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洛

  • 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河洛文化”誠征佳作
    0年的帝王之都,河洛大地為中華民族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文化遺產——河洛文化。河洛地區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其博大厚重的文化積淀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并將繼續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背景下,我刊自1996年(時為《洛陽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開設“河洛文化”欄目至今,已發表與河洛地區文化、文學、歷史、考古、哲學、經濟有關的稿件數百篇,被人大復印資料等重要文摘刊物全文轉載多篇,曾獲得李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年5期2023-12-17

  • 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河洛文化”誠征佳作
    寶貴的文化遺產:河洛文化。河洛地區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其博大厚重的文化積淀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并將繼續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大背景下,我刊自1996年(時為《洛陽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開設“河洛文化”欄目至今,已發表與河洛地區文化、文學、歷史、考古、哲學、經濟有關的稿件數百篇,被人大復印資料等重要文摘刊物全文轉載多篇,曾獲得李學勤、朱紹侯、高敏和王子今等知名學者賜稿并高度稱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年3期2023-08-07

  • 河洛文化的內涵及傳播途徑
    陳肖雄河洛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錨定特定歷史時期內地域文明發展方向,全方位探究河洛文化起源與演變歷史,勾勒其文化發展脈絡框架,是尋找中華文明之根、華夏精神之魂的創新舉措,具有增強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的作用。當下,河洛地區應立足國際視野與全局視野,重新審視河洛文化在新媒體時代的創新傳播路徑,以時代精神盤活河洛文化生命力,展示與守護好先輩留存的寶貴文化遺產,更好地傳承與弘揚河洛文化的精神內涵,為推進河洛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別樣的光彩貢獻力量。

    黃河黃土黃種人 2023年5期2023-08-01

  • 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河洛文化”誠征佳作
    寶貴的文化遺產:河洛文化。河洛地區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其博大厚重的文化積淀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并將繼續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大背景下,我刊自1996年(時為《洛陽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開設“河洛文化”欄目至今,已發表與河洛地區文化、文學、歷史、考古、哲學、經濟有關的稿件數百篇,被人大復印資料等重要文摘刊物全文轉載多篇,曾獲得李學勤、朱紹侯、高敏和王子今等知名學者賜稿并高度稱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年1期2023-04-07

  • 弘揚河洛文化的路徑探析
    451464)河洛文化是以洛陽為中心的黃河、洛河交匯地區優秀傳統文化的總和,是黃河文化的源頭,是中華文化的核心。河洛文化構成了中華文化深厚的基礎,推動了中華文明的繁榮昌盛,在延續中華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河洛文化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同時也存在不足,需從五大工程著手,推進其在新時代發揚光大。一、“三個度”:弘揚河洛文化的做法與成效(一)搭建平臺,挖深度20世紀80年代初,洛陽人文社科界首先提出了“河洛文化”的命題并開始研究。198

    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6期2023-01-23

  • 河洛民間文學跨媒介傳播研究
    特性高度契合。而河洛民間文學如河圖洛書、玄奘西游、帝王傳說等豐富多樣的民間敘事,更適合通過跨媒介傳播重構并形成新的故事。這不但可以使我們在更廣泛的文化場景中理解河洛民間文學敘事與文學運作,同時可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構成更豐富多彩的公共文化空間。河洛民間故事的變異性,更多依賴媒介融合和創新,從而獲得新時代價值生成的社會文化機遇。一、文學傳播與河洛民間文學傳播研究現狀研究跨媒介傳播對文學發展演變的影響和產生的文化價值,是本世紀以來文學研究的重點和熱點。如陳平原

    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6期2023-01-23

  • 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河洛文化”誠征佳作
    貴的文化遺產——河洛文化。河洛地區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其博大厚重的文化積淀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并將繼續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大背景下,我刊自1996年(時為《洛陽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開設“河洛文化”欄目至今,已發表與河洛地區文化、文學、歷史、考古、哲學、經濟有關的稿件數百篇,被人大復印資料等重要文摘刊物全文轉載多篇,曾獲得李學勤、朱紹侯、高敏和王子今等知名學者賜稿并高度稱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6期2023-01-05

