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旱災

  • 基于深度學習的旱災風險評估方法
    缺現象[1],而旱災是世界上危害最廣泛、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2]。中國地處典型季風氣候區,旱災的影響尤為突出[3]。據《中國水旱災害公報》統計,中國農作物平均年成災面積近年來呈現出逐年增長的態勢,從20世紀50年代的531.7萬hm2,迅速增長至 90 年代的1 384.2萬hm2。每年因旱災損失糧食基本維持在300多億kg,造成的工農業直接經濟損失近千億元[4]。因此,如何在旱災發生前進行災情風險評估,準確預測災情的發生,保障糧食安全,是干旱相關工作者

    人民長江 2022年6期2022-07-01

  • 基于三元鏈式傳遞結構的區域旱災實際風險綜合防范機制分析*
    230088)旱災在受災影響程度和影響范圍方面長期位于各種自然災害前列,是嚴重威脅國家糧食安全、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自然災害[1-2]。受季風氣候顯著影響,我國華北和東北大部分地區、江淮流域和西南地區、華南地區分別是以旱災為主的季節性水旱災害交替區域、水旱災害并重的季節性旱災區域、以水災為主的季節性旱災區域[2-3],這與降水量空間分布相一致。旱災風險是地球表層水圈、大氣圈中水分虧缺自然現象對人類圈、生物圈、巖土圈中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產生不

    災害學 2022年1期2022-03-14

  • 烏蒙山區畢節市農業旱災風險評估*
    加劇[3]。農業旱災抑制農作物生長,導致減產甚至絕產,社會經濟遭受嚴重損失[4]。評估農業旱災風險,估計旱災發生情況、危險程度和經濟損失,全面反映災情,對于旱災預警、優化防御措施、指導救災有重要意義[5]。災害發生是致災因子、孕災環境和承災體綜合作用的結果,承災體受災害程度不僅取決于致災因子,更大程度上取決于承災體自身的脆弱性[6]。依據農業旱災風險概念模型,以農業旱災致災因子為指標,研究全球農業旱災脆弱性[1],從敏感性和恢復力兩個維度,評價并對比分析河

    貴州科學 2021年2期2021-05-17

  • 淮河流域旱災統計及災情特征分析
    史上發生了無數的旱災。本文統計了建國以來的一些重大旱災年,并對流域旱災進行災情特征分析,從而為淮河流域的工農業生產與社會經濟建設提出相應對策。關鍵詞:旱災;干旱;旱災統計;特征分析;淮河流域1???? 概況淮河流域一直是我國的重要的糧食生產來源,發源于河南省與湖北省邊境地區的桐柏山,歷經河南、湖北、安徽和江蘇四省,在今江蘇省江都市匯入長江,隨后東流入海?;春恿饔蛉L達1000公里,流域面積27萬km2。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該流域的氣候狀況將直接影響

    科學與財富 2020年26期2020-11-16

  • 明末大旱及其對河南社會的影響
    河南省大范圍發生旱災,其嚴重程度、涉及范圍和持續時間在歷史上罕見,嚴重破壞了當時的農業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從而國力削弱,社會矛盾激化,最終加速了明代的滅亡。研究崇禎時期河南旱災對河南社會的影響及社會應對,能夠為當今的抗災備荒提供借鑒,對促進河南農業生產和經濟等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關鍵詞:崇禎時期;旱災;河南社會中圖分類號:K24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0751(2020)03-0135-04近年來,明代災荒史的研究一直是學界關注

    中州學刊 2020年3期2020-05-06

  • 論鄭板橋自然災害題材的文學創作
    間所見到的水患、旱災、土地鹽堿化等自然災害。在這些文學作品中,作者用他的語言為我們描寫了當時自然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影響與后果,為我們描繪出了多樣的世態民情。不僅記錄了面對災害政府所做出的政令和不同官員面對災害的作為,而且表現出他關愛民生、關心民情的品質。鄭板橋真切地感受到下層人民的生活,扎根現實,有著較高的史料價值。關鍵詞:鄭板橋;水患;旱災;凍災;政治諷刺一、前言清代著名詩人鄭板橋就創作了許多記錄了當時發生的自然災害的文學作品,據統計鄭板橋寫過十四

