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死亡

  • 腦死亡是什么?
    有心跳,怎么會腦死亡呢?”在面對已經腦死亡的患者時,家屬常常會發出這樣的疑問。在傳統觀念里,判定一個人死亡的標志是心跳、呼吸停止。但隨著醫療科技的不斷發展,對于一個沒有自主呼吸、血壓嚴重低下,且深度昏迷的重癥患者來說,可以通過藥物和儀器將其心跳、呼吸、血壓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而一旦撤掉藥物和儀器,患者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出現心跳、呼吸停止,這就是“腦死亡”。因此,從現代醫學角度來說,與心臟死亡相比,腦死亡更科學,標準更規范。1968年,哈佛大學醫學院特

    今日文摘 2023年10期2023-07-06

  • 腦死亡判定精細化質控管理規范(2022版)
    黃薈瑾 趙國光腦死亡判定質控管理是科學、準確、規范、有序判定腦死亡的保障。2012年-2021年,從第一版成人、兒童《腦死亡判定標準與技術規范》(2013年、2014年)的推出[1-2],到成人、兒童《腦死亡判定標準與操作規范》(2019年)的再版[3-4];從《腦死亡判定標準與技術管理規范》(2017年)和《腦死亡判定技術質量控制指標》(2017年)的制定[5],到兩個質控管理文件的修訂(2020年);從《腦死亡判定標準與操作規范:專家補充意見》(202

    中國衛生質量管理 2022年12期2023-01-11

  • 腦死亡判定質控工作思考與策略
    個人的死亡,即腦死亡[1-2]。此后,許多國家進一步確定了腦死亡定義和判定標準[3]。2012年,掛靠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的原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腦損傷質控評價中心(以下簡稱“國家質控中心”)開始實施由多學科專家撰寫的腦死亡判定標準(醫學標準)和技術規范,并通過質量控制管理,確保腦死亡判定的安全、準確、可靠。然而,如何充分發揮腦死亡判定的質控作用,推進腦死亡判定快速、有序地展開,成為國家質控中心反復思悟的命題。1 腦死亡判定質控的基本條件1.1 質控

    中國衛生質量管理 2022年3期2023-01-03

  • TCY-NH2對腦死亡大鼠胰腺炎性反應和細胞凋亡的影響
    ,供胰主要源自腦死亡供體的捐獻。然而,研究發現腦死亡誘導促炎細胞因子和促凝介質大量釋放入血,激活全身炎性反應[3-4]。同樣,腦死亡供胰中炎性介質表達上調,激活炎性反應[5]。促炎介質過早表達可促進移植過程中的炎性反應,加重缺血再灌注損傷,增加移植術后排斥和移植物功能障礙發生的風險[6]。研究發現,反-肉桂酰-Tyr-Pro-Gly-Lys-Phe-酰胺三氟乙酸鹽(Trans-Cinnamoyl-Tyr-Pro-Gly-Lys-Phe-amide trif

    醫學研究生學報 2022年4期2022-04-25

  • 廣東省腦死亡質控數據回顧分析及策略探討
    了我國第一版《腦死亡判斷標準與技術規范(成人質控版)》[2]。2019年,國家中心基于腦死亡判定病例質控分析,對第一版標準和技術規范進行了修訂與完善,發表了第二版《中國成人腦死亡判定標準與操作規范》[3]。為規范化開展腦死亡判定工作,國家中心在全國范圍內對相關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培訓與考核,并推動成立了12個省級腦損傷質控評價中心[4]。腦損傷質控評價中心的建立為規范化開展腦死亡判定提供了良好的平臺[5]。隨著腦死亡判定工作和人體器官捐獻工作的相繼展開,各醫院

    中國衛生質量管理 2022年3期2022-04-21

  • 腦死亡判定質控指標的建立與應用
    開始實施規范化腦死亡判定。經過兩個“五年計劃”的實施,國家質控中心推出并完善了《腦死亡判定標準與操作規范》(以下簡稱《標準與規范》)[1-6],協助并指導了100余家三級綜合醫院腦死亡判定團隊建設,發展并健全了國家-省(自治區、直轄市)-醫院三級質控管理體系,核查并質控了近4 000例腦死亡判定病例[7-8]。在此過程中,如何建立簡便、精準的質控指標,并通過分析指標相關數據發現并解決腦死亡判定存在的問題,成為國家質控中心的核心工作。這一核心工作與2020年

    中國衛生質量管理 2022年3期2022-04-21

  • 以醫院為基本單元的腦死亡判定質控團隊建設*
    朱遂強 王芙蓉腦死亡是指包括腦干在內的全腦功能不可逆轉的喪失[1]。開展腦損傷評估有助于準確預判患者預后,協助臨床醫生做出決策,有效配置醫療資源。能否按照神經病學標準判定腦死亡并保證準確性,涉及法律、道德和倫理問題,受到社會的關注。因此,嚴格、規范地進行腦死亡判定,并對從業人員(相關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規范化培訓,勢在必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腦損傷質控評價中心(以下簡稱“國家質控中心”)先后推出成人版、兒童版《腦死亡判定標準與技術規范》,并在全國范圍內啟動腦

