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論

  • 《藝概》與《樂論》比較研究 ——以“詞曲”與“音詞”為切入點
    武雪瑤《樂論》是目前所知最早論述藏族音樂理論的專著。關于《樂論》,后人研究涉及聲明學及內容譯注、作者概述、樂論與現代音樂理論的關系等各個方面,但其中美學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關于《藝概》,后人則主要集中于《藝概》文藝美學和創作理論方面的研究,對“曲”的概述甚少。本文以《藝概》之“詞曲”和《樂論》之“音詞”為切入點,對兩者分別進行闡釋和比較研究。一、《藝概》之“詞曲”《藝概》是清代學者劉熙載所著關于文藝理論及美學思想的著作。在這部著作中,作者既有貫穿全書的思想

    西藏藝術研究 2023年1期2023-09-18

  • 漢魏樂論與“和”的轉型
    切,在不同時代的樂論中都有“和”的身影??梢哉f,樂論是“和”產生、發展、成熟的重要疆域,漢魏樂論對“和”的建構具有承上啟下的意義。本文以此為基點,考察“和”的演變線索,并試圖強化古代樂論對美學史、藝術史的價值。一、氣和:漢代樂論的自然轉型早在中國文明發端期,“和”的內在潛質便已經蘊蓄。只要談“和”,《尚書·堯典》便是無法繞開的材料。它的意義在于提供了古代音樂審美的原型,這個原型包括兩個層面:其一是“教胄子”體系,這個體系的核心是道德改良。通過音樂熏陶,達到

    中國文藝評論 2023年6期2023-07-21

  • 荀子《樂論》所見先秦樂器考述
    高造詣。荀子的《樂論》是其偉大政治夢想的寄托,在我國傳統典籍中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他第一次明確提出了“中和”“禮樂”這兩個美學范疇,充分表達了荀子對“樂”“道”“和”等概念的獨特理解,生動地詮釋了音樂“足以率一道,足以治萬變”,是“治人之盛者”等社會功用和教化功能,是儒家音樂美學思想成熟的突出標志,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二、樂器分類荀子《樂論》的論述中共出現有13 種先秦時期的樂器,這些樂器基本包括了傳統樂器的三種主要類型,即打擊樂器、管樂器和弦樂器等。(見

    邯鄲學院學報 2022年1期2022-04-13

  • 《淮南子》的禮樂觀及其發展辨析
    提出的 “聲無哀樂論”[3](P223);阮籍主張的 “乾坤易簡;故雅樂不煩;道德平淡,故五聲無味”[4](P162)等。 從現有研究成果來看,《淮南子》的音樂美學思想研究仍有挖掘的空間。因此,本文擬對《淮南子》樂論觀點和發展再做辨析。二、《淮南子》禮樂論的思想內涵《淮南子》引經據典,詮釋了漢初經學理論。其中,樂論是為進一步闡發政治憂思而作,如11卷《要略》所言,《淮南子》一書的寫作目的是 “夫作為書論者,所以紀綱道德,經緯人事,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諸

    淮南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6期2022-04-07

  • 先秦儒家樂論的演進及路徑——以《荀子·樂論》《禮記·樂記》為中心
    據重要地位。我國樂論傳統深厚綿遠,上涉天人之際,下抵百姓日用,旁及文藝理論、美學美育、倫理觀念。先秦樂論異說紛呈,其中尤以儒家《荀子·樂論》和《禮記·樂記》最成體系,影響也最大,“它們奠定了中國音樂理論和中國藝術理論的基礎,成為先秦美學集大成之作”[1]77?!盾髯印?span class="hl">樂論》乃荀子及其后學記述荀子論樂的言論而成,繼承了孔子的“禮樂”思想又有所發揮,較為完備地總結了先秦儒家禮樂美學體系?!抖Y記·樂記》則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系統的樂論著作(1)現存《樂記》十一篇合為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1年2期2021-12-03

  • 儒家樂論視域下的朝鮮音樂政治
    壽 于繼森儒家的樂論起源已久,是整個儒家文化的核心內容之一。這種儒家樂論獨具特色,蘊含著豐富內涵,是儒家進行道德教化、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手段之一。朝鮮自從建國以來,非常重視文藝事業,加強主體的音樂藝術建設,積極推行音樂政治。如果說朝鮮的音樂政治像儒家樂論那樣,追求人格、思想情感的變化,以社會融合為目的,那么儒家樂論的相關內容勢必在朝鮮的音樂政治中得到體現,并為音樂政治的展開提供非常有效的方式。果真如此,朝鮮的音樂政治可謂是儒家樂論在當代實現的一個典型事例。

    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3期2021-11-29

  • The Possibility and Method of Implanting Aesthetic Autonomy into Confucian Aesthetics: The Case of Helian Bobo
    Music” [樂論] of the Xunzi declares, “Therefore, musical performances are the means of guiding enjoyment. The instruments of metal, stone, silk, and bamboo are the means to guide music, for whenever music is performed, the people si

