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貝多芬《“熱情”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作品分析

2019-05-27 14:19彭珊
戲劇之家 2019年10期
關鍵詞:奏鳴曲式作品分析貝多芬

彭珊

【摘 要】路德維?!し病へ惗喾遥↙udwing van Beethoven)是18世紀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作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不論是在演奏還是創作的才能上都非常令人驚嘆,被人們尊稱為“樂圣”。在音樂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他不僅為古典主義風格的音樂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同時還開創了浪漫主義之先河,在音樂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貝多芬的作品無論在情感上還是內容表達的深度、廣度上都遠遠超過了前人。本文主要就《第二十三首鋼琴奏鳴曲“熱情”》的第一樂章進行作品分析。

【關鍵詞】貝多芬;奏鳴曲式;作品分析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0-0047-03

目前國內發表過或研究過關于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文章有六百余篇,關于鋼琴奏鳴曲《熱情》的文章共59篇,分別從演奏技巧、創作特征、結構特征、美學研究以及作品分析等角度進行論述,現將近期所看文章進行一系列綜述。

中國音樂學院的徐敏2015年在音樂時空上發表了文章《貝多芬熱情奏鳴曲第一樂章的結構分析》,其文主要通過曲式結構、創作背景分析來展現《“熱情”奏鳴曲》完整的結構和完美的形式,以及貝多芬在音樂上無比堅強的精神。

上海師范大學藝術碩士董玉青在碩士論文《貝多芬f小調第二十三章“熱情”OP.57作品分析與演奏探究》中,主要以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創作特點和“熱情”奏鳴曲的創作特征、演奏探究等方面加以描述,說明了“熱情”這部作品的歷史地位以及在演奏中的一系列問題。主要從主題動機、和聲和節奏節拍等方面闡述作品的創作特征,以及個人演奏時的心得體會。

哈爾濱師范大學孫平平在其碩士學位論文《貝多芬中期鋼琴奏鳴曲創作特點——以貝多芬奏鳴曲<熱情>為例》一文中,主要是以曲式結構的發展來作為音樂的時序,將調式的、節奏動律的、樂句與動機的音樂語言“與時俱進”來解讀貝多芬為人們所表達的音樂思想內涵。哈爾濱師范大學碩士王晗2017年在音樂研究中發表文章《貝多芬<“熱情”奏鳴曲>第一樂章曲式及演奏分析》,主要是從曲式和演奏兩方面入手,“這首作品無論是從創作手法和形式,還是從作品內容與情感方面,都可以看出作曲家的創作不再受海頓、莫扎特的影響,逐步顯現出自己的風格,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

吉林藝術學院碩士何琳琳在其碩士學業論文《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熱情>創作特征與演奏分析》一文中,在對曲式結構以及音樂內涵特點、演奏要素的分析之上,主要就音樂的美學方面說明這首作品,“作品所表現出的矛盾沖突的激烈,斗爭精神的頑強,以及悲劇性的濃重,其豐富的音樂表現及內在音樂情緒的表達總是帶給我們強大的心靈上沖擊?!辟F州師范大學戴欣2017年在黃河之聲上發表文章《貝多芬熱情奏鳴曲作品分析》,從美學以及和聲、曲式等方面作了具體的分析。

一、創作背景及歷史地位

《“熱情”鋼琴奏鳴曲》是貝多芬中期創作的代表作品之一,寫于1804年,它以生動的音樂形象概括了19世紀初期的歐洲人民對反對封建,反對侵略的整個社會風貌,表現出了很深的悲劇性,反映出嚴重的矛盾沖突和斗爭精神,在貝多芬和他前人的同類體裁的作品中是極其少見的?!盁崆椤边@一命名是由漢堡出版商克朗茨瓦起的,很準確地表達出了這首作品的實質。這首作品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達到了高度的完美統一,在結構的擴展、和聲語匯的創新、調性布局的復雜化和主題發展手法的不斷豐富等,在這首作品中得以集中表現,同時也達到了思想性和技術性的高度統一,使奏鳴曲式有了新突破與創新,它所表現出的激情與悲憤所產生的矛盾沖突,都是之前所沒有的。

二、《“熱情”奏鳴曲》第一樂章的作品分析

在《熱情奏鳴曲》中,貝多芬的才華得以完美的體現,現將《熱情奏鳴曲》第一樂章進行分析與闡述?!稛崆樽帏Q曲》第一樂章是奏鳴曲式,其曲式分析圖如下。

(一)呈示部(1-65)

呈示部(1-65),f小調,節拍為8/12拍,快板樂章。

主部主題(1-16),是由兩個不對稱的樂句組成的樂段,4+12的結構形式。首先是從f小調的主和弦開始的,用全曲的特色和聲拿波利和弦作準平行同頭,主部主題的動機a持續了四個小節,顫音的加入形成了對比性的主題,最后在D34/D和弦到D6和弦中結束。5-8小節也是第一樂句的基本結構,上行的小二度的模進,14-16小節作為過渡性的連接,最終在SII6和弦到D6和弦的不完滿變格終止式中結束。

2.連接部(16-34),是7+12的結構,由f小調轉到了其平行大調降A大調上,分為兩個階段,前一個階段同頭作平行的連接,后一階段進行轉調,在降A 大調的屬音上進行長時間的三連音,為其后作屬持續準備。

