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景

  • 八景”文化意涵及傳承流變探析
    王艷麗摘 要:“八景”文化起源于魏晉,成熟于兩宋,至明清廣播于全國,其將文學、繪畫、美學及價值觀念等融合一起,成為延續千年的一種文化現象。在新時期,“八景”文化既有繼承又有創新,在我國實現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必將展現出巨大的文化、旅游價值。關鍵詞:八景;“八景”文化;意涵;傳承流變中圖分類號:G1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1573(2023)01-0017-05收稿日期:2022-03-09基金項目: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京津冀傳統八景文化互惠

    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 2023年1期2023-05-30

  • 最好用的“濾鏡”,是攝影人的“心境”
    韋 ?!度A亭八景圖》之斜塔初雪《華亭八景圖》之村莊雨霽初看古意盎然,細細一看,卻是今時今景。來自松江的攝影師、上海市攝影家協會第二期青年人才高級研修班學員韋海,用一組《華亭八景圖》致敬同鄉——“華亭畫派”代表人物董其昌的《燕吳八景圖》,讓人觀之心靜,給人帶來撲面的空靈與清涼。讓我們聽聽他的創作感言——創作這一組作品的初衷,是因為如今的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快,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現代化困境凸顯,都市人向往閑云野鶴、山水之間,卻無奈困于水泥森林。在這個背景下,我萌生

    上海采風月刊 2022年5期2022-10-11

  • 武城“八景”解譯與運河聯系探究
    張莎莎摘要:“八景”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地域山水文化景觀,也是園林文化的一種歷史體現。在歷史演進之中,文化的蓬勃發展推動了武城“八景”詩、景、畫的融合,歷代文人墨客為“八景”題詠,反映了武城社會歷史和政治經濟的發展。而運河城鎮特色與當地景觀一脈相承,解讀武城“八景”與古城運河發展對于了解古城演進特點、文化風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通過文獻分析,梳理演化歷史,探究武城“八景”的景觀特色、文化內涵、命名特點及內在的關聯。關鍵詞:武城;“八景”;古城;運河文化中圖

    藝術科技 2022年5期2022-06-22

  • 泛東亞地區八景文化研究進展
    敏*1 背景“八景”一詞據考最早出現于道教經文中,指該教8個最佳行道受仙時間中的八方自然氣色與景象①,所擇之景一般為八、十或十二的雙數,正可從東西南北、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對應說明該地環境[1];爾后被借用到現實世界,指生產生活中所涉的美妙景象,并發展成為反映中國古代城鎮典型自然和文化景觀的集稱。八景文化發源于先秦,萌芽于魏晉,成熟于兩宋,繁榮于明清[2],并從南宋起成為一種城鎮空間風景營造模式,于12世紀由高麗畫家傳入朝鮮、14世紀鐮倉時代由僧人傳入日本

    中國園林 2022年5期2022-06-08

  • 景觀塑造、文化建構與環境變遷 ——以明清以來蘭州“八景”變遷為中心的考察
    □曾 磊“八景”是一定區域內自然景觀與人文環境互動交融的產物,也是地方文人地域認知與文化建構的結果。一般認為,“八景”現象起源于宋代,宋迪作《瀟湘八景圖》后,世人紛紛效仿,涌現了大量的“八景詩”“八景畫”。明清時期,“八景”成為地方志書寫的重要內容,凡一地山川名勝、歷史古跡、生產生活都是“八景”反映的對象。同時,“八景”作為地域景觀的代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區域社會面貌及環境變遷的狀況。學界對于“八景”的討論多集中于對地方“八景”的文化內涵及景觀演變規律的

    西夏研究 2022年2期2022-05-24

  • 論吉林省方志中的八景
    方志中記載了眾多八景詩,這些詩歌主要記錄了吉林省的自然景觀和人文環境,不僅具有文學魅力,還體現出鮮明的地域特色,與吉林文化息息相關,有助于人們進一步了解吉林的風土人情。通過對吉林八景詩的分析,結構吉林八景詩的景觀建構,解析吉林八景詩的構景理念,可以認識吉林地區突出的自然風貌,了解當地的文化特色,從而使人們對吉林省產生新的認識。關鍵詞:地方志 八景八景文化 景觀建構歷史學家顧頡剛有這樣的論述:“惟方志中,紀地理,則有沿革、疆域、面積;紀政治,則有戶口、田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2年4期2022-05-13