    孔學堂 2021年3期2021-11-07

  • 荀子的音樂美學思想探析
    摘要】 《荀子·樂論》記載著荀子特色鮮明的“中和之樂”和“美善相樂”的音樂美學思想,是基于天道觀和“性惡論”形成的,是古代音樂史上的一個標志,推動了音樂美學的發展進步。即使對于現如今的音樂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娟P鍵詞】 荀子;音樂美學;樂論【中圖分類號】J60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16-0081-02《樂論》是荀子音樂美學思想的主要載體,是一部系統化的戰國重要的音樂美學著作。在此

    今古文創 2021年16期2021-09-10

  • 教化與感動:儒家與中國美學傳統
    盡美”到《荀子·樂論》與《禮記·樂記》,都體現出道德目標對審美體驗的優先性。但在實際的藝術創作中,偉大的藝術作品總是會突破美學偏向,在教化的目標下,吸收道家和佛教的超越性、非功利性思想,從而呈現出儒釋道圓融合一的傾向。關鍵詞:盡善盡美 ?審美 ?道德價值 ?教化 ?《樂記》 ?《樂論》作者干春松,北京大學哲學系暨北京大學儒學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 ?100871)。孟子強調人與動物之差別在于道德意識,其實儒家對道德教化的重視,很大程度上壓縮了儒家審美

    孔學堂 2021年2期2021-08-31

  • 韓偉:禮樂精神 青春有夢
    及的領域。當時,樂論研究能否得到學界認可還是未知數,又涉及音樂學、藝術學、美學等多個交叉學科,這條路注定艱辛,也意味著需要更多的勇氣。由他獨撰的《遼金元歌詩及樂論研究》,是首部關于遼金元歌詩狀況、樂論形態的研究專著,對于還原遼金元在文學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具有重要意義?!端未?span class="hl">樂論研究》《中國古代樂論思想研究》的先后出版,更是填補了關于中國古代樂論形態及發展研究的空白。從中國古代樂論研究到對20世紀中國美學知識考古研究,再到禮樂精神的當代性研究,韓偉累計出版5

    新青年 2021年7期2021-08-12

  • 《樂記》“禮樂之說”章“設—說”辨訛*
    《樂書》及荀子《樂論》相似,該句在《禮記·樂記》、《史記·樂書》、《荀子·樂論》分別作:司馬遷《樂書》、荀子《樂論》與《樂記》“樂統同,禮辨異,禮樂之說,管乎人情矣”句的文字差別一在是“管”字還是“貫”字,二在是“說”字還是“統”字?!肮芎跞饲椤?、“貫乎人情”的差別是“管—貫”通假,“貫”是“管”之假借字。唐《慧琳音義》卷四十五“貫邑”引《考聲》云“貫,管也”。此處“×乎人情”句應從《荀子·樂論》及《禮記·樂記》,因為“貫”沒有“管”義,“管乎人情”即主管

    思想與文化 2021年1期2021-07-13

  • 匠心獨運,開拓創新 ——讀《流動的音樂思維——先秦諸子的音樂思想》
    維——先秦諸子音樂論新探》(以下簡稱《先秦樂論》),該著作于2016 年由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而成,是對先秦時期諸子百家的音樂思想研究較為深刻且精到的一部專著。此書旨在“流動”二字,強調多元創新的流動思維,力求從先前刻板禁錮的思想中解放出來,在實質上促進了先秦音樂思想的研究。一、清晰的研究思路該書作為一部收錄于國學研究文庫中的著作,立足一個明晰的框架,通過閱讀,在該書的選題、寫作中可以洞悉作者的思想的發展。其寫作流程上基本上可以概括為:首先前言提出問

    黃河之聲 2020年4期2020-12-07

  • 論薩班《樂論》中聲樂演唱技巧與美學思想
    常會芳薩班《樂論》是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藏族音樂理論典籍,是藏族傳統文化的優秀結晶,為藏族音樂的繼承與發展提供了理論借鑒與指導。本文以1989年趙康在中央音樂學院發表的翻譯版《樂論》 和1990年至1993年期間翻譯的阿旺·貢嘎索南扎巴堅贊的系列《樂論》注疏為研究主題,并結合有關領域學者:更堆培杰《西藏音樂史》《西藏宗教音樂史》《試論音樂人類學與薩班〈樂論〉》《薩班〈樂論〉再翻譯的必要性》;陳君、陳萬《淺析薩班〈樂論〉傳承文化的意義》;銀珠桑毛《薩班〈樂論

    西藏藝術研究 2020年4期2020-12-02

  • 荀子音樂哲學思想探討
    000)荀子的《樂論》不僅是對戰國時期的音樂的總結和完善,對后世的音樂哲學思想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比如《禮記·樂記》。荀子的音樂思想在當時起到了繼承與發展的作用,與此同時,對我們當代的音樂發展和社會建設提供了精神食糧。由于當今社會的信息繁雜,各種繁雜理論爭論不休,因此,我們要堅定我們的傳統文化思想,弘揚和發揚我國流傳的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民族樂論的傳統源遠流長,作為儒家的代表,荀子《樂論》中的哲學思想主要繼承了先秦儒家的思想,同時還包括了道家和諸子百家的思想

