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譜

  • 基于現代德育視角試論傳統家訓的思想精華
    ?!遏哧柺T葉氏宗譜》寫道:“凡吾宗族昆弟子孫窮經出仕者,當以盡忠報國而冀名紀于史,彰昭于無窮也?!狈彩俏覀兗易逯械淖拥?,有研讀經書出仕為官者,也都應當銘記竭盡忠誠報效國家的道理,以求青史留名,流芳百世。家國難分,有國才有家,國家的興旺與個人的幸福密切相關。因此,要教育學生從小熱愛祖國,懂得是祖國這片土地養育了自己,長大了要報效祖國。要與祖國同命運、共呼吸,為中華民族的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2)誠信 誠信之風樸實憨厚、歷史悠久,融入了民族文化的血液,成為民

    新農村(浙江) 2023年1期2023-02-22

  • 族譜所見明代上虞曲家生平二題*
    兩個堂號的《朱氏宗譜》:一種為垂裕堂的《虞邑竇堰朱氏宗譜》,六卷;另一種為同本堂,并有兩種版本:一是光緒十六年(1890)朱士黻輯纂的《古虞朱氏宗譜》,一是民國十八年(1929)刊印的《虞東朱氏宗譜》,二者皆為十四卷,后者是前者的增修本。據宗譜序文可知,該族譜歷經多次增修:明正統十四年(1449),萬歷十年,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嘉慶二年(1797),咸豐元年(1851),光緒十六年,民國十八年(1929)。同本堂兩種《朱氏宗譜》的祖本皆為萬歷十年本

    文化遺產 2022年5期2022-11-05

  • 家譜收藏的小收獲與大智慧
    和山西五臺《徐氏宗譜》等四五部,每部也只有數冊,部頭很小,看來我國北方地區修家譜之風還不盛行。后來陸續從安徽歙縣、屯溪、涇縣,江西南昌、婺源、九江,湖南常德、隆回、益陽等地書友手中郵購家譜。這些家譜中有稱家乘的,也有稱宗譜、族譜、世譜的,雖然名稱不同,但在形式、內容方面大同小異。數年間我收集到為數可觀的家譜,這當中大都為白紙刷印,用黃紙的較少。而書的開本大小相差懸殊,大開本的高超過50厘米,寬有30多厘米,比小開本的兩倍還大。家譜的印數,有幾部、十幾部、幾

    藏書報 2022年14期2022-05-30

  • 江西稻瘟病自然病圃菌群毒性相關基因的鑒定與分析
    稻瘟病菌群體遺傳宗譜。2 結果與分析2.1 稻瘟病菌無毒基因在江西菌群的PCR測定結果8對稻瘟病菌無毒基因特異性引物擴增結果顯示均能擴增出符合目的片段大小的指紋條帶,部分菌株擴增電泳條帶結果如圖1所示。無毒基因在5個地區病圃的稻瘟病菌中檢測頻率差異較大。其中,都昌病圃菌株中8 個無毒基因的檢測頻率為0~83.33%,Avr-Pik最高為83.33%,Avr-Pit與PRE1未檢測到。井岡山病圃菌株中8 個無毒基因的檢測頻率為0~88.64%,Avr-Piz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 2022年2期2022-05-07

  • 試論《高隆諸葛氏宗譜》的價值
    林辭心摘 要:宗譜作為村落歷史書寫的一類,是記載宗族世系與事務的歷史資料。宗譜多方面展現宗族及其居地的整體格局與發展演變,在遺產地歷史研究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幫助遺產工作者認定有價值且需要保護的對象,同時建立起歷時性和共時性認識,對于遺產的價值做出盡可能全面客觀的闡釋。文章以《高隆諸葛氏宗譜》為例,重點解讀宗譜纂修體例、內容和修編意義的延續性特點,探究延續性對于宗譜成書的影響,以及宗譜在鄉村遺產價值闡釋過程中,對村落保護對象的確定和遺產價值的闡釋所起的鋪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2年2期2022-03-30

  • 咸同兵燹沖擊下的宗族生活及其重建 ——以績溪南關許氏宗族為中心
    修:《南關惇敘堂宗譜》卷1《自序·重修族譜自敘》,清光緒十五年活字本,第5頁。此后,許村許氏開枝散葉,子孫散處徽州各縣以及福建、山東、浙江等地,成為新安一望族??兿详P許氏世出歙北許村,因之仍遵許儒為一世祖。六世祖許琦卜居華陽驛,實為績溪縣宗支之始祖。南宋中葉,九世祖許訓有二子,長子許潤為“南關宗祖”,次子許瀾為水村許氏始祖。許潤一支到了十六世斗保公時,因世亂遷城南,成為“南關始祖”。(3)許文源纂修:《南關惇敘堂宗譜》卷2《大宗世系圖》,第33、40頁。

