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疝囊

  • 橫斷疝囊疝囊剝離應用于腹腔鏡經腹腔腹膜前疝修補術治療單側腹股溝斜疝患者的效果
    墜脹,治療不及時疝囊可進行性增大,對腹壁造成損傷,當發展為嵌頓性疝或絞窄性疝時易引起腸壞死和腸梗阻,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2]?,F階段該疾病的主要治療方式為手術治療[3],隨著腔鏡手術的發展,腹腔鏡經腹腔腹膜前疝修補術(TAPP)已成為該疾病的常用治療方式[4]。該手術方案中可以選擇直接橫斷和剝離等方式對囊疝進行處理,但何種方式更利于患者的預后仍存在爭議。本文分別采用直接橫斷和剝離兩種方式對腹股溝斜疝患者進行治療,旨在探究其效果。1 資料與方法1.1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23年21期2023-11-09

  • 改良套扎法處理腹股溝直疝假性疝囊的臨床應用研究
    其重要原因在于假疝囊未進行恰當處理,因此指南推薦術中關閉假疝囊[3]。目前處理腹股溝直疝假疝囊的常用方法有釘槍固定法、傳統套扎法、腔內縫合及倒刺線縫合法等。受傳統套扎法處理直疝假疝囊及外科醫師常用的單純結扎止血法的啟發,本研究采用改良套扎法處理假疝囊,不僅操作簡單、安全、有效,而且價格低廉,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將體會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臨床資料選擇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82例腹股溝直疝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改良套扎組(n

    腹腔鏡外科雜志 2023年7期2023-08-17

  • 全腹膜外疝修補術中兩種疝囊處理方法應用效果的對比研究
    治療腹股溝疝時,疝囊大小直接影響手術進程,鏡下處理疝囊是手術的重要步驟,若處理不當,術后容易發生感染、陰囊水腫等并發癥,增加患者痛苦。目前,橫斷疝囊疝囊完全剝離是臨床常用的疝囊處理方式,但臨床上對于兩種疝囊處理方法尚無統一標準[3-4]。鑒于此,本研究對比分析TEP術中兩種疝囊處理方法的應用效果,以期為臨床醫師提供參考?,F將體會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臨床資料選擇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94例腹股溝疝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剝

    腹腔鏡外科雜志 2023年7期2023-08-17

  • 男性原發性腹股溝斜疝患者TAPP術中改良殘端疝囊處理方式的應用效果研究
    P術過程中,殘端疝囊的處理方法尤為重要,若不及時進行有效處理,患者術后易出現陰囊積液、積血、腫脹等情況,嚴重影響預后[3-4]。目前,臨床對于殘端疝囊是否剝離尚存在爭議。為進一步證實該兩種處理方式對患者臨床療效及預后情況,本研究將主要探討改良殘端疝囊處理方式在男性原發性腹股溝斜疝患者TAPP術中的應用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東莞市東南部中心醫院收治的50例男性原發性腹股溝斜疝患者納入研究。納

    海南醫學 2023年1期2023-01-18

  • Ⅲ型腹股溝斜疝患者經疝囊橫斷處理聯合TAPP治療的療效及安全性
    發揮良好效果,而疝囊處理為手術關鍵,尤其是Ⅲ型腹股溝斜疝者。本研究選取我院Ⅲ型腹股溝斜疝者112例,旨在對比不同疝囊處理方式的效果差異,以期為臨床優化治療術式提供依據?,F報道如下。1 資料和方法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Ⅲ型腹股溝斜疝患者112例為研究對象,采用Doll’s臨床病例隨機表分成兩組,各56例。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見表1。另本研究已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核。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1.2 選擇標準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22年23期2022-12-17

  • 不同假疝囊處理方法對腹腔鏡下經腹腔腹膜前疝修補術效果及預后的影響比較
    術中,在游離直疝疝囊并將其回納后,直疝三角腹壁存在空腔缺損,此處的腹橫筋膜明顯增厚,被稱為假疝囊,有必要關閉此處缺損[2]。在臨床上,假疝囊對行腹腔鏡下經腹腔腹膜前疝修補術的患者存在一定危害,若未合理處理假疝囊,可增大術后補片相關并發癥及復發的風險,選擇理想的假疝囊處理方法成為亟須解決的問題。一直以來,釘槍釘合法、經腹直肌懸吊法、倒刺線縫合關閉法等被廣泛用于處理假疝囊,然而上述方法在術后疼痛、并發癥和住院費用等方面上存在弊端,影響手術效果及預后[3]。為探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22年21期2022-11-10

  • 腹腔鏡經腹腔腹膜前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斜疝中處理疝囊方式的應用效果研究
    ,但截至目前針對疝囊的處理方式仍然存在爭議。部分研究認為術中應直接橫斷疝囊,而另有研究則認為術中應當對疝囊進行剝離[5-6]。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疝囊處理方法在單側腹股溝斜疝病人中的應用效果,以期為腹股溝斜疝的手術治療提供參考。資料與方法一、一般資料納入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江蘇盛澤醫院普外科收住并確診為單側腹股溝斜疝的病人80例。納入標準:(1)年齡18~65歲;(2)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Ⅰ~Ⅲ級;(3)體質量指數(BMI