    北方音樂 2020年18期2020-12-02

  • 樂論》與《聲無哀樂論》比較探究
    門士族,阮籍的《樂論》與嵇康的《聲無哀樂論》對中國的音樂理論產生了巨大影響。阮籍的《樂論》通過劉子的問題,陳述了自己的音樂觀。在《聲無哀樂論》中,通過秦客與東野主人兩人的辯駁,嵇康逐次表明自己的音樂思想。兩人在音樂自然觀、樂與情、和樂思想與音樂社會功能觀方面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一、音樂自然觀阮籍《樂論》:“夫樂者,天地之體,萬物之性也?!盵1]“樂”的本質是天地之自然本體,萬物之根本。阮籍認為古代圣賢制樂是按照世間萬物本有的自然規律。這與儒家說講的“大樂與

    文化學刊 2020年9期2020-09-27

  • 淺析《聲無哀樂論》與《樂記》中音樂美學思想的異同
    著作——《聲無哀樂論》和《樂論》。正是由于動蕩的社會背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不同思想流派之間交流與融合。在不同的社會背景、思想發展現狀不一等情形下,兩部各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優秀論著在內容上一定也會有所不同。本文將從時代背景出發,立足于兩者的理論觀點,對它們的音樂美學思想進行對比?!娟P鍵詞】聲無哀樂論;樂論;音樂美學思想【中圖分類號】J60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

    北方音樂 2020年2期2020-04-22

  • 荀子之“樂”觀念新探
    觀念主要體現在《樂論》中?!稑酚洝冯m非荀子所作,但核心觀點仍沿續荀子,可視為荀子“樂”觀念的補充與發展。以現在的音樂觀念而論,荀子有兩種音樂觀念:一是“音”,指表現人的各種喜怒哀樂的情緒的音樂;另一種是“樂”,僅指表現人的歡樂情緒的音樂,而且還僅限于與人的社會性情感相關的歡樂。也就是說,在荀子看來,“樂”屬于音樂,但“樂”并不等于音樂。然而目前學界流行的看法是:“樂”就是人的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的審美性表達的音樂。此觀點的最早提出者是郭沫若:“中國舊時的‘樂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2期2019-12-23

  • 博約之間顯音樂文化傳承情懷 ——楊賽主編《中國歷代樂論選》書評
    主要有《中國古代樂論選輯》和《中國古代音樂文獻集成》,略述如下:1961年,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研究所在編寫《民族音樂概論》的過程中,曾由吳釗、趙寬仁、伊鴻書、古宗智等前輩編寫過一本《中國古代樂論選輯》,作為內部參考資料出版。1981年5月,吉聯抗加以修訂,署名“文化部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編”,由人民音樂出版社正式出版。2011年9月,此書作者署名變更為“吳釗、伊鴻書、趙寬仁、古宗智、吉聯抗編”并再次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原版出版。2011年6月,王耀華、方寶川

    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 2019年2期2019-12-08

  • 孔子樂論之美學特質再思考
    露 楊廣越孔子的樂論是中國古典音樂思想的重要源泉,值得我們深入地發掘與探究。然,學界研究過度關注其依存美特質,而忽視純粹美特質,這一現象遮蔽了孔子樂論的本真狀態。因而,在筆者看來,孔子樂論的依存美是一種外在的顯性存在,容易被捕捉,而純粹美特質是一種內在的隱性存在,不易被察覺。但這并不意味著依存美可以遮蔽純粹美之靈光?;诖?,應當重新梳理文本,在考察孔子樂論依存美特質的同時,充分揭示出純粹美的特質,并剖析二者之關系,從而構建起相對完整的孔子樂論之美學特質。惟

    中國文藝評論 2019年7期2019-11-13

  • “道志”“樂心”
    在文中就對荀子《樂論》中音樂的社會功能進行了分析?!娟P鍵詞】樂論;荀子;道志;樂心【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自古以來,人們就認識到音樂除了單純的聽覺上和視覺上(古代人對樂的定義比較寬泛)的享受之外,本身存有一種精神力量可以去影響人、感染人,從而實現對人的教化,對人的各個方面起到引導的作用,那么這就是音樂的社會功能。對于音樂的社會功能的分類以及它在人類文化中的地位,不同的歷史時期以及東西方之間都有著不同的觀點?!?span class="hl">樂論》作為我國古代關于音樂的著作

    北方音樂 2019年15期2019-10-09

  • 簡論嵇康《聲無哀樂論》思想
    :嵇康的《聲無哀樂論》是魏晉時期嵇康的代表作,從本人對音樂的基本認知出發,反對統治階級的禮化思想的羈絆。認為聲音并無人的主觀設計安排,并不是音樂的性質是有特定的人為安排,音樂本身的淳樸性是通過旋律來自然處理和變化的。通過旋律的變化而對人所產生了心智變化是多樣地。關鍵詞:音樂;美學;樂論《聲無哀樂論》這篇文章討論了音樂有無哀樂、音樂能否移風易俗,還涉及音樂美學上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即音樂的本體與本質,鑒賞中的聲、情關系、音樂的功能問題等,提出了"聲無哀樂"的觀

