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理

  • 天理之節文
    強調了“禮”與“天理”的緊密聯系。特別是在其晚年,朱熹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種將“禮”與“理”相融合的解釋,將“禮”釋為“天理之節文”(參見申淑華:《四書章句集注引文考證》,中華書局2019年,第186頁)。朱熹對“禮”的這種詮釋為后世的中外儒家學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例如,在日本的儒學研究中,日本學者們明確地提出了“理即是禮”。他們認為,朱熹理學思想的本質就是將傳統的禮學推向了宇宙論的高度([日]小島 毅:《東アジアの儒教の禮》,東京:山川出版社2021年,第6

    華夏文化 2023年2期2023-07-25

  • 《剪燈新話》中的幽冥地府
    它顯現與執行著“天理”,并寄托著樸素的“人情”。幽冥地府本質上是作者內心理想政治世界的體現,映射著以儒家倫理思想為核心的文人哲學心理,是較為主觀的產物,因而自身也帶有著一定的矛盾與沖突?!娟P鍵詞】《剪燈新話》;幽冥地府;天理;文人觀念【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15-0010-04【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5

    今古文創 2023年15期2023-05-31

  • 朱熹、張栻解《孟子》“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之比較
    矣”,不僅引入了天理人欲概念,說:“仁義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循天理,則不求利而自無不利;殉人欲,則求利未得而害己隨之?!睂⒗碛c義利相對應,由講天理與人欲的對立,而講仁義與利心的對立。同時引述程子語曰:“君子未嘗不欲利,但專以利為心則有害。惟仁義則不求利而未嘗不利也。當是之時,天下之人惟利是求,而不復知有仁義。故孟子言仁義而不言利,所以拔本塞源而救其弊,此圣賢之心也?!盵1]202既講“君子未嘗不欲利”“惟仁義則不求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4期2022-11-24

  • 中國古代衡平司法秩序構建理論與實踐
    重要的啟發意義。天理、國法與人情等多規范綜合法源的模式為衡平司法的發展完善提供了制度基礎。中國古代司法實踐中始終秉持衡平觀念,以踐行中庸的治理思想,追求無訟的法律目標。引經決獄、執法原情、以禮入法是司法衡平理念下的技術實現。衡平理念可作為古代法律規范的法理加以解讀,以此進一步深入挖掘傳統法律文化中的法理觀念,尋找傳統法律文化的當代法治的借鑒資源。關鍵詞:衡平;司法;天理;國法;人情中圖分類號:DF0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

    學理論·下 2022年10期2022-05-30

  • 傳習錄(一則)
    圣,只是其心純乎天理,而無人欲之雜。猶精金之所以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無銅鉛之雜也。人到純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然圣人之才力,亦是大小不同,猶金之分兩有輕重。堯、舜猶萬鎰,文王、孔子猶九千鎰,禹、湯、武王猶七八千鎰,伯夷、伊尹猶四五千鎰:才力不同而純乎天理則同,皆可謂之圣人;猶分兩雖不同,而足色則同,皆可謂之精金。以五千鎰者而入于萬鎰之中,其足色同也;以夷、尹而廁之堯、孔之間,其純乎天理同也。蓋所以為精金者,在足色而不在分兩;所以為圣者,在純乎天理

    領導月讀 2022年6期2022-03-18

  • 地理
    補習英語,這還有天理嗎?”“沒有天理,有地理?!眿寢屨f完又加了一科。這天,我背著雙肩包坐車,車上人擠人。突然我感覺包在下沉,因為包里沒啥貴重物品,所以我挪了挪位置沒怎么在意,誰知那小偷卻更加得寸進尺了。我火了,一轉身對著他大聲道:“掏起來沒完了你!來來來,你想要語數英化物政哪本書?我給你掏!”小偷被我吼蒙了,好一會兒才嘟囔了句:“看著不像是上學那個年紀的人啊……”

