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論

  • 藝術心理學視角下的山水畫論再解釋
    想為基礎,以山水畫論中理論線索的推論為方法,對五代至北宋時期全景山水畫空間構成模式相關的傳統畫論概念進行再解釋。在阿恩海姆的理論體系下,視覺形象均具有動力特征,并由力構成知覺結構骨架,這種抽象的力產生知覺意象以再現出一類事物的本質。視知覺通過結構骨架把握對象,藝術家通過知覺結構的把握和重塑創造藝術形象。這一思想正可為中國傳統畫論思想所體現,中國畫家通過真山水的游歷,把握自然美的形式,發現、創造和純化自然的秩序與結構,并通過自身的組織構造能力將之在圖像上反映

    藝術科技 2023年15期2023-07-30

  • 李日華“畫之三次第說”析解
    繪畫史觀念方面的畫論思想和觀點。這些著述向人們展示了他對于中國傳統書畫美學的獨特認知。其在《紫桃軒雜綴》中提出的“畫之三次第”畫論觀點中,從繪畫的三種層次論述了畫家和畫作所經歷的三個階段。身之所容、目之所矚、意之所游不僅是繪畫創作的不同階段,也是畫面表現的三種層次,更是藝術意境從模寫到傳神進化的三個境界。李日華兼具文人、官僚、書畫家以及收藏家的多重身份促使他的畫論思想對明中期之后的文人畫創作產生了積極影響?!娟P鍵詞】畫論;李日華;《紫桃軒雜綴》【中圖分類號

    今古文創 2023年19期2023-06-09

  • 中國畫論在美術教學中的重要性
    南民族大學)中國畫論不僅要看歷史文化的積淀,更要著眼于現實作用,好的藝術作品必須根植于民族傳統文化的沃土之中,學習者能從中感受到畫家堅實且厚重的傳統根基。學習中國畫論,思考在中國畫論的美術課堂上提供了怎樣的價值思考。在藝術發展的道路上保留中國文化藝術的審美價值和獨特韻味,才是美術課堂發展的必經之路。把握住中國畫的靈魂、拓寬其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國畫時更貼切的感受其魅力,為學生理解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打下基礎,能夠從各個方面欣賞體會中國畫的藝術美感,實現中國

    河北畫報 2023年2期2022-11-01

  • 試析書論、畫論對書畫鑒定的作用
    需要對歷代書論、畫論有一定程度的掌握,進而了解書派、畫派的淵源流變,準確把握時代風格。中國書畫鑒定的常用方法有目鑒和考證。目鑒,就是鑒定者用眼睛,通過筆墨的個性特點憑經驗去分析作品時代風格和個人風格,以及相關的印章、款印、紙張、裝裱形制等。比較有代表性的鑒定家有張珩、謝稚柳等??甲C,即鑒定者通過作品中所表現的題材內容、服飾、建筑及題款內容的年代等畫面因素,用書畫史、文學史、歷史、文化史等文獻知識與作者實際情況進行辨析和驗證而得出結論。老一輩鑒定大家徐邦達、

    老年教育 2022年8期2022-10-19

  • 博觀而約取 厚積而薄發
    意識 繪畫史學 畫論北宋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將“藝術”二字拆開,借由五代孟蜀時期蜀主和黃筌之間的一段繪事逸聞,分別定義了“藝畫”和“術畫”。所謂“術畫”,即由匠人所畫、單純追求逼真、形似的畫作?!靶g畫”概念其實是郭氏獨特繪畫史學認識的直觀反映。從宏觀語境來看,“術畫”的概念并不是某位史論家天才般的創造,而是繪畫史學發展與演進的必然,是藝術發展歷程中某種特殊認識趨勢由量變到質變的結果?!靶g畫”以及對“術畫”概念的規定是郭若虛重要的學術觀點,其背后所隱藏的

    中國美術 2022年3期2022-06-23

  • 集千古畫論之大成,為初學研究之津逮
    曹智滔《中國歷代畫論大觀》是著名美術教育家俞劍華先生傾注畢生心血從浩瀚的古代典籍和散見于公私藏家的書畫墨跡中采珍掇英,編匯成一部集古代畫論于一體的鴻篇巨著。上自先秦諸書的只言片語,下至宋元明清的畫論專書,也有散見于歷代文人的詩文別集和畫家的繪畫作品的題跋中,可謂蔚然大觀。它“集千古畫論之大成,為初學研究之津逮”,是一部被歷史篩選并傳承下來的珍貴資料。這部書稿猶如寶劍鋒從磨礪出,可謂歷經波折,終于集腋成裘,匯成大觀?!吨袊鴼v代畫論大觀》這部書稿在20世紀30

