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奏鳴曲式

  • 靈魂深處的道白
    可夫斯基? 奏鳴曲式? 悲劇性? 主導動機? 調性布局? 管弦樂配器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3)04-0073-04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是俄羅斯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他寫就了包括《天鵝湖》《胡桃夾子》《睡美人》在內的三部芭蕾舞劇音樂,交響樂《1812莊嚴序曲》《第一鋼琴協奏曲》、鋼琴套曲《四季》、六部交響曲、歌劇《歐根·奧涅金》等各種題材、體裁的優秀音樂作品。柴可夫斯基生活在俄羅斯亞歷山大三世黑暗統治時期,和

    藝術評鑒 2023年4期2023-06-21

  • 一種革命 ——論中國交響音樂創作之于奏鳴曲式剛性原則的弱化
    則或被弱化?奏鳴曲式是音樂結構的高級形態。交響音樂是音樂藝術的高雅品種。奏鳴曲式常為交響音樂創作所用。奏鳴曲式諸原則中,有一項十分重要而剛性:副部主題再現時,必以“主調回歸”或作“換調再現”?、倥c古典奏鳴曲式及其基本形式原則有關的敘述,可對比參閱拙文《柳宗元〈零陵三亭記〉的曲式學解讀——兼及奏鳴曲式的最低限度要求》第一節(《黃鐘》2021 年第1 期,第4—6 頁)。表明奏鳴曲式是調性關系的產物,是對立統一的結果。因此,這項原則便成為奏鳴曲式構成的充要條件

    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2023年1期2023-06-07

  • 貝多芬《c小調第五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作品分析
    試。關鍵詞:奏鳴曲式? 主題材料? ?調性布局中圖分類號:J62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3)08-0038-04 一、貝多芬《c小調第五鋼琴奏鳴曲》的創作背景 (一)貝多芬早期思想背景 德國作曲家路德維?!し病へ惗喾沂俏鳉W古典主義時期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在絕大部分器樂體裁的創作領域,貝多芬的作品無論在思想性還是藝術成就上都達到了一個高峰。但相比于貝多芬創作體裁之廣泛和手法之精湛,那些透過音樂創作技法以及作品內在形式

    藝術評鑒 2023年8期2023-05-21

  • 貝多芬《第二十五首鋼琴奏鳴曲》(op.79)第一樂章創作分析
    的創作與典型奏鳴曲式結構運用,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對古典構思的立意。關鍵詞:貝多芬? 奏鳴曲式? 音樂分析中圖分類號:J62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3)08-0054-04 貝多芬在世界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沒有一個音樂家像貝多芬那樣猛烈地、不可戰勝地抓住思維,所有他的作品都留下了對于完整性經過深思熟慮的印記,他所有的創作顯露出鋼鐵般意志的痕跡,感覺得到一個極其聚精會神思考的人的眼光”?!度卒撉僮帏Q曲》在奏鳴曲式

    藝術評鑒 2023年8期2023-05-21

  • 克列門蒂小奏鳴曲Op.36 之No.1與No.2對比研究
    討。關鍵詞:奏鳴曲式? 旋律? 和聲與節奏? 調式調性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1)20-0063-03歐洲鋼琴藝術大致有四個歷史時期:中世紀至巴洛克時期、古典時期、浪漫時期、現代時期。每個歷史時期的音樂風格和內容都不盡相同。例如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主要是以抒發個人感情,追求精致明朗、輕松愉悅的主調音樂為主流。這一歷史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有約瑟夫·海頓、莫扎特、克列門蒂、貝多芬、車爾尼等。其中克列門蒂創作的奏鳴

    藝術評鑒 2021年20期2021-11-17

  • 20世紀奏鳴曲式的“悖論”
    〔摘 要〕奏鳴曲式最初源于古二部曲式更為細致的調性布局——古奏鳴曲式。其最初的曲式構建原則是主調與副調之間的矛盾與統一原則。然而20世紀之后,奏鳴曲式在突破調性的洪流中仍然保有一席之地,此調性曲式承載非調性音樂的“悖論”就此產生?;诋敶嘣?、個性化的創作現狀,論文僅選取貝爾格的鋼琴奏鳴曲作為初步研討對象,該作品是自由無調性時期早期作品的代表,亦有潛在的十二音作曲技法傾向。文章試圖借助模因論的觀點,從后調性時期的多元作曲技術出發,討論新技術、新理論對奏鳴

    音樂世界 2021年4期2021-09-10

  • 拉羅小提琴協奏曲《西班牙交響曲》(作品21號)第一樂章創作技法分析
    牙交響曲? 奏鳴曲式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1)15-0053-04愛德華·拉羅(Edouard Lalo,1823-1892)是一位出生于法國并有著西班牙血統的作曲家?!段靼嘌澜豁懬肥撬麨楹糜阉_拉薩蒂創作的一首樂曲,薩拉薩蒂于1875年在巴黎首演了這首宏偉輝煌的樂曲,立即引起當地及歐洲人的轟動。此后,這首作為小提琴經典作品在各大音樂會上已經成為演奏家經久不衰的保留曲目。拉羅的音樂創作深受法國民族音樂和

    藝術評鑒 2021年15期2021-09-07

  • 20世紀中國鋼琴奏鳴曲創作特征研究
    鳴曲還是使用奏鳴曲式,但是在主題構造、展開技法、終止手法、結構規模等方面與典型的西方奏鳴曲式有著顯著的差異。作品《幻想奏鳴曲“黑土”——二人轉的回憶》是20世紀中國鋼琴音樂中一首非典型奏鳴曲式的作品。作曲家汪立三先生對奏鳴曲式結構原則的把握以及織體展開性技法的運用等方面的創作特色都在這部作品中得以體現。本文從作曲技術理論的角度,對作品《幻想奏鳴曲“黑土”——二人轉的回憶》進行譜例分析,并嘗試歸納出汪立三先生對奏鳴曲式進行創新性運用的實踐與經驗。文章分為兩個