    中國衛生質量管理 2022年3期2022-04-21

  • 探究我國腦死亡立法在我國實施的可能性
    現大腦的死亡(腦死亡)才是真正的死亡。而目前為止我國思想偏為保守仍未對腦死亡立法,雖然近些年來腦死亡立法已然成為醫學界與法律界等最關心的問題。因此本文接下來就是對腦死亡立法是否能在我國實施的可能性做一個討論和分析。1.腦死亡的概念的提出以及他的發展腦死亡概念及其診斷標準的提出到目前為止已經有40多年了,他是人類對死亡標準的重新認識,是醫學科學發展深入到一定階段所認識并揭示的一種科學現象。同時“腦死亡”這個詞的概念首先產生于法國。在第23屆國際神經學會上法國

    智慧醫學 2021年6期2021-11-27

  • 2020版《腦死亡/符合神經病學標準的死亡判定》解讀
    會將其定義為“腦死亡”,并制定哈佛腦死亡標準[3]。此后,全世界范圍內陸續發表多篇關于腦死亡的指南和診斷流程,這些觀點不斷被引用、修訂,各醫療中心、主要宗教和國家機構普遍接受“腦死亡/符合神經病學標準的死亡(BD/DNC)”這一概念[4]。然而,不同國家和地區在BD/DNC概念、標準、臨床實踐和文字記錄等方面仍存有差異[4-5],難以進行相關隨機對照試驗和大規模臨床研究,導致缺乏可靠的循證醫學證據。為統一臨床實踐并使BD/DNC的判定更加嚴格,世界腦死亡

    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 2021年4期2021-01-02

  • 基于護理路徑的心理干預用于腦死亡捐獻器官家屬中的效果分析
    的心理干預用于腦死亡捐獻器官家屬中的效果。方法:選擇2016年5月至2020年2月接受腦死亡器官捐獻者家屬50例進行研究,隨機數字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基于護理路徑的心理干預,對兩組家屬配合度及單個捐獻人器官捐獻個數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家屬配合度為96.00%,明顯高于對照組76.00%(P【關鍵詞】護理路徑;心理干預;腦死亡;捐獻器官;家屬【中圖分類號】 R4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851(202

    特別健康·下半月 2020年8期2020-08-17

  • 腦死亡標準的司法認定與反思*
    有明確是否適用腦死亡標準,導致相關實務的司法認定中存在分歧,以致不斷出現相互矛盾的判決,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人們對司法的不信任。腦死亡標準是目前國際上所普遍認可的死亡標準,其科學性已經經受了實踐的有效檢驗。腦死亡標準有助于減少過度醫療的現象,節約寶貴的醫療資源,有助于保護死者器官的健康,從而擴大和提升我國的遺體、器官與組織的捐獻來源和質量。[1]但是,腦死亡標準也面臨一定的爭議,其與我國傳統文化和觀念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對立,[2]死者家屬的情感因素是推行腦死

    醫學與法學 2020年1期2020-02-21

  • 腦死亡產子,是生命的奇跡也是醫學的進步
    死亡。但你聽過腦死亡嗎?腦死亡后產子的奇跡你是否知道呢?卡塔里娜·塞凱拉腦死亡數月后產子據英國廣播電臺(BBC)報道,3月28日,葡萄牙一位媽媽在腦死亡接近3個月后,奇跡般地生下一個健康的孩子。這位26歲的母親卡塔里娜·塞凱拉是頗有才華的劃艇運動員,曾代表國家參加多個國際比賽。去年12月,卡塔里娜在家里急性哮喘發作,雖然做了誘導性昏迷(臨床上常見的有巴比妥昏迷療法,適用于腦外傷急性期患者,一般通過靜脈注射的方法注入麻醉或鎮靜藥物,多配合低溫治療。目的是為了

    家庭醫藥 2019年10期2019-10-23

  • 腦死亡標準”是否工亡認定標準
    定死亡的標準和腦死亡勞動者是否可以獲得工亡保險有直接的關系,并且工傷保險待遇與工亡保險待遇差別巨大,亟需引起我們的關注。對相關法律法規、已判案例、學術觀點進行分析,歸納總結三界關于此問題的異同之處。關鍵詞:腦死亡;工傷認定;死亡標準一、問題的提出當今社會,死亡是一個爭議多多的話題。關于在法律上的死亡界定,我國并沒有出臺有關的認定標準。司法實踐中,共存在心死亡、腦死亡兩種死亡標準,這兩種死亡標準如何適用一直是困擾我們司法實踐的一個難題。最近幾年,工傷導致死亡

    青年生活 2019年18期2019-10-21

  • 死亡標準與器官捐獻
    90個國家承認腦死亡為死亡鑒定標準,我國也于2003年發表了中國腦死亡判斷標準和建議判定死亡的程序(征求意見稿),但是受文化傳統和現實國情影響,醫學界還需要一段時間去理解并建立腦死亡判定的專業隊伍。但是,死亡判定涉及到器官捐獻的最佳時機問題,所以依據前期探索經驗并參照國際分類,中國器官捐獻體系中,將我國現階段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分為:心死亡、腦死亡、心腦死亡三類標準。第一類是腦死亡器官捐獻,腦死亡是包括腦干在內的全腦功能喪失不可逆轉的狀態?;颊叩呐R床癥狀為深

