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學

  • 上海城東女學的辦學過程及圖畫教學
    士開始在中國興辦女學,從而引發中國有志之士對女性教育的問題的關注。以維新派為首的有志之士認為,推行新式教育是使中國得以振興的根本方法。而女子教育是新式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于是,在教育救國的思想下,中國的有志之士開始創辦女子學校,并大力推崇女性接受實業教育,教授刺繡、紡織、造花等傳統手工藝,開創女子圖畫教育的先河。一、辦學時間的考證上海是中國近代開辦女學的重要陣地。據資料統計,1898年,上海就已經興辦了15所女子學校,至1915年,上海的女子學校數量達到

    大眾文藝 2023年11期2023-06-16

  • “幼學—家學—女學”協同發展的價值理念、邏輯證成與模式創新
    性。幼學—家學—女學概念的提出基于中國傳統文化對家庭重視的文化基因和當代家庭發展的現實需要。就邏輯而言,兒童發展是“幼學—家學—女學”協同發展的根本動力,核心家庭的形成強化了“幼學—家學—女學”協同發展的現實基礎,社會主義家庭新風尚是“幼學—家學—女學”協同發展的文化愿景。為實現“幼學—家學—女學”的協同發展,應以促進婦女兒童的社會融入為效益目標、以道德教育為主要內容、以政府主導構建社會支持體系、以新形態“家校共育”為常態化協同路徑,并以跨學科研究為學術支

    學前教育研究 2023年1期2023-05-30

  • 養蒙資源與觀念整合:強國保種話語下新政蒙學與女學的互動發展
    末新政時期蒙學與女學得以發展的緣由之一。梁啟超在1896 年《論女學》中將女學與兒童蒙養相關聯,說道:“故治天下之大本二,曰正人心,光人才,而二者之本,必自蒙養始,蒙養之本,必自母教始,母教之本,必自斧削始,故婦學實天下存亡強弱之大原也?!保?]214嚴復1897 年翻譯赫胥黎的《天演論》在《國聞匯編》上連載后,優勝劣汰、物競天擇[2]幾乎成為1898 年之后中國婦孺皆知的普遍道理,“強國保種”開始成為推進清末改革的話語旗幟。雖然秋瑾這類女學發展的早期先鋒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10期2022-12-04

  • 從《中國女子教育》透視中國晚清女子教育狀況
    ,在梳理晚清教會女學與中國自辦女學差異的同時,探索當時推動女子教育發展的諸多因素,發覆中國晚清女子教育。一、瑪格麗特·伯頓與《中國女子教育》瑪格麗特·伯頓生于一個信仰基督浸信會的美國家庭。1908年,她陪伴身為教授、牧師的父親出訪中國、日本等地。沿途所見所聞令她對中、日女子教育好奇不已。在中國長達半年的游歷成為伯頓學術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她自此投身于女子教育與宣教活動,堅信二者存在緊密關聯。她曾出版《中國女子教育》《中國近代知名女性》[4]《日本女子教育》[

    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5期2022-06-15

  • 嚴修新私學的實踐
    要從嚴修創辦新式女學、創設師范學校、建立南開私立學校體系三個方面進行探討,以對嚴修的新私學的實踐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和認識。一、創辦新式女學嚴修在對于近代教育救國的理念中一直是提倡發展女子教育的,主張男女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機會。而中國一直秉承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思想,女子教育并沒有得到很大的發展。近代中國女子學校的出現,始于外國教會在中國建立女子學校,他們最初的目的是為了向中國傳教但也是中國有了女子學校的開端。后來中國陸續就有了國人自辦的女學。比如梁啟超

    文學天地 2021年5期2021-09-10

  • 地方士紳與晚清女學
    轉型過程中,“興女學”是最為重要的新因素。關于近代女子學校教育的研究,早已是教育史界的熱點話題,新時期以來成果迭出,僅專著至少可舉出盧燕貞、黃新憲、雷良波、杜學元、閻廣芬、谷忠玉、熊賢君諸人數種。①(1)①盧燕貞,《中國近代女子教育史》,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版;黃新憲,《中國近現代女子教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雷良波等,《中國女子教育史》,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杜學元,《中國女子教育通史》,貴州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閻廣芬,《中國女子與

    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20年3期2020-09-21

  • 上?!俺菛|女學”和李叔同的音樂情緣
    情況,應從“城東女學”開始談起”①轉見孫繼南《一份殘存的珍貴音樂教育史料:劉質平“文革日記”解讀》,載《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11年第2期,第16頁。,從音樂界前輩學者對“城東女學”的認識可見其在早期音樂教育中的地位。李叔同(1880—1942)是中國近代知名的音樂教育實踐者,對于他早年的音樂教育活動,學界曾給予不少關注。筆者在相關研究中,發現了與“城東女學”音樂教育有關的早期史料,由此認為,對于李叔同相關問題的研究,史料利用還存在明顯不足,