    出版參考 2022年4期2022-06-21

  • 二十世紀“四王” 畫論的發展與演變
    的繪畫理論對中國畫論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但“四王”的繪畫理論歷來頗有爭議,褒貶不一。由于歷史和時代的局限性,“四王”的繪畫理論在二十世紀初期和中期出現了很長時間的消沉。隨著海外一些學者對“四王”繪畫理論的關注,以及人們思想意識的覺醒和開放,更多的人關注到了“四王”繪畫理論的積極影響,認識到了新時代對于繪畫思想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畫風本身的優劣上,而是用辯證的態度面對它,兼容并包,包容其存在的合理性,把他們的思想作為中國文化、美術史上的一個重要現象加以剖析。

    今古文創 2022年21期2022-06-20

  • 中國畫論之文學修養論
    文學有不解之緣。畫論是對中國繪畫的理論總結,來自于實踐又反作用于實踐。中國畫論中文學修養論的討論由來已久,本文主要是對畫論中關于“文學修養論”的觀點進行梳理,由于畫論多記載文人畫家,而畫論家多為文士,因此,畫論的文學修養論的探討也多集中于文人畫興起發展之后的畫論,因此,本文重點討論的是文人畫論。首先界定本文所指“文學”的概念。當代“文學”的概念是指以語言文字作為介質,具有審美性的作品,古代的“文學”概念寬泛,包括學問、文教、文化修養等。本文研究的對象以中國

    河北畫報 2022年10期2022-05-07

  • “氣韻”論的美學思想
    謝赫以后的畫家和畫論家開始從不同角度豐富和發展氣韻的內容?!皻忭崱闭摪l展到唐代,不僅作為品評人物畫的標準,也成為文人雅士一種內在的天賦。到宋代,與宋代的社會文化相結合逐步繁榮和發展起來,在繪畫的精神層面和筆墨形式層面得到了更為明確的回答??偟膩碚f,宋代繪畫中的氣韻是中國繪畫史和中國畫論史上的一次飛躍。對畫論中的氣韻進行研究和探索,對體悟宇宙觀,了解自我,對中國優秀傳統繪畫理論的繼承,都具有積極意義?;诖?,以中國畫為例,分析“氣韻”論的美學思想。關鍵詞:畫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22年2期2022-03-30

  • 中國繪畫寫生的三個問題:透視、線條、上色分析
    中國南北朝至宋朝畫論中有關寫生的理論進行分析,總結中國寫生理論的發展。關鍵詞:畫論 中國畫寫生 中國畫透視 筆法 沒骨畫荊浩《筆法記》中有:“掛岸盤溪,披苔裂石,因驚其異,遍而賞之。明日攜筆復就寫之,凡數萬本,方如其真?!贝嗽捵C實了中國畫家寫生的事實?!白蛹群脤懺屏稚剿?,須明物象之原。夫木之為生,為受其性。松之生也,枉而不曲。遇如密如疏,匪青匪翠,從微自直,萌心不低。勢既獨高,枝低復偃。倒掛未墜于地下,分層似疊于林間,如君子之德風也。有畫如飛龍蟠虬,狂生枝

    參花(下) 2021年10期2021-11-06

  • 微見端兆,實名不欺
    黃賓虹 畫學 畫論20世紀初期,中國繪畫史撰著領域興起了一股學習西方繪畫史學體系及編撰模式的風潮。不過,隨著姜丹書的《美術史》、陳師曾的《中國繪畫史》等著作陸續問世,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提出了對近代繪畫史學領域“他者”認識體系的質疑。就是在這樣一種特殊的背景之下,中國的繪畫史論家開啟了本土繪畫史與繪畫史學研究的艱難探索之路。黃賓虹的《古畫微》就是這一時期繪畫史學研究的寶貴成果,其最根本的史學貢獻不在于具體內容,而在于黃氏基于自身特殊的文化與學術背景所做出的

    中國美術 2021年6期2021-02-05

  • 宋明理學與傳統山水畫的構建
    從義理分析和部分畫論研究其演化過程中存在的關系。關鍵詞:山水畫;程朱理學;義理特征;畫論魏晉南北朝時期,人物畫是當時藝術創作的主流形態,山水畫只是作為背景出現。而宗炳的山水畫論正式開啟了山水畫的篇章,因此在中國傳統繪畫中,最先形成了畫山水的理論。在此觀念的推動下,山水畫到了隋唐時期開始嶄露頭角,發展至五代末、兩宋時期成熟,真正成為傳統繪畫的主流形態。然而,繪畫藝術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是社會存在的反映,那么它的演變進程必然離不開當時的政治、經濟、哲學、宗教等潛

    美與時代·下 2020年6期2020-12-23

  • 淺析畫論中藝術創作目的
    要:讀過不少古代畫論,例如《歷代名畫記》、《筆法記》、《古畫品錄》和《圖畫見聞志》,發現古人在沒有科技的情況下,憑借自己的經驗,總結出一套套實用性極強的規律,同時也提出了許多不明晰的問題,給出了許多解決方案和程式的框架和回答。但有一些是至今仍沒有解決的,這些問題可能在接下來的一千年里仍尚待讓后人發掘,這可能就是藝術的無始無終性,舊的問題解決,新的問題馬上就會出現,周而復始。關鍵詞:畫論;藝術;創作藝術為什么被創作,目的是什么?悅己悅人,記錄生活或是排憂解難