  • 鄉村振興背景下河洛文化在農村文化建設中的作用探析
    430205)河洛文化在自夏商至隋唐兩千余年的歷史中一直都處于華夏文化的主流地位,是悠久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少考古證據表明,河洛地區是古代中國各地中最早建立國家政權,并步入早期文明社會階段的地區。河洛文化無疑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是中國古代文明的中心文化。河洛文化是河洛地區形成的特色地域性文化??紦妒酚洝へ浿沉袀鳌房芍?,河洛地區指的就是黃河中游地區與洛水流域。結合華夏文明歷史進程,河洛文化不僅涵蓋了夏商周三代文明,其中包括春秋戰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22年16期2022-12-03

  • 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河洛文化”誠征佳作
    貴的文化遺產——河洛文化。河洛地區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其博大厚重的文化積淀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并將繼續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大背景下,我刊自1996年(時為《洛陽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開設“河洛文化”欄目至今,已發表與河洛地區文化、文學、歷史、考古、哲學、經濟有關的稿件數百篇,被人大復印資料等重要文摘刊物全文轉載多篇,曾獲得李學勤、朱紹侯、高敏和王子今等知名學者賜稿并高度稱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2期2022-11-24

  • 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河洛文化”誠征佳作
    貴的文化遺產——河洛文化。河洛地區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其博大厚重的文化積淀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并將繼續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大背景下,我刊自1996年(時為《洛陽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開設“河洛文化”欄目至今,已發表與河洛地區文化、文學、歷史、考古、哲學、經濟有關的稿件數百篇,被人大復印資料等重要文摘刊物全文轉載多篇。該欄目多次被評為“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理工農醫院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4期2022-11-24

  • 河洛文化研究的多學科參與探析
    471023)河洛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核心文化[1]。華夏文明的第一縷曙光,就升起在黃河與洛河交匯的河洛地區。河洛文化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在我國5 000多年文明史上,黃河流域有3 000多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關中文化、齊魯文化等[2]。河洛文化雖以地域命名,但其文化內核與影響早已超出了河洛地區的地理范圍,在黃河文化、中華文明的發展進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5期2022-10-17

  • 講好“黃河故事”弘揚河洛文化
    華民族的根和魂。河洛文化是黃河文化的源頭和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的形勢下,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對弘揚河洛文化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深遠的意義。一、河洛文化的內涵河洛文化是指起源于河洛地區的區域性文化。河洛地區是指以洛陽為中心,東至鄭州、開封,西抵潼關華陰,南到汝州、禹州,北達濟源、晉南這一廣大區域。河洛文化的內涵極為豐富,包含河洛地區史前考古學文化、三皇五帝文化、河圖洛書、五大學說學派、制度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姓氏文化、文物典籍及

    黃河黃土黃種人·水與中國 2022年8期2022-09-02

  • 太極三部曲Ⅲ·河洛
    《太極三部曲Ⅲ·河洛象》 李英杰 攝《太極三部曲Ⅲ·河洛象》 李英杰 攝《太極三部曲Ⅲ·河洛象》 李英杰 攝《太極三部曲Ⅲ·河洛象》 李英杰 攝《太極三部曲Ⅲ·河洛象》 李英杰 攝河圖、洛書是古人對天地自然、宇宙時空和地理的認知,以及自身存在的切身觀察與感悟??梢越忉尀椋汉訄D本是星圖,其用為地理,故在天為象,在地成形也;洛書是關于空間的表達,包括東、西、南、北方向。河圖、洛書的圖式還反映出中國人對數字的崇拜及時空觀念。我生活在河洛地區,受河圖、洛書的啟示,

    攝影世界 2021年12期2021-12-09

  • 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河洛文化”誠征佳作
    貴的文化遺產——河洛文化。河洛地區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其博大厚重的文化積淀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并將繼續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大背景下,本刊自1996年(時為《洛陽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開設“河洛文化”欄目至今,已發表與河洛地區文化、文學、歷史、考古、哲學、經濟有關的稿件數百篇,被人大復印資料等重要文摘刊物全文轉載多篇,曾獲得李學勤、朱紹侯、高敏和王子今等知名學者賜稿并高度稱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4期2021-11-30