    學業 2019年5期2019-09-10

  • 以點帶面勾勒歷代音樂理論之輪廓
    摘要】《中國歷代樂論選》集合了歷代樂論之精華,是研究中國音樂理論發展的史料書,該書以點帶面地勾勒出歷代音樂理論發展的輪廓,對于深化中國音樂史學科史料建設有積極意義?!娟P鍵詞】《中國歷代樂論選》;音樂理論【中圖分類號】J60?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自古以來,凡在歷史研究方面取得較大效績者,必定滿腹經綸,博古通今,身載文籍。歷史之科探索人類社會發展及內部運動規律,講究真實與科學,音樂史也不例外。因此,研究者必

    北方音樂 2019年2期2019-06-11

  • 管窺《荀子?樂論》“樂”的本質特征
    礎上結合《荀子·樂論》對“樂”進行了更為深層次的探討,從而對《荀子·樂論》“樂”的本質特征進行了深入的闡述,希望可以為相關學者提供一定的參考。關鍵詞:《荀子·樂論》 “樂” 本質特征 管窺自從人類社會出現以來,文明都與人們的生產勞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都是在社會實踐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作為人類文明之一的音樂藝術當然也不例外。中國古代“樂”的本字是“”,[1]有考古學資料證明:“樂”字出自甲骨文,本源意義可能就是糧食作物成長抽穗,與人們為了慶賀農作物的豐收而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8年26期2018-09-07

  • 荀子《樂論》中的中國傳統美學思想
    本文主要對荀子《樂論》中的中國傳統美學思想進行系統研究,在精心梳理《樂論》中的傳統美學思想精髓及表現的基礎上,系統闡釋《樂論》蘊含的傳統美學思想的價值及意義,最后揭示《樂論》呈現的美學思想傳承與創新對策。關鍵詞:荀子《樂論》;中國傳統美學思想;傳承;創新在我國傳統典籍中,荀子的《樂論》地位非凡、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尤其是《樂論》中體現的美學思想,充分展現了荀子對于“樂”、“道”、“和”等概念獨特的理解和生動的詮釋。從某種意義而言,在那個“禮崩樂壞”的亂世,

    北方文學 2018年12期2018-05-25

  • 樂以化俗 ——阮籍《樂論》的樂教思想新詮
    230039)《樂論》是魏晉玄學家阮籍討論傳統樂教理論的重要作品,也是其研究玄學思想的重要文本。以往研究由于對中國傳統樂教理論存在誤解,不能正確地分辨古今論樂的差異,所以不能充分地評判該文對于中國傳統樂教思想發展和魏晉玄學研究的學術價值。一、阮籍所論之樂阮籍《樂論》以“樂”為研究對象,而樂有古今之別,論樂也有古今差異,因此,我們有必要先行辨別阮籍所論之樂究竟是何樂。樂有古今之別。在現代語境,如現代學術話語系統、現代學科體系下,音樂首先被界定為藝術或表演藝術

    文化學刊 2018年10期2018-03-06

  • 清代樂論的美學追求及詩樂關系之解體
    要深入挖掘。清代樂論是清代美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構筑清代思想大廈的重要基石,對清代樂論及其與文學關系的討論,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觀照中國古代思想史、美學史的流變狀態;另一方面則可以更好地洞察“樂與詩”這對姊妹藝術,在古代思想終結期的最終關系以及理論層面的互滲是否依然存在?!暗汀迸c宋學清代的文藝思想總體上以復古為主,就音樂與文學而言,這種復古是在各自領域分開進行的,音樂與文學的天然一體性不再成為文學創作和思想言說的指導。所以在清代,音樂美學與文學思想之間的關

    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 2018年1期2018-01-24

  • 論北宋雅樂樂論的撰述類型與撰述語境
    楊成秀論北宋雅樂樂論的撰述類型與撰述語境楊成秀本文將北宋雅樂樂論的文獻范疇定位于“關注論述北宋雅樂的各種言說”,對有跡可考的著作和單篇文章加以梳理。這些樂論自身所具有的文體屬性,保存了樂論撰述的寫作目的和使用場合等有關信息,有助于探究樂論作為文本與其所生發的語境之間的關系。筆者劃分了書文撰著、制禮作樂、科考應試、私人交流這四種不同屬性的北宋雅樂樂論的寫作活動,由此體現雅樂在當時的知識階層中,學術的、政治的、人生的、相對大眾或小眾的等不同層面的社會生活中的存

    音樂文化研究 2017年1期2017-12-07

  • 《樂書》《樂論》《樂記》的比較研究
    00)《樂書》《樂論》《樂記》的比較研究張潔瓊(貴州師范大學 貴州 貴陽 550000)《史記·樂書》、《荀子·樂論》和《禮記·樂記》三文本產生于不同的時代,在三文本中后者對前者有繼承有發揚。三本著作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態。本文將從產生背景、研究內容和研究目的三方面對這三本著作展開比較研究,通過比較得出音樂是以教育為目的,“和”是每個時代人的共同的愿望?!抖Y記·樂記》;《史記·樂書》;《荀子·樂論》;比較研究音樂在古代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是統治階級維