    腹部外科 2022年5期2022-10-25

  • 食管裂孔疝的超聲充盈造影及CT 表現
    充盈后疝入膈上的疝囊 圖1b CT 示疝囊內的氣液平面 圖2 女,86 歲,Ⅱ型EHH圖2a 超聲示部分胃底疝入膈上形成疝囊 圖2b 超聲示胃食管連接處正常 圖2c CT 可同時顯示正常的胃食管連接處和其左前方的疝囊圖3 女,89 歲,Ⅲ型EHH 圖3a 超聲示疝囊中間可見胃壁和食管壁所形成的高回聲分隔 圖3b CT 示疝口橫斷面呈典型電纜線征,即疝囊壁似絕緣皮包繞囊內似電線的胃和食管、似屏蔽網的脂肪 圖4 男,82 歲,Ⅳ型EHH 圖4a 超聲示疝囊內混

    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 2022年4期2022-07-28

  • 腹腔鏡經腹腔腹膜前腹股溝疝修補聯合腹股溝小切口治療特殊類型腹股溝疝
    野,術中有效處理疝囊及疝內容物,是治療腹股溝疝的標準術式[1]。但對進入陰囊的斜/直疝、嵌頓疝等疝囊內粘連嚴重者,通過腹股溝區小切口前入路處理疝囊及疝內容物,可以減少單純TAPP牽拉嵌頓內容物所致的副損傷[2,3],基于此,我們針對這些特殊類型腹股溝疝增加腹股溝小切口,使遠端疝囊處理簡單、安全。我院2020年5月~2021年6月行TAPP聯合腹股溝小切口治療腹股溝疝26例,包括進入陰囊的斜/直疝12例,股疝8例,難復性疝3例,嵌頓疝3例,報道如下。1 臨床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22年7期2022-07-27

  • 橫斷疝囊對直徑>5 cm斜疝疝囊TAPP疝修補術后血清腫的影響及其相關因素分析
    。由于病程較長,疝囊增大后落入陰囊引起不適,此時大部分患者才就診治療,大大增加了手術難度[1]。目前,經腹腹膜前腹股溝(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疝修補術逐漸顯示出微創治療腹股溝疝的優勢,其手術創傷小,手術時間短,不易復發,接近人體的自然解剖,具有明顯的優勢[2]。TAPP疝修補術的關鍵在于囊性包塊的處理。在處理疝囊的過程中,有的醫生選擇完全剝離,有的醫生選擇橫斷疝囊[3]。由于正常成人腹股溝管的長度為4~5 cm

    微創醫學 2022年1期2022-04-20

  • “T”形切開疝囊橫斷法與疝囊全剝離法在陰囊疝經腹腹膜前疝修補術中的應用效果對比
    下縫合腹膜及游離疝囊操作等,其中游離疝囊操作的風險最大且難以掌握。陰囊疝是指疝內容物完全墜入陰囊的腹股溝疝。對陰囊疝患者進行TAPP時游離疝囊的難度較大。外科醫生對完全剝離疝囊的不懈追求,有時反而會引起精索副損傷、術后血清腫等并發癥。目前臨床上在對陰囊疝患者進行TAPP時多采用疝囊過橋后橫斷法及完全游離法處理疝囊。本文主要是比較“T”形切開疝囊橫斷法與疝囊全剝離法在陰囊疝TAPP中的應用效果。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擇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

    當代醫藥論叢 2022年4期2022-03-20

  • 小兒疝囊高位結扎術后復發的危險因素及預測模型的建立
    否進行手術治療。疝囊高位結扎術是治療小兒腹股溝疝的有效治療手段,但由于自身和手術因素的影響,部分患兒因腹股溝管腹壁肌肉強度逐漸減弱,進而可導致疝復發,相關研究[3]顯示小兒疝囊高位結扎術后復發率在1%~4%左右。目前,小兒疝囊高位結扎術后復發的危險因素研究較多,但尚無可預測其發生的概率模型。筆者選擇在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接受治療并具有完整隨訪記錄的820例疝囊高位結扎術患兒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小兒疝囊高位結扎術后復發的危險因素,并建立高效的小兒疝囊高位結扎

    安徽醫學 2022年2期2022-03-02

  • 成人腹股溝疝囊內面病理及細菌學觀察
    補手術中發現部分疝囊壁內側面有局灶性的增厚,這些增厚常在疝環口內側疝囊頸處及疝囊頸以下水平的疝囊壁內側面,呈白色或灰白色,大小及形狀不一,而且有部分腹股溝疝疝內容物進入疝囊,與疝囊粘連緊密。這種局部增厚、粘連是否與局部細菌感染有關沒有定論。本研究試圖從中尋找證據,現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資料選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收治診斷為腹股溝疝病人共86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15例),排除18例,符合入組標準的腹股溝疝病人

    嶺南現代臨床外科 2021年5期2021-12-13

  • 主動疝囊切開技術在腹腔鏡完全腹膜外疝修補術中的臨床應用及療效觀察
    空間狹小,在處理疝囊特別是針對稍大斜疝疝囊(Ⅲ型)或復雜疝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各種困難,甚至會出現在斜疝疝囊的游離、結扎、橫斷過程中,造成各種副損傷,從而影響手術進程和增加術后并發癥[4-5]。我科手術團隊在具備大量的TEP手術例數的基礎上(逾1 000例TEP),于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針對140例單側成年腹股溝斜疝病人在行TEP時術中采取疝囊主動切開技術,并隨訪6~24個月,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資料與方法一、一般資料及納入排除標