    保健醫苑 2019年8期2019-08-19

  • “死而復活”,科學再次挑戰死亡
    也足以對現今的腦死亡標準以及由此制定的器官移植政策、制度和程序造成巨大的沖擊,因此,同期《自然》上刊發的評論指出:“BrainEx研究開辟了以前無法想象的可能性”?!八劳觥北恢匦露xBrainEx系統讓死亡大腦部分復蘇對社會的沖擊目前可以想象的首先是腦死亡標準,以及隨后的器官移植?,F在,世界上有100多個國家實施腦死亡標準,2017年我國有超過5000多個心腦死亡的病人做了器官捐贈,其中,至少有1/3的病人屬于腦死亡情況。根據塞斯坦團隊的研究結果,如果腦死

    當代工人 2019年13期2019-08-05

  • 不同人群對腦死亡認識及立法可行性調查報告
    了解不同人群對腦死亡以及進行腦死亡立法可行性的認識情況。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8月對30000名不同年齡、不同學歷人群進行腦死亡認識及立法的可行性問卷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結果? 30000名接受調查的志愿者中,接受腦死亡概念者24567名(81.89%),不能接受腦死亡概念者5433名(18.11%);調查對象隨年齡增長,接受腦死亡概念的比例下降;將接受腦死亡概念的24567名志愿者按年齡分組,不同年齡段志愿者對腦死亡立法的觀點比較,差

    醫學信息 2019年10期2019-06-09

  • 腦死亡無償器官捐獻患者皮膚維護護理問題分析與對策
    要】目的:探討腦死亡無償器管捐獻者皮膚維護護理問題分析與對策。方法: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重癥醫學科2017年12月至2018年8月收住院的48 例腦死亡器管捐獻者臨床資料,運用重癥醫學科對腦死亡無償器官捐獻者新的理念、詮釋,結合重癥醫學科危重癥患者的皮膚特點進行皮膚維護護理。結果:48例腦死亡無償器管捐獻者在器官捐獻前無一例發生壓瘡。結論:對腦死亡無償器官捐獻患者實施正確及時有效的皮膚維護管理能有效預防壓瘡的發生,同時能推進個體器官捐獻的順利進行,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19年5期2019-06-03

  • 論采用腦死亡標準的倫理挑戰*
    亡的唯一標準。腦死亡時不存在腦神經反射和自主呼吸,但人工機械通氣可使心臟搏動。腦死亡標準是社會文明化標志,各國腦死亡診斷標準并非統一[1],“哈佛標準”被多數國家和地區直接或輕微修改后采用。世界多數國家推行的腦死亡標準是在全腦死亡基礎上制定的,腦干死亡的概念被歐洲部分國家采用[2]。我國腦死亡判定標準應采用全腦死亡的判斷標準,此概念容易獲得我國普通大眾的理解和認同。受傳統觀念影響,以呼吸和心跳停止的心死亡標準根植于我國普通大眾,廣泛推行腦死亡標準尚需時日[

    中國醫學倫理學 2019年2期2019-01-18

  • 對我國腦死亡的立法形式、立法內容及判斷程序的建議
    兩會期間“關于腦死亡立法的建議”給予了回復,回函中表示:“我們認為,在法律中對死亡標準進行定義和表述,很有必要。我們贊成您的建議……,建議有關方面在制定或修訂相關法律時予以認真考慮?!币虼?,腦死亡立法的建議被認為有望通過。本文就腦死亡立法的形式、立法的內容和腦死亡判斷的程序性原則進行討論和建議,希望能夠對此立法起到些許推動作用。1 死亡概述死亡是機體功能的不可逆性的喪失。其中,“不可逆性”是死亡的本質特征。當死亡被認定,很多不確定性將會消除,如死者的權利能

    中國醫學倫理學 2019年2期2019-01-18

  • 腦死亡產子,是生命的奇跡也是醫學的進步
    死亡。但你聽過腦死亡嗎?腦死亡后產子的奇跡你是否知道呢?卡塔里娜·塞凱拉腦死亡數月后產子據英國廣播電臺(BBC)報道,3月28日,葡萄牙一位媽媽在腦死亡接近3個月后,奇跡般地生下一個健康的孩子。這位26歲的母親卡塔里娜·塞凱拉是頗有才華的劃艇運動員,曾代表國家參加多個國際比賽。去年12月,卡塔里娜在家里急性哮喘發作,雖然做了誘導性昏迷(臨床上常見的有巴比妥昏迷療法,適用于腦外傷急性期患者,一般通過靜脈注射的方法注入麻醉或鎮靜藥物,多配合低溫治療。目的是為了

