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之

  • 身體與精神
    古之所謂勇夫、俠士,君子稱之,此即體育之發端。逮漢,人民猶有佩劍之遺風,久之,則此俗漸失,人人習于頹靡,身體柔弱,腰弓背屈。群以為知識發達,道德增加,便足為畢人生事,于是,囚首垢面者,反目為是,雄軀壯干者,鄙為不足道。殊不知,有健全之身體,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體柔弱,則思想精神何由發達?或曰,非困苦其身體,則精神不能自由。然所謂困苦者,乃鍛煉之謂,非使之柔弱以自苦也。(米 粒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蔡元培教育論著選》一書)

    讀者 2024年3期2024-01-29

  • 《師說》的藝術特色賞析
    自己的觀點——“古之學者必有師”,并在此基礎上對“從師的重要性”“為師的標準”進行了闡釋。下面,筆者就賞析一下《師說》的藝術特色。一、論點鮮明論點是作者針對所要論述的問題提出的主張或者見解,也是文章的中心?!稁熣f》這篇文章論點鮮明。在文章的開篇,韓愈便提出了中心論點:“古之學者必有師?!边@句話雖只有七個字,卻言簡意賅,重若千鈞,鮮明地表達了作者的立場與態度。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作者提到:“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這是作者對世事的感慨。如今,師

    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上旬 2023年4期2023-07-12

  • 答李翊書(節選)
    人邪②?將蘄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蘄勝于人而取于人,則固勝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將蘄至于古之立言者,則無望其速成,無誘于勢利,養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③。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④。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⑤?!咀⑨尅竣僖郑翰贿^。②蘄:求。③膏:油。④曄:明亮。⑤藹如:溫厚和美的樣子?!军c悟】韓愈被李翊來信中“下而恭”的謙敬態度打動,愿將自己所知告訴李翊。他首先肯定李翊對著書立說的看法,肯定李翊所為跟他期望達到的目標接近。接著以選擇問句含蓄地引導李翊深入思

    作文中學版 2022年3期2022-11-19

  • 本期主題: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花?!徸哉洹?span class="hl">古之學者必嚴其師,師嚴然后道尊?!獨W陽修●務學不如務求師?!獡P雄●學貴得師,亦貴得友?!普纭?span class="hl">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師者也?!獏尾豁f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唐·白居易綠野堂開占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注 ?釋◇奉和:做詩詞和別人相應和,達到一唱一和的效果?!罅罟禾瞥瘜χ袝畹淖鸱Q,綠野堂為裴度之宅,這里的令公是指裴度?!缶G野堂:唐代裴度的住宅名,故址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箝_:創立,建設?!笪锶A:萬物的精華。

    小學閱讀指南·高年級版 2022年9期2022-05-30

  • 基于“吐槽”視角的韓愈《師說》再解讀
    思。原文第一段: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假如第一段這樣寫: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古之圣人……今之眾人……愛其子……于其身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淇晒忠矚e!如果把第二段放在開篇,面對當時嚴重的不從師學習的社會風氣,韓愈以憤激抑郁的強烈情感落筆開頭,似乎更合韓愈當時的心境,一吐心中之快?!班岛酢薄皢韬簟钡葟娏业那楦惺惆l更為直接。這樣“吐”得爽了,但效果呢?作為底蘊深厚的韓

    中學語文·教師版 2022年5期2022-05-24

  • 秉德雅清正 漫隨翰墨舒
    古之學者必有師”,唐代韓愈在貽贈李氏子蟠的文章《師說》中開門見山地提出了從師學習的必要性?!皫熣?,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為人師表,答疑解惑,身先垂范,則為老師。而“師門 ”意指老師的門下,“不入師門,無經傳之教”,從古至今,師門傳承在中國文化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程門立雪”“曾子避席”等故事被傳為美談。秉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民族歷史文化自信,《現代藝術》自2019年第7期開設“師門”欄目,陸續呈現了不少川內外各藝術門類具有影響力的師門。本期特