  • 安徽省古、新八景傳播特征比較與景名審美機制研究
    000)0 引言八景是指一定地域范圍內景觀(景點)的組合,數量不定,以八景居多,統稱八景[1]。八景文化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發源于先秦,萌芽于魏晉,成熟于兩宋,繁榮于明清[2],并逐漸衍生出了一系列八景詩、八景畫、八景集會等。八景是地方名勝精華,充分挖掘了地方旅游資源,高度概括了地方的景觀魅力,反映了地方文脈和風物傳統[3],同時也展現人們對景觀人文內涵的追求,體現時空分布規律[4]。文化景觀都具有時代性[5],八景文化自然也不例外。如今,八景

    云南地理環境研究 2022年6期2022-02-11

  • 由虛入實:中國古代城市人居環境“八景”模式的嬗變
    的發展和演化,“八景”已成為一個相對穩定的系統化、結構化人居環境現象。學界對“八景”的研究較為多樣,在“八景”的歷史文化、空間環境、地方文獻研究、園林意境、文本策略、個案研究、東亞八景現象傳播及當代新八景研究等諸多方面,都有大量成果出現[3-10]。2021年9月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意見》。作為我國古代人居環境建設中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中華文化符號之一,如何更為深入地對“八景”起源、形成、發展進行系

    中國園林 2021年12期2022-01-21

  • 從歷史文獻中挖掘文化元素
    多個版本的“海門八景”詩,這些八景詩是不同時期海門歷史風貌的集中體現??甲C不同版本的“海門八景”,從而挖掘地方典型歷史文化元素,可以進一步豐富海門的旅游文化資源,推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span class="hl">八景”詩作為歷代文人詠誦家鄉風景的一種文化習慣,在明清時期尤為顯著。近年來“文旅融合”的探索與實踐在全國范圍內興起,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通過考證“海門八景”來挖掘“海門八景”中的文化元素,對于椒江歷史文化以及旅游業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昂iT八景”說《海門鎮志稿》載:“文人好事,

    炎黃地理 2021年9期2021-12-16

  • 瀟湘八景在朝鮮半島的傳播及影響考
    韓 燕瀟湘八景在朝鮮半島的傳播及影響考韓 燕(湖南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6)興起于北宋的瀟湘八景文化,具有詩畫結合的藝術特點,不僅在中國催生許多模仿之作,流傳至朝鮮半島,也引起追捧及創作熱潮。北宋晚期瀟湘八景詩畫通過使團傳入高麗宮廷。瀟湘八景作為自然理想鄉的象征,成為當時韓國文人心中不可或缺的一方凈土。從高麗時期到朝鮮時期,乃至近代初期韓國文人以漢詩、時調、雜歌、歌辭等多種形式對瀟湘八景進行創作和吟誦。他們不僅繼承中國文人的創作特點,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21年2期2021-12-14

  • 米芾《瀟湘八景圖詩并序》辨偽
    唐宇翔米芾《瀟湘八景圖詩并序》辨偽唐宇翔(北京師范大學 文學院,北京 100875)在瀟湘八景的研究中,通常認為是宋迪的《八景圖》開創了瀟湘八景的傳統。但清代《新修岳麓書院志》和《白云居米帖》中收錄的米芾《瀟湘八景圖詩并序》稱,在宋迪之前,李成已經繪制了《瀟湘八景圖》,只是兩份文獻矛盾之處頗多??甲C《新修岳麓書院志》和《白云居米帖》的來源,可知米芾詩當出現于明末,篡改自明人鄧云霄的詩作。米芾序文出自明人史九韶的《瀟湘八景圖記》,清人趙寧將之篡改為米芾所作。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21年2期2021-12-14

  • 歷代方志“八景”的記述及其價值與啟示 ——以德陽地區歷代方志為例
    初步探析。一、“八景”的形式與內容“八景”在歷代方志中普遍存在。德陽所轄6縣(市、區)現有可查的舊志最早是清康熙版,最遲為民國版。在這么長的時間跨度內,從時間上看每一個時期都有“八景”。從地域上看,除綿竹編纂的清嘉慶版、道光版兩部《綿竹縣志》和《綿竹鄉土志》外,其他縣(市、區)至少有一版舊志記載有“八景”內容?!?span class="hl">八景”主要出現在舊志的《形勝》《地理》《古跡》和《藝文》4門之中。通常集中在一起,冠以“八景”之名。個別不集中羅列八景,在介紹某處山川、橋梁、古跡