    喜劇世界·中旬刊 2020年10期2020-09-10

  • 王微《敘畫》中的繪畫哲學
    關鍵詞:山水畫;畫論;神韻王微所寫的《敘畫》一文與宗炳的《畫山水序》同被視為中國山水畫理論的奠基之作,千百年來有關《敘畫》的論文和論述有很多,當然此畫論有超出山水畫范疇的繪畫哲學探討十分耐人尋味,并且對“畫之致”有十分詳盡的論述?!稊嫛吩从谕跷⒔o顏延之的一封回信,目前能看到的部分主要探討了關于繪畫的特點和價值。而關于王微的繪畫水平,在《佩文齋書畫譜》卷四十五中有過記載:“王微字景玄,瑯邪臨沂人。少好學,無不通覽。能書畫,兼解音律、醫方、陰陽、術數。微答何

    卷宗 2020年9期2020-05-26

  • 淺析顧愷之畫論“遷想”之于“妙得”
    想妙得”作為顧氏畫論中一個極其經典的繪畫學說,體現在了藝術的各個領域。本文通過對概念的分解細化,將“遷想”作為藝術認知與直覺上的延伸,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作用,并以當代藝術家為例聯想論證。關鍵詞:畫論;“遷想妙得”;意識認知1 顧愷之畫論“遷想妙得”1.1 顧愷之畫論顧愷之(約公元346—407年),字長康,作為貴族之家的繼承人也是東晉時期最偉大的畫家。他的人物畫作品精美絕倫,無論是技法、內容還是風格皆出于藍而勝于藍,體現出了特定時代的新特征。同樣卓越的還有

    藝術科技 2019年13期2019-11-23

  • 進化論 進畫論
    之一字之別的“進畫論”。這是什么呢?首先,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畫畫是畫得越像越好嗎?可是,畫得再像,也不如照相機啊,那么你為什么喜歡畫畫呢?或許就因為畫畫是你獨特的創意表達。當然,要表達好,還需要你在進畫論里完成三大進化。今天,大家就來一起進化觀察力吧。剛剛我就和喬喬木比了一下觀察力……可樂王快來,你知道嗎?我“戰勝”了編輯姐姐。你又吹牛!編輯姐姐讀過那么多書,又走過那么多地方,你能在哪方面戰勝她???你別不信!剛剛編輯姐姐給我介紹了一位大胡子蘇老師,他給了

    學與玩 2019年10期2019-10-29

  • 石濤畫論中“體自翛然”的禪境研究
    手,分析其對石濤畫論“真性悟道”的影響。關鍵詞:石濤;畫論;體自翛然;禪境一、廓然無圣禪宗境界強調不生妄緣?!豆抛鹚拚Z錄》說:“靈光獨照,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标P于“愚”,《壇經》有言:“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盵1]這正是石濤所說的“愚不蒙則智,俗不濺則清”,修行般若,使心不生愚念。無染物才能去愚,愚念不起才能回歸般若,才能直達萬物本真,才能獲

    美與時代·下 2019年12期2019-09-10

  • 畫論中“全景山水”構圖程式的探索及其對中國古典園林布局的影響
    影響,通過試探索畫論中“全景山水”構圖程式的形成與發展,從中探討其對中國古典園林布局的影響。關鍵詞:山水畫;全景山水;畫論;構圖程式;中國古典園林布局1“全景山水”構圖程式在畫論中的探索與形成1.1唐代以前:山水畫構圖的萌生期“中國山水畫的本源就不是山水”。據考究現存最早的中國畫本源,從創作題材上來看,出現最早的是人物畫,最初描繪的山川風光是作為人物畫補景出現的,最初山水往往以抽象的線條出現,并且人物活動為主體,人大于山,而山水則成為人物畫的背景或者襯景。

    現代園藝·綜合版 2019年9期2019-07-02

  • 一部完整系統的畫論史—評張曼華《中國畫論史》
    媛一部完整系統的畫論史張曼華教授《中國畫論史》一書以史為綱,自先秦至近代畫論無不包羅。書中將“中國繪畫理論”分為先秦兩漢的萌芽期,魏晉南北朝的重要開始期,唐五代的成熟期,宋元的重要發展期,明清的因襲與創見交錯期,近現代的振興期。此外,書中將中國畫論各個時代的重點悉數列出。如唐代畫論部分,論者多著眼于《歷代名畫記》等著名畫論,其他畫論則一帶而過。此書除論述經典畫論外,將唐代散見于他處的理論精華也一一拈出,以方便讀者全面立體地了解每個時代的繪畫理論。故無論從時