    意林 2022年3期2022-03-11

  • 論王陽明的良知觀
    明用良知概念解釋天理,天理即良知,從而將外在之物理轉換為內有之心理。作為天理的良知是一切道德認識與判斷的終極性標準,也是行為的終極性根據。合乎良知的行為不僅明,而且靈。良知是超越的實體,即良知超越于經驗,因而無生死、無動靜。良知是虛、無。我們無法用形而下的存在,比如氣來直接描述形而上的、超越的良知。故,良知非氣。良知無法產生感應等氣質活動。同時,良知本身并不能直接活動、也不是感應的直接主體。良知必須借助于氣質或氣質之心而活動。它是氣質感應活動的間接主體,內

    社會科學研究 2021年5期2021-09-26

  • “存天理,滅人欲”,滅的究竟是什么
    很多人一聽到“存天理,滅人欲”就會覺得害怕。其實,朱熹的原意,不是說人的欲望不能存在,而是要有節制,以人性中的天理來約束自然欲望。只有那些過于貪婪的欲望,才違背天理,才是要滅掉的“人欲”。天理和人欲是我國古代哲學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對對立概念,長期以來都是學者們所熱衷討論的對象。理欲之辯在宋明理學中討論得最為熱烈,到南宋朱熹集大成。那么,“存天理,滅人欲”,滅的究竟是什么?什么是天理和人欲在宋明時期的理欲之辯中,“理”就是代指“天理”。相對應的,“欲”也就特指

    新傳奇 2021年15期2021-04-25

  • 朱熹“存理滅欲”思想的生態倫理價值
    思想體系中,“存天理,滅人欲”是其倫理思想的核心,圍繞這一思想,長期以來學者與哲人們進行了褒貶不一的論爭和探索。朱熹認為,“天地之間,有理有氣。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氣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1]。在朱熹那里,“天理”具有了合乎規律的自然法則的意義?!坝眲t可以理解為人類集體或個體的欲望。從這個角度看,天理和人欲的關系可以理解為自然發展的普遍規律與人類各種欲望之間的關系。當前,人類的活動越來越多地觸及生態環境的邊界和底線,全面加快生態

    武夷學院學報 2021年8期2021-03-08

  • 義不謀利:作為最高政治倫理 ——董仲舒與儒家“義利之辨”的正本清源
    分予:義利之辨的天理董仲舒不僅講政治權力主體的“義不謀利”,而且將這種“義利之辨”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宋代程顥聲稱:“吾學雖有所受,‘天理’二字卻是自家體貼出來?!盵7]但事實上,董仲舒早已談“天理”或“天之理”。當然,與程顥不同,董仲舒并不是將“天理”視為形上的本體本身,而是視為本體之“天”的意志的體現。這里涉及儒家兩種不同的超越觀念,即孔孟及董仲舒的神圣的“外在超越”與程顥及整個宋明理學的“內在超越”,筆者已撰文加以討論,茲不贅述[8-9]。董仲舒首

    衡水學院學報 2021年3期2021-01-15

  • 王陽明的“去人欲而存天理”及其與朱熹理欲論之比較*
    吃緊在去人欲而存天理,進之以知行合一之說,其要歸于致良知?!保?]1認為“去人欲而存天理”是陽明學的基本思想;同時又認為,王陽明講“去人欲而存天理”本就是“程、朱之言”[2]30-31。毫無疑問,王陽明的“去人欲而存天理”,作為其基本思想,來自于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欲”。當然,二者又存在諸多的差異,但無論如何,他們都講天理與人欲的對立,要求“存天理”,要求去除人欲。對于王陽明“去人欲而存天理”,陽明后學中的浙中王門與江右王門多有繼承,泰州學派則多有變異,肯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0年2期2020-12-27

  • 成全天理
    吳敏文天理大概是弱者的朋友,或一個人在失意的時候求告的對象。很少有成功的人,或一個人在順境的時候,會想起天理。這樣的人或一個人在這樣的時候,大多愿意將成功或順意的原因,歸功于自己的天資和努力。這使得天理總是帶有悲劇的色彩。我想如果將天理擬人化,大概會長著一副苦瓜臉。甚至天理本身,就是一個弱者。在你呼叫“我這樣努力還不成功,還有天理嗎”的時候,或者“他那樣的人卻成功了,天理何在”之際,不是天理不愿意幫你,而是它根本幫不了。所以,與其求天理成全你,不如你成全天