    腹部外科 2021年4期2021-08-24

  • 四種遠端疝囊處理方法預防腹股溝陰囊疝術后血清腫的效果比較*
    表明,陰囊疝遠端疝囊被橫斷后留在原位未予處理(曠置)是血清腫發生的危險因素,而遠端疝囊的剝離,除了更容易產生血清腫外,還容易帶來缺血性睪丸炎等并發癥[8-9]。目前報道的遠端遺留疝囊常見的處理方式有開窗和內面連續螺旋線荷包縫扎等,但都因為各種原因未得到廣泛的認可或應用。自 2015年 1 月~2018 年 12 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東院對遠端疝囊用石碳酸處理內面,并與上述三種遠端疝囊處理方法進行了對比,以尋找簡單實用的遠端疝囊處理方式,預防陰囊

    西部醫學 2021年7期2021-07-26

  • 男性腹股溝斜疝TAPP術中疝囊完全剝離與橫斷的療效分析
    ,恢復快等優勢。疝囊的處理是手術治療關鍵,主要有疝囊完全剝離與橫斷兩種方式,目前有關這兩種處理方式的療效研究報道較少,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證據加以論證支持。本次研究對分別接受TAPP 術中疝囊完全剝離與橫斷的患者資料進行分析,比較兩種方法的療效。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5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在邵逸夫醫院武義分院外科接受TAPP 術患者300 例,均為男性,病程1 周至20 余年不等;年齡為33~78 歲,平均年齡(56.00±

    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 2021年6期2021-07-14

  • TEP中應用U型縫合法關閉腹股溝直疝假疝囊的效果研究
    關閉腹股溝直疝假疝囊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7月-2019年7月于本院普外科行腹腔鏡TEP的93例成人男性腹股溝直疝患者,按照關閉腹股溝直疝假疝囊方式不同分為U型縫合組(n=45)與倒刺線縫合組(n=48)。比較兩組術中出血量、疝囊關閉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及術后1年復發情況。結果:兩組術中出血量和術后住院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U型縫合組假疝囊關閉時間長于倒刺線縫合組(P0.05)。結論:TEP中采用U型縫合法關閉腹

    中國醫學創新 2021年3期2021-05-07

  • 斜疝巨大疝囊TAPP 中不同疝囊處理策略的應用研究
    優勢[1-3]。疝囊的處理是術中核心步驟,不僅與手術質量密切相關,還可能影響患者遠期恢復效果?!陡骨荤R腹股溝疝手術操作指南(2017 版)》[4]中雖對TAPP 手術操作進行規范化,但術中如何游離疝囊仍缺乏統一標準。常規游離、橫斷疝囊,易出現輸精管損傷、出血、術后血清腫等并發癥,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發展及臨床經驗積累,部分學者提出可T 型切開疝囊、向兩側游離,為巨大疝囊的斜疝患者提供新的處理方案[5]。研究表明[6,7],手術患者因創傷操作導致炎性因子、氧化

    醫學信息 2021年8期2021-04-29

  • 腹腔鏡完全腹膜外腹股溝疝修補術后血清腫危險因素分析
    前上棘水平;剝離疝囊,如斜疝疝囊較大無法完全剝離,則結扎、橫斷疝囊;如為直疝,則采用縫合方式關閉缺損及固定假疝囊;采用聚丙烯補片進行修補;放入補片后均不固定補片。1.3 觀察指標 分析患者年齡、性別、體質量指數、病程、術前白蛋白及總蛋白、疝的類型、疝缺損大小、復發疝、疝降入陰囊、疝囊大小、手術時間、遠端疝囊殘留、補片的類型。2 結果2.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血清腫組患者年齡、體質量指數、總蛋白、白蛋白、疝缺損大小、疝降入陰囊、疝囊大小、遠端疝囊殘留與非

    臨床軍醫雜志 2021年3期2021-04-07

  • 腹腔鏡經腹腹膜前修補術術中疝囊橫斷處理對GilbertⅢ型成年男性單側腹股溝斜疝的療效
    Ⅲ型疝因其缺損及疝囊大,處理相對困難,術中選擇最佳的疝囊處理方式是該術式治療的關鍵,不同疝囊處理方式直接影響手術質量和患者術后恢復。本研究分析腹腔鏡經腹腹膜前修補術術中疝囊橫斷處理對GilbertⅢ型成年男性單側腹股溝斜疝的療效。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漯河市第六人民醫院收治的64例GilbertⅢ型成年男性單側腹股溝斜疝患者,均接受腹腔鏡經腹腹膜前修補術,將接受術中疝囊橫斷處理的33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將接

    河南醫學研究 2021年1期2021-01-22

  • 微創小切口疝囊高位結扎術對腹股溝斜疝患兒術后VAS評分及復發率的影響
    在研究微創小切口疝囊高位結扎術術后視覺模擬評分(VAS)、復發率的影響?,F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臨床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7年2月~2018年11月我院82例腹股溝斜疝患兒,按照手術方案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各41例,患兒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依據《成人腹股溝疝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年版)》診斷標準[1],經臨床、彩超檢查確診。觀察組男39例,女2例,年齡1~7歲,平均年齡(3.95±1.37)歲,單側疝40例,雙側疝1例;對照組40例,女1例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20年13期2020-12-25

