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草

  • 虞立新書法的狼性與溫情
    ,而最擅長的當數章草。2003年,在全國第二屆行草大賽中,全國幾萬名書法好手參賽,虞立新是獲得金獎的幸運者之一,而他獲獎的作品就是一本章草冊頁。虞立新的恩師崔廷瑤先生對這幅獲獎作品的評價是:該作拙中寓巧,金石氣與書卷氣和諧并存,是不可多得的章草優秀之作。有人說,虞立新真可謂當今中國書壇的“章草第一人”。這雖有過譽之嫌,但是,說虞立新在章草上已有大家氣象,卻是一點也不為過的。南京有位沈先生,非常喜歡虞立新的章草書法作品,并經常收購。后來一打聽,這位老先生原來

    中國周刊 2023年9期2023-11-09

  • 漢代無章草
    姜壽田關鍵詞:章草 藁草 魏晉草書 今草在書法史上,章草問題是一個涵納廣泛,具有宏闊書史背景的問題。即使至今,史學家對章草也沒有得出確鑿的結論。這不僅表現在章草書體命名的史實探詢上,也表現在章草作為書體的書史嬗變與書史的斷代定位上,也即是說,章草作為一種書體如果成立,它究竟成熟于何時?究竟哪種章草形態可視為章草的典范性書體?迄至目前都沒有正確合理的結論,這還尚沒有牽涉章草與隸變問題。如果將章草置于隸變書史語境中,則章草的史學問題又會更趨復雜化了。而事實上,

    中國書法 2023年7期2023-09-14

  • 近現代章草之復興
    章太炎首先提出以章草作為標準簡化漢字的主張;五四文化干將錢玄同以章草《急就章》為例,指明章草字數多,且多舉物名,可擷取偏旁最多,便于組合和利于推廣;北京大學教授卓定謀則認為章草承隸書、開楷法,而今草是信手揮灑、想象臆造的書體,著重于藝術表現,相比之下,章草才是最便于實用的字體;章草書家林志鈞則從實踐角度指出章草結體變化皆具法度、不傷狂蔓,筆畫視隸與楷皆簡、平正流速、兼而有之等特點。各界推廣、普及章草的呼聲客觀上催生了這一時期草書熱潮。漢字改革助推下的章草

    中國書法 2023年4期2023-08-28

  • 二十世紀章草圖景略觀
    周鴻鵬章草、今草、狂草構成了草書的完整體系,章草作為今草與狂草之先導,盛行于東漢,至魏晉、唐、宋每況愈下;元代趙孟頫倡導復古之風,經明代宋克等書家一道努力,章草一度重返書壇,清代又呈式微局面;進入清末民初,政治的高壓與科舉制度的廢除,深厚的文化積累與自由的文化交流同步,使得書法發展呈現自由化與復雜化,章草在這個時期再次復興,隨之涌現出一大批以寫章草為主的書家,如沈曾植、王世鏜、章炳麟、羅復堪、卓定謀、林志鈞、王秋湄、周肇祥、余紹宋、馬一浮、錢玄同、王蘧常、

    中國書法 2023年4期2023-08-28

  • 學術影響下的近現代章草創作
    王蘧常等一批擅長章草的大家,還有在今草中融入章草的于右任、章炳麟、馬一浮等名家,是繼漢末魏晉和元明之后章草創作的又一個高峰。這次章草的復興有一個顯著的特點:本屬于帖派系統的章草很少有帖派書法家參與其中,幾乎是由碑派書法家來完成的,尤其是他們融合創新的能力,置于整個書法史上看也很少見。漢末魏晉的章草是一種生發性的創作。漢簡古隸在草化過程中不斷演變,至東漢中后期形成了章草自足的語言體系,成為一種獨立的書體,經魏晉時期書法名家進一步雅化、精化,形成了章草創作的第

    中國書法 2023年4期2023-08-28

  • 近現代章草觀念及其創作(上)
    中期,幾成絕響的章草藝術得到了再度的復興,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一大批飽學之士如沈曾植、王蘧常等肆力于章草創作,開創新局,引領風氣。在理論建構上,王世鏜、高二適的《急就章考證》《新定急就章及考證》等,旁征博引古今各種章草及相關資料,在不遺余力推廣章草的同時,將章草研究推向深入。無論是創作取法上章草名家輩出,還是學術上章草資料得到系統的收集、整理與研究,都是前所未有的盛況?;诖?,本刊特推出專題,分兩次從『觀念』的視角,考察二十世紀上半葉章草創作的風格與演變,

    中國書法 2023年3期2023-08-23

  • 二十世紀上半葉章草觀念之流變
    對二十世紀上半葉章草發展的狀況、書家、學者對章草的認識等,提煉出本漢、碑帖、厚重方拙、泛化、波磔、連屬、資源、美術性、適用性等概括性語詞,進行相關學術解讀,以關鍵詞的方式去關注、詮釋這一時期章草觀念流變的狀況。關鍵詞:章草 本漢 碑帖 厚重 泛化 波磔 適用性對二十世紀的章草,當代學者進行了多層面、多視角的研究,取得了很多令人矚目的成果。[1]本文試從一個相對新穎的角度,針對二十世紀上半葉章草發展的狀況、書家、學者對章草的認識等,提煉出部分概括性語詞,進行