    小品文選刊 2017年18期2017-11-24

  • 出土文獻樂論思想研究綜述
    ,張紹時出土文獻樂論思想研究綜述楊合林,張紹時學界對近幾十年出土大量地下文獻中的樂論思想進行了較為廣泛的探討,主要集中在郭店簡、上博簡、清華簡。郭店簡方面主要是對《性自命出》與《樂記》的樂論思想進行對比分析,進而論及《樂記》的成書年代與作者,對《性自命出》等篇的樂教思想也有較多關注。上博簡方面主要討論《孔子詩論》第一簡“樂亡隱情”的釋義。清華簡方面主要是對《耆夜》《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三組樂詩詩樂思想的探討。此外,學界也對其他一些出土文獻如出土樂器銘文

    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5期2017-03-10

  • 《宋代樂論》導論
    理項目《中國歷代樂論》主編的支持,從本期開始陸續選登《中國歷代樂論·宋代卷》部分內容以饗讀者。上海高校音樂人類學e-研究院主持的大型音樂文獻整理項目《中國歷代樂論》(主編洛秦、審訂王小盾),歷經參與者們的多年辛勤努力,即將出版?!端未?span class="hl">樂論》導論李方元①《宋代樂論》是《中國歷代樂論》叢書之一,由宋代“樂論”資料輯錄而成,總計570余篇,可以大致反映整個宋代“樂論”的概貌。從時間上看,包括了“兩宋”②,北宋大致“樂論”350篇,南宋大致“樂論”220余篇,可以

    音樂文化研究 2017年1期2017-02-09

  • 全新視角看遼金元的歌詩與樂論 ——《遼金元歌詩及樂論研究》書評
    看遼金元的歌詩與樂論 ——《遼金元歌詩及樂論研究》書評張 靜(山西師范大學,山西 臨汾 041004)《遼金元歌詩及樂論研究》出版于2015年9月,是作者韓偉在其博士后出站報告的基礎上略作調整而成。該書將音樂文學層面的歌詩與理論層面的樂論相勾連,選題新穎,視角獨特,無論從音樂學領域還是從文學領域,都是一部非常有價值的著作?!哆|金元歌詩及樂論研究》;歌詩;樂論一、作者簡介韓偉,1981年生,黑龍江海倫人。2011年畢業于南京大學文學院,獲博士學位,中國社會科

    北方音樂 2017年15期2017-01-29

  • 琴樂之道及其現代傳承
    年本,《中國古代樂論選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1年,第209頁?!拔粽咚醋魑逑抑?,以歌《南風》;夔始作樂,以賞諸侯。故天子之為樂也,以賞諸侯之有德者也?!雹冢h)司馬遷:《史記·樂書》,據中華書局點校本,《中國古代樂論選輯》,第 73、74頁。古琴自誕生之日起,就與中華文明達到了高度同構的地步,具有超越一般樂器的內涵,被稱為“道器”,乃天子所御、修身理性之具,上古先賢將“琴”之創制上推至中華人文初祖伏羲概也同源于此。在上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儒家、

    華夏文化論壇 2016年1期2016-11-26

  • 荀子的經學貢獻之三荀子的音樂理論
    荀子》中的專篇《樂論》在中國音樂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早期儒家有過《樂經》之類的經典,卻沒有流傳后世,所以《荀子》中關于“樂”的記載和論述,就顯得非常重要和珍貴。荀子 《樂論》 音樂說到音樂,應該說它是與人類社會和人類文明共同出現、共同生長和發展的。中國古代有著悠久的音樂傳統,相關研究和考古發現都可以證明這一點。古代中國人不僅有著深厚而廣泛的音樂實踐、音樂活動,而且還形成了頗具特色的音樂理論。在先秦諸子百家中,儒、道兩家相對關注音樂,甚至喜歡音樂,但道家更

    名作欣賞 2016年25期2016-07-29

  • 音心論 ——中國古代樂論的軸心①
    論 ——中國古代樂論的軸心①徐海東(南通大學 藝術學院,江蘇 南通 226000)中國古代樂論既不屬于西方音樂美學中的形式論,也不屬于情感論。就其樂論的總體指向來看,都與“心”論緊緊聯系在一起,可以說中國古代樂論是圍繞著音樂與心展開的樂論。音樂以心為本體,與心不可須臾分離。音心論形成于先秦,成熟于漢魏并一直影響至明清,是中國古代樂論中最核心的內容。音心論;儒家樂論;道家樂論音樂與心的關系一直以來討論較多,學界也曾經有過一次激烈的爭論,主要以李曙明、蔡仲德、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 2016年4期2016-04-04

  • 《呂氏春秋》中的音樂美學思想研究①本文為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專項項目《秦漢樂論中的美學觀研究》(項目編號:15ZWD04);教育部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思想史視域下的秦漢樂論研究》(項目編號:16YJC760053);齊齊哈爾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項目《音樂美學學科發展策略研究——以中國古代音樂美學為例》(項目編號:201410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劃專項項目《秦漢樂論中的美學觀研究》(項目編號:15ZWD04);教育部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思想史視域下的秦漢樂論研究》(項目編號:16YJC760053);齊齊哈爾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項目《音樂美學學科發展策略研究——以中國古代音樂美學為例》(項目編號:201410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王 維 (齊齊哈爾大學 音樂與舞蹈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呂氏春秋》成書于秦統一中國的前夕,由當時擔任秦相國的呂不韋召集門客集體編寫而成,其中有關音樂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 2016年3期2016-04-04

