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學

  • 笪重光的帖學之“法”
    藝術與人文學院)帖學主張學晉唐行草小楷,而后則是學閣帖甚至是專門學習董其昌趙孟頫書法,在帖學的發展過程中,晉唐為高峰,宋代則以尚意為特征,元代帖學在鮮于樞、趙孟頫的帶領下出現“復古”趨勢,回歸晉唐,明代以臺閣體作為官方書體,清代則為館閣體,在這種正統的禁錮下,帖學逐漸式微。今人對于清初書法總以“帖學式微,碑學大興”進行概括,在長期的研究過程中,研究者都偏向于選擇碑學作為清代書法史的切入點,但是隨著研究的進展,帖學研究被重新提出,康熙年間的“帖學四大家”何焯

    河北畫報 2023年20期2023-10-11

  • 十九至二十世紀湖湘書法論析
    湖湘書法 碑學 帖學 何紹基 齊白石十九至二十世紀中國社會經歷了重大的近現代社會轉型,無論是社會歷史還是思想文化藝術,都經歷了亙古未有的變革。在書法領域,自清嘉慶、道光以后帖學式微,碑學作為乾嘉金石考據的附庸被推動著走向深化。至十九世紀初,經阮元之手對其進行理論建構而臻于完型,成為具有近代意義的書法變革思潮。與此同時,帖學開始掙脫碑學的強勢籠罩,漸趨復興,與碑學構成雙峰對峙。至二十世紀六十至八十年代,『蘭亭論辯』再掀書法理論高潮;書法美學異軍突起,推動當代

    中國書法 2023年3期2023-08-23

  • 復歸平正
    乃瑞是較早致力于帖學創作探索的代表人物。他幾乎心無旁騖地致力于米芾書風研悟,心意閑淡,以古融今,對米芾書風賦予了個性化理解與詮釋。在當代帖學取法對象中,米芾和王鐸,也許是被普遍追摹和競相效仿的人物。米芾筆勢風格的相對強烈,反倒給人們提供了一種程式化的暗示,所以天下習米者滔滔,而真正能賦予米芾以個性化理解,寫出點自己的東西和味道的人并不多。這除了綜合學養和對筆法的獨到認識研悟外,心性化的沉潛則是更重要方面。它與學養相關,但又并非盡是學養所能涵蓋,而體現出生命

    中國書法 2023年3期2023-08-23

  • 從碑帖結合的維度上談論于右任書法的特征
    。關鍵詞:碑學;帖學;碑帖結合;于右任書法一、碑與帖以及碑帖結合之探討縱觀中國書法史,從商周時期甲骨青銅文字的出現,到魏晉南北朝書法各體皆備的高峰,再經過唐、宋、元、明、清歷代連綿延續的書法藝術,碑、帖作為中國書法的兩大源流,生生不息,分分合合。為了便于研究探討,我們首先界定一下“碑”與“帖”?!氨敝饕贡?、墓志、摩崖、造像記、磚銘等形式的刻石文字。具體來講,直立中央而無依靠者稱為碑,埋在墓室墓道者稱為墓志,刻于山崖絕壁者稱為摩崖,埋在土中或剛剛出土

    東方收藏 2023年5期2023-07-13

  •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特展平和守正 領略中國書法藝術魅力
    三峽博物館藏清代帖學書法特展”正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歷代書畫廳展出。這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繼2020年“館藏清代及民國碑學書法特展”之后,對館藏書法整理成果的又一次專題集中展示。展覽分為“晚明余緒 崇董風尚”“崇趙尊唐 帖學鼎盛”“守正固本 帖學式微”“以書取士 狀元書法”“菁英迭出 巴蜀帖風”五個單元,旨在表達清代帖學書法承接晉唐以來帖學傳統,賡續經典法脈,尚中和、重雅致的書學追求,以及總體追求平和婉麗的書藝風尚。此次展品均為珍貴文物。此次展覽策劃人曾敏

    重慶與世界 2023年6期2023-06-29

  • 碑學為體帖學為韻 ——張金龍的書法藝術
    體系“碑學”與“帖學”的高峰中,含英咀華,悠游其間,最終以“碑學”為形質、“帖學”為神韻,奠定了自己的書法面貌。在漫長的中國書法史中,“帖學”一直作為中國書學和書法的主體,直到清季“碑學”興起,開創了中國書法的另一個歷史高峰,“帖學”與“碑學”由此成為中國書法的兩大體系?!?span class="hl">帖學”通常是指“二王”為主的經典書法體系,它構成了中國書法史的一條主干線?!氨畬W”則是以歷代碑刻為主線,具有民間書風面目的書法遺跡。即是說,“碑學”與“帖學”之間的關系,其實就是民間書風

    文藝生活(藝術中國) 2023年1期2023-02-26

  • 從《廣藝舟雙楫》尊碑思想論清碑學興起的原因和實質
    現為一種變革,即帖學衰微,碑學興起。這個時期,書法界的關注點不僅僅只是在流傳下來各類書帖,也隨著金石學的興起、大量古碑的出土、碑學理論的確立等因素,讓書家開始從古碑中取法。這種背景下推動了碑學的興起,碑學興起的主要原因是時代、社會及書法自身發展所決定的。清初的帖學發展到一定時期,已出現許多弊病,書法想要繼續發展,就必須要革新,而通過六朝古碑來復古出新,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來說,算得上是正確的選擇。清末,康有為“上書不達,謠讒高漲”,為了避免因談國事而受災,于