    音樂傳播 2019年1期2019-07-25

  • 論常州張氏家族母教與女學的傳承及新變
    究張氏家族母教與女學的傳承及新變。這種傳承體現為兩個方面:一、于女職之暇治學;二、治女學以成女德為基礎,而傳承中的新變則表現為家族對女性的文學才能更加重視。關鍵詞:《棣華館詩課》 常州 母教 女學 張曜孫《棣華館詩課》是清代常州張琦一門第三代文學女性的詩歌選集。清代江南地區家族文化發達,張氏家族即是其中典型?!俺V荽竽祥T張氏”孕育了張惠言、張琦兩兄弟,更造就了張琦一門數代女性作家群體。張琦之妻湯瑤卿出身文學世家,“幼知書能詩,工繡事,尤善翦彩”。然瑤卿婚于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19年1期2019-04-15

  • 清末女學的受阻和破阻 ——由1902年《大公報》所見
    30031)清末女學的興起不是無緣無故的,“三從四德”“女子無才便是德”在幾千年中國封建社會里非常有市場,廣大女性變成了男性的附屬品,導致占總人口一半的女子,很少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被牢牢的束縛在自己的小家庭上,對社會貢獻有限。清末外國的堅船利炮擊垮的不僅僅是孱弱的清王朝,也逐漸打開了中國閉塞的世界,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醞釀,尤其甲午戰爭、庚子賠款后,變法圖強逐漸深入人心,進而成為整個社會的共識,但是即使再完善的制度、再正確的政策,都需要人的實施,恰恰中國女

    黑龍江史志 2019年1期2019-03-14

  • 晚清時期河南女學發展概析
    菲?晚清時期河南女學發展概析王菲(陜西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晚清國勢危急,女性的力量開始被更多的人關注,于是女學被提倡,各地的女性教育活動不斷開展。河南作為中部大省,雖位于交通要地卻因種種原因而風氣遲開,一直沒有在全國女學發展中占上先列,但在河南各位仁人志士的共同努力下,河南女學發展雖慢卻一直在進步。清末民初的許多報紙也對河南女學的發展情況做了相關報道,而河南女學的發展也對當時的歷史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清末;河南;女學;背景;發

    天中學刊 2019年2期2019-01-20

  • 清末女學的受阻和破阻(由1902年《大公報》所見)
    冰安徽大學清末女學的興起不是無緣無故的,“三從四德”、“女子無才便是德”在幾千年中國封建社會里非常有市場,廣大女性變成了男性的附屬品,導致占總人口一半的女子,很少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被牢牢的束縛在自己的小家庭上,對社會貢獻有限。清末外國的堅船利炮擊垮的不僅僅是孱弱的清王朝,也逐漸打開了中國閉塞的世界,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醞釀,尤其甲午戰爭、庚子賠款后,變法圖強逐漸深入人心,進而成為整個社會的共識,但是即使再完善的制度、再正確的政策,都需要人的實施,恰恰中國

    長江叢刊 2018年36期2018-11-14

  • 孫詒讓女學教育觀與近代溫州女學教育體系的建立
    校,激發了他興辦女學的熱情。他一生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從事教育方面的工作,曾任溫處學務分處總理、清政府學部咨議官、浙江學會議紳、浙江教育學會會長。面對清末日漸衰落的教育制度,以及西方教育思想的傳入,他竭力主張“非廣興教育,無以植自強之基”[2],率先在家鄉創辦新式學堂,希冀教育救國,認為“蓋凡百新政,無不以此(教育)為根本,又非徒學務而已”[3]472,在興學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女學教育觀。孫詒讓的思想集中體現在《興儒會略例》 《周禮政要》 《周禮正義》等書中,并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8年2期2018-07-30

  • 梁啟超“欲強國必由女學”說探析
    104對他而言,女學更被賦予了“救亡圖存”的時代意義。作為當時思想界、輿論界的旗手,在1896年發表的《論女學》一文中,梁啟超明確提出了“欲強國必由女學”[1]30的思想。本文將對這一重要思想略作探析,以就教于方家。1 興女學的必要性什么是“女學”?梁啟超曾說:“古之號稱才女者,則批風抹月,拈花弄草,能為傷春惜別之語,成詩詞集數卷,斯為至矣!若等此事,本不能目之為學”,“吾之所謂學者,內之以拓其胸懷,外之以助其生計,一舉而獲數善”。[1]31可見,梁啟超所