    北方文學 2019年33期2019-12-10

  • 荒漠化草原旱災危險性區劃
    原為分析對象,從旱災致災因子的權重入手,確定致災因子危險性分析指標,建立蘇尼特左旗荒漠化草原旱災風險區劃;結果表明:旱災致災危險性與下墊面類型的關系較大,尤其是渾沙達克沙地具有較高致災危險性,呈由南至北逐漸減弱趨勢。關鍵詞:荒漠化;旱災;危險性;區劃中圖分類號:S-3文獻標識碼:ADOI:10.19754/j.nyyjs.20190515063引言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左旗位于我國北部邊疆,地處中國內陸腹地,是純牧業旗,干旱少雨,旱災是最主要的氣象災害之一,制

    農業與技術 2019年9期2019-05-28

  • 淺析500kV電力電纜施工設計與管理
    。關鍵詞:抗旱;旱災;分析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近年來智能電網在國內獲得了較大的發展,電纜的市場需求也越來越旺盛。與此同時,隨著電纜生產技術的改進,其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比如城市軌道交通和新能源電站的建設等都離不開電纜。有關統計數據顯示,截止 2020 年,國內 110kV 及以上的高壓和超高壓交聯電纜的市場需求量將會以年均百分之十五的速度增長。雖然市場需求十分旺盛,但是國內 500kV 電纜的設計、制造、運輸及施工等環節尚存在諸多的問題,其標準體系也

    科學與技術 2019年19期2019-05-08

  • 水利工程對于防汛抗旱的作用
    ;水資源;洪災;旱災我國水利工程的建設與我國水資源分布也是有著很密切的關系的。雖總體來看,我國的水資源儲備是比較豐富的,但是由于我國人口眾多,人均水資源的占有量在世界排名上也仍然是落后的,因此這就對農業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我國水資源空間在分布上地區差異是很大的,例如東南地區水資源比較豐富,而西北地區水資源就比較匱乏,有很多地方甚至出現很嚴重的缺水現象。而我國在的水資源在時間分布上也是非常不均勻的,因為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都屬于季風性氣候,所以降水量常常集中

    智富時代 2019年3期2019-04-30

  • 明代江西地區旱災發生頻次分析
    1次,而局部的水旱災害幾乎年年發生。2003年江西遭受了建國以來罕見的干旱災害,從夏季一直持續到冬季。2007年江西地區再次遭遇嚴重旱災,2013年江西90個縣(區、市)遭受旱災影響,損失巨大。所有這些,為歷史地理學的研究提供了現實的課題。干旱是一種常見的氣象災害,由長期無雨或少雨引起,一旦發生,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等就會造成嚴重的損害,受到學者們的關注[2-7]。我國地域幅員遼闊,氣候類型多樣,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濕潤地區,歷年受干旱的影響比較明顯。江西地區

    江西農業學報 2019年1期2019-01-25

  • 干旱半干旱地區旱災水資源管理淺探
    謝蕊賢摘 要 旱災是最常見的自然災害,地處干旱半干旱地區的山西旱災頻繁,針對旱災研究采取對區域水資源調進行合理管理、調控、配置等措施,以提高水資源管理與調度水平,緩解干旱,減輕災害損失,降低旱災的影響。關鍵詞 旱災 水資源 管理中圖分類號:X26 文獻標識碼:A1研究背景干旱半干旱的山西地區歷來干旱災害頻繁,進入21世紀后旱災發生頻率和強度有加速的趨勢,面對干旱的現實和潛在影響以及影響因素的復雜性,通過有效的水資源管理,高水資源管理與調度水平,統籌解決水資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7年29期2017-11-27

  • 中國花生主產區種植面積變化的影響因素
    響程度存在差異。旱災面積對東北花生區種植面積有顯著正向影響,灌溉面積對黃淮?;ㄉ鷧^有顯著正向影響,對華南、東北花生區有顯著負向影響,并基于該結論為各主產區提供差異化發展戰略。關鍵詞:花生;主產區;種植面積;影響因素;旱災;灌溉中圖分類號: F326.12文獻標志碼: A[HK]文章編號:1002-1302(2017)13-0250-03[HS)][HT9.SS][HJ1.3mm]收稿日期:2017-01-09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編號:13&ZD16