  • 296例疝囊高位結扎術后復發的高危因素研究
    ]顯示,腹腔鏡下疝囊高位結扎術后復發率較高,認為保守手術方法、結扎線選擇及患者數量的增加是造成術后復發率上升的主要因素。本文選取平煤醫療集團總醫院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收治的行腹腔鏡下疝囊高位結扎術患兒296 例臨床資料為研究對象,探討導致該術后復發的危險因素,以采取干預措施降低術后復發幾率。1 資料與方法1.1 臨床資料選取平煤醫療集團總醫院2017 年1 月至2019年2 月收治的296 例行腹腔鏡下疝囊高位結扎術患兒資料為研究對象,所

    中國醫學工程 2020年11期2020-12-07

  • 腹腔鏡經術中橫斷處理腹膜前間隙疝修補術對老年男性腹股溝疝的效果
    在手術操作過程中疝囊處理是關鍵步驟,術中疝囊完全剝離與術中橫斷處理效果仍需臨床進一步探討。本研究選取老年男性腹股溝疝患者98例,旨在探究腹腔鏡經術中橫斷處理腹膜前間隙疝修補術治療效果。1 資料和方法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男性腹股溝疝患者98例,根據手術方式不同分為觀察組(n=49)與對照組(n=49)。觀察組:年齡60~83歲,平均(72.36±4.11)歲;病程2~20個月,平均(11.32±3.55)個月

    甘肅醫藥 2020年12期2020-03-04

  • 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中疝囊處理的研究進展
    如何處理腹股溝疝疝囊目前尚無統一標準,本文就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中疝囊的處理做以下綜述。1 疝囊高位結扎1990年美國醫生Ger等[6]首次采用腹腔鏡關閉獵犬的內環口達到疝囊高位結扎效果,標志著疝修補進入腔鏡修補時代。早年的腹腔鏡疝囊高位結扎多采用經腹腔內入路的內環口縫扎法,縫合打結等手術操作均在腹腔內,操作空間小,步驟繁瑣,容易造成輸精管、精索血管損傷,因此腹腔鏡手術僅應用于女孩[7]。1995年Takehara等[8]提出經腹腔外縫扎內環口的理念:在腔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9年12期2019-12-09

  • 兩種疝囊處理方法在腹腔鏡全腹膜外陰囊疝修補術中的比較研究
    底。一般病程長、疝囊大,多發生于老年人。而手術是治愈陰囊疝唯一有效的手段[1]。目前腹腔鏡全腹膜外疝修補術(totally extraperitoneal prosthesis,TEP)以創傷小、康復快、并發癥少等優勢成為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的首選術式之一[2]。TEP術中對于疝囊的處理,一般分為橫斷疝囊與完全剝離兩種[3],采取何種疝囊處理方式目前仍存有爭議[4]。尤其陰囊疝這類復雜的腹股溝疝,術中對疝囊的處理更為關鍵[5],甚至關系到手術的成敗?,F收集

    腹腔鏡外科雜志 2019年7期2019-08-13

  • 腹腔鏡下經腹腔腹膜前疝修補術49例臨床分析
    ogros間隙。疝囊的分離方法:采用先分離疝囊的上壁,再從疝囊底始分離疝囊的下壁;或采用先保護輸精管(女性為子宮圓韌帶)和精索血管的疝囊頸部游離,再分離疝囊;對疝囊分離困難者,可采用疝囊上壁縱形切開至疝囊底,再行余疝囊分離。疝囊分離時要交替牽拉疝囊,保持張力,左手鉗夾疝囊向腹腔側牽拉,右手分離鉗電凝并向遠端推離疝囊外組織,遠端有明顯脂肪組織是剝離的標記。把疝囊自內環口處與其后方的輸精管和精索血管分離5~6 cm(女性為子宮圓韌帶),充分游離至“精索腹壁化”

    實用臨床醫學 2019年2期2019-02-11

  • 疝囊剝離與橫斷疝囊在老年TAPP術中應用效果比較
    )施行過程中,對疝囊的處理是手術的核心及關鍵步驟,特別是對斜疝疝囊的處理,處理不當可引起術后多種并發癥,如疼痛、暫時性神經感覺異常、血清腫等[2]。本研究比較了疝囊剝離與橫斷疝囊的臨床療效,以期為老年腹股溝疝患者的手術方案的選擇提供依據。1 資料與方法1.1 病例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4年5月~2017年10月在本院接受TAPP治療的147例老年腹股溝疝患者臨床資料,納入標準:60~80歲者;經B超及臨床檢查確診為腹股溝疝;疝囊長度>8 cm;男性;無嚴重

    西南國防醫藥 2018年11期2018-11-28

  • 腹腔鏡完全腹膜外疝修補術治療Ⅲ型陰囊疝術中疝囊處理方式對術后陰囊積液的影響
    來治療病程較長且疝囊較大的Ⅲ型陰囊疝,但此類患者術后陰囊積液發生率較高,是困擾外科醫師的難題。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我院為278例Ⅲ型陰囊疝患者施行腹腔鏡TEP,術后47例出現陰囊積液,經處理后療效滿意?,F將結果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我院采用TEP治療的278例Ⅲ型陰囊疝患者的臨床資料,均為原發疝,無復發疝及嵌頓疝,疝分型符合歐洲疝學會2009年發布的《腹壁疝和切口疝分類方法》中Ⅲ型陰囊疝的診斷

