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學家

  • 我存在是因為有你的存在
    西風一位人類學家去非洲部落考察當地的習俗和文化??疾旖Y束前一天,他把一只裝滿美食和禮品的籃子放在一棵樹下,然后把部落里的孩子召集起來,在他們面前畫了一條線,說:“當我說‘開始的時候,你們就朝那棵樹跑,誰最先到達,那只籃子里的東西就歸誰?!钡群⒆觽冋竞?,人類學家高喊“開始”,只見孩子們手牽著手一起往前跑,一起到達那棵樹下,然后分享了籃子里的好東西。人類學家驚訝地問他們:“明明一個人可以贏得所有好東西,你們為什么還要一起跑呢?”一個女孩子仰頭答道:“如果其他人

    文萃報·周二版 2023年21期2023-06-04

  • 我存在是因為有你的存在
    風/編譯一位人類學家去非洲部落考察當地的習俗和文化。在考察結束前一天,他把一只裝滿美食和禮品的籃子放在一棵樹下,然后把部落里的孩子召集起來,在他們面前畫了一條線,說:“當我說‘開始的時候,你們就朝那棵樹跑,誰最先到達,那只籃子里的東西就歸誰?!钡群⒆觽冋竞?,人類學家高喊“開始”,只見孩子們手牽著手一起往前跑,一起到達那棵樹下,然后分享了籃子里的好東西。人類學家驚訝地問他們:“明明一個人可以贏得所有好東西,你們為什么還要一起跑呢?”一個女孩子仰頭答道:“如果

    讀者 2023年9期2023-05-26

  • Module 3 Foreign Food
    gist (人類學家) at Pompeii. Amoretti noted small pieces of duck bones were found in a food container. Remains of goats, pigs, and fish were also found. At the bottom of a wine container were remains of ground fava beans.Massimo Osanna

    時代英語·高三 2022年3期2022-11-10

  • 話語
    偉劼 譯一群人類學家在哥倫比亞靠海的田野里走訪,尋找人生故事。一位老人這樣請求他們:“不要錄我的聲音,我說話不好聽,最好還是錄我的孫子、孫女的吧?!毕喔羟饺f水,另一群人類學家在大加那利島的田野里走訪。另一位老人向他們慷慨獻出自己的時間,給他們端來咖啡,用最美妙的語言向他們講述精彩的故事。他跟人類學家說:“我說話不好聽。孩子們講起話來就是好聽?!睂O子孫女們、孩子們,他們講話好聽,講起話來與電視里的一模一樣。(飛 雨摘自百花文藝出版社《顛倒看世界》一書)

    讀者 2022年19期2022-10-20

  • 持攝影機的人類學家
    紀錄片導演、人類學家曼塔斯·克維達拉維丘斯,在俄烏交戰前線的馬里烏波爾市遇難,年僅45歲。人類學界與紀錄片界同聲哀悼。曼塔斯掌中的鏡頭,關注平民百姓勝過達官顯貴。他曾研究過北高加索地區的人口失蹤與酷刑問題、車臣反恐行動中的暴力問題,最后進入馬里烏波爾,凝視平民在戰火下的日常生活。就在曼塔斯遇難前一天,另一位更年輕的紀錄片制作人,也是路透社在烏克蘭的長期撰稿人—馬克西姆·萊文,被發現曝尸于烏克蘭基輔以北的一個村莊。該村莊附近,曾發生猛烈的炮擊。紀錄片闖入人類

    看世界 2022年9期2022-05-23

  • 旅游者隱喻:西方旅游人類學的認識論困境及其反思*
    批判性地看待人類學家的田野調查行為,并對田野作業的主觀性提出質疑。該旨趣受到文本主義的直接滋養,并衍生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即:民族志者與旅游者之間在哪些方面存在相似性或相異性?克里克·馬爾科姆指出,對人類學家與旅游者之間相似性的拷問嚴重威脅到人類學家的自我認同。然而,人類學家與旅游者的角色重疊不單給人類學家帶來膚淺的身份認同困擾,更對民族志文本的科學性、專業性和權威性形成挑戰。這一濫觴于“文化科學”反思運動的人類學原生煩惱,在旅游人類學家那里變成復雜的多重煩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2年1期2022-03-18