    音樂生活 2021年7期2021-08-24

  • 《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奏鳴曲式條目版本比較分析
    中 王曉鋒奏鳴曲式是西方古典、浪漫時期乃至20世紀音樂中最重要的大型曲式之一。奏鳴曲式強調雙主題對抗及調性對比原則,其內在矛盾沖突的存在、展開直至統一的過程以及豐富的表情特點、富于哲理思辨的表現內容,正是奏鳴曲式的獨特魅力所在,從而成為作曲家們熱衷的曲式結構?!缎赂窳_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TheNew GroveDictionaryofMusicandMusicians)中 的“奏鳴曲式”(Sonata form)條目,從宏觀到微觀、從理論到實踐,對奏鳴

    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2021年1期2021-07-24

  • 柳宗元《零陵三亭記》的曲式學解讀——兼及奏鳴曲式的最低限度要求
    法,尤其是與奏鳴曲式的基本原則相似相通,令人生奇!何謂“奏鳴曲式”?有此問者或可為三:欲知者重其“何是之”;寫作者重其“何成之”;分析者重其“何斷之”。而無論孰重孰問,都離不開對奏鳴曲式及其結構要素、構成方式或判斷標準的界定、理解與把握。故不妨對奏鳴曲式及有關問題作最低限度描述,以利討論參照!所謂“曲式”(musical form),是指音樂作品的結構形式;而“奏鳴曲式”(sonata form),則是指音樂曲式各級各類范型中一種較高級的復雜形式,因多用于

    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2021年1期2021-07-24

  • 奏鳴曲式再現的多種可能性
    張梓涵一、奏鳴曲式的一般特征(奏鳴曲與奏鳴曲式)奏鳴曲是指一種器樂體裁,多樂章套曲的總稱。在17世紀時開始盛行,以獨奏或重奏演奏多樂章的器樂體裁。最開始處理手法更為豐富(如:多個相對比、賦格組成的樂段,結尾的華彩段等)的多重坎佐納也被稱作奏鳴曲,坎佐納與奏鳴曲的結合因此產生了教堂奏鳴曲,17世紀作曲家慣用兩把小提琴加上通奏低音的形式構成三重奏鳴曲。奏鳴曲在經過了巴洛克時期的三重奏鳴曲和獨奏奏鳴曲的大量創作實踐,到前古典時期已經趨于成熟。在前古典時期獨奏奏鳴

    黃河之聲 2021年19期2021-02-24

  • 論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創新
    大,本文將從奏鳴曲式結構、音樂表現力兩方面論述貝多芬奏鳴曲在鋼琴史上的創新。關鍵詞:貝多芬;奏鳴曲式;音樂表現力一、貝多芬對鋼琴奏鳴曲式結構的創新(一)奏鳴曲式——呈示部的改變呈示部是整個樂章音樂的呈示與發展的基礎,在海頓以及同時期的作曲家中,奏鳴曲式呈示部的主部主題與副部主題的對比不是很明顯。貝多芬對于呈示部的改革在于,他使主部主題與副部主題的矛盾更加激烈。在調性方面不僅局限于四度關系的大小調,而是朝著三度的方向改變,這使主副部主題的對比從調性方面更加強

    錦繡·中旬刊 2021年5期2021-01-28

  • 論貝多芬《第一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的創新意識
    》第一樂章對奏鳴曲式結構思維的應用來論證貝多芬早期音樂創作中對古典主義音樂創作傳統的繼承,和所展示出的無法掩飾的獨特創新意識?!娟P鍵詞】創新意識;奏鳴曲式;主題;動機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36-0095-02德國作曲家路德維?!し丁へ惗喾业摹兜谝讳撉僮帏Q曲》(Op.2 No.1)大約創作于1795年,是獻給約瑟夫·海頓的三首奏鳴曲(Op.2)中的第一首,同時也是貝多芬有編號的

    戲劇之家 2020年36期2020-12-15

  • 從性別研究視角看待奏鳴曲式的偏離現象——以幾首舒伯特鋼琴奏鳴曲為例
    研究視角看待奏鳴曲式的偏離現象——以幾首舒伯特鋼琴奏鳴曲為例●孫斐然(上海音樂學院,上海,200031)性別研究對音樂學的影響極大,它為分析音樂作品、解釋風格現象、梳理體裁發展等都提供了新的視角。奏鳴曲式是最能體現社會性別、也是最能體現男權社會價值觀的曲式類型??梢哉f奏鳴曲式與社會性別的發展是同構的,那么奏鳴曲式發展過程中的非常規現象或許能從性別研究角度得到更加合理的解釋。以幾首舒伯特鋼琴奏鳴曲探討浪漫主義時期的“陰性復興”以及“雙性同體”現象。女性主義;

    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 2020年1期2020-12-07

  • 貝多芬《f小調第一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曲士分析
    格。關鍵詞:奏鳴曲式;呈示;展開;再現一、《f小調第一鋼琴奏鳴曲》音樂特征此樂章充滿了嚴肅、激情、澎湃、強而有力的兩個主題,都為不可分句樂段,音樂表露出英勇的直率線條,刻劃出英雄的性格,極大的體現了頑強抗爭的堅強意志。調性上用了平行大小調作為兩個主題的調性,極具體現出貝多芬巨人般鋼鐵的品格。由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三大部分組成。二、曲式結構及調性和聲分析(一)呈示部1、主部:1?8小節為主部主題,主部是由一個8小節的樂句構成,是一個單一的樂段結構,在第8小節以