  • 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河洛文化”誠征佳作
    貴的文化遺產——河洛文化。河洛地區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其博大厚重的文化積淀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并將繼續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大背景下,本刊自1996年(時為《洛陽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開設“河洛文化”欄目至今,已發表與河洛地區文化、文學、歷史、考古、哲學、經濟有關的稿件數百篇,被人大復印資料等重要文摘刊物全文轉載多篇,曾獲得李學勤、朱紹侯、高敏和王子今等知名學者賜稿并高度稱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2期2021-11-29

  • 河洛中藥文化價值融入高職中藥類專業產教融合的若干思考
    珮丹◆摘? 要:河洛中藥文化是中醫藥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化產教融合培養應用型人才是當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樹立河洛中藥文化品牌,將河洛中藥文化標簽意識帶入企業,創新發展頂崗實習教學活動,促進高職教育和中藥產業共同發展;通過河洛中藥文化宣傳,發展不限于中藥實體產品的新興產業,拓寬高職中藥專業畢業生就業方向;通過河洛中藥文化研學活動,培養地區性人才,服務河洛地區經濟發展?!絷P鍵詞:河洛;中藥文化;產教融合1河洛文化及河洛中藥文化價值河洛地區

    速讀·中旬 2021年12期2021-10-14

  • 河洛大鼓傳承河洛文化
    的腦海里。說書是河洛大鼓的俗稱,早期被人們稱為“大鼓書”“鼓碰弦”“鋼板書”,是我國傳統曲藝音樂品種,也是河洛地區獨特的說唱藝術瑰寶。2006年,河洛大鼓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周總理命名的豫西新曲種河洛大鼓起源于清光緒末年,是流行在河洛地區的一個較年輕曲種,有百年歷史。據老藝人相傳,大約在1900年前后,洛陽一帶流行一種琴書,在墜琴伴奏下,藝人閉目端坐,唱腔低沉,節奏緩慢,在群眾中不太受歡迎。后來南陽鼓兒詞藝人李四來洛陽,和琴書藝人同臺演出

    農家參謀 2021年8期2021-10-12

  • 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河洛文化”誠征佳作
    貴的文化遺產——河洛文化。河洛地區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其博大厚重的文化積淀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并將繼續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大背景下,我刊自1996年(時為《洛陽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開設“河洛文化”欄目至今,已發表與河洛地區文化、文學、歷史、考古、哲學、經濟有關的稿件數百篇,被人大復印資料等重要文摘刊物全文轉載多篇,曾獲得李學勤、朱紹侯、高敏和王子今等知名學者賜稿并高度稱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1期2020-12-20

  • 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河洛文化”誠征佳作
    貴的文化遺產——河洛文化。河洛地區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其博大厚重的文化積淀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并將繼續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大背景下,本刊自1996年(時為《洛陽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開設“河洛文化”欄目至今,已發表與河洛地區文化、文學、歷史、考古、哲學、經濟有關的稿件數百篇,被人大復印資料等重要文摘刊物全文轉載多篇,曾獲得李學勤、朱紹侯、高敏和王子今等知名學者賜稿并高度稱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6期2020-12-20

  • 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河洛文化”誠征佳作
    貴的文化遺產——河洛文化。河洛地區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其博大厚重的文化積淀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并將繼續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大背景下,我刊自1996年(時為《洛陽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開設“河洛文化”欄目至今,已發表與河洛地區文化、文學、歷史、考古、哲學、經濟有關的稿件數百篇,被人大復印資料等重要文摘刊物全文轉載多篇,曾獲得李學勤、朱紹侯、高敏和王子今等知名學者賜稿并高度稱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2期2020-12-20

  • 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河洛文化”誠征佳作
    貴的文化遺產——河洛文化。河洛地區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其博大厚重的文化積淀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并將繼續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大背景下,我刊自1996年(時為《洛陽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開設“河洛文化”欄目至今,已發表與河洛地區文化、文學、歷史、考古、哲學、經濟有關的稿件數百篇,被人大復印資料等重要文摘刊物全文轉載多篇,曾獲得李學勤、朱紹侯、高敏和王子今等知名學者賜稿并高度稱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3期2020-12-20