    雜文月刊(選刊版) 2020年10期2020-11-28

  • 成全天理
    吳敏文天理大概是弱者的朋友,或一個人在失意的時候求告的對象。很少有成功的人,或一個人在順境的時候,會想起天理。這樣的人或一個人在這樣的時候,大多愿意將成功或順意的原因,歸功于自己的天資和努力。這使得天理總是帶有悲劇的色彩。我想如果將天理擬人化,大概會長著一副苦瓜臉。甚至天理本身,就是一個弱者。在你呼叫“我這樣努力還不成功,還有天理嗎”的時候,或者“他那樣的人卻成功了,天理何在”之際,不是天理不愿意幫你,而是它根本幫不了。所以,與其求天理成全你,不如你成全天

    雜文月刊 2020年10期2020-11-24

  • 李贄道德觀的二重統一與矛盾
    塑為他理論中新的天理。結合李贄的總體思想來看,可以發現“私欲”是他理論中天理的具現,而“義利”和“真心與天理”則達成了二重統一。雖然這種統一中體現了他思想的矛盾,但仍然具有深刻的批判和啟蒙作用?!娟P鍵詞】 真心;天理;李贄;道德觀;義利之辨【中圖分類號】B248?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47-0032-02一、從“童心說”到真心為義(一)作為源頭的“童心說”?!锻恼f》是李贄思想的集中

    今古文創 2020年47期2020-09-10

  • 《禮記·月令》中的天理觀念微探
    方面來對月令中的天理觀念做一簡要探析。關鍵詞:月令;天理;人事月令,是古代文獻的一種體裁,以一年十二個月為時令,分別具體地記述了每個月所主之神,天子所宜的居處、車馬、衣服、飲食和器具,可以進行和禁止施行的政令和措施、以及每個時令的物候、歷法等,將其納入陰陽五行人倫天紀的系統之中,從而揭示天、地、人之間的相互關系,反映古代人們遵循自然規律,安排社會活動和農業生產等的思想觀念,暗含了中國古代人與自然天地的緊密關系?!抖Y記·月令》通篇以四時五行為主線,通過具體物

    錦繡·中旬刊 2020年5期2020-08-13

  • 讀禮方法初探
    為制度者之必本于天理也。故論學者讀禮之方法,雖當以講明禮中之儀文為先,卻當以明乎禮中之義理為重。學者悅乎理義、不啻若芻豢之悅口,然后可以從事于踐履之地,而自無身心扦格之患矣。關鍵詞:禮;天理;制度;讀禮方法中圖分類號:B2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1-0001-02一、天理與制度韓文公日:“余嘗苦《儀禮》難讀,又其行于今者蓋寡,沿襲不同,復之無由考,于今誠無所用之。朱子亦每有“古禮于今實難行”之嘆,至謂:“‘禮,時為大。有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20年4期2020-08-06

  • 天理大學附屬參考館藏甲骨文字》補釋
    中國文學系2日本天理大學附屬天理參考館)一、前 言天理大學附屬天理參考館(以下簡稱天理參考館)位於日本奈良縣天理市,是天理大學的附屬單位,收藏由世界各地搜集而來的民俗、文化、考古、美術等資料。天理參考館收藏甲骨近千版,以數量來看排名日本第三,於1987年將館內甲骨整理出版“《ひとものこころ》第1期第5卷甲骨文字”一書(中文學界一般稱此書爲《天理大學附屬參考館藏甲骨文字》,以下簡稱《天理》)。(1)天理大學、道友社共編: 《ひとものこころ》第1期第5卷—甲骨

    甲骨文與殷商史 2020年0期2020-02-24

  • 湛若水與王陽明“格物”思想比較
    湛若水一方面肯定天理即本心,而另一方面又不同于王陽明以本心省察意念,而是主張將本心推致于包括意念在內的萬事萬物中。如陳來指出:“湛若水認為……所謂格物致知,就是去體認道德意識……湛甘泉的格物思想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對朱熹代表的理學與陸王代表的心學的一種調和。在理的問題上,他以天理為心之中正之體,是心學的立場。在物的問題上,他用大心說把朱子格物的范圍肯定了下來,與王陽明以物為意念不同?!盵1]223第二種:在湛若水看來,天理涵蓋萬物,故而天理為包括人在內的萬