    今古文創 2022年35期2022-09-21

  • 書法史的權力話語:書法如何進入經典?
    代碑學的崛起與對帖學的取代,更從書法史深層提示出一個書法時代的改變。它對文人書法大傳統的沖擊是致命的,民間書法小傳統的確立則使書法史具有了新的框架、范式與價值追尋。以“勢”與“力”金石氣為中心的碑學塊面化視覺造型取代了以“韻”為中心的線條化帖學審美表現。碑學的產生提示出書史的正面面向和反悖,相對于帖學末流在特殊社會歷史境遇中的產生與對帖學精英傳統的沖擊顛覆,碑學是對帖學危機的外部拯救和新的書法傳統的再造,而相對于帖學的既有傳統,碑學對帖學譜系的顛覆以及強加

    中國書畫 2021年8期2021-12-03

  • 論民國初期書風之變
    過界定“碑學”“帖學”與“碑帖融合”的概念,以及考察民國時期“碑帖融合”的書法實踐,從而梳理出晚清與民國初期“碑帖融合”內涵演進的內在理路。關鍵詞:碑帖融合;碑學;帖學;民國書風;篆分遺意基金項目:本文系天津師范大學教改項目“‘書畫印融合思維的深入與轉化——國畫專業書法、篆刻課程教學改革”(JGYB01218030)階段性研究成果??疾烀駠鴷L,一般書法史多將“碑帖融合”“碑帖并重”作為其主導書風,如孫洵先生的《民國書法史》、沃興華先生的《插圖本中國書法史

    美與時代·下 2021年10期2021-11-27

  • 《康有為“帖學觀念”舊論考辨》再論
    帥摘 要:碑學和帖學是康有為書法思想中兩個重要概念,文章從康有為“帖學觀念”入手,進一步分析康有為“帖學觀念”的來由以及“抑帖”說的科學性。作者就之前《康有為“帖學觀念”舊論考辨》(《書法賞評》,2019年第6期)中未及的詳細說明和需要補充的內容略作解釋。關鍵詞:《廣藝舟雙楫》;康有為;帖學;尊碑抑帖筆者在《康有為“帖學觀念”舊論考辨》①中從康有為“帖學觀念”入手,認為當前學術界對康有為帖學觀念“曖昧”的看法由來已久,因受“尊碑抑帖”論及晚清碑學興起的歷史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1年19期2021-11-27

  • 碑學視野下:二十世紀上半葉碑帖的消長與融合
    此過程中,書壇中帖學一枝獨秀的局面被打破,書法的取法資源更是由此得到極大的拓展,書法的發展穿梭于碑帖語境的消長之中。20世紀書法的發展是在碑學由極盛甚至偏激不斷回歸理性的道路上穿梭前行。通過梳理20世紀上半葉碑帖語境下書法發展歷程的復雜狀態,考察20世紀上半葉碑學觀念之嬗變,并分析此觀念下書風所呈現之面貌的特征與得失,從而更為清晰地認識到近現代書法發展的走向,對未來書法發展也不無裨益。關鍵詞:碑學;帖學;碑帖融合;碑體行草書牟言雖然“碑學”概念最早由康有為

    書畫藝術 2021年5期2021-11-12

  • 陳寶琛對趙世駿書風之影響
    作根植而又超脫于帖學,且不涉碑學,對金石碑版書法只是抱以雅玩心態,書風宗法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呈現清麗婉媚之面貌。[關鍵詞] 趙世駿 陳寶琛 帖學 碑學 楷書清朝末年,“館閣體”之弊日益嚴重,阻礙了書法藝術的發展。自乾嘉年間以來,金石學的深厚積淀為清末碑學的興起提供了豐沃的土壤。于是,“率更貴盛于嘉、道之間;北碑萌芽于咸、同之際”[1],而碑學的興起也給書法家帶來了更為廣闊的創作空間。同時,由于思想的日益解放和對館閣體弊端的反思,以陳寶琛為代表的帖學一派

    中國美術 2021年3期2021-10-30

  • 開掘與傳承:清代碑學理論的興起與古典書論的總結
    [摘 要]清代帖學的書論,是建立在創作實踐之上的,總結了中國傳統帖學的基本原理。伴隨著清代金石學的勃興,刻石書法也融入了帖學領域中,這是前代所不曾出現的。新的金石學發達后,漸而形成碑學一脈。清代書論在中國古代書論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是碑學理論的興起,碑學理論在中國書論上是一個新的內容,影響了清代以來的書法創作。以阮元、包世臣、康有為三家為代表的碑學思想在清代有著重要影響,一直影響到近代。另一方面是帖學書論在清代得到進一步發展,出現了《書概》這樣的集大

    關東學刊 2021年3期2021-09-12

  • 碑學概念的衍變及辨析(上)
    【關鍵詞】碑學;帖學;概念區分;書法創作【中圖分類號】J29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13-0032-02【作者簡介】包學來,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江寧分校清水亭學校(南京,211100)教師,一級教師,南京藝術學院書法篆刻專業碩士,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一、碑學和帖學在碑學與帖學的爭論中,不管是碑學派、帖學派還是中立派,在對碑學、帖學概念的運用上,各自常以書者身份、地域、字體、材質、時間界限、形式載體和風格特征