  • 河洛文化傳播途徑研究
    471023)河洛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我國古代,河洛地區是河洛文化的傳播中心和中外文化匯集的中心。千百年來,河洛文化在中華大地經過了孕育、發展、輝煌、衰落和復興等多個階段,為中國古代和近代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精神引領作用,也對現代和當代中國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文化推動作用。探討河洛文化的傳播途徑,梳理傳統傳播途徑,提出新的傳播途徑,對于促進河洛文化的傳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河洛文化傳播的傳統途徑文化傳播的途徑受到時代的物質文明條件

    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6期2020-03-03

  • 河洛大鼓藝術特色與保護研究
    121000)河洛大鼓流傳于民間,在民間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河洛大鼓經過不斷發展,在唱腔板式、語言發音、題材內容等方面呈現出豫西獨有的藝術特色。在信息時代大潮的沖擊下,河洛大鼓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抓住機遇,做好傳承與創新,不斷豐富河洛大鼓藝術內涵,應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挑戰,是恢復河洛大鼓往昔的生機與活力的起點。一、河洛大鼓的歷史沿革河洛大鼓源于清末,發展至今已有百余年歷史。其憑借獨特的藝術形式,豐富了河南地區的曲藝文化內容,促進了中國曲藝文化的多

    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0年1期2020-02-24

  • 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河洛文化”誠征佳作
    貴的文化遺產——河洛文化。河洛地區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其博大厚重的文化積淀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并將繼續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大背景下,我刊自1996年(時為《洛陽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開設“河洛文化”欄目至今,已發表與河洛地區文化、文學、歷史、考古、哲學、經濟有關的稿件數百篇,被人大復印資料等重要文摘刊物全文轉載多篇,曾獲得李學勤、朱紹侯、高敏和王子今等知名學者賜稿并高度稱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4期2020-01-07

  • 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河洛文化”誠征佳作
    貴的文化遺產——河洛文化。河洛地區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其博大厚重的文化積淀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并將繼續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大背景下,本刊自1996年(時為《洛陽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開設“河洛文化”欄目至今,已發表與河洛地區文化、文學、歷史、考古、哲學、經濟有關的稿件數百篇,被人大復印資料等重要文摘刊物全文轉載多篇,曾獲得李學勤、朱紹侯、高敏和王子今等知名學者賜稿并高度稱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5期2020-01-06

  • 中華源·黃河魂 ——2020年河洛文化研討會成功舉辦
    河魂”2020年河洛文化研討會在河南科技大學成功舉行。此次會議由中國河洛文化研討會、河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政協洛陽市委員會、中共洛陽市委宣傳部等單位主辦,洛陽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洛陽市社會科學院、河南科技大學承辦。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等社科機構、高等院校以及洛陽市有關部門的河洛文化研究專家100余人參加會議。研討會圍繞“中華源·黃河魂——保護、傳承與弘揚河洛文化”重要主題展開,深入挖掘河洛文化的時代價值,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5期2020-01-06

  • 近年來河洛文化研究綜述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span class="hl">河洛文化是以洛陽為中心的區域文化,是中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和主流。河洛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核心文化,還是連接海峽兩岸的重要紐帶。深入研究河洛文化對探討中華文明的起源、傳承與影響有著重要意義,在全世界華人、華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文化的認同和國家認同方面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也是深化改革、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需要。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河洛文化研究已歷經40年的風風雨雨,尤其是近年來取得

    文化學刊 2019年10期2019-12-26

  • 河洛文化研究述論
    李 喬河洛文化研究是從20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的,到現在已經走過將近30年的歷程。對于河洛文化研究的情況,此前不少學者做過總結回顧①張新斌:《河洛文化若干問題的討論與思考》,《中州學刊》2004第5期;李曉燕:《二十年來河洛文化研究述評》,《東北史地》2011年第6期;李振宏:《大陸學界河洛文化研究的現狀及問題》,《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2期;陳習剛:《二十五年來河洛文化研究的回顧、反思與前瞻——以鄭州“河洛文化研究高層論壇(2014)”為中心》,《洛