    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4期2020-01-16

  • 從一組新見重片看甲骨材料流轉與統計的重要性*
    補》5004即《天理》⑧[日]天理大學、天理教道友社:《天理大學附屬天理參考館藏品·甲骨文字》,1987年(昭和62年)。本文簡稱《天理》。77?!?span class="hl">天理》一書,拓片與照片相互參照,“”字很清楚,“乎(呼)”字殘畫亦可見,參照《鐵雲藏龜》比較全的拓片以及《天理》清晰的拓本和照片,可知正確釋文當爲:如果《合集》16426與《合集》17925所卜事項相同的話,那麼可以推知“”這個人所執行的就是保護“犬”的任務了?!都坠俏淖志帯返?033號,認爲《合集》17925

    甲骨文與殷商史 2019年0期2019-12-16

  • 漫談王陽明的“天理
    張實龍“天理”是陽明心學的一個核心概念。王陽明說“心即理”,“天理”總是與“心”相關聯?!靶摹辈皇侨说男呐K,也不是人的心理,而是人的生命,是人生命的覺知。因此,我們理解“天理”,需要從人的生命出發,尤其是要從圣人的生命著手。讀王陽明《傳習錄》,我們知道,圣人是“知個天理”和“盡個天理”。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四人均被稱為圣人。王陽明用射箭來比方四人:“三子譬如射,一能步箭,一能馬箭,一能遠箭,他射得到俱謂之力,中處俱可謂之巧。但步不能馬,馬不能遠,各有所

    寧波通訊·綜合版 2019年9期2019-09-10

  • 理以養生
    康之道。關鍵詞:天理;飲食之節;養生;人文;健康一、孟子說:“人之所異于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保ā睹献印るx婁下》)我們常說人是一種特別的動物,這種說法雖并非不對,但對我們理解人、理解人的生命肯定是不夠的;或者說,人之所以為人便在與其他動物不同的這個“特別”處。孟子認為,人與動物的差別雖然很小,但正是這個“幾?!眳s構成了人與動物區別的關鍵。那么這個關鍵是什么呢?按照孟子的說法就是“良心”,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先天的道德性。在儒家的思想中,道德性正是

    青年與社會 2018年31期2018-12-06

  • 論程顥仁學視域下的“萬物一體”
    鍵詞:萬物一體 天理 仁體 誠敬 神性中圖分類號:B24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705(2018)03-30-36程顥的“萬物一體”論在先秦儒家及宋明儒學那里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現,但從他的《識仁篇》來看,其“萬物一體”說最直接的源頭活水還是孟子的“萬物皆備于我”及張載的《訂頑》。相較往圣先賢,程顥的突出貢獻不僅在于明確提出了“萬物一體”的思想主張,而且還分別從本體、工夫、境界三個層面系統而全面地闡述了其“萬物一體”論。一、“萬物一體”說

    貴州文史叢刊 2018年3期2018-11-07

  • 簡析宋明理學的獨斷論性質
    學把“禮”視為“天理”,這是一種獨斷,把“天道”、“天理”視為“仁”,是一種獨斷,“性即理”或“心即理”的命題是一種獨斷,把“天理”與“人欲”對立起來,提出“存天理,滅人欲”,是一種獨斷,認為人性、人心具有內在自足的規定性是一種獨斷。關鍵詞:禮;天理;性即理;心即理;存天理;滅人欲近代,英國的經驗論者與歐洲大陸的唯理論者圍繞著認識的來源、過程、檢驗等問題展開了爭論。英國哲學家休謨把這種對人的認識能力不加考察就斷定人的認識是可靠的理論稱之為獨斷論。如果說,對