  • 荀子音樂哲學觀探究
    系。荀子在他的《樂論》中詳細論述了音樂哲學觀多方面內容,在《樂論》中他道出了前任所沒有道出的音樂哲學思想及音樂美學特征?!?span class="hl">樂論》在整個古代音樂思想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對后世的音樂思想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荀子;音樂哲學觀;哲學內涵;教化思想;影響一、荀子音樂哲學觀的理論源流(一)荀子音樂哲學觀對先秦音樂思想的繼承與發展中華民族的樂論傳統流傳了數千年,荀子從先秦音樂思想中汲取精髓,對《尚書》、《周禮》、《左傳》中音樂思想繼承與發展?!渡袝肥侨寮伊拷浀渲?/div>

    滁州學院學報 2016年4期2016-03-28

  • 阮籍與嵇康音樂思想分析與比較 ——以《樂論》與《聲無哀樂論》為例
    與比較 ——以《樂論》與《聲無哀樂論》為例王菁(銅陵學院 文學與藝術傳媒學院,安徽 銅陵244000)《樂論》與《聲無哀樂論》同為魏晉時期的論樂著作,但二者有著明顯的差別。阮籍論樂是站在儒家的角度,為道德禮樂的存在而辯護,目的在于調和“名教”與“自然”的關系。嵇康卻是“越名教而任自然”,反對儒家的禮樂觀。因此,他們在對音樂的自然觀、音樂中的“和”、對鄭聲的看法以及樂的社會功能的觀點上存在很大的差異。從音樂的角度看,二者最明顯的區別在于:一個是以論“樂”為中

    黃山學院學報 2016年6期2016-03-16

  • 論《樂記》對宋代理學家樂論的塑形
    記》對宋代理學家樂論的塑形○ 康勤(合肥師范學院音樂學院, 安徽合肥230601)音樂在中國古典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樂記》是中國古代重要的音樂理論著作,它對宋代理學家的樂論影響巨大。宋代理學家的主要樂論帶有明顯照搬《樂記》的痕跡,《樂記》對其具有“塑形”之功。這種影響除表現在基本母題、美學范疇、指導思想等方面的一致性之外,在音樂接受心理層面亦有明顯的表現。與此同時,宋代理學家樂論又對《樂記》思想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歸納和提升,使其經過理學化的定型之后,對宋代

    學術界 2016年5期2016-02-27

  • 中國古代樂論之“天人合一”境界思想微探 ——以儒、道兩家樂論思想為例
    000)中國古代樂論之“天人合一”境界思想微探 ——以儒、道兩家樂論思想為例歐陽聰 (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天人合一”在我國哲學領域一直是探討之根本性命題,由這一思想發源而來的“天人合一”哲學思維模式不僅在哲學上占有重要作用,且與中國傳統音樂美學藝術精神具有若干通性。儒、道兩家樂論美學思想里不乏“天人合一”思想,這一思想不僅成為主客體音樂審美品評之間的一種主導境界,更傳達出本體存在的人生境界和一種行而上之審美韻味?!疤烊撕弦弧?;古代

    黃河之聲 2016年10期2016-02-03

  • 嵇康的音樂美學思想探討
    音樂著作《聲無哀樂論》被譽為音樂美學思想的典范。本論文以美學思想為切入點,探討了嵇康音樂美學思想的起源,并在此基礎上剖析了其主要的論斷,進而揭示出嵇康音樂美學思想的獨特性與深刻性。嵇康;音樂;美學思想;儒家音樂美學觀嵇康(223前后-263前后),字叔夜,后稱嵇中散,魏晉譙郡桎人(今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及音樂家,同時也是當時文人組織“竹林七賢”的重要成員之一。由于其音樂思想倍受道教玄學的影響,因而嵇康提倡擺脫儒學禮教的束縛,

    黃河之聲 2016年8期2016-02-03

  • 劉向對儒家樂教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詞】劉向;禮學;樂論;教化一、雅樂危機與樂教地位的上升自周公制禮作樂開始,儒家就有以樂教化的傳統。然而,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樂教在儒家的教化體系中,并不具有完全獨立的地位。在禮樂同用、禮樂一體的大背景下,樂被視為禮的成分而被重視,樂教也因此與禮教具有完全相同的價值導向而隱沒在后者的體系當中。禮樂一體,自古已然?!蹲髠鳌は骞哪辍份d“先君之禮,藉之以樂”*楊伯峻編:《春秋左傳注(修訂本)》第3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933頁。,鄭玄認為“凡用樂必有禮

    現代哲學 2016年1期2016-02-02

  • 試論《國語》所反映的先秦用樂及樂論
    樂文字展現了先秦樂論的三個重要特征:開始注意音樂的娛樂功能,強調樂是政治興衰的表征,中和是先秦音樂審美和音樂倫理的核心范疇?!秶Z》所載時人用樂和論樂,既有一定的神秘意味,又有較強的理性色彩和政治功用性。[關鍵詞]《國語》;先秦;用樂;樂論;中和[中圖分類號]H l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372(2015)04-0085-06《國語》是先秦時期一部重要的語體史書,在一定程度上可被視為西周與春秋社會政治生活的原生態記錄。禮樂文化構成先秦