    現代藝術 2022年4期2022-04-22

  • 也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論語·憲問》“古之學者為己”之“為己”。這個“為”字就是動詞“做”義的延伸,“為己”可以釋為“修為自己”或“修養自己”。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說是“古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也”,補不足就是“修為自己”;楊伯峻《論語譯注》則直接譯為“修養自己的學問道德”。正是因為“為己”的“為”有這兩個不同的讀音和用法,便形成了兩個不同的意思,又因為讀陽平作動詞的用法比較少見,民間就按通常的介詞用法讀了去聲,于是原先強調提高自身修養的“修為自己”的意思,就變成了提倡自

    廣東教學報·初中語文 2022年8期2022-03-24

  • 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唐】韓愈原文展示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聞古之人有舜者,其為人也,仁義人也。求其所以為舜者,責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聞古之人有周公者,其為人也,多才與藝人也。求其所以為周公者,責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無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無及焉。是人也,乃曰

    高中生學習·閱讀與寫作 2022年2期2022-03-18

  • 基于“吐槽”視角的韓愈《師說》再解讀
    思。原文第一段: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假如第一段這樣寫: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古之圣人……今之眾人……愛其子……于其身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淇晒忠矚e!如果把第二段放在開篇,面對當時嚴重的不從師學習的社會風氣,韓愈以憤激抑郁的強烈情感落筆開頭,似乎更合韓愈當時的心境,一吐心中之快?!班岛酢薄皢韬簟钡葟娏业那楦惺惆l更為直接。這樣“吐”得爽了,但效果呢?作為底蘊深厚的韓

    中學語文 2022年13期2022-03-18

  • 文言文說理邏輯的構建與完成 ——《師說》行文結構談
    者首先說明事實“古之學者必有師”。在后面的行文之中使用了三種方法來促使文章最后得出結論。首先,韓愈使用了理證法,也就是講道理,說明表達邏輯的方法?!皫熣?,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贝颂幏g為“老師,是傳授道理、交給學業、解釋疑難問題的人”。作者先是申明了談論的主體是“老師”,隨后給“師”定義為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人,這樣,師的職能和作用就體現了出來,在根本上回答了為什么要求師的問題。隨后對此進行了解釋:人生都有疑惑不解的時候,如果不學習他人,以他人為師,那么自己的

    語文天地 2022年2期2022-03-17

  • 經典閱讀的方法:去功利、慢下來
    但是遺憾的是,“古之學者為己”,古代好學的人是為了自己精神的成長而學。 “今之學者為人”,今天許多人讀書只是為了符合別人的愿望,從生活中換回一些東西,比如學位、晉級。須知讀書不能總講有用沒有用,這個世界有許多事,不是有用和沒用可以一言道斷的,有的書離現實很遠,你可以說讀了沒用;但它離你的理想與情趣很近,它們真沒用嗎? 要克服求快心理,要靜下心來慢閱讀,這里的慢不僅指時間,更指心態,這樣才能造就一種“品質閱讀”。有人說,慢了會讀不完。其實不要有這種擔心。即使

    華聲文萃 2022年2期2022-03-08

  • 文言文說理邏輯的構建與完成
    者首先說明事實“古之學者必有師”。在后面的行文之中使用了三種方法來促使文章最后得出結論。首先,韓愈使用了理證法,也就是講道理,說明表達邏輯的方法?!皫熣?,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贝颂幏g為“老師,是傳授道理、交給學業、解釋疑難問題的人”。作者先是申明了談論的主體是“老師”,隨后給“師”定義為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人,這樣,師的職能和作用就體現了出來,在根本上回答了為什么要求師的問題。隨后對此進行了解釋:人生都有疑惑不解的時候,如果不學習他人,以他人為師,那么自己的