    安徽史學 2021年5期2021-11-26

  • 天一閣獲捐65種528冊家譜
    族譜》《暨陽劉氏宗譜》《錢塘袁浦袁氏宗譜》等家譜共計65種528冊。這是天一閣創新家譜征集工作,采取向家譜制作公司定向批量征集的一次有益探索,同時也創下了天一閣單次獲贈家譜數量的新紀錄。本次獲贈的是2006年以來纂修的家譜,主要涉及江蘇、浙江、安徽三省,同時也有山東、江西、湖南、陜西等地家譜,均采用宣紙印刷、線裝裝幀。天一閣博物院副研究館員應芳舟稱:“這批家譜制作考究,數量眾多,部分家譜印刷套數?????? 較少,十分難得,尤其是包含安、艾、賓、邊、花、時

    藏書報 2021年50期2021-09-26

  • 字輩詩中的家國情感
    家譜,又叫族譜、宗譜、世譜、家乘、家牒等。明清時期,家譜內容逐漸定型,主要包括凡例、譜序、宗規、家訓等內容。其中凡例中一般載有“字輩”,常以四言或五言詩歌的形式規定。子孫命名以某“字”為輩分,逐字取名,兄弟則共用一個字。古人取名很有講究,往往含有長輩的深厚寄托。因排行字必須冠在名中,故考察“字輩詩”,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人“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共同體意識,而這種意識和理想又在他們修身立德、傳承家風、對國家認同的行為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彰顯。

    尋根 2021年3期2021-06-15

  • 《山陰光相橋王氏宗譜》正式圓譜
    《山陰光相橋王氏宗譜》正式圓譜,該宗譜將為傳承和弘揚陽明文化提供歷史文獻參考。當天,浙江紹興舉行《山陰光相橋王氏宗譜》圓譜慶典,來自杭州、溫州、紹興、重慶的王氏宗親代表通過祖像重光、擎杯敬酒、恭讀祭文等儀式,表達后人對先袒的敬仰?,F場,王氏宗親代表還進行了上新譜、亮譜、閱譜、傳譜等環節。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紹興是王陽明的故鄉和心學發源地、成熟地、傳播地。王陽明的父親王華從余姚秘圖山遷居至山陰光相坊后,雖編纂過相關族譜、宗譜,但失傳已久。201

    藏書報 2021年42期2021-05-30

  • 簡析《績溪仙石周氏宗譜
    據《績溪仙石周氏宗譜》(以下簡稱《宗譜》)記載,績溪周氏的始祖為唐歙州刺史周,其先世由廬江遷于饒州鄱陽。唐僖宗中和年間,周為躲避戰亂遷居績溪虎頭山,是為一世祖,遂名始遷地曰周坑。周生三子,曰固、國、,周固遷小路口,周國仍居周坑,周遷東北鄉之竹里,始分三支?!?span class="hl">宗譜》四卷,有序文、大宗圖、小宗圖、祠堂圖、祖訓、家傳等,是由清光緒年間寧國人周主稿、許桂馨續稿校正。周,安徽寧國縣人,同治三年(1864年)舉人,先后任青陽縣、宿松縣訓導,徽州府教授,捐建三地育英堂,

    尋根 2021年2期2021-04-28

  • 《蕭邑郁氏宗譜》中的郁達夫
    和拜讀《蕭邑郁氏宗譜》的,是宗譜里的兩大名人:清代探花郁崑(約1839—1880)、民國作家詩人郁達夫(1896—1945)。沒想到我到郁家山下村時,村里正在續譜,熱情地給我講述了當地的歷史和文化。郁家山下村(自然村),位于杭州市蕭山區南20 公里。南宋屬新義鄉,元屬十五都,清嘉慶年間,屬浦南鄉,民國二十四年(1935)《蕭山縣志》載有郁家山下村名,仍屬浦南鄉,1961年屬永興橋人民公社,1969年屬浦南人民公社,1971年屬永興人民公社,1984年屬永興

    杭州 2020年24期2021-01-11

  • 李公麟籍貫考續
    以桐城《龍眠李氏宗譜》的家族史料作比較分析,就李公麟籍貫問題再予辨正。持李公麟籍貫舒城說者,謂舒城民間藏有《李氏家譜》,從而給李公麟籍貫所在提供了有力證據〔2〕。其文曰:“舒城縣文化(物)管理所,在1984年文物普查中,于縣城李氏后裔李少如家中發現了《李氏家譜》。后又在縣內棠樹鄉路西村李氏家族中發現了《李公權族譜》?!独钍霞易V》八卷八冊,清光緒木刻印本,宣紙線裝。宗譜世系表以公麟公為一世祖,以下世系—可考:譜序,敕令,譜贊完整。據譜中載:‘李公麟系南唐先主

    中國書畫 2020年9期2020-11-27

  • 兩種“裴氏家訓”著作比較研究
    編修的《中華裴氏宗譜·家訓族規》(以下簡稱《宗譜》)和裴世平主編的《裴氏家訓》(以下簡稱《家訓》)。前者羅列了裴氏家訓八十二種,另附律令及其他家訓七種;后者涉及四十七種,及三通碑文、一篇獻詞。以上兩種著作基本覆蓋了目前能蒐集到的所有裴氏家訓,是研究河東裴氏以及家訓不可忽視的重要文獻。所以對二本有較為清晰的認知很有必要,本文將分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各本特色,為學者選擇版本提供參考。一、地理范圍二本都放眼全國,重點在河東和安徽?!?span class="hl">宗譜》涉及個二十?。ê貞c、深

