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矢狀

  • 成人骨性錯牙合的下前牙矢狀向傾斜度和牙弓、基骨弓長度的比較及相關性分析
    因素之一[3]。矢狀向基骨發育異常高發于錯牙合畸形患者中,進而導致上下牙列出現咬合關系不調。為了達到正常的咬牙合關系,牙齒能否自行調節傾斜角度來代償基骨的發育異常是值得深究的,但目前只有少數文獻提及。相關文獻多以探討牙弓、基骨弓的橫向指標為主,如Kato 等[4]針對下前牙擁擠患者做了牙弓寬度與基骨弓寬度的相關性研究。為了研究骨性Ⅰ、Ⅱ、Ⅲ類錯牙合存在的矢狀向發育差異,本研究通過CBCT 數據重建下頜模型,測量比較下前牙的矢狀向傾斜度及牙弓、基骨弓長度,并

    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 2023年3期2023-06-07

  • 新疆地區人群上頜前牙牙根矢狀位置及角度的CBCT分析
    牙根周徑處,使得矢狀面經過唇側面最凸點、在冠狀面使矢狀向截面通過切緣中點與根尖,使軸線與牙體長軸保持平行。然后,在矢狀面窗口中將圖像放大到最大的放大倍數。1.5.2 牙根矢狀位置分類:牙根朝向或嵌入唇側骨壁為唇側型(見圖1),牙根位于唇腭側骨壁中間為中間型(見圖2),牙根朝向或嵌入腭側骨壁為腭側型(見圖3)。圖1 唇側型圖2 中間型圖3 腭側型1.5.3 牙根矢狀角度測量:應用CBCT以牙槽骨長軸為基準,測量牙根CEJ水平面中點與根尖的連線(a線)與牙槽骨

    中國美容醫學 2023年1期2023-02-20

  • 面部生長型對側貌唇突度的影響
    置的美觀性不僅受矢狀向面部比例的影響,還受到垂直向的影響,但目前少有研究評估其與不同面型之間的關系,如果改變個別患者原有的面部比例,人們對側貌唇部位置的審美感知是否會發生改變?(3)通過對甘肅某金礦開展選型試驗知,利用產品細磨變化曲線和能耗關系,可以選定裝機功率280kW、容積10.0m3的KLM-280立磨機;實際應用表明,設備可完全滿足礦山選廠的要求。傳統審美的研究基于二維平面上,然而審美是一個三維立體的過程,本實驗將通過建立三維仿真頭模,改變不同的面

    中國美容醫學 2022年9期2022-10-02

  • 上頜前方牽引矯治對頜骨生長發育長期影響的Meta分析
    結束10年后,其矢狀向頜間關系的改善長期穩定,認為前方牽引治療可以改變兒童骨性Ⅲ類患者的骨骼生長模式,與Mandall等[12]的研究相反。既往Meta分析[13]多關注前方牽引治療后頜骨矢狀向位置改變,但文章數量及納入文獻量均較少,且既往無研究聚焦于頜骨生長的長期變化。因此,本文旨在針對上頜前方牽引矯治對生長發育期安氏Ⅲ類錯畸形患者上下頜骨矢狀向生長、中面部長度及下頜骨長度的長期影響,進行Meta分析。1 材料和方法1.1 納入和排除標準1.1.2 干預

    國際口腔醫學雜志 2022年5期2022-09-26

  • 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患者關節骨形態與矢狀向關節盤位置的關系
    的分類方法和基于矢狀MRI 圖像的定點測量法,例如Drace 等[12]提出的盤髁角測量法和Kurita等[13]提出的盤后緣移位距離法。以往關于ADD 患者TMJ 形態學評估的研究中大多采用關節盤是否可復進行分組比較,而根據矢狀MRI圖像測量分類來進行TMJ 骨形態變化的研究報道較少[14]?;谝陨媳尘?,本研究的目的是評估TMJ 骨形態與矢狀向關節盤不同前移位置的關系,通過MRI 來評估關節盤的位置,通過CBCT 數據定量評估TMJ 的骨形態參數,從而

    華西口腔醫學雜志 2022年4期2022-08-09

  • 頭頂中間有道棱 ——該叫矢狀脊還是矢狀隆起?
    名稱,大多稱它為矢狀脊,也有人叫它矢狀隆起?!氨本┰橙恕B頂正中有明顯的矢狀脊……”相信這句話大家都不陌生。北京猿人的矢狀脊就像下圖(c)一樣是顱頂正中低矮圓鈍的縱向骨性凸起,而在解剖學中,脊(嵴)是骨骼表面長線型的高隆起,顯然北京猿人的”矢狀脊”并不符合這個標準。這一名稱其實沿用自哺乳動物,在一些哺乳動物中,頭骨兩側顳肌不斷“爬升”最后在頭頂匯聚,直至兩片顳肌貼附在一起,中間形成隔膜并骨化,就成了高聳薄銳的矢狀脊,如前頁圖(a)。顯然這一結構與描述北京

    化石 2022年2期2022-06-23

  • 前交叉韌帶單束重建術后韌帶傾斜角改變與膝關節功能臨床對比研究
    ,可分為冠狀角和矢狀角。將冠狀位前交叉韌帶與脛骨平臺平面所成的角度定義為前交叉韌帶冠狀角,將矢狀位前交叉韌帶與脛骨平臺平面所成的角度定義為前交叉韌帶矢狀角。收集正常成人MRI組(82例,164側)、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MRI組(55側)膝關節圖像,測量其前交叉韌帶冠狀角和矢狀角,發現正常成人MRI組與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MRI組間統計學無顯著差異,見表1,圖1。表1 前交叉韌帶傾斜角比較 (°)圖1 2組前交叉韌帶傾斜角比較2.2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膝關節運動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2年5期2022-05-24