    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2期2018-02-10

  • 關于秋瑾女子教育與女權思想之研究
    代革命家和女權和女學思想提倡者,呼吁開辦女子學堂,開女工藝廠,使近代中國女子自己能學習學問、手藝,立志圖自立。提倡男女平權,反對女子無才便是德和男尊女卑的思想束縛和壓制女子。關鍵詞:秋瑾;近代革命;女學;女權思想秋瑾(1875——1907)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烈士,浙江紹興人,早年加入光復會,同盟會,接受革命新思想,后去日本留學,是女權和女學思想的倡導者,提倡男女平等,女性自立,女子應該接受近代教育,拋開封建思想的枷鎖等等,被譽為“巾幗英雄”“鑒湖女俠”。本

    山東青年 2017年9期2018-01-27

  • 略論晚晴女子音樂教育普及概況
    、晚晴政府設立的女學堂,以及家庭和社會式的女學教育,都是我們予以研究的內容。另外,在《女學生雜志》、《女學唱歌集》、《申報》、《萬國公報》、《女子世界》等期刊、報紙中,我們也能窺探出不同的女學普及信息。對晚晴女子音樂教學的普及研究,既是對歷史負責的態度,也從側面揭示了晚晴音樂教育發展的歷史規律。一、教會女學(一)設立及課程教會女學所設課結構大體以宗教課為主,以達到傳教的目的,早期還相應安排國文,如《四書》、《女兒經》、《孝經》等傳統教育內容,與此同時,學習

    黃河之聲 2018年12期2018-01-24

  • 我的同桌
    姜欣妍了。她是個女學霸,只要有難題出現,她的小宇宙就會爆發。這不,數學老師布置了一道由奧數引申的難題。下課鈴聲響了很久,這位女學霸屁股都沒有動一下,目不轉睛地思考著題目。她一會雙手托著下巴,一會兒翻數學書,還拿出了一本初中數學大百科。這時,如果有誰和她說話,她都不會理的,早已一心鉆到題目中去了。她如此認真鉆研,數學題只好“舉手投降”,你說,這樣的學霸同桌我能不佩服嗎?她呀,有時候還愛搞惡作劇。一次英語課,我的英語書怎么也找不到,根據經驗判斷,書是被她拿走了

    學生天地·小學中高年級 2017年7期2017-10-11

  • 從清末新政看四川婦女地位變化
    影響頗大的為四川女學興起和四川婦女放足運動,使四川女性受教育權得以尊重,身心得以解放,提高了建設近代四川的生產力。清末四川婦女地位得到了極大提高,解放婦女的思想開枝散葉,對后來四川更為徹底的婦女解放運動奠定了基礎。關鍵詞:清末新政;四川;女學;放足;婦女地位;變化早在上世紀20年代,陳東原先生在其著作《中國婦女史》中提出中國近代婦女運動當以不纏足運動和興女學運動為起點,這一觀點得到了以后學者的大致認同。清末新政的眾多興學舉措中,女學在四川得到了較大發展,打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17年7期2017-09-02

  • 從《時事畫報》看清末嶺南女學
    》圖的女性群體對女學的態度和圖中表現的女學矛盾性入手,探討晚清民初嶺南地區的女學現狀和畫報女學內容的傳播意義。關鍵詞:《時事畫報》;尼姑庵;女學0 引言自《時事畫報》創刊以來,不論是因吸引消費者的需要還是女性自身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女性的形象就經常在畫報中出現?!稌r事畫報》關于女學①的內容,集中在1906年開始刊登,1907年最為豐富。在隨后的幾年中,關于女學的報道沒有那么集中,也沒有太具代表性的畫面,當然其中包含了一些客觀因素。②到了民國元年(1912年)

    藝術科技 2016年12期2017-05-04

  • 教會女學與近代中國女子教育
    創辦了許多的教會女學。女學的創辦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而近代中國的女子教育也正是由此開始的。一、教會女學的創興(一)教會女學初創的背景在中國封建的古代社會里,可以接受正規教育的只有男性,而女性只能接受一些簡單的家庭教育。古代的中國,女子都是被禁錮在自己的閨房之中,她們從小就接受著傳統的家教理念,被灌輸“三從四德”的理論。這樣的傳統觀念一直束縛著女性的思想,從而使廣大女性成為了男子的附屬品。東漢班昭所著的《女誡》,更是嚴格規定了古代女子的日常行為規范,對