    長治學院學報 2019年3期2019-07-16

  • 安徽省圖書館藏《休寧陪郭程氏本宗譜》簡論
    《休寧陪郭程氏本宗譜》不分卷,明弘治十年(1497)刻本,現藏于安徽省圖書館,為安徽省第三批入選《國家珍典古籍名錄》書目,由此可見該譜之珍貴?!缎輰幣愎淌媳?span class="hl">宗譜》是由明代著名學者程敏政纂修。程敏政,字克勤,天資聰穎,十歲以神童薦召,入翰林院讀書??樚斐苫邕M士及第,歷官翰林院學士,遷禮部右侍郎,卒贈禮部尚書[1](P83)。程敏政一生著述頗多,著有《篁墩文集》《皇明文衡》《新安文獻志》和《休寧縣志》等。除此之外,程敏政積極參與族譜的纂修,在成化年間就

    皖西學院學報 2019年3期2019-03-02

  • 蔡元培譜牒學思想述論
    譜牒,又稱玉牒、宗譜等,是記載一個家族或宗族繁衍發展的歷史文獻,是可與方志、國史比肩的重要地方文獻。譜牒始于周代的宗法分封制,用以“定世系,辨昭穆”。至宋代,私譜盛行,眾多文人參與修譜活動,其中歐陽修、蘇洵所采用的格式體例深受推崇;再至明清兩代,我國家譜發展成熟,盛行民間[1]。清末及民國時期,國家面臨內憂外患,新思潮不斷沖擊舊體制,而蔡元培的譜牒學思想也深刻印證了時代變遷。二、蔡元培所題譜序現存情況目前收集到的蔡元培所作家譜序文及相關討論文共有15篇。中

    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2019年2期2019-02-22

  • “世博第一人”的家譜:香山徐氏宗譜
    它就是《香山徐氏宗譜》(又名:《北嶺徐氏宗譜》)。譜內記錄了一位名叫徐瑞珩(字德瓊,號榮村)的中國商人。這位徐瑞珩先生以自己經營的中國特產“榮記湖絲”參加了1851年在倫敦舉辦的第一屆世博會,并獲得了金、銀大獎,這是中國人參加世博會的最早記錄。徐瑞珩,祖籍廣東香山(今中山),他當時在上海寶順洋行做買辦,從事當時最時興的湖州絲綢生意。1851年第一屆倫敦世博會主辦方誠邀中國參加,但是當時的清政府置之不理,于是主辦方試圖說服中國商家參加。由于當時的中國閉塞落后

    家族企業 2018年4期2018-09-10

  • 湖南桃江病圃92個稻瘟病菌株遺傳多樣性分析
    株被劃分在同一個宗譜內;在相似系數0.70,即差異系數0.30的水平,供試的92個菌株被劃分為26個宗譜,統計各宗譜內的菌株數可知XIX宗譜為優勢宗譜,含有17個菌株,占總菌株數的18.48 %;IV宗譜中含有10個菌株,占總菌株數的10.87 %;XVIII宗譜中含有9個菌株,占總菌株數的9.78 %;其他23個宗譜內各含1~5個菌株,共占總菌株數的60.87 %。從聚類分析圖譜看來,從湖南桃江病圃分離的稻瘟病菌遺傳差異較大,遺傳結構比較復雜,個別菌株親

    西南農業學報 2018年4期2018-06-05

  • 一部邊疆民族文明演變的圖像史
    比的是, 《木氏宗譜》作為洛克納西研究的早期成果,盡管受到美國國家圖書館和洛克本人的重視,但是時至今日,這一重要文獻在使用上一直未能受到學界青睞,成為洛克諸多納西成果中的冷門。因此, “域外漢籍珍本文庫”編委會正當其時地推出了這部傳世珍貴文獻的整理本,以期化身千百,讓更多的人們了解知悉這部文獻,同時也有助于廣大讀者的閱讀和使用。本次整理由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楊文信教授主持,以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洛克雇傭木氏畫師所摹繪的《木氏宗譜》為底本,比照了存世的其他版本,并參

    出版參考 2018年2期2018-05-15

  • 清代學者孔廣森生卒年考
    修校補的《孔氏大宗譜》,廣森于“(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初八日卒”[孔慶余校補:《孔氏大宗譜·孔氏敦本堂支譜》,同治十二年(1873)刊本]。據《辭?!犯健吨袊鴼v史紀年表》,1786年12月31日為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十一日[《辭?!?第六版彩圖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版,第3159頁]。因此,公歷卒日尚未跨年??讖V森生年罕有記載,但可據卒年及年壽推知??资夏陦?,《漢學師承記》《清史列傳》《清史稿》均作“卒年三十有五”或“(卒時)年三十五”(漆永祥箋釋:

