不斷促進了大寨青年的思想革命化。毛主席教導我們

    中國青年 1966年8期1966-08-17

  • 團支部最要緊的要做好思想工作
    個肥識是在兩年學大寨、趕大寨熱潮中,漸漸明確的。一九六三年,我們大隊開展了向大寨學習的活動,黨支部書記孫艾成同志到大寨參觀回來后,給我們介紹了大寨人民自力更生的志氣和向窮山惡水作斗爭的事跡。聽了介紹,我和幾個團支委都很高興。覺得象大寨這樣才是干革命,我們山區青年應當好好地學大寨,走大寨的路;團支部應當在學大寨中,充分發揮黨的助手作用。我就帶著這個決心,向黨支部要任務去了。黨支部書記見到我,笑著說:“要想建成大寨田,首先要學大寨人,你們得把大寨精神學到手?!?/div>

    中國青年 1965年6期1965-08-20

  • 條件好點的隊要不斷克服自滿情緒
    委號召全縣人民學大寨,趕大寨的時候,有些青年甚至對大寨的經驗有懷疑,不相信大寨產量能有那么高。我們團支部研究時,認為學大寨,主要是學習大寨人民自力更生建設社會主義的革命精神,思想不革命,再好的經驗也學不到手。我們青年人是生產中的突擊力量,如果不從自滿保守的“包圍”中解放出來,怎么能促進生產高潮?于是,結合全生產隊學大寨的活動,團支部專門組織團員和青年,以大寨為鏡子對照自己進行了討論。討論開始,認識不一致,有的說:“大寨不如咱隊的條件,咱們才畝產二百多斤,他

    中國青年 1965年6期1965-08-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