  • 皮質骨切開術對正畸牙齒矢狀方向移動方式及幅度的影響
    切開術對正畸牙齒矢狀方向移動方式及幅度的影響,現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在南京市浦口區中醫院進行治療的82例錯頜畸形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1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對比納入標準:符合正畸手術治療指征[7]并擬行正畸-治療者;上頜擁擠度≤4 mm者;上齒槽坐點-鼻根點-下齒槽坐點構成角≤-5°;正畸治療前,拔出上頜

    安徽醫學 2022年4期2022-04-24

  • 深度學習算法輔助構建三維顏面正中矢狀平面
    是建立準確的正中矢狀平面(midsagittal plane, MSP),也稱為對稱參考平面(symmetry reference plane, SRP),該平面是顱頜面外科手術設計、正畸矯治設計、數字化美學修復設計中的基礎環節,直接影響后續治療的準確性與可靠性[1-3]。傳統方法多參考人工定義三維顏面部數字模型上的重要解剖標志點直接構建正中矢狀平面,通常包括中線解剖標志點及雙側解剖標志點。1999年O’Grady等[1]基于激光三維掃描技術獲取石膏頭像的

    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2年1期2022-04-14

  • 計算機輔助游離腓骨下頜骨重建的術后效果評估
    三維模型在冠狀、矢狀、軸向3個方向的三維下頜角差異來精確、可重復、簡易地評估計算機輔助游離腓骨下頜骨重建術術后效果的方法。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選擇選擇2015年1月—2020年1月期間因下頜骨腫瘤于蘭州大學第二醫院口腔科行計算機輔助游離腓骨下頜骨重建的20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性10例,女性10例;最大年齡59歲,最小年齡17歲,平均年齡38.70歲±13.72歲;病理診斷為成釉細胞瘤15例,角化囊性瘤2例,骨化纖維瘤3例;平均術中出血量230 mL

    華西口腔醫學雜志 2022年2期2022-03-31

  • 成人不同垂直及矢狀骨面型髁突特征的研究
    沒有對各種垂直和矢狀骨面型與髁突特征的關系進行全面考察。本研究旨在測量和分析具有不同垂直和矢狀骨面型的成人髁突特征的差異,探究骨面型與髁突特征的相關性,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對象收集2016—2020年于蘭州大學口腔醫院就診患者180例,男女各半,所有患者均為恒牙期,年齡18~25歲,頜面部基本左右對稱,牙列完整,無正畸治療史、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史、創傷史或外科治療史。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況下,收集患者的頭顱定位側位片和錐形束CT(co

    國際口腔醫學雜志 2022年2期2022-03-16

  • Ⅱ類錯牙合生長型與牙頜補償的相關性研究
    類型,當頜骨發生矢狀向和垂直向關系不調時,牙齒、頜骨甚至牙槽骨會產生一定的代償[1-2]。目前國內外對骨性Ⅱ類錯的顱面形態特征的研究很多[3-4],而對骨性Ⅱ類錯牙合的矢狀及垂直生長型導致的牙頜補償機制和相關性方面的研究卻較少。本研究采用回顧性調查,選取未經治療的骨性Ⅱ類錯牙合患者,通過頭影測量分析,比較骨性Ⅱ類錯牙合矢狀向及垂直向發育不調對牙頜補償情況的影響以及其中的相關性,以期為臨床矯治計劃的制定及治療提供參考。1 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

    湖北民族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2年1期2022-03-15

  • 產前超聲診斷胎兒靜脈導管異位引流至冠狀靜脈竇1例
    sus, DV)矢狀切面顯示DV異位引流入CS(圖1B)。超聲診斷:胎兒DV異位引流至CS,合并CS擴張。分別于孕29、32周及38+3周復查常規超聲,胎兒心臟表現同前,且生長發育正常,基本與孕周相符。孕婦于38+5周經陰道分娩一健康男嬰,體質量3 800 g,身長53 cm,出生后1、5 min Apgar評分均為10分。2天后對新生兒行超聲心動圖檢查,證實CS擴張,內徑約6 mm;之后電話隨訪;至生后100天,新生兒體質量6 800 g,身高65 cm

    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 2022年1期2022-01-25

  • 頸椎關節突關節矢狀位角的不對稱性和關節突關節退變關系的影像學研究
    1]。關節突關節矢狀位的不對稱性(facet tropism,FT)是指左右兩側關節突關節矢狀位角的不對等,其中一側關節的傾斜角度比另一側更接近矢狀位[2],這種不對稱性和關節突關節退變的關系一直存在爭議,本研究通過對20具正常新鮮頸椎尸體標本的C3/4~C6/7的關節矢狀位不對稱角度和關節退變程度進行影像學評估,探討它們之間有無相關性。1 材料和方法1.1 實驗材料實驗所用的20具新鮮全頸椎尸體標本(C1~7)來源于南昌大學醫學院和南方醫科大學解剖教研室

    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 2021年5期2021-11-02

  • 孕早期超聲觀察腭線篩查胎兒唇腭裂
    面皮膚線;于正中矢狀切面觀察有無自上頜骨向后延伸的強回聲帶(即腭線),并儲存圖像。由2名具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超聲科醫師單獨閱片,意見不一致時與另1名副主任醫師討論決定,評價腭線是否存在及有無異常特征,包括小裂隙(2 結果14 360胎中,孕早期超聲提示14 327胎(14 327/14 360,99.77%)腭線正常,為面部正中矢狀切面中口腔與鼻腔之間的骨性強回聲帶,自上頜骨向后延伸,完整連續,后部可呈雙線征;隨訪證實其中14 320胎無唇腭裂、7胎唇腭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21年10期2021-10-28