    江蘇農業科學 2017年13期2017-09-28

  • 談人工更新造林抗旱減災的對策
    鍵詞:人工更新;旱災;減災對策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有著廣闊的土地,但是區域差異較大,有些地區旱災頻發,旱災成為了經濟發展中難以解決的問題,威脅著人們的生存和發展,有些地區水資源的短缺已經影響到了人們的正常生活,而人工造林能有效的緩解這一問題,只有將抗旱工作做好,才能夠保證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抗旱減災變得越來越重要。1 旱災的影響1.1 對工業和農業的影響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相對于其他的國家來說,自然災害對農業的發展有著致命的影響,由于地理因素和人為因

    科學與財富 2017年26期2017-09-23

  • 我國旱災的的幾點認識及分析
    。關鍵詞:抗旱 旱災 分析近年來,隨著旱災影響的復雜化抗旱減災已成為一項跨部門、跨學科、跨地區的復雜系統程,涉及自然、經濟、社會等諸多領域。一些科研機構從各自專業的角度出發,對干旱現象、干旱規律以及干旱機理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研究。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中國氣象局蘭州干早氣象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的科學家們近年來圍繞干旱氣象學、干旱地理學以及生態環境等學科,在干旱區氣候變化規律及預測理論和方法研究,干旱

    科學與財富 2017年25期2017-09-17

  • 清至民國甘肅省旱災時空規律研究
    )清至民國甘肅省旱災時空規律研究仇立慧1,耿占軍2,李 苒1,王建國2(1.西安文理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5;2.西安文理學院 長安歷史文化研究中心,陜西 西安 710065)以甘肅省災害史料為依據,對清至民國期間旱災的發生規律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旱災發生比較頻繁并呈現波浪式遞增的趨勢,有些旱災持續時間比較長;受氣候變化及農作物生長期的影響,旱災在夏季出現的頻率最高,其次是春季,秋季和冬季則相對較少,并表現出多季連旱的特征;從旱災發生

    江西農業學報 2017年6期2017-06-19

  • 淺談氣候變化與中原農耕帝國和游牧王朝之間的沖突
    負面氣候具體化為旱災,并分析了旱災作為主要動因是如何可能的。同時,又考慮到主要動因的多元化,并將發生率與王朝勢力差距進行了相關分析。關鍵詞 計量史學 氣候變化 農耕—游牧沖突 旱災中圖分類號:G03 文獻標識碼:A中亞草原游牧者與中原農耕文明的沖突幾乎綿延兩千余年的中國歷史,其背后的動因究竟是什么?不難發現,任何一支文明很少有意識并自發地離開他們所習慣的生活圈。因為他們一旦踏上每年的固定的軌道,就會受到極其嚴格的束縛。所以要想脫離這一軌道,就必須依賴外部力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6年28期2017-01-10

  • 賑濟與管控:1934年東南旱災流民問題的應對
    :1934年東南旱災流民問題的應對張 帆 (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江蘇蘇州 215123)摘 要:1934年夏,蘇浙皖等地旱情迫使部分災民外出逃難,形成1934—1935年東南區域的流民風潮。在此過程中,流民自身生存難以保證,流民與居民的摩擦時有發生。為救助流民與社會穩定,政府和社會慈善力量積極施以援手,采取了種種措施:設立粥廠,急賑流民;設置機構,收容流民;以工代賑,征雇流民;結合實際,疏導流民等。分析此次流民問題的應對,可以看到政府和社會力量著眼于流民和居

    防災科技學院學報 2016年1期2016-12-18

  • 關于農村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管理及發展的探究
    :水利水電工程;旱災;質量管理;管理體制中圖分類號:TV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9.0451 水電水利工程對農村發展的重要意義一直以來,“三農”問題都是我國社會建設發展中的重要問題之一,所以,為了保障我國農業的發展,避免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需要大力發展農村水電水利工程建設,充分保障農業生產和發展。1.1 促進解決三農問題所謂“三農”問題,主要指的是農業、農村和農民相關的問題,而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