    魅力中國 2018年14期2018-08-06

  • 論“天理”與“良知”的關系
    250100)“天理”是理學的最高范疇,而心學是理學的分支,“天理”在其中也有極其獨特的地位。作為心學的集大成者,王陽明提出了“良知”這個概念,試圖以之來代替“天理”。一、“天理”之概念“天理”一詞在先秦時期便已出現,《莊子·養生主》中就有“依乎天理”的說法,《禮記·樂記》亦有:“好惡無節于內,知誘于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夫物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欲者也?!盵1]這一時期的“天理”一般都是指自然法則或天性

    文化學刊 2018年11期2018-03-07

  • 對朱熹“存天理、滅人欲”的重新理解
    以來,大眾對“存天理、滅人欲”這一命題的理解存在普遍的誤讀,因此對其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進行了持續的批評和抵制。文章通過分析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欲”的時代背景,發現這一命題實際上具有兩面性:一方面,由于其時代局限性,“存天理、滅人欲”帶有濃重的保守和封建色彩;另一方面,朱熹提出這一命題的目的是在當時社會瀕臨失序的情況下重建社會秩序,具有超越其時代性的意義。關鍵詞:理學;朱熹;天理;人欲作為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對儒家的基本命題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重構,留下

    求知導刊 2018年29期2018-02-27

  • 孔子“知天命”思想的歷史解讀
    :孔子;知天命;天理天命思想作為孔子思想的重要內核,以天命觀的形式影響了中國社會幾千余年。從何晏的《論語集解》,到皇侃的《論語義疏》,至邢昺的《論語注疏》,再及朱熹的《論語集注》,乃至劉寶楠的《論語正義》,對“天命”的注解與時俱進、通而不同。到了近現代時期,孔孟儒學的復興使相關研究如雨后春筍般涌入史壇。本文致力于古今注疏整理貫通,為后續的儒學研究提供參考。西周以來,所謂“天命”就是上帝的命令??鬃硬怀姓J有活靈活現的有人格的上帝;他所說的“天命”,也不能理解

    卷宗 2018年3期2018-02-09

  • 《莊子》身體技藝中的天理與物性*
    進於道的經驗中之天理與物性。除了技藝經驗中的身體感之外,本文特別著重身體與物性遭遇的雙重轉化過程,尤其細部描述身體主體的內在之天與物性天理的外在之天,進入到主客相互中介與彼此轉化的以天合天之過程。此一因循天理的過程,不僅讓人可以養生達生,也讓殊異萬物保有其自然天性。本文也檢討這種官止神行、以天合天的經驗,不宜用純粹的精神超越的合一論去理解,應調整爲人與物的雙重轉化,其中物性的陌異與阻力並不完全被消除,反而一直是促成身體不斷因循順任的他者化力量,只是此時的物

    諸子學刊 2018年2期2018-01-23

  • 禮與理
    精神內核是理,是天理、情理、倫理合體的價值理性。禮有天理之原、情理之本、倫理之用,體現中國文化傳統的基本精神,成為中國文化的標識?!娟P鍵詞】禮;天理;情理;倫理禮原本是夏、殷、周三代人們對天、地、神、靈和祖宗的祭祀儀式,周人除保留了其宗教儀式外,將禮進行完善,使其更加理性化、人文化。禮的精神內核是一種道德理性。也可以說,周公提出的“以德配天”思想開啟了禮的人文理性主義傳統。禮的人文理性主義不同于注重邏輯的科學理性主義,也不同于依于信仰的宗教理性主義,而是天

    教育界·上旬 2017年7期2017-09-27

  • 從國法到天理、人情
    反映出的對國法、天理、人情的思考與理解。關鍵詞 正當防衛 防衛過當 天理 國法 人情作者簡介:李沁雪,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方向:刑法學;文海林,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中圖分類號:D920.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147一、案件回溯于某殺人案的被告人于某的母親蘇某某向吳某某借了100萬元,雙方口頭約定月息10%。2016年4月14日16時許,吳某某以索要欠款為由糾集了郭某剛,程學某

    法制與社會 2017年17期2017-06-22

  •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tian-li(天理) to the moderngong-li(公理), Kang’s approach extends the normative meaning oftian-lito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and covers the historical “why it be so” with historical “how it should be so”. Lacking of the rational conn