    家庭醫藥 2019年19期2019-01-15

  • 腦死亡立法:不敢打開的“潘多拉魔盒”?
    去?近年來,“腦死亡”這一概念逐漸被公眾所熟知,爭議也與之俱來。記者調研了解到,提高醫療資源利用率、維護病人尊嚴、減少器官捐獻的失敗率等是呼吁腦死亡立法的主要動因。專家建議腦死亡可與心死亡同時作為死亡判定的并行標準,并讓有資質的醫院先期試行。腦死亡:更科學的標準?判斷死亡,長期以來以心臟停止跳動和呼吸的停止為標準。然而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傳統死亡標準判定受到挑戰。尤其是呼吸機的發明,使病患在全腦功能喪失、自主呼吸停止后,仍能靠機械通氣維持一段時間的呼吸和心

    華聲 2018年5期2018-06-21

  • 第一爭議
    大會議期間提出腦死亡立法建議,2018年,連任的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無錫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陳靜瑜再次提出加快腦死亡立法的建議:“腦死亡已被科學證實是不可逆轉的死亡,病人腦死亡以后,就沒有了自主呼吸,搶救腦死亡者對患者起死回生沒有任何意義,這個過程反而會耗費很多醫療資源,也增加了病人家庭的經濟負擔?!薄霸趪H上腦死亡立法是一個趨勢?!薄翱梢灶A期,在腦死亡立法以后,更多需要器官移植的垂危病人能獲得重生機會?!薄八劳觥?,是以心/肺死亡為準,還是以腦死亡為準?該腦死

    南方周末 2018-03-152018-03-15

  • 腦死亡與工傷認定
    亡時間還是采用腦死亡的標準?我國《腦死亡法》尚未出臺,勞動者48 小時內腦死亡能否認定為工傷存在爭議。筆者對此問題試做法律分析,提出在工亡認定中采納腦死亡標準,希望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關鍵詞:腦死亡;死亡標準;工傷認定一、死亡標準概述傳統死亡的認定標準有三個:第一個是患者心臟停跳;第二個是沒有呼吸;第三個是瞳孔放大,必須同時滿足這三個標準,才可以確定一個人死亡。隨著現代醫學科技的發展,“腦死亡”作為新的死亡標準不斷沖擊著傳統心肺死亡標準,傳統的死亡定義發生

    職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7年12期2018-02-26

  • 淺析我國腦死亡立法
    15062一、腦死亡概念的提出1959年,法國研究學者首次向世人提出腦死亡的概念,稱其為“超越昏迷的狀態”。1968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腦死亡專題委員會通過深入分析和研究,重新定義這種“超昏迷的狀態”,并在“不可逆昏迷的定義”一文中,將其稱為腦死亡癥候群,自此,腦死亡的概念被世界各國廣泛采用。同時,腦死亡的標準在醫學界不斷地發展并完善,1981年,美國醫學協會雜志刊出了死亡判定指南,統一了腦死亡的診斷標準,1995年,英國皇家醫學會重申,腦死亡的定義是意

    法制博覽 2018年4期2018-01-22

  • 顱腦創傷后腦死亡判定輔助技術的研究進展
    ,顱腦創傷后的腦死亡判定仍是目前的難點。腦死亡判定主要依靠臨床判定,對于臨床判定存在困難者,需使用輔助判定技術加以確認,現腦死亡的輔助判定主要圍繞神經電生理和腦血流及影像學的檢測。目前在應用輔助技術確認腦死亡方面還存在爭議[1]。然而以往文獻只關注腦死亡判定技術的檢查方法,而未針對顱腦損傷機制對輔助檢查的影響進行研究。本文現圍繞顱腦創傷后腦死亡判定及其輔助技術的深度研究,來促進和推動關于顱腦創傷后腦死亡判定相關標準的進一步發展,現綜述如下。一、腦死亡的概念

    中華神經創傷外科電子雜志 2018年6期2018-01-12

  • 腦死亡立法的法律問題探討
    斷標準相比較,腦死亡作為一種更科學的死亡判斷標準已被越來越多的國家以立法的形式予以確定?;谖覈鴤鹘y文化觀念的影響、人們接受程度的差異、立法技術與立法機制等因素的影響,腦死亡立法在我國仍處于探討之中。本文從腦死亡的概念和判定標準入手,通過介紹國外腦死亡立法的先進經驗,分析我國腦死亡立法的意義,針對我國腦死亡立法應注意的問題及立法模式選擇,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對我國腦死亡立法有所裨益。關鍵詞:腦死亡;腦死亡立法;器官移植;立法模式一、腦死亡標準隨著現代醫學技

    科學與財富 2016年34期2017-03-23

  • 臨床醫學本科生對腦死亡認識的調查與分析
    床醫學本科生對腦死亡認識的調查與分析張立民,張玉平,郭亞雄,張 靜,趙自剛(河北北方學院微循環研究所 基礎醫學院病理生理學教研室,河北 張家口 075000)目的了解并分析臨床醫學本科生對腦死亡的認識情況,為確定腦死亡授課重點提供依據。方法分析河北北方學院2012級637名臨床醫學本科生在《病理生理學》考試中對腦死亡案例的答題情況及對腦死亡的認識。結果河北北方學院臨床醫學本科生能夠通過該病例對腦死亡有一定的認識,其中能夠正確回答腦死亡定義、判定標準以及與傳

