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禮樂

  •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論語》的禮樂思想及當代價值探賾
    而《論語》中的“禮樂”思想,是通過各種帶有秩序色彩和區別意義的形式來規范人的情志,從而達到“仁”這一最終教育目標的?!墩撜Z》中的“禮樂”思想極具現代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色彩,能夠給高校在現實中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帶來相應的啟示。關鍵詞: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論語》;禮樂;當代價值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35-0033-04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論語》對文化體系、道德體系建構起著重要作用,《論語》的思想精

    成才之路 2023年35期2024-01-01

  • 楚人消費觀念的多維考察
    楚人;消費觀念;禮樂中圖分類號:F429;K2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626X(2023)03-0011-08近代經濟學家唐慶增認為中國古代“無真正經濟方面的科學”[1]。此說因受近代救國圖強之激憤所發,不能視作科學的研究結論。中國古代雖然沒有形成專門的經濟學著作,但在制度與實踐背后實有系統性的經濟科學,其中也包括豐富的經濟思想、經濟價值觀念,并非只有簡單的經濟管理制度和方法。中國近代早期著名經濟學家陳煥章先生指出,在中國古代“經濟學”名為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 2023年3期2023-07-05

  • 探尋失落的禮樂詩教
    集,其與生俱來的禮樂教化意義卻被忽視?!对娊洝返那吧頌椤对姟?,是西周禮樂制度的結晶,禮樂制度的本質,就是約束與教化?!兑坝兴厉濉繁臼恰对娊洝贰懊澜袒钡募炎?,卻因人們的曲解而飽受非議,通過文字溯源還原其主旨意境,可探尋《詩經》的禮樂教化意義?!娟P鍵詞】《野有死麇》;《詩經》;美教化;禮樂;詩教【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13-0026-04【DOI】10.20

    今古文創 2023年13期2023-05-31

  • 淺析《性自命出》的禮樂思想
    ,孟、荀之前儒家禮樂思想的發展歷程,是人們研究儒家禮樂文化不可缺少的一環。郭店楚簡中的《性自命出》篇尤其探討了禮樂、性情之關系,以及“人道”的概念范疇,并且突出了“教”的社會作用,本文就從這幾個方面入手對儒家禮樂在當時的發展做一個大致的分析?!娟P鍵詞】 禮樂;性情;人道【中圖分類號】I20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17-0050-03【DOI】10.20024/j.cnki.CN

    今古文創 2023年17期2023-05-30

  • 明清時期江浙私家賓禮演劇述論
    。關鍵詞:賓禮;禮樂;演劇 ;昆曲; 文化功能中圖分類號:J80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444X(2023)02-0051-09國際DOI編碼:10.15958/j.cnki.gdxbysb.2023.02.007賓禮演劇指的是接待賓客時舉行的演劇活動,其源流可追溯到周代的賓禮用樂。周代賓禮由兩部分組成:其一,天子接待諸侯,以及諸侯相互交往時所用的一套禮制儀節。秦漢以后,這一套禮制儀節變成藩屬國君主與使臣來朝的朝貢之禮;其二,士、大夫與國君相見

    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 2023年2期2023-05-30

  • 論嵇康“聲無哀樂”的批判精神
    之一。本文筆者從禮樂相合或禮樂分離、儒或道、重言或重意、論情或論禮四方面,來探討嵇康“聲無哀樂”的思辨理論。關鍵詞:嵇康;聲無哀樂;禮樂;思辨性嵇康,字叔夜,善彈琴,具有很高的音樂造詣,著有《聲無哀樂論》《琴賦》,其《嵇氏四弄》與《蔡氏五弄》合稱為“九弄”?!堵暉o哀樂論》中,秦客與東野主人通過八次辯論,證明了“聲無哀樂”的核心思想。修海林在《論嵇康的音樂美學思想》中提道:“《聲論》的特點,一是它的思辨性強;二是它較之先秦兩漢的音樂美學思想,更深入地對音樂藝