    哲學分析 2017年2期2017-05-02

  • “世俗化”轉型與晚清知識分子的道德變革
    中國思想世界的“天理”世界觀,逐漸被晚清以來興起的進化理論所瓦解。在“理/勢”、“體/用”之爭的歷史情境當中,作為道德基礎的“公理”世界觀又以“天理”世界觀的替代形式,歷史性地延續著對于知識分子價值抉擇的支配作用。因此,晚清知識分子的道德觀念呈現出一種內在緊張:一方面,現代個人瓦解了“天理”世界觀之下的儒家規范倫理(“禮”);另一方面,極力“沖決網羅”的現代個人,卻依然無法徹底擺脫儒家德性倫理(“仁”)的深刻影響??梢哉f,“公理”世界觀支配下的道德觀念,既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6年6期2017-03-20

  • 論中國傳統法律中天理、國法、人情的辯證關系
    和益處。關鍵詞:天理;國法;人情;融合中圖分類號:D9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35-0143-01作者簡介:賈檸寧(1989-),女,漢族,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學政法學院,2015級非法學專業法律碩士。一、理、法、情在中國傳統法律中的矛盾與融合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演進中,倫理道德發揮著突出的作用,體現于“禮法”的融合。而“禮法合一”的核心內容就是對于天理、國情和人情辯證統一的融合關系。有人說:天理即法之生命,國法即公正之藝

    法制博覽 2016年12期2016-12-28

  • 從“德性治理”到“公民社會”的建立
    以理殺人”、“存天理、去人欲”等問題,并因而追溯中國儒學的特性,指出“根源倫理”、“帝皇專制”與“巫祝咒術”三者相互依倚、相互抗持的關系。正因如此,“根源的倫理”與“順服的倫理”才混淆而誤置,須瓦解與重建。對比而言,中國古代社會下的子民是一自然狀態下的天民,其倫理乃“天民倫理”,是血緣性縱貫軸下所成之倫理。它不同于公民倫理,公民倫理重在以自我的限定為起點,并依客觀的契約而構造一新的連結體。公民倫理不是來自道德、思想、意圖,而是來自權力、結構、組織。這不是單

    江淮論壇 2016年6期2016-12-15

  • 論中國傳統法律中天理、國法、人情的辯證關系
    論中國傳統法律中天理、國法、人情的辯證關系李揚 (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河北保定071000)摘要:中國古代法律蓬勃發展,而它的發展經過梳理存在三個要素:天理、國法、人情。國法作為統治者發號施令的工具被視為核心因素,它對國法與天理、國法與人情及其國法、天理、人情的多種辯證關系的探究具有一定的理論研究價值。關鍵詞:天理;國法;人情;辯證中國從秦朝開始到清末修律,在這漫長的兩千年中,社會性質和政治結構并未發生根本改變,法律體系也是萬變不離其宗。因此有人這樣評價:這

    人間 2016年19期2016-07-02

  • 解毒涼茶不解毒
    茶就失效了?!按?span class="hl">天理,滅人欲”,中學讀到朱老夫子名言,我就憤憤地想:“我就不信你是神仙,可以不吃不喝,還有你的孩子哪兒來的?”今讀《朱子語類》說,“天理人欲常相對”,“人欲中自有天理”,“天理人欲之分,只爭些子”。人若不讓吃不讓喝還有天理嗎?有這樣一個圈,圈內的欲望是合理的,就是天理;圈外的就是貪婪的,就是人欲。所以說,它們是相對的,就在“爭些子”?!按?span class="hl">天理,滅人欲”,人欲之下,解毒涼茶也不解毒,真警世喻言!我不該貪便宜的,也不該貪媽媽的那只田雞腿。(摘自

    特別文摘 2016年8期2016-05-04

  • 沖淡:脫與握之外的天地妙心 ——兼論《二十四詩品》的天人合一性
    。關鍵詞:沖淡;天理;脫;握;《二十四詩品》韋勒克在其《文學理論》開頭,認為必須首先區分文學和文學研究。文學以其創造性屬于藝術;文學研究依傍科學,屬知識和學問。他進而提出一個問題:對文學作理智性探討如何可能。他認為亟需的是方法論上的工具,即采用通行術語的文學理論。我們不免要追問:文學和文學研究在什么地方構成交界?對文學的探討是為什么?劉熙載《藝概·詩概》云:詩乃天人之合。即人的性情與天地之心相合一?!吨芤住の难浴吩唬悍虼笕苏?,與天地合其德。張載曰:為天地立