    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年10期2017-03-09

  • 腦死亡對血清ET—1及TNF—α、IL—1β、IL—6表達影響的初步研究
    內加壓法誘導豬腦死亡對血清中ET-1、TNF-α、IL-1β及IL-6表達的影響。方法:雄性長白豬12頭,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顱內置入顱內壓探頭及水囊導管,但不進行顱內加壓;腦死亡組:顱內置入顱內壓探頭及水囊導管,根據顱內壓和平均動脈壓的關系,調整加壓強度建立腦死亡模型,并通過呼吸、循環維持腦死亡狀態12 h,并檢測血清ET-1、TNF-α、IL-1β及IL-6水平。結果:腦死亡組ET-1水平從腦死亡0 h即逐漸升高,TNF-α、IL-1β、IL-6從腦

    中國醫學創新 2016年35期2017-02-27

  • 腦死亡對血清ET—1及TNF—α、IL—1β、IL—6表達影響的初步研究
    內加壓法誘導豬腦死亡對血清中ET-1、TNF-α、IL-1β及IL-6表達的影響。方法:雄性長白豬12頭,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顱內置入顱內壓探頭及水囊導管,但不進行顱內加壓;腦死亡組:顱內置入顱內壓探頭及水囊導管,根據顱內壓和平均動脈壓的關系,調整加壓強度建立腦死亡模型,并通過呼吸、循環維持腦死亡狀態12 h,并檢測血清ET-1、TNF-α、IL-1β及IL-6水平。結果:腦死亡組ET-1水平從腦死亡0 h即逐漸升高,TNF-α、IL-1β、IL-6從腦

    中國醫學創新 2016年35期2017-02-27

  • 腦死亡與工傷認定
    法學院 上海)腦死亡與工傷認定徐夢珍(200092 同濟大學法學院 上海)我國《工傷保險條例》對勞動者工作時間、工作地點突發疾病經搶救48 小時內死亡,認定為“視同工傷”。工傷認定中的死亡標準到底是采用醫院宣告的死亡時間還是采用腦死亡的標準?我國《腦死亡法》尚未出臺,勞動者48 小時內腦死亡能否認定為工傷存在爭議。筆者對此問題試做法律分析,提出在工亡認定中采納腦死亡標準,希望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腦死亡;死亡標準;工傷認定一、死亡標準概述傳統死亡的認定標準有

    職工法律天地 2017年24期2017-01-27

  • 腦死亡算不算死亡?
    腦死亡這個概念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當時,兩個科學進展——生命支持設備和器官移植——的同時出現,模糊了生死之間的界限。死亡不再像以往那樣被定義為心跳和呼吸的停止,因為呼吸機可能無限期維持呼吸和心跳。與呼吸機連接的“活死人”,究竟是死人還是活人?畢竟,一離開呼吸機,他們的呼吸和心跳就都沒了。如果一個死者的心臟被植入另一人之后跳動了,能不能說捐獻心臟的人死了?1968年,美國提出了新的死亡定義——腦死亡。腦死亡必須具備三個條件:昏迷;離開呼吸機就不能呼吸;缺

    大自然探索 2016年11期2016-12-27

  • 硬膜外填充制備急性腦死亡模型的初步研究
    外填充制備急性腦死亡模型的初步研究董彥軍1鄭先杰1張國瑜1廖秋明2楊忠信1孫明飛1安小康1潘麗紅1張雙林1目的 應用硬膜外骨蠟填充,制造顱內占位,建立急性腦死亡模型。方法 瑞典家豬30頭隨機分為腦死亡組(B組)和對照組(A組)。B組行開顱術,顱內放置40 m l骨蠟建立腦死亡模型,維持24 h;A僅行開顱;檢測兩組生命體征變化。結果 腦死亡組15頭全部成功建立模型。B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動脈壓(mean aortic pressure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6年25期2016-10-21

  • 腦死亡狀態豬血清炎性介質水平與肝臟早期損傷的關系
    ?·基礎研究·腦死亡狀態豬血清炎性介質水平與肝臟早期損傷的關系趙靜雯,唐纓,牛寧寧,于慧敏,劉洋(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天津300192)目的探討巴馬小型豬在腦死亡狀態下血清炎性介質水平與肝臟早期損傷的關系。方法 采用顱內漸進加壓法建立豬腦死亡模型6只,分別于腦死亡前及腦死亡后0、3、6、9 h取血,ELISA法檢測血清炎性介質IL-1β、IL-6、TNF-α;同時穿刺取肝組織,電鏡下行肝組織損傷評分。結果豬血清IL-6水平自腦死亡0 h開始升高,9 h與腦

    山東醫藥 2016年34期2016-10-19

  • 英、美、日、中四國器官移植倫理和法律規范的比較
    法律形式承認了腦死亡,我國仍采用多種死亡評判標準。在器官分配方面,四國都成立了獨立機構并制訂了相應的執行標準。[關鍵詞] 器官移植;器官捐獻;腦死亡[中圖分類號] R6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02(c)-0139-04Comparison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ethics and laws in the Britain,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C