    科技與創新 2016年19期2016-11-09

  • 明代文峪河流域旱災探析
    ?明代文峪河流域旱災探析侯雨樂1,趙景波2,3,成愛芳4(1.阿壩師范學院,四川 汶川 623002; 2.陜西師范大學 旅游與環境學院,西安710062; 3.陜西師范大學 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西安 710062; 4.寶雞文理學院 地理與環境學院,陜西 寶雞 721013)通過對歷史資料的整理統計,利用數學分析方法對明代文峪河流域的旱災頻次、等級序列特點、年際和季節變化以及成因進行了研究分析。結果表明:文峪河流域在明代共發生了55次旱災

    水土保持研究 2016年5期2016-10-26

  • 黑龍江省旱災等級劃分及旱情分布研究
    05)?黑龍江省旱災等級劃分及旱情分布研究張桂芳(黑龍江農墾總局牡丹江管理局,黑龍江 密山 158305)為了更好的劃分旱災等級,文章采用了2種方法,一是按照水利部水規總院下發的《抗旱規劃技術大綱》的要求,采用因旱糧食損失率來進行旱災等級劃分;二是采用作物成災面積比來進行旱災等級劃分。通過實際數據比較,確定黑龍經省的旱災等級用成災面積比來進行旱災等級評定與實際差別較小,與黑龍江省干旱災害的時空分布是一致的,是相對合理的。旱災等級;糧食損失率;成災面積比;評

    黑龍江水利科技 2016年6期2016-09-02

  • 明清時期汾河下游旱災的時空分布
    明清時期汾河下游旱災的時空分布王慧蓉,王尚義(太原師范學院汾河流域科學發展研究中心,山西晉中030619)[摘要]通過整理和分析歷史文獻資料,對明清時期汾河下游地區旱災發生的時空分布規律進行探究,結果表明:從時間尺度來看,旱災發生的頻率大、持續時間長,2級以下的旱災發生的頻率最高,3級、4級相對較少,在明中后期、清中后期,發生重度和特大旱災的頻次相對較多;從空間尺度來看,臨汾盆地中心是干旱發生的重災區,周邊山地、有支流流經的地區旱災發生相對較少,入黃口附近

    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4期2016-08-12

  • 1928—1930關中三年旱災救助及其啟示
    :縱觀中國歷史,旱災一直是影響和危害中國歷史發展的一個熱點,它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存和社會的穩定。本文側重對1928年到1930年關中三年旱災的救助及其啟示進行分析,通過從政治層面、經濟層面、社會層面三個角度給我們處理日常旱災提供了一些重要經驗,及其對于以后旱災的預防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和現實意義。關鍵詞:旱災;救助;啟示旱災從古至今是人類面臨的主要自然災害,即使在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其造成的災難性后果仍然比比皆是。關中地區在1928到1930的旱災是當時

    商 2016年20期2016-07-04

  • 我國草原生產的主要自然災害
    括鼠害、蟲害)、旱災的產生原因、分布區域、發生頻率、趨勢進行分析總結。通過借鑒國外草原災害發生的應對策略,結合我國國情,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關鍵詞:草原災害;雪災;暴風;鼠害;蟲害;旱災草地資源是草地農業的基礎[1-2]。我國天然草原面積約4億hm2,占國土面積的41.7%,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積超過2/3,但家畜生產力水平不及發達國家的1/3[3]。2014年,全國肉類總產量8 707萬t,其中牛肉產量689萬t、羊肉產量428萬t、牛奶產量3 725萬t,

    草業科學 2016年5期2016-06-14

  • 1644—1949年陜北地區旱災研究
    949年陜北地區旱災研究張憲功1, 徐雪強2, 古 帥3, 王尚義2,4, ??〗?,5(1.內蒙古民族大學 政法與歷史學院,內蒙古 通遼 028000; 2.陜西師范大學 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西安 710062; 3.復旦大學 歷史地理研究中心 上海 200433; 4.太原師范學院汾河流域科學發展研究中心,太原 030024; 5.寶雞文理學院 災害監測與機理模擬省級重點實驗室,陜西 寶雞 721013)通過對1644—1949年間陜北地