    地域文化研究 2019年4期2019-12-14

  • 河洛大鼓
    會有這樣的記憶。河洛大鼓,河南傳統地方曲種之一,俗稱“說書”,是一種以說、唱為藝術表演手段,敘述故事、塑造人物、表達思想感情、歌唱社會生活的傳統音樂。發源于河南偃師,興于鞏義,流行于洛陽、孟津、登封等地。其演唱藝術形式有十一種詞牌,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曲目有《劉公案》《雙打擂》《大紅袍》《大八義》《小八義》等。河洛大鼓起源于清末民初,是流行在河洛地區一個較年輕的曲種,它有百年歷史。據老藝人說,相傳大約在1900年前后洛陽一帶流行一種琴書,只有墜琴伴奏,藝人閉目

    農家參謀 2019年11期2019-11-26

  • “后非遺時代”的河洛大鼓調查與教學實踐研究
    50001)一、河洛大鼓的起源與發展河洛大鼓起源于清末民初發源于偃師,具有濃郁的豫西地方特色,也稱大鼓京腔,是一種以說、唱為演出方式,來敘述事情的悲歡離合、塑造各色人物形象、表達人物內心深處的情感、歌唱社會美好生活的傳統音樂藝術。河洛大鼓是洛陽土生土長的一種曲藝藝術,是洛陽人民智慧與創造力的結晶,表演內容多為反應普通百姓生活狀態的一門親和藝術,他與眾多傳統音樂一樣都經歷了從初創到成熟的成長過程。河洛大鼓的發展可謂是由曾經的高朋滿座到現在的門可羅雀,經歷了各

    黃河之聲 2019年3期2019-01-25

  • 河洛文化“可久可大”之道與文化自信
    世罕有的規模。就河洛文化而論,中華文化的上述特點,都體現得極為充分。作為中國本土文化源頭性質的文化,河洛文化恰恰具備了中國文化中“可大”和“可久”的基本特質。發掘出河洛文化的“可久可大”之道,能大致明晰我們為什么能獲得更多的文化自信。因此,河洛文化對文化自信建設的最可能的貢獻,首先就在于其“可久可大”之道中。河洛文化在整個中華文化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程有為先生說:“河洛文化是中原文化和黃河流域文化的核心,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無可替代的地位

    中州大學學報 2019年2期2019-01-04

  • 河洛大鼓傳承的思考
    天獨厚的優勢,1河洛大鼓是上世紀初期在洛陽周邊出現的,同時也是洛陽地區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曲藝演繹形式,其源于洛陽琴書,并逐漸發展成一種極具地方特色的曲藝形式。但是由于資金、聽眾等多方面的限制都使河洛大鼓面臨消失的困境,所以加強對河洛大鼓保護和傳承是當前政府急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對河洛大鼓的發展現狀以及傳承中問題分析等進行探討,進而總結出河洛大鼓的傳承對策。一、河洛大鼓的起源和發展河洛大鼓起源于河南省洛陽周邊地區,處于黃河和洛水的交匯處,北臨黃河、西接秦嶺

    大眾文藝 2018年19期2018-07-13

  • 考證“河洛”之“洛”的地點問題
    字說和圖畫說等。河洛圖書的真實性有待進一步的探究,既然有此說,那么此處的“洛”確指哪里?《易?系辭上》:“天生神物,圣人則之;天地變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兇,圣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雹佟掇o?!?“河圖洛書”條下說:傳說伏羲氏時,有龍馬從黃河出現,背負“河圖”;有神龜從洛水出現,背負“洛書”。伏羲根據這種“圖”、“書”畫成八卦,此即《周易》的來源。有人認為禹治洪水時,上帝賜給他以《洪范九疇》(《尚書?洪范》),劉歆認為《洪范》即洛書??装矅?/div>