    中國醫藥導報 2016年6期2016-10-19

  • 改良顱內加壓法兔腦死亡模型建立及其狀態的維持
    良顱內加壓法兔腦死亡模型建立及其狀態的維持潘宜鵬1,劉煜1,李明2,任秀昀3(1. 武警總醫院移植科,北京100039;2. 武警總醫院醫務部,北京100039;3. 武警總醫院超聲科,北京100039)【摘要】目的探尋改良顱內加壓法制作兔腦死亡模型及維持腦死亡狀態的方法。方法新西蘭大白兔15只,隨機分成2組:假手術組(B組,n=6),僅顱內插管,行麻醉維持;腦死亡組(A組,n=9),通過改良的顱內加壓法制作腦死亡模型。記錄平均動脈壓(MAP)和心率(HR

    中國比較醫學雜志 2016年1期2016-07-29

  • 淺析我國人體器官移植立法制度的完善
    官;器官移植;腦死亡前言器官移植被公認為是人類在20世紀取得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醫學成果之一,被譽為“21世紀醫學之巔”。伴隨著器官移植技術的逐步成熟及在醫學臨床的廣泛應用,它在實踐過程中也出現了器官供體短缺、死亡標準單一、人體器官買賣猖獗等一系列問題,于是,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開始通過制定法律法規來規制器官移植行為。我國衛生部于2006年制定了《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管理暫行規定》,國務院又于2007年通過了《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對我國人體器官移植進行了規

    職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6年2期2016-05-30

  • 淺議腦死亡者器官移植的立法規制
    孫瑜麟淺議腦死亡者器官移植的立法規制孫瑜麟器官短缺是世界各國普遍存在的醫療困境,在我國這個人口大國,器官的供求失衡更加突出。對此,我們可以確立腦死亡的死亡標準,以此緩解器官供應短缺的問題。腦死亡;器官移植;立法困境自第二次工業革命后,人類文明在各個領域都有極大的發展進步。在醫學領域,最具有價值的成果之一便是器官移植。器官移植改變了以往病人因患器官衰竭或病變者無法醫治的局面,使得患有惡性器官疾病的人有機會獲得新生,由此被稱為“現代醫學之巔”。器官移植技術的發

    商 2016年10期2016-04-25

  • 腦損傷質控評價(腦死亡判定)分中心的建立與管理
    300192)腦死亡作為人類死亡的標準,在我國的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隨著腦死亡判定標準和判定技術規范的頒布[1-2]和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的啟動[3],有關腦死亡的概念、標準、立法及醫學倫理問題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為規范地開展腦死亡判定工作,2012年3月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批準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成立了腦損傷質控評價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從2013年7月15日開始,該中心在全國范圍內對相關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培訓與考核。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共14人參加了第

    實用器官移植電子雜志 2016年3期2016-04-04

  • 炎性反應對腦死亡供體器官影響的研究進展
    顧性分析均證實腦死亡供體器官的移植后功能恢復延遲及移植失敗的發生率高于活體器官移植[1-2]。腦死亡狀態可以減少移植器官功能、增加移植物的不良預后,但腦死亡對供體器官功能影響的潛在機制尚未被完全揭示。已有研究表明,腦死亡觸發了機體循環、內分泌、代謝等系統及炎性反應的劇烈變化,各供體器官出現了炎性反應及兒茶酚胺的不利影響并導致該器官移植后出現不良結果[3-4]。多項研究證據表明,腦死亡供體在器官水平會表現出系統性炎性反應,其反應程度越高,移植后器官功能損害程

    實用器官移植電子雜志 2016年5期2016-04-03

  • “蝦”說八道
    的,有些只是“腦死亡”,看起來死了,肌肉仍有彈性,可以作為原料使用?!薄G楚網馮海龍0911:有些蝦活著,它已經死了;有些蝦死了,卻依然活著!phoebebaxia:醫生沒有告訴他,腦死亡即為死亡嗎?水果硬糖Q:有次在自由市場買活蝦,商家給我裝了一兜,我一看都不動,商家說:蝦就愛裝死。我頓時知道了什么叫“蝦”扯淡。Kevin蓁:怎么不說“這只是植物蝦”?睡神大大想吃一個肉燒餅:腦死亡你倒是給蝦戴個呼吸機啊。

    環境與生活 2016年5期2016-03-12

  • 腦休眠灌注喚醒實驗研究
    醒的機制及其與腦死亡的關系。方法2010年9月—2014年9月選取健康新西蘭白兔36只,按隨機數字表法均分6組(A~F組,各6只),按可控性兔全腦缺血實驗模型的方法造模,分別比較全腦缺血后的傳統復蘇及全腦缺血后分別用自配的腦保護液、5%葡萄糖溶液及兔血漿等灌注喚醒大腦的效果;利用MS-2000計算機生物信號記錄分析系統全程檢測兔的呼吸、心率、血壓及腦電;目測實驗兔的自主運動、對刺激的反應及腦部水腫等,記錄6組兔的生存率。另選取健康新西蘭白兔6只,分別提取其