    江蘇教育·書法教育 2021年2期2021-09-10

  • 曾國藩書法美學研究
    要來源有二:一為帖學,二為碑學。在帖學的基礎上,碑學對曾國藩書法美學的影響巨大。曾國藩的書法美學,體現了帖學與碑學的沖突與融合。曾國藩的書法美學的形成分三個階段:早年以帖學、館閣體為主;中年以陽剛、剛柔相濟為特點;晚年則以沉雄靜穆、雄奇淡遠為特點。通過研究曾國藩書法美學,可以窺見晚清時期書法美學的基本特點與發展脈絡。關鍵詞:曾國藩;書法美學;帖學;碑學曾國藩作為晚清重臣,“開府兩江”,名重一時,又是“近代圣人”,其修身治國功夫,對近現代中國影響深遠。曾國藩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21年6期2021-09-06

  • 論康有為碑學思想
    識的深刻影響。在帖學式微之勢下,康有為提倡碑學,取其雄強陽剛之風??涤袨楸畬W思想的代表作為《廣藝舟雙楫》,此書的問世,標志著康有為碑學思想的成熟。在《廣藝舟雙楫》中,康有為總結了中國碑學史,提出書學應體現“求變”的社會規律,碑學正是借帖學的衰微之機發展起來的;書學應該“經世致用”,而非一味無用或媚俗,在民族危機下應提倡碑學以提振民族信心;書學應該表現個人和民族的“氣力”,表現人的本質力量。同時,康有為認為碑學的粗拙強健之風,正符合當時時代的需要??涤袨榈谋?/div>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21年6期2021-09-06

  • “書道妙在性情”與清代碑學
    代有關“碑學”“帖學”的斗爭此消彼長,從未斷絕。碑學的產生本身就具有批判性,而其批判的對象正是帖學。它沖破傳統帖學的理論體系,站在一個新的角度重新審視帖學。關鍵詞:帖學;碑學;碑帖融合一、碑學入書的審美前提書法以漢字為載體,本身是為書寫服務的。因此,宋至清代中葉,帖學因書寫方便、使用范圍廣、利于傳播,始終占據書壇主導地位。少數民族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在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采取了相關政策。在文化上,為了能更好地融入漢族社會,有一個群體是帝王重點征服的對

    書畫世界 2021年6期2021-08-23

  • 帖學風范凝練之美—黃自元楷書七言聯
    其書學繼承傳統,帖學風范流美純正,兼及很強的實用功能。他編寫刊刻的書論、字帖,開當地書寫刻印字帖之先河,對中國書法的基礎教育和普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因時代書風轉變而受到金石碑派批評與攻擊,甚至被貶為“館閣體”,至今仍缺乏足夠的重視。關鍵詞:清代書法;帖學;楷書;黃自元何謂書法?古往今來,眾說紛紜。漢代揚雄說:“書,心畫也?!碧拼鷱垜谚读w書論》說:“書者,法象也?!痹陆洝墩摃氛f:“書法即心法也?!弊匀唤缰胁]有純粹的線條,線條本身是抽象的。因此,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1年5期2021-06-02

  • 碑學概念的衍變及辨析(下)
    【關鍵詞】碑學;帖學;概念區分;書法創作【中圖分類號】J292.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22-0027-03【作者簡介】包學來,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江寧分校清水亭學校(南京,211100)教師,一級教師,南京藝術學院書法篆刻專業碩士,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三、碑學的特點就書法創作而言,以取法對象作為依據判斷作品是否為碑學,在今天愈益顯示出種種不恰當性,碑學本身的藝術史意義也因此有被消解的可能。其原因在于:首先,此

    江蘇教育·書法教育 2021年3期2021-01-17

  • 碑學興起后形成的四個悖論
    視野,也使一直以帖學為研究對象的書法觀念在書法與文化、書法與筆法、書法的時間性特征、書法人成才的用時長短等四個方面產生了邏輯上的對立,形成了難以解決的悖論。本文試從邏輯上揭示上述悖論的存在,證明現有書法概念、書法特征等方面的結論尚不完備,這些書法基本問題尚待深入思考。[關鍵詞]碑學;帖學;悖論[作者簡介]蔣君慧(1970-),男,江陰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系高級教師(江陰214431)。悖論,是指表面上同一命題或推理中隱含著兩個對立的結論,而這兩個結論都能自圓其

    關東學刊 2020年2期2020-12-07

  • “筆筆斷而后起”解讀
    斷;古法;碑學;帖學【中圖分類號】J292.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0)37-0064-03【作者簡介】賀琛,南京藝術學院(南京,210013)書法篆刻專業研究生。 清代碑學的出現,無論是在書法技法層面,還是在書法審美觀念等美學層面,都打破了帖學獨尊的局面,形成了碑學傳統,影響深遠。繼阮元首倡“南帖北碑”之后,包世臣在其理論著作《藝舟雙楫》中對碑派書法作了較完整的論述,從技法到審美完善了碑派理論體系。他所提及的“筆