  • 三維斷層超聲TUI對胎兒胼胝體發育不全的診斷價值
    顯示胎兒頭部正中矢狀切面,呈“C”形低回聲結構即為胼胝體,前端為嘴部,彎曲部為膝部,中干部為體部,后部為壓部。②顯示胎兒頭部兩個橫切面,即丘腦橫平面斜向小腦,顯示透明隔腔位置及雙側側腦室前角;雙側側腦室橫切面,同時顯示側腦室前后角。對二維超聲診斷可疑胼胝體發育不全的胎兒,采用三維斷層超聲成像技術(TUI)進一步觀察。檢查醫師先清晰顯示胎兒丘腦橫斷斜切面,當胎兒處于靜止狀態時,要求孕婦屏住呼吸,啟動三維功能鍵,獲得A橫斷切面、B冠狀切面、C矢狀切面三平面,移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2021年13期2021-08-13

  • 產前超聲診斷重復膀胱1例
    胱中央可見較厚的矢狀分隔,左、右兩部分大小相近(圖4);均可見一尿道相連,動態觀察可見同時排空,雙側輸尿管無擴張,雙側腎臟位置及回聲未見異常,無腎竇分離。圖1 孕23周囊性團塊內見分隔回聲,兩側可見臍動脈包繞圖2 孕23周雙腎位置正常,腎竇無分離(RK:右腎;LK:左腎)圖3 孕32周盆腔囊性團塊持續存在,動態觀察時2個腔出現同時排空圖4 出生后膀胱腔內厚壁分隔,2個腔大小相似討論:胎兒重復膀胱極少見,胚胎第5~7周膀胱開始發育,若尿直腸隔發育異常導致膀胱

    臨床超聲醫學雜志 2021年7期2021-07-30

  • 均角型青少年口咽氣道形態與上下頜骨的相關性
    。有研究顯示不同矢狀骨面型的患者口咽氣道形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Ⅰ類相比,Ⅱ類口咽氣道更為狹窄,且口咽氣道的容積與下頜骨距氣道的距離有關[4]。也有研究結果指出口咽氣道形態與矢狀骨面型無關而與上下頜骨的矢狀向發育有關[3]。目前關于均角型青少年三種矢狀骨面型口咽氣道形態對比的研究較少,口咽氣道形態與上下頜骨的研究較為單一。本研究使用錐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在三維方向上精確測量口咽氣道與上下頜骨的形態

    山西醫科大學學報 2021年6期2021-07-16

  • 超聲測量最小矢狀肌厚度在診治剖宮產瘢痕妊娠中的應用價值
    最小距離(即最小矢狀肌厚度)可以作為一種簡單鑒別CSP和正常宮內妊娠(intrauterine pregancy,IUP)的超聲檢查方法,但對具體標準尚無定論[2~4]。剖宮產瘢痕妊娠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再加上瘢痕妊娠處沒有正常肌層和內膜組織,肌層組織收縮功能差,一旦治療不及時或早期無法診斷,可隨時發生子宮穿孔、大出血等并發癥,對產婦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因此早期診療可有效避免嚴重并發癥的發生[5,6]。本研究旨在探討應用超聲測量最小矢狀肌厚度診斷剖宮產瘢痕妊

    醫學研究雜志 2021年6期2021-07-09

  • 不同矢狀骨面型成年患者磨牙后三角及下頜升支前緣骨骼特征的CBCT分析
    齡24歲。根據其矢狀骨面型分為三組:骨性Ⅰ類組:0°≤ANB1.2 CBCT掃描及圖像處理所有患者均使用New Tom VG(美中意國際貿易(北京)有限公司,意大利)進行口腔頜面部掃描。掃描參數:電壓110 kV,電流7.3 mA,視野18 cm×16 cm,曝光時間17 s,圖像間隔及層厚為0.3 mm。應用Dolphin Imaging Version 11.9.20軟件(Dolphin Imaging & Management Solutions公司

    口腔醫學 2021年6期2021-07-01

  • 兩種術式對OSAHS伴小頜畸形患者上氣道形態變化的相關性分析
    PPP+下頜升支矢狀劈開前移術+頦前徙術兩種不同術式,分析術前、術后骨組織移動距離與軟組織移動距離的相關性,旨在為臨床術式及骨組織移動距離的選擇提供參考及理論支持。資料和方法一、臨床資料從解放軍總醫院病歷系統中選取2010年~2019年資料完整的,OSAHS伴小頜畸形的病例,篩選出經過睡眠監測檢查,確診為重度OSAHS并進行腭咽成形術(UPPP)+頦前徙術與UPPP+下頜升支矢狀劈開前移術+頦前徙術兩種不同術式患者22例,其中UPPP+頦前徙術15例,UP

    現代口腔醫學雜志 2021年3期2021-06-05

  • 女性單側上頜尖牙唇側錯位與矢狀骨面型的關系*
    側唇側錯位尖牙與矢狀骨面型之間的關系,評估女性上頜單側唇側錯位尖牙患者的牙頜面形態特征,為此類患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理論依據。1 材料與方法1.1 研究對象選擇2015— 2019年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口腔正畸科就診的女性上頜尖牙唇側錯位患者30例。年齡16~24歲,平均年齡18.5 歲。 病例納入標準:上頜單側尖牙唇側錯位;恒牙期 ;無唇腭裂;下頜牙列輕度擁擠; 無正畸及修復治療史;無恒牙胚缺失(第三磨牙除外);無全身疾病,身體發育正常。1.2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學報 2021年4期2021-05-08