  • 《藝術人類學》
    ·萊頓是知名人類學家,英國杜倫大學人類學系榮休教授。作者聚焦于小型社會的藝術,利用20 世紀50年代以來歐美人類學家所做的非西方藝術民族志,整合功能主義、結構主義、符號學、心理學、分析美學等人類學和美學流派,以開闊的學術視野和深度的理論分析,探討藝術的本質、藝術的社會功能、藝術的視覺語法、藝術風格、藝術家的創造力等問題。本書廣泛涉及人類學、美學、藝術學、社會學、語言學、心理學等學科,對相關專業的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本書收入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學研究所李

    文藝研究 2022年1期2022-03-02

  • 新的藝術人類學實踐:“云形態模式”的知識生產
    “藝術性”。人類學家跨入策展領域這一事實表明當代人類學研究正從以文字為載體的民族志轉向“云形態模式”的民族志,即一種超越不同學科、文化、種族,以人類整體為關懷,兼具靈活性與實驗性的知識生產模式。策展作為新型民族志具有三大特質:一是開放性、過程性的敘事空間;二是參與性、互動性的知識生產與傳播模式;三是跨專業合作、多感官維度的人類學實驗室。以策展為代表的“云形態模式”知識生產提供了對于文化中“不可言傳”部分的探索維度,它不僅代表了當代人類學研究范式的轉變,同時

    江西社會科學 2021年12期2021-11-29

  • 內卷化
    術語,最早是人類學家格爾茨通過對爪哇島的農業經濟的總結提出的,用于描述農耕社會農耕經濟越來越精細化,卻沒有重大突破的現象。這個概念后被引申為描述一個社會或組織并無突變式發展,而只是在一個簡單層次上自我重復。而現在,“內卷”則意味著“白熱化的競爭”“惡性競爭”,“內卷”的使用場景也在不斷擴大,教育、就業、職場……以至于網民紛紛感慨“萬物皆可內卷”,“內卷”和“小鎮做題家”“打工人”等熱梗傳遞著一脈相承的社會情緒,在2020年爆紅輿論場?!皟染怼钡降资窃趺椿鹌?/div>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3期2021-03-18

  • How AI experts influence our decisions 人工智能專家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
    人類學家、人工智能專家和流行觀點是影響我們做出決策的三種因素。人工智能專家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的呢?In one study, researchers found that AI (人工智能) experts are just as influential as human experts when it comes to recommending which photos users should add to their online business

    瘋狂英語·新閱版 2021年1期2021-03-03

  • 人類學家的工作,從變“啞巴”開始
    “訓練有素的人類學家”恐怕是一廂情愿的幻想。事實上,大量田野工作者的舉止類似孩童:他們行事相當魯莽,對受訪者提出各種稀奇古怪、令人直冒冷汗的問題;他們對當地復雜的社會規則一無所知,甚至缺乏基本的常識和禮貌;最重要的是,他們說話幼稚,只能蹦出簡單的詞匯,只要遇到稍復雜的表達方式就會卡殼。然而,變成“啞巴”似乎是人類學家的宿命。為了深入了解當地的社會文化,研究者只能放棄他熟悉的語言,學習另外的表達方式,以努力貼近他所調查對象。這一過程通常漫長而痛苦。我至今記得

    南方周末 2021-01-072021-01-07

  • 理解他者的文化
    徐謹人類學家是什么人 在很多人第一印象中是這樣一群人:前半輩子躲在非洲深處或者南太平洋上的偏僻小島,埋頭融入某個部落族群的生活,體察當地風俗與宗教儀式,從日常田獵婚喪到比較奇異的“割禮”之類;然后,用下半生寫出一本書——這類書往往在專業領域占據一席之地,卻很少受到大眾關注。當然,這只是關于人類學家的刻板印象。人類學家有不同的定位,并不是所有人類學家都需要進行這樣長期的人類學實驗。尤其,當都市生活成為人類生活的重心之后,人類學家的視野也在發生改變。張經緯,就

    新華月報 2020年23期2020-12-04

  • 民族志的讀與寫 ——評《論著與生活:作為作者的人類學家
    尼迪克特四位人類學家為例,探討民族志者的寫作策略這一問題?!八麑γ褡逯疚谋镜纳a性質、生產過程做了深入細致的梳理和探討,為我們確立了民族志文本研究的經典范例?!盵1]一、本書特色直面人文學科的表述危機,格爾茨重讀經典民族志,闡釋另類的“人類學史”。他認為研究對象的本質是難以抵達的,其同時浸潤著需要理解它的、大量的背景知識。[2]此外,研究者也并非白紙似的進入田野狀態,他帶著自己的“世界”。在此,格爾茨從四位人類學家的寫作風格入手,將其與他們所受的知識傳統、