    百花 2023年1期2023-05-30

  • 淺談《儀禮》用樂的禮樂內涵及其當代價值
    【摘要】 禮樂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岸Y”常指社會秩序、行為規范等方面的禮儀形式,“樂”則是與“禮”關系密切的教化內容?!秲x禮》作為詮釋先秦“禮形”最為直接的著作,其內容主要以商周時期貴族的禮儀為主,其思想內涵包括從飲食服飾、安弗祭祖,到修身養性、人際關系,乃至治國之術、為政之道等方面的“禮”的精神?!秲x禮》用樂的功能,重在尊賢敬老、和睦鄉里等,這些文明精神的追求至今仍值得社會所提倡和弘揚。故本文擬深入剖析《儀禮》用樂的思想內涵,并就《儀禮》的當代

    今古文創 2023年11期2023-05-30

  • 小學傳統文化教育的“禮樂”路徑
    時代小學教育的“禮樂”路徑。關鍵詞:小學德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禮樂”路徑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2)16-0057-04近年來,社會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令人憂慮:老人跌倒無人扶起,虐童事件頻繁發生,上不懂得尊老,下不懂得愛幼。更惡劣的是:居然有夫妻以生孩子和賣孩子的方式來換取高額報酬,以此來支撐自己的時尚消費。這些現象有悖于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如何改進才能盡快實現民族的文化昌明,值得教育工作者

    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課程版 2022年6期2022-07-23

  • 國家化進程中貴州“禮樂”之濡化初探
    帶入貴州,其中“禮樂”文化隨鼓吹樂的入黔,尋找到傳播自己的新途徑。從人類學的角度探討鼓吹樂中的禮樂精神對貴州的影響,借此試圖找到貴州從“外化”到“王化”的清晰過程。關鍵詞:國家化;貴州禮樂文化;鼓吹樂下移;調北征南中圖分類號: J60-05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2172(2022)03-0057-10DOI:10.15929/j.cnki.1004 - 2172.2022.03.007一、明代的調北征南——貴州禮樂文化之濫觴“苗疆走廊”概

    音樂探索 2022年3期2022-07-11

  • 淺析先秦文學的表演性
    個層面:第一,從禮樂演出的視角來審視其象征與虛擬;第二,語言和行為的關系,詩歌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創造,情感和虛幻。關鍵詞:先秦;文學;表演性;虛擬;禮樂表演是一種虛擬的、象征性的藝術活動,其目的在于營造一種普遍存在的美學錯覺。從文學的淵源來看,文學的表演有很多方面的規定:“模仿”論把藝術的行為放在語言媒體的下面,既是模仿的手段,又是模仿的客體;博弈理論強調了藝術活動的美學與虛實,強調了游戲與欣賞的完整性與封閉,并將其視為文學與藝術。行為的動機和目標。從語言

    江蘇廣播電視報·新教育 2022年13期2022-07-02

  • 孔子思想的人文之美
    在孔子那里展開為禮樂,并建基于人性。由此,人文之美表現為禮樂之美以及人格之美。相較而言,禮樂之美重在文飾,人格之美重在仁德??鬃拥拿啦粌H內在地被仁德所充實,而且外在地被禮樂所文飾??梢哉f,美善合一就是孔子美學的基本特征??鬃又詫⒚缹W融入人文之中,是為了讓美綻放出人文的光輝。只要沐浴在人文的光輝之下,人就會感到身心的愉悅。由此,人成為了審美的人,世界成為了審美的世界。關鍵詞:孔子;人文;美;禮樂;仁德基金項目:湖北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先秦

    江漢論壇 2022年6期2022-06-14

  •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式漢代樂舞理論淺談
    勝雅、舞以盡意、禮樂互補、雅俗共賞、推崇雅樂、窮盡物態六種樂舞理論,并以漢代的舞蹈史實作為樂舞理論的表現特征加以佐證。后通過漢代開放包容的學理氛圍反思當下藝術學術界的個別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娟P鍵詞】漢代樂舞;《淮南鴻烈》;《史記》;禮樂【中圖分類號】J72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2)03-139-03【本文著錄格式】毛寧.“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式漢代樂舞理論淺談[J].中國民族博覽,2022,02(03):139