  • 錐束CT對上頜骨快速擴弓前后三維位置變化評估價值
    (軸面、冠狀面、矢狀面)上觀察、測量及標注,因其具有放射量低、空間分辨率高、三維成像精度高等突出優勢,在口腔臨床得到廣泛應用[2]。本研究通過觀察CBCT下頜骨快速擴弓前后三維位置變化,旨在探討CBCT對上頜骨快速擴弓前后三維位置變化的評估價值?,F報道如下。1 對象與方法1.1 研究對象 選取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7月北部戰區總醫院口腔科收治的12例快速擴弓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4例,女性8例;年齡10~14歲,平均年齡12.3歲。納入標準:(

    臨床軍醫雜志 2021年2期2021-03-17

  • 鈦板外固定+牽引釘腭部橫向牽引治療新鮮上頜骨矢狀骨折的應用
    梅,王昭領上頜骨矢狀骨折為發生于上頜腭部正中或旁正中部位的縱行骨折,常由于暴力作用于上頜骨前部引起,可單獨發生,亦可合并有頜面部多發骨折或其他部位損傷,報道的發生率為8%~46%不等,并有逐步上升的趨勢[1-5]。上頜骨矢狀骨折的典型表現是骨折段的扇形頰向外展,導致咬合錯亂及面部增寬等,治療的關鍵在于復位外展的骨折段并保持愈合期的穩定[2-7]。有關治療方法主要有頜間或頜內牽引、正畸治療、切開復位內固定等,這些方法在解決骨折問題的同時也存在一些難以避免的不

    口腔醫學 2021年1期2021-02-27

  • 三維超聲多平面成像在胎兒尿道下裂定性中的診斷價值
    求高,即需于陰莖矢狀切面上才能完整觀察到尿道的連續性情況,2DUS因受掃查切面的限制,獲取陰莖矢狀切面成功率很低。為提高尿道下裂的產前檢出率,本院將三維超聲多平面成像 (3D ultrasound multiplane imaging,3DUSMI)模式應用于尿道下裂的產前篩查中,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于眉山市東坡區婦幼保健院或成都西區安琪兒婦產醫院超聲科行產前超聲篩查,因疑診為尿道下裂的胎兒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20年4期2020-09-16

  • 關于顱面部正中矢狀面確定的討論
    ,尤其是建立正中矢狀向參考平面。本文歸納了臨床較常見建立正中矢狀面方法。引言人類面部的對稱性是面部吸引力的關鍵因素之一。輕微的牙頜面不對稱通常是普遍且可接受的,但顯著的顱面不對稱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顏面美觀,并且影響患者的咬合功能及顳下頜關節結構等,可能對其心理健康造成影響。牙頜面不對稱畸形致病因素復雜,治療難度大,臨床醫生對牙頜面畸形的患者需要更準確的診斷、評估及病因分析,從而制定更合理的治療計劃。隨著傳統二維影像逐漸被椎體束斷層掃描(CBCT)取代,臨床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5期2020-08-16

  • 基于CBCT矢狀向切片圖像的靜息舌位研究初探
    查資料,截取正中矢狀平面圖像分析靜息舌位、舌型,探討其與牙頜畸形的關系,為實施有針對性的口周肌功能訓練提供依據。1 資料與方法1.1 實驗對象選擇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到攀枝花市中心醫院口腔科就診的未經正畸治療的有矯正訴求的初診患者60 名,男22 名,女38 名,最大16.2 歲,最小10.1 歲,平均年齡13 歲。1.2 實驗方法1.2.1 頭影測量 所有患者拍攝X線頭顱側位片并進行頭影測量分析,測量項目參考值[4-5]及意義見表 1

    實用口腔醫學雜志 2020年3期2020-07-08

  • 早孕期唇腭裂的超聲診斷初探
    志,即腭線(正中矢狀切面)、上頜骨牙槽突(橫切面)和鼻后三角底部(冠狀切面)。正常胎兒的這3個標志均沒有回聲缺失或連續性中斷,具體觀察方法見圖1。發現可疑胎兒時適當放大胎兒面部,以及與30名二維圖像正常胎兒的面部圖像進行對比,于正中矢狀切面采集容積數據,應用TUI、自由解剖技術(Omni View)、HD Live渲染成像等技術觀察胎兒腭部,并給予脫機分析(圖2)。如早孕期發現胎兒異常則對其父母進行遺傳咨詢并建議對胎兒進行染色體核型檢查,2周以后再次進行超

    局解手術學雜志 2020年5期2020-06-04

  • 孕11~13+6周胎兒后腦結構經后腦橫斷面的超聲觀察
    通過胎兒頭顱正中矢狀切面觀察后腦結構并測量IT厚度。但孕11~13+6周胎兒胎位不固定,超聲檢查受胎兒體位及孕婦腹壁脂肪厚度的影響大,有時難以獲得胎兒顱腦正中矢狀切面。經后腦橫斷面的獲取受胎兒體位限制較少,本研究經胎兒后腦橫斷面觀察后腦結構,探討該切面觀察后腦結構并測量IT厚度的可行性。資料與方法一、臨床資料隨機抽取2017年6~12月于我院接受早孕期超聲篩查的孕11~13+6周孕婦2695例,年齡20~38歲,平均(25.39±5.19)歲,胎兒頭臀長4