    語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2期2022-03-04

  • 經典閱讀的方法:去功利、慢下來
    但是遺憾的是,“古之學者為己”,古代好學的人是為了自己精神的成長而學?!敖裰畬W者為人”,今天許多人讀書只是為了符合別人的愿望,從生活中換回一些東西,比如學位、晉級。須知讀書不能總講有用沒有用,這個世界有許多事,不是有用和沒用可以一言道斷的,有的書離現實很遠,你可以說讀了沒用;但它離你的理想與情趣很近,它們真沒用嗎?要克服求快心理,要靜下心來慢閱讀,這里的慢不僅指時間,更指心態,這樣才能造就一種“品質閱讀”。有人說,慢了會讀不完。其實不要有這種擔心。即使讀不

    文萃報·周二版 2021年45期2021-11-20

  • 榮耀存于心
    明昊《論語》言“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這句話讓我思索良久。此處的“為己”并非自私自利,而是修身養德,提升自己,凈化自己,完善自己;“為人”,并不是無私為別人,而是裝飾自己給別人看?!盀榧骸笔切扌?,“為人”是炫耀??鬃油瞥纭盀榧骸钡膶W習態度。因為“為人”之“學者”把學習當成了手段而非目的,他們把心思專注在對外的裝飾上,而從不去審視自己的內心。須知,一個人的心如果太久不打掃,是會蒙塵的。而且,活在自己精心打制的面具下,并不會輕松?!盀榧骸敝皩W者”,“

    讀寫月報(高中版) 2021年4期2021-06-11

  • 孫臏兵法·殺士
    ·兵令下》所說“古之善用兵者,能殺卒之半,其次殺其十三,其下殺其十一”,主旨與本篇接近。篇題原寫在本篇第一簡簡背。從篇題和殘存文字看,本篇主旨可能是講戰場紀律和賞罰問題?!懊骶舻摗?,是說要明確規定封官、授爵和給予相應待遇的標準、條件、原則和具體方法?!懊髻p罰”,是說要明確規定賞罰標準,有功必賞,有過必罰,不可偏廢,不可有親疏之別?!氨貙彾兄?,是說無論封官授爵,還是賞功罰罪,必須謹慎行事,不可是非不清、曲直不明、濫施恩賞與處罰、全憑國君和主帥的喜怒好惡用

    孫子研究 2020年6期2020-11-30

  • 例談韓愈散文中的對比手法
    組對比,一是把“古之圣人”與“今之眾人”進行對比,這是縱向對比。以古比今,指出“眾人”和“圣人”的差別之所在,表明遠遠超出“今之眾人”的“古之圣人”猶且從師,那么“今之眾人”就更應該從師學習了。這一對比闡明了“恥學于師”違背圣人之道,強調了從師求學的必要性。第二是自身對比。將一個人一方面擇師教子,讓兒子學習“句讀”;另一方面自己有惑卻“恥學于師”的兩種完全不同的做法放在一起進行對比,指出這其實是“小學而大遺”,由此闡明了自己所說的老師是指那些能夠“傳道受業

    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中旬 2020年2期2020-09-10

  • 讀書須有點“問題意識”
    之深淵??鬃诱f,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為己就是解決自身的問題,為人則是“手電筒”照別人,不照自己。二是針對所讀之書,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讀書不能盲從,既要有能力提出問題,也要善于提出問題。梁啟超就主張“用懷疑精神去發現問題”,他說,“天下無論大小學問,都發端于‘有問題。若萬事以‘不成問題四字了之,那么,無所用其思索,無所用其研究,無所用其辯論,一切學問都拉倒了?!彼?,一個合格的讀書人,不僅能讀,愛讀,多讀,還要學會思考?!皩W而不思則罔”,這也是孔子說

    科學導報 2020年52期2020-09-09

  • 韓愈格言集萃
    論學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圣人無常師?!茏硬槐夭蝗鐜?,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反復思考),毀于隨(隨便而不精心)。人聲之精者為言,文辭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擇其善鳴者而假(利用、借用)之鳴?!草d于《詩》《書》六藝,皆鳴之善者也。學廣而聞(見聞、見識)多,不求聞(聞名)于人也。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論用人世有伯樂,然后有千