    長江叢刊 2020年28期2020-11-22

  • 科技公司與人類學家
    代起便開始與人類學家開展廣泛合作,在人機交互設計、全球市場開拓等方面展現人類學的價值。如今,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人類學家扮演起更加重要的角色,通過和設計師、工程師的跨學科合作,讓科技避免陷入可能的倫理陷阱。他們做了哪些事情?未來,他們還可能完成怎樣的任務?人類學通常被誤認為是小眾、暖昧不明甚至過于浪漫的學科。人類學經典《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憂郁的熱帶》聽起來也滿懷詩意。早期人類學家常常被想象成孤獨又勇敢的冒險家。他們只身深入熱帶島嶼,探索原始部落的奇

    飛碟探索 2020年2期2020-10-09

  • 理解他者的文化
    徐瑾《與人類學家同行》作者:張經緯?出版:社科文獻出版社·九色鹿?出版日期:2019年11月定價:68元人類學家是什么人?在很多人第一印象中是這樣一群人:前半輩子躲在非洲深處或者南太平洋上的偏僻小島,埋頭融入某個部落族群的生活,體察當地風俗與宗教儀式,從日常田獵婚喪到比較奇異的“割禮”之類;然后,用下半生寫出一本書——這類書往往在專業領域占據一席之地,卻很少受到大眾關注。當然,這只是關于人類學家的刻板印象。人類學家有不同的定位,并不是所有人類學家都需要進行

    中國新聞周刊 2020年6期2020-03-08

  • 主體的鏡像 ——譯者行為與人類學家行為的映射
    注。同樣的,人類學家的在使用民族志試圖裸呈他族文化的過程中也實現了自己身份的主客體轉換。民族志的撰寫是人類學家對文化裸呈(即未經加工,直接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重要手段,人類學家在這一過程中實現了自己身份的主客體轉換,同時實現了對他族文化的解讀,譯者也在主客體轉化的過程中實現了對譯本的重構。一、翻譯研究發展歷程從人類有文字記載以來,翻譯一直充當著傳播人類文明、加強人類文化交流的推動力。翻譯在人類社會中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的同時,譯者的身份也有著不同的抑揚??v觀翻

    文化學刊 2019年9期2019-12-27

  • 人類家族新成員
    2004年,人類學家在印尼東部的弗洛里斯島上挖掘出一堆古人類化石。經過分析,確證這是不為人知的新人種。人類學家稱其為“弗洛里斯人”。弗洛里斯人是迄今已知的人類物種當中形體最小的:身高只有1米左右,腦容量只相當于現代人(即智人)的三分之一,此外,他們還沒有下巴,是名副其實的《魔戒》中的霍比特人。如今在菲律賓呂宋島,歷史可能正在重演。最近,考古學家在該島的卡勞山洞發現了另一種之前未知的古人類化石?;灿?3塊遺骸,包括牙齒、手骨與足骨,以及部分股骨,至少來自

    科學之謎 2019年7期2019-07-25

  • 主持人言
    授所談的西方人類學家也開始關注當代藝術這一話題。這是西方藝術人類學的一個重要轉向,即從研究小型社會的原始藝術到研究文明社會的當代藝術,從研究遙遠“他者”的異域藝術家,到研究與人類學家一樣“我者”的精英藝術家。這里面不僅涉及研究場域的變化,還要涉及研究方法和角度的變化,甚至是理論的重構。在研究原始藝術的人類學家著作里,原始藝術家是沉默者。但在當代藝術的研究中,當代藝術家和人類學家一樣,是具有話語權的精英,他不是被動的擔任“被研究者”,反過來他也要成為“研究者

    思想戰線 2019年1期2019-02-19

  • 認識影像民族志記錄的規律(上)
    導演可能兼任人類學家,也可能在人類學家的輔助下完成拍攝計劃。導演可以是攝制組中的某個人,也可以是攝制組中的某幾個人(即導演組)。1.前期準備工作若導演未受過系統的人類學、民族學相關專業訓練,需要搭配人類學家、民族學家進行田野調查工作。缺少專職人類學家,田野工作不夠細致,對民間文化事象不能有效展現于銀幕之上,可能會造成絕大多數紀錄片中都會反復出現的浪漫傾向,即“風情片”嫌疑。人類學家在攝制組進入田野工作點前,應將田野點的全部信息簡化為文本,觀摩、詳細記錄即將