    青年生活 2020年24期2020-10-21

  • 奏鳴曲式的音樂進程及其潛在的結構 ——杜鳴心《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之曲式解
    》第一樂章是奏鳴曲式。在其音樂進程中,核心動機的發展在本樂章中具有特殊的結構意義和內涵,以及呈示部和展開部通過F宮系統的內在聯系,提升c羽調式的層次,再現部d羽調式循環表達,將三部性結構與回旋性原則的結構力相互作用,構成了作品矛盾對立又統一的結構本身。本文從核心動機的“獨角戲”、調性安排內部孕育的“新趨勢”兩個方面,解讀本樂章奏鳴曲式超越于一般的結構構成規則。源于古典時期的奏鳴曲式,作為一種創作模式一直都保持著它那經久不衰的地位。古典奏鳴曲式,主部主題與副

    音樂文化研究 2020年2期2020-08-30

  • 奏鳴曲式之莫扎特《c大調奏鳴曲K545》第一樂章
    張迪摘要:奏鳴曲式,是一種高度發展了的專業曲式,代表著西方音樂的最高成就。成形于18世紀末(古典主義后期),經過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等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的創作實踐而使它臻于完善。它通常用于奏鳴曲的第一樂章,并常用快板速度,所以也稱為奏鳴曲第一樂章形式或奏鳴曲快板形式。莫扎特C大調奏鳴曲是一首典型的奏鳴曲作品,共三個樂章,第一樂章奏鳴曲式,風格明朗活潑,曲調深入人心。本文主要從和聲和曲式角度簡單分析樂曲的第一樂章,以此來為奏鳴曲式的分析提供一個案例。關鍵詞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20年4期2020-08-10

  •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Op.13 No.8 第三樂章淺析
    曲式結構? 奏鳴曲式? 貝多芬? 音樂分析中圖分類號:J605?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12-0062-04一、創作背景《悲愴奏鳴曲》是貝多芬早期的作品之一,受到法國大革命人性自由和追求正義的思想影響,在其早期作品中體現的淋漓盡致。這首作品創作于1798年,出版于1799年,是獻給卡爾·利赫諾夫斯基公爵的作品,貝多芬為自己的作品提名為《大型悲愴奏鳴曲》

    藝術評鑒 2020年12期2020-08-04

  • 淺析奏鳴曲式的戲劇性
    ,所以本文從奏鳴曲式的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三部分來論述奏鳴曲式的戲劇性,以便演奏者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娟P鍵詞】奏鳴曲式;戲劇性;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中圖分類號:J624.1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12-0051-01奏鳴曲式是古典音樂作品的一種基本曲式結構,在奏鳴曲、交響曲、協奏曲和重奏曲中的重要樂章,或者是交響詩和大多數歌劇序曲和音樂會序曲,都會應用到這種結構。我們通常所指的奏鳴曲式,是指維

    戲劇之家 2020年12期2020-06-01

  • 淺談貝多芬奏鳴曲式《鋼琴(悲愴)》Op.13的曲式特征
    ?!娟P鍵詞】奏鳴曲式;呈示;展開;再現一、貝多芬生平介紹:(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享年57歲),德國著名的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圣”。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響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A大調第七交響曲、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歡樂頌》主旋律)、序曲《愛格蒙特》、《萊奧諾拉》、升c小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67期2020-05-23

  • 《“田園”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作品分析
    的曲式結構是奏鳴曲式,是全曲的快板樂章。本文主要對第一樂章從曲式結構、調式調性、主題材料這3個方面進行探究,了解作曲家的創作手法和這首作品的風格特點?!娟P鍵詞】貝多芬;田園;奏鳴曲式【中圖分類號】J624.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3-0082-02【本文著錄格式】朱美華.《“田園”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作品分析[J].北方音樂,202

    北方音樂 2020年3期2020-04-20

  • 詹姆斯·赫珀科斯基與沃倫·達西“奏鳴理論”創新探究
    主要探討古典奏鳴曲式,盡管偶爾(如第十五章)也會兼及奏鳴套曲其他樂章的討論。之所以采用“奏鳴理論”而不是“奏鳴曲式理論(Sonata Form Theory)”對該理論命名,可能是因為這種表達比較簡潔,也避免將該理論與其他理論家如查爾斯·羅森的理論相提并論。本文對Sonata Theory這個名詞的翻譯忠實原文字面表達,盡管“奏鳴理論”實際內涵就是“奏鳴曲式理論”,而不是比較抽象的“奏鳴理論”或指涉龐雜的“奏鳴曲理論”。下文一些其他表述如圖1中“非奏鳴區間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2020年1期2020-03-30

  • 從庫克的“奏鳴曲式分析”所引發的思考
    出一章來討論奏鳴曲式的分析,這足以說明他對奏鳴曲式分析的重視。這樣的安排當然也有其合理性,一方面,這完全配得上奏鳴曲式在整個西方音樂創作歷史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奏鳴曲式在實際作品中的變異所帶來的分析上的復雜性。確實,奏鳴曲式具有鮮明的可辨性,以樂曲再現部中副部的處理為觀察重點,當然呈示部中是否呈現出兩個對立的部分,以及中部是否體現展開性也是觀察點(盡管展開部有時被省略),但同時又有極大的可變性,即在保證奏鳴性特征的情況下,又可以做出任何自