    江蘇教育·書法教育 2020年5期2020-09-10

  • 試析毛澤東書法的文化和藝術價值
    價值;藝術價值;帖學[作者簡介] 鐘全昌,湘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毛澤東的書法以其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的完美統一,在中國書法藝術百花園中獨標一格、絢麗奪目。改革開放以來,有關毛澤東書法藝術研究專著共有十多部,論文上百篇,這些研究成果涉及方方面面,從多角度、多學科領域將毛澤東書法藝術全方位展現在世人面前,有助于大眾對毛澤東書法藝術形成系統性認知,對毛澤東書法藝術的傳播產生了積極的意義。但研究所觸及的層次深淺不一,需要我們進一步梳理、歸納和總

    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2020年1期2020-07-04

  • 碑帖融合的物質性探討
    時主流,但碑學、帖學的界定也隨時代、隨書家觀念的不同而千差萬別,時有前后抵牾。以刻拓為物質屬性的帖學,其本質和“墨跡”的帖有很大差別,從物質性角度也更接近于碑。文章試對碑、帖的物質性的共同之處加以探討剖析,界定碑帖融合的時間,闡明碑、帖不是非此即彼的對立,而是融合中的盛衰交替。關鍵詞:碑帖融合;物質性;碑學;帖學“短箋長卷,意態揮灑,則帖擅其長;界格方嚴,法書深刻,則碑據其勝”①,阮元所提出的碑、帖分疆方式,至今仍被奉為圭臬。自清人著述言及碑帖二分對峙,揚

    卷宗 2020年2期2020-03-23

  • 淺析趙之謙碑派書風形成過程
    推動作用。研究其帖學向碑學的轉變過程,以及其后期碑派書風的形成過程,對書者臨習古帖與實踐創新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關鍵詞:趙之謙;碑派書法;碑學;帖學趙之謙少時勤奮好學,通曉詩、書、畫、印,為其后期取得較高的藝術成就做了鋪墊。在其書法的發展上,初學顏真卿及取法諸家,中期在習正、行、隸、篆諸體的基礎上融入碑刻,后經多方因素的影響形成自己特有的書風,奇倔雄強,別出時俗,影響深遠,以下將對趙之謙書風形成的過程做一個簡要的淺述。一、帖學——書從顏體,博采眾長顏真卿早期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期2020-02-12

  • 沈尹默、白蕉書論比較研究
    破碑學籠罩、弘揚帖學的代表性書家,在不斷深入學習、領悟帖學精神并形成各自書法風格的同時,還殫精竭慮地著述了大量帖學理論文章。他們的書論以其自身成功的創作實踐經驗作為基礎,對帖學的學習重點、方法等進行了深入思考,開啟了帖學在當代的復興之路。一沈尹默書法的影響主要分為兩個時期:第一時期是民國時期,在海派碑學書風盛行之際,沈尹默憑借一己之力,以其精到嫻熟、氣息雅正的帖學書法實踐,贏得了“南沈(尹默)北于(右任)”的美譽,并被譽為“當代中國第一”。第二時期是中華人

    中華書畫家 2019年3期2019-09-12

  • 碑學時風下白蕉對帖學的復興
    ,白蕉與海派其他帖學書家一道為力振帖學獻出自己畢生的心血與才華。其繼承并開拓新時代帖學書風,從實踐中總結書學理論,普及書法教育,使其帖學書法及背后承載的帖學文化影響力由地域波及全國,為魏晉法書精華在特定時代環境下的振興、弘揚與創新做出巨大貢獻。關鍵詞:碑學;白蕉;帖學;復興一、糾正帖學流弊,直溯魏晉風度“清代的學術考據特別發達,當時尤其是古文字學更為進步,因此從古碑、碣、鐘鼎文字中發現新義,其價值正足以彌補正史經傳某些不足之處?!卑殡S金石文字的研究,對金石

    書畫世界 2019年5期2019-07-17

  • 碑帖融合 兼容發展
    ,“書卷氣”成為帖學書法的最高審美標準。而碑學書法取法于銘刻或石刻書法,由于書法形制上的特殊性而呈現出與帖學千差萬別的書法風貌,同時也開辟出一種有悖于傳統美學觀的全新審美標準,可以說是一種“金石氣”。晚清的書法界,帖學衰微,碑學興盛,成為當時書壇中的主流思想。但是在碑學走向繁榮與成熟的同時,物極必反,也開始出現草率、程式化、矯枉過正等流弊。在那個帖學敗落、碑學書法發展至極的時期,碑學書法也顯現出種種問題,想要進一步探索與發展就顯得尤為困難。因此,有人提出重

    世界知識畫報·藝術視界 2019年1期2019-02-14

  • 康有為“帖學觀念”舊論考辨1
    丁少帥一、康有為帖學觀點的傳統認知近代以來對康有為書學思想研究的論述繁多,認識也不盡相同。但總的看法基本上趨于一致,概括起來無非就是“重碑輕帖”和“尊魏卑唐”。這種說法目前為止是學界所共識的結論。不過“重碑輕帖”和“尊魏卑唐”這種說法本身并不是康有為自己提出來的,是后人根據他在《廣藝舟雙楫》一書中的觀點總結而形成的看法,就筆者目前所掌握的資料來看這種說法恐怕站不住腳,“重碑”“尊魏”“卑唐”的確可以在《廣藝舟雙楫》中找到相對應的觀點,毋庸再論,至于是否“輕