    內蒙古藝術學院學報 2019年2期2019-01-09

  • 反思盲區:論人類學家主體性及其概念處理
    摘 要:關于人類學家主體性的討論是否業已足夠?表述危機之后,討論“人類學家如何處理概念”為何仍有必要,關注這兩個“反思盲區”,可以將人類學家一直所堅持的反身性進一步貫徹在其知識生成的重要面向,使“反思盲區”無處遁形。理論焦慮與生產焦慮等方向迥異的張力,使得人類學家“塊莖式”的存在;庇護制與學術保守主義,是人類學家發展出的部分壓力應對機制。概念很少是中立的,不同的策略反映著使用者的主體性;修辭術是人類學學術“素養”的一部分。以上認識或可激發人類學家個體洞察與

    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2期2018-09-10

  • 為什么人的睡眠習慣會有差異?
    了解這一點,人類學家到生活于坦桑尼亞北部的哈扎人中做調查。哈扎人是迄今世界上剩下的為數不多的原始部落,他們一直過著狩獵-采集生活。他們活動于野獸出沒的灌木林中。夜間集體睡在茅屋里,每間屋睡1到2個成年人和數名兒童。他們的一個營地大約有30名成年人。奇怪的是,盡管他們的生活環境夜間充滿危險,但哈扎人在集體睡覺時,竟沒有派一個人放哨。人類學家從22間茅屋招募了33名成年人,讓他們手腕上戴上運動傳感器,監測他們的睡眠情況。調查持續了20天。結果表明,在受試者中間

    大科技·百科新說 2018年5期2018-07-27

  • 不存在判斷文明優劣的標準
    這位76歲的人類學家對于世界上各種文明之間的差異和比較,當今世界在全球化浪潮中所面對的新問題,人類學研究的意義,乃至人類學與殖民主義之間的關系等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人類學研究的一個準則就是不去做評判三聯生活周刊:我以人類學家的方式提第一個問題。能否簡要介紹一下你出生時的情況?你的家庭對你又產生了哪些影響?麥克法蘭:我在1941年12月20日出生于印度西隆,這個城市在印度與緬甸的交界處,我出生一年以后就爆發了戰爭,日軍侵略了印度。我之所以出生在那里,是因為我

    三聯生活周刊 2018年25期2018-07-03

  • 文化人類學在中國和日本之間的可能性*
    映了日本文化人類學家在歐美主導的人類學世界學術體系中的“存在感”焦慮以及日本文化人類學會試圖發揮主體性,努力通過“英語”建構或重構東亞三國(日中韓)人類學的互動網絡,以提升日本乃至東亞人類學在人類學的世界體系中的影響力這一頗為強烈的意向。問題意識:霸權的與非霸權的人類學日本文化人類學的這種“問題意識”,來自日本人類學家桑山敬己教授對人類學的世界知識體系及其與日本文化人類學的關系所作研究之結論的影響。桑山敬己在其《本土的人類學與民俗學——知識的世界體系與日本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6期2018-01-19

  • 尋找源頭的野心
    的問題一直是人類學家探索的話題。在《憂郁的熱帶》中,列維斯特勞斯便以自己的“旅行”、冒險和探索試圖回答這樣的一些問題。在這樣探尋事物制度源頭的野心下,田野變得尤為生動,卻也充滿了憂郁。當斯特勞斯的足跡遍布亞馬遜河流域和巴西高地森林時,他似乎在叢林深處尋找到了最原始形態的人類社會,卻又似乎依舊充滿疑惑。關鍵詞:《憂郁的熱帶》;人類學家;結構;現代;源頭作者簡介:達西衣伍惹(1989-),男,彝族,四川西昌人,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文學人類學2014級碩士研究

    青年文學家 2016年33期2017-08-10

  • 更高、更胖、更弱
    變的?俄羅斯人類學家安德烈·卡洛塔耶夫總結為:更高、更胖、更弱。據他研究,俄羅斯人在20世紀平均長高了8厘米,以后還會持續長高。這主要歸功于人們吃得更健康了。不過,俄羅斯人比百年前胖了10公斤,也變得更虛弱了:在上世紀30年代,一個17歲的小伙能扛50公斤重的麻袋;但今天,17歲小伙只能扛起35公斤??逅驘o不憂慮地說:“醫療技術的進步確實會讓人們延長壽命,但如何在長壽的同時保證健康,才是我們最應該研究的?!?/div>