    長江叢刊 2017年33期2017-11-15

  • 河洛大鼓:漸漸消失的天籟
    并沒有人說是聽“河洛大鼓”。相比“河洛大鼓”這一名字的由來,并不是始來就有的,而是后人對這一表演形式的規范稱謂罷了。是說書也好,是河洛大鼓也好,在沒有學會讀小說之前,就是先從說書人那里知道了《包公案》《施公案》《劉公案》《綠牡丹》《大八義》《小八義》等。當時晚上聽了,第二天到了學校,能敲著課桌學唱一段的同學大有人在。河洛大鼓之于我們的童年,不亞于今天的城里孩子們上網打游戲……河洛琴音已百年河洛大鼓,起源于清末民初,是在洛陽琴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洛陽琴書舊

    時代報告 2017年8期2017-09-14

  • 河洛體育文化在高校中的傳承與創新
    471934)河洛體育文化在高校中的傳承與創新李智霞(洛陽師范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河南洛陽 471934)河洛體育文化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河洛體育文化在高校中的傳承對培養當代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提升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義.河洛體育文化在高校中的傳承與創新途徑有三方面:挖掘資源,創新河洛體育項目;舉辦“大學生體育文化節”比賽活動;定期舉辦河洛體育文化知識講座.體育文化;河洛體育文化;傳承創新1 河洛體育文化《易經.系辭上》說:“河出圖, 洛出

    洛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7年8期2017-03-12

  • 全國高校社科期刊優秀欄目“河洛文化”誠征佳作
    科期刊優秀欄目“河洛文化”誠征佳作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5 000年的悠久歷史,3 000年的文化中心,1 600年的帝王之都,為中華民族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文化遺產——河洛文化。河洛地區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大背景下,我刊(原《洛陽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自1996年開設了“河洛文化”欄目,至今已發表與河洛地區文化、文學、歷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6期2017-02-25

  • 全國高校社科期刊優秀欄目“河洛文化”誠征佳作
    科期刊優秀欄目“河洛文化”誠征佳作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5 000年的悠久歷史,3 000年的文化中心,1 600年的帝王之都,為中華民族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文化遺產——河洛文化。河洛地區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大背景下,我刊(原《洛陽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自1996年開設了“河洛文化”欄目,至今已發表與河洛地區文化、文學、歷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5期2017-02-24

  • 全國高校社科期刊優秀欄目“河洛文化”誠征佳作
    科期刊優秀欄目“河洛文化”誠征佳作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5 000年的悠久歷史,3 000年的文化中心,1 600年的帝王之都,為中華民族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文化遺產——河洛文化。河洛地區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大背景下,我刊(原《洛陽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自1996年開設了“河洛文化”欄目,至今已發表與河洛地區文化、文學、歷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2期2017-02-23

  • 全國高校社科期刊優秀欄目“河洛文化”誠征佳作
    科期刊優秀欄目“河洛文化”誠征佳作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5 000年的悠久歷史,3 000年的文化中心,1 600年的帝王之都,為中華民族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文化遺產——河洛文化。河洛地區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大背景下,我刊(原《洛陽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自1996年開設了“河洛文化”欄目,至今已發表與河洛地區文化、文學、歷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3期2017-02-23

  • 全國高校社科期刊優秀欄目“河洛文化”誠征佳作
    科期刊優秀欄目“河洛文化”誠征佳作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5 000年的悠久歷史,3 000年的文化中心,1 600年的帝王之都,為中華民族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文化遺產——河洛文化。河洛地區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大背景下,我刊(原《洛陽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自1996年開設了“河洛文化”欄目,至今已發表與河洛地區文化、文學、歷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4期2017-02-23

  • 根在河洛 心歸華夏 ——河洛文化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 戎戒根在河洛 心歸華夏 ——河洛文化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戎戒煌煌祖宗業,永懷河洛間。悠悠古都城,十年再聚首。2016年9月21日至22日,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河南省政協、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主辦的第十四屆河洛文化研討會,在九朝古都洛陽市召開。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顧問盧展工出席并講話。來自祖國大陸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香港、臺灣和美國、韓國的專家學者200余人,圍繞河洛文化與“一帶一路”、河洛文化的“核”與“魂”、河洛文化與程朱理