    中國民族博覽 2022年3期2022-05-01

  • 禮樂”文化背景下一年級新生適應小學生活的途徑分析
    王智瑩【摘要】“禮樂”文化是指工農小學以“禮樂”為核心的校園文化精神,秉承“以學啟智、以禮冶性、以樂正德”的辦學理念,踐行尚美教育,努力培養具有“身心健康、知禮樂學、家國情懷、善于交往、實踐創新、審美雅趣”六大核心素養的“禮樂”少年。一年級新生剛從環境輕松的幼兒園升入工農小學,在學習習慣、交友處事以及面對學校的規章制度都還不太適應。本文基于實際,深入分析一年級新生入學存在的適應性并從學校辦學的“禮樂”理念出發,探尋“禮樂”背景下一年級新生適應小學生活的途徑

    中學生報·教育教學研究 2022年11期2022-04-21

  • 琴何以“禁”:漢代“琴—禁”觀念的生成及演進邏輯
    觀念總體上體現了禮樂精神的理想和禮崩樂壞的現實狀況之間的矛盾,以及試圖對這一矛盾作出的調和。兩周至兩漢,琴經歷了從“古之鄭衛”到“八音之首”的地位演進,由此衍生出漢代“琴—禁”觀念的兩個階段。西漢前期,面對遍布宮廷的作為“俗樂”的琴,致力于復興禮樂的儒生們主張對琴的使用作出規定和限制,這是“禁”的第一重邏輯,即從外部對琴設禁。在這一潮流下琴逐漸雅化,經漢哀帝罷樂府后被劃歸入雅樂行列,由此開啟了第二重邏輯,即“禁”內化為琴的基本屬性,歸屬于琴之“道”的本體維

    藝術學研究 2022年2期2022-04-21

  • 論虢仲鈕鐘在周代禮樂轉型中的過渡性意義
    鐘的認知,在周代禮樂的實踐過程中有著承上啟下的過渡性意義。[關鍵詞]周代;虢仲鈕鐘;禮樂;轉型;過渡性自周公制禮作樂伊始,禮樂制度的存在皆以維護周朝統治為根本目的,其發展也在西周晚期趨于成熟。而隨著春秋時期周王室的政治影響式微,禮樂制度也開始隨著各諸侯國的情況不同而有新的發展??傮w來說,禮與樂逐漸分離,對編鐘音樂性能的追求逐漸增強,這在編鐘的編列、音列設置中皆有體現。而早在西周晚期及兩周之際,這種轉變已有先兆。這一轉變以何種形式呈現,其具體內容及特征是什么

    歌海 2022年1期2022-03-29

  • 基于“以禮致樂”教育理念的小學班級小組合作模式的探究
    信心?!娟P鍵詞】禮樂;合作;技能;評價古語云:“不學禮,無以立?!敝袊嵌Y儀之邦,崇尚“禮”。學禮以立人,施禮以育人,在“禮以立校,樂以育人”的辦學理念指引下,根據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年齡和認知規律等特點,致力于教會學生有禮有節地合作,在小組合作探究中最終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小學班主任作為擔負“萬丈高樓平地起”的鋪路人,在努力探尋新型的班級小組合作模式中起到關鍵作用。一、研究學生,科學分組教師要經過了解、研究學生,將全班學生按照認知水平、性格、性別、學習能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2年3期2022-03-22