    星海音樂學院學報 2020年1期2020-01-17

  • 貝多芬的創作思維
    人肩膀”上對奏鳴曲式的不斷完善和總結。本文將從曲式結構、復調思維、核心音高和演奏分析四個方面對貝多芬的創作思維進行分析。關鍵詞:奏鳴曲式;《f小調鋼琴奏鳴曲》;復調思維;核心音高;演奏分析引言貝多芬,德國古典主義樂派最偉大的作曲家、鋼琴家之一,1770年降生于德國波恩,從小在其家庭的熏陶下,為其以后的創作以及取得的輝煌成績奠定了基礎。貝多芬一生的音樂創作可以劃分為四個部分,在威廉·紐曼(William Newman)在《古典時期的奏鳴曲》一書中將貝多芬的鋼

    人物畫報 2020年4期2020-01-05

  • 2020年上海音樂學院 “奏鳴曲式研究”學術研討會述要
    題組舉辦的“奏鳴曲式研究”學術研討會以網絡會議的形式在線上圓滿舉行。此次學術研討會是由錢仁平教授負責的音樂分析子課題組在廣泛征求相關專家學者意見后,經由專家組反復論證,最后確立“奏鳴曲式”這一傳統而又經典的論題。論題不僅匯聚了全國專家學者的智慧結晶,更顯示出其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生命力。本次會議是該重大項目舉行的第三次重要學術活動,共有來自全國多所院校的18位專家學者和13位碩博研究生進行了主旨發言。會議旨在進一步推動中國現當代作曲理論的發展與研究,促進作曲理

    音樂生活 2020年12期2020-01-05

  • 找出那些令你印象深刻的重復音形 ——聽奏鳴曲式乃至一切大型作品的“必殺技”
    ,又不能不提奏鳴曲式,因為交響樂的第一樂章(快板),沒有多少例外地都是這種曲式。筆者雖然對交響曲的第二樂章(優美)普遍地更有興趣一些,但第一樂章常常作為整部交響曲的主題,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談“奏鳴曲”,又要分清兩點:一是指交響樂第一樂章(且必須是快板)的曲式,是一種體裁,強調作品由呈示、發展、再現三個部分組成,并且強調呈示部應該有兩個具有對比性格的主題。二是指主題樂思的組織、發展手段,大概只是強調“對比”——這是一種普遍用于各種音樂體裁的作曲技法。因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19年3期2019-12-26

  • 淺析奏鳴曲式結構中呈示部副部調性的一般規律
    000)一、奏鳴曲式奏鳴曲式是以在調性上和材料上矛盾對比、同時又統一的兩個主題之間的特殊關系以及它們在整個樂曲發展中所表現的積極展開為基礎的一種復雜的復合曲式。它的表現力十分豐富,擅長表達戲劇性、史詩性、悲劇性內容,同時又擅于表達抒情性、富于哲理性的內容。它是器樂曲式的最高形式代表。二、奏鳴曲式的結構最為完整的奏鳴曲式各部分結構劃分如下:呈示部:主部+(連接部)+副部+(結束部)是呈示部的完整結構,有時會省略連接部與結束部。兩個矛盾對比的主題(即主部與副部

    黃河之聲 2019年18期2019-12-17

  • 淺談《幻想交響曲》中標題因素對音樂形式結構產生的影響
    ;標題音樂;奏鳴曲式【中圖分類號】J658?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完成于1830年,是浪漫主義早期的一部偉大作品。每個樂章都有明確的標題,還有相應的文字性描述和背景概括。它所具有的獨創性使其成為標題音樂發展史中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標題音樂,本質是一種將文學與音樂兩種藝術融通于一體的藝術形式。作為一部標題交響樂,《幻想交響曲》中標題與描寫的運用將文學因素大量帶入了純器樂領域的交響樂

    北方音樂 2019年19期2019-11-29

  • 淺析貝多芬鋼琴奏鳴曲Op.2 No.1中的動機材料運用
    詞】貝多芬;奏鳴曲式; 動機;結構【中圖分類號】J624.1?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動機(motive)是一種具有性格特點的樂思材料。作為音樂術語,最初見于十八世紀法國音樂理論家布羅薩爾(Sébastien de Brossard)的《音樂詞典》一書,與法語中意向、意圖(dessien)等同。動機是音樂作品中具有結構意義的最小單位,由音調、節奏及和聲三方面的要素組成;作為音樂中的“種子”,通常在樂曲的開端即完整呈

    北方音樂 2019年16期2019-09-17

  • 結構精致的“小”奏鳴曲
    析從而得出是奏鳴曲式結構的分析結構。從奏鳴曲式的主副部主題的對比性和調性的對置以及再現部的回歸逐一進行分析。奏鳴曲這一體裁一般適合表達強烈的戲劇性矛盾的沖突與對比的音樂形象,那么奏鳴曲式就是適合于表現這一內容和交響戲劇性構思的曲式結構。很多奏鳴曲中都有較大的音樂形象與音樂主題的對比和調性的對比,而這也成為了奏鳴曲式的主要特點之一。本文主要分析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的結構,因為此作品正如作曲家所寫的標題,具有幻想曲般的奏鳴曲,一直以來對這一樂章的結構有

    經濟·藝術商業 2019年9期2019-09-10

  • 黃金分割的美學原則在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中的體現
    鋼琴奏鳴曲—奏鳴曲式樂章結構比例的研習,試圖從中得出其結構比例與黃金分割的美學原則息息相關的結論?!娟P鍵詞】貝多芬;黃金分割;結構比例;奏鳴曲式;屬準備【中圖分類號】J624?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德)路德維?!し丁へ惗喾遥↙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國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與海頓、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稱為“維也納三杰”。嚴謹的作曲態度和激進的性格讓他