    腹腔鏡外科雜志 2018年10期2018-11-20

  • 小兒腹腔鏡疝囊高位結扎術后復發的治療
    療方法是手術結扎疝囊。手術分為開放手術和腹腔鏡手術兩種[4-5]。兩種手術的目的都是高位結扎疝囊。手術后復發少見[6]。復發的原因包括操作、術后腹內壓增高[7-9]。近年來,越來越多患兒家長選擇實施腹腔鏡下疝囊高位結扎術。腹腔鏡下手術的優點是傷口相對小。腹腔鏡疝囊結扎術仍有小部分復發。本組探討小兒腹腔鏡疝囊結扎術后復發的因素,并探討再次手術的操作要點。本研究對近1.5年前筆者實施的5例手術后復發的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1 資料和方法1.1 病人資料2014年

    現代醫院 2018年4期2018-05-29

  • T型疝囊切開游離巨大斜疝疝囊在腹腔鏡下經腹腔腹膜前疝修補術中的應用
    鏡下游離巨大斜疝疝囊是TAPP手術的重點及難點[2]。近年筆者提出了TAPP手術的七步法,對規范TAPP手術操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但TAPP術中如何游離巨大疝囊仍未有統一的規范。這也導致了TAPP治療巨大斜疝術中、術后的一些并發癥,比如:輸精管損傷、出血、術后血清腫等[4]。為了簡化巨大斜疝疝囊游離的問題,筆者采用T型切開并游離疝囊,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現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2013年1月—2016年1月中山六院胃腸疝和腹壁外科行腹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8年4期2018-05-07

  • Endoclose 針在預防腹腔鏡完全腹膜外直疝修補術后血清腫的應用
    一個重要原因是假疝囊的存在[5],Endoclose針,又稱疝針或腹壁縫合針,廣泛應用于腹腔鏡小兒疝囊高位結扎術及腹腔鏡切口疝修補中,操作簡單方便[6]。本研究通過使用Endoclose針縫合關閉假疝囊探討對減少術后血清腫形成的應用。1.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珠海市第二人民醫院就診并住院治療的腹股溝疝患者共330人,其中符合腹股溝直疝診斷并擇期實施TEP手術患者共52人,男性48名,女性4名,年齡37歲~80歲,修補

    醫藥前沿 2018年36期2018-01-17

  • 腹腔鏡經腹腹膜前部分橫斷疝囊治療復發腹股溝斜疝的體會
    腹腹膜前部分橫斷疝囊治療復發腹股溝斜疝的體會紀世敏,呂寶勇,葛孚旭,李萬勝,馬文學,王敬寶,劉來杰(壽光市中醫醫院,山東 濰坊,262700)目的:探討腹腔鏡經腹腹膜前疝囊部分橫斷治療腹股溝復發斜疝的手術技巧及臨床應用價值。方法:回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為12例復發腹股溝斜疝患者行腹腔鏡經腹腹膜前部分橫斷疝囊手術的臨床資料及術后隨訪,其中原手術行傳統巴西尼術8例(男6例,女2例),使用無張力修補術4例(男3例,女1例)。結果:12例復發腹股

    腹腔鏡外科雜志 2017年2期2017-03-30

  • 斜疝患兒行腹腔鏡下疝囊高位結扎術后的復發及危險因素分析
    復發,且一旦發生疝囊嵌頓可導致小腸梗阻,嚴重甚至出現小腸壞死等后果[1-2],因此需要給予高度重視,目前手術治療是臨床主要方法,其中腹腔鏡下疝囊高位結扎術應用廣泛,具有創傷小、切口美觀、手術適應證廣、手術時間短以及安全可靠等特點,同時可探測對側內環口進而降低異時性疝的發生率[3-4]。但近年來有研究發現,該術式術后復發率較高,導致因素包括患者數量增加、結扎線的選擇以及保守手術手法等。因此進一步認識引起該術式術后復發的危險因素,有助于在臨床上及時采取措施降低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7年10期2017-03-23

  • 談腹股溝疝腔鏡的腹膜外修補操作技術
    隙的游離不急于做疝囊的分離或處理,而是先分離疝囊兩側的間隙。內側為Retzius間隙(恥骨后膀胱間隙),外側為Bogros間隙(腹股溝腹膜前間隙)。分離Retzius間隙的標志為可見白色Cooper韌帶和恥骨聯合。但要注意在恥骨梳韌帶上有時會有1根血管跨過恥骨弓,稱為死亡冠。向外側游離Bogros間隙時可見髂恥束。兩個間隙分離后,疝囊就像一座被立起的小山頭,稱為“立山頭”。4 游離疝囊及處理這一過程可稱為“拉山頭,走山嵴”。左手、右手分離鉗交替牽拉疝囊,向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7年10期2017-03-23

  • 腹股溝巨大斜疝預防術后陰囊積液體會
    后“復發”。巨大疝囊陰囊積液一旦發生處理較為棘手,增加患者住院時間及費用。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腹股溝巨大斜疝手術32例,探討該疾病預防術后陰囊積液的體會。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本組患者32例,入選患者根據中華醫學會疝和腹壁外科學組腹股溝疝分型[3]為ⅢB型巨大腹股溝斜疝,均為男性患者。年齡57~84歲,平均(72±3)歲;合并心血管疾病者或肺部疾病24例;右側腹股溝疝20例,左側腹股溝疝12例;疝囊最大徑為9~2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7年28期2017-01-20