    地域研究與開發 2016年3期2016-05-25

  • 農業信息技術在旱災風險管理中的應用與完善
    ?農業信息技術在旱災風險管理中的應用與完善■ 程 靜 副教授(湖北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湖北孝感 432000)內容摘要:本文重點分析了遙感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等信息技術在農業旱災風險管理中的作用,并針對目前發展農業信息技術存在的主要問題,從戰略角度提出加快發展農業信息技術的建議。關鍵詞:農業信息技術 旱災 風險管理農業信息技術,是以電子信息科學為基礎,以近代數學、計算機技術和航天技術為支撐,以農業生產活動為對象,利用信息技術對農業生產和經營管理提供資料查

    商業經濟研究 2016年2期2016-03-04

  • 基于網格脆弱性曲線的世界小麥旱災風險評價*
    性曲線的世界小麥旱災風險評價*張興明1,2,張春琴1,2,郭浩3,尹衛霞1,2,王然1,2,王靜愛1,2(1. 北京師范大學 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北京 100875;2. 北京師范大學 區域地理研究實驗室,北京 100875;3. 浙江師范大學 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 浙江 金華 321004)摘要:旱災是世界上影響范圍最廣、造成農業損失最大的自然災害之一,同時,在全球變化的背景下,旱災風險呈現加重的趨勢。評價農業旱災風險并進行有效的防范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

    災害學 2015年2期2016-01-28

  • 民國時期川東北災荒述論
    國時期;川東北;旱災;水災;賑災;政府救災;民間賑災摘要:災荒是一個關系政治、經濟和社會的重大問題。民國時期川東北的旱災、水災、滑坡、泥石流等災害較為嚴重,災荒發生較為頻繁,且發生范圍較廣,給人民生命、社會生產造成極大危害。在政治腐敗、人民窮苦的大背景下,政府救災存在賑災費用少、無視災情、救災不及時、賑災投機多等不足,整體上救災水平較低,而民間賑災能力極為有限,杯水車薪,無法挽救全局。中圖分類號:K2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9-4474(2015)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6期2015-12-16

  • 明清時期岷江流域旱災初步研究
    :“水災一條線,旱災一大片”。洪水泛濫,波及范圍主要是沿河或近河的城鄉低洼地。而干旱的影響范圍則相對較廣,只要是在旱象籠罩的區域,任何地點都難以躲避。因而在我國歷史上旱災對農業生產的威脅最大,它直接造成糧食減產,甚至顆粒無收,不僅使得人們的食物得不到保障,而且對經濟發展也極為不利,進而影響到社會穩定。岷江流域因為受高空行星風系與低空季風氣流交替變化的影響,加上垂直性地貌以及不同植被所產生的不同熱效應導致的水熱分布得不均,因而常有干旱災害的發生,給流域內人民

    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5年2期2015-11-25

  • 越南旱災嚴重,農民們被迫停止生產種植工作
    于越南一些省份受旱災影響嚴重,農民們不得不停止種植水稻和其他作物。受災嚴重的省份有Khanh Hoa, Ninh Thuan和Phu Yen省。Ninh Thuan省一灌溉公司經理Pham Van Huong稱,全省有20個水庫,總水量大概約為1 700萬m3。Ninh Thuan省這次的旱災是10年之內最嚴重的一次旱災。越南這幾個省份已經接連幾個月沒有降雨了。數千公頃的芒果種植園也即將面臨缺水灌溉的狀況。(汪匯源摘譯自 vietnamnews.vn,20