    北方音樂 2019年12期2019-08-21

  • 淺析音樂中的三部性原則
    三段式以及古奏鳴曲式發展的梳理,來窺測三部性原則的發展歷程;通過對三段曲式、三部曲式的詳細論述,了解三部性原則在具體曲式結構中的運用;通過其它結構與三部性原則的結合,論證三部性原則在音樂作品中的普遍性?!娟P鍵詞】三部性原則;三段曲式;三部曲式;奏鳴曲式【中圖分類號】J61 【文獻標識碼】A一、三部性原則的基本結構在傳統的曲式與作品分析中,三部性原則是曲式發展的一種基本結構原則。一般來說,常用的曲式發展的結構原則,包括呼應原則、三部性原則、起承轉合原則、變奏

    北方音樂 2019年11期2019-08-12

  • 奏鳴曲式展開部基本部分的特征研究
    樂平摘 要:奏鳴曲式作為西方器樂曲創作最重要的曲式結構,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奏鳴曲式經過貝多芬之手,有了更為廣闊的發展,個別奏鳴曲式展開部的規模甚至已經超越了呈示部。文章從材料特征和調性特征兩個方面,對奏鳴曲式展開部基本部分的特征進行研究。關鍵詞:奏鳴曲式;展開部;材料;調性基金項目:本文系安徽師范大學皖江學院科研一般項目“奏鳴曲式展開部基本部分的特征研究——以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為例”(WJKY-201709)。展開部的基本部分是展開部的主體部分,也

    大觀 2019年1期2019-06-28

  • 淺析貝多芬《A大調奏鳴曲》第一樂章作曲技法
    詞】貝多芬;奏鳴曲式;動機中圖分類號:J624.1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5-0046-01路德維?!し病へ惗喾遥↙udwigvanBeethoven)于1770年出生于德國波恩,是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歐洲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世界音樂史上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他一生寫了非常多的作品,有的作品中他采用或預示了浪漫主義音樂風格的某些重要特征,比如帶有強烈的個人主義傾向和英雄主義色彩。貝多芬在

    戲劇之家 2019年15期2019-06-27

  • 貝多芬《“熱情”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作品分析
    詞】貝多芬;奏鳴曲式;作品分析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0-0047-03目前國內發表過或研究過關于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文章有六百余篇,關于鋼琴奏鳴曲《熱情》的文章共59篇,分別從演奏技巧、創作特征、結構特征、美學研究以及作品分析等角度進行論述,現將近期所看文章進行一系列綜述。中國音樂學院的徐敏2015年在音樂時空上發表了文章《貝多芬熱情奏鳴曲第一樂章的結構分析》,其文主要通過曲式結構、創作背景分析來

    戲劇之家 2019年10期2019-05-27

  • 論門德爾松《無詞歌》中奏鳴曲式結構的“返祖”與創新
    史的長河中,奏鳴曲式(Sonata form)的發展經歷了從古二部曲式——古奏鳴曲式——成熟的奏鳴曲式三者歷程,其適于表現交響性構思和戲劇性內容的特征,在一百多年的時間中成為了眾多作曲家選擇并喜愛這種結構來創作作品的直接理由。奏鳴曲式屬于大型曲式,是器樂作品中內容最為復雜的曲式,我們耳熟能詳的很多大型作品都是使用這種曲式結構完成的,如貝多芬《第三交響曲》第一樂章、肖邦《第一敘事曲》、里姆斯基·科薩科夫《舍赫拉查達》第一、三樂章等。若按小節來論,這些作品往往

    黃河之聲 2018年9期2018-07-14

  • 肖邦《g小調第一敘事曲》分析
    ;和聲分析;奏鳴曲式【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g 小調第一敘事曲》采用奏鳴曲式結構,引子部分是g小調上的降二級九和弦的分解進行。在第6小節處由g小調上的四級六和弦進行至六級二和弦,g小調調性模糊。一、呈示部(一)主部主題主部主題旋律由弱起進入,調性明晰,g小調。主部主題是一個復樂段結構,9~16小節為第一段,由兩個平行樂句構成,第11小節由g小調的重屬和弦進行到g小調的屬和弦上;第二句經過降B大調,在15小節的主和弦后進入七級和弦,即g小調

    北方音樂 2018年7期2018-05-14

  • 試論勃拉姆斯交響曲中奏鳴曲式和奏鳴回旋曲式的融合
    述勃拉姆斯在奏鳴曲式和奏鳴回旋曲式創作中的獨特處理方式及這樣處理的原因?!娟P鍵詞】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奏鳴曲式;奏鳴回旋曲式;曲式融合【中圖分類號】J653 【文獻標識碼】A引言約翰尼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是德奧浪漫主義時期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他一生只創作了四首交響曲,但這四部交響曲被視為德奧、歐洲乃至全世界交響曲創作的中的經典,每一部都是精心琢磨的凝練之作。在浪漫主義時期,幾乎沒有交響曲在思想深度和構思廣度上

    北方音樂 2018年4期2018-05-14

  • 淺析奏鳴曲式呈示部中連接部的調性特點 ——以莫扎特十九首鋼琴奏鳴曲為例
    50000)奏鳴曲式是以調性和材料的矛盾對比、同時又統一的兩個主題的特殊關系以及他們在整個樂曲發展中所表現的積極展開為基礎的一種復雜的復合曲式,直接來源于17世紀末18世紀上半葉的古奏鳴曲式。在奏鳴曲式中,主部和副部固然重要,但想要把調性對比的兩個主題在轉換過渡中連為統一發展的整體,連接部的調性過渡對此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因此,文章以莫扎特19首鋼琴奏鳴曲為例,以奏鳴曲式中呈示部的連接部調性變化的規律為切入點,通過盡可能詳盡的系統分析揭示、歸納奏鳴曲式