    工會信息 2020年16期2020-03-12

  • ◆史海
    古之賢者重家風司馬光是北宋時期的一位重要官員,他一度做到宰相,一世的行為不愧于君子之名,當代后世俱有所稱。司馬光在“儉”字上要求很嚴,他嚴于律己,抵制奢侈鋪張,并將這一重要德風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司馬康。司馬光曾為文《訓儉示康》,專門強調“儉”的重要性。他說:“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薄氨娙私砸陨菝覟闃s,吾心獨以儉素為美?!彼逃抉R康一定要從節儉做起,不然為人會有貪心,招致禍端,做官也一定不會清廉,會走上貪贓枉法的道路。他還要求把這個家訓傳承下去:“汝非徒

    中學時代 2019年9期2019-11-13

  • 《資治通鑒》最后的“臣光曰”
    得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躋無前之至治”?!俺脊庠弧比志蛯Α顿Y治通鑒》的讀者對象作了精準定位。前后兩位“陛下”也明白以史為鑒可以資政,未曾在這一點上有任何疑慮,而予以積極的支持、鼓勵和褒獎。司馬光主持編撰《資治通鑒》,有個機構即崇文院下置的“書局”,有一套欽命“由司馬光自擇”的人馬作為他的助手。但從最后的“臣光曰”可見,他并不像呂不韋編《呂氏春秋》那么灑脫,也不像如今某些鴻篇巨制的主編,只是調兵遣將、發號施令,只負責最后署名掛名。最后的“臣光曰”中還有一

    中外文摘 2019年6期2019-11-13

  • 詩性江南風骨紹興
    leeow紹興,古之越國,2500多年的建城史,至今城址未變,被稱為“沒有圍墻的博物館”。紹興,中國獨特的水城,千道水流,萬座名橋,被稱為“東方威尼斯”。紹興,酒行天下,琴心劍膽,可欽而不可狎,被稱為“黃酒之鄉”。紹興,這座名士之鄉,書劍之城,總是以其獨特的倔強和氣節,在以柔美為主調的江南水鄉里崢嶸而出。不知是酒賦予了紹興人骨子里的靈氣和勇氣,使紹興的氣質變得和別的江南水鄉全然不同;還是因為紹興太多文人勇士皆與酒相伴,而給這里的酒賦予了更為綿長的魅力,誰能

    中國三峽 2019年8期2019-10-09

  • 尚書引義選鈔
    省檔案館。釋文:古之圣賢治心之法,不倚于一事而為萬事之樞,不逐于ー物而為萬物之宰。虛擬一大共之樞機,而詳其委曲之妙用。安汝止,惟幾惟康。何安乎何幾乎,何康乎事無定名,物無定向,理無定在,而其張馳開合于一心者如是也,則百王之指歸,千圣之權衡也。心之用,患其不ー也。一之用,又患其執也。執以一,不加其弗一矣。用一而執之,不如其弗用矣。流俗之迷而忘返,異端之披而賊道,順心之所便,專之而據為一也??钭R:尚書引義選鈔。甲午之夏王熙權

    云南檔案 2019年3期2019-04-11

  • 羅尚賢校讀“古之為道者……”辨析
    行本第六十五章“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帛書甲本作“故曰:為道者,非以明民也,將以愚之也”,帛書乙本作“古之為道者,非以明[民也,將以愚]之也”注帛書甲本、帛書乙本指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乙本。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編.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北京:文物出版社,1976.,漢簡本作“古之為道者,非以明民也,將以愚之也”注漢簡本指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老子》。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編.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長沙大學學報 2019年3期2019-02-15

  • 我看《師說》整體結構
    止一個,歷來有“古之學者必有師”或“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或“圣人無常師”等等一些說法,對于這兩個觀點,筆者在多次閱讀《師說》后,對這兩個看法都不太贊同。下面筆者就略說鄙陋,陳述一下自己的看法。對于第一個觀點——《師說》沒有中心觀點,對這個看法,筆者不贊同的原因在于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在古文運動上,“文以載道,文道合一,以道為主”,是他們倡導古文運動的基本觀點。在此背景之下,如果韓愈自己所寫的《師說》都沒有“文以載道”,筆者想這不與他自己提出的觀點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沖刺 2019年2期2019-01-14