    中國書畫 2019年6期2019-06-26

  • 石濤著論原因初探
    書信傳記。石濤的畫論著述,一方面是基于他各階段、多層次的繪畫實踐經驗;另一方面,則是畫壇風氣、個人志愿、市場規則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與影響所導致的結果。通過對石濤在其藝術生涯各階段的理論著述進行梳理、分析、比較,結合當時石濤所處的時代、社會、政治、文藝環境和他的個人訴求,石濤繪畫理論研究背后的動機、契機、目的得以一一呈現出來。關鍵詞:石濤 畫論 理論探索一、引言石濤(1642-1707)是一件“標本”。他身上所有的元素——特殊的身世、曲折的經歷、天生的反骨、

    藝術研究 2019年1期2019-05-13

  • 福建博物院藏林紓山水畫賞析
    畫學理論《春覺齋畫論》,探析其創作思想?!娟P鍵詞】 林紓;山水畫;畫論[中圖分類號]J22 [文獻標識碼]A林紓(1852—1924),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字琴南,號畏廬,別署冷紅生,晚稱蠡叟、踐卓翁、六橋補柳翁、春覺齋主人,清光緒八年(1882年)舉人,著名翻譯家、文學家、書畫家,歷任福州蒼霞精舍、杭州東城講社、京師大學堂等主講。林紓對福建及我國近現代教育事業多有貢獻,而在“翻譯家”“教育家”的盛名之下,他作為文人書畫家的成就,往往為人所忽略,其書畫

    藝苑 2018年5期2018-11-23

  • 宋代畫論中的園林觀探析
    ,層出不窮。山水畫論的豐富性和它的深刻性更是宋代的文化標志。在追求師法造化的同時,更多地強調中得心源。在宋代,為了滿足文人士大夫更高的精神文化需要,也更多地將山水情寄托在山水園林的創造中去。由于中國的“畫理”與“園理”有異曲同工之處,文章將深入剖析畫論的各方面內容與中國傳統園林的各方面關系,以達到更好的促進現代園林和人居環境的設計。關鍵詞:畫論;畫理; 園理;現代園林一、宋代畫論的歷史背景自后周的將官趙匡胤發動兵變后,北宋建立。北宋(960-1127)一共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18年7期2018-11-09

  • 宏闊與精微并存
    要】 中國古代畫論卷帙浩繁,上自先秦諸書的只言片語,下至宋元明清的畫論專書,可謂蔚然大觀。俞劍華先生的 《中國歷代畫論大觀》 幾經周折, 輾轉多家出版社, 終于在2017年得以全貌出版。文章僅以明代畫論為例,探討《中國歷代畫論大觀》之學術價值?!娟P 鍵 詞】《中國歷代畫論大觀》;明代畫論;出版【作者單位】張媛,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局袌D分類號】G23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13.

    出版廣角 2018年13期2018-09-10

  • 李贄小說評論與顧愷之畫論
    間接地引用顧愷之畫論到小說批評之中,對小說批評理論進行探索,以促進之后小說批評的繁榮發展。關鍵詞: 李贄 小說評論 顧愷之 畫論顧愷之是明確提出傳神理論的第一人。以傳神畫論為核心,對創作主體的素養、創作構思、人物與環境關系等方面進行討論。李贄文集中多處提到顧愷之,對其畫論推崇備至,并借鑒顧愷之畫論評論小說,對之后小說批評產生影響。本文將考察李贄在小說批評中借鑒、引用顧愷之畫論的情況。從創作主體之識、人物形象傳神、人物與環境三個方面分析李贄小說評論與顧愷之畫

    文教資料 2017年31期2018-04-26

  • 李贄小說評論與顧愷之畫論
    間接地引用顧愷之畫論到小說批評之中,對小說批評理論進行探索,以促進之后小說批評的繁榮發展。關鍵詞: 李贄 小說評論 顧愷之 畫論顧愷之是明確提出傳神理論的第一人。以傳神畫論為核心,對創作主體的素養、創作構思、人物與環境關系等方面進行討論。李贄文集中多處提到顧愷之,對其畫論推崇備至,并借鑒顧愷之畫論評論小說,對之后小說批評產生影響。本文將考察李贄在小說批評中借鑒、引用顧愷之畫論的情況。從創作主體之識、人物形象傳神、人物與環境三個方面分析李贄小說評論與顧愷之畫

    文教資料 2018年31期2018-03-23

  • 廣搜博采集大成*
    劉彥鵬《中國歷代畫論大觀》是由我國著名繪畫史論家、中國畫家、美術教育家俞劍華先生歷經40多年對歷代畫論研究的手稿整理的一部鴻篇巨著,輯錄了從先秦至清代,有關畫品、畫理、畫法、畫譜、畫訣、畫筌等論畫書籍以及散見的繪畫文獻、筆記、著錄、題跋,是目前關于中國繪畫藝術的古典文獻與實物文獻整理和研究較為全面的一套著作?!吨袊鴼v代畫論大觀(第三編):元代畫論》(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以下簡稱《元代畫論》)是這套著作的第三編(共十編),是一部針對元代有關