    中國全科醫學 2016年3期2016-02-20

  • 關于腦死亡標準的倫理和法律問題探討
    明煜睢素利關于腦死亡標準的倫理和法律問題探討■ 劉明煜①睢素利①死亡標準 心死亡 腦死亡 醫學倫理隨著醫學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傳統的心死亡標準在現代醫學背景下受到了質疑,對心死亡標準的缺陷認識引發對死亡標準的重新思考以及腦死亡標準的提出。死亡標準的發展轉變也使得人們重新理解和認識死亡。在此基礎上,作者闡述了腦死亡的科學性及其立法發展和現狀,并探討了腦死亡帶來的諸多倫理法律問題;同時也從思想進步、法律發展、醫學完善等方面論證了腦死亡標準確立的現實意義。Aut

    中國醫院 2016年2期2016-02-04

  • IL-8在豬腦死亡器官供體模型的變化及其與腎功能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穆紅目前,針對腦死亡供體(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DBD)器官的保護效果不甚理想,即使在西方發達國家,仍有約25%的潛在DBD器官在維護過程中逐漸失去功能。研究[1,2]表明腦死亡過程可誘導炎癥和免疫反應的發生,從而對潛在供體器官的質量造成損傷。因此,為提高DBD器官質量,有必要就腦死亡過程急性炎癥反應進行深入探討。白細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亦稱為嗜中性粒細胞趨化因子,為公認的介導炎性反應的細胞因子

    實用檢驗醫師雜志 2015年3期2015-11-30

  • 新生兒腦死亡診斷標準探討 ——新生兒腦死亡診斷評估1例并文獻復習
    ·論著·新生兒腦死亡診斷標準探討 ——新生兒腦死亡診斷評估1例并文獻復習胡黎園1,3俞秀雅1,3張 鵬1張 蓉1周淵峰2曹 云1程國強1目的 以兒童腦死亡標準為參考,通過診斷新生兒腦死亡病例分析,總結新生兒腦死亡的特點。方法 報道1例新生兒腦死亡的病例并復習匯總新生兒腦死亡文獻。結果 患兒,男,胎齡39+4周,陰道分娩出生,出生體重3 370 g。生后無呼吸和心跳,生后Apgar評分1、5、10和15 min分別為1、2、2和2分。20 min后心跳恢復,

    中國循證兒科雜志 2015年2期2015-05-04

  • 腦死亡及其確認試驗
    ,肖波·綜述·腦死亡及其確認試驗周羅,徐琳,肖波腦死亡的診斷對于臨床治療、醫學倫理、器官捐獻和移植等方面有重要意義。多個國家和地區均有相關的法律和診斷標準。深昏迷、腦干反射消失、自主呼吸停止是腦死亡評估的重要臨床表現。許多輔助診斷檢查如經顱多普勒、腦電圖、誘發電位、頭部CT血管造影(CTA)、彌散張量成像(DWI)、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PET)等被用于腦死亡診斷的確認試驗。本文對腦死亡的概念及相關確認試驗的進展作一綜述。腦死亡;臨床診斷;輔助診斷;確認試驗

    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 2014年3期2014-04-04

  • 腦死亡判定標準(成人)(修訂稿)
    衛生部腦死亡判定標準起草小組一、判定的先決條件(一)昏迷原因明確;(二)排除了各種原因的可逆性昏迷。二、臨床判定(一)深昏迷;(二)腦干反射消失;(三)無自主呼吸(靠呼吸機維持,自主呼吸激發試驗證實無自主呼吸)。以上三項必須全部具備。三、確認試驗(一)正中神經短潛伏期體感誘發電位(SLSEP)顯示N9和(或)N13存在,P14、N18和N20消失;(二)腦電圖(EEG)顯示電靜息;(三)經顱多普勒超聲(TCD)顯示顱內前循環和后循環呈振蕩波、尖小收縮波或血

    實用器官移植電子雜志 2014年1期2014-04-03

  • 腦死亡判定輔助技術進展
    ,天津009)腦死亡診斷主要依靠臨床判定。對于臨床判定困難者,需要輔助判定手段加以確認。腦死亡的輔助判定標準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在不斷的變化發展,但主要還是圍繞腦電和腦血流的檢測。目前在應用輔助技術確認腦死亡方面還存在許多爭議,當一些學者質疑這些檢測手段的價值時,另一些則認為檢測的技術流程更加值得關注[1]。至今在世界各國的腦死亡確認試驗中還沒有任何一種檢測技術,同時具備可靠性高、床旁可行、特異性高、敏感性高且不受藥物影響等優點[2]。腦死亡確認還需要多種輔