    統一論壇 2016年6期2017-01-04

  • 全國高校社科期刊優秀欄目“河洛文化”誠征佳作
    科期刊優秀欄目“河洛文化”誠征佳作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5000年的悠久歷史,3000年的文化中心,1600年的帝王之都,為中華民族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文化遺產———河洛文化。河洛地區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大背景下,我刊(原《洛陽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自1996年開設了“河洛文化”欄目,至今已發表與河洛地區文化、文學、歷史、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6期2016-03-07

  • 第十三屆河洛文化學術研討會在臺灣新北市召開
    至14日,由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臺灣中華僑聯總會聯合主辦的第13屆河洛文化學術研討會在臺灣新北市隆重召開。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主任、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會長楊崇匯,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干以勝,省政協副主席、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鄧永儉,九屆省政協副主席、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陳義初,臺灣中華僑聯總會理事長簡漢生、海貿會會長暨?;鶗麻L江丙坤、海峽兩岸民意交流基金會董事長饒穎奇以及省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省社科院、洛陽市、洛陽師范學院等有關

    協商論壇 2015年10期2015-08-15

  • 河洛文化”欄目面向海內外誠征稿件
    ?“河洛文化”欄目面向海內外誠征稿件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類的精神家園。5 000年的悠久歷史,3 000年的文化中心,1 600年的帝王之都,為中華民族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文化遺產——河洛文化。河洛地區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歷史背景下,我刊(原《洛陽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自1996年開設了“河洛文化”欄目,至今已發表與河洛地區文化、文學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2期2015-03-20

  • 河洛文化”欄目面向海內外誠征稿件
    ?“河洛文化”欄目面向海內外誠征稿件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類的精神家園。5 000年的悠久歷史,3 000年的文化中心,1 600年的帝王之都,為中華民族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文化遺產——河洛文化。河洛地區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歷史背景下,我刊(原《洛陽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自1996年開設了“河洛文化”欄目,至今已發表與河洛地區文化、文學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6期2015-03-17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秦璇河洛大鼓是以河南方言為載體,以說唱為主要形式的民間藝術,作為尤為珍貴的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地某個特定時期的文化風俗與生活面貌,對于我國語言文化的研究具有不容忽視的價值。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有了諸多變化,一系列傳統的民間藝術逐漸被人們所忽視,同樣,河洛大鼓的發展以及傳承也面臨困境。因此,從事河洛大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及傳承的研究不僅有利于我國優秀的文化傳統的繼承、發展,而且能夠促進社會的和諧、進步。一、河洛大鼓的發展及文化

    決策探索 2014年20期2014-11-07

  • 河洛文化保護、開發、利用問題研究
    471023)河洛文化是區域文化,是古今生活在河洛區域的河洛人創造出來的物質與精神文化的總稱。河洛文化在現今大多數人看來雖不如齊魯文化、楚文化那樣聲名顯赫,但它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卻占有重要的根源性文化地位,長期以來曾是華夏文化的根基與源泉,具有相對完善的體系結構和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在精神上它追求和合,強調多樣性與差異性下的包容;在內容上它豐富多元,輻射文化的各個層面。在某種程度上,河洛文化是探尋人類前進的質素,是振興文化的地域特色基因。對其進行保護、開

    焦作大學學報 2012年3期2012-08-15

  • 河洛文化保護、開發、利用的原則
    471023)“河洛地區是指以洛陽為中心,東至鄭州、中牟一線,西抵潼關、華陰,南以汝河、潁河上游的伏牛山脈為界,北跨黃河,以汾水以南的焦作、濟源、沁陽一線為界”。[1]河洛文化是河洛地區創造出的物質與精神文化的總和。作為區域文化,它具有顯著的地域特征與地方特色;作為中原文化的核心,它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又占有重要的根源性文化地位,長期以來曾是華夏文化的根基、源泉與紐帶。隨著文化熱的升溫、區域文化的方興未艾,河洛文化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兼容并蓄的包容性顯現于世人