    北方音樂 2018年24期2018-02-19

  • 貝多芬《悲愴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的音樂結構的分析與研究
    詞:貝多芬 奏鳴曲式 c小調 曲式與結構分析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23-0001-03路德維?!し病へ惗喾遥↙udwlgvanBeehtoven,1770-1827),是德國偉大的作曲家、鋼琴家,德國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集古典之大成,開浪漫主義之先河?!兜诎虽撉僮帏Q曲》(op.13),寫作于1798年至1799年初,是他早期鋼琴奏鳴曲中的巔峰之作。C小調是貝多芬敘寫悲情樂章常用調性,充滿了

    藝術評鑒 2017年23期2018-01-11

  • 節奏型在普羅科菲耶夫中期奏鳴曲式樂章中的應用
    琴奏鳴曲中的奏鳴曲式樂章的節奏型進行技術分析,從中發現節奏型在奏鳴曲式樂章中的運用規律,總結出幾種普羅科菲耶夫常用的節奏型與奏鳴曲式原則的相互聯系,從而以新的角度看待奏鳴曲式的原則展現,以此來深入了解普羅科菲耶夫的鋼琴奏鳴曲。關鍵詞:普羅科菲耶夫;節奏型;奏鳴曲式;節奏型分析中圖分類號:J6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06-0127-04近些年來,音樂學分析在音樂界中逐漸占據重要地位。與作曲技術分析相比而言,兩者雖都以音樂

    藝術評鑒 2017年10期2017-07-05

  • 奏鳴曲式結構在當今電影配樂中的應用與拓展
    石[摘 要]奏鳴曲式結構通常被用在大型的、富有哲理性思辨的音樂體裁創作之中,在電影配樂中的應用并不廣泛。電影《愛樂之城》(La La Land)的原創音樂巧妙地應用了這一傳統的曲式結構,并在實際創作中對奏鳴曲式結構進行了拓展與突破。電影配樂的結構與電影戲劇情節發展、人物角色轉換等方面完美結合,彰顯了作曲家駕馭戲劇性音樂創作的能力。[關鍵詞]賈斯汀·赫爾維茨;愛樂之城;奏鳴曲式;電影配樂電影《愛樂之城》(La La Land)是由美國電影導演達米恩·查澤雷(

    歌海 2017年4期2017-05-30

  • 貝多芬《第十六鋼琴奏鳴曲(Allegro vivace)》音樂風格與演奏藝術分析
    芬將奏鳴曲和奏鳴曲式都完善發展到了頂峰。本文將通過對貝多芬《第十六鋼琴奏鳴曲(Allegro vivace)》的創作背景、音樂結構分析,綜合鋼琴演奏家巴倫博伊姆對該曲的詮釋以及筆者在演奏過程中的實際體會,對貝多芬《第十六鋼琴奏鳴曲(Allegro vivace)》的演奏藝術做深入的研究。關鍵詞:貝多芬;Allegro vivace;奏鳴曲式;巴倫博伊姆一、貝多芬及其《第十六鋼琴奏鳴曲》創作背景(一)貝多芬路德維?!し病へ惗喾?770年出生于德國萊茵河畔的波

    東方教育 2017年1期2017-04-20

  •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當中的“奏鳴曲式”研究——第十首第一樂章的結構分析
    鳴曲當中的“奏鳴曲式”研究 ——第十首第一樂章的結構分析劉燕(黃岡師范學院 音樂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0)貝多芬是一位偉大的鋼琴家,他的32首鋼琴奏鳴曲將鋼琴藝術推向古典音樂的頂峰,享有“新約圣經”的美譽。以第十首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為分析對象,從結構和演奏上對其進行分析,旨在探索作品的創作規律和音樂內涵。貝多芬;第十鋼琴奏鳴曲;結構研究;演奏處理“樂圣”貝多芬,德國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是維也納古典樂派杰出代表人物之一,在世界音樂史上有著重要地位。被

    黃岡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5期2016-11-12

  • 淺析勃拉姆斯第一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和聲技法
    ;和聲技法;奏鳴曲式約翰尼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是浪漫主義時期德國一位杰出的作曲家,在歷史上與巴赫、貝多芬并稱為3B。他的創作頗具有自己的個性,早年的學習中以巴赫、莫扎特、貝多芬等大家為師,在繼承這些大家的基礎上又加以發展,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本文所要分析的奏鳴曲,和聲語言豐富多彩,具有浪漫主義時期許多典型的特點,主題特點鮮明,能夠感受到作曲家的意氣風發,各種和聲語匯和技法的運用使該曲處處充滿了變化,使音樂一直處于

    北方音樂 2016年6期2016-06-23

  • 貝多芬第三交響曲第一樂章分析
    ;陳述方式;奏鳴曲式;第三交響曲1 主題材料主題是音樂作品創作的基礎,也是音樂作品中極其重要的部分。貝多芬的《第三交響曲》第一樂章的主題寫法“輻射”到整體結構的方方面面,音樂的主題元素運用在幾乎每一個旋律短句、和聲與樂節中。主題元素的豐富性在這首作品中顯得尤為明顯。呈示部:主部主題與副部主題群在呈示部中有著積極的發展。在主部材料里,一個主部主題做了三次陳述,為“獨立樂句的三次不同陳述”。[1]這種做三次陳述的主題被稱為統一性主題,但其只包含一個主題因素。在