  • 寶寶得了臍疝怎么辦
    ,這個“小包”叫疝囊,一般直徑為1~2厘米,腹腔內壓力越高,突出的疝囊就越大,表面的皮膚也越緊張,有時呈透明狀。而在孩子安靜或家長用手輕輕摁壓疝囊時,又可見到這個疝囊縮小或回到腹腔,摁的時候,可聽到腸鳴音,這在醫學上被稱為臍疝。臍疝是嬰兒常見的疾病之一,多發生在臍帶脫落后數周內。由于臍疝患兒一般無痛苦,所以多數在洗澡或換衣服時被發現。一般來說,直徑在1厘米左右的臍疝,隨著腹壁肌肉發育的慢慢健全,大多可在兩歲以內自行痊愈,有的臍疝患兒會在3~4歲時自愈,所以

    黃河黃土黃種人 2016年10期2016-11-12

  • 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傳統疝修補術;疝囊[中圖分類號] R656.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03(a)-0021-03[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of tension-free herni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inguinal hernia. 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ingu

    中國當代醫藥 2016年7期2016-07-11

  • 恥骨聯合上方小切口治療雙側小兒腹股溝斜疝10例報告
    ; 腹股溝斜疝;疝囊高位結扎小兒腹股溝斜疝是兒科常見病,對1歲以上的患兒應采用疝囊高位結扎術治療[1]。2013-07—2015-10間,我們選用恥骨聯合上方小切口治療小兒雙側腹股溝斜疝10例,效果明顯,現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本組10例患兒,均為男性,年齡為1歲1個月~2歲8個月。發病時間為3 ~ 12個月?;純夯顒踊蚩摁[時疝內容物突出,多數可墜入陰囊,休息或平臥時消失,無嵌頓。1.2手術方法氯胺酮復合全麻,取仰臥位,常規消毒、鋪巾。取恥

    河南外科學雜志 2016年5期2016-03-08

  • 小切口高位疝囊結扎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的臨床分析
    01?小切口高位疝囊結扎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的臨床分析馮青山天津市薊縣邦均醫院外科301901摘要目的:探討小切口高位疝囊結扎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的臨床療效。方法:對2010-2013年來我院診治的34例小兒腹股溝斜疝患兒采用腹橫紋小切口高位疝囊結扎術,所有病例均隨訪1年。結果:所有患兒全部臨床治愈,無1例復發,出現陰囊水腫6例,陰囊血腫2例,治療后消失。結論:腹橫紋小切口高位疝囊結扎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損傷小、并發癥少、愈合快,適合基層醫院推廣應用。關鍵詞腹橫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5年17期2015-12-09

  • 發生于腹壁下動脈外側的特殊腹股溝疝一例
    間隙[1]。分離疝囊時發現疝囊位于腹壁下動脈外側,考慮為腹股溝斜疝,但游離疝囊時發現疝囊非常容易分離,僅用簡單的牽拉法疝囊即可拉回腹腔,疝囊拉回后可見假疝囊結構,這一點與腔鏡下直疝手術的特點極為相似。此外疝囊雖然位于腹壁下動脈的外側,但與精索關系并不密切,在精索筋膜的外側,包繞精索的U 形懸吊帶也未將其包繞,見圖1。繼續打開精索筋膜進行分離,未發現精索內有疝囊存在(圖2、圖3)。表明此疝與常規的腹股溝斜疝有著較大的差別。我們采用巴德大號3D 補片置于腹膜前

    腹腔鏡外科雜志 2015年10期2015-11-22

  • 曠置疝囊殘端術治療巨大斜疝30例臨床觀察
    644200曠置疝囊殘端術治療巨大斜疝30例臨床觀察余 彬四川省江安縣人民醫院普外科,四川 江安 644200目的:對比完全剝除疝囊不曠置疝囊殘端、曠置疝囊殘端手術及負壓引流三種治療巨大腹股溝斜疝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男性巨大腹股溝斜疝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曠置組、剝除組與引流組,每組30例。三組患者采取不同手術治療方式進行治療,其中曠置組為曠置疝囊殘端并開窗;剝除組采取完全剝除疝囊不曠置疝囊殘端手術;引流組行疝囊底部置管引流。比較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5年8期2015-05-04

  • 腹橫紋小切口疝囊高位結扎術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體會
    小橫切口,行單純疝囊高位結扎術治療,效果良好,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本組56例患兒中,男52例(右側34例,左側18例,嵌頓疝3例),女4例(右側2例,左側2例);年齡1~9歲。全部患兒的臨床表現及彩超檢查均符合腹股溝斜疝的診斷標準。入院時各項常規檢查均無異常。1.2 方法 氯胺酮靜脈全麻,嵌頓疝患兒先行手法還納。取仰臥位,用棉墊將患側臀部墊高5 cm,使腹股溝區皮膚緊張。常規消毒后鋪無菌巾。在患側下腹皮橫紋腹股溝管外環口的體表投影處,

    河南外科學雜志 2015年2期2015-03-19

  • 腹橫紋小橫切口疝囊高位結扎術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38例體會
    用腹橫紋小橫切口疝囊高位結扎術治療,效果良好,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本組38例腹股溝斜疝患兒中男35例,右側34例,雙側1例。復發疝4例,嵌頓疝3例。女3例,右側1例,雙側2例。年齡1~5歲,平均年齡2.5歲。1.2 方法 嵌頓疝均手法或麻醉下手法復位成功后手術治療。采用氯胺酮靜脈麻醉后,仰臥位?;紓韧尾可杂妹迚|墊起,使腹股溝區皮膚緊張。在外環體表投影處做一長約0.8~1.2cm 的順皮紋橫切口,依次切開皮膚、皮下組織。用兩把小紋式血管