    環球人物 2017年13期2017-07-28

  • 應用人類學之于文化(社會)意義初探
    的前提下,把人類學家對人類、文化、社會的認識和知識,應用于改善和促進人類社會發展的學科,同時也從事與此相關的理論研究 。二、人類學理論之于文化的應用實踐前文已經論及過應用人類學的具體內涵,而要談及應用人類學之于文化或者社會的意義,則要觸及現實中人類學的理論和方法在解決具體社會問題的應用案例來談。20世紀90年代,在加拿大和美國西部地區,有一奇怪現象:所有酗酒駕車的犯罪記錄里,中國人(華裔)在這方面的記錄幾乎沒有,這與其人口不成比例。這一現象引起人類學家和醫

    現代交際 2017年14期2017-07-18

  • 應用人類學之于文化(社會)意義初探
    的前提下,把人類學家對人類、文化、社會的認識和知識,應用于改善和促進人類社會發展的學科,同時也從事與此相關的理論研究 。二、人類學理論之于文化的應用實踐前文已經論及過應用人類學的具體內涵,而要談及應用人類學之于文化或者社會的意義,則要觸及現實中人類學的理論和方法在解決具體社會問題的應用案例來談。20世紀90年代,在加拿大和美國西部地區,有一奇怪現象:所有酗酒駕車的犯罪記錄里,中國人(華裔)在這方面的記錄幾乎沒有,這與其人口不成比例。這一現象引起人類學家和醫

    現代交際 2017年14期2017-07-18

  • 腐敗,關乎人性
    雜人性。美國人類學家迪特爾·哈勒和新西蘭人類學家克里斯·肖爾,曾聯合了13位人類學家,對美、俄、意、歐盟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實地考察和解讀,出版了《腐?。喝诵耘c文化》一書。他們的結論是:全球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免于腐敗困擾,腐敗的根源是人性與文化,反腐是一場人性、權力和道德的無硝煙戰爭。在《人民的名義》中,腐敗往往和官員生態交織在一起,這也是世界范圍內很多人對腐敗的固有印象,但人類學家們則把視野擴大到更廣義的腐敗之上。在圣彼得堡,人類學家調查了當地的醫患關系。其中

    浙江人大 2017年5期2017-06-07

  • 行者憂嘆
    蘭西20世紀人類學家列維-斯特勞斯在其自傳《憂郁的熱帶》開篇如此獨白。但他還是出發了,乘船漂過大洋,穿過郁悶的赤道無風帶,跨越前鋒地域,再沿著回歸線,駛向了新世界,到達了地球的邊緣。他領略土著社會的奇觀異景,遭遇到“有美德的野蠻人”,最后尋回了一個失落的世界——也許那些地方,才是人類童年的樂園。人類學家假設:如果帶著自己文明的優越感及其全部偏見去世界觀光,那么旅行就是一件沒有太大價值的事情。西方文明優越論,曾在這個脆弱的星球上獨領風騷。然而,歷史的宿命恰恰

    財經 2017年8期2017-04-19

  • 多重宇宙論并接的交互主體性闡釋 ——兼論“做”民族志
    善它,須明確人類學家與田野對象為交互主體,語言為介質,其本體則是并接的多重宇宙論。當代人類學“本體論轉向”強調多重宇宙論比較,但不能武斷“異文合并”以求純化。闡釋實為同一世界多元文化主體的話語權實踐,僅從認識論上強調“裸呈”田野對象敘事或不同主體視角,并不能消除權力不對等。在此意義上,民族志并非“寫”而是“做”出來的,“做”得好壞,不僅與不同主體的認識角度、水平有關,更與闡釋的權力實踐有關。闡釋;交互主體;多重宇宙論;話語權;“做”民族志自我與他者,在當代

    思想戰線 2017年5期2017-04-11

  • 令人愉悅的抱怨
    題。一位英國人類學家通過調查,得出關于英國人家居談話規則的理論很有意思。在我們“摒棄”抱怨,一味過于正能量,顯示自己無所不能時,他們卻有不一樣的論調,有些類似于潛在規則類的東西,是社會各階層都有默契去遵守的。比如購買新房這件事。無論你身處哪個階層,都有專門的規則,指導你如何抱怨屋子。你必須用一種極度悲傷的調子,來談這件累心的事,即使事實上整個過程并不困難。這條規則同樣適用于找房、買房、搬家以及搬家中動手或請人的過程。毫無例外,大家都明白這些全是“夢魘”,幾