    呂梁學院學報 2017年5期2017-03-16

  • 傳承古代女學,解讀現代女性幸福之道
    書院,致力于弘揚女學經典學習,亦是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傳承 女學當為其首古言道:家中女人涵養程度決定家族的興旺衰??;國家女人素養高低決定國家的生死存亡。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根本,而家庭起源于夫婦。所謂治天下,首正人倫;正人倫,首正夫婦;正夫婦,首重女學。所以一個社會的興衰,女學關系重大。女學泛指女性教育,舊時女學大多集中在培育女性的婦德,婦職,婦言,婦容和閨門禮儀等,其自成一套教育體系。在古代女學深受統治階級高度重視,帝王后妃、重臣名

    世紀人物 2016年9期2016-05-14

  • 近代中國教會女學興盛緣由探析(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
    7)近代中國教會女學興盛緣由探析(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王冰青(天津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 天津 300387)教會女學從創辦伊始,在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辦學規模逐漸擴大,層次逐步提升,逐漸形成了一套相對獨立且較為完整的教育體制與辦學模式。在這一歷史時期,中國教會女學的興盛發展是19世紀40~70年代教會女學發展的必然結果,與傳教士輿論宣傳的引導息息相關,也是中國社會風氣日開的產物。近代中國 教會女學 興盛緣由自1842年8月鴉片戰爭失敗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6年26期2016-03-03

  • 讓世界看到同里文化之美 花間堂·麗則女學
    民國女學 聚焦時代之美花間堂于2009年誕生于云南,現在麗江、束河、香格里拉、閬中、蘇州、杭州、周莊、無錫各地經營?;ㄩg堂的一大特點是脫胎于古建,例如周莊花間堂前身是昆山市文物保護建筑、當地有名的戴宅;蘇州花間堂是晚清重臣潘祖蔭的江南府??;而同里花間堂則脫胎于江南百年女子名校麗則女學。每次改建,花間堂團隊會查閱大量歷史資料,請教文物歷史專家,將梁柱、磚瓦、木雕、石刻全部保留,還原老宅的精髓。同時讓老宅滿足現代生活品質,融合中西審美。同里花間堂由古風園和麗則

    旅游休閑 2016年2期2016-01-31

  • 傳教士對清末女子教育的影響
    。傳教士創辦教會女學、帶動了中國自辦女學的開展,使得中國第一批女留學生出現,大力沖擊了中國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改變了中國的傳統陋習,促進了婦女運動的蓬勃開展,極大程度上促進了中國近代女子教育的產生發展。傳教士;女子教育;清末鴉片戰爭后,中國國門被打開,西方傳教士趁勢涌入,在中國進行軍事、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活動。其中大批傳教士致力于中國的女子教育。這些傳教士為何會選擇中國女子來進行傳教,當時中國社會中女子又處于何種地位,傳教士對女子教育產生了哪些影響,這

    人間 2015年31期2015-12-08

  • 微信群里的刀光劍影
    時便是心高氣傲的女學霸,當年我們還懵懂時,她已經明確規劃自己的人生了,對未來的薪資收入和配偶條件,都有明確的硬指標。女學霸在考上名牌大學,又攻讀了另一名牌的大學碩士后,在一線城市找到了一份人民教師的工作,嫁了一個任她欺凌任她驅使的博士老公。也不知是自覺人生志得意滿,還是閑得發慌,她在群里甚是活躍,無論啥時候都能看到她頭像在那刷屏。當年性格內向的她,現在居然跟以前八竿子打不著的人也能侃侃而談。對話內容無非是曬工資福利,問別人情況,特別是逮到同是人民教師的同學

    環境與生活 2015年1期2015-12-02

  • 女學霸到全職太太再到兼職代購
    ,昔日大名鼎鼎的女學霸也被拉進群里,從大洋彼岸回來參加這次的大Party。出身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的女學霸是個“白富美”。最難得的是她是一個很淳樸的姑娘,身上一點矯情都沒有。不但學習好,體育也非常棒,班里很多同學都忘不了她當年勇奪女子110米欄的英姿,簡直比劉翔還帥。她以全市第三名的成績考進了南方最著名的一所大學,大四時被交換到南洋理工大學繼續學業,然后就是遠赴美國繼續深造。同學們想見她還有一個原因是她的朋友圈照片豐富多彩:馬卡龍、舒芙蕾、紙杯蛋糕等各種高大上