    江海學刊 2018年4期2018-04-14

  • 浙東唐詩之路文化帶的明珠 ——新昌巧英東田文化古街摭談
    久興旺。三涇劉氏宗譜(下稱宗譜)記述,南宋前期,三涇劉氏從新、從簡,在三涇建立三涇書院。中國教育史記述,兩宋書院總數大體在200-400所之間。中國書院史記述,南宋書院總計442所,三涇榮占全國400所左右書院一席。宗譜對建三涇書院有“克紹先德”和“克紹乃祖乃父”記述,克紹基本意思是能夠繼承,宗譜還記述,三涇劉氏系中山靖王劉勝后裔,從新、從簡的父親,為宋翰林院承旨進階榮祿大夫,爺爺為宋尚書令太師奉府(縣志也有載),顯赫家族地位,不可能送子女到別人私墊學堂讀

    浙江國土資源 2018年12期2018-02-08

  • 《鄞東冰廠跟余氏宗譜》概述
    。冰廠跟余氏纂修宗譜始于19世紀70年代,《鄞東冰廠跟余氏宗譜》首度問世,2016年新版宗譜編修完成。鄞東冰廠跟余氏宗譜余天錫四世孫曾編修余氏譜牒,刊于南宋寶祜四年(1256年)?!钝礀|冰廠跟余氏宗譜》則創修于清光緒五年(1879年),是謂一修本。余文朝等纂修,余章九等采訪,余章乾等校對,余掄雋編輯。據記載,當一修本即將編成之際,冰廠跟余氏后裔余午峰手持譜稿請同邑水嘉轂撰序。水嘉轂是同治年間舉人、揀選知縣。光緒五年,他在撰寫的譜序中,對譜書做了點評:“余翻

    尋根 2017年5期2017-11-11

  • 廣西稻瘟病菌生理小種鑒定及遺傳多樣性分析
    劃分為14個遺傳宗譜。其中,宗譜L01為優勢宗譜,占供試菌株比例為44.86 %;其次為宗譜L03、L06和L11,占供試菌株比例分別為19.63 %、13.08 %和10.28 %。對每個遺傳宗譜所包含的菌株及對應生理小種進行統計,發現稻瘟病菌遺傳宗譜與生理小種之間未存在相關性?!窘Y論】2012-2014年廣西稻瘟病菌優勢種群為ZB,優勢生理小種為ZB9和ZB13,其遺傳宗譜與生理小種之間未存在相關性。水稻;稻瘟病菌;生理小種;遺傳多樣性;SSR1 材料

    西南農業學報 2017年4期2017-10-23

  • 安吉《諸氏宗譜》簡介
    不同時期的《諸氏宗譜》,這套宗譜充分反映了諸氏宗族“理學傳家”的思想,詳細記錄了諸氏宗族自北宋末年以來世系繁衍、人口遷徙、宗譜重修等內容,是一套反映鄉邦文化和極具學術研究價值的珍貴譜牒。南宋著名政治家、詩人王十朋為宗譜題字“諸氏家乘世世寶之”;明代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王陽明(即王守仁)與諸氏第十一世孫諸祿之過從甚密,曾為《諸氏宗譜》撰序?!吨T氏宗譜》捐贈儀式清乾隆版《諸氏宗譜》清光緒版《諸氏宗譜》,王十朋題“諸氏家乘世世寶之”一安吉縣檔案館館藏的《諸氏宗

    浙江檔案 2017年4期2017-05-16

  • 新輯李鴻章一篇佚文
    寧國縣《中州周氏宗譜》中有李鴻章撰寫的一篇宗譜序言,經過考訂分析,新編《李鴻章全集》并沒有收錄,現附如下,以飧讀者。李鴻章 周赟 汪宗沂 周氏宗譜序李鴻章為晚清“獨一無二之代表人物”,其社會活動極其廣泛,在經過15年搜集、整理后,《李鴻章全集》于2008年出版,是迄今對李鴻章文獻資料搜集最為全面、點校最為精審、編輯排版最為完善的資料集[1],李鴻章新編全集在舊版全集奏稿、電稿、函稿三大部類外,廣泛搜集李鴻章散存于民間的佚詩、佚文、碑銘、譜序,另成一“詩文”

    蘭臺世界 2017年9期2017-03-11

  • 明清時期徽州家譜編修的難題及解決措施
    隆婺源《慶源詹氏宗譜》:今乾隆辛丑,慶源又復邀修統譜。我派子孫素明尊祖大義者,恐族大支繁,夙被所愚之人仍蹲故轍,爰于壬寅孟夏約集遠近宗支,開局祖祠,特于嘉靖譜底匯出云煙宗派,厘其支裔。慶源詹氏鼓勵子孫后人秉承尊祖敬宗的觀念,為厘清支裔后代情況,倡導編修、續修家譜。民國歙縣《蔚川胡氏家譜》;庚辰秋,清華世賢堂傳單會修統宗。于是本族國和,清一、森田等欲繼宗祖之志,盡子孫之責,商榷于源,謂待修統宗難,不若獨修本支易。此言也,觸源素懷,豈云成其美而已。乃卜辛巳孟春