  • 創新說
    葉茂,無根何華?古之事理,今則可鑒;古之思想,今之智慧。遺產也,寶物也,能傳后世,歷久彌香。酒中之杜康,樂中之云韶,彼非遺皆如是,震古爍今,承前啟后,是吾輩當所學之樂之。昔梁任公有言:“少年強則國強?!彼拐Z信然。我且謂青年強,則中國更強。解海龍,攝影音,背鏡頭,勤奔走,嘗踏遍九州,尋貧困學子。有片為小女孩大眼睛,家赤貧而寄夢于書籍。世人觀此照,感其求知若渴,遂助力之,圓其求學之路。手中握筆,眼中有光,夢想于心爍爍然也。學而成才,終不忘恩,乃以愛心傳承焉。王

    神州·下旬刊 2018年11期2018-12-07

  • 令人哭笑不得的避諱
    “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一句,便改口道:“今之所謂爹爹,古之所謂民賊也?!币粫r傳為笑談。有個學生在私塾里讀書,因他父親名谷,每遇到“谷”字時,也都要改讀為“爹”。如讀到《管子·牧民》“積于不涸之倉者,務五谷也”,“五谷”念成“五爹”。讀到劉禹錫《上杜司徒書》“百谷之仰膏雨”,“百谷”念成“百爹”。同窗聽了,取笑他道:“你一會兒‘五爹,一會兒‘百爹,到底有多少個爹???”十六國時的前秦國主苻生,是個獨眼龍,因此諱不足、不具、少、無、缺、傷、殘、毀、偏、

    科教新報 2018年20期2018-10-21

  • 心需一隅謂柔情
    邵潤澤古之英雄者,或斷七情或絕六欲,自以為至強。然山窮水盡之時,雖有“老驥伏櫪”之嘆,也不免兒女情長。今之眾人者,罡堂過“渾水”滾過“染缸”,力倦神亦疲。然則其心中一隅的愛與光芒,可曾安好?無論古今,總有以慷慨剛強自居而選擇性忽視點滴柔情者。古之“舍生取義”者、“為民請命”者,以“仁者”“丈夫”自況,而以長情者為不屑也。贊之或日“中國的脊梁”,而批之卻以《紅樓夢》中評“文死諫”等語為極恰當。又多少今人誤解了“大丈夫”一詞,自以為能夠養家便是盡到了義務,于家

    作文通訊·高中版 2018年2期2018-06-03

  • 求人不如求己
    語·憲問》所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一語,宋代程頤解釋說:“古之學者為己,其終至于成物;今之學者為人,其終至于喪己”,揭示了其內在原因:當我們能夠真正把握住“自己”時,根據“賓從主”的原則,他人自然也在其中,故為“人”“己”兩得;而如果只是一味“求諸人”——向外求索時,其結果便是“喪己”,同樣根據“賓從主”的原則,“喪己”也必“喪人”,因而“人”“己”兩失。這說明做學問必須從“為己之學”入手,否則必是自欺欺人?!墩撜Z·雍也》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

    思維與智慧·下半月 2018年3期2018-03-27

  • 三急到底都指啥
    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薄墩撜Z》對于這三疾做出了解釋,古人認為人的三疾分別是狂(狂妄),矜(驕傲),愚(愚昧),分別對應三種性格,儒家認為人應該修身養性,這三種不好的性格在他們看來是一種病。將性格上的錯失上升到了病的程度,可見古人對于性格培養的重視。第三種:內急,食急,渴急內急就不用再解釋了,上廁所乃人之常情。食急指的是吃飯著急,不管干什么總得先填飽肚子吧,這也是人之常情??始本褪强?/div>