    臨床超聲醫學雜志 2020年4期2020-04-30

  • 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同顱面矢狀向發育間關系的臨床研究
    見,DD與顱頜面矢狀向發育間的關系仍然不是十分明確。本文通過分析雙側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情況,比較有無雙側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的顱頜面矢狀向頭影測量指標,分析顳下頜關節盤前移同顱面矢狀向發育間的關系。1 材料與方法1.1 臨床資料選取2015~2019 年在中國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正畸科就診的18 歲以上的伴有TMD癥狀(疼痛、彈響、雜音、開口受限等)的正畸患者共95 例,其中男性31 例, 女性64 例。通過MRI判斷雙側關節盤位置狀態,將實驗對象分為2 組

    實用口腔醫學雜志 2020年4期2020-04-09

  • 頸椎間盤退變程度與頸椎矢狀力線參數的相關性分析
    從而引起整個頸椎矢狀力線的變化。頸椎矢狀力線的常用參數包括T1傾斜角(T1slope,T1S)、頸椎前凸角(Cervical lordosis angle,CLA)和頸椎矢狀面軸向垂直距離(C2-C7sagittal vertical axis,C2-7SVA)等,其中T1S和C2-7SVA等指標近年來頗受學術界關注[2-3]。例如,李翔宇等[4]研究證實,CLA/T1S比值變化可對脊髓型頸椎病患者手術預后產生重要影響;程招軍等[5]分析認為,頸椎病患者若

    頸腰痛雜志 2020年1期2020-03-27

  • Delaire頭影測量分析法預測正頜手術患者上頜及頦部理想矢狀向位置的可行性評估
    高、露齒等,而在矢狀向仍沒有一個能夠被廣泛接受的定位頜骨理想位置的方法。如今臨床醫生逐漸認識到患者的頜骨位置需要與其顱面整體結構相匹配才能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對此,Andrews提出了“Andrews分析法”,是一種上頜骨的矢狀向位置與額部結構相匹配的定位方法,認為優于傳統的頭影測量法[3], Resnick等[3-4]經過對“Andrews分析法”的一系列研究,認為該分析法可用于正頜手術設計中,但缺乏對頦部矢狀向位置的研究,而頦部位置對側貌美觀有很大影響

    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0年1期2020-02-28

  • 盆底超聲檢測評估無張力性尿道中段懸吊帶術后吊帶相關并發癥的意義
    之間,取盆底正中矢狀切面作為初始切面,適當加壓探頭,清晰顯示恥骨聯合、尿道、吊帶、膀胱、陰道、肛直腸角及肛管。在此平面上進行左右扇掃,排查有無異常,并在靜息狀態及有效Valsalva狀態(時間持續>6 s,盆腔臟器向背尾側移動)下采集患者的二維圖像。將感興趣區定位為吊帶所在區域,進行自動容積掃查,采集三維超聲圖像。使用4D-View軟件進行后處理分析,獲得吊帶區域的盆底三維超聲軸平面。1.3 觀察指標 (1)靜息狀態二維正中矢狀切面下吊帶位置:吊帶與膀胱頸

    浙江醫學 2020年24期2020-02-03

  • 超聲檢查在評價早產兒和足月兒胼胝體發育及其與出生體重、孕周關系評估中的應用*
    月兒CC生長率、矢狀長度和小腦蚓部矢狀長度,并分析CC發育與出生體重、孕周的相關性,以了解CC發育規律。資料與方法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重癥監護病房收治的新生兒100例。病例納入標準:①早產兒均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觀察至足月;②據足月兒母親均無妊娠期高危因素和圍生期窒息等;③患兒家長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心、肝、腎等實質性臟器嚴重功能不全者;②先天性發育異常及合并其他類型惡性腫瘤者;③合并精神系統疾病及存在認知障礙者;

    陜西醫學雜志 2019年12期2019-12-18

  • 仰臥矢狀過屈、過伸位磁共振成像對頸椎椎管狹窄診斷的價值研究
    ,如果為靜息仰臥矢狀位,在進行磁共振成像檢查的時候是沒有明顯變化的,所以漏診率較高[2]。本文選擇我院160例頸椎椎管狹窄患者開展分析,旨在研究仰臥矢狀過屈、過伸位磁共振成像在臨床中對頸椎椎管狹窄診斷的效果,結果報告如下。臨床資料1 一般資料:選擇2016年4月-2018年5月時段到我院進行仰臥矢狀過屈、過伸位磁共振成像檢查的160例頸椎椎管狹窄患者。其中男性98例,女性62例,年齡27-68歲,平均年齡(41.23±3.12)歲,在臨床中多表現為上肢無力

    中國傷殘醫學 2019年17期2019-12-02

  • 運用模型外科治療上頜骨矢狀骨折1例并文獻回顧
    的弓形后方,上頜矢狀骨折相對于上頜骨Le Fort骨折發生較少,約占面中部骨折的8.0%~13.2%[1],但上頜骨矢狀骨折往往合并Le Fort骨折的各個類型,并常伴有咬合紊亂,這樣復雜的面中份骨折常常使診斷和治療非常困難,錯誤的治療可能導致骨折斷端錯位愈合,使得咬合紊亂不能糾正。隨著堅強內固定成為治療頜骨骨折的主流方式,上頜骨矢狀骨折的整復難點已不在于如何固位,而是在于如何讓裂開的上腭部復位,恢復咬合關系。復位方式有很多,例如牙弓夾板,鋼絲牽引固位,還

    安徽醫藥 2019年6期2019-05-24

  • ……類錯牙合患者髁突位置與頜骨中線偏斜的相關性
    ,表現為上下頜骨矢狀方向上關系不調,下頜骨相對于上頜骨處于偏遠中位置,磨牙常表現為遠中關系,患者可伴有上頜前突、下頜后縮或二者兼有。近年來,很多學者對髁突位置進行研究,發現面部生長型、咬合變化、頜面部功能性或病理性改變等均可影響髁突位置[1-4],但是關于骨性……類錯牙 合畸形患者頜骨中線偏斜是否會影響髁突位置的研究較少。故本研究選擇臨床上常見的高角型骨性……類錯牙 合畸形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髁突位置與頜骨中線偏斜之間是否具有相關性,從而為正畸醫生在進行臨