    尋根 2016年4期2016-11-18

  • 梅溪胡氏,卷卷宗譜訴鄉愁
    奧梅溪胡氏,卷卷宗譜訴鄉愁·米 奧著名作家馮驥才在一篇文章中回憶,失去家園的胡卜人曾經找到他,請他寫塊碑刻在石頭上,沉在水里,永志紀念。馮驥才被村里百姓的鄉情所感動,特地去了一趟胡卜。胡卜村世世代代的居民從未想過,他們的村莊有一天會從地圖上消失。這個位于新昌縣新林鄉七星峰下、梅溪水邊的村莊,已經存續逾千年,然而由于“浙東引水工程”欽寸水庫的修建,胡卜的梅溪胡氏子孫分散搬遷各地。拿什么挽留你,胡卜?修族譜、修建一座保存古村歷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館……胡卜人為挽留

    文化交流 2016年10期2016-10-27

  • 永州《魏氏宗譜》的學術價值
    煉?永州《魏氏宗譜》的學術價值敖 煉(湖南科技學院 國學院,湖南 永州 425199)零陵《魏氏宗譜》為民國十四年的木板刻本,存世九十年,保持完整,記錄了零陵、道縣、寧遠三地魏氏的源流分支詳情。論文具體介紹了《魏氏宗譜》的版本形態、內容,宗譜中重要人物,及宗譜的研究價值。湖南永州;魏氏宗譜;地方文獻;版本一版本形態及宗譜體例、內容零陵《魏氏宗譜》刊刻于民國十四年(1925),十卷九冊,木板刻印,形態完整,是零陵魏氏家族留存最為完整的一套宗譜。 此譜書寬2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6年9期2016-10-24

  • 安徽發現《千字文》作者宗譜
    傳承的《姑孰周氏宗譜》,日前在安徽省馬鞍山市當涂縣被發現。經當地宗族文化研究學者初步判讀,該譜所載周氏一族世系源流傳承有序,遷徙繁衍歷程清晰,周瑜、周興嗣、周敦頤等周氏名流俱在其中。尤其是關于周興嗣及其祖輩的家世以及字號、父諱、行次、時代、職官、封爵、享年、卒日、謚號、姻配等記載,十分翔實。周興嗣,字思纂,祖籍陳郡項,生于江南姑孰(今安徽當涂縣),是南北朝時期文學家、史學家,曾任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史載其博學善文,為梁武帝所重,以編著中國傳統蒙學三大讀物

    文學教育 2016年5期2016-05-14

  • 蘇洵譜法探析
    )蘇洵譜法包括小宗譜法和大宗譜法,但以小宗譜法為主。蘇洵小宗譜法是指譜所有明確的世系并“詳尊吾之所自出”。因其小宗譜法很難具體操作,后世家族修譜模仿者不多;有則都相應的對其進行變體改進后才用。蘇洵大宗譜法是其修完族譜后補著的,更難操作,后世未曾見家族模仿過。蘇洵;譜法;小宗譜法;大宗譜法;族譜眾所周知,歐(陽修)蘇(洵)譜法在中國譜牒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后世影響深遠。歐蘇譜法中,歐法的探討較多,而蘇法研究尚未見過專文。清初萬斯大曾言“世之為譜者,多從歐陽而

    安徽史學 2016年6期2016-02-03

  • 我的精神家園
    條路,而是背一本宗譜。我聽說蘇聯就是這么教小孩子的:要背全本的普希金、半本萊蒙托夫,還要記住俄羅斯是大象的故鄉(肖斯塔科維奇在回憶錄里說了很多)。我很懷疑會背宗譜就算有了精神家園,但我也不想說服誰。安徒生寫過《光榮的荊棘路》,他說人文的事業就是一片著火的荊棘,智者仁人就在火里走著。當然,他是把塵世的囂囂都考慮在內了,我覺得用不著想那么多。用寧靜的童心來看,這條路是這樣的:它在兩條竹籬笆之中?;h笆上開滿了紫色的牽?;?,在每個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藍蜻蜓。這樣說固

    情感讀本·生命篇 2016年1期2016-01-31

  • 家譜裝訂中的異見針眼數
    江《余姚梅川賴氏宗譜》明素堂鈔本,藍布封面,不分卷一冊。此譜在2003年購得,當時同得者尚有明嘉靖四十二年刻本《秀川羅氏族譜》一冊,是嘉靖八年狀元羅洪先在卒前一年親自纂修并刻印,是極為難得之物。對方言明若不能以高價轉讓《余姚梅川賴氏宗譜》,則《秀川羅氏族譜》他還得再考慮考慮??丛跔钤拿孀由?,再加上《余姚梅川賴氏宗譜》是五針眼裝,最后也就一同打包入藏。不過,這部《余姚梅川賴氏宗譜》的五針眼裝怎么看都不那么地合乎規矩,很有可能是當時的裝訂者“不懂規矩亂來”

    圖書館研究與工作 2015年4期2015-12-25

  • 清代徽州家譜的譜禁
    州;家譜;族譜;宗譜;避諱;抬寫;宗族;徽學清代譜禁是中國家譜史上一個特有現象。所謂譜禁,是指清代官方對家譜內容和格式所作的規范。有關清代譜禁的研究,發端于楊殿珣,他在《中國家譜通論(續)》一文中簡單交代了乾隆四十四年譜禁事實①楊殿珣:《中國家譜通論(續)》,《圖書季刊》1946年1~2期,第34頁。。陳捷先論述了清代“譜禁”的發生時間、原因、內容和影響,認為譜禁始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發端于江西一些家族的祠譜糾紛,重點查禁家譜中的妄攀現象及僭越之詞