    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4期2016-01-25

  • 中國美學民族特征和歷史軌跡的個案探索 ——評《宋代樂論研究》
    索 ——評《宋代樂論研究》曹成竹無論從藝術層面還是社會現實層面來看,“樂”都可算作中國傳統文化最核心的概念。一方面,它作為最早成熟的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密切參與了古代社會的政治和文化建設。較之詩文、繪畫、書法等后起的藝術,“樂”早在上古時代便已發展起來,它“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呂氏春秋·大樂》),是順應天地自然的變化規律而成的,也能夠促進天下太平、萬物安寧,一切順應正道。因此上古帝王們便紛紛制樂,用于祭祀典禮或宣揚功績??鬃友浴耙牡抑芯?,不如諸夏之亡也

    文藝評論 2015年6期2015-09-29

  • “物感”說與中國早期文藝美學思想
    形成過程。將結合樂論、書論、畫論與文論四種藝術門類進行探討。擬討論的歷史下限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學界普遍認為“物感”說成熟于此時期。此時文藝逐步走向自覺,文人也多兼擅文學、書法、繪畫、音樂等多門藝術。加之玄學、佛學思想的推動,促進了文藝美學思想的繁榮。這些因素都共同促進了“物感”說理論的形成與發展。一、樂論之“物感”說早在《周易·豫卦·象》中有這樣的樂論記載:“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雹谶@種古代帝王效法自然規律而制作禮樂、歌頌功

    文藝評論 2015年3期2015-09-29

  • 荀子文藝思想與漢代文論關系新探
    變盡是矣?!?《樂論》)認為詩樂等藝術來源于人的情感,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文藝是人類情感表達最好的方式。文藝不僅來源于情感,同樣也反過來影響到人的情感。荀子說:“君子以鐘鼓道志,以琴瑟樂心,動以干戚,飾以羽旄,從以磬管?!蕵沸卸厩?,禮修而行成,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美善相樂?!?《樂論》)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欣賞文藝使自己“血氣平和”,修養了情性,美化了德操,而且能夠使君臣和敬、父子和親、長少和順,甚至能使“兵勁城固”(《樂論》),外

    小品文選刊 2015年24期2015-08-07

  • 論魏晉名士音樂觀對中國音樂美學的影響及意義
    論(一)阮籍的《樂論》及他的美學思想。1.《樂論》及阮籍的音樂美學思想。阮籍的音樂美學思想,集中表現在他的《樂論》中。阮籍從他的中心論點出發,認為最好的音樂就是“平和之聲”,反對哀音淫聲,認為音樂的功用可以“使人精神平和,衰氣不入,天地交泰,遠物來集?!彼猿庳煱б?,因為哀音使人情緒波動變化,使人內心的壓抑得到某種認同與宣泄。所謂的淫聲,就是對人的情感意緒的自然放縱,也即依據人的感性需要,從而滿足這一需要。阮籍也認為音樂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但萬變不

    人間 2015年26期2015-01-20

  • 明清樂論的客觀化趨向探析
    韓 偉明清樂論尤其是明代樂論與宋代樂論有相似之處,但又存在自身特點。就相似處言之,在理學的大背景下都表現出一定的維護儒家樂統的傾向,這一點在以王守仁、王夫之為代表的理學家樂論中表現明顯,他們仍然十分推崇儒家中和之德對音樂的指導意義,仍然推崇雅樂而否定新聲,對儒家的“中和”、“雅正”、“德行”等理想推崇備至,從而形成了理學家樂論與具有進步色彩的民間樂論分庭抗禮之勢??梢哉f,王守仁、王夫之等人的樂論也體現了正統文人及道學家樂論內在的自足性,同時這種自足性也帶有

    文藝評論 2014年2期2014-09-29

  • 黃庭堅詩歌形式觀的再探討
    密切,從音樂以及樂論的整體技術化、形式化的角度去探究黃庭堅形式觀的演變及其美學意蘊,對于理解宋代美學、文學思想的變遷具有重大意義。[關鍵詞] 黃庭堅;格律;律呂;樂論;形式化[中圖分類號] I207.2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22007(2014)03004507[收稿日期] 2014-04-07[作者簡介] 韓偉,男,文學博士,哈爾濱師范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社科院博士后流動站研究人員,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論、文藝美學。(哈爾濱15

    東疆學刊 2014年3期2014-09-26

  • 樂論》創作思想解讀
    迦·貢噶堅贊的《樂論》是藏族古代音樂理論的經典?!?span class="hl">樂論》從“論音”、“作詞”和“音、詞結合運用的規定”三個方面全面闡述了藏族古代聲樂藝術創作的思想,注重音樂形態的創造,提出了“悅耳動聽、節奏熟練,停頓恰當,語言優美,出自音、詞的巧妙配合?!钡拿缹W觀點,反映了藏族傳統文化的特點。[關鍵詞】貢噶堅贊 《樂論》 音樂形態 創作薩迦·貢噶堅贊(1182-1251年)是西藏藏傳佛教薩迦派的“四祖”。在西藏古代歷史上,他不僅是為祖國統一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政教領袖,而且