  • 小學傳統文化教育的“禮樂”路徑
    傳統文化教育的“禮樂”路徑概括而言,對于小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有兩條基本路徑:一是禮,一是樂。但這里的禮與樂都是承繼了民族傳統文明精華內核又契合著現代教育目的與科學精神的禮樂教育??鬃诱f“不學禮,無以立?!边@里的禮,自然包括規則,但更是自律,是節制。儒家文化講究慎獨,講究內求,反對貪婪地向外索取以獲得人生滿足。荀子探究禮的起源,認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是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

    教育實踐與研究 2022年16期2022-03-18

  • “良”與“賤”的特殊群體 ——評張詠春《中國禮樂戶研究》
    一步拓展延伸至“禮樂戶”這一學界較少關注的領域。禮樂戶是中國古代音樂文化歷史上一個特殊的用樂群體,承載特定的禮樂類型。中國是禮樂之邦的文明古國,禮樂傳統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該書共四章,分別梳理禮樂戶自萌發到解體的歷史過程,論述禮樂戶這個群體的“非賤民”特征、職能和承載之太常雅樂,以及管理、分布與影響等方面內容;研究禮樂戶的主要內容特征,有助于我們比較全面地了解禮樂戶所處歷史階段的中國音樂文化。閱讀此書,對“禮樂戶”基于怎樣的歷史環境產生,“樂戶”與“

    黃河之聲 2021年20期2021-11-27

  • 儒家禮樂文化對高校德育的現代觀照
    楠摘 ?要:儒家禮樂文化系統地闡明了國家治理、社會秩序與個人教育的共生關系,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資源,這與當前高校道德教育的目標、本質具有內在一致性。通過禮樂文化在德育價值、德育內容以及德育路徑等方面的思考,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為高校德育建設提供積極有益的參考。關鍵詞:禮樂;高校;德育;價值;內容;路徑中圖分類號:G64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29-0180-05Abstrac

    高教學刊 2021年29期2021-10-14

  • 略論先秦時期詩教的發生與發展
    教;先秦;樂教;禮樂1.從樂教中產生詩歌的初始形態是祭祀儀式中的一種表演形式,因其歌樂舞一體的綜合形態可以斷定:此時的詩是一種“聲詩”。在那個時期,舞、樂的重要性是超過詩的,那么其教化功能自然是以“聲教”或者說以“樂教”為主。這些詩歌在內容上以歌功頌德和記錄本部族的重大歷史事件為主。在遠古時代巫術盛行和圖騰崇拜的社會背景下,樂教因此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作用。且根據考古發掘的實物推斷,公元前3000年前后的龍山文化時期禮制已經成熟,可以想見樂教在產生之

    學習與科普 2021年16期2021-10-10

  • 對中國禮樂文化的一點思考
    替代的。在中國,禮樂相須為用,樂與禮結合,樂被賦予了禮的涵義,樂因此帶有了很濃的政治倫理色彩。在禮樂之外,樂工自身還有一套屬于自己的話語體系,這兩套體系都建立在一個不變的根基上,那就是“律調譜器”綜合作用下的樂的自然物理屬性。關鍵詞:禮樂? 雅樂? 俗樂? 音樂的功能? 三分損益中圖分類號:J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1)17-0157-03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中國傳統文化亦有“禮樂文化”“禮樂文明”之稱謂,可見禮

    藝術評鑒 2021年17期2021-10-01

  • 荀子“禮樂” 思想淺析
    艾霞【摘要】 “禮樂”教化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體現之一,自孔子伊始,儒家即重視禮樂在個體修身和社會和諧中的教化作用。與孔、孟講人性善不同,戰國后期的荀子提出性惡論,認為人之性善是生于“偽”,進而人的道德人格的養成需通過不斷的習師法、積禮義而所得。外在的禮樂,禮儀皆是“偽”之所在;另一方面,荀子將禮樂作為個體修身養性的手段與內容而特別重視,他以“禮樂”涵養人之心性成就德性自我,造就治世的方式,與其所倡導的人性惡的觀念有著緊密聯系?!娟P鍵詞】 荀子;性惡;禮;