    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年6期2015-12-16

  • 我的精神家園
    條路,而是背一本宗譜。我聽說蘇聯就是這么教小孩子的:要背全本的普希金、半本萊蒙托夫,還要記住俄羅斯是大象的故鄉(肖斯塔科維奇在回憶錄里說了很多)。我很懷疑會背宗譜就算有了精神家園,但我也不想說服誰。安徒生寫過《光榮的荊棘路》,他說人文的事業就是一片著火的荊棘,智者仁人就在火里走著。當然,他是把塵世的囂囂都考慮在內了,我覺得用不著想那么多。用寧靜的童心來看,這條路是這樣的:它在兩條竹籬笆之中?;h笆上開滿了紫色的牽?;?,在每個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藍蜻蜓。這樣說固

    新高考·語文學習(高一高二) 2015年9期2015-11-07

  • 20世紀60年代浙江新譜的歷史地位 ——由卷冊規模論
    寧波,《鄞縣秦氏宗譜稿》,刻字油印本1冊。(264—0039)1962年10種:蒼南,《橋墩五鳳王氏宗譜》不分卷,木活字本1冊。(014—1085)蒼南,《觀美馬加垟清河郡張氏宗譜》,平邑三桂堂木活字本1冊。(360—0933)蒼南,《河東廉水郡薛氏宗譜》,木活字本2冊,初修于清康熙年間,五修本。(528—0054)定海,《金塘大象包氏宗譜》,務本堂稿本1冊,二修本。(068—0012)樂清,《潭頭李氏宗譜小二房譜》不分卷,木活字本1冊。(124—0428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年2期2015-04-10

  • 一代才女陸小曼宗譜入藏常州市檔案館
    贈《晉陵樟村陸氏宗譜》。這部族譜2005年修成印刷,由陸林深主纂,中國書法大師啟功先生題寫譜名,六卷大開本,印數250部。此書作為中國一代才女陸小曼的宗譜,更顯珍貴。在過去,史學界和文學界都一致公認陸小曼是常州人(因民國時期常州已歸屬武進縣,故也常稱武進人),但具體是常州何處,語焉不祥。2003年,樟村陸氏修譜,在1920年老譜上看到了有關陸小曼的詳細記載:“小曼,生于光緒二十九年農歷九月十九日(1903年)待字,父子福,祖父榮昌,系樟村陸氏北園支世寅公派

    檔案與建設 2015年9期2015-03-30

  • 羊樓洞:漸行漸遠的茶葉之路
    意交給我一本雷氏宗譜,說我們和羊樓洞當年開茶坊的雷姓商人是同一宗,后來因為遷徙、動亂等各種原因,漸漸失去了聯系,現在當地的雷氏后人正準備重新修訂宗譜。在老街喝夠了茶、聊夠了天,我們便起身前往“雷氏宗祠”。這座祠堂共有三進,進入鐵門,是一片長滿雜草的空地,沿著臺階穿過二層樓間的過道,出現一個別致的小院,正對著過道的,是一座有著飛檐和馬頭墻的仿古建筑,上面寫了“雷氏宗祠”幾個大字。見有人闖入,看門的大黃狗狂吠起來,一位老人匆匆趕到,我趕緊拿出雷氏宗譜說明來意,

    中國國家旅游 2014年8期2015-01-19

  • 徽州家譜編修特點與價值研究——以《館田李氏宗譜》為例
    譜中,《館田李氏宗譜》(以下簡稱《宗譜》)以體例精詳、文辭雅馴、史料翔實為人所著稱,充分體現了徽州宗族社會“尊祖、敬宗、收族”的修譜思想,反映了明清時期徽州鄉村社會的原貌和變遷,為了便于學界更加了解該譜,本文擬就其內容、特征和價值做出如下探討,敬請方家批評指正。一、《館田李氏宗譜》的內容以及編修過程據《宗譜》所載,館田李氏始祖千三公于南宋理宗淳年間因避戰亂始遷江南寧國府望仙館田溝村,為館田李氏始祖,自此后裔蕃衍,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宗族。由于“三十年一小修,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4年6期2014-08-15

  • 馬陵山禪堂寺《禪堂宗譜》探微
    陵山禪堂寺《禪堂宗譜》是一件珍貴的譜籍檔案文獻。該宗譜以小楷書寫而成,紙張為宣紙,版式為四眼包背裝,包背基礎上加豎線?!抖U堂宗譜》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明代佛教南禪在新沂馬陵山的傳播史,記載了馬陵山禪堂寺真全大用和尚法傳的歷史淵源。全書內容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記述了真全大用和尚來馬陵山(原司吾山)的經過及當時修建廟宇、招收法徒的情況;第二部分是真全大用的世系情況,即世系索引與真全大用二世十元祖的世系表。全書共49 頁,10000 字左右。新沂市檔案館館藏