    世界熱帶農業信息 2015年6期2015-05-30

  • 民間賑濟:一九三四年浙江旱災中的甲戌全浙救災會
    :一九三四年浙江旱災中的甲戌全浙救災會張帆(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江蘇蘇州215123)摘要:一九三四年,浙江遭受重大旱情,旅滬浙籍人士組建臨時性賑濟組織甲戌全浙救災會對家鄉進行賑濟。全浙救災會對浙江旱區的幫助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通過主動籌資對災民直接賑濟;第二,積極聯合其他慈善團體,共同募捐,對浙江災區施賑;第三,利用會員個人社會活動力以及團體影響力,向政府施加影響爭取官方賑濟資源。通過這些方式,全浙救災會對浙江旱區的賑濟工作起到了積極作用,也顯示了近代民

    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2015年1期2015-04-10

  • 1970年以來湖北省氣候變化與旱澇災害響應分析
    處于偏干旱階段,旱災較多。關鍵詞:氣候變化;旱災;澇災;應急響應;湖北省0 引言近年來,全球氣候暖干化趨勢加劇,極端降水事件持續增多,擴大了旱澇災害的發生范圍,加劇了旱澇災害發生的頻率和強度[1],影響了人類生產的發展和生活的進步。因此,全球氣候異常以及旱澇災害等問題成為學者們關注的焦點。任國玉等[2]研究了中國近50年地面氣候變化的基本特征;陳龍勛等[3]對我國近80年的氣候變化特征及其形成機制作了詳細研究,發現近年來中國氣候整體呈變暖趨勢;黃建武[4]

    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年4期2015-03-14

  • 陜西省榆林地區1644-1949年旱災與干旱氣候事件
    44-1949年旱災與干旱氣候事件羅小慶1, 趙景波1,2, 馬曉華1(1.陜西師范大學 旅游與環境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62;2.中國科學院 地球環境研究所 黃土與第四紀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 陜西 西安 710075)摘要:[目的] 揭示榆林地區1644—1949年干旱災害等級、時間變化及成因。[方法] 根據歷史文獻統計分析,并應用小波分析等方法。[結果] 在1644—1949年的306 a里,榆林地區有明確記載的旱災86次,平均每3.6 a發生1

    水土保持通報 2015年1期2015-03-12

  • 民國時期川東北災荒述論
    國時期;川東北;旱災;水災;賑災;政府救災;民間賑災收稿日期:2014-12-22基金項目:四川省教育廳2013年度一般項目“民國時期川東北災荒與社會變遷研究”(13SB0132)作者簡介:馬建堂(1985- ),男,陜西咸陽人。助理研究員,碩士,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研究。E-mail:mjt3630@126.com。中圖分類號:K26文章編號:文獻標志碼:A1009-4474(2015)06-0115-08摘要:災荒是一個關系政治、經濟和社會的重大問題。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6期2015-02-20

  • 基于SWAT模型的清江流域中上游旱災預警研究
    產量變化率的農業旱災預警模式。結果表明,應用該模式對清江流域中上游的玉米和水稻作物分別進行兩期旱災預警,并與標準化降水指數對比分析,認為在作物不同生育階段發生干旱,生物產量變化有所不同,其變化率能有效反映不同區域作物的受旱程度及產量的變化趨勢。與標準化降水指數相比,該指標直接反映了作物生長狀況,更能客觀地體現干旱環境對作物影響的區域差異性,適用于復雜地形區的旱災預警。關鍵詞:旱災;SWAT模型;預警中圖分類號:S1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

    湖北農業科學 2014年22期2015-01-20

  • 治水與湖北經濟社會發展
    。關鍵詞:治水 旱災 經濟發展中圖分類號:TV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9(a)-0228-021 從湖北的歷史上看,不治水、治不好水就要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1.1 湖北歷史上的水害頻次及造成的損失據歷史記載,千百年來,湖北省境內水、旱災害頻繁、嚴重,特別是利于人類活動、經濟發展的中南部平原,江河縱橫,湖泊密布,洪澇災害經常發生,其間也常有干旱。據有文字記載的史料統計,從公元前3世紀至1949年的2200年間,湖北境內