    中國書法 2023年3期2023-08-23

  • 卓定謀的章草理論建構及其文化心態
    通過梳理卓定謀的章草理論成果、學術活動,結合文字改革中的章草方案,綜合考量卓氏理論與實踐層面的貢獻,探究其在新舊交替時代,面對西學沖擊時如何看待傳統書法,對章草書體賦予怎樣的現實意義,進而揣摩其文化心態。關鍵詞:卓定謀 章草 文字改革 文化心態民國期間,書寫章草成為民國追求書法復古的一種普遍現象,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言:『若欲復古,當寫章草』。[1]『民國期間,大凡善書者,都能寫章草,而章草名家輩出……京上文人還結成草書社,提倡章草。其中,以羅復勘、林

    中國書法 2023年3期2023-08-23

  • 敦煌章草對推進草書規范化的作用
    的對比發現,敦煌章草的萌發更早,演變速度更為迅速,并且相較于其他地區章草的規范化程度也更高。敦煌地區的章草影響了其他地區章草的發展,并在草書書寫規范化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引領作用,推動了字體的演變進程。因敦煌獨特的地理位置、自由的民間書法環境、文化的傳播助力以及眾多名家的引領示范,敦煌章草才能對整個字體的演進以及草書的規范化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關鍵詞:敦煌簡牘? 西漢簡牘? 章草? 敦煌藝術中圖分類號:J292.1當代研究者大多從純藝術的角度認識理解敦煌書法

    藝術評鑒 2023年11期2023-06-28

  • 從《新定〈急就章〉及考證》考察民國章草由盛轉衰的原因
    文字發展史來看,章草產生于秦漢,東漢時達到鼎盛,但至魏晉時,被上下牽連、便捷簡易的今草所替代。章草因實用功能的日益減弱而逐漸被歷史遺忘,以至在隋唐,“章草之法若存若亡,唐代能書者輩出,然能工章草者絕少”。即使在提倡“復古”的元代,先后有趙孟頫、鄧文原、俞和等章草大家,出現過章草學習的熱潮,惜維時不長,章草并未真正實現復興。之后數百年,問津章草者寥寥,間有宋克等書家閃現,但已無力挽回章草湮滅的落寞形勢。直到19世紀末,大量地下文獻如殷墟卜辭、西北簡牘、敦煌寫

    藝術探索 2022年4期2022-09-17

  • “發幽造秘”
    子張大千請曾熙書章草作品,曾熙激動不已,為其作章草《從所每無聯》,并在題款中感慨:“季蝯仁棣癖嗜予書,且嗜予作章法。予于章頗謂能發幽造秘,當世阿某外,鮮有知之者,季蝯乃造門而請,亦大奇事,因并識此?!薄?〕(1919年4月10日)由此可知,曾熙眾書體中,李瑞清最喜愛〔2〕的章草不為時人熟知,時過百年仍不為后人所關注,系統研究者無幾。曾熙是近現代書法大家,但無論是于他個人的書法成就而言,還是對整個近現代的章草發展來說,他的章草成就正如他自稱“頗謂能發幽造秘”

    中國書畫 2022年4期2022-05-09

  • 文字改革語境下章草書體的歷史命運與當代啟示
    初文字改革背景下章草書體的發展脈絡,尤其是通過梳理高二適《新定急就章及考證》等章草理論著作,著重從字形、釋正等方面分析章草書體由盛轉衰的原因所在,并以此剖析章草書體與文字改革的關系,為漢字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借鑒。二、20世紀初章草書體在民國的興盛與《急就章》研究章草在秦漢之際就已誕生,東漢時達到鼎盛之勢,魏晉時期被縱橫流媚、上下連綿的今草所取代。章草因其自身的程式化而導致的實用缺陷日益凸顯,到隋唐時一蹶不振,乏人問津。黃伯思《東觀余論》曰:“(章草)至唐

    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3期2022-04-27

  • 草書
    把漢代的草書稱作章草,新體草書相對而言稱作今草,其又分大草(也稱狂草)和小草,在狂亂中覺得優美。正如李志敏所說:“臨于池,酌于理,師于物,得于心,悟于象,然后始入草書妙境?!辈輹捎谧中翁唵?,彼此容易混淆,所以不能像隸書取代篆文那樣,取代隸書而成為主要的字體。從草書的發展來看:草書發展可分為早期草書、章草和今草三大階段。早期草書是跟隸書平行的書體,一般稱為隸草,實際上夾雜了一些篆草的形體。初期的草書,打破隸書的方整規矩嚴謹,是一種草率的寫法,被稱為“章草

    教學考試(高考歷史) 2021年2期2021-12-28

  • 中國書法“草書”
    。關鍵詞:草書;章草;今草;大草;小草中圖分類號:J29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177(2021)01-0023-02什么是草書?理解為,草書:草如畫卷,連綿入神。就是說,字雖然潦草,猶如流水,構成一幅美麗畫卷。筆畫雖然簡單,卻書寫方便,見其入神彩。草書有它的特征,草書筆畫鉤連,上下鉤連,左右鉤連。為隸書簡化了筆法,為“草書”提供了依據。從草書的特點來看,結構簡省一筆而成,堪稱完美的“一筆書”。草書講究氣勢貫通,在變化中使字活起來就是草書