    書法賞評 2019年6期2019-01-10

  • “與古為新”的溥心畬帖學規范
    至整個民國時期,帖學的發展雖然不及碑學欣欣向榮,卻也是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當時,帖學共同體在北京形成了一個以溥心畬等舊王孫為核心的小團體;在上海形成了一個以沈尹默、馬公愚、潘伯鷹、鄧散木、王壯為、白蕉等為核心的小團體。這二者南北呼應,共同發展,是多元化的民國書法中的重要一元。一、堅守帖學,構建帖學共同體溥心畬是帖學規范的堅守者,是帖學共同體的核心人物,對其討論可以從其自述學書經歷入手。據溥心畬學生陳雋甫筆錄的《溥心畬先生自述》所說:“余書雖終不能工,然臨寫古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 2019年1期2019-01-10

  • 清代帖學書風專題
    到專仿香光的康雍帖學階段,書法史經歷了一次由震蕩而復歸理性的過程。帖學書家們逐漸將目光集中投向唐宋以及趙孟頫,并在乾嘉時期,達到了某種意義上的『異彩紛呈』。但隨著帖學經典作品地位的衰落和碑學地位的崛起,晚清帖學走向衰落。當我們今天重新梳理清代帖學一脈書家書作時,依然會為他們筆下的文雅氣質、流美線質所打動。本期則以南京博物院藏帖學一脈書作為例,并配以專文,向讀者展示清代帖學書風的魅力。[清]查士標 行書湖上酬友詩軸 162.5cm×91.8cm 紙本 南京博

    中國書畫 2018年10期2018-12-03

  • 齊彥槐書法藝術探微
    期一位頗有建樹的帖學大家。文章根據齊彥槐存世的書法作品,著重介紹其書法的師承及成就,并探討其書學思想的形成。關鍵詞:齊彥槐;婺源;書法;鑒賞;帖學齊彥槐(1774—1841),字夢樹,號梅麓,又號蔭三,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嘉慶十三年(1808)召試舉人,明年成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江蘇金匱縣知縣。有《衙齋書壁詩》十九首,紀其治績遷蘇州同知,保擢知府,陳海運議于巡撫,得旨優獎。工詩文,出入韓蘇,尤長駢體律賦,兼擅書法(圖2),精于鑒藏。所著《梅麓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8年11期2018-10-20

  • 清代笪重光書法藝術及書學思想初探
    者的背景中,傳統帖學仍然在清代書法史上占據主流地位。清代書法將傳承下來的晚明傳統書風與“唐楷”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將柔美與骨力恰當的結合起來,傳承并豐富了帖學書法的創新發展。而明清之際,諸多明代遺民,隱跡山林,寄情于翰墨,成就了不少風格獨特、個性鮮明的書法家。隨著清王朝的政治鞏固與社會逐漸安定,在康熙盛世時,這些有著官宦經歷的明代遺民,則通過科舉考試,獲取功名,步入仕途,成了清朝文人書法中的重要人物,笪重光就是其中一位。他的書法取法魏晉,上至章草下至蘇米,靡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8年2期2018-09-29

  • 晚清畫家吳觀岱書法的地位與意義
    學書風潮流中堅持帖學與運用開放性的思維,納碑意入帖學經典的角度來闡述了他的書法意義。關鍵詞:帖學;《書譜》;納碑入帖;滯重行草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8)07-0156-02畫家吳觀岱(1862-1929),江蘇無錫人,晚清、民國在北平時其山水畫造詣頗高。但是在他的晚年以書法為其藝術創作的主要形式。其書風是以帖學為基礎,吸收了帖學書體的瘦長體勢,其骨架多具俊逸之姿。同時,在帖學書體之上,師法并融入了碑學的渾

    今傳媒 2018年7期2018-09-27

  • 書法學習的13個核心細節(一)
    的說法都認為其在帖學系統之外建立了另外一個不同的審美世界。其實,碑學雖然講究奇趣、古趣,但它的格調和品質仍然是在傳統之中的,可以說仍然是符合傳統文人書法審美的。我們看清末民初的碑學大家,如康有為、沈曾植、于右任等等,他們的書法皆突破了傳統帖學,但是格調和品質仍然依歸傳統。我相信,書法同繪畫一樣,繪畫強調對描繪對象品格的塑造。比如說畫松,就要具備松的品格。這個都是客觀對象所具有的基本品質。書法也是一樣,我們寫的漢字,每個字也都具有基本的品質,書法也是要把這種

    老年教育 2018年8期2018-08-29

  • 初評曹建《晚清帖學研究》
    乎已漸成慣例?!?span class="hl">帖學大壞”與“碑學籠罩”也成為概括晚清書法史的主要觀點。因此許多人眼中只見碑學不見帖學,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通過這種管中窺物的方式得出晚清帖學毫無成就的結論。作者對此表現出了謹慎的懷疑,他認為由晚清“碑學籠罩”進而推導出帖學無所作為的觀點,實際上已經落入了一個思維陷阱:過分的以碑學為中心去觀照晚清的書法。晚清書法史研究中,碑學就是反復被凸顯的焦點,而晚清帖學則是被無意識淡化的背景。作者敏銳度的注意到向來被尊為開碑學風氣之先的阮元、包世臣尺牘書