    樂活老年 2018年10期2018-01-28

  • 不言
    圣人孔子都說:“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钡瑯邮强鬃?,在《論語·陽貨》一章中,又有與弟子的如下一番對話:子曰:“予欲無言?!弊迂曉唬骸白尤绮谎?,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無獨有偶,在《莊子·知北游》一章中,也有近似的闡述,文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贝朔N“不言”,自是不同于避禍之“不言”了。此“不言”,是強調“不言而行”,重在“行”,是務實的一種表現。是以

    益壽寶典 2018年7期2018-01-27

  • 《莊子·天下篇》道術芻議 ——兼與儒家道術之比較
    文中雖然論儒家為古之道術的傳承者之一,但“道術”的內涵仍然帶有很濃的道家色彩。漢代以后隨著儒學獨尊地位的確立,一些學者專以“道術”或“道”來論儒學,“道術”也逐漸成為儒家思想的代名詞,如劉歆在《移書讓太常博士》一文中言:“陵夷至于暴秦,焚經書,殺儒士,設挾書之法,行是古之罪,道術由此遂滅”[1]1952。但儒道二家立足點不同,對“道術”的理解也不盡相同。顧實先生曾云:“不讀《天下篇》,無以明莊子著書之本旨,亦無以明周末人學術之概要也?!盵2]3由此可見,《

    安康學院學報 2018年6期2018-01-01

  • 不言
    圣人孔子都說:“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钡瑯邮强鬃?,在《論語·陽貨》一章中,又有與弟子的如下一番對話:子曰:“予欲無言?!弊迂曉唬骸白尤绮谎?,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無獨有偶,在《莊子·知北游》一章中,也有近似的闡述,文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贝朔N“不言”,自是不同于避禍之“不言”了。此“不言”,是強調“不言而行”,重在“行”,是務實的一種表現。是以

    百姓生活 2017年11期2017-11-14

  • 這些話都是韓愈說的
    穎師彈琴》2. 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对瓪А?. 親者割之不斷,疏者屬之不堅。4.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端兔蠔|野序》5. 少年樂相知,衰暮思故友?!冻俑瓣I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6. 事業無窮年?!肚飸言娛皇住?.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稁熣f》8. 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稁熣f》9.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对瓪А?0.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稁熣f》11. 蚍蜉撼大

    黃金時代 2017年2期2017-06-30

  • 這些成語出自《道德經》
    第十五章,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5 見素抱樸出自《道德經》第十九章,原文: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6 自知之明出自《道德經》第三十三章,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7 大器晚成出自《道德經》第四十一章,原文: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8 以德報怨出自《道德經》六十三章,原文: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9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道德經》六十四章,原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

    農民文摘 2017年1期2017-03-24

  • 運用論證方法,推進議論深入
    講了兩個觀點:“古之學者必有師”和“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主要運用推理論證。開頭斷言“古之學者必有師”,并下定義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苯又鴱亩x出發,說明“人非生而知之”,從師才能解惑。然后說到“從師”的原則——“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這其間層層銜接,一氣貫通,毫無冗余之處,具有強大的說服力。為了進一步闡釋觀點,文章在后面的小節中進行了深入的論證。第二小節主要論述“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著重從三個層面進行對比論證。首先將“

    中學生天地·高中學習版 2016年4期2016-11-19

  • 為學之道 必本于思
    頭就摘錄了孔子“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的話,并評論說“今之學者有意于功名而未純于德行,至其下又為利而學也”,“古之學者為己,其終至于成物;今之學者為物,其終至于喪己”。從這些話里,也就不難理解他為官時言論的不合時宜了。此書中有不少關于治學的內容,如這段話就是強調“思”的重要,只有思才能有所得,并引用《尚書》的話,無論睿哲,還是圣明,“思”才是根本。僅僅“思”也是不夠的,重要的是個人的學習體悟所得,“學為易,知之為難;知之非難也,體而得之為難”,“學莫