    中國經濟周刊 2015年11期2015-09-10

  • 女學霸的N種打開方式
    一片光明。而說到女學霸,聽起來,這本身就是個令人肅然起敬、氣場宏火,如同女強人一般,被定義為第三性的人群吧。走出象牙塔的她們不就該端坐在食物鏈的最頂層俯視蕓蕓眾生,令眾多庸庸碌碌的男性形同螻蟻、俯首稱臣嗎;她們不就該用經歷了無數次考場的敏銳頭腦和出眾智商,在職場上輕易地運籌帷幄,讓人望塵莫及嗎?她們應該輕輕松松地穿梭在跨國集團的高層會議中,或者和天使投資人大談A、B、C輪的投資項日……本期《品位Maxi》策劃的火專題里,我們很有興趣去探究一番當年的那些女學

    品位 2015年9期2015-05-30

  • 清末民國桂東南女學研究(1904-1937)
    00)回顧中國的女學發展,近代教會女學是重要的觸發因素,西方近代新知識新思想特別是“男女平等思想”的傳入則進一步推動了中國近代女學的發展。對于中國近代女學教育,學術界的研究著述頗多,既有整體性研究也有區域性研究。但涉及到廣西女學教育的,特別是區域性的研究,目前則較為少見。本文擬通過對桂東南①——廣西女學最先發展的區域,清末民國女學教育的研究,理清桂東南女學教育的發展脈絡、基本情況,找尋桂東南女學教育發展的原因及限制性因素。同時也希望通過對桂東南女學教育的梳

    玉林師范學院學報 2015年6期2015-05-28

  • 《云南》雜志時期張耀曾的教育思想
    》、《論滇省當興女學》等一系列文章,提出了其旨在通過教育救云南救中國的教育思想。張耀曾的教育思想包括:提高云南人民以及中國人民的社會智識,急興公學,興辦女學,創辦半日學堂、夜學堂、學會等,對喚醒云南人民重視教育、發展教育以及普及教育起到了一定的啟蒙作用?!对颇稀冯s志; 張耀曾; 教育思想一、《云南》雜志概述甲午一役,清廷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割地賠款,利益均沾,中國面臨著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是時,仁人志士紛紛出國,近赴東瀛,遠渡歐美,尋求救國救民之道

    昭通學院學報 2015年1期2015-04-10

  • 致我們的S先生
    ,看著他和班上的女學霸一起討論化學,而我,卻只能默默地看著兩人愉快地交談,怎么突然陽光就這么刺眼了呢?我每天認真地聽著化學課,卻真的怎么都聽不懂。我有一個閨蜜,Z,從高一開始,一起上下學,兩人形影不離,我喜歡吃甜的,她卻喜歡吃辣的,我喜歡可口可樂,她卻喜歡百事可樂,可是我喜歡S,她卻也正好喜歡S。Z那天的心情十分不好,走在回家路上,她卻抱著我哭了起來,哭著說了許多許多,原來S說了她一句壞話,竟把她氣哭了,我怔住了,小心翼翼地問:“你喜歡S?”從來沒有想過,

    意林原創版 2015年9期2015-04-09

  • “癸卯學制”與晚清女子教育
    子學校,在“中國女學堂”關閉之后,很快又在多地興起。1904年初頒行的《奏定蒙養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在制度上否定了女學堂的合法存在,給女子教育的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作者通過對章程制定者之一、學務大臣張百熙的演說的分析,認為章程也有正面意義,為女子教育的發展預留了一定的空間。而章程實施后的女學實踐,證明其負面效果相對有限。女學事業的命運,主要取決于地方的人事因素?!蹲喽绅B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的頒行,為1907年《女子小學堂章程》《女子師范學堂章程

    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5年1期2015-04-02

  • 康廣仁與中國女學堂研究
    )?康廣仁與中國女學堂研究劉方瑋(暨南大學 文學院, 廣東 廣州 510632)中國女學堂的成立為近代女學的興起、女子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戊戌六君子之一康廣仁在其成立過程中占有較重要位置,卻為后人所忽略??祻V仁不僅提倡女學,且在女學堂籌辦過程中有著具體籌劃作用,并積極利用社會媒體進行宣傳,提高其聲望,從而促進了女學的發展、加速了近代女子解放過程??祻V仁;中國女學堂19世紀中期以后,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仁人志士們接觸西學,認識到女子教育的重

    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2期2015-03-17

  • 呂碧城的個人完足“女學”論
    紳幫助下,其興辦女學之志亦如愿以償。當年11月,由其出任總教習的天津公立女學堂(后改稱“北洋女子公學”)開學;直到1911年7月并入北洋女師范學堂,②曹桂方、張玉鐘主編:《河北師范大學志(1906-1995)》,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2 頁。其間呂始終主持校務。辛亥革命后,呂碧城曾任袁世凱總統府秘書,并移居滬、港。1920年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游學,1922年歸國。1926 至1933年,又由美至歐洲多國游歷,在巴黎、日內瓦、柏林均有較長