    檔案與建設 2014年6期2014-06-10

  • 清代徽州家譜編修特色探究 ——以《績溪城西周氏宗譜》為中心
    以《績溪城西周氏宗譜》為中心姚碩(安徽師范大學 歷史與社會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徽州家譜作為記載徽州宗族主要歷史的著作,有著自己的一套編纂理論與方法。通過探索編修者在家譜編纂過程中對編修理論的繼承與創新,可以看出清代徽州家譜在體例繼承與創新、編修材料考證與甄選、體裁多樣的文獻輯錄、家譜功能宣揚等方面的進一步發展?!犊兿俏髦苁?span class="hl">宗譜》的編修秉承了前代的編修理論與方法,并有所發展。深入探究清代徽州家譜的編修特色與具體內容,對研究清代徽州基層鄉土社會的

    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4期2014-03-31

  • 東源木活字
    村宗族編修、印刷宗譜。據歷史遺存實證,雕版印刷由唐發展至五代,入宋而大盛。宋科學家沈括《夢溪筆談》記載了布衣畢昇發明創制的膠泥活字印刷術。元農學家王禎《農書》記錄了他自己鉆研改革的木活字。從此,這一新印刷工藝傳遍浙江、福建、四川,并東傳朝鮮。東源木活字主要印制宗譜,從宋末元初以來已傳800多年。木活字選用上好的棠梨木刻制,應用老宋體。這種明清官府用字拓印在宣紙上,頗為得體與大氣。2010年,中國活字印刷術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浙江人大 2014年8期2014-03-13

  • 《宋濂全集》(新編本)文獻輯佚價值
    山集》五卷、金華宗譜文獻、地方志、元明清別集、書畫題跋、碑刻詩帖等?!短}山集》收詩459首,其中311首為“舊編”所未見。宗譜文獻輯佚詩文則達262篇之多。廣而博蒐,疑而慎取,是“新編”輯佚的根本原則與特點?!靶戮帯陛嬝甲C詳密,所錄大都可信??紦慕涍^十分不易,雖然案語不必一一羅列,但辨析之勤依然清晰可見。如《靈巖》二首據萬歷《金華府志》卷四輯錄,案語指出此靈巖為永康靈巖山,并從宋濂《題棲云軒記后》尋找佐證,推斷說:“雖未明其初游為何年,蓋在至正十九年后

    博覽群書 2014年9期2014-03-03

  • 淺談宗譜的重要性及其征集
    ,諸如地方各姓氏宗譜是否屬于地方文獻的收藏范圍,由于目前學術界對地方文獻的概念還沒有一個統一、明確的定義,直接影響了地方文獻工作的質量。本人就目前圖書館對地方各姓氏宗譜是否屬于地方文獻?談談自己的看法和認識。國之正史,地之方志,家之宗譜(也稱家譜、族譜),是中華民族的三大文獻瑰寶。其中宗譜是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獻。正史則是官方對帝王將相和重要歷史人物、重要歷史事件的宏觀敘述,宗譜則是對一個個家族、宗族具體事務的微觀觸摸。前者的對象是國,后者的對象是家,后者的

    黑龍江史志 2013年3期2013-08-15

  • 武進區檔案館征集宗譜成果豐碩
    區檔案館歷來重視宗譜的征集工作,在持久宣傳尋求社會各界廣泛支持的同時,長期堅持與常州武進地區譜牒研究會、家譜研究會等民間團體攜手合作。2012年度共征集進館《雪堰萬壽橋許氏宗譜》《晉陵前墳蕩蔣氏宗譜》《毗陵聞氏宗譜》《新運蔣氏宗譜》等宗譜11種,目前館藏宗譜總量已有近90種,成為武進區檔案館地方特色館藏資源重要種類之一。(武進區檔案局)張家港市檔案館接收8萬余件人口出生醫學證明檔案3月25日,經規范整理及數字化處理后,張家港市8萬余件人口出生醫學證明檔案移

    檔案與建設 2013年4期2013-08-15

  • 泰興市接收《倪氏宗譜》進館
    泰興市接收《倪氏宗譜》進館近日,泰興市檔案館接收《倪氏宗譜》進館,《倪氏宗譜》由原泰興市人大主任倪家明捐贈,宗譜共12冊,老譜6冊為民國十七年第六次續修原始版本,新譜6冊體列嚴謹,圖文并茂、裝幀精美,囊括宗譜的七次續修經過及各世年表。(封慧)●大豐市檔案局2011年度檔案工作受到市委書記倪峰同志的充分肯定。(馮永生)

    檔案與建設 2012年3期2012-04-02

  • 《重修乘云宗譜》與乘云宗
    收藏的《重修乘云宗譜》成為了解和認識這一流派的重要史料。1 《重修乘云宗譜》概述《重修乘云宗譜》,全書八卷,清光緒二十六年(1890年)默庵上仁撰,民國抄本,線裝4冊。計200余頁,每半頁10行,每行18至20字不等,約6萬余字。筆者幾經查詢,認定該書為有關乘云宗史料的存世孤本?!吨匦蕹嗽?span class="hl">宗譜》首載序文三篇:其一為默庵上仁撰《重修乘云宗譜敘》。其次為朝陽彭士儁撰《乘云宗譜原敘》;其三為林間隱撰《乘云源流志原敘》。后列凡例7條。其后正文八卷,記載乘云宗歷代傳