    好日子 2017年2期2017-03-30

  • 國外視覺人類學研究動態
    人類學的緣起人類學家們每發現一個生態村世界上就會消失一個,于是19世紀末人類學家將誕生的錄音技術、照相術以及攝影技術靈活運用展開了一場“文化救險運動”,就這樣視覺人類學應運而生。在當今時代,“讀圖”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不管你喜歡與否,這都是不可避免的文化現象。在內外因素的驅使下,視覺人類學正蓬勃發展。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視覺人類學的視覺研究會(VRC)就一直活躍在美國人類學學會(AAA)的年會上?;谝曈X人類學的發展狀況,人類學家對視覺人類

    文化與傳播 2017年5期2017-02-14

  • 當配料成為正餐,人類學的可能性
    命之本,傳統人類學家或奔赴西太平洋島國觀察貝殼的流轉,或跑到北非部落試圖弄清牛的各種稱謂,更有人去亞馬孫叢林數原住民的紋身??偟膩碚f,其實人類學就是各種相遇的學問,相遇的過程或絢爛或沉寂。長久以來,人類學家的田野故事總是被當作完成學術論文大餐的配料,只在同行酒足飯飽心醉神迷之間流轉演繹。田野材料隱匿分割于或好或差的紙面文章?!侗壁び恤~》出現了,它把配料當成了正餐。這時候大家突然發現,這些配料因其種類繁多、搭配自由、色香味俱全,比吃正餐時的例行公事來得更爽快

    三聯生活周刊 2016年50期2016-12-15

  • 云南鄉土與鄉愁
    年代就有一批人類學家做起了鄉土保護的工作,將村寨(包括其人文、生態環境)作為整體活態進行保護,村民、學者、政府共同參與計劃。該計劃在云南選擇了5個試點——基諾族巴卡小寨、彝族月湖村、普者黑仙人洞村、南堿村、和順鄉,20世紀50年代之前,它們都是生態環境極好、相關傳統知識豐富而且富于特色的村寨。參與計劃的人類學家,都在田野『蹲了很長時間』,站在當地人的視角,向當地人學習,尊重當地人的意愿,他們提前十幾年的鄉村試驗,會對當今這個『鄉愁』涌起的時代有所借鑒。

    中國國家旅游 2016年8期2016-08-12

  • 20世紀初的人類學旅行
    習。中國著名人類學家費孝通先生曾師從布羅尼斯拉夫·馬林諾夫斯基,這位功能學派的創始人對人類學田野調查影響深遠。中國早期著名的人類學家還有吳定良、吳文藻(費孝通的老師)、凌純聲、林耀華等,對中國人類學影響較深。19世紀晚期與20世紀早期人類學家的田野調查,是當代人難以企及的一種深入旅行,也成就了一批影響人類學發展方向的作品。1.布羅尼斯拉夫·馬林諾夫斯基:特羅布里恩群島布羅尼斯拉夫·馬林諾夫斯基是英國社會人類學家,功能學派創始人之一,著有《西太平洋海岸的航海

    中國國家旅游 2016年8期2016-08-12

  • 虎 :人來啦
    ”多了起來。人類學家認為,“虎”是個生態學的問題,但是“虎患”——虎吃人了,就該歸人類學家來管。人類學家說,虎患反映的問題是——人類活動范圍的不斷擴大,擠壓了原來屬于虎的生存空間。在我們看來,是“虎吃人了”,在虎看來,它們是在捍衛自己的地盤,擊退人類的入侵。我們訓斥不聽話的小孩:“再吵,虎姑婆要來抓你了!”某個不為人知的虎穴里,僅存的母老虎說不定也在唬不聽話的虎子:“再吵,人要來抓你了!”據說直到解放后廈門還有虎跡,現在,在人與虎的這場戰斗中,終究是人類取

    海峽旅游 2015年8期2015-08-22

  • 人類學的文化概念
    不提,那就是人類學家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和他的著作《原始文化》(中譯本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布羅代爾說:“自1874年E·B·泰勒發表《原始文化》一書以來,英美人類學家已越來越趨向于使用‘文化這個詞描述他們所研究的原始社會,而他們所抵觸的‘文明這個詞在英語中通常適用于現代社會?!碧├赵谒倪@部著作中給文化下了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定義:“文化或者文明,取其寬泛的人種志意義來說,乃是一個包括了知識、信仰、藝術、法律、習俗以