    漢語言文學研究 2015年2期2015-01-01

  • 晚清最后十年女子教育發展概況
    下,各階段各種類女學相繼出現并得到一定發展,雖存在諸多不足,但是成績也是值得肯定的。[關鍵詞]清末;女學;概況晚晴最后十年女子教育發展,可以科舉制度的廢除分為兩個階段??婆e廢除以前,教育仍以傳統形式為主,官辦新式學堂興辦較少?!翱婆e廢除之后,設學部管理教育事宜,近代教育的發展開始步入正軌,在學制及有關章程的引導下,女學也取得了較大成就。(一)女子小學堂各地爭先興辦女子小學堂,發起者大多為地方開明鄉紳,因為他們開明也樂于承擔地方公共事業的建設,更重要的是他們

    黑龍江史志 2014年9期2014-11-25

  • 女學到女界:晚清廣州女性群體的發展脈絡
    [摘 要]女學的建立和女學事業圈的形成,賦予了女性新的社會身份,造就了新女性群體。晚清廣州女性群體的產生有著具體的歷史動因和發展脈絡,女性群體的組織化過程體現了其社會網絡的建構和地方社會的影響。變革圖存的社會現實、女性主體意識和群體意識的覺醒、社會新興階層的崛起等因素都影響了由女學到女界的進程。[關鍵詞]晚清;廣州;女學;女界一、女學的建立中國新式女學的創辦,發軔于教會女學。西方教會很早就進人廣州,并建立女學,以致“各省女學堂未興,惟上海、廣東有之”。[1

    黑龍江史志 2014年5期2014-11-25

  • 女學熱”:是智慧課堂還是愚民教育
    多個城市興起了“女學熱”,“女學”班授課地點從北京、山東、河北一直綿延到陜西、廣東、海南……支持者認為,“女學”告訴女性提高自我修養、用心感受他人需求、運用智慧經營好家庭,有助于化解那些因過分強調“自我”而導致的家庭矛盾;反對者則認為,“女學”是愚民教育,早已過時,應當大力提倡女性的個性解放?!?span class="hl">女學”課堂為什么開據了解,近年來,全國各地興起了形式多樣的“女學”課堂,有傳統私塾,也有公益學校,其運營資金多來自基金會、企業、高校,一些“女學”課堂甚至還有政府背

    人民周刊 2014年12期2014-09-10

  • 論梁啟超的興女學思想
    代中國最早倡導興女學的宣傳家。他曾在深刻批判傳統陋習限制女子受教育權利、桎梏女子發展的基礎上,提出了 “女學盛則國必強”的觀點,不僅如此,他還將其興女學思想付諸實踐,扶助創辦中國第一所自辦女學堂——經正女學。梁啟超的興女學思想不僅豐富、深邃,而且被視為推動近代女學發展的理論依據。在他的推動下,全國各地展開了興女學、開女智的實踐,不僅提高了女子的素質和能力,而且促進了女性自我主體意識的覺醒。一、梁啟超興女學思想產生的背景中國封建社會一直奉行 “男尊女卑”的觀

    衡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4年5期2014-08-15

  • 試析大眾傳媒對晚清女子教育的作用 ——以《申報》為例*
    放,推動興辦新式女學,為促進新式女子教育合法化、正規化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在所舉例證后面均注明冊數及頁碼,且均引自上海書店《申報》影印本。一、《申報》的創刊及其社會角色《申報》于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創刊于上海,經營者是英商美查。至1889年,《申報》已發展成為全國影響最大、銷量最多的報紙。1907年春,買辦席裕福買下了《申報》的所有股權,開始由華人經營,但當時為防止官府干涉,名義上仍屬于外人。1912年(民國元年)席裕福將申報館售于史家修

    江蘇海洋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4年2期2014-04-17

  • 《好姻緣》與蘇州大同女學1909年的風波
    姻緣》與蘇州大同女學1909年的風波黃湘金(西南大學 文學院,重慶 400715)大同女學是近代蘇州辦學成績優良、享有盛譽的女學堂,1909年的《申報》卻有文章污蔑其浪得虛名,且師生之間有曖昧情事發生。蘇州士紳隨后進行辯誣。同年發表的小說《好姻緣》繼續對大同女學進行攻擊,是為典型的“謗書”。黑幕小說;《好姻緣》;大同女學;《申報》一、近代教育史上的大同女學在近代女子教育史上,蘇州是上海、天津之外又一值得關注的重鎮。江漱芳于1901年正月在蘇州因果巷開辦的蘭