    圖書館 2011年1期2011-08-15

  • 古“龍游三十六都徐塢”今考
    氏家譜,意從葉氏宗譜中,求證現西塢葉是否就是古徐塢,或從字里行間確認歷史上有否徐氏一族的存在。在村民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葉氏宗譜收藏者家。女主人聞知來意,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她馬上取來了一只箱子,滿箱子《徐塢葉氏宗譜》,有十余本,見宗譜的行款題記,基本可以確定今“西塢葉”就是古“徐塢”了。果然《徐塢葉氏宗譜》卷一,詳細記載了徐塢村名的由來 “端朝(徐塢葉氏發脈之祖)登進士,娶張氏,生三子,幼曰國寶。宋建陽仕高州府教授,公以道德游學,愛垅塘山水迴環,群巒毓秀,

    圖書館研究與工作 2010年2期2010-03-22

  • 明清及民國安徽張氏宗譜版本簡介
    不同版本的《張氏宗譜》,為今人對張姓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一在這里,我僅把安徽省現存的一些明清及民國時期的《張氏宗譜》作一介紹。明代安徽張氏宗譜涇縣《涇川張氏宗譜》三卷。程文繡、張沖等纂修,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木刻本,3冊?,F藏于北京圖書館、河北大學圖書館?;罩荨缎掳矎埵侠m修族譜》十卷。張璉纂修,成化十二年(1476年)刻本,1冊?,F藏于安徽省圖書館(存卷一、卷二)?;罩荨缎掳餐蹂鰪埵霞易V》十二卷,文翰不分卷。張一桂、張玄鎬纂修,萬歷四十年(1612

    尋根 2009年6期2009-05-14

  • 中國家譜體例概說(一)
    上的譜名:家譜、宗譜、族譜、房譜、世譜、支譜、譜系、譜傳、淵源、統譜、通譜、譜牒、玉牒、家乘、會譜、合譜、主譜、墳譜、祠譜、聯宗譜、世系圖、族系、世家……林林總總,不一而足。其中最常見的是家譜、宗譜和族譜。譜名中最重要的是譜籍和姓氏,即是什么地方、什么家族的家譜。如《皖桐高嶺汪氏宗譜》,清光緒三十一年汪鈍侯總纂,表明是安徽省桐城縣高嶺這個地方汪姓的宗譜?!妒捝绞反宀苁?span class="hl">宗譜》,清光緒六年曹瀚等纂修,表明是浙江蕭山史村這個地方曹姓的宗譜。有的家譜雖表明譜籍里居

    尋根 2009年1期2009-03-11

  • 《智慧宮》答案
    個活著的人的祖輩宗譜樹上,每一位祖先只出現一次,并且同一個人只出現在一個祖輩宗譜樹上,不能多于一個,那么寧尼夫人的觀點就能成立,可是在所有各種情形中這兩個假設是不成立的。寧尼夫人的謬誤就在于,它既沒有考慮到一棵宗譜樹上遠親聯姻的夫婦,也沒考慮到構成每個活人的宗譜樹上人群的大量“交疊”。2.管理員利用他飼養的鳥飛到三樓偷鉆戒。他特別訓練鳥兒,為了防止鳥兒鳴叫,就讓它銜住一支小牙簽。3.(1)cararered(2)teaeatate(3)bususesee(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6年1期1986-11-01

  • 李詡其人
    ”再據《赤岸李氏宗譜》卷五《世表編》載:“詡字原德,號戒庵,生于正德元年丙寅七月十二日,卒于萬歷二十一年癸巳五月十七日,年八十八?!币虼?,李詡是生于明正德丙寅年(一五○六年),不是弘治十八年(一五○五年)。關于李詡字厚德的“厚”字,不僅依據李詡墓志銘和宗譜所載均為“原”字,又查《赤岸李氏宗譜》中與他同輩份的兄弟名字,如李詡的大弟詢字原岳、二弟諷字原道;其他族兄弟:言字原侃、訓字原誨、字原瞻,等等。也可證李詡字原德,不是“厚”德。根據《江陰縣續志》和《赤岸李

    讀書 1984年1期1984-07-15

  • 化腐朽為神奇
    鄒身城宗譜、族譜、家譜,原是我國封建宗法制度的產物,是一種陳舊的東西。然而只要經過馬列主義的熔煉,腐朽也可以化為神奇。對社會科學工作者——包括歷史研究工作者、遺傳學者、社會學者、人口學者來說,許多宗譜往往包含著某些有用的材料,足以為一些新課題提供研究的線索。最近出版的《洪氏宗譜》,便是一種很有價值的歷史文獻。這本宗譜不但為我們提供了關于太平天國革命領袖洪秀全的家世和他的早期活動的一些寶貴材料和線索,而且可以小中見大,從中看到一個時代的側面和歷史浪潮的波瀾。

    讀書 1982年2期1982-07-1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