    今古文創 2021年34期2021-09-22

  • 淺析鼓吹樂在宋代禮樂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宋代:禮樂:鼓吹樂【中圖分類號】J63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08-131-03【本文著錄格式】魏曉雨.淺析鼓吹樂在宋代禮樂中的重要性[J].中國民族博覽,2021,04(08):131-133.引言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宮廷中,重要的祭祀儀式禮制一般都有“禮”與“樂”結合而成;《周禮》之后,吉、兇、嘉、賓、軍這“五禮”更是上升到“國之禮樂”主要事宜的地位;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五禮制度正式確立,也是五禮制度真

    中國民族博覽 2021年8期2021-08-06

  • 滿漢文化視角下的清宮禮樂觀探析
    顯得尤為重要;而禮樂作為重要的儀式音樂,自周始就秉持著其社會治理的需求、學術發展的內在邏輯以及政治時事的訴求而得以流傳。本文主要從滿漢兩個民族在分隔、交融的過程中探索中國延綿數千年的禮樂文化在清代發生了怎樣的留存及變化,從而進一步探究清代宮廷所秉承的禮樂觀念。關鍵詞:滿漢畛域;宮廷音樂;滿族中心觀;禮樂中圖分類號:I207.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1)07-00-03禮樂文明早在夏商周時期甚至更早就已存在,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21年7期2021-07-22

  • 春秋戰國時期的理論著作《樂記》的本質與功能
    鍵詞:《樂記》 禮樂 音樂功能一、《樂記》中音樂的本質《樂記》這本書的作者在《樂本篇》中曾經提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他的意思指的就是,音樂是人們心中情感的體現,音樂能夠把人們心中的開心和難過都表現出來。而人的心情恰恰會被其他的事物所影響,然后表現出聲音,這是“聲”。聲音發生發展以后變成了曲調,這就是“音”;曲調再通過演奏,再用工具和舞蹈進行制

    錦繡·下旬刊 2021年8期2021-07-19

  • 《樂記》“禮樂之說”章“設—說”辨訛*
    樂統同,禮辨異,禮樂之說,管乎人情矣?!贝司渑c《樂書》及荀子《樂論》相似,該句在《禮記·樂記》、《史記·樂書》、《荀子·樂論》分別作:司馬遷《樂書》、荀子《樂論》與《樂記》“樂統同,禮辨異,禮樂之說,管乎人情矣”句的文字差別一在是“管”字還是“貫”字,二在是“說”字還是“統”字?!肮芎跞饲椤?、“貫乎人情”的差別是“管—貫”通假,“貫”是“管”之假借字。唐《慧琳音義》卷四十五“貫邑”引《考聲》云“貫,管也”。此處“×乎人情”句應從《荀子·樂論》及《禮記·樂記

    思想與文化 2021年1期2021-07-13

  • 禮樂”思想對先秦諸子音樂美學的影響
    代的美學體系被“禮樂”文化深刻影響了多年,早在秦朝時期的音樂組織架構中,就已經針對“禮樂”這一話題產生了熱烈爭論??v觀先秦音樂美學思想的發展,“禮樂”的思想貫穿始終,而先秦諸子以“禮樂”思想為起點的音樂美學思想則呈現出典型的“和而不同”景象。在我國古代,“禮樂”體系傳播的思想對人們的心理、脾性產生了廣泛的深遠影響,“禮樂”思想具有我國古人發自內心所追求的和諧之美。關鍵詞:禮樂 先秦 音樂 美學美學在古代并不是專門、系統的學科,但是我國古代卻很早就存在著審美

    藝術研究 2021年2期2021-06-01

  • 從“禮樂”教育看當代音樂教育的倫理內涵
    000)就古代“禮樂”而言,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樂”與“德”一直是有其內在的關聯的,而且還與教育的內涵密切相關。也就是說,我國古人對音樂和音樂教育的理解與今人有別。筆者以為,這種情形是值得今人關注和思考的。因為在今天的音樂教育看來,音樂教育的“核心”在于“美”,而“德性”并不在音樂教育的關注的范圍之內。接下來,對照我國古代情況,再來討論音樂教育與倫理的關系問題。一、音樂教育與倫理的關系在古代中國,儒家的教育思想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倫理內容,這些倫理內容通常與