    海外文摘·學術 2021年1期2021-06-29

  • “蘧草”的生成 ——李一談王蘧常書法
    )王蘧常一生鉆研章草終成“蘧草”獨特風貌。王蘧常書法的總體特點是镕秦鑄漢,氣勢恢弘,結體奇古,筆致盤屈,渾厚蒼茫,直入化境,風格極其鮮明,卓然獨立于書壇,開前人未有之境,世稱“蘧草”?!稗静荨庇兄毺氐拿缹W追求和藝術語匯,在筆法、結字和草法上都有其鮮明的個性特點。其用筆,用篆、隸、魏碑的筆法寫章草,盤繞曲動;其結字,于三代遺跡、秦漢刻石及簡牘帛書中取精華,豐富多樣,奇趣橫生。王蘧常的章草,可謂博采眾長,融會貫通,其書法大致可分為早、中、晚三個階段。50 歲

    大學書法 2020年6期2021-01-19

  • 漢簡文字中的章草與今草
    用趨勢。漢簡中的章草、今草也是基于實用原則而產生的,且被廣泛使用。關鍵詞:漢簡 章草 今草草書原本沒有章今之分,由于六朝時期流行一種與前代形體不同的草書,作為區別開始,隨后六朝時期的草書被稱為今草,六朝時期之前的草書被稱之為章草。章草與今草的區別,張懷瓘曾經認為:“章草之書,字字區別,張芝變為今草,加其流速,拔茅連茹,上下牽連,或借上字之終,而為下字之始,其形離合,數意兼包?!庇终f:“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惫士梢灾澜癫菔?span class="hl">章草衍變而來

    絲路視野 2020年30期2020-12-28

  • 略談章草美學的形成和特點
    章〉考異序》對于章草的經典書貼《急就章》有這樣的描述:“漢史游所作,蓋草書之權輿,謂之章草。其文比篆、隸流速,故名急就?!边@里至少兩個信息值得我們注意:第一,從藝術史的角度看,史游所作章草作品《急就章》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最早的草書藝術。第二,從實用的角度來講,章草具有比篆書和隸書更便捷、書寫速度更快的實用價值。書法作為中華民族的古老藝術形式,它具有實用性和藝術性的雙重價值。從發展規律來看,藝術價值是在發展從中提煉出新的意義,或者在原有的藝術作品中附加了某個時

    書法賞評 2020年6期2020-12-08

  • 不激不厲風規遠 醇厚儒雅溢毫端
    書法主體取法兩漢章草,筆法穩中求厚,而章法簡中求密,字法密中求簡。其書情甚篤,古意盎然,與自己的內在涵養暗合。章草書法的特點就是比今草醇厚,我想這也是寶鳳兄以章草作為目標的原因之一。由于章草古法墨跡很少,而張芝、杜度之所傳刻帖,無法知其筆墨來龍去脈。到了趙孟頫,顯然章草已經被寫得單薄了,而明之宋克也難除趙孟頫單薄之疾。因而章草在明清并未得到多數書家的重視。到了近代的王遽常,他把章草醇厚的審美特性做了很好的發揮,因而學習章草的人蔚成風氣。多數習今草者難除滿紙

    名家名作 2020年9期2020-11-21

  • 飄風忽舉 鷙鳥乍飛
    而我尤其欣賞他的章草。章草,有很多別稱,如“急救”“隸草”“行章”等。關于群書體的由來,大致有以下幾種說法。其一,因為西漢元帝時史游作《急就章》而有此體。唐代張懷瑾《書斷》云:“章草者,漢黃門令史游所作也……王愔云:漢元帝時史游作‘急就草,解散隸體,粗書之,漢俗簡墮,漸以行之是也。此乃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俗急就,因草創之義,謂之‘草書?!逼涠?,因漢章帝喜好杜度之草書,漢章帝詔使用草書上事,因章奏所用而得名。宋代黃伯思《東觀余論》云:“凡草書

    書畫世界 2020年5期2020-08-06

  • 宋克:章草中興的高峰
    元末明初章草書家宋克(1327-1387)在章草體書風的發展過程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堪稱“章草中興的高峰”。他的書風在元代章草復蘇風氣中是如何發展的?宋克所寫《急就章》有何特點?其草書中又是如何體現“章草意識”的?與明中后期的浪漫書風有何關聯?本文將作初步討論。一、章草體和元代的章草復蘇漢代通行的書體中,草書的崛起對后世書法藝術發展有重要影響。大約從東晉時代開始,為了跟當時的新體草書相區別,稱漢代的草書為章草,新體草書相對而言稱今草①。章草約在漢隸(即指八分