    中國出版 2018年14期2018-02-08

  • 《淮南子》繪畫美學思想對魏晉南北朝畫論的影響
    藝術領域,為中國畫論的發展開了先河,之后的魏晉南北朝畫論如顧愷之“形神論” 、謝赫“六法論”、姚最“心師造化”等,皆能從《淮南子》中找到思想淵源。文章以此為切入點,將《淮南子》繪畫美學思想和魏晉南北朝畫論進行了比對和分析,揭示了魏晉南北朝畫論與《淮南子》美學思想所存在的淵源關系。關鍵詞:《淮南子》;美學思想;形神論;畫論;影響中圖分類號:J2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1101(2017)05-0007-06Abstract: “Huainan

    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5期2017-12-26

  • 談沈宗騫《芥舟學畫編》中的思想觀點
    ,在眾彩紛呈的繪畫論著中,研究《芥州學畫編》對于研究清代繪畫發展狀況和理論思想是十分重要的。關鍵詞:沈宗騫 芥舟學畫編 畫論一、作者及《芥舟學畫編》簡介沈宗騫是清代畫家、書畫理論家,字熙遠,號芥舟,又號研灣老圃,浙江烏程(今湖州)人,為庠生。乾隆、嘉慶(1736年-1820年)時人,創作時間長達60年。工書法,學王羲之、王獻之。畫山水、人物、傳神,無不精妙。博辨識,善書畫,所作山水秀潤華滋,在黃公望與董其昌之間,兼畫人物,尤長寫真,名重一時。以書畫遍游吳越

    藝術研究 2017年4期2017-12-21

  • 淺讀《中國畫論輯要》
    子潔摘 要:中國畫論是歷史上不同時期的畫家在受到不同時代背景、社會文化的影響下,經過長期的繪畫學習中,所得到經驗與技巧上的總結。也可以理解為不同畫家對于不同時代下對中國古代美學思想的理解與看法?!吨袊?span class="hl">畫論輯要》選錄了從先秦至清的比較有代表性的畫論與見解,通過作者的精心選錄,收集不同的見解與技法,按內容分類整合為:上編(總論,功能、創作、品評、形神、氣韻、意境、風格、流派、繼承、避忌、修養諸論);下編(分論,章法、筆墨、設色、詩畫、書畫、題款、印章諸論)。讀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7年7期2017-09-04

  • 讀“筆墨論”小感
    的對象。關鍵詞:畫論;筆;墨;創作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8-0084-01一、筆與“筆”初步學習后發現,除了準備階段的選筆外,如何運用筆墨一直是中國畫的精妙之處。如何運筆,許多人會說“運筆嘛,多練多練,自然就會了”,聽著簡單,但訓練起來真的就一個字----“難”。在國畫學習初期,對于古代名畫的臨摹及照片寫生,起初個人還是沾沾自喜,但后來發覺自己的畫作,也僅限于”好看”一詞,得到的評論大多也是“乍眼一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17年6期2017-08-03

  • 王原祁《雨窗漫筆》的思想形成與版本流傳
    這十則短小精煉的畫論的出版流傳并非一帆風順,期間隨著時局的變換經歷過沉寂和重提,而不論它篇幅長短,始終在中國書畫論中有它的意義。關鍵詞:《雨窗漫筆》 畫論 形成 版本流傳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09-0039-02“清初四王”一直被認為是清朝畫院的領軍人物,王原祁也是其中的集大成者,在理論上建立了從宋至元的山水畫傳承路線,在藝術理論上,他以《雨窗漫筆》和后人編集而成的《麓臺題畫稿》留下重要的思想。一、《

    藝術評鑒 2017年8期2017-06-21

  • 王原祁《雨窗漫筆》的思想形成與版本流傳
    這十則短小精煉的畫論在出版流傳的過程中也不是一帆風順,期間隨著朝代和時局的變換經歷過沉寂和重提,而不論它篇幅長短,始終在中國書畫論中有它的意義?!娟P鍵詞】雨窗漫筆;畫論;形成;版本流傳“清初四王”一直被認為是清朝畫院的領軍人物,王原祁也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他自幼便侍在其祖父王時敏左右,在理論上建立了從宋至元的山水畫傳承路線。王原祁尤以黃公望為師,自稱“弱冠時得先大父指授,方明董巨正宗法派,于子久為專師,今五十年矣”,在晚年還以“所學者大癡也,所傳者大癡也”來

    魅力中國 2016年38期2017-05-27

  • 再論“立意”與“意境”之關系
    00]在中國傳統畫論中,“立意”是畫家的創作思想、創作目的,“意境”則是畫家實施“立意”創造而使繪畫作品呈現出的一種虛實相生的深遠意蘊。畫家作畫,往往“立意”在先,“意境”在后。畫家有怎樣的“立意”,其作品就會表現出相應的“意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立意”是畫家作畫前心中的腹稿,而“意境”則是畫家實施作畫過程后展現出的可做多層次解讀的可視性的具體畫卷。二者相輔相成,密切聯系。中國傳統畫論 立意 意境從歷代畫論中我們可以看出,“意”的出現與表達是一個比較