    河南外科學雜志 2015年1期2015-03-18

  • 疝囊高位結扎治療小兒腹股溝疝80例的臨床分析
    琚紅波疝囊高位結扎治療小兒腹股溝疝80例的臨床分析琚紅波目的 探討疝囊高位結扎治療小兒腹股溝疝的方法及其臨床效果,總結臨床經驗以提高自身治療水平。方法 對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80例腹股溝疝患兒施行疝囊高位結扎術,記錄相關臨床資料并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80例患兒手術均成功完成,手術時間25-50min,平均(32.6±3.8)min;術后8h后即可進食,1d后開始下床活動;術后2例患兒出現陰囊腫脹,逐漸自行消失,未予特殊處理;患兒術后2

    醫藥與保健 2015年11期2015-02-10

  • 小兒腹股溝嵌頓斜疝手術后復發的臨床分析
    治療方法是腹股溝疝囊高位結扎術,但是手術后復發率均較非嵌頓腹股溝斜疝高。小兒嵌頓斜疝手術后復發原因是手術中結扎位置過低、周圍組織水腫解剖不清、內環口保留過大等因素。小兒;腹股溝嵌頓斜疝;復發小兒腹股溝斜疝是兒童常見、多發病,由于發現不及時、就診晚,往往會導致疝內容物嵌頓。對疝嵌頓后手法復位失敗有效的治療方法是腹股溝疝囊高位結扎術,但是手術后復發率均較非嵌頓腹股溝斜疝高。2002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小兒腹股溝嵌頓斜疝患兒356例,術后復發65例,分析

    中國社區醫師 2015年30期2015-01-27

  • 改良微小切口治療小兒腹股溝易復性斜疝的臨床觀察
    下改良微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結扎術治療小兒腹股溝易復性斜疝的技術特點、效果及注意事項。方法:回顧性分析采用此種手術方法治療的1 240例小兒腹股溝斜疝臨床資料。結果:所有患兒均臨床治愈。術后陰囊血腫3例,無并發癥發生,無復發。結論:經精索定位外環口,微小切口可順利完成疝囊高位結扎。與傳統手術相比,具有創傷小、手術時間短、并發癥少及術后美觀等優點。微創小切口;腹股溝斜疝;兒童;疝囊高位結扎術腹股溝斜疝是小兒外科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6個月以后患兒鞘狀突能自行閉合的

    中國社區醫師 2015年20期2015-01-27

  • 內荷包縫合法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150例
    的治療方法是橫斷疝囊并游離至頸部后行高位結扎術。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們在實踐中對該術式進行了改進,即切開疝囊后不橫斷、不游離,經疝囊內行雙重荷包縫合高位結扎術,共施行150例,現總結報道如下。一般資料本組共150例,男136例,女14例。年齡6個月~12歲,平均4.35歲。單側疝132例,雙側疝18例??蓮托责?27例,嵌頓性疝23例。治療方法150例均采用氯胺酮復合麻醉。嵌頓疝23例,手法復位成功18例,3d后擇期手術。5例手法復位失敗急

    中國民間療法 2014年4期2014-01-25

  • 微切口小兒疝疝囊高位結扎術1069例臨床體會
    0)微切口小兒疝疝囊高位結扎術1069例臨床體會肖 鋒(湖南省婁底市婦幼保健院小兒外科,湖南 婁底 417000)目的 探討小兒疝腹股溝區順皮紋微切口疝囊高位結扎術在小兒疝手術中的臨床體會。方法 對1069例小兒疝患者行腹股溝區順皮紋微切口小兒疝疝囊高位結扎術。結果 本術式手術操作時間平均為28 min,雙側<70 min。術中出血少約1 mL,住院時間平均4 d,術后未發生傷口感染,無睪丸萎縮,醫源性隱睪等并發癥,手術瘢痕小,隱匿美觀。本組手術1069例

    中國醫藥指南 2014年3期2014-01-24

  • 小兒腹股溝斜疝兩種術式對比分析
    對比分析經腹股溝疝囊高位結扎術與經腹疝囊高位結扎術,兩種常用方法術中、術后情況。結果 經腹股溝疝囊高位結扎手術250例,平均(30±10)min,術后復發1例,術后陰囊水腫25例;經腹疝囊高為結扎術350例,平均(20±5)min,術后復發1例,陰囊均未出現腫脹;結論 小兒腹股溝斜疝手術可優先考慮經腹疝囊高位結扎術。兒童;斜疝;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是小兒外科常見疾病之一,手術治療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各級醫院均在廣泛開展,手術方式多種,而且均為成熟方式,我院自

    中國醫藥指南 2013年1期2013-01-23

  • 微創小切口治療小兒腹股溝疝
    的特點是高位結扎疝囊,從內環處關閉腹膜鞘突,不必修補腹股溝管[2]麻醉:基礎麻醉加局部浸潤麻醉或用全身麻醉。手術步驟:相當于內環下方向恥骨結節方向作一0.5-1.0cm的切口,稍加分離,便達外環,不需剪開腹外斜肌腱膜。將外環向上方牽開,縱行分開睪提肌,找到呈灰白色的疝囊。嬰兒的疝囊壁甚薄易破,分離時應加倍小心,以免撕破,使縫合困難。用蚊式血管鉗提起疝囊,將其剪開并從中部橫行剪斷。剪斷疝囊前須注意將輸精管及精索等從很薄的疝囊壁上分離。疝囊的遠端經徹底止血后放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12年12期2012-10-14