    科技資訊 2014年25期2014-12-01

  • 孝感市2011—2013年旱情初步分析
    要:我國是一個旱災明顯的國度,特別是干旱持續時間長、范圍廣、旱情重等給農業生產造成很大影響。該文以2011—2013年孝感市旱情為例,用孝感市境內水文站歷年實測降水、徑流資料,對孝感旱情進行初步分析。關鍵詞:孝感 旱災 旱情分析中圖分類號:P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9(c)-0091-02孝感市是湖北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地處湖北省東北部,長江以北、漢水之東。南鄰武漢市,北連河南省的南大門信陽市,東連黃岡,西接隨州

    科技創新導報 2014年27期2014-12-01

  • 1982—2011年旱災對中國糧食產量影響研究
    東+管相榮摘要:旱災嚴重危害糧食生產,進而危及國家糧食安全乃至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利用1982—2011年的旱災受災、成災和絕收數據,從災害面積、旱災強度指數(ξn)、旱災強度異常指數(Id)、災損量(Fd)、糧食波動系數(Ip)和災損比例及旱災影響等角度定量分析了中國與各省區旱災的時空特征及其對中國糧食安全的影響。研究表明,1982—2011年,我國年均受災、成災和絕收面積為361.68×106、186.38×106、38.43×106 hm2,分別

    江蘇農業科學 2014年8期2014-10-23

  • 讀路璜旱災祈雨詩
    的辦法。古代記述旱災祈雨的詩歌存世不多,且篇幅較短;像路璜以五言操觚的長篇旱災祈雨詩委屬少見。該詩詳細敘述地方與中央禮神祈雨的全過程,表達自己關注民生的情懷,留給后人無限遐思。雷公雨婆是不存在的,興修水利才是抗擊旱魃的最佳選擇。人類構建“野花燦崖腰,蒼苔沒屐齒”的和諧社會任重而道遠。關鍵詞:路璜 旱災 祈雨 水利中圖分類號:K89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705(2014)03-57-61旱災是由嚴酷氣候、不正常干旱而造成的氣象災害。1

    貴州文史叢刊 2014年3期2014-09-10

  • 旱災風險評估的初步理論框架*
    京100875)旱災風險評估的初步理論框架*金菊良1,2,3,酈建強4,周玉良1,2,費振宇1,2,蔣尚明5,袁瀟晨3,何 君6(1.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安徽合肥230009;2.合肥工業大學水資源與環境系統工程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09;3.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北京100081;4.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北京100011;5.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水利科學研究院,安徽省水利水資源重點實驗室,安徽蚌埠233000;

    災害學 2014年3期2014-05-11

  • 歷史時期漢江上游旱災統計及成因分析
    旱久澇的災情,干旱災害是漢江上游的主要自然災害之一。例如,根據《安康縣志》[2]統計,從明洪武2a至民國34a(1369—1945年)的576a中,安康發生旱災117次,平均5a發生1次;其中大旱平均10a發生1次,連續3a以上大旱6次。從1950—1987年的38a,6—8月出現明顯干旱32次,平均2.2a發生1次,其中46d以上的大旱4次,百日大旱2次。以上統計并不全面,但是可以看出,漢江上游地區歷史時期的旱災是相當嚴重的,而且,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近

    水土保持通報 2013年1期2013-12-16

  • 人工更新造林抗旱減災的對策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旱災對我國的影響,然后分析在我國旱災產生的原因,同時根據我國旱災發生的特點提出一系列的解決對策?!娟P鍵詞】旱災;抗災;減災對策0.前言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旱災頻發的國家,目前也慢慢地成為了我國最嚴重、最難解決的安全問題,在一些地區已經嚴重的威脅到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和生產活動,也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而緊迫的問題。對于我國的抗旱減災工作上還存在著觀念陳舊、管理粗放、設備使用不足、投入不夠、政策法規不健全等很多問題,而這些問題如果能夠很好的解

    科技致富向導 2013年19期2013-11-19

  • 明代汾河流域旱災時空特征分析
    030006)旱災是指久晴不雨,農作物體內水分大量缺乏,從而導致農作物生長發育不良而減產甚至絕收的災害[1]。中國古代旱災頻繁,歷代史書、地方志、宮廷檔案、碑文、刻記以及其他文物史料中均有記載,旱災的發生頻率和強度直接影響著農牧林業的生產。明代旱災的危害是僅次于水災的自然災害,據鄧拓先生研究表明,明代共發生旱災174次(水災196次)[2],與此同時,關于明代(1368-1644)開封地區,陜南地區、濟南地區等的研究結果也表明,旱災發生的頻率和強度有很大