    貴陽文史 2015年4期2015-07-28

  • 論視覺人類學的三種觀看模式
    性,但在賦予人類學家至上觀看權威的同時,又將作為觀看客體的“他者”視同物般的存在,無視觀察對象的主體性及差異性,形成了對“他者”的刻板印象,這種觀看模式主要體現在以泰勒、摩爾根為代表的進化學派身上;第二種觀看模式以功能結構學派馬林諾夫斯基的參與式觀察法為主導,它強調“反身”性,重視人類學家與土著居民之間的互動,但如何調和集“參與者”與“觀察者”為一身的人類學家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第三種是在全球化時期,傳統人類學意義上的研究領域已逐步收縮和消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5期2015-02-20

  • 殘殺同類的進化策略
    和研究分析,人類學家得出結論,黑猩猩的致命進攻性和殘殺同類的野蠻行為是天生的,是一種進化策略。人類學家在研究中發現,作為人類的近親,黑猩猩為了消滅競爭對手,以求在領地、交配對象、食物及其他資源爭奪中取得優勢,往往會采取致命的暴力行為,甚至會將同一族類的成員打死。研究人員認為,“觀測結果可以用一種假設來更好地解釋,即當殺害成本非常低時,這是一種很好的消滅對手的方式”。

    飛碟探索 2014年10期2014-11-20

  • 你不能一個人到達目的地
    歡這個世界。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說:“我們無須懷疑,只要組織起一小群有思想而且忠誠于團體的人就足以做成大事,而且這也是自古以來做大事的唯一方法?!蔽蚁M隳苡修k法將上面這句話變為現實。當然只有你一個人是做不到的,你需要組建自己的小群體。我們都會在這樣的社會中繼續生活下去,去編織一張屬于自己的網?!柏毟F”絕不僅僅意味著缺錢,它更意味著你沒有辦法跟那些可以幫助你成功的人建立聯系。你不能一個人到達目的地。任何領域的成功,尤其是在商界,都注重與人共事,而不是反對

    讀者·校園版 2013年5期2013-05-14

  • 從隱紳到陌生人 ——在中國作為知識分子的人類學家
    為知識分子的人類學家沈林林人類學家究竟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學界一直有爭論。雖然共識是有的,但在不同的社會環境、時代背景下人類學家身份應該做出什么樣的相應轉變,這是一個人類學現象。人類學學科在中國發展的一百年,也是中國社會發生劇烈變化的一百年,中國人類學家角色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從傳統意義、現代意義、當今意義上去分析在中國作為知識分子的人類學家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是此項研究的主要思路。人類學家;知識分子;隱紳;陌生人自從人類學產生以來,對于人類學家的評論眾說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年10期2012-08-15

  • 人類學田野工作反思錄 ——讀《人類學家在田野》
    錄 ——讀《人類學家在田野》徐義強人類學致力于研究人及其文化,其學科一大特色便是較長時間的田野工作(field work)和參與觀察(participant obersvition)的方法,對于人類學的研究者而言,田野工作本身也被視為進入人類學學科的成年儀式和看家本領,其重要性自不待言?!?span class="hl">人類學家在田野》便是這樣一本對田野工作集中進行反思和討論的極佳作品。與其他同性質的著作有所不同的是,它并非某一位人類學家講述其在田野中的經歷和奇聞趣事,也不是多位單篇作者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年1期2012-08-15

  • 從田野到文本:民族志的生成過程及其真實性反思
    體“田野”在人類學家的眼里是一塊發現真理的“實驗地”。人類學的學科性質決定了它不能在封閉的實驗室里用科學的計量方法來測度人的文化實踐活動,以理解人類行為的社會意義。走入田野,在田野中觀察和思考成為人類學家必須完成的一個“生命禮儀”。田野賦予人類學研究活的生命力。人類學自產生以來,始終把對異文化的研究作為自己的使命,而這種異文化往往又存在于一個封閉的遙遠的山村或島嶼。人類學研究中理想的田野是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的充滿孤零、單調、簡單、怪異生活場景的“鄉村”。田

    湖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年6期2012-08-15

  • 田野作業中的“他性” ——讀《摩洛哥田野作業反思》
    作業反思》從人類學家本身及其調查對象出發探討田野作業中的“他者”。當地人一旦成為“資訊人”,其文化立場與本土文化便產生了對立,出現他性特征;人類學家由于其本身的異域文化屬性使其具有天然的他性特征;資訊的他性導致田野調查也必然存在他性特征。人類學家對相同文化的多重闡釋證明了拉比諾“文化即闡釋”觀點的正確性。人類學;田野作業;他性;拉比諾;摩洛哥美國人類學家保羅·拉比諾的《摩洛哥田野作業反思》,從20世紀70年代出版以來,至今仍具有深遠的影響。在他這本薄薄的小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2年5期2012-04-02