    前線 2016年9期2016-10-10

  • 古之《大學》對今之大學德育教育的啟示
    210023)古之《大學》對今之大學德育教育的啟示楊 璽(南京師范大學 江蘇 南京 210023)《大學》是我國古代儒家經典代表名著,是儒家“四書”之一,也是古代學子學習的必讀書目,更是求取功名利祿的階梯。其影響深遠,雖然《大學》年代久遠,但是其中不乏很多重要思想,對當今社會尤其是當今大學的德育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借鑒與啟示。古之《大學》;今之大學;德育教育《大學》是我國古代儒家經典代表名著,其原屬于禮記之中的一篇,在唐代之前,很少有學者去關注它。直到唐代

    黑龍江史志 2015年7期2015-12-06

  • 名人名言
    ?!谠?.古之學者必嚴其師,師嚴然后道尊?!獨W陽修6.教師要以父母般的感情對待學生?!ンw良7.機會對于不能利用它的人又有什么用呢?正如風只對于能利用它的人才是動力?!髅?.要尊重兒童,不要急于對他作出或好或壞的評判?!R梭9.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招兄?0.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模范?!剪敿{11.學者必求師,從師不可不謹也?!填U12.假定美德既知識,那么無可懷疑美德是由教育而來的?!K格拉底13.好花盛開,就

    幸福家庭 2015年9期2015-10-20

  • 本期關鍵詞:改過
    你就能找到答案!古之君子,過則改之 古之君子,過則改之;今之君子,過則順之。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睹献印す珜O丑下》譯文及解析: “古時候的君子,犯了錯誤就改正;現在的君子,犯了錯誤卻將錯就錯。古時候的君子,他的過錯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樣,別人都看得見;等他改正了錯誤,別人依然敬仰他?,F在的君子,不只是將錯就錯,還要為自己的錯誤尋找各種借口?!? 這段話指導人們,若是犯了錯,應該主動

    小學閱讀指南·高年級版 2015年10期2015-09-10

  • 議論文寫作重在對立論內涵的闡析
    的心理,提出了“古之學者必有師”的觀點?!坝小钡那懊嬗谩氨亍眮硐拗?,“學者”的前面用“古之”來限制,使立論嚴密?!氨亍笔恰耙欢ā钡囊馑?,語氣極為肯定,“古之”是對“學者”的限制,是針對現實的,隱含對現實不從師的批判。朱光潛的《詩與直覺》一文,針對詩的境界,提出了“詩的‘見必為‘直覺”的觀點?!氨亍笔且欢ǖ囊馑?,“必為”是“一定是”的意思,其條件是唯一的,正因用“必為”來限制,使其立論更為嚴密。不僅中心論點要嚴密,其分論點也是。韓愈在《師說》一文中論證中心論

    語文天地·高中版 2014年10期2014-11-07

  • 議論文寫作重在對立論內涵的闡析
    的心理,提出了“古之學者必有師”的觀點?!坝小钡那懊嬗谩氨亍眮硐拗?,“學者”的前面用“古之”來限制,使立論嚴密?!氨亍笔恰耙欢ā钡囊馑?,語氣極為肯定,“古之”是對“學者”的限制,是針對現實的,隱含對現實不從師的批判。朱光潛的《詩與直覺》一文,針對詩的境界,提出了“詩的‘見’必為‘直覺’”的觀點?!氨亍笔且欢ǖ囊馑?,“必為”是“一定是”的意思,其條件是唯一的,正因用“必為”來限制,使其立論更為嚴密。不僅中心論點要嚴密,其分論點也是。韓愈在《師說》一文中論證中

    語文天地 2014年28期2014-08-15

  • 賞鑒文言文 品味中華之經典
    編者按:文言,古之雅言,記載中華五千年文化,為華夏子孫之瑰寶,亦人類文明之奇葩?!拔囊暂d道,文以貫道,文以明道”,中華文化傳承之徑,得力于文言歷代傳習。本期《特別關注》欄目特約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文科實驗班師生的文言作品,以及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準教師們的文言習作,供廣大讀者品評與賞鑒。藉此希望我國基礎教育從誦習優秀詩文入手,弘揚傳統文化,以培育莘莘學子之人品情懷、審美雅趣、言語技能,亦為世界文明的傳承與發揚做出應有的貢獻。endprint