    山西醫科大學學報 2019年4期2019-04-25

  • 正畸治療對骨性Ⅱ類錯畸形患者上氣道及周圍結構變化的影響
    特點1.1 不同矢狀骨面型患者對氣道的影響1907年,Angle對上氣道結構與顱頜面形態的關系進行研究,發現部分安氏Ⅱ類1分類錯畸形患者存在上氣道狹窄和口呼吸習慣。此后,越來越多的學者展開了顱面形態與上氣道的相關研究。國內外研究表明,不同矢狀骨面型患者的氣道容積和形態均存在差異,且顱頜面骨骼的矢狀向發育異??蓪е職獾拦δ艿母淖?。Nanda等[2]通過測量90名不同矢狀骨面型患者的氣道大小,發現Ⅲ類、Ⅰ類、Ⅱ類患者的氣道依次變小。Alves等[3]以50名生

    國際口腔醫學雜志 2019年5期2019-03-19

  • 功能矯治器治療三維方向錯牙畸形的臨床療效觀察
    右的功能矯治后,矢狀向上,患者的上下頜骨矢狀關系得到改善;垂直向上,前牙達到切對切,深覆蓋變淺,后牙咬過緊解除;橫向上,上牙弓寬度與下牙弓寬度恢復協調,后牙深覆蓋、正鎖牙得到解除。垂直向、矢狀向、橫向上的錯牙問題基本改善,再經過二期的矯治固定進一步排齊整平牙列,可建立良好的咬關系。有研究表明,功能矯治過程中髁頂點至下頜角點距離的增長比固定矯治大,提示功能矯治器可能刺激了髁突的生長。國外研究表明,功能矯治器可有效改善生長發育高峰期Ⅱ類錯患者的上下頜矢狀關系,

    中國醫藥指南 2019年21期2019-01-07

  • 西安地區影響成人上中切牙區牙槽骨厚度相關因素的CBCT研究
    與地面平行,正中矢狀面重合于機器正中參考線,囑患者平穩呼吸,勿吞咽,正中咬合。1.3 定點及數據測量將數據導入Dolphin 11.0軟件生成頭顱側位片并頭影測量。經Invivo 5軟件截取測量矢狀面,參考林璐等的方法[4],三維調整使待測牙正中矢狀面與牙長軸重合,牙齒切緣垂直于正中矢狀截面參考線(圖 1)。圖 1 矢狀截面的獲取由同一年級碩士研究生2 次定點測量,間隔2 周,取均值。參考夏文倩等的研究[2]定義各標志點及線距的方法,a點:中切牙切緣點;b

    實用口腔醫學雜志 2018年5期2018-11-09

  • 腰椎不穩患者腰椎矢狀曲度及活動度的變化及臨床意義
    穩,有關腰椎整體矢狀曲度及活動度在腰椎不穩退變進程中的變化及其對腰椎不穩手術患者預后的評價作用研究較少[4,5]。為此,本文對腰椎不穩并腰痛患者手術治療前后腰椎矢狀曲度及活動度的變化及其與臨床療效的關系進行了探討。1 資料與方法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就診腰痛患者137例,根據腰椎影像學檢查分為腰椎不穩并腰痛患者60例(觀察組)和單純腰痛患者57例(對照組)。觀察組60例中,男33例、女27例,年齡(5

    山東醫藥 2018年33期2018-10-10

  • Coflex非融合固定術對腰椎不穩患者腰椎曲度與活動度的影響
    [3]。腰椎整體矢狀曲度及活動度在腰椎不穩退變進程中的變化尚缺乏臨床研究。本研究探討Coflex非融合固定術對腰椎不穩患者腰椎曲度與活動度的作用,并與融合術進行比較,為改善腰椎不穩手術患者的預后提供參考。1 資料與方法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收治的腰痛患者119例,納入標準:年齡15°,或滑移>3 mm;男36例、女32例,年齡31~56(42.9±2.7)歲,腰痛伴腰椎不穩病程(3.6±0.8)年。同期

    山東醫藥 2018年21期2018-06-22

  • 三維超聲診斷胎兒胼胝體缺如
    可以重建胎兒頭部矢狀切面,顯示胼胝體等腦中線結構,從而判斷有無胼胝體。本文對二維超聲提示透明隔腔異常的胎兒,通過三維超聲自由解剖切面(OMNIVIEW)技術聯合容積對比成像(volume contrast imaging,VCI)技術對胎兒頭部進行三維重建,并與MRI結果對比,探討三維超聲對胎兒ACC的診斷價值。1 資料與方法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6年1月1日—2017年3月1日于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超聲科進行產前篩查疑似ACC的孕婦31例,年齡

    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8年2期2018-04-19

  • 產前超聲診斷陰莖陰囊轉位伴尿道下裂1例
    尖端指向肛門側,矢狀切面掃查可見外生殖器尖端為短小的陰莖聲像,彩色多普勒檢測于陰莖腹側見排尿信號,冠狀切面見陰莖位于分開的陰囊中,呈“郁金香”狀,并查找膀胱與直腸之間偏右側無子宮回聲,進而推斷為男性外生殖器。筆者認為,在觀察胎兒外生殖器時,其標準矢狀切面尤為重要,正常的胎兒男性外生殖器,矢狀切面表現為陰莖的根部位于陰囊的上方,靠近胎兒腹壁在遠離肛門,其陰莖頭部微微向下彎曲;陰莖陰囊轉位時,矢狀切面表現為陰囊位于陰莖上方,陰莖靠近肛門。產前診斷本病時應注意與