  • 抵抗與拯救*——格爾茨“深描說”的當代意義
    爾茨為代表的人類學家群體身上這種自覺的、強有力的抵抗意識以及解釋人類學而卓越的方法論策略,才使得人類學逐步從那場深刻的“表述危機”陰影中走了出來??死5隆じ駹柎?深描說;后現代民族志;表述危機;當代意義“深描”(thick description)是克利福德·格爾茨踐行其解釋人類學學科理念的重要的方法論策略。聯系上世紀中后期西方后現代思潮給人類學帶來的那場深刻的“表述危機”來看,格爾茨的“深描說”對于人類學擺脫這場危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正是以格爾茨為代

    楚雄師范學院學報 2011年11期2011-08-15

  • 我說的是真的,我說的是假的
    很有意思:有人類學家遠足去考察某一原始部落。在考察之前,人類學家就聽說這個部落里的人會跳很怪異的舞蹈,戴著駭人的面具。他們到了這個部落,同行的人中有人會一點翻譯,部落的人通過翻譯知道了人類學家想要看的東西。于是,第二天晚上,人類學家便看到了該部落的人們真的跳著很怪異的舞蹈,戴著駭人的面具。于是他們回來后寫了大量論文,記下了他們所看到的東西——有這么一個怪異的部落戴著那樣的面具,跳著那樣的舞蹈。若干年后,另一批人類學家也去了,他們會當地語言,他們得到的是完全

    雜文選刊 2010年10期2010-05-14

  • 口述史:艱辛的實踐體驗
    文章,他們以人類學家的身份,對美國女人類學家肖斯塔克的田野民族志著作《尼薩》和《重訪尼薩》做了很專業的介紹與評論;第二篇是唐戈副教授的文章,這是他十余年來對生活在中國的一個特殊的族群“俄裔”所做口述和田野作業的報告和經驗總結。第三篇是我從北京城市史的視角為數十位老北京人所做口述的過程和體會。嚴格地說,口述史作為一個學科,迄今仍然算不上成熟,各種理論、各種方法五花八門,每一種都未必能夠成為公論。在國內,它似乎還處于“跑馬圈地”階段,學者們更熱衷于登高一呼,提

    博覽群書 2010年2期2010-03-21

  • 人類可能越來越像“外星人”
    的長相,世界人類學家一直有不同意見。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近日報道,人類學家現在分為兩派。一派認為人類進化業已完成。另一派卻持相反意見,他們預言人類的外貌會起很大變化。如倫敦經濟學院的奧利弗·卡里教授預言,未來男人都將是身材勻稱、運動員體型、身高兩米的大漢,女人都將是身高達1.9米的性感美女。人類平均壽命將達到120歲??ɡ镞€認為,10萬年后,人類將分為“優美型”和“粗陋型”兩個亞種?!皟灻佬汀笔怯赡切┢?、聰明、健康、生活美滿和富有創造性的人群組成的特

    環球時報 2009-11-182009-11-18

  • 生活壓力加速人類進化
    人類進化。而人類學家此前認為,在現代社會人類已經不會發生進化。這項研究指出,盡管現代社會不會再發生自然選擇,但是社會因素卻會促進人類繼續進化,而且這一進化將比以前更快。促使人類進步的首先是現代的生活方式??旃澴嗟墓ぷ?、高強度的壓力將迫使人類基因組不斷做出調整。一些基因突變提高了人的生存能力,使具有這些變異基因的人群發展壯大,繁育更多的后代。吸煙、輻射和污染等問題,也必然會導致基因變化。另外,現代的遺傳基因篩選技術,也使得人類可以自主調整后代的基因。英國人類

    環球時報 2009-04-102009-04-10

  • 最古老的詞匯——爸爸
    人類學家一直在通過各種方法推測人類最初的語言形式。法國人類學家日前說,“爸爸”這個詞很可能是古人類最先會說的詞匯。目前,人類6000多種口語中有許多發音相近、意義類似的名詞。據最新一期《新科學家》雜志報道,法國語言學和史前人類學研究聯合會的科學家日前對“爸爸”一詞進行了考察。他們發現,人類現在的14個主要語系中基本上都存在這個詞,而在71%的被研究語言中,“爸爸”一詞的意思都是父親或者是父親一方的男性親屬。負責此項研究的科學家認為,對于“爸爸”在各種語言中

    中國新聞周刊 2004年30期2004-08-2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