    世界家苑 2018年3期2018-04-27

  • 隸書字體在不同時期的美感探析
    淡無光,直至清代帖學流俗、碑學復興,人們才又開始了對隸書的重新認識和學習。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書法的變革往往是以復古為前提的。但物極必反,對于清代碑學復興時期的隸書書家來說,他們看漢隸,不是單一傳統的復古,而是相對于帖學流俗無法前進之時的一種新體驗[3]。因此,清代碑學復興時期隸書的“新美感”,體現在這種新的體驗和創造之中。具體來說可分為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師古而不泥”的新美感隨著“臺閣體”、“館閣體”的發展,書風一度僵化,帖學書法停滯不前,書法的活力日趨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18年21期2018-03-07

  • “崇王”思想成為沈尹默書學理論核心的內外動因
    世,傳播“二王”帖學,表達其“崇王”復古思想。這一時期的歷史背景值得我們探討,伴隨國民黨政權退出中國大陸退居臺灣,于右任赴臺,這使得原本于右任與沈尹默碑帖雙峰對立的局面產生了根本性變化,草書標準化運動銷聲匿跡,自沈曾植以來的以北碑入行草的清代碑學開始停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中國傳承了上千年的傳統意識形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書法作為中國數千年的文化傳承核心與舊文化有著無法割裂的聯系,是舊文化的的結晶所在,這一與時代的矛盾開始凸顯。另外,毛筆開始逐漸退出

    大眾文藝 2018年2期2018-01-27

  • 論李雙陽的新帖學創作
    壽田論李雙陽的新帖學創作姜壽田李雙陽是當代新帖學思潮中崛起的中青年代表書家。他的創作既順應了帖學回歸的當代書法創作大勢,又表現出卓犖的創作個性。也即是說,他并沒有盲目地預流時風,而是對帖學有著獨到的理解和詮釋。在這方面,他身處帖學江左故地與四年南藝書法本科從學經歷,都為他在新帖學思潮中嶄露頭角作了有力的支撐與準備,因而,李雙陽在當代帖學回歸中能夠先聲奪人,就容易理解了。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當代帖學始終處于被壓抑的狀態,而以碑學為主流的書法民間化思潮構成

    大觀(書畫家) 2017年3期2017-12-11

  • 傳統與變革 ——民國文人日常書法簡述
    國;書法;文人;帖學談文人書法,首先要簡要的回答一下什么是新式文人書法。所謂文人簡單的說就是以文出名的人,新式文人就是指接受過接受過新式教育又接受過傳統教育的文人。而說到中國文人輩出的年代,從先秦諸子百家的鼎盛年代,到現在的物欲橫流的年代或是其他,提起來唯有一個時期總是讓人念念不已,那就是民國。陳獨秀,胡適之,魯迅,周作人……這些在風起云涌的年代,依然獨占鰲頭的人。從小讀著他們的文章,聽著他們的故事,他們要打破傳統的枷鎖,拯救水深火熱中的人們。甚至說他們想

    小品文選刊 2017年18期2017-11-24

  • 晚清碑帖學的中和論
    1004)晚清碑帖學的中和論張 琪 (山西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 041004)為了傳承碑學和帖學的相容性研究,本文選取晚清時期包世臣和楊守敬兩位著名的書家對碑帖相容的觀點進行研究。體現碑為帖學,帖為碑用的中和藝術美。提倡其書學者在學習中沿著碑帖相容的大路實踐性的進行研究學習。碑帖;中和;晚清在中國美學史上存在著一種既有本質區別又有一定聯系的美,即作為普遍藝術和諧觀的中和之美。中和之美是古代中國的一種經典美?!耙幘貜男?,中和為的”儒家以仁愛為核心,它要求天人合

    大眾文藝 2017年15期2017-08-20

  • 書法品評的“標準”問題
    代碑學興起之前的帖學階段,書法品評都以“二王”父子為標準。第二階段,碑學的興起改變了帖學書法品評的標準,書法品評從以人為主轉向以作品為主,這是現代書法品評多元化時代的源頭。第三階段,當代書法品評標準走向“多元化”與“視覺化”?!娟P鍵詞】書法 品評 帖學 碑學 多元藝術的品評總是伴隨著藝術活動而展開的,只要有藝術欣賞就會伴隨相應的品評活動。不管是自省式的品鑒,還是對他人作品的評價,其中始終存在著一個“標準”的問題。對于書法品評“標準”問題的追問,不但有助于我

    中國藝術時空 2017年2期2017-05-30

  • 因生得秀色 ——明?董其昌《論畫冊》賞評
    21000)晚明帖學大家董其昌于《容臺集》自評道:“余書與趙文敏較,各有長短,行間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趙,若臨仿歷代,趙得十一,吾得十七。又趙書因熟得俗態,吾書因生得秀色?!彼J為趙氏書寫太純熟,快速書寫則有油滑和“意思淺薄”之弊,且筆力衰弱、筋骨不強而有“俗態”;自己因用筆生澀、意含生疏,反而倒有出人意表的秀美品格。平心而論,這一熟一生的比較,頗具辯證思想。它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書法自身發展的規律和來自社會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深刻影響。晚明時期,帖