    實用器官移植電子雜志 2014年3期2014-04-01

  • 腦死亡器官捐獻單中心經驗(附26例報告)
    彭穎 眭維國腦死亡器官捐獻是器官移植重要的器官來源,但由于我國腦死亡相關立法的缺失,新的器官捐獻體系尚處于低效的起步階段,而在國際上飽受爭議的舊的器官捐獻和利用體系正逐步弱化,嚴重制約了我國移植事業的發展。解放軍第181中心醫院全軍腎移植與透析治療中心開展腦死亡器官捐獻工作較早,故總結此文,以供同行借鑒。1 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2年6月本中心腦死亡器官捐獻與移植案例臨床資料,共完成捐獻26例;男性19例,女性7例;年齡最大為58歲,最

    中華移植雜志(電子版) 2012年3期2012-08-15

  • 腦死亡的最新研究進展
    , 樸蓮荀審校腦死亡是全腦功能包括腦干功能不可逆終止。評估腦死亡作為一項嚴肅而慎重的工作,其判定標準在大多數國家是建立在臨床判斷和確認試驗的基礎上。隨著醫學倫理學和器官移植技術的發展,對腦死亡判斷有愈來愈重要的意義。本文就腦死亡判斷標準、腦死亡判斷的臨床價值等方面做一下探討。1 腦死亡的判斷標準1.1 腦死亡的國際判斷標準[1]1968年在第22屆世界醫學大會上,美國哈佛醫學院腦死亡定義審查特別委員會提出了“腦功能不可逆性喪失”作為新的死亡標準,并制定了世

    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 2012年11期2012-01-26

  • 腦死亡立法為時尚早 ——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談腦死亡
    救治之后,有關腦死亡的話題就一直備受媒體關注。而關于腦死亡的討論甚至是爭論,在衛生界從未停止過。今年的政協醫衛界聯組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就此發表了看法。腦死亡立法不是為了器官移植在聯組會上,來自臨床的委員向前來聽會的衛生部領導提出,希望衛生部領導關注腦死亡立法的問題,當前由于腦死亡無法可依,給器官移植造成很大困難。對此,黃潔夫提出了不同觀點。他說,關于腦死亡立法的問題,也是這次開會很多媒體反復問到的一個問題。我想首先說明一下,腦死亡是醫學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11年7期2011-10-19

  • 生死誰斷?憑何而斷?
    洪波“深圳一名腦死亡男子被摘取器官捐獻”,摘出心臟時仍在跳動,這條新聞引起很大關注。僅在網易,8月16日中午發出新聞,5個小時后評論就超過1.7萬人次。如此踴躍的評論,應與“被摘取器官捐獻”這種被動語態的表達有關,“被”總與被迫、無奈聯系在一起。如果網站的標題是“深圳一名腦死亡男子器官救治多人”,人們的反應或許會平靜一些。不過,將腦死亡與器官移植直接聯系,其實仍然是一件令人恐懼的事情。腦死亡是死亡,器官移植是實用。生死有界,不為是否有好處而移。生就是生,死

    新民周刊 2011年33期2011-08-18

  • 芻論中國腦死亡立法
    41)芻論中國腦死亡立法□ 陳名校,杜伯倫(廣東韓江司法鑒定所,廣東 汕頭 515041)“腦死亡”立法屬于科技含量高,人權及倫理學混雜的法律進程。全文對腦死亡立法作了理論基礎分析,對腦死亡立法的必要性,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作了探討,提出對腦死亡立法的建議。腦死亡;立法;醫學;判定標準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和社會觀念的不斷更新,傳統醫學的“心臟死說”受到越來越大的沖擊,中國腦死亡立法勢在必行,但在中國現有國情下,推動“腦死亡”立法,改變世俗觀念仍然任重道遠。對腦

    行政與法 2010年4期2010-12-26

  • 實驗性低血壓腦死亡動物模型早期肝內血流分布及氧代謝的變化
    實驗性低血壓腦死亡動物模型早期肝內血流分布及氧代謝的變化突發性腦死亡后的心肺功能通常發生兩個時相的改變:早期與腦疝有關的全身高血流動力相和后期表現為局部低灌流的低血流動力相。腦死亡后的高血流動力相以局部血流灌注增加為特征,被肝內毛細血管血流緩沖并維持在低血流動力相的基值水平。這些內臟血流的改變,即使在嚴重的低血壓時期也不能明顯提高氧消耗。研究人員選用成年狗10只,采用硬膜下安置氣囊的方法制造腦死亡模型,造模成功后30 min內,觀察全身及局部血流分布情況和

    天津醫藥 2010年1期2010-03-20

  • 腦死亡者的身后事
    研究中心 張旭腦死亡者的身后事文|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張旭腦死亡有望于年內同心肺死亡并列為可選擇的臨床死亡標準。問題是,腦死亡與心肺死亡沖突的時候以誰為準?腦死亡后心肺死亡前的費用誰來埋單?腦死亡標準的推動與中國器官移植供體緊缺的現實有無聯系?張敬說,遇到那種情況的時候,她通常會做這樣幾件事:用壓舌板按住病人的舌根,證明病人已經沒有吞咽反射;告訴家屬什么是腦電波,并讓他們看清病人的腦電波已成直線;暫停呼吸機,然后向家屬解釋為什么病人的檢測結果會是陽性,盡

    小康 2010年4期2010-02-0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