    巴蜀史志 2021年4期2021-09-21

  • 桂林八景的景觀語言分析
    06)0 引 言八景起源自宋“瀟湘八景”圖, 后來逐漸發展為地域性景觀與文化的高度概括與凝練, 也可衍生為“十二景”、“二十四景”、“四十八景”等[1]。相關研究主要包括八景文化歷史與演變[2-4]、八景宣教游賞功能與遺產價值[5-6]、八景空間美學與景觀體驗[7-11]、八景意象意境解讀[12-13]等方面。研究發現, 八景是一個完整的地域性文化生態系統[14], 具備“四面八方”空間格局與“山-川-物-人”組合的整體環境觀[15], 在藝術思想上與園林

    桂林理工大學學報 2021年1期2021-06-05

  • 地域文化視角下“汴京八景”的演變研究
    承地方特色中,“八景”被貼上了具有濃郁地方性色彩的標簽,各地有代表性的“八景”的形成往往是特定的歷史時期特定地域文化積淀的結果[2],作為一種集稱文化,“八景”是眾多景觀的提煉性概括,既有人文景觀,彰顯了地方的人文精神,是市民對城市依戀情感的寄托,體現了一定審美理想的追求,同時也包含自然景觀,再現自然山水美景,高度濃縮了一個地區的文化景觀,兼具展現城市風貌、樹立城市標志、傳承文化意蘊等功能。千百年來,黃河的泥沙淤積著開封這座“八朝古都”,古代文人曾用“汴京

    山西建筑 2021年9期2021-04-25

  • “壽山初旭”考略
    后期,徽州“海陽八景”之一“壽山初旭”即已出現,直至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壽山初旭”圖像才以“古城巖”為題出現在《休寧縣志》中?!皦凵匠跣瘛蔽谋镜纳?,除受文人文化實踐模式之一“八景”的影響外,清初對地方文化的重塑也對“壽山初旭”圖像的構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就“壽山初旭”在“海陽八景”中的變動直至成形而言,“壽山初旭”具有塑造歷史記憶和文化格局的雙重作用。對“壽山初旭”的梳理,有助于厘清明清時期古城巖景觀文化圖像的生成狀況及其發展歷程,也為地方性景觀

    書畫世界 2021年1期2021-03-30

  • 略論臨汾地域之八景
    摘要:八景是中國古代最具地方意識的公共空間。所謂地方意識可以用文化地理學研究中的“地方感”來形容,著名美籍華人地理學家段義孚認為,“地方感”就是“從純空間向……某種強烈的人文地方”的轉換,他還用“戀地”一詞表達這種情感。關鍵詞:臨汾 地域 八景八景可以是自然山水(比如平陽府古八景之汾水秋風、姑山晚照),也可以是人文古跡(比如平陽府古八景之晉橋梅月、西巖夜雨),還可以是日常生活場景(比如平陽府古八景之錦灘荷花、平湖飛絮),其一經地方名望之人命名,便由“純空間

    參花(上) 2021年3期2021-03-15

  • 論明代八景詩的特性及八景詩的圈層影響機制 ——以曾啓八景詩為例
    出現,且統一以“八景”命名并得到流播,這種詩歌的流衍不是偶然,在中國文學史或文化史所具有的作用與意義也有別于一般寫景詩。關于八景詩的產生,徐玉如指出:“由八時之景擴展到空間方位上的八方之景,以景觀為主要內涵的八景詩就逐漸形成了?!盵1]74至于誰是第一位“八景詩”的創作者,目前學界尚存爭議。[2]若以“八景”詞匯入詩,則至少在魏晉時期即有以“八景”入詩句的事實。如楊羲“控飆扇太虛,八景飛高清?!保ā对屏峙c眾真吟詩十一首》其十)虞信“金華開八景,玉洞上三危。

    臨沂大學學報 2020年3期2020-12-20

  • 塔影鐘聲:傳統“八景圖”中佛教景觀的棲居理想與精神超越
    430060)“八景”是我國古代對某一地方或地域自然景觀、人文勝跡以及富有地方情韻的日常生活景觀等的組景集稱?!?span class="hl">八景”之“八”多為虛指,還包涵“四方”和“四隅”之義,有強烈的輿地觀念。此外,“八”為偶數,有對稱之意,符合古人追求圓滿和諧的心理?!?span class="hl">八景”最初為道教語,后來八景逐漸成為一種景觀組織方式,通過空間和者時間綜合排序、以組詩或組畫的方式呈現,表達人們對某一地方或者區域的認同?!?span class="hl">八景圖”是對“八景”的圖繪表現,包括八景山水畫、八景石刻、方志和宗譜中的八