    臨床超聲醫學雜志 2017年11期2017-12-14

  • 超聲心動圖診斷胎兒冠狀靜脈竇擴張
    長軸,測量CS的矢狀切面面積。采用二維超聲結合彩色多普勒超聲對所有胎兒分別進行胎兒四腔心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大動脈短軸切面、主動脈弓切面、動脈導管弓切面及腔靜脈長軸切面掃查,觀察CS的特點。結果 胎兒CS矢狀切面面積與孕周呈正相關(正常組:r=0.954,P冠狀靜脈竇;超聲檢查;產前診斷;胎兒;心臟目前,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超聲診斷是產科的研究熱點之一,利用超聲心動圖可對一些常見的心臟先天畸形做出較準確的診斷。冠狀靜脈竇(coronary

    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 2017年7期2017-08-07

  • 遼寧地區成人深覆牙合患者頜面部硬組織形態特征的CBCT研究
    ,0,0)。正中矢狀平面由N點、Ba點和ANS點確定(圖 1)。X軸:過N點且垂直于正中矢狀平面的直線;Y軸:正中矢狀平面內過N點且平行與眶耳平面的直線;Z軸:正中矢狀平面內過N點且與Y軸垂直的直線。三維平面的定義見圖 1。最后參考3D頭影測量技術進行定點測量[7-9]。為了確保定點及測量的準確性,由2 名正畸醫生分別對資料進行重建和測量,最終取2 次測量數據的平均值。圖 1 三維參考平面1.2.2 測量項目 骨性測量指標:①Go.Go.Me- FH;②A

    實用口腔醫學雜志 2017年3期2017-03-19

  • 下頜骨矢狀劈開后退術對顳下頜關節的影響
    5 年來行下頜骨矢狀劈開后退術,術前出現顳下頜關節紊亂的患者。1.1 病例資料納入標準:①術前顳下頜關節檢查完善(包括壓痛、彈響、張口度、張口型);②單純行雙側下頜骨矢狀劈開截骨術,或單側下頜骨矢狀劈開后退術,或合并頦成形術、上頜骨LeFort I截骨術等其他術式;③術后1 年以上隨訪顳下頜關節檢查完善(包括壓痛、彈響、張口度、張口型)。排除標準:①非單純行正頜手術的患者;②有其他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共收集病歷資料50 例,其中男女各25 例,年齡在15~3

    實用口腔醫學雜志 2017年3期2017-03-19

  • 3D打印技術在腰椎滑脫手術中的應用價值
    印技術打印個體化矢狀曲度模棒行椎間融合術。比較兩組術中情況和療效。結果 術中出血量、術中透視次數及手術時間觀察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3D打印技術;腰椎滑脫;手術導航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脊柱骨折、脊柱不穩定是一種有效的術式,由于椎弓根結構多變,給椎弓根螺釘準確置入帶來一定的挑戰[1]。傳統的漏斗法以及徒手置釘法主要依賴于手術醫師的臨床經驗,其置釘的準確率均不高;近年來發展的導航法雖然能夠有效提高椎弓根螺釘置入的準確性,但是由于需要購置昂貴的導航設備,且增加手

    臨床骨科雜志 2017年1期2017-03-07

  • 腰椎CT矢狀重建在腰椎不穩診斷中的研究
    于翠萍腰椎CT矢狀重建在腰椎不穩診斷中的研究胡金秋 楊銘 宋佰慧 李幼瓊 于翠萍目的 利用腰椎CT矢狀重建圖像進行形態測量,為提高腰椎不穩的診斷率提供相應的參考數據。方法 對100例正常成人(正常組)和60例腰椎不穩患者(不穩組)的腰椎CT掃描圖像進行三維重建,在矢狀重建圖像上測量L4~S1相鄰椎體間的矢狀成角Q和移位距離比AO/W,比較不同性別正常成人和腰椎不穩患者在矢狀成角Q和移位距離比AO/W是否存在差異。結果 正常成人和腰椎不穩患者的腰椎CT三維

    當代醫學 2016年21期2016-06-15

  • 中國漢族人鼻背長軸與下頜生長方向的相關性研究*
    顯相關性,但是與矢狀骨型具有明顯的相關性,即骨性I類患者的鼻背長軸角與Y軸角較接近,骨性II類患者的Y軸相對于鼻背長軸要偏后下旋轉,骨性III 類患者的Y軸相對于鼻背長軸則出現前上旋轉傾向。隨著矢狀骨型由III類到I類、再到II類,其Y軸角逐漸增大(P0.05)。結論:鼻背長軸與Y軸接近平行,且有一定的正相關性。不同矢狀骨型患者間鼻背旋角的差異機制并不在于鼻背生長方向的不同,而在于下頜生長方向的不同。主題詞正畸學鼻下頜骨因果律鼻位于面中部1/3,對面部容貌

    陜西醫學雜志 2016年2期2016-06-02

  • Volume NTTM測量胎兒頸項透明層厚度的研究
    方法獲得標準正中矢狀切面時間長于Volume NTTM[(122.8±85.9)vs(94.1±75.0)s,P=0.0000.05),用二維方法測得的NT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4.02,P=0.04Volume NTTM; 胎兒頸項透明層厚度; 二維超聲胎兒頸項透明層(nuchal translucency, NT)是孕11~13+6周利用超聲觀察到的胎兒頸部皮下的透明無回聲帶,位于皮膚高回聲帶及深部軟組織高回聲帶之間。利用NT篩查21-三體的靈敏度約8