    大眾文藝 2020年9期2021-01-27

  • “風弄月”還是“得君行道
    敦頤;《通書》;禮樂;儒學 [中圖分類號]B24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763(2021)06-0021-10 周敦是理學的莫基者?!端卧獙W案》錄黃百家之言曰: 孔孟而后,漢儒止有傳經之學,性道微言之絕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復橫渠諸大儒輩出,圣學大昌。故安定、徂徠?乎有儒者之矩范,然僅可謂有開之必先。若論闡發心性義理之精微,端數元公之破暗也。 這是從理學心性義理學的角度說明周敦在理學發展史上的地位和貢獻。周敦顧的著作極少,且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6期2021-01-15

  • 中國美學通史中的禮樂書寫
    格摘? 要:傳統禮樂,具有鮮明的功利性特征。這注定其與強調審美自律的現代性美學理論難以契合。而受中國“救亡圖存”社會歷史背景的影響,現代性美學理論向歷史延伸時不得不作出調整,以期激活禮樂資源,并使其轉入現代美育。王國維、蔡元培、宗白華和朱光潛等關于現代美育與禮樂關聯的論述,便是如此。但現代性美學與禮樂之間的理論錯位,不僅沒有得到解決,而且束縛了美學通史的禮樂研究??v覽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美學通史著述,或懸置禮樂,或從不同維度書寫禮樂,卻難以形成禮樂美學的

    美與時代·下 2021年12期2021-01-11

  • 近百年《管子》音樂史料研究述評
    》;樂律;五行;禮樂【中圖分類號】B226.1?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20-0004-03【本文著錄格式】陳科宏.近百年《管子》音樂史料研究述評[J].北方音樂,2020,10(20):4-6.引言《管子》原書十八卷,齊相管夷吾撰。唐尹知章、房玄齡為其做注,尹注已佚,今存房注,共二十四卷。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謚敬,被稱為管子、管

    北方音樂 2020年20期2020-12-18

  • “食”:華夏之“禮”生成的重要場景
    組成部分對華夏“禮樂”文明產生了深刻影響?!凹馈笔恰拔宥Y”的首要內容,先民們通過祭祀活動以“反本修古”“不忘其初”,生食—玄酒—大羹正是“以嘉魂魄”的祭品組合。先民們日常生活之“食”中也處處體現著“禮”的觀念,比如:“筵席”中顯現尊卑,“輕財而重禮之義”,“節嗜欲”體現修養,“養”是“孝”與“敬”的基礎內容等?!岸Y”不離“食”是華夏之“禮”的重要特征,先民們對“食”的烹制與調和也為中國審美觀念的生成提供了一種重要場景。關鍵詞:先秦;“食禮”;“禮樂”;“禮

    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6期2020-12-17

  • 禮樂文明的確立(部級優課)
    國體制為骨架,以禮樂制度為靈魂,構建了一種具有明顯集權化傾向的家國一體的文明制度。通過本課學習,學生知道西周統治者為鞏固統治和穩定社會秩序實行了分封制和宗法制,對中華禮樂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利用實物或文獻資料分析禮樂文明在當時的作用;認識禮樂文明的確立是人類由野蠻到文明的演進,是歷史的進步。重點難點:禮樂文明制度的基本內涵;從歷史和現實生活中體會禮樂文明的作用及對中華文明的影響。