    中華書畫家 2020年1期2020-07-20

  • 談張耀山的簡章
    張維張耀山寫的章草,他稱為簡章。除取法意于篆隸,又取意態于漢簡,融漢簡入章草也會得幽深之力。但更主要的是通過漢簡瀟灑自如自由自然的品質,改善篆、隸的莊肅,使章草更自然、瀟灑、生動。西漢竹木簡較寬,體勢布局就有更大的自由度,長豎巨捺出現了,灑脫奔逸,布局的空間美學開始建立,生動之“勢”的空間得以擴大和舒展。應該說章草在歷史上的衰落,與后來丟失了這種自由生動有關,過多強調章法,過多拘于篆、隸意而不化,宋元章草就已不可看了,章草畢竟是一種藝術形式,生命力僵化,

    中華書畫家 2020年6期2020-07-06

  • 溯源致遠
    ,先學二王,再臨章草,后又研習于右任標準草書。當然,他比我進入早進入深,因而水平也高成就也大。之于章草,我倆都情有獨鐘。章草乃草書源頭,形成于西漢,成熟于東漢,延續至西晉,先后綿衍近四百年。章草兼有隸書和草書的特點,是草書胚胎時期逐漸走向規范化過程中的一種書體,因而尤顯高古。所以有種說法,欲學草書先學章草。耀山先生在章草上是用足功夫的。尤于《出師頌》《平復帖》《急就章》用功最深,多年筆耕不輟,手摹心追,遂成章草之面貌,且有多幅自創作品在全國重大書法比賽中屢

    中華書畫家 2020年6期2020-07-06

  • 風流章草出心裁:沈從文
    楷書、草書,尤以章草為甚。他在早年就表露出想當書法家的愿望?!安钲头恐袎ι蠏鞚M了大槍小槍,我房間中卻貼滿了自寫的字。每個視線所及的角隅,我還貼了些小小字條,上面這樣寫著:‘勝過鍾王,壓倒曾李?!驗槟菚r節我知道寫字出名的,死了的有鍾王兩人,活著卻有曾農髯和李梅庵。我以為只要趕過了他們,一定就可‘獨霸一世’了?!雹偕驈奈淖孕×⑾铝藟旱巩敃r名噪書壇的曾熙和李瑞清,甚至趕超書法大家鍾繇和王羲之的愿望,可謂雄心壯志。在此志向的鞭策下,沈從文大量臨習古碑帖。1917

    藝術品 2020年2期2020-06-21

  • 論出土古書跡對近現代章草創作表現手法的影響*
    210013)章草作為一種過渡性書體,起源于漢代,成熟于魏晉時期。漢魏時期的索靖、皇象、張芝等人均擅章草,并流傳有《急就章》《月儀帖》等名作。唐宋是章草的式微期。元明時期,章草在趙孟頫“復古”思想的提倡下獲得了復興,并出現了眾多擅長章草的書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趙孟頫、康里子山、楊維楨、宋克等。近現代是章草的又一個繁榮時期,它復興孕育在清末碑帖融合的書法思潮之中,而敦煌文書、漢晉簡牘等古書跡的出土無疑是使其復興的催化劑。羅振玉、王國維等學者敏銳地發現了這

    藝術百家 2020年1期2020-06-04

  • 章草之“章”來源于章程
    摘 要:章草起源于秦漢交接的時代,而“章草”這一名稱卻大概出現于兩晉交接的時代,關于其名字的由來,歷史上有幾種不同的解釋,如“漢章帝”說,史游《急就章》說,章奏說,以及章程說等。每種說法看似都具有其一定的邏輯道理,但實則存在一定的漏洞。而本文,筆者將結合一些史料外加自我理解,通過這種辦法來證實只有其中的章程說相對合理這一觀點。關鍵詞:章草;名稱起源;章程一、章草之名之由來至于章草之名的由來,歷史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大致都離不開這四種說法。史游的《急就

    人物畫報 2020年14期2020-03-15

  • 兩漢雄風與章草之美
    國書法發展史上,章草的歷史地位和時代審美,都是一座令人仰止的巔峰。如果讓我用一句話來形容章草之美,可謂“大風起兮云飛揚”!沒錯,借用了漢高祖劉邦《大風歌》的名句。然而,多年前與章草初見時,我可沒有這感覺。我大學讀的是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大二時,啟功先生給我們七八級的同學開了一講“中國書法藝術欣賞”公開課,我對書法的喜歡和關注始于此。那會兒年輕啊,無知無畏,覺得草書龍飛鳳舞的好看,照著字帖寫了一陣子。自我感覺有點模樣了,就想拿去給啟功先生看看。記得那是197

    中外文摘 2020年2期2020-03-03

  • 習草書可以章草為先
    種習草途徑——以章草入手,習今草應先知章。其觀點不同于諸學者,耳目一新之余細細思之也十分有可取之處。王世鏜認為草書學習應以章草為基,主要列舉了以下幾種緣由:一、論源流研習書法之路,以書法發展軌跡為路線學習本就是合理有序之法。張懷瓘《書斷》乃云:“章草之字區分,張芝變為今草,加其流速,上下牽連,則今草始于芝,而章草為古草矣”。草書主要分為章草、今草、狂草。在這三種中,章草是較為古老的書體,其源可追溯至西漢。今草和狂草都是基于章草所加以變化。既知今草出于章草,