    蘇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4年6期2014-04-10

  • 維新語境下的興女學思想探賾*
    )維新語境下的興女學思想探賾*陳文聯,桂運奇(中南大學歷史文化研究所,湖南長沙410083)19世紀70年代,以鄭觀應、王韜等為代表的早期維新派思想家面對民族危亡,提出了一些興女學的思想和主張,成為近代中國最早關注女子教育的思想家;甲午戰后,以康梁等為首的男性精英們推動興女學思想繼續向前發展;進入20世紀,早期知識女性們的女性主體意識逐漸覺醒,并試圖從自身經歷出發解讀女子教育問題,標志著維新語境下的興女學思想達到了高潮。維新語境;興女學思想;女性先覺者在中

    長沙大學學報 2014年1期2014-03-25

  • 《云南》雜志時期張耀曾的教育思想
    學》《論滇省當興女學》等文章,主張教育救云南救中國,提高云南人民以及中國人民的社會智識,倡導急興公學,興辦女學,創辦半日學堂、夜學堂、學會等,在遙遠的東瀛傾吁著他愛國救國的教育思想。(一)興辦公學張耀曾認為,中國人民的社會智識沒有歐美各國人民的社會智識高,政治思想不發達,權利意識很淡薄,因此為了提高云南人民以及中國人民的社會智識,必須發展教育,并進而普及教育。在《滇省宜急興公學》一文中,他分析了當時云南教育的現狀,并認為為了普及教育,必須興辦公學:“我滇僻

    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14年4期2014-03-11

  • 民國女校興衰紀
    無心插柳”的教會女學邁出建女校第一步的,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傳教士們。傳教士們發現,因中國傳統文化對女性“主內”的角色定位,幾乎將二萬萬女性隔絕在基督教文明之外。為擴大傳教范圍,“作為誘導學生前來的一種手段(容閎《西學東漸記》)”,傳教士們開始辦學。1844年,中法《黃埔條約》簽訂。條約規定:“佛蘭西人亦一體可以建造拜堂、醫人院、用急院、學房……”為傳教士獲得合法辦學的權利,也開啟了向中國女性傳教的一扇大門。同年,女傳教士愛爾德賽夫人,在浙江寧波創辦了寧

    時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3年8期2013-04-10

  • 女學觀看20世紀初女性社會地位的轉變——以1915年《婦女雜志》為例
    意義的轉型,其中女學觀所反映的女性社會地位的轉變是近代中國女性時代轉型的重要體現,而報刊雜志是承載這些教育思想,表現女性新角色的重要陣地。因此以當時的報刊雜志為立足點,是研究20世紀初社會轉型期中國女性社會地位的重要視角?!秼D女雜志》是上海商務印書館于1915年發行的婦女刊物,讀者群主要是女性,設有論說、家政、學藝、名著、小說、譯海、傳記、文苑、雜叢、余興等欄目,后增設調查、美術、女學商榷等專欄。因為《婦女雜志》在當時并非比較激進的女性刊物,加之當時雖然社

    黑龍江史志 2012年5期2012-08-15

  • 清末民初黑龍江女學教育探析
    程。隨后中國近代女學教育如雨后春筍,遍及全國各地。位于中國最北部的黑龍江也不例外,雖然它地處祖國塞北,自古以來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開發比較晚,民風崇尚騎射而輕視教育,文化教育事業比中原相對滯后。但是在清末民初,黑龍江的文化教育事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女學教育成為黑龍江教育中重要的一筆。一、黑龍江女學教育興起的背景清末,全國及黑龍江省的形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盛極一時的清王朝為了擺脫困境,在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一月十九日,光緒皇帝頒布了一道“上諭”,提出

    黑龍江史志 2012年9期2012-08-15

  • 蔡元培的女性倫理觀
    觀念的束縛,倡導女學,推行男女同校,為實現女子獨立及推動近代中國社會變革作出了巨大貢獻。關鍵詞:蔡元培;人格;女學;余正燮中圖分類號:B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21-0038-03蔡元培(1868—1940),字鶴卿,號孑民,浙江紹興人,清末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是近代中國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為推動近代中國的社會轉型作出了巨大貢獻,為我們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文化和思想遺產。本文擬就蔡元培的女性倫理思想作