    江蘇科技報·E教中國 2020年14期2020-12-14

  • 略論西王母信仰崇拜中禮樂形式與屬性的演變
    西王母信仰崇拜中禮樂形式與屬性的演變,具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關鍵詞]西王母;信仰崇拜;古代音樂;禮樂;世俗化中國道教女仙譜種眾多,其中地位最高、影響力最大的當屬西王母也就是后期民間所信仰的王母娘娘了。最早記錄西王母的文獻是成書于戰國時期的《山海經》。雖然她在《山海經》當中的形象非常原始,但其地位卻非常高貴。在經過歷朝歷代人民群眾的加工后才最終基本定性為現今人們所熟悉的天帝之妻、女仙之首的王母娘娘,并且對她的崇拜在此過程中也逐漸確立下來。而音樂在此過程中也

    歌海 2020年5期2020-11-16

  • 禮樂文化與西周楚鐘
    樂鐘與編磬。周代禮樂文化與西周楚鐘有著密切的關系:楚人的青銅樂鐘最初是效仿周制,如隨葬樂器、樂懸制度等;至西周中晚期出現了包括楚公■鐘、楚公逆鐘、楚季寶鐘等西周楚鐘,逐漸顯現出自己的特色。楚鐘在繼承周禮的基礎上,在紋飾風格、組合、銘文、音樂性能等方面有著自身的特點。關鍵詞:禮樂;樂懸;楚鐘中圖分類號:K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982(2020)10-0112-07“禮”之本義,據許慎《說文解字》解釋為:“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

    社會科學動態 2020年10期2020-11-06

  • 音樂美學淺見點滴
    ;美學;音樂史;禮樂;創作一、音樂美學淵遠流長音樂美學這門學科由來已久,可以說既古老又年輕。在中國古代,偉大的著作《禮記》里面詳細記錄了周朝的禮樂制度。在當時,音樂被納入了教育系統,成為教育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獨立學科。在論語里,孔子對音樂也有專門的詮釋:“學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說明了音樂的教化作用。時至今日,音樂美學已經有了一個整體的藝術高度,它研究音樂的本質和內在規律,形成一個博大精深的系統。作為一門基礎理論學科,音樂美學涵蓋了美學、音樂技術理論、音樂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20年7期2020-10-12

  • 淺論朱熹對《論語》禮樂思想的理學化發展
    】 《論語》中的禮樂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領域具有不可撼動的崇高地位,且歷朝歷代都經歷著各具特色的繼承和發展。宋代理學家朱熹對《論語》中關于禮樂思想的部分,在內容、形式和解讀方法論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多角度的理學化發展,其成果無論在《論語》解讀史還是中國思想史上都極其重要。本文從理論內容、解讀方式等角度,探討朱熹的注疏為《論語》中禮樂文化的理學化發展,分析這種趨勢的主要表現、產生原因及后世意義?!娟P鍵詞】 《論語》;禮樂;朱熹;理學【中圖分類號】I206? ?

    今古文創 2020年22期2020-09-10

  • 孔子“敬”思想探微
    中宗教他律轉向了禮樂文明的道德自律;另一方面,把“敬”作為宗教世界的非理性情感轉向了禮樂文明的主體道德情感。探析孔子對“敬”觀念的轉變,既是對殷周之際變革之內在根源的叩問,也是對早期儒家文化價值方向的追溯。關鍵詞:孔子;敬;禮樂;道德情感作者簡介:俞婷婷(1990-),女,內蒙古阿拉善人,陜西師范大學圖書館學科館員,研究方向:儒家思想。[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20)-24-0-03“敬”作為一種古

    青年文學家 2020年24期2020-09-06

  • 情繫桑梓 積極捐贈防疫物資
    的防控工作,澳門禮樂同鄉會會長張達華、常務副會長陳華鏡、常務副理事長陳志民、副會長陳耀華,澳門阿爾巴尼亞文化經濟促進會會長劉藴玲等一行從澳門驅車回到廣東省江門市禮樂禮樂街道辦事處,代表澳門禮樂同鄉會向禮樂街道辦事處捐贈防疫物資——口罩10000個。禮樂街道黨工委書記梁毅渝代表接收,黨工委委員陳志向參與見證,梁書記對澳門禮樂同鄉會之善舉表示感謝,並向他們送上感謝信。 (編 輯:萬艷琴)