    公關世界 2020年21期2020-01-04

  • 草書(上)
    詞]草書;隸草;章草;實用性;藝術性[中圖分類號]J292.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 2019) 37-0027-03[作者簡介]辛塵,本名胡新群,南京藝術學院(南京,210013)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員,江蘇省教育書法協會副秘書長,江蘇省篆刻研究會副會長。許慎《說文解字敘》云:“漢興有草書?!贝苏f值得推敲。我們已經知道,如果以文字的簡省快寫為“草書”的本義,則先秦及秦代已有草書,甚至已有規范草書的存在,即許慎所

    江蘇教育·書法教育 2019年5期2019-09-10

  • 謝瑞階的章草作品分析
    州大學謝瑞階擅書章草,其作品曾連續參加全國第一至五屆書法篆刻展。第一屆入選的四百二十余件作品中,章草作品僅四件,其中就有謝瑞階的作品。1982年,他的《黃河出山即景聯》參加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五周年”中日書法藝術交流展;1984年,謝瑞階隨中國最高規格的書法家代表團出訪日本;1987年,謝瑞階的書法作品獲得“龍門獎”中的“大師獎”。但為何謝瑞階的書名與畫名相比卻顯得有些暗淡呢?筆者認為原因有三:一是“黃河老人”家喻戶曉,這難免遮掩了謝瑞階在書法上的光輝

    藝術家 2019年12期2019-02-20

  • 沈曾植與民國章草復興 ——兼論民國章草“馬鞍形”發展之成因
    ⊙ 王謙梳理章草發展史,會明顯看到章草發展的三次高峰。自秦漢之際萌芽、漢代成熟運用之后,元代、民國為章草的兩大復興期。如將這兩次復興的情況作一對比,會發現許多有意味的內容。如果說元代章草復興在較大程度上是出于書體的懷舊與純藝術追求的相互摻合,章草在民國初年受到重視,動因遠不是如此純粹,而與當時的文字改革也有一定關聯。在民國初年的文人視野,書法各種書體中,章草被一些學者認作最簡易的書體,因其字體結構遠較今草、大草規范,加之歷來相沿形成的字字獨立的章法布局,于

    大學書法 2019年1期2019-02-12

  • 不激不厲風規遠 醇厚儒雅溢毫端— 論張寶鳳的章草藝術
    書法主體取法兩漢章草,筆法穩中求厚,而章法簡中求密,字法密中求簡。其書情甚篤,意古盎,與自己的內在涵養暗合。1.張寶鳳 蘇軾詞一闋68cm×138cm20182.張寶鳳 孟浩然詩一首68cm×68cm20183.張寶鳳 杜甫詩一首68cm×68cm2018章草書法的特點就是比于今草意多醇厚,我想這也是寶鳳兄以章草作為目標的原因之一。由于章草古法墨跡本很少,而張芝、杜度之所傳刻帖,無法取其筆墨來龍去脈。到了元之趙孟,顯然章草已經被寫得單薄了,而明之宋克也難除

    書畫世界 2018年10期2018-11-30

  • 元代章草復蘇下的楊維楨章草藝術實踐
    王澤源摘 要:章草書法起源于秦漢之際,隨著時代的變遷,章草的實用性慢慢降低。章草書法在唐宋經歷了低迷之后,于元代得以復蘇。楊維楨就是元代這一章草復蘇時期的杰出書法家,他狷狂的個性與顛沛流離的經歷造就了他獨特大膽的章草書法作品。楊維楨章草作品獨具特色,有尖銳且果斷的起筆、大膽渾厚的捺腳,大角度欹側、強烈對比的結構,以及亂石鋪街的章法。這種種獨特的章草技法使他在元代章草書法家群體中獨樹一幟。關鍵詞:楊維楨;元代;章草;個性化表達一、斷與續——元代對章草的恢復性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18年7期2018-11-10

  • 絞鋒云水注,豪氣燦篇章
    最擅長的應該還是章草,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他均是以章草為自己的創作主線的?!?span class="hl">章草”命名歷來說法不一。舊說或曰為章帝所愛,或曰用于當時奏章,或曰元帝時史游用于書寫急就章,均不確切。這種字體最初只稱為“草書”,后“今草”出現,為示區別,改稱得“章”名。從“章”字的本義來分析,它的準確含義是篇章、章法、章則,含有法度的意思。東晉新體草書形成后,由于舊體草書法度嚴謹,逐稱“章草”,新體草書則稱“今草”。章草這種書體是否與隸變同時出現,還有待進一步的論述和考證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18年6期2018-09-12

  • 黃道周章草書法探析
    唯獨缺乏對黃道周章草的專門探討。事實上,黃道周章草同樣極具藝術價值,并且在書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所以本文正是以此作為切入點,對黃道周章草書法的作品現存狀況、取法與來源、風格與特色、在書法史上的地位等相關問題展開論述。一、黃道周章草作品的現存狀況學界之所以尚未有對黃道周章草專門的研究,主要原因還是在于黃道周章草書法自身的問題。在黃道周眾多書法作品當中,純粹意義上的章草作品極少。侯真平先生所考證的黃道周書法作品中,厘定出行草、行書、草書、楷書、小楷、行楷、隸書