    大眾文藝 2020年8期2020-07-12

  • 鄭州古八景的虛擬再現
    0000)我國古八景文化由來已久。從文獻記載得知,八景始于宋人宋迪對瀟湘八景的繪制,后流行全國并被各地效仿,于是在全國各地興起了“八景熱”[1]。八景八景文化的本體但不是主體。真正的八景文化是畫家筆下的水墨圖景或是詩人口中的優美字句,更是我國悠悠千載文化的沉積表現[2]。鄭州古八景作為鄭州市“成長”的“經歷者”和“見證者”,承載了鄭州百年的歷史文化內涵,研究鄭州古八景的傳承與發展就是對鄭州古文化和新建設的接力。故筆者草成此文,望能對鄭州城市文化發展建設有

    大眾文藝 2020年17期2020-07-12

  • 閩北傳統村鎮“八景”的功能解析 ——以萬歷《建陽縣志》為例
    1)0 引言所謂八景,是對一個地方典型自然和文化景觀的集稱,一般以八項最具地方特色的景觀組成,并以四字命名[1]?!?span class="hl">八景”的濫觴始于北宋宋迪的“瀟湘八景”,沈括在其《夢溪筆談》中對此有如下記載:“度支員外郎宋迪工畫,尤善為平遠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遠浦歸帆’‘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漁村落照’,謂之‘八景’,好事者多傳之?!盵2]學界多以鄭州八景、燕山八景、巴渝八景等城市、地域性的八景文化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對傳統

    福建交通科技 2020年5期2020-06-10

  • 閩北傳統村鎮“八景”的功能解析 ——以萬歷《建陽縣志》為例
    1)0 引言所謂八景,是對一個地方典型自然和文化景觀的集稱,一般以八項最具地方特色的景觀組成,并以四字命名[1]?!?span class="hl">八景”的濫觴始于北宋宋迪的“瀟湘八景”,沈括在其《夢溪筆談》中對此有如下記載:“度支員外郎宋迪工畫,尤善為平遠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遠浦歸帆’‘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漁村落照’,謂之‘八景’,好事者多傳之?!盵2]學界多以鄭州八景、燕山八景、巴渝八景等城市、地域性的八景文化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對傳統

    福建建筑 2020年5期2020-06-10

  • 從旅游美學看“八景”中橋的景觀類型與特點
    041000“八景”是約定俗成的風物景觀,包括六景、八景、十景、十二景、十八景、二十四景等.因以“八景”居多,故統稱“八景”.許多學者對“八景”進行了研究.何福林(1994)研究了八景的起源和原因,并對旅游開發提出建議[1];賈文毓(2009)從“八景”的景觀特征、構詞方式、藝術特點研究了“八景”[2];任喚麟(2012)從旅游學的角度分析了“八景”的文化特征與功能[3];張力力等(2018)研究了山西省古代八景的景觀類型與特點[4].近年來,旅游也是許

    山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年1期2020-05-18

  • 河北磁州古八景的景觀要素分析
    00)1 緒論“八景”文化是約定俗成的風物景觀的一種,與“洞天”、“九曲”、“曲水流觴”等景觀文化類似,但景觀內容寬泛且地域有別。最早的關于八景文化的記載是在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一書中,書中第十七卷“書畫”中寫到:“度支員外郎宋迪工畫,尤善為平遠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漁村落照,謂之“八景”,好事者傳之?!盵1]“八景文化”是對某一地山水、人物、歷史、遺跡、人文等基本要素進行的概括和總結,生動反映了各地不同的地理特征、民俗文化和生產生活狀態,也體現了

    安徽建筑 2020年2期2020-03-30

  • 論從瀟湘八景創作到有目“共情”主題的呈現
    ?嶺[摘要]瀟湘八景主題自宋迪《瀟湘八景圖》演化而來,是東亞地區著名的詩歌、繪畫藝術母題,是國內各地組景景觀文化的代表,這一主題的對外傳播過程促成了東亞各國學習瀟湘八景,生成當地八景文化。通過考察主題在宋迪、惠洪以及組景序列的表現,可以發現瀟湘八景藝術作品是形象、情感、意義三者的交織。[關? 鍵? 詞]瀟湘八景;宋迪;惠洪;組景序列;共情瀟湘八景是一個非常古老傳統的藝術題材,也可以很現代,還一直在發展、延續,這源于它的藝術實踐與生發。2017年5月11日,