3.副部主題(35-51),降A大調,4+12的不對稱結構,是擴充性的樂段。兩個相似的樂節拼成的樂句,前一個樂句是由兩個模進的樂節構成,后一個樂句在44小節上停留在屬和弦上,35-39小節的節奏類似于主題a,但是旋律卻傾向于動機b,在43小節-44小節出現了K46-D7和弦的終止式,47-50小節一系列的下行單音的連接引入結束部。

結束部(51-65),為4+6的不對稱結構,兩個樂句為平行變奏關系,前面樂句每兩拍為一個模進的主題,51-54小節與55-58為八度關系,左手的八度使得音響效果更加厚重。后一個樂節在拿波利六和弦之后,上方聲部與下方聲部反省進入到屬功能。61-65小節以兩個小節為基礎片段,重復變奏,63-64小節出現了D34-T和弦的終止式,最后終止于降a小調上。

(二)展開部(65-135)

1.引入部分(65-78小節),E大調,雖然調性變化了,但是依舊是主部主題材料a和材料b的織體形式,65-68小節是主部主題材料a的變形形式,69-78小節是材料b的變形形式,基本節奏音形相同,不斷使用了二度關系的模進。

2.展開部(78-122小節),整個展開部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主部材料,連接部材料和副部材料的展開。

第一階段(79-90),主部的旋律部分在雙手間交替起伏,現出現在低音聲部,后以每兩個小節為單位高低音聲部相互對應,調性也不斷變化,在e小調、c小調中移動,在第89小節處出現DVII7和弦進入降D大調。

第二階段(91-109),這一階段三連音為主要的節奏型,幾乎完整地在降D大調上發展,101-103小節在屬和弦與拿波利六和弦之間不斷變換,103-105小節左手一直進行屬持續。

第三階段(110-122),副部仍然是以旋律樂句的模式開展,在降D大調和降b小調上展開,通過低音二度上行模進逐步過渡到屬準備,結束在DVII7和弦上。

屬準備(123-135),以從主調的DVII7和弦開始,在最后兩小節保持在低音C上,以屬持續音直接過渡到再現部。

(三)再現部(135-262)

1.主部主題(135-151),4+12的結構,經過了五個小節的屬持續音,再現部依舊是在f小調上進行,從左手的屬持續音開始,右手均為八度和弦,除了左手變為三連音的節奏型之外,右手和弦基本與主部主題相同,右手的八度使聽覺效果更加寬厚,在138小節DVII34/D和弦到D和弦結束了第一個樂句,140-145小節以K46和弦到屬和弦結束了第二個樂句,第146小節到151小節為主題的擴充,SII6和弦到D和弦的解決結束了再現部的主部主題。

2.連接部(151-173),再現部的連接部也是由兩部分組成,與呈示部的連接部基本相同,是11+12的結構,只是在調性上有了些變化,前11小節同頭基本相似,后12小節作為準備,最后又回到了F大調上。

3.副部主題(174-189),是4+11的結構,副部主題的再現與呈示部副部主題整個織體基本完全相同,是在F大調上,在183-184小節處,出現了K46到D7和弦的終止式,186小節到189小節作為副部的一個延伸。

4.結束部(190-202),轉入了F大調的同名f小調,在調的回歸的前提下,幾乎是完全相同的,與呈示部副部主題到連接部的調性變化形成了鮮明的對稱。201-202小節從D34和弦到T和弦進行完全終止。

(四)尾聲(203-262),在f小調上,203小節的低音聲部出現了主部主題的主題動機,從第203-210小節是第二次再現部的主部主題,后面省略了連接部直接進入到副部主題,216-217小節是一個D34和弦到T6和弦的終止式,218小節又引出了第二再現的結束部,在240小節D7和弦到T和弦的完全終止式中結束。由于在246小節和256小節出現了兩次K46和弦到D和弦到主和弦,因此我們可以將尾聲分為三個階段。

呈示部是在f小調完成的,8+7的結構主部材料和副部材料的展開形式合在一起稱為這部分的結構。中間的插部運用了拿波利和弦,是一種華彩形式的自由中部形式,在最后依舊是屬準備連接的形式。再現部是一種倒裝的再現,雖然還是在f小調上,但是旋律的形態是完全不同的。

三、結語

通過對這首作品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貝多芬在這首作品中和聲材料運用上比較嚴謹規范。同時,屬和弦持續以及轉調的使用是亮點所在。古典主義的傳統與浪漫主義的完美結合體現出貝多芬的作品既有古典的理性,又有浪漫的風格。

在音樂風格上顯示了貝多芬古典傳統的一面,但在曲式結構,和聲的變化、八度和弦級數的運用、轉調手法等等又預示了貝多芬藝術觀的轉變,在傳統基礎上進行突破、創新、發展,進一步創造和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參考文獻:

[1]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 [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2]王晗.貝多芬《“熱情”奏鳴曲》第一樂章曲式及演奏分析[J].音樂研究,2017.

[3]徐敏.貝多芬《熱情奏鳴曲》第一樂章的結構分析[J].音樂時空,2015.

猜你喜歡
奏鳴曲式作品分析貝多芬
亦遠亦近貝多芬
奏鳴曲式再現的多種可能性
交響樂之王——貝多芬
貝多芬
貝多芬·丁
貝多芬《悲愴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的音樂結構的分析與研究
節奏型在普羅科菲耶夫中期奏鳴曲式樂章中的應用
貝多芬《第十六鋼琴奏鳴曲(Allegro vivace)》音樂風格與演奏藝術分析
柴科夫斯基《第五交響曲》第一樂章指揮版本比較
鋼琴教學中的作品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