    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年1期2013-09-06

  • 江淮丘陵區農業旱災規律分析
    11)0 引 言旱災是世界上影響面最廣、造成農業損失最大的自然災害類型[1],世界近一半的國家干旱狀況嚴重[2]。中國旱災頻繁、范圍廣、持續時間長,是造成農業經濟損失最嚴重的氣象災害[3]。據統計,中國每年旱災損失占各種自然災害的15%以上[4],所以農業旱災規律研究非常重要,國內外也在積極研究并積 累了較 多的成 果[5-14]。如 李 彬 等[5]從 受 災 面 積和成災面積、受災率和成災率、干旱災害強度指數和災害異常指數等方面,系統分析了安徽省農業旱

    衡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3年3期2013-01-19

  • 基于GIS的湖南省旱災農業風險綜合評估研究
    410007)旱災是對農業影響最大的災害,湖南是我國遭受旱災較嚴重省份之一[1]。湖南省大部分地區位于北緯25°~30°,夏秋季多受副熱帶高壓的控制,高溫少雨,易發生旱災[1-2],旱災是湖南省發生最頻繁且影響面積廣的氣象災害[3]。近年來,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繁出現,干旱的發生頻率和強度也明顯增加。2000年以來,湖南省旱災更是頻繁發生。旱災的發生給湖南省農業生產造成了嚴重影響,使糧食作物大幅度減產,從而對糧食安全構成威脅。因此,必

    湖南農業科學 2010年23期2010-09-04

  • 歷史上的西南之旱
    8個年份中發生過旱災。春、夏兩季是發生旱災的主要時節,至今仍流傳“春旱年年有”的諺語。從地域分布上看,云南高原和貴州西部旱災以春旱為多,而夏旱多發生于貴州北部和南部地區。民國至今系統的災害記錄顯示:云貴高原西部地區以春旱居多,發生面積廣,破壞力較大;夏旱因受降雨季節影響,持續時間不長,影響也較??;秋旱最少,在零散的小區域發生。在東漢以前,由于西南數省的開發比較晚,四川、云南的災害記錄,特別是旱災記錄很少,東漢末年曾經有全國性的大規模旱災,但并無益州(云貴川

    中國新聞周刊 2010年11期2010-05-14

  • 經驗頻率法分析干旱空間分布特征
    300)近年,干旱災害影響范圍已由農業為主擴展到工業、城市、生態等領域,工農業爭水、城鄉爭水和國民經濟擠占生態用水現象越來越嚴重。部分省市還經常出現兩季及以上的連旱,對國民經濟發展造成重大的損失和影響。面臨如此嚴峻的干旱情勢,開展抗旱規劃工作就顯得十分迫切和必要。而歷史干旱規律分析是開展抗旱規劃、評價現狀抗旱能力及合理進行抗旱應急水源規劃的前提。歷史干旱規律分析包括干旱時間分布特征分析和空間分布特征分析。下面以秦皇島市為例,詳細說明歷史干旱規律的空間分布特

    水科學與工程技術 2010年6期2010-02-28

  • 水利之憂
    延續的歷史罕見的旱災卻在肆虐。地震、旱災、水災,是我國歷史上的三大自然災害。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沒有地震那樣的山崩地裂,沒有洪災那樣的驚濤駭浪,但旱災的千里赤地,糧食的減產或顆粒無收,嚴重威脅著我國的糧食安全。進入3月份,各地旱情雖然逐漸緩解,但從這場旱災中,暴露出了一些長久以來被忽視的問題,我們吃驚地發現:在不少農村,曾經引以為自豪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很多已被荒廢,這些地方的農田水利仍在吃幾十年前的老本。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水利是農業的命脈。面對分散經營的

    記者觀察 2009年7期2009-05-2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