    大眾文藝 2017年6期2017-04-22

  • 王乃勇的大草風
    剛之美,而與南派帖學的風流韻致相對應。這種看法似乎形成于1986年,河南墨海弄潮進京展之際。當時河南雄強的碑風給書壇帶來一種類似震驚的效果,而因為這也是河南新時期書法在書壇首次整體亮相,由這次展覽所產生的審美效應,便給當代書壇留下深刻印象,并形成書界觀照中原書法的審美共識與定勢。由此,當代書壇很少從帖學立場審視河南書法,即便是河南擁有不少以寫王鐸名世的書家乃至王鐸熱首先由河南書壇倡起并帶動起彌漫書壇的“明清調”,也難以改變書壇視河南帖學為弱勢的觀念。于是河

    大觀(書畫家) 2017年5期2017-03-22

  • 沈尹默寫給潘伯鷹的一組書信
    這種規范、嚴謹的帖學觀,呈現了一位帖學開拓者對于帖學的擔當,他的探索無疑賦予了近現代帖學更為理性和積極的內涵。從這個意義來說,任何對沈尹默在近現代帖學開拓上的輕視和否定都是不恰當的。也正因為有他對帖學的開拓,新一批帖學作者才有可能在此基礎上有著更加開闊的視野和更豐富的帖學表達經驗,獲得更為深入的書寫可能。沈尹默的作品風格是多樣的,這也許和他取法廣泛有很大關系?!皬拿啄蠈m經過智永、虞世南、褚遂良、懷仁等,上溯二王”??梢哉f,沈尹默的筆底里夾雜著、融合著較復雜

    中華書畫家 2016年9期2016-09-19

  • 何勇的米氏帖風
    矯方面,超出清代帖學群倫,獨步無兩。三、終清一代,書分兩途:前期至中期,趙、董帖風大化,籠罩書壇,以至釀成千人一面、軟媚浮靡之帖學末流;至乾嘉之際,乘帖學之壞,金石學大興。書家訪碑問古,于金石小學探研砥礪之余,復以金石碑版文字入書,遂釀成碑學潮流,帖學幾至傾覆。當此書史之大變局,米芾書風于帖學覆盆之下,也難見天日矣。四、在碑學強穆在《書法雅言》中對米芾的無端攻擊、嘲罵,便可以看出,米芾書法在以復古與倫理書法為尊的衛道者眼中是多么不堪。從徐渭開始,米芾在明代

    大觀(書畫家) 2016年3期2016-06-06

  • 王垿書法藝術研究
    調節變化”堅守著帖學陣地,是對康有為關于晚清“帖學大壞”觀點的有力反撥。同時亦反映出晚清書法審美取向的多樣化,豐富了帖學經典性的時代特征。王垿;垿體;晚清;書法藝術在青島近代書法史上,具有晚清宮廷大臣身份寓居青島的王垿,是位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作為一名獲得過京城“有匾皆書垿”美譽的著名書家和曾為“山東京官領袖”的王垿,在徙居青島之前,已經取得了多方面的聲望。但寓居青島的晚年生活,卻最終奠定了他在近代書法史上的地位。從1912年來青島定居,到1933年病逝于

    山東開放大學學報 2016年4期2016-04-03

  • 劉鴻田:帖學的守望者
    姜壽田劉鴻田:帖學的守望者姜壽田《從軍行》(右圖)三邊烽亂驚,十萬且橫行。風卷常山陣,笳喧細柳營。劍花寒不落,弓月曉逾明。會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劉鴻田/作從一個長時段的書史眼光來看,當代帖學仍還是處于一個恢復期,遠遠沒有達到一個歷史高度。這是由幾個方面的原因所造成和制約的。一是清代碑學強大的慣性與籠罩所造成的強勢碑學觀念還對當代書法構成牽制,使帖學發生主體的困難,難以獲得獨立的發展,并且碑帖結合的泛化觀念也造成碑帖的糾結,以致形成一種牢固的定式。在這種觀

    名家名作 2016年6期2016-02-07

  • 從“帖學”到“碑學”
    ,決定暫且放下“帖學”,走“碑學”一路,西北漢子要寫屬于西北漢子的書法??!生性愚魯,嘆時光匆匆,不敢稍有懈怠,回首竟已十二春秋!然筆未老,滿頭卻已飄雪,今獨立甲午歲末,只有仰天浩嘆了。翻檢舊作,良莠不齊,歸于一冊,完全是為了忘卻的紀念。未來還不好說,趁尚有腳力,路還得自己去走,那么,就將未來留給未來吧!臥雪廬是做夢的地方。我在臥雪廬純粹是為了做夢。要像漢字產生于生活,生活又因為漢字而有了詩文,隨后可愛的祖先就提著自己發明的毛筆滿世界即興揮灑了。字、文、書,

    時代人物 2015年9期2015-12-16

  • 宋伯魯書法散論
    00)【摘 要】帖學書法在中國書法史的長河里占據著主導地位,至晚清,帖學與碑學交錯影響著中國書壇。民國書法尤其是陜西書法在繼承晚清書法觀念的同時又有所改變,這一時期,由于碑學思想的批判,提倡帖學的書論增多,很多書家都在自發地研習帖學,因此,他們在創作風格上也較為自由,有些書家擅長小楷,有些書家擅長榜書,還有些書家吸取敦煌寫經以及簡牘帛書之精華。在當時碑學盛行的時風下,宋伯魯能堅守帖學,不為時風所擾,實屬不易,這與他長期所受的文化教育及自己的審美觀念有著密切