    閩臺文化研究 2018年2期2018-08-16

  • 古不乖時 文墨雙修 ——陳聯合章草書法藝術說略
    。以前知道他是寫章草的,但看的作品不多,最近他把自己的作品集拿給我看。打開翻了幾頁,便覺眼前一亮。首先給我的感覺是:聯合的章草是富有時代氣息的、生動活潑的章草。在章草書家如林的當代書壇上,陳聯合寫出了與眾不同的具有獨特個性的風格特色。章草是書法史上一種很獨特的書體。它是出現于東漢后期隸書向八分、行書、草書過渡時期的一種書體,既有隸書、八分的痕跡,又有草書的意趣,規矩初現變通,活潑不失厚重,稚拙不掩流美,今研蘊含古質。如果說其他書體如篆、隸、楷,乃至行、草呈

    少兒美術·書法版 2018年5期2018-06-27

  • 淺談宋克章草藝術特征
    長的書體是小楷、章草以及狂草與章草的糅合體,尤以章草見長,章草的代表作 《急就章》?!都本驼隆吩Q《急就篇》,《急就章》因篇首有“急就”二字而得名,是漢代學童的啟蒙讀物。世傳本共三十二章,每章六十三字。作者史游,在西漢元帝時(公元前四八——三三年)官黃門令?!都本推窌麚瓮鯌虢忉屖牵骸凹本椭^字之難知者,緩急可就而求焉”的意思。歷代章草《急就章》很多傳本,其中以傳為三國時皇象所書最古。宋克的章草,在趙孟頫、鄧文原的風格上有進了一步發展,他摻入今草和行書

    絲路藝術 2018年6期2018-04-01

  • 章草“拙味”淺談
    710065)章草,作為中國書法的傳統書體之一,從孕育到發展至成熟,不斷經歷代藝術化改造,逐漸形成了一種獨特藝術風格的書體。中國書法的書體分為篆、隸、楷、行、草五種,在草書中,又有狂草、小草、章草之分,狂草又稱為大草,小草又稱為今草。章草這種書體,簡言之是介于隸書與今草之間,我們常稱之為“古草”,章草之“古”區別于今草之筆法整合后而形成流暢趣味的“今”。因為章草屬于隸書向今草過渡性質的一種書體,所以其藝術特質融合了隸書中部分筆畫的波磔,以及未來今草筆畫的

    絲路藝術 2018年1期2018-04-01

  • 章草賞析
    劉俊花【摘 要】章草,作為今草的古體,是由隸書草化并逐漸形成規范的草體。它大約成型于西漢元帝、成帝之間,在東漢、魏晉時興盛至極。東晉南北朝以后,由于今體書(草、行、真)的流行,章草一體漸趨于衰微;至元、明之際,出現一時的復興;民國至近現代時期,再次出現復興。章草在經歷了形成、興盛、衰微、復興的過程后,從用筆、結體以至整體的書法審美特征上都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且每個時期都有其時代特征和審美趣味。究其原因,既有為適應社會實用而演變的內部因素,又有因不同工具材料

    成長·讀寫月刊 2017年9期2017-09-08

  • 拙稚面貌 古樸風來
    古樸風來介子平章草橫幅《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熊 晉/作熊晉先生遷了工作室,約我一往。較之設在寫字樓里的那間,此處甚是雅靜,一室大案,一室小案,一室茶寮,兩室書房。陽臺上遍栽花草,窗外的墻上爬滿了攀援植物,也為熊先生手植。明窗凈幾,焚香左右,書寫之余,佐以讀書,清福具矣。更為異樣者,書風也為之一變。在大草之外,開辟章草一門,且一出手又是老吏斷獄,心手相應,為之驚嘆不已,百感叢生。先前,熊先生以大草為能事。其貌簡透靜遠,卓犖蒼古,其度暢澀有節,游刃恢恢,其勢跌

    名家名作 2017年2期2017-08-30

  • 草情隸韻 吾詠魏晉 —— 吳勇書法篆刻簡述
    書長。書法創作擅章草,作品多次獲獎。當選為2008年度十大書家。有《吳勇書法生活》《墨墨吳聞》《南軒墨痕》專著出版。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展”“墨舞神飛——全國草書名家上海邀請展”“中國當代章草十六家書法展”“當代青年草書十家展”“全國七十年代書家提名展”“全國著名中青年書法家50人手卷精品展”“中國(天津)書法藝術節歷屆書法十杰作品展”,有多件作品被全國各級藝術機構收藏。章草是中國書法史上過渡性較強的字體,它脫胎于篆隸,衍生出行草及楷書,因其艱