    中國教師 2014年11期2014-06-28

  • 善學經國 良教序民
    者榮,無知者鄙。古之學者,立安邦之志,辨是非之理,察得失之因,學圣賢之要。知孝悌忠信之義,尊禮義廉恥之德。邦有道則仕,無道而隱,究其根源,實乃背其所愿。人不懼死,何罪束之?人不樂生,何福受之?人不志學,何德秉之?不學則驕奢易更其行,不教則榮辱難改其容?!敖逃笔家姟睹献印けM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古之帝王,興文教,置太學,集天下之士,教之以盡其才,廣而納之?!墩f文解字》言:“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上施故從文,下效故從孝?!苯虒W之本,概屬上行下效,各立

    中國教師 2014年11期2014-06-28

  • 古之教養古之教養 今之敬仰今之敬仰
    崔少宸經歷了五千年歲月的東方古國,飽經滄桑,曾幾度在風雨中飄搖,又幾度發出耀眼的光芒。時光可以淡化歷史,卻不能磨滅歷史,我們不能忘記千古遺訓、春秋警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就道出了五千年的悠悠歲月中炎黃子孫那有教養的謙謙君子風度。追憶豪放的李白:宴上飲樂,豪壯酣暢之情四溢,發出痛飲三百杯的豪情,飲至半酣,吟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千古名句。功利之心早已淡釋,唯有豁達之情尚存于心。追憶悲天憫人的杜甫:獨居茅屋之中,仰天長嘆,回顧自己潦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09年19期2009-06-25

  • 《郁離子》序
    吳從善古之君子,學足以開物成務,道足以經綸大經,必思任天下之重而不私以善其身。故其得君措於用也,秩之為禮,宣之為樂,布之為紀綱法度,施之為政刑,文明之治洽乎四海,流澤被于無窮。此奚特假言以自見哉!及其后也,雖孔子之圣可大有為,而猶不免述怍以傳道,況其下乎!然則必假夫文以自見者,蓋君子不得已焉耳矣!君子以為學既不獲措諸設施,道不行於天下,其所抱負經畫可以文明治世者,獨得筆之方冊,垂示千百載之卜。知而好者,或得以行,是亦吾澤所及,其志豈不為可尚矣夫?然自秦漢而

    語文教學與研究(讀寫天地) 2009年1期2009-01-17

  • 這些歷史名城現在叫什么?
    晴 曉古之晉陵,今之江蘇省常州市古之吳郡,今之江蘇省蘇州市古之京口,今之江蘇省鎮江市古之金陵,今之江蘇省南京市古之廣陵,今之江蘇省揚州市古之彭城,今之江蘇省徐州市古之會稽,今之浙江省紹興市古之錢塘,今之浙江省杭州市古之嘉禾,今之浙江省嘉興市古之江州,今之江西省九江市古之江夏,今之湖北省武漢市古之穎陰,今之河南省許昌市古之汴京,今之河南省開封市古之長安,今之陜西省西安市古之巴西,今之四川省南充市古之任城,今之山東省濟寧市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9年11期1989-01-01

  • 學點淡泊
    戈時,便想起一位古之賢者的名言: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我們自然難有這位賢者那么高雅的情趣,但是我們學會一點淡泊,是大有益處的。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備嘗擠車之苦,當使盡渾身解數爭得車內一立足之地時,又往往為誰碰了誰,誰踩了誰,不惜破口大罵、拳頭相向,“惟恐天下不亂?!贝祟惉F象,于其他場合也不罕見。甚至于家庭之中、鄰里之間也常有為屑小之事大鬧不休,以至于鬧出人命來的。斤斤計較,互不相讓,在工作上就發展為勾心斗角。你給我使絆子,我給你穿小鞋;你背后說我的壞話,我便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9年6期1989-01-0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