    名家名作 2020年1期2020-03-30

  • 湖南的瀟湘,日本的國寶——牧溪、玉澗所繪《瀟湘八景圖》
    、玉澗所繪《瀟湘八景圖》冉 毅(湖南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永州零陵是我總想去的地方,早在三十年前開始,我一直就想要去九嶷山,去永州,去零陵,去瀟湘二水合流的蘋島實地考察。涌動著想去永州零陵緣起于1990年春,應日本滋賀縣制藥株式會社森本社長、高橋主事邀請,帶我去參觀琵琶湖彥根古城,在入門處,看到“彥根八景源自瀟湘八景”的介紹,來自瀟湘的我,深深震撼。湘水,騰細浪,下洞庭,奔長江,向東海,匯入大洋,抵達東瀛,“瀟湘八景”隨一帶海路傳去日本,神奇的文化張力,底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20年4期2020-01-08

  • 宋迪與瀟湘八景的諸問題
    唐宇翔宋迪與瀟湘八景的諸問題唐宇翔(北京師范大學 文學院,北京 100875)宋迪所繪制的《瀟湘八景圖》作為瀟湘八景的典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過圍繞宋迪和瀟湘八景的一些問題仍有研究空間。通過文獻搜集,發現在《夢溪筆談》之前,《湘山野錄》已經記載宋迪繪制“八景”之事。論文在此基礎上結合其余文獻,對宋迪所繪《瀟湘八景圖》的形制和諸景順序、宋人對“八景”的命名、宋迪繪制《瀟湘八景圖》的時間以及從“八景”到“瀟湘八景”的演變做進一步分析。宋迪;瀟湘八景;《湘山野錄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20年6期2020-01-06

  • 皖淮八景文化現象探析
    233030地方八景,一般指某個地方具有典型性的八處地理人文景觀。中國古代很多地方都有八景之名,也有十景、十二景、十六景、二十四景等,數字多為八以上的偶數,如錢塘十景、巴渝十二景、大理十六景、曲江二十四景等,皆屬地方八景文化現象。八景文化體現了中國古代文人靜雅悠然的審美意趣,經過歷代的發展與演繹,八景已經成為展現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觀現象,八景之景可以作為地方歷史文化名片為本埠揚名。皖淮流域歷史悠久,皖淮地區的八景頗負盛名,在其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從興盛到衰落的過

    宿州學院學報 2019年2期2019-05-24

  • 城市“八景”價值功能的ASEB+AHP解析* ——基于沈陽的實證研究
    字或三字命名為“八景”或“十勝”,后來一地多稱其景物為“八景”或“十景”,例如燕京八景、盛京八景等,多記載于地理或歷史地方志中,成為有地方特質的景觀集稱被廣泛傳頌。明清“八景”已在全國遍地開花,大到國家、地域、城市,小到村鎮、寺廟、家族都有“八景”之說[1]。景觀是由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和現象有規律地組合形成的地域綜合體[2],城市“八景”是城市景觀的典型縮影和地域自然文化象征,成為人們的集體記憶受到文人、士大夫等階層世代吟誦。景觀以其兼具經濟、生態、文化等

    中國名城 2019年5期2019-05-23

  • 湖南省歷代八景中的景觀構成特點
    00)1 引言“八景”名勝組景是指一定地域范圍內景觀(景點)的組合,如八景、十景、十二景、十六景等,因以八景居多,故人們往往統稱“八景”[1]?!?span class="hl">八景”最早的記載見于北宋的《夢溪筆談·書畫》,謂之“瀟湘八景”。自元代而至明清,八景逐漸成為一種普遍存在的地域文化景觀[2]。八景中各個景觀的命名,通常是由四個字組成,且兩字一個意義:前兩字一般為場所地點,后二字一般為時間、季節自然現象,兩兩并列而組成一個合景。極個別的八景命名也有兩個字和三個字的,與四字命名相比

    綠色科技 2019年3期2019-03-21

  • 盛京八景的發展與演變歷程
    有限公司一、盛京八景的生成環境(一)自然環境有古籍記載了盛京地區的自然環境:“盛京形勢崇高,水土深厚。長白峙其東;醫閭拱其西;滄溟鴨綠繞其前;混同黑水縈其后。山川環衛,原隰沃饒。洵所謂天地之奧區也。天作地藏,自開辟以來,以待圣人”①。沈陽城因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與宜人的氣候條件,為后期城市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二)社會環境沈陽作為東北建成最早的城市之一,有著悠久的城市建設史,最早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在清代以前,由于沈陽城地處邊塞遠離中原地區,因此城

    傳播力研究 2019年23期2019-03-20

  • 古陜州八景略述
    的地域文化。陜州八景即為陜州地域文化的重要內容。通過分析陜州八景涉及的豐富歷史地理信息,可以管窺陜州歷史的千年滄桑。關鍵詞:陜州;八景;三門峽陜州,因“陜”而名。歷史上的陜州東據崤陵,西望函谷,南依甘山,北臨黃河,是古代長安與洛陽之間來往的必經之地,也是絲綢之路上東西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節點城市,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陜州八景即為陜州文化的重要內容,這八景中涵蓋有今日世界文化遺產點絲綢之路崤函古道石壕段、民族精神的象征中流砥柱、北宋詩人魏野故居、黃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8年16期2018-12-24