    藝術科技 2016年8期2016-05-14

  • 試析江文也《第四鋼琴奏鳴曲“狂歡日”》I樂章
    代作曲技法;奏鳴曲式;非三度疊置和弦江文也的《第四鋼琴奏鳴曲“狂歡日”》第一樂章是一部典型的鋼琴奏鳴曲。作品創作于1949年新中國即將成立之時,音樂首選了陜北民歌“藍花花”成為這個作品的音樂主題。嚴格地說是對這首民歌的改編,但是作者并沒有把民歌的原樣照搬出來,而是在深刻領悟了中國傳統音樂的精髓和風格的基礎上,用分解和截取片斷的手法再現作品,讓人聽后有種似曾相識,新穎而又親切的感 蘭花花原本是略帶悲傷的民間曲調,但江文也卻反行其道,把它改編成了一首鑼鼓喧天、

    藝術評鑒 2016年6期2016-05-14

  • 奏鳴曲式結構原則的審美功能演變及啟示
    10010)奏鳴曲式結構原則的審美功能演變及啟示李末(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 , 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10)本文通過對奏鳴曲式結構在古典主義時期、浪漫主義時期、印象主義時期及20世紀不同表現的梳理與研究,總結出奏鳴曲式結構原則的審美功能演變特征,以及對我國作曲家創作的啟示和影響。奏鳴曲式;審美功能;括展;多樣化;三部性從17世紀中期開始,古典曲式結構逐漸在歐洲宮廷音樂中初具雛形。18世紀是歐洲古典曲式結構的重要成熟期,西方的嚴謹審美視角影響著音樂結構的發展趨

    內蒙古藝術學院學報 2016年3期2016-04-04

  • 古典樂派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的曲式特征
    ,成為主角。奏鳴曲式則指某一樂章或某一作品的典型曲式結構,奏鳴曲式是從古典主義時期開始,直至20世紀最重要的作曲結構之一。本文就以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為線索,通過分析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在古典主義時期的特征,進行分析與論述,從而更好地去掌握奏鳴曲式在古典主義時期的發展及內在的區別與聯系。奏鳴曲;奏鳴曲式;海頓前言古典主義時期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經常采用奏鳴曲式的結構,奏鳴曲式在古典主義時期被廣泛應用,并隨著各位音樂家的革新而不斷受到作曲家的喜愛,奏鳴曲式主要應

    北方音樂 2016年20期2016-02-03

  • 曲式與作品分析輔助音樂欣賞課的教學實踐 ——引導學生音樂體驗的方法初探
    都對奏鳴曲及奏鳴曲式都存在不同的疑問,因此教師在講解之前提前說明古典奏鳴曲與曲式間的異同與聯系,讓學生對體裁及曲式概念形成正確的認識,如對古典奏鳴曲及奏鳴曲式基本結構的分析,為學生說明古典奏鳴曲結構基本為第一樂章(快板,奏鳴曲式)、第二樂章(慢板,變奏、三步或回旋曲式)、第三樂章(小步舞曲、詼諧曲或復三部曲式)、第四樂章(快板或急板,奏鳴、回旋或變奏曲式);奏鳴曲式基本結構為:呈示部(主部、連接部、副部、結束部)、展開部(對呈示部的主題材料發揮或新材料引進

    黃河之聲 2016年8期2016-02-03

  • 從斯卡拉蒂鋼琴奏鳴曲看古奏鳴曲式的形成與發展——以《D大調鋼琴奏鳴曲》(K430)為例
    琴奏鳴曲看古奏鳴曲式的形成與發展——以《D大調鋼琴奏鳴曲》(K430)為例何亞男*(合肥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安徽合肥 230001)多米尼科·斯卡拉蒂是巴洛克時期著名的管風琴師和作曲家,一生創作了大量的鍵盤奏鳴曲?!禗 大調鋼琴奏鳴曲》(K430)以其輝煌的技巧、相當尖銳的不協和音以及聲部的流暢運動聞名于世,成為斯卡拉蒂的代表作品之一[1]。本文通過對其音樂創作特征尤其是結構上的深度剖析,探討古奏鳴曲式的形成與發展。鋼琴;古奏鳴曲式;結構;特征多米尼科·斯卡

    阜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4期2015-12-06

  • 貝多芬《第十九號鋼琴奏鳴曲》(Op.49 No.1)第一樂章音樂分析報告
    鋼琴奏鳴曲;奏鳴曲式;作品分析前言路德維?!し病へ惗喾?,這位偉大的德國音樂家,其創作涉及各種體裁,對奏鳴曲這種傳統體裁的發展所做貢獻是其主要成就之一,他的32首鋼琴奏鳴曲是鋼琴藝術史一座重要的里程碑,被稱為《新約全書》。其中作品第四十九號op.49有兩首,出版于1805年,有人認為是貝多芬為學生練習而創作。這兩首作品最初出版時標題為《兩首簡易奏鳴曲》,但是其中的音樂之美卻非比尋常,是屬于藝術品味極高的作品。接下來對貝多芬g小調鋼琴奏鳴曲(Op.49 No.