    名作欣賞 2017年11期2017-04-27

  • 淺談對中國畫的認識
    關鍵詞:中國畫;畫論;傳承;氣韻中圖分類號:J21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9-0014-01一、中國畫的傳承與創新在學習中國畫的時候,讓人仿佛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學習中國畫可以凈化人的心靈。在現代化的生活中,工作和學業讓很多人有著很大的壓力,有時為了遠離殘酷的競爭和擺脫無窮無盡的壓力,我們急需一種慰藉心靈的方法,在我看來欣賞中國畫,抑或是通過古文來讀中國畫都是很有效的方式。體會其中來自不同時空的古人智慧,如同隔世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17年3期2017-04-13

  • 清“畫狀元”唐岱的畫論思想管窺
    分析,管窺唐氏的畫論思想,包含了繪畫創作觀、筆墨觀、品評觀、氣韻觀、人品觀和功能觀等?!娟P鍵詞】 唐岱;繪事發微;畫論;思想;管窺[中圖分類號]J20 [文獻標識碼]A清代士大夫能畫者及好畫者,往往著其心得。據鄭午昌(1)著的《中國畫學全史》統計,清代畫論之多,總計達100多篇。從現存的清代畫論來看,由武將出身轉為清宮廷畫師撰寫的山水畫理論著作并不多見。唐岱極其注重吸收前人繪畫理論成果,并結合自身藝術實踐,撰寫了清代畫史上較為重要的山水畫理論著作《繪事發微

    藝苑 2017年1期2017-03-29

  • 蘇軾“物化”論對晁補之畫學思想的影響
    化”論;晁補之;畫論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6)12-0207-03一、蘇軾與晁補之的交往基本情況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人。蘇軾是中國文人的杰出代表,集詩、詞、散文、書、畫、禪之大成,體現著宋代文學與藝術的最高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1]。晁補之,字無咎,晚年自號歸來子,濟州鉅野人。晁補之“

    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年12期2017-03-20

  • 中國畫學典籍中的偽托現象研究
    不乏偽托現象,對畫論的辨偽主要集中在畫論專書中,如在明王紱《書畫傳習錄》中就提及此前畫論的真偽,但并無進一步說明。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清人對子部藝術類中的畫論進行了簡單考證,但多是從文學角度分析畫論,而忽略了繪畫本身。到近代,余紹宋在《書畫書錄解題》中辟專章對書論、畫論中較著名的偽托之作進行了考證研究。俞劍華在《中國畫論類編》中對梁元帝《山水松石格》、王維《山水論》《山水訣》、李成《山水訣》、仲仁《華光梅譜》、王紱《書畫傳習錄》六本偽托書進行了簡單考

    中國美術館 2016年6期2017-01-19

  • 習山水畫論而知其法
    中國畫;山水畫;畫論中圖分類號:J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4-0155-01在讀張彥遠所論之時,有諸觀點都讓我無語凝噎。他的觀點過多的站在自身的角度去闡述,過于崇古,過于絕對,過于清高,“自古善畫者,莫非衣冠貴胄,逸士高人,振玅一時,傳芳千祀,非閭閻鄙賤之所為也”此言階級意味過濃。自古便還有“雅俗共賞”一說,民間之畫修養可能不及士大夫們所畫之高,可自有另一番趣味,又何以身份而定畫之價值,唐寅等人出生于市井,畫作照舊流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6年5期2016-10-21

  • 唐、宋時期畫論品評中“自然”和“逸”的關系
    :本文主要討論了畫論中品評繪畫等級的“自然”和“逸”的關系。從畫論本身出發,首先分析了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的“自然”品的含義及張彥遠的美學思想,接著分析了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畫錄》之“逸品”;其次分析宋代黃休復的《益州名畫錄》中的逸品人物形象,通過對比交叉對比分析這三部畫論中“自然”和“逸”的關系。最后得出結論,“自然”和“逸”的關系并非對等,張彥遠的所謂“自然”,并不是張懷瓘、朱景玄和黃休復所謂的“逸”。關鍵詞:畫論;自然;逸品“自然”和“逸”的關系

    大觀 2016年4期2016-05-16

  • 陳洪綬與宋代繪畫
    關鍵詞:陳洪綬;畫論;畫面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2-0225-02一、引言陳洪綬在今天人們眼中的畫家身份,可以說是毫無疑問的了。而陳洪綬本人卻不見得具有一個畫家的自覺。古代的社會與今天不同,在陳洪綬生活的那個時代,“重文輕藝”的現象還十分普遍,職業畫家的社會地位是相當低下的。更何況陳洪綬出身士族,雖說他的家族在他父親那一代就已經衰落,但這樣的出身也使得他不可能心甘情愿地做一個職業畫家。像很多古代的大