    杰出人物 2020年2期2020-04-01

  • 情繫桑梓 積極捐贈防疫物資
    的防控工作,澳門禮樂同鄉會會長張達華、常務副會長陳華鏡、常務副理事長陳志民、副會長陳耀華,澳門阿爾巴尼亞文化經濟促進會會長劉藴玲等一行從澳門驅車回到廣東省江門市禮樂禮樂街道辦事處,代表澳門禮樂同鄉會向禮樂街道辦事處捐贈防疫物資——口罩10000個。禮樂街道黨工委書記梁毅渝代表接收,黨工委委員陳志向參與見證,梁書記對澳門禮樂同鄉會之善舉表示感謝,並向他們送上感謝信。 (編 輯:萬艷琴)

    榮譽雜志 2020年1期2020-04-01

  • 語文教學中禮樂文化教育的實施策略
    利燕珠一、禮樂文化教育的研究背景及意義禮,是天地萬物之序(有序);樂,是宇宙萬法之和(和諧)。自夏商周到如今,禮樂文化一直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標志性符號,是我國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覺醒與復興的重要神器,是中華民族無盡的財富寶庫,是中華民族最為強大的精神堡壘。禮樂文化使人體悟天道、修身養性、威儀有序、謙和有禮。然而受現代多元化文化沖擊,我國傳統禮樂文化正處于逐漸衰退局面,面臨被“拋棄”危機。學校受應試教育影響也忽視學生“身體教育”,導致不少學生對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18年9期2018-10-20

  • 語文教學中禮樂文化教育的實施策略
    利燕珠一、禮樂文化教育的研究背景及意義禮,是天地萬物之序(有序);樂,是宇宙萬法之和(和諧)。自夏商周到如今,禮樂文化一直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標志性符號,是我國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覺醒與復興的重要神器,是中華民族無盡的財富寶庫,是中華民族最為強大的精神堡壘。禮樂文化使人體悟天道、修身養性、威儀有序、謙和有禮。然而受現代多元化文化沖擊,我國傳統禮樂文化正處于逐漸衰退局面,面臨被“拋棄”危機。學校受應試教育影響也忽視學生 “身體教育”,導致不少學生

    中學語文 2018年27期2018-02-09

  • 梁漱溟音樂美學思想中的禮樂
    [2]707周孔禮樂教化直接開發了中國人的理性精神,禮樂活動是理性精神實現的手段。以禮樂為手段促成了中國人的理性早啟,使宗教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壤,禮樂活動代替了宗教活動。這是梁漱溟對中國文化特征的總概括。對禮樂尤其是周孔禮樂的理解是理解中國理性精神的一把鑰匙。因為,失去禮樂活動的儒家思想只是一些僵化的教條。在既往的音樂學研究中對梁漱溟禮樂觀有所涉及的學者以林大雄、袁建軍為代表。其中林大雄在2012年《中國音樂》第四期上發表的《“新儒家”音樂思想研究》上集中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 2018年4期2018-01-24

  • 儒家傳播思想與當代新聞傳播
    儒家就早已發掘出禮樂傳播的途徑,儒家禮樂傳播具有健全的體系,傳播途徑、有效傳播領導人、傳播內容和傳播方式,在禮樂傳播途徑中都有詳細的記載。同時禮樂傳播具有先進的傳播效果,儒家的禮樂傳播對現代新聞傳播具有深遠影響,我們可以借鑒儒家的禮樂傳播方式來健全現代新聞傳播體系。儒家思想;傳播功能;新聞傳播一、簡單了解儒家禮樂傳播傳統的儒家禮樂傳播,剛開始是在儒家學院中由導師進行高層次的基礎樂理講解,最后由大眾學員進行群眾禮樂宣傳,高級禮樂傳播教程由高級教師進行依次解說

    新聞研究導刊 2016年13期2016-02-2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