    大觀 2015年5期2015-10-21

  • 淺析《舒伯特E大調第一鋼琴奏鳴曲(NO1—D.157)》第一樂章
    調鋼琴奏鳴;奏鳴曲式一、前言舒伯特鋼琴奏鳴曲較他的其他音樂體裁的創作較晚,第一鋼琴奏鳴曲《E大調鋼琴奏鳴曲》(D·157)創作與1815年2月。第一樂章的結構為奏鳴曲式,全曲旋律優美,流暢,富有歌唱性的特點,調性布局有獨特之處,主體材料的發展在舒伯特鋼琴奏鳴曲具有代表性。二、結構分析圖示如下:三、各部分詳解呈示部(1-104)主部(1-15小節)可以劃分為4+4+7的三句體樂段,前兩小節為平行樂句,第一句主題在E大調主和弦上呈示,第二句在主調E大調的屬和弦

    大觀 2015年5期2015-10-21

  • 淺析門德爾松《無詞歌》的奏鳴曲式原則分析
    復三部曲式、奏鳴曲式以及復合曲式。并且在曲集中運用了并列原則、再現原則、循環原則、奏鳴原則等。如作品85之2是一部曲式,作品19之6是并列單三部曲式,作品30之6是再現單二部曲式,作品102之3、作品30之2是三—五部曲式等。有動力化再現、引申和擴充發展的再現、綜合再現、復合功能在現、減縮再現、先減縮后擴充的再現、材料以及調性附和的再現等,都體現了其結構之復雜。二、奏鳴曲式奏鳴曲式被認為是一切完美曲式原則中最重要的曲式原則。由于它內部的結構多用于大型作品。

    戲劇之家 2015年17期2015-09-28

  • 淺析奏鳴曲式的音樂表達形態
    50000)奏鳴曲式是眾多曲式結構中,被經常用于創作的大型曲式結構。從18世紀發展至今,對于奏鳴曲式的發展成熟當首推海頓。他把原有的古奏鳴曲式的連接部和展開部進行了擴充和發展,規模增大也就成為了必然。那么這種音樂以動機為核心的樂思發展,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的一些結論:(1)奏鳴曲式在海頓的手里得到了內在的充實,在原來曼海姆樂派的注重結構創作的基礎上賦予了血肉的豐滿。(2)奏鳴曲式開始承載更多的音樂內容,表達更加戲劇化,情感化,沖突化,矛盾化。(3)展開部和連接

    大眾文藝 2014年22期2014-07-14

  • 否定之否定規律在奏鳴曲式中的體現
    之否定規律在奏鳴曲式中的體現王索尼 (哈爾濱師范大學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奏鳴曲式是音樂曲式結構中高級別的音樂組織形式,常常應用于富于表現戲劇性矛盾沖突和交響性構思的音樂作品中。奏鳴曲式的段落結構絕不是孤立存在的,而充分反映著事物發展的邏輯關系。文章通過對奏鳴曲式三個部分之間的聯系與表現內容的哲學性思辨,闡釋出奏鳴曲式中所體現的否定之否定規律。奏鳴曲式;否定之否定規律;矛盾沖突奏鳴曲式作為西方音樂中最為重要的音樂曲式結構之一,它的發展與形成不僅僅反

    大眾文藝 2014年2期2014-07-12

  • 貝多芬《#C小調奏鳴曲》第三樂章創作特征分析與演奏詮釋
    小調奏鳴曲;奏鳴曲式;創作特征;演奏技術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4)01-0238-02#c小調奏鳴曲(Op.27 No.2)是貝多芬最具有影響力的鋼琴奏鳴曲之一。這首具有幻想曲風格的奏鳴曲創作于1801年,這一時期是貝多芬脫離海頓、莫扎特古典樂派影響的重要時期,也是作曲家不堪耳疾之苦的時期。在#c小調奏鳴曲中,作曲家通過嚴謹而又簡潔的形式表達了具有深刻意義的戲劇性內容,使得作品既承襲了德奧音樂文化的傳統,同

    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年1期2014-03-18

  • 新古典主義音樂的先聲 ——德彪西晚期鋼琴樂曲音樂結構研究
    顯也是符合了奏鳴曲式調性統一的原則。但是諧謔主題的再現是出現在具有展開性質的G部分,不是奏鳴曲式中副部主題在再現部所具有的再現意義;E部分可以被認為是類似于奏鳴曲式的插部,在這里出現了一個十分個性化的單音主題,它在力度、織體、演奏法上都與前面形成了鮮明對比。G部分分別運用前面的音樂材料進行了發展,類似奏鳴曲式展開部。由于第一樂章具有以上這些總體與局部的結構特征,使其具有在循環結構原則的主導下兼有回歸曲式與奏鳴性結構特征的邊緣曲式。2.第二樂章①材料g是對馬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4期2013-06-23

  • 小提琴協奏曲《梁?!焚p析
    方交響音樂的奏鳴曲式和中國戲曲曲牌、板腔式結構相結合,以“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墓前化蝶”三個主要情節為主線,將梁山伯與祝英臺兩人相識、相愛、抗婚、化蝶等情節融入奏鳴曲式的呈示部、展開部和再現部之中,而沒有拘泥于奏鳴曲式雙主題結構原則;將越劇唱腔和西洋樂器的演奏完美結合,如小提琴的演奏借用了我國戲曲音樂中胡琴類民族樂器豐富的演奏技法和效果,被譽為中國民族化交響樂的經典之作。

    琴童 2009年11期2009-11-30

  •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創作風格
    鍵詞:內容 奏鳴曲式 風格特點在貝多芬的創作生涯中,鋼琴奏鳴曲的創作幾乎貫穿著他一生創作的全過程(1795年——1822年),同時也占據了他創作的中心位置。他一生創作的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在鋼琴藝術史上具有獨領風騷的地位,被稱作是西方音樂史上的“圣經新約”。他的鋼琴奏鳴曲的創作內容比較明確,大致分成兩個方面:一個方面表現作曲家頑強地同命運做斗爭的英雄性主題;另一方面表現他對人,對生活以及大自然的熱愛這一田園性主題?!颁撉僮帏Q曲” 是一種用鋼琴演奏的套曲,是古

    大家 2009年12期2009-09-2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