    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5年1期2015-07-10

  • 上頜矢狀擴弓的動物實驗研究
    良[3],在腭部矢狀方向置入擴弓器以慢速擴弓的力量施加矢狀方向擴弓力,在臨床取得了滿意的效果。本文就其骨改建作用進行了動物實驗研究。1 材料與方法1.1 動物分組 選擇8周齡健康新西蘭大白兔15只(由河北醫科大學動物實驗中心提供),體重1.5~1.7 kg。所有動物單籠喂養觀察1周后納入本實驗,所有動物均進食顆粒狀飼料,自由攝食飲水。將15只處于生長發育期的新西蘭大白兔隨機分為2組:實驗組8只,對照組7只。實驗組新西蘭大白兔全天戴用自制的上頜矢狀擴弓矯治器

    河北醫藥 2015年5期2015-03-29

  • 不同矢狀骨面型患者下頜磨牙后間隙特征分析
    志剛 張 健不同矢狀骨面型患者下頜磨牙后間隙特征分析喬 峰1左志剛2張 健1目的比較不同矢狀骨面型患者下頜磨牙后間隙(RMS)特征,探討其與下頜智齒阻生的關系。方法選取25~35歲90例正畸患者,治療前拍攝全景片、頭顱定位側位片。選擇下頜平面角(FH-MP)大小為均角患者,按照頭影測量分析ANB角度大小分為安氏Ⅰ類、Ⅱ類、Ⅲ類3組。分別通過全景片觀察每組下頜智齒阻生或萌出情況并將其分為阻生組和萌出組。分別測量每組患者以下指標:下頜體長度、下頜角角度、RMS

    天津醫藥 2014年3期2014-08-08

  • 上頜矢狀擴弓的四環素熒光積分光密度分析
    全天戴自制的上頜矢狀擴弓矯治器,對照組不做任何處理,自然生長。圖1 矢狀擴弓裝置2 結 果實驗組由于矢狀方向擴弓后新骨的沉積,可以在類骨基質中看到沿牽張方向排列的高亮度散在的黃綠色熒光帶出現;同時,在血運豐富及骨改建較好的區域,可以看到數條寬大熒光帶平行走行(圖2)。說明在擴弓過程中出現了較活躍的成骨活動。而對照組由于自然生長,熒光標記沉積帶較實驗組稀少,可以看到較細窄的黃綠色熒光帶沉積,肉眼見強度及面積均不及實驗組(圖3)。經四環素熒光標記積分光密度值(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 2014年1期2014-03-15

  • 矢狀竇旁腦膜瘤的顯微手術治療
    ,200001)矢狀竇旁腦膜瘤(PSM)是指腫瘤基底附著在上矢狀竇并充滿矢狀竇角的腦膜瘤,約占顱內腦膜瘤的17%~20%,發生率僅次于大腦凸面腦膜瘤[1]。由于腫瘤易侵犯矢狀竇及其重要的皮層回流靜脈,手術根治較為困難。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本院2004—2011年采用顯微外科手術治療的32例PSM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本研究共納入32例PSM患者(行開顱手術38次),其中男 14例,女18例,年齡 35~72歲,平均(52.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3年24期2013-04-07

  • I期后矢狀入路肛門直腸成形術治療中高位肛門直腸畸形臨床研究
    民醫院采用I期后矢狀入路行肛門直腸成形術對其治療取得較好的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07~2010年所收治的20例中高位肛門直腸畸形的新生兒的臨床資料,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齡5 h~15 d,平均(34±5)h。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12 h內行倒置側位片確診,根據直腸盲段與PC線的位置關系判斷是中位或是高位[3],直腸盲段高于PC線為高位畸形,在I線與PC線間為中位畸形,本組中高位者13例,中位者7例,其中1

    中國實用醫藥 2013年24期2013-02-02

  • 64排螺旋CT對腰椎間盤病變的診斷價值
    并進行三維重建、矢狀重建及軸位重建。結果:對腰椎、骶椎共79例病變部位行矢狀重建,其中腰間盤膨出31例,腰間盤突出44例,正常4例。64排螺旋CT三維重建的影像學特征為立體顯示腰椎的整體形態;矢狀重建的影像學特征為類似MR的圖像,縱向顯示脊椎的排列情況及椎管的整體形態,造影后矢狀圖像可以清晰地顯示脊髓情況。結論:64排螺旋CT能提供三維立體圖像及類似MR的腰椎圖像,對腰椎間盤病變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腰間盤;腰椎;診斷;螺旋CT64排螺旋CT的時間分辨率、空

    中國醫學裝備 2011年1期2011-09-27

  • 椎管內脊膜瘤34例的MRI診斷分析及臨床意義的評價
    瘤緊貼椎管后緣,矢狀T2WI呈高信號,矢狀T1WI呈等低信號,與脊膜呈寬基底征像,矢狀T1WI增強后呈顯著均勻強化信號,相鄰增厚脊膜呈強化信號。圖2 為圖1同一病例軸位增強呈顯著強化信號。圖3 上胸段椎管內見橢圖形腫塊信號,矢狀T2WI呈等低信號,矢狀T1WI呈等高信號,脊髓受壓縮細,向左前移位。圖4 為圖3同一病例冠狀增強呈均勻強化信號。圖5 下胸段椎管內見橢圓形腫塊,矢狀T2WI呈等高信號,矢狀T1WI呈等信號,增強后矢狀T1WI呈均勻強化信號,與椎管

    大理大學學報 2011年2期2011-09-2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