  • 明清汴京八景內容及其景名特點分析
    001)明清汴京八景內容及其景名特點分析司艷宇(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開封 475001)本研究運用歷史文獻法對明清時期汴京八景進行梳理,得到6個不同版本的八景;同時就景觀本身分析總結得出如下特點:景觀命名都由四字組成;景觀都是時空的統一;涉及多種感覺器官;人文景觀多于自然景觀;景觀數量從明至清無增減;八景的關注度明朝高于清朝。明清 汴京 八景 景名 特點關于八景最早出現的標志,目前中國學術界一般認為起源于宋迪所做的瀟湘八景圖。據傳統說法以及《辭源》(新版

    蘭臺世界 2017年19期2017-10-20

  • 瀟湘八景在日本的受容與流變
    -8345)瀟湘八景在日本的受容與流變堀川貴司(慶應義塾大學附屬研究所斯道文庫,日本東京,108-8345)論文詳細分析瀟湘八景的語詞要素、場景特征、天候構成,以及傳入日本的形態。論述了日本的博多八景、大慈八景、近江八景、金澤八景的形成以及現狀。認為,瀟湘八景因天候和時間段變化而不斷變化的山水風景之精神,與日本的八景脈脈相承?,F代日本人依然感到八景是最美景觀的經典之經典,是繪畫或文學作品的寫生佳景和最好題材。瀟湘八景;日本的八景;八景的特征;受容與流變一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7年3期2017-05-25

  • 日本“瀟湘八景”研究綜述
    毅?日本“瀟湘八景”研究綜述冉 毅(湖南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6)日本學界對瀟湘八景的研究成果卓著,這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八景課題研究早,二是八景專題研究深,三是學者調研八景詩畫統計全,四是文化名人對八景文化評價高,五是名家繪八景匠心獨具。文章主要從這五個方面綜述近世以來日本學界對瀟湘八景的研究情況。瀟湘八景;日本學界;研究綜述日本的瀟湘八景研究成果卓著。目前所能查到的僅在標題里出現了“瀟湘八景”字樣的論文有36篇,關聯論文16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7年2期2017-05-24

  • 明清時期新鄉八景考論
    +孫勝楠摘要:“八景”是我國古代約定俗成的一種風物景觀,也是人文與歷史結合的體現。后來許名勝之地多稱其景物為八景。盡管流風所及,也有濫竽充數,湊合而成的,致令有識之士譏為附庸風雅或粉飾升平,但始終不失為一種有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現象。明清時期的新鄉八景,卻獨享一份恬淡樸實,反映出了豫北平原的農耕社會的風貌。在新的時代發展下,我們不僅要考察新鄉八景形成之原因,更要重新審視與探求風景背后的社會狀況與思想癥結。關鍵詞:八景;社會風尚;農耕社會;思想癥結一、新鄉八景

    環球人文地理·評論版 2016年12期2017-03-31

  • 中國“瀟湘八景”研究綜述
     毅?中國“瀟湘八景”研究綜述冉毅(湖南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6)中國學界近年來對“瀟湘八景”的研究集中體現在其詩畫藝術、與地域文化的關系、詩畫主題隱喻、對園林建筑的影響、對旅游開發的意義等五個方面,文章從這五個方面綜述近年來國學界的相關研究情況。瀟湘八景;詩畫;地域;中國學界;研究綜述2007年日本的八景文化研究報告《八景的分布和近期的研究動向》指出了中國八景研究的問題:1.沒有翔實的全國規模的八景調查;2.各地方志中記載的實地八景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7年1期2017-02-24

  • 新千年“新八景”文化傳承、發展及嬗變(2000-2015)
    宋霖新千年“新八景”文化傳承、發展及嬗變(2000-2015)趙紀軍 宋霖“八景”作為我國古代約定俗成的一種風物景觀,集中體現了一定歷史時期對于某一地區風景特質的認知與品鑒。新千年以來,基于舊有“八景”,許多城市和地區先后評選出一批“新八景”。本文以這些“新八景”為研究對象,進行統計、分類、比較和歸納,通過探討其產生的社會背景、分析其呈現的時代特征,揭示“新八景”之于古代“八景”的文化傳承、發展與嬗變,其中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的表現形式與內在成因,以期深化對