    戲劇之家 2015年15期2015-07-20

  • 基于對碑學與帖學的比較研究
    展到清朝,形成了帖學與碑學兩個學派,分別代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審美傾向,帖學所追求的是一種天真、飄逸之美,而碑學則標榜方正、勁健之美,即《周易》中所說的“陰柔之美”與“陽剛之美”、“乾之美”與“坤之美”。碑學和帖學都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符合陰陽之“大和”,剛柔并濟、碑帖融合方可使書法藝術家全方位吸收營養,這樣才能真正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書法藝術文化。關鍵詞:碑學;帖學;陰柔之美;陽剛之美;剛柔并濟中圖分類號:J292.2 ? ? ? ? ? ?文獻標識碼

    今傳媒 2015年9期2015-05-30

  • 碑學與帖學之辯究
    ,這就有了碑學和帖學.在當下的書法學習情境中,碑學與帖學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傳統書學。換而言之,對于傳統書學的學習與傳承,我們無法逾越碑學與帖學而言其它。當今,從事書法創作與書法工作者,表層上似乎對碑學與帖學有著清晰的認識,而其實不然。如對帖學的認識,直至清代中期大學者阮元在他的《南北書派論》和《北碑南帖論》中提出:“短箋長卷,意態揮灑,則帖善其長。界格方嚴,法書深刻,則碑具勝法”。同時的學者錢泳在《書學》中進一步闡釋前者的觀點:“南派乃江左風流,疏放妍妙,易

    劍南文學 2014年2期2014-08-26

  • 日常書寫與書法創作 不同步現象管窺
    碑學家又擺脫不了帖學,日常的書信往來、手札等大都是用行書、行楷、行草之類書寫。這種在理論上批判帖學,日常書寫中又擺脫不了帖學的矛盾現象,值得研究。一“碑學之興,乘帖學之壞”。碑學是在帖學衰微之際趁勢發展起來的。究其原因,馬宗霍在《書林藻鑒》中將其歸結為:“先是雍正、乾隆間,文字之獄甚嚴,通人學士,含毫結舌,無所攄其志意,因究心于考古。小學既昌,談者群借金石以為證經訂史之具。金石之出土日多,摹拓之流傳亦日廣。初所資以考古者,后遂資以學書。故碑學之興,又金石學

    文史雜志 2014年4期2014-08-08

  • 清遠養拙碑之學
    書法藝術;碑學;帖學;書法風格;設計藝術;文化價值中圖分類號:J20文獻標識碼:A碑學也可以說是顯學,一般學者不輕易觸碰。對于傳統意義上的碑學而言,我可以說是個門外漢。孩童時代的繪畫夢想,加之書畫同源的原初想法,我骨子里浸染的傳統文人氣息和溫情主義理想,對碑刻、拓本的鑒讀有著濃厚的興趣,也慢慢知道了關于“碑”的一鱗半爪。所謂碑學,泛指研究考證碑刻源流、時代,鑒別碑刻拓本的種類、年代、真偽和識別金石當中古文字結體的一門學問。與“帖學”相對。碑學始于宋代,興盛

    藝術百家 2014年2期2014-07-18

  • 清代唐楷:帖學到碑學的橋梁
    10012)一、帖學在清代的衰落在中國書法史上,“帖學”、“碑學”概念都是直到清末才由康有為首先提出:“晉人之書,流傳曰帖,其真跡至明,猶有存者,故宋元明人之為帖學宜也?!拦庵?,碑學中興,蓋事勢推遷不能自已也?!雹佟稓v代書法論文選》,第754、804頁,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版。在清代,“碑學”與“帖學”各有兩層含義。對于“碑學”,一是指研究考訂碑刻源流、時代、體制以及文字內容、拓本真偽和書寫特點等的學問,屬金石學的范疇。二是指崇尚碑刻的書風、書派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年3期2012-04-09

  • 帖學不繼碑學未成碑帖相融的稚弱 ——清代書法反思*
    比稍顯不足。清代帖學沒有很好繼承和發展前代成就,碑學理論建構和實踐存在諸多問題,后期沈曾植等人在碑帖相融方面作出一些探索和實踐,值得肯定,但碑帖相融尚顯稚弱。一、 帖學不繼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指出:“國朝書法有四變:康、雍之世,專仿香光;乾隆之代,競講子昂;率更貴盛于嘉、道之間;北碑萌芽于咸、同之際?!盵1]32簡明點出清代書法藝術發展脈絡。清代書法可大致分“帖學”和“碑學”兩個創作流派體系和發展階段。從碑學體系的建立,對傳統帖學的打破、滲透直到碑帖相

    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年2期2011-03-18

  • 帖學價值范式的確立
    姜壽田在當代帖學轉換中,張旭光無疑是一個開風氣之先的人物。他以自身對二王帖學的深入研悟和卓犖實踐將當代帖學的實踐與認識水平推到一個新的境地。我們有理由認為,當代書法的歷史性演進在很大程度上已取決于帖學在當代的進展,這也同時使得帖學復興面臨著一個自清代碑學以來難得的書史機遇。清代的籠罩性影響,使得整個近現代書法史都處于碑學的整體籠罩之下,碑學對帖學的貶抑使人們形成一個帖學失效的集體無意識,似乎帖學只能是碑學的附庸,只能在碑學的范式內提供有限的資源,而任何帖學

    文藝生活·上旬刊 2009年5期2009-08-07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