    藏天下 2017年6期2017-08-30

  • 淺析宋代東觀余論的出版及價值
    東觀余論》中關于章草書體名實之論證、對《閣帖》中章草碑帖的刊誤、對章草歷史沿革及書風特色論述三方面的問題,并論述了其文獻價值,為進一步深入研究考證文獻提供借鑒?!娟P 鍵 詞】黃伯思;東觀余論;章草【作者單位】王慧娟,天津師范大學圖書館;陳昕,天津師范大學圖書館。一、《東觀余論》成書及版本此書是宋代學者黃伯思撰寫的一部書法理論著作,是研究中國古代書法理論的珍貴史料文獻。著者黃伯思是北宋晚期著名的書法家、文字學家和書學理論家[1]。據文獻所記載,以《宋史》本傳

    出版廣角 2017年4期2017-04-22

  • 草傳承者
    際,惟他能夠繼承章草的古樸厚重之意,便于初學者仿摹,因此在當時影響頗廣。索靖不僅善于書法,還能對書法字體進行高度總結,提出自己的書法理論觀點。關鍵詞: 索靖 章草 特點 書法理論索靖(公元239—303年),生于西晉時期,《晉書·索靖傳》載:“索靖字幼安,敦煌人也。累世官族,父湛,北地太守?!盵1]記載十分簡短,而唐張懷瓘《書斷》則對其有所補充:“索靖字幼安,燉煌龍勒人。張伯英之隸孫。父湛,北地太守。幼安善章草,書出于韋誕,峻險過之?!盵2]不僅介紹索靖師

    文教資料 2016年35期2017-04-14

  • 從歷代章草書風演變看當代章草創作格局
    ■李亞杰從歷代章草書風演變看當代章草創作格局■李亞杰章草是介于隸草與今草之間的重要書體,兩漢是章草的生成期和高峰期,其后在魏晉、隋唐、元明的發展時明時晦,至民國時期章草創作再度復興躍至高峰,產生了一大批章草大家。對于當代章草而言,歷代章草是創變源泉和前提,厘清其發展脈絡作為當代借資成了唯一選擇。只有對歷代章草做出整體審視和理性判別才能為當代章草把脈。一、歷代章草書風演變章草自西漢元、成之際產生,經歷了自然生成,發展蛻變的過程。東漢至西晉是章草大興的時代,章

    書法賞評 2017年1期2017-02-13

  • 不拘法度 ——康里子山新草體風格探析
    最大的特點是融合章草與今草形成新草體風格,其書風剛健雄放,剛柔并濟,俊逸灑脫,頗具氣勢;其銳利中見委婉,純凈中見強悍的個人面目,與妍美流麗的趙派書風別有一番異趣,在元代與趙孟頫齊名,并有“南趙北巎”之說。他的傳世作品有《顏魯公述張旭筆法記卷》《漁父辭冊》《謫龍說》《柳宗元梓人傳》《李白詩卷》《唐人絕句詩》《漁父辭冊》等,及一些尺牘墨跡題跋,其作品《顏魯公述張旭筆法記卷》,結字舒展,點畫清利,轉折靈動圓勁,體態縱逸風流,雖字不相屬,卻又筆短意連,為康里子山行

    人間 2016年23期2016-09-15

  • 古樸貴拙率真悟遠
    名聲。在欣賞他的章草時,我們已經很難看到章草明顯的波挑筆畫,他已將波挑轉化為含蓄凝練的收筆,有點象《好大王碑》的橫畫筆勢。這是他的章草線條個性得到充分發揮的可貴之處。筆者近年來在對古代章草的臨寫中,以為除了宋時無名氏的章草歌訣類似外,在云南還真沒有見到多少人的線條,像李軼這樣的。李軼的章草,點畫形態,方圓兼并,外方內圓,輕如游絲勾連,重如擲鐵有聲。其使轉頓挫,落落大方,無論暗揉、絞轉、突放、急斂,揮運切裁,均顯筋骨內含,線條的立體感極強,這是力求中鋒用筆的

    云南畫報 2016年6期2016-09-11

  • 從趙孟頫的“復古”看元代章草興起
    代趙孟頫的書法對章草承上啟下的作用,以及元代書法發展中的重要書家、作品對于章草的繼承和發展幾方面進行闡釋,并探討章草是否真正意義上的“復興”。首先是以趙孟頫書法“復古”的思想為主干線研究元代章草的發展趨勢;其次是元代中期康里巎巎繼承元初趙孟頫的復古思想,在繼承上創新并延續發展為今草;最后是元末明初書家宋克,為章草書的發展做出貢獻。本文旨在將趙孟頫“一脈”的書家在元代“復古”之風影響下對于章草繼承與發展做類比,來看章草在元代的“發展”。關鍵詞:趙孟頫;章草;

    大觀 2016年7期2016-08-01

  • 章草及其近百年發展略論
    周俊杰章草及其近百年發展略論周俊杰搞懂了章草你就走進了中國書法的核心研究近百年章草,要涉及到章草書的形成、發展和流變,要關注近一二百年以及更早的社會政治、思想、文化背景,還要關注近百年章草復興的多種因素,更要關注近百年章草書家的代表人物,因為人是其時代思想、審美趨向及藝術表現的載體。一按照書法史的通常說法,章草是在漢代由隸書演變而來。許慎《說文解字·敘》中說:“漢興有草書?!壁w壹《非草書》中說:“但貴刪難省煩,損復為單,務取易為易知,非常儀也。故贊其曰:臨