    風景園林 2016年10期2016-05-12

  • 六安古“八景”:地方歷史記憶與皋城社會鏡像
    12)?六安古“八景”:地方歷史記憶與皋城社會鏡像黃克順(皖西學院文化與傳媒學院,安徽 六安 237012)摘要:“八景”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和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現象。六安古“八景”是前人在六安這一特定場域創造出來的、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文化遺產,它是六安人對當地重要人文史實和地方歷史遭遇的集體記憶,折射了明清時期淠河的漁業生產和皋城的商貿往來,記錄了六安民眾的休閑空間等特定社會鏡像。六安古“八景”是六安人愛鄉之情的溫情表達,其對當代六安的濱水城市建設具有重要的

    皖西學院學報 2016年1期2016-04-09

  • 古代“八景”中的公眾參與思想及其對現代地域性景觀營造的啟示
     郭芳華摘要:“八景”是一種地域特色極強的景觀形式,它孕育于魏晉、誕生于北宋、繁盛于明清,對我國及周邊各國影響深遠,至今依然鮮活存在?!?span class="hl">八景”產生、發展的全過程,是古代社會各階層自發“全民造景”的結果。本文在對“八景”概念進行厘清的基礎上,從“公眾參與”的角度對其產生、發展過程進行分析,提取有益成分,使其對現代地域性景觀營造起到指導意義。關鍵詞:八景 公眾參與 地域性景觀營造引言中國傳統園林因觀賞主體的不同可分為三類:為帝王貴族服務的皇家園林,以文人、士大

    設計 2016年5期2016-03-26

  • 明清六安州城“八景”的歷史構建與書寫——從“八景”詩意象看
    ?明清六安州城“八景”的歷史構建與書寫 ——從“八景”詩意象看馬育良1,郭文君2(1.皖西學院,安徽 六安 237012;2.河南省農機試驗鑒定站,河南 鄭州 450008)摘要:舊時州縣多有“八景”之說,多則加倍羅列。圍繞州縣“八景”從事的歷史構建與文學書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人的文化意識與審美情趣。當下的我們,也不妨將其納入歷史記憶。明清時期六安州城“八景”,反映于多種明清志書的相關詩歌吟詠中。這些吟詠,通過形塑一系列文學意象,賦予“八景”以特殊的

    皖西學院學報 2016年1期2016-03-16

  • 永州的八景
    199)?永州的八景唐司妮(湖南科技學院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湖南 永州 425199)摘 要:“八景”是我國古代約定俗成的風物景觀概念。最早的“八景”據沈括《夢溪筆談·書畫》所記,來自北宋宋迪所作的《瀟湘晚景圖》。盡管被有識之士譏為附庸風雅或粉飾太平,但相對于一些現代化的商業氣息濃郁的景點,已如同黃鐘與瓦釜了。文章主要介紹明清時期永州的各個“八景”,以及相伴隨的八景詩和八景詞(偶有十景、四景)?!?span class="hl">八景”概念展現了古人智慧的結晶,具有重要的文學價值和史學、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6年2期2016-03-07

  • 城市八景的發展歷程及其文化內核
    華松 廖聰全城市八景的發展歷程及其文化內核毛華松 廖聰全城市八景的發展受山水藝術和社會政治的雙重影響,由文人幽思向地方勝覽轉向,經歷了魏晉萌芽、隋唐勃興、宋代成熟、明清蓬發、清末停滯和當代復興的歷程?;趯Τ鞘?span class="hl">八景的發展歷程及其在擇景、命名、表達方式等物質形態分析,提出了整體環境觀、場所化和意境化等城市八景文化內核。理解城市八景發展的社會經濟背景和文化內核演變,對于反思當代城市形象標識中過度政治化、商業化傾向,重回從“環境”到“意境”的整體環境設計觀有著積

    風景園林 2015年5期2015-11-11

  • 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以中國八景文化中的人文建筑景觀為例
    發展的新時期?!?span class="hl">八景”作為中國特有的一種旅游文化資源,可以為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提供新的啟示。結合旅游地理學的相關知識對八景文化進行新的探索。這里的探究只就建筑景觀展開討論,從而為我國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可持續利用提供現實依據。關鍵詞:八景;人文建筑景觀;旅游開發一、八景的起源與分布天下最早傳世的“八景”是“瀟湘八景”。宋代的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一書中,對此曾有詳細的記載:宋迪是北宋文人畫派的代表人物,尤其善于描寫平林山水之景,表現蕭遠疏曠的意境。其代表作有山