  • 疝環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在嵌頓性腹股溝疝中的應用
    韌帶,顯露并剝離疝囊,打開疝囊,松解嵌頓內環口解除其對疝內容物的壓迫,檢查疝內容物,確認疝內容物無壞死,將疝內容物還納腹腔并吸凈積液。游離疝囊疝囊頸部,橫斷疝囊近端關閉,重建一個完整的疝囊,大小約為內翻后恰巧可容網塞。遠端疝囊曠置。如果疝囊不大,則切除遠端疝囊。將修補網塞與重建的疝囊底部縫合固定,然后用網塞將近端疝囊自疝環頂回腹膜腔,于內環口水平將修補網塞外葉瓣與腹橫筋膜縫合固定4~6針。在精索后方置入適當修剪過的網片完全展開并固定,避免卷曲,網片開口在

    中國實用醫藥 2012年31期2012-08-15

  • 雙荷包縫合法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150例
    的治療方法是橫斷疝囊并游離至頸部后行高位結扎術。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們在實踐中對該術式進行了改進,即切開疝囊后不橫斷、不游離,經疝囊內行雙重荷包縫合高位結扎術,共施行150例?,F總結報告如下。1 一般資料本組共150例,男,136例,女14例;年齡6個月~12 歲,平均4.4 歲。單側疝132 例,雙側疝18 例;可復性疝127例,嵌頓性疝23例。2 方法150 例均采用氯胺酮復合麻醉。嵌頓疝23 例,手法復位成功18例,3日后擇期手術。5

    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 2012年2期2012-01-23

  • 小兒復發性腹股溝疝的手術治療
    療方法是,經外環疝囊高位結扎術與腹腔鏡下內環口縫扎術,但約有1.0%~2.5%[1]與0.5%~2.7%[2]的復發率。兒童腹股溝疝術后復發的原因,不僅有小兒解剖上的特點,也有技術上的原因如:鄰近組織薄弱[3]、內環口過大[4]及疝囊高位結扎不充分等。本研究就復發原因及防治措施進行分析討論。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本研究30例均為復發性腹股溝斜疝,男,年齡8個月~12歲。首次手術后復發時間為3個月~2年,平均(8.0±1.2)個月。首次手術方式均為疝

    中國醫藥科學 2011年21期2011-08-15

  • 馬鞍疝1例
    補術。術中見右側疝囊位于精索內上方,大小約2cm*2cm*2cm,探查疝囊位于腹壁下動脈外側,分離疝囊至頸部,內荷包縫合高位結扎疝囊后,荷包上0.5cm處7號線再縫扎后切除多余疝囊壁,行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繼續顯露左側疝囊,一疝囊位于精索內上方,大小約8cm*5cm*3cm, 探查疝囊位于腹壁下動脈外側, 但在腹壁下動脈內側、精索外下方捫到另一個疝囊, 從海氏三角(Hesselbach三角)向外突出,大小約3cm*2cm*1cm,術中發現直疝、斜疝并

    罕少疾病雜志 2011年6期2011-04-07

  • 經外環途徑行小兒斜疝手術50例體會
    筋膜,找到并切開疝囊,以左手食指深入疝囊頂起牽引。右手持鹽水紗布分離疝囊周圍組織,剝出疝囊直至內環部位(見腹膜外脂肪為到達內環的標志),貫穿縫扎加結扎疝囊頸,剪去多余疝囊。牽拉睪丸使其復位??p合切口,用直徑2~3cm小紗布塊覆蓋傷口,術后壓迫半小時。1.3 結果 50例經外環途徑行小兒斜疝手術治療均獲痊愈,術后住院2~3天,近期隨訪無疝復發,僅3例(6.0%)出現陰囊血腫及水腫。2 體會小兒腹股溝斜疝病因主要是腹膜鞘突閉合不全或未閉。無腹股溝管處肌肉薄弱,

    中國鄉村醫藥 2011年2期2011-02-09

  • 妊娠母犬突發子宮腹股溝疝手術病例
    娠15 d左右,疝囊內有3個1.2 cm的胚胎,通過疝孔還回腹腔。另一例是妊娠30 d疝囊內有一個約雞蛋大的胚胎,無法通過疝孔還回腹腔,由子宮大彎處切開,取出胚胎,將子宮由疝孔還回腹腔。術后滿60 d左右正常分娩。(一)病例情況1.京巴犬,一歲,第一次妊娠。犬主講該犬小時左腹下一直有包,但該犬一直無不適反應,妊娠約15 d左右,該犬突然打蔫、不食,主人發現左下腹部的包比以前大了很多。2.蝴蝶犬,一歲,第一次妊娠。犬主講該犬腹部一直有包,但犬一直無不適反應,

    獸醫導刊 2010年8期2010-05-31

  • 小兒腹股溝斜疝疝囊高位結扎方法的改進
    ] 腹股溝斜疝;疝囊高位結扎術文章編號:1003-1383(2009)04-0482-02中圖分類號:R 656.2+1文獻標識碼:B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4.064お腹股溝斜疝是兒童的常見疾病,疝囊高位結扎術是其有效的治療方法,但術后約有1%左右的復發率[1],需再次手術治療。為降低手術復發率,我科從2003年2月起,對小兒腹股溝斜疝疝囊高位結扎方法作了改進,取得良好效果?,F總結報告如下。資料與方法1.一般

    右江醫學 2009年4期2009-10-1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