    人間 2016年8期2016-05-14

  • 簡析宗炳《畫山水序》的美學思想
    要:中國畫與中國畫論是相輔相成的,它們共同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在這其中,南朝宗炳所著的《畫山水序》是我國古代最早地將山水畫與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相結合起來的一篇畫論。畫論中的一些重要的美學論點“以形媚道”“暢神”“澄懷味像”“澄懷觀道”等,對繪畫史的影響非常大。它不僅對今后的山水創作與美學研究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而且還在重視精神和理性方面為中國山水畫奠定了基礎。關鍵詞:畫論;宗炳;美學論點;山水畫0 引言山水畫是中國傳統繪畫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魏晉南北朝

    藝術科技 2016年6期2016-05-14

  • 顧愷之藝術成就淺議
    關鍵詞:人物畫;畫論;傳神;遷想妙得[中圖分類號]:J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2--01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時期,政治、經濟動蕩、學術思想復雜、斗爭尖銳,文化藝術上傳統與外來藝術相互吸收溶化,而顧愷之正是生活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顧愷之,字長康,小子虎頭,晉陵無錫人。二十歲時因作《維摩詰像》壁畫而盛名遠揚。顧愷之繪畫藝術師法衛協、曹不興。繪畫題材涉及內容豐富,不僅擅長肖像、道釋等人物各

    青年文學家 2015年2期2016-05-09

  • 中國畫論研究的新收獲 ——倪志云教授《中國畫論名篇通釋》簡評
    陳池瑜中國畫論研究的新收獲 ——倪志云教授《中國畫論名篇通釋》簡評陳池瑜四川美術學院倪志云教授著《中國畫論名篇通釋》,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年出版,是畫論研究的一項新成果。該書選取東晉畫家顧愷之至明代董其昌共十二位作者的畫論、畫史著作,組成該書豐富的內容。該書的體例采取作者簡述,畫論原文及詳注,然后分析其畫論的主要理論貢獻及成就,發表自己的學術見解,所以該書不僅僅是一部畫論匯集和編選,而是對畫論原文的注釋品讀,多有個人思考,包含了作者多年對畫論及相關問

    天津美術學院學報 2016年1期2016-04-04

  •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源劉禮賓中國古代畫論的核心概念在“唯科學主義”“再現論”的背景下,對中國古代畫論核心詞的理解往往發生了扭曲。比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在現有的慣常闡釋中,對它的解釋是:“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內心的感悟?!巴鈳熢旎?,中得心源”也就是說藝術創作來源于對大自然的師法,同時源自自己內心的感受。在這樣的一種解釋中,可以注意到幾個問題:第一,“造化”被物質化、靜態化、客觀對象化為“大自然”,“萬物相生,生生不息”的演變之理、動態特征在這樣的解釋中完全看不

    大觀(書畫家) 2016年6期2016-04-03

  • 20世紀港臺地區中國古代畫論研究
    礎,其對中國古代畫論的研究于50年代起步,并在60至80年代后期,一度形成了研究熱潮。它們在出版、譯介大陸和歐美等海外學者研究成果的同時,也涌現了一些卓有成就的學者,如溥儒、徐復觀、饒宗頤、姜一涵、高美慶、高木森等。一、譯介出版大陸及歐美學者的研究成果自20世紀60年代后。港臺地區逐漸開始譯介出版大陸及歐美等國學者的畫論研究成果。尤其是大陸學者的一些重要論著,幾乎均有出版,有的甚至后來還被多次再版發行。1964年,臺北藝文印書館將黃賓虹、鄧實編選的《美術叢

    中國書畫 2016年1期2016-02-23

  • 論童書業釋氣韻
    度剖析了我國古代畫論中有顯著地位的“六法”,尤其對于其中的“氣韻”論著有多篇文章加以論述。童先生認為宋代以前關于“氣韻”的闡釋基本是符合謝赫原意的,而之后的發展逐漸玄妙,不足為信。關鍵詞:童書業;“六法”;氣韻;畫論相較于西方的繪畫藝術,中國畫在工具、技法、題材等各方面都有著截然不同的特點。中國畫的歷史源遠流長,中國畫論也隨著豐富的實踐不斷發展。南齊的謝赫在其《古品畫論》中提出“六法”,并以“氣韻生動”為總原則,一時成為了品評中國畫優劣的標準。一、“以經解

    山西青年 2016年1期2016-02-06

  • 畫論有格當作別樣讀 ——評周毅《國畫山水畫論篇章研究》
    池昌?!∩蛸O偉?畫論有格當作別樣讀 ——評周毅《國畫山水畫論篇章研究》池昌海沈貽偉言語交際的研究是很有趣味的。當語言文字被碼在詞庫里的時候往往“靜若處子”,其讀音、字義(詞義)、詞性都被相對地規定下來,努力達到讓學習者和使用者都能共同遵循的規范;而在語言文字被使用到某個場合,即進行言語交際后,則往往“動若脫兔”,語言文字因語境、語氣的不同,使用者和使用范疇的不同,傳播媒體和傳播方式的不同等等,其內涵和格調都會發生細微而奇妙的變化,讓我們體味到語言文字的無窮