    學理論·下 2012年7期2012-08-09

  • 論戊戌時期的興女學思潮
    1)。戊戌時期興女學思潮是中國近代社會發展,思想、教育史上的一種重要社會思潮,反映了當時時代背景下人們對中國社會發展的認識。對戊戌時期興女學思潮產生的背景、過程、歷史地位與作用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不僅有助于我們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戊戌時期興女學思潮產生、發展的理路和內在規律,而且能為當前解決婦女問題,發揮半邊天的積極主動性,為探索中國出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提供歷史借鑒。一、戊戌興女學思潮興起的背景正如梁啟超所說:“有思潮之時代,必文化昂進之時

    江西社會科學 2012年10期2012-02-18

  • 清末女子教育的制度化進程
    化進程,中國近代女學也隨之興起。中國傳統封建社會奉行男尊女卑,封建禮教不僅完全剝壓女子的受教育權利,并以“三從四德”的行為規范、“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價值標準和纏足的陋習,將中國女子完全置于被奴役的境地。因此,女學的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順理成章的,是在夾縫中艱難前進的。從第一所國人自辦女學——經正女學的創立到1907年《學部奏定女子學堂章程》(下簡稱《女學章程》)的頒布,期間女子學堂發展緩慢,而且屢遭破壞。1907年以后發展較快,進入民國有了較大發展。一、1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2011年10期2011-08-15

  • 辛亥革命時期長沙女學的興辦及影響*
    辛亥革命時期長沙女學的興辦及影響*簡姿亞,薛其林(長沙大學,湖南長沙410003)長沙女學興辦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到辛亥革命時期,便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近代女子教育體系:學校眾多,課目設置較為先進,辦學門類較為齊全,從幼稚園、女子小學、女子中學,到女子師范學校、實業學校、職業學校、特殊學校等一應俱全。長沙女學的興辦推動了長沙女性的解放進程,為長沙和湖南培養了一群女性人才,也在一定程度上改造著長沙社會的傳統陋習,促進了長沙社會的近代化進程。辛亥革命時期;長

    長沙大學學報 2011年1期2011-08-15

  • 江蘇教會女學的二重性分析
    王紅麗江蘇教會女學的二重性分析王紅麗19世紀中后期,西方傳教士在江蘇境內創辦了多所教會女學,以中外兩種圣經為主要教學內容,向學生傳教布道,進行文化滲透。但在具體辦學過程中,教會女學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力求教學方法合乎學習規律、側重職業與生活技能培養、追求學生文化氣質提升等教育理念,成為后來中國近代教育制度改革的先聲,并延續于當今教育思想中。江蘇教會女學;傳教;教學理念自1844年英國女傳教士愛爾德賽女士在寧波首創中國第一所教會女塾,教會女學隨之在全國各地陸續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年9期2010-08-15

  • 中國近代女子教育略議
    論述。關鍵詞教會女學新式教育男女平等中圖分類號:G5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1-313-01一、新式女子教育發展概況中國新式女子教育是在晚清之際興起的。其表現就是女子教育開始走出家庭教育的圈子,出現社會化的趨勢。最早的女子學校是1844年由英國東方婦女教育促進會所派的阿爾德賽女士在浙江寧波創立的。1898年6月,中國人自己創辦的女子學校在上海產生。女子學校在1907年以前增長很慢,進入民國女子學校有了較大發展,中國近代自

    法制與社會 2009年1期2009-07-05

  • 中國教育史上的重大變革
    女群是伴隨著近代女學的興起與發展而形成的。"女子無才便是德"是中國舊社會綱常倫理的重要內容,在這種"婦德"觀的束縛下,中國近代以前不曾有過專門的女子學校教育。到了近代,隨著中國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變化及婦女解放運動的開展,"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倫理綱常被打破,女學產生并得到發展,女子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與重視。中國最早出現的女子學校是外國人在中國興辦的女子教會學校。1844年,英國"東方女子教育協進社"的阿爾德賽女士在寧波設立了一所女校,中國境內女子

    歷史教學·中學版 2001年10期2001-03-10

  • 女學
    羞與俗雷同。若將女學方禪學,此是曹溪嶺外宗?!眲粝壬摗?span class="hl">女學”云:“他(陳)對身為學人而媚世求榮者,從來持鄙視的態度,戲稱其所作所為是‘女學,即妾婦之道?!?《一代文化所托命之人》,收入《紀念陳寅恪先生百年誕辰學術論文集》,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此說殊誤。陳詩首句是用班昭(曹大家)續寫《漢書》的典故贊冼玉清的史學。王謇《續補藏書紀事詩·冼玉清》條:“班昭續漢玄黃際”,自注:“(冼)嘗副纂《(廣東)通志》,與修國史?!边@正好可做此句的注腳。第二句贊冼玉清文

    讀書 1996年5期1996-07-1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