    藝海 2014年1期2014-09-03

  • 對阮籍《樂論》中“圣人作樂”音樂美學思想的探究
    一、引 子阮籍《樂論》的開篇是以一問一答的對話形式開始的,阮籍先是引出了一位名叫“劉子”的士人言論,劉子先是談到了對孔子“安上治民,莫善于禮”(《孝經·廣要道》)一句話的理解,隨后又提出了對孔子后半句“移風易俗,莫善于樂”的疑問。劉子首先是從“為政”的角度來看待禮樂關系的,他認為這一建立在政治倫理基礎上的“禮”足以安上治民,沒有必要非要提“樂”。顯然,禮與樂在他眼中已經不具備禮外樂內一體兩面的關系,也就是說,禮樂之間已經失去了內在的關聯性與現實有效性。在劉

    人民音樂 2014年6期2014-07-31

  • 世阿彌能樂的藝術表現形式及其美學思想*
    部,他的劇作和能樂論在同時代的演劇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世阿彌本人也成為能樂歷史發展進路上一位“集大成者”的能樂家。世阿彌對能樂的興盛和內在品質的提高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由于他的努力,傳統演劇能樂的基礎得以鞏固,室町初期能作為演劇才有了急速的進步,直至今日仍使觀世一座保持強大的生命力。二、世阿彌藝術表現形式的創新——“歌舞能”與“夢幻能”世阿彌視劇本的創作為能樂者關乎性命存亡之事,在《花傳第六花修》中曾言:“書能本一事,乃此道之命也?!彼涎莸亩鄶底髌范际仟?/div>

    藝術百家 2014年3期2014-07-14

  • 《禮記·樂記》之“樂象”考釋
    本文循著《荀子·樂論》與《禮記·樂記》的文本,對“樂象”進行考釋。一、“樂象”疏解從《樂記》中延伸而出的“樂象”,是一個豐富而綜合的概念,學界對一般意義上的“樂象”的解釋主要有以下三種:(1)“樂象”也即“音樂形象”,泛指一切音樂所表現的形象,包括音樂情感等。(2)“樂象”為“音樂意象”,強調人的心中之象、意中之象。(3)蔡仲德提出,“樂象”即“音樂動象”,強調變化、靈動的一面。我們認為,盡管這些解釋各有道理,但不宜使用“形象”、“意象”、“動象”等概念取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 2014年4期2014-03-21

  • 阮籍《樂論》探析
    朝文學研究阮籍《樂論》探析邢國海(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430079)阮籍《樂論》是古代音樂論文中的名篇,歷代學者對其褒貶不一。對它的評價應充分考慮當時的語境,首先通過文獻資料的梳理,把寫作時間定在明帝景初年間到正始前期;《樂論》的寫作是對當時政治關注的結果,對其評價應充分考慮到這一點;承接“大樂與天地同和”的觀念,把“和”上升到本體論高度,在音聲領域用“常處”、“常數”等客觀觀念來解釋,進而超離了“以悲為樂”的傳統觀念,為“聲無哀樂”打下了基礎?!?span class="hl">樂論》

    華中學術 2013年2期2013-04-12

  • “禮”“器”之辨:儒墨樂論思想評議
    這個前提下,儒墨樂論思想中的一些不同之處能夠得到更為清晰的認識和更為客觀公正的評價。一、儒家樂論思想的邏輯周公禮樂思想為儒家樂論思想之淵源??鬃釉谠S多地方都表明他對周代禮樂制度的服膺,他曾說:“周監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保?]28周文,即周代禮樂,是儒家學說建立的理論淵源,對周代禮樂制度傳承的責任感和自信心是孔子身窘心泰的精神力量所在,孔子曾遇難于匡,“弟子懼??鬃釉?‘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2期2013-04-11

  • 以情論樂——荀子詩樂觀的情感特質
    果。尤其是他的《樂論》,是中國最早的專門論述詩樂理論的著作?!?span class="hl">樂論》中所體現的“以情論樂”的思想,打破了自孔子以來的“詩言志”文論傳統,為此后的《禮記·樂記》中的“感物說”和魏晉時期的“詩緣情說”奠定了基礎。一、詩言志——“情”的缺失“詩言志”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傳統理論之一。早在《尚書·堯典》中就記載著“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①的說法,荀子同樣繼承了這種傳統,他說:“《詩》言是,其志也;《書》言是,其事也;《禮》言是,其行也;《樂》言是,其和也,《

    名作欣賞 2010年2期2010-08-15

  • 無言之辯
    他書,唯持向所說樂論八篇。爭論者數夕不能決,又投壺以決之。景仁不勝。君實歡曰:“大樂還魂!”——二公論樂而終之以戲何?所以平勝氣也。勝氣難平,唯在虛心觀理。若詞鋒甚銳,則宜暫止,少選氣和,是非自見?!髭w釴《鷃林子》卷三【今譯】范鎮與司馬光都奏請皇帝頒布樂律度尺的法令,又與司馬光反復討論詰難,書信往返數萬言。他們從前在秘閣任職時,只有在議論樂律方面見解不同,最后是采用下棋來決定勝負。司馬光(字君實)沒有取勝。過了二十年,司馬光在西京。范鎮去看他,別的書都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2年5期1982-01-0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