    未來傳播 2016年3期2016-02-04

  • 淺析顧愷之社會名望與藝術價值
    之;六朝四大家;畫論;藝術價值顧愷之,字長康。在網絡搜索中,其標簽為“六朝四大家之一”“水墨畫鼻祖之一”“中國畫祖”“山水畫祖”等等。這只是一個對于顧愷之成就的歷史總結的提煉,并未說清源頭。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認識,了解到顧愷之的主要貢獻在畫論,而并不是對于中國山水畫乃至中國畫的貢獻之大。對于網絡搜索中“祖”的這一字概括,我認為過于夸張了些。顧愷之是江蘇無錫人。顧氏原為江南顯赫,《無錫顧氏宗譜》來看,顧愷之的父親,名悅之,曾為刺史,歷尚書右丞,曾祖父也都在

    大眾文藝 2016年4期2016-01-28

  • 20世紀日本、韓國的中國古代畫論研究
    紀海外對中國古代畫論的研究,中國的近鄰日本與韓國應受到重視,這其中,尤以日本的研究最值得關注。(一)日本研究20世紀初期,受西學影響,日本學者也開始系統研究和整理中國古代畫學著作,并涌現出了內藤湖南、岡倉天心、瀧精一、今關壽唐、金原省吾、青木正兒等一大批學者和研究成果。1. 20世紀上半葉的研究1902年2月,漢學家內藤湖南(1866-1934)在《國華》月刊第141期上發表《論說及考證·唐以前的畫論》—文,文中主要收錄唐代以前畫論著作19篇。其實,嚴格意

    中國書畫 2015年7期2015-05-30

  • 艾青的畫論
    1004)艾青的畫論徐從輝1,于北溟2(1.浙江師范大學 國際文化與教育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4;2.浙江師范大學 附屬中學,浙江 金華 321004)摘要:艾青作為20世紀文學史上的著名詩人已為人們所接受,其詩歌藝術及詩論得到較多的研究,但鮮有人論及艾青的畫論。艾青的畫論經歷了三個時期,顯著的特點是:繪畫題材的人民性;表現形式上注重寫實,同時富有自己的主觀感情;強調繪畫與政治、宣傳的密切關系;他對待國畫改造的態度,亦是中國現代繪畫史的縮影。艾青的畫

    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2期2015-02-01

  • 中國古代畫論的“比德”觀研究
    梳理針對中國古代畫論研究范疇內的“比德”思想及其主張,通過對中國古代畫論中的“比德”觀的相關闡述進行分析,以期通過探討繪畫史論“比德”的相關形成因素以及史學發展中的衍變,探討得出“比德”論述與中國繪畫藝術的關聯性,以期能從一個側面或者稱為一個片段式的角度試圖來展示出中國畫論藝術強大精神的一隅。[關鍵詞]畫論;“比德”觀;形成;衍變“比德”這個范疇論是中國文化傳統中獨特的一種藝術形態,這一形態始終貫穿于中國整個古代藝術發展史中,特別是在中國古代的一些繪畫思想

    黑龍江史志 2014年3期2014-11-24

  • 達·芬奇《畫論》與古代書論藝術觀比較
    00)達·芬奇《畫論》與古代書論藝術觀比較張志遠(淮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安徽淮北 235000)達·芬奇《畫論》不僅在繪畫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方面有透徹的闡述,而且對繪畫的性質與美學特征做出了深刻全面的論述,其中關于藝術的起源、藝術與自然的關系、藝術表現的內容等等問題的論述,與中國古代書論中的認識頗有相通或相同之處。對達·芬奇的藝術觀與古代書論所體現的藝術觀相比較,有利于向西方學習,引進新理念,開拓書法創作的新思路。達·芬奇;《畫論》;書法理論達·芬奇是意大利

    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2年3期2012-08-15

  • 中國畫論與教學研究關系初探
    祁 彬中國畫論與教學研究關系初探祁 彬中國畫論博大精深,別具一格,從內容到形式,都與中國畫相匹配,相輔相成,相映生輝,在世界繪畫理論上獨樹一幟,獨領風騷。本文從中國畫論的發展史及其獨有內涵談起,回顧了近百年來的中國畫論教育,并在當代高等美術院校中國畫論課程設置缺失、當代學院教育的科學性與傳統中國畫的存在著不可避免的內在矛盾的大背景下,初步探討中國畫論對教學研究相輔相成的關系。中國畫論;傳統教育;教學研究中國古代的哲學家在認識客觀實際的過程中,總結了許多辨別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2012年5期2012-08-1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