    新課程學習·下 2015年2期2015-10-21

  • “貴陽八景”諸說薈萃
    叟聞“八景”是我國各地用詩書畫表達本地特有景觀的一種形式,起源于宋代沈括《夢溪筆記》:“度支員外郎宋迪工畫,尤善為平遠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落雁、遠浦歸帆、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漁村落照,謂之八景?!焙髞砣珖鞯匾捕嘤盟难跃淞蟹Q本地名勝景物為八景。貴陽為省會城市,有悠久歷史,自然也不例外地有自己的八景。但是隨著歲月流逝,滄桑變化,貴陽八景是哪八景?如今已少有人能準確地說出其名稱了。加之古人流傳下來的貴陽八景沒有像《夢溪筆記》所說的

    貴陽文史 2015年3期2015-06-05

  • 八景詩對旅游文化創意的啟示——以山西太原古代州縣八景詩為例
    ,傳統地方志中的八景詩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也引起人們的關注。文化是旅游的靈魂,而八景是我國歷史和人文的重要象征,八景詩本身與旅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八景詩內涵與旅游文化創意相融合,將對旅游開發具有重大的意義。本文主要以山西太原市古代州縣八景詩為例,探討八景詩對旅游文化創意的啟示。1 八景八景八景源于北宋的文人畫,據北宋著名學者沈括的《夢溪筆談·書畫》記載,北宋時期畫家宋迪,在欣賞瀟湘兩岸優美風光后創作出《瀟湘八景圖》,“其詩意之作有平沙秋雁、遠浦歸帆、

    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3期2014-08-15

  • 淺議中國“八景”文化及對城市景觀建設的意義
    年風【摘 要】“八景”作為中國傳統景觀概念的重要范疇,是頗具情趣的文化景觀現象。從“八景”文化的概念內涵入手,通過選取比較有代表性的“八景”實例,概括出“八景”包含的三大主要內容,即自然景觀、人文勝跡、日常生活景觀,從而得出“八景”實質就是出于對棲居環境的審美,是人居環境詩化的文化現象。聯系當前時代背景下出現的“景觀都市主義”,并以“沙湖十六景”為例,為武漢市城市景觀建設提出一些“八景”設想?!娟P鍵詞】八景;都市景觀主義;沙湖十六景;武漢八景“充滿勞績,但

    科技致富向導 2013年23期2014-01-09

  • 傳統組景序列調查反映的中國古代游憩偏好
    鍵詞]組景序列;八景;游憩偏好[中圖分類號]F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5006(2009)06-0042-04組景序列在中國古代以八景十景之類的形式出現,是東亞文化中傳播影響非常廣泛的一類文化現象。它最初在中國漢文化圈內廣泛傳播,隨后影響到日本、韓國,以及中國的西北西南等少數民族地區,成為體現中國傳統景觀欣賞與表達模式的重要文化形式。19-20世紀,這一傳統基本被上述文化傳播范圍內大多地方市政當局所接受,并已被大量記錄在地方志等歷史文獻材

    旅游學刊 2009年6期2009-08-21

  • 日本葛飾北齋風景版畫與中國瀟湘“八景”畫題
    有很多作品是以“八景”主題描繪而成,而葛飾北齋描繪的“八景”畫題的風景版畫則是最為人推崇。本文通過日本美術史上極其少有的風景畫大家葛飾北齋所描寫的有關“八景”作品與中國傳統的瀟湘“八景”及其文化淵源作些嘗試性的探討與剖析。關鍵詞:中國畫;日本風景版畫;“八景”畫題;葛飾北齋;傳統文化;比較中圖分類號:J209文獻標識碼:A在日本浮世繪藝術中,有很多作品是以“八景”主題描繪而成。眾所周知,“八景”乃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湘楚景觀的經典畫題。而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

    藝術百家 2009年2期2009-05-26

  • 力求翔實
    月北京版)“燕京八景”一節,“玉泉垂虹”條說:“‘玉泉垂虹過去叫‘玉泉趵突?!逼鋵嵡∏∠喾?,燕京八景名世之時叫“玉泉垂虹”,后改成“玉泉趵突”。乾隆首次御制燕山八景(最初叫此名)詩用“玉泉垂虹”,一七五一年,再次作八景詩時,才作改動。其詩小序曰:“西山泉皆流,至玉泉山勢中豁,泉噴躍而出,雪涌濤翻,濟南趵突不過是也。向之題八景者目以垂虹,失其實矣。爰正其名,且表為天下第一泉?!?《日下舊聞考·卷八·形勝》118頁北京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二年版)“薊門煙樹”條說:

    讀書 1984年1期1984-07-1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