    黑龍江史志 2012年16期2012-08-15

  • 河洛文化研究歷史分期的意識形態
    471023)論河洛文化研究歷史分期的意識形態劉保亮(洛陽理工學院中文系,河南 洛陽471023)河洛文化研究存在“厚古薄今”的思想障礙。北宋之后的河洛文化被打入冷宮,除了文化自戀心理之外還有文化霸權和文化基礎主義作祟。研究當代河洛文化是對整體性河洛文化的一次時空穿越,可以清晰地勾勒地域傳統的演變軌跡,呈現地域自古至今交錯疊印的人文巖層。河洛文化;地域文化;傳統文化;歷史分期河洛文化不是塵封于歷史歲月的化石,而是古今貫通流動不息的長河,任何抽刀斷水的割裂與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年1期2012-04-07

  • 第十屆河洛文化學術研討會在臺北成功舉辦
    楊海中第十屆河洛文化學術研討會在臺北成功舉辦楊海中在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的具體指導下,由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臺灣中華僑聯總會聯合主辦的第十屆河洛文化學術研討會于2011年4月15—17日在臺北舉行,研討會的主題為“河洛文化與臺灣”。來自海峽兩岸、港澳地區以及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美國、越南、澳大利亞、新西蘭、菲律賓、阿根廷等國的專家學者及僑團代表各方面人士近400人與會(大陸約200人)。在隆重、熱烈、活躍的氣氛中,先后有70多位專家學者在大會和分組會上

    閩臺文化研究 2011年2期2011-11-19

  • 河洛地區的 《詩經》及其價值、開發和保護*
    471003)論河洛地區的 《詩經》及其價值、開發和保護*王 燦 韓宏韜(河南科技大學,河南 洛陽 471003)《詩經》與河洛地域的關系非常密切,有相當多的《詩經》篇章就是反映了河洛地區的生活和文化,或產生于河洛地域;這其中應該包括《周南》、《小雅》的全部和《召南》的一部分。這些產生于河洛地域的《詩經》篇章對中國文學和中國文化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具有很大的文化價值和現實意義,在河洛地域文化的發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復原、加強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等方面,

    楚雄師范學院學報 2011年8期2011-08-15

  • 河洛文學研究存在的問題與文化突圍*
    陽471023)河洛文學研究存在的問題與文化突圍*劉保亮(洛陽理工學院中文系,河南洛陽471023)河洛文學是地域、文化、文學三者的共生互創。河洛作家研究要探尋創作主體的情感地理,從“地方親屬關系”中呈現地域文化人格與原型意象。河洛作品研究重在解析文本的地域文化品質,揭示河洛理學文化、宗教文化、王都文化等對河洛文學的“深度構成”。河洛文學史的書寫要凸顯長河意識、多元意識、當代意識。對河洛文學的研究,既是對文學傳統的追憶與眷戀,也是對今天的聆聽、關注、闡釋與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年6期2010-03-20

  • 第八屆河洛文化國際研討會在平頂山召開
    ,共同參加第八屆河洛文化國際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由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政協河南省委員會、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主辦,平頂山市人民政府、政協平頂山市委員會承辦,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河南省外事僑務辦公室、河南省臺灣事務辦公室、河南省歸國華僑聯合會協辦。21日至22日,與會代表以大會發言和分組討論兩種形式就“河洛文化與姓氏文化”這一主題展開研討,對三代文明與姓氏起源,臺灣姓氏與河南淵源關系,古代河洛移民與河洛文化傳播,海內外名人家族與河南尋根,郡望、堂號與河南歷史文

    中州學刊 2009年6期2009-12-30

  • 河洛文化(外一首)
    羲手中出,寫下了河洛文化的最初?;閱视旨奕?四季來祈福,倉頡造字傳千古,孕育著最初的華夏民族。三皇五帝禪讓著刀耕火種的幸福,讓華夏民族浸染著遠古的謙讓和滿足,經書典籍一路吟誦著詩詞歌賦,五大學說概括著河洛文化的全部??刺煊卸喔?看地有多大,天地間寫不下這河洛文化。求風調雨順,有諸子百家,都在這河洛文化里生根發芽。歌皇天厚土,唱金戈鐵馬,河洛文化里蘊藏著日月的精華。繪天地運行,算天文歷法,都在這河洛文化里悄然的融化。論語找不到一個詞語,來表達你對國人的意義,

    詞刊 2009年8期2009-08-3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