    大觀(書畫家) 2016年2期2016-06-06

  • 狀似連珠 絕而不離
    同的分類與解讀。章草波挑鮮明,筆畫鉤連呈“波”形,字字獨立,字形遍方,筆帶橫勢。章草在漢魏之際最為盛行,后至元朝方復興,蛻變于明朝。今草則是在繼承章草的基礎上,適應隸書向楷、行體發展趨勢和形體上的變化,進一步省減了章草的點劃波磔,而成為更加自由便略的草體。提到草書,您可能會聯想到在黃花梨桌案前揮筆疾書、身著長衣錦服的古人,又或許想起曾屢上戰場、已到暮年的硬朗將軍,手持蘸滿墨汁的毛筆寫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那線條盤來繞去、龍飛鳳舞的書法作品,讓無數名家

    世界知識畫報·藝術視界 2015年9期2015-05-30

  • 漢代:誰把“波磔”給了誰?
    仲沖前人對章草的論述中,三種論斷是主流:“解散隸體”“凡草書分波磔者名章草”“章草波磔源自漢代正書(漢隸、八分)的影響”。前二者無需再言,而第三點卻似乎是最為巋然不動的“定論”。事實果真如此嗎?大量秦漢簡牘墨跡的出現給今人的研究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細考之,秦簡牘中無論字體之正與草,均極少波磔。然而到了東漢,波磔卻已經成為了一種極為成熟的用筆和裝飾手段??梢?,其關鍵性的轉折出現在西漢時期。當代的主流觀點認為,西漢時期的標準正書是所謂“漢隸”,而漢隸之于

    中國書畫 2015年7期2015-05-30

  • 章草與東漢末年書法藝術的自覺
    100875)章草與東漢末年書法藝術的自覺李 祥 俊a,b(北京師范大學 a. 哲學學院;b. 價值與文化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漢字在演進過程中始終存在著正體、草體的辯證關系,章草屬于隸書正體的草體,但又在“隸草”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化、美觀化,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書體形態.章草產生、興盛的時期也是書法藝術逐漸走向自覺的時代,這一趨勢在東漢末年達到高潮,涌現出以張芝為代表的西州草書家群體,趙壹的《非草書》將這一時期書法藝術的自覺曲折地表現出來.章草在魏

    衡水學院學報 2015年4期2015-03-13

  • 碑學為基 章草鑄魂
    近年來,鐘海濤的章草越來越被書壇所關注和熟悉。河南省書協主席宋華平先生評價其章草:“尚古意、化筆法、呈文人志趣?!逼湟愿吖糯髿獾?span class="hl">章草作為藝術創作載體,以古雅樸茂的筆調,書寫卓異才情、深厚學養 ,體現出“以文化書,以書呈文”的書法內涵,在當代章草書家中鶴立而獨行。鐘海濤對章草的探索,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系統研習章草的階段,這一時期,其對書法的學習,涉獵的面非常廣。對漢、魏、六朝碑版中圓筆者如《夏承》《乙瑛》《孔宙》《封龍山》《云峰山刻石》《鄭文公》

    名人傳記·財富人物 2014年9期2014-10-21

  • 熔鑄章今自成風貌 ——訪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佟韋
    韋先生是公認的“章草大家”。他少年學隸,青年學草,中年以后將二者結合定位于章草,作品熔鑄章今,自成風格。章草始創于西漢,興盛于東漢西晉,隨著新體的出現,章草逐漸被取代。到了元明時期,章草一度復興。直至近代,漸漸有了振興跡象。佟韋先生對章草情有獨鐘,“章草在百花園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它古遠不俗,有生氣、有情趣、有魅力,在各種書體中,章草能吸納百川,不拒細流,上通篆隸,下開草行楷各體,可謂四通八達。章草與篆結合有沉雄之美,與隸結合又波磔之美,與行草結合則

    支點 2014年2期2014-02-08

  • 章草命名與文體自覺
    責任編輯 梁浚]章草是中國書法史上一個重要的書體,它對今草、楷書、行書的形成和發展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因其在很長一段時期(隋唐至宋)處于衰落階段,以致于學習、擅長者甚少,使得文字學界和書學界沒有對它加以足夠的重視,甚至至今連章草命名的緣由也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解說。這顯然與章草本身應該具有的書學地位極為不符。本文試就章草的命名做一探討。一、章草特點及其命名的幾種觀點歷來研究者大都認為,東漢時期用字以隸書為正體,草書為輔助字體。這里的“草書”指的就是章草,章

    東疆學刊 2013年3期2013-03-28

  • 隸書解散章草
    常栓懷摘 要:章草書法延續了先民力求快捷、簡便的文化發展心理,它解散了隸書鋪豪直行、橫平豎直的結體特征。同時對隸書的解散也促使了書體發展質的飛躍。本文力求從源溯流地探討章草書法的發展歷程。關鍵詞:書法;章草;隸書;簡牘中圖號:J292.3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9451(2009)02-103-07ZhangMCursive Script Born Out of the Official Script——On the Development Cours

    西安工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9年2期2010-01-1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