    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年1期2016-03-15

  • 陽明良知之宇宙存有論和道德存有論釋義——兼論牟宗三之道德存有論
    知可分為兩層,即天理良知和人心之良知。這兩層可以從宇宙存有論和道德存有論兩個層面來理解。而這兩層終歸是一層,即天理良知。存有論的歸宿也是宇宙存有論。所以,對良知的理解應從宇宙層面的天理良知著手才妥當。后天的心體道德存有論及其實踐活動也只有在此基礎上才有依據。至于良知學說中的知行合一、萬物一體、心物一體等旨,也只有在宇宙存有論層面才得到恰當地理解。牟宗三只愿接受陽明心體存有論之層面,而拒絕其宇宙存有論之層面,這就使牟先生的道德形而上學接近荀子而不是陽明。關鍵

    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1期2016-03-09

  • 20世紀以來朱熹“存天理,滅人欲”研究述評
    世紀以來朱熹“存天理,滅人欲”研究述評王敬華(聊城大學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山東 聊城252000)理欲關系是中國倫理思想史上的重大理論問題之一,朱熹是理學中對這一問題研究的集大成者,其理學思想主要體現在“存天理,滅人欲”這一觀點上。民國時期,對于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欲”的提法,既有辯護者又有批評者。胡適推崇朱熹理學對理性的倡導和其中的平等觀念,批評朱熹把“天理”與“人欲”對立起來;馮友蘭批評戴震對朱熹哲學的誤解,指出朱熹所“滅”之“欲”為“私欲”,同時從

    唐都學刊 2016年5期2016-02-04

  • 二程關于政治改革的構想與實踐*
    方面,二程自覺將天理本體作為儒家政治改革的根本規范,在更高水平上為思考政治本性以及現實政治改革所應遵循的原則提出了要求;實踐方面,二程主張改革應以義為先,在理財、用人、對外用兵、君臣關系方面提出了有別于王安石變法的不同主張。在對王安石新法的批判中,二程以大中之道顯示出儒家在現實政治危機中為捍衛自身文化價值而進行的探索與堅守?!娟P鍵詞】二程;天理;王道;改革宋代的社會改革有其獨有的特點。作為我國古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高度發展的時代,宋代改革涉及的范圍之廣、時間

    現代哲學 2016年2期2016-02-01

  • 朱熹之“理”的價值內蘊與路向
    滅欲”。循二程之天理,朱熹建構了系統的價值哲學體系并由此將儒家的綱常思想容納到以“理”為價值本源的間架中;他在某種程度上不僅解決了人倫規范與政治哲學缺乏“本體”基點的根本性問題,而且也為生活在世風日下的社會中的人們指出了價值目標。細究之,朱熹之“理”到底具有怎樣的價值意蘊與內在理路,“理”與“欲”之間又有怎樣的張力,“理”又是如何貫通“三綱”與“五?!辈⒂伞靶味稀甭湎颉靶味隆钡?,“理”的價值又是如何呈現的?循諸問題,本文試從價值哲學的視域去探尋朱熹之“

    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年5期2015-12-08

  • 王陽明的天理人欲觀小議
    于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夫物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欲者也。 ”鄭注:“知,猶欲也”;“理,猶性也”;“節,法度也”。[1]《樂記》以“天理”為人生而靜的天性,以“性之欲”為物欲,以“好惡無節”為滅天理的原因。到了宋明理學,“‘理欲’是理學家使用最多最廣泛的一對范疇。按照理學家心性論的邏輯結構,許多范疇都和‘理欲’有關。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們是理學人性論、人生論的最后總結?!盵2]理欲之辨同樣構成了陽明心學的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 2015年1期2015-03-27

  • 微探朱熹的理欲觀對現實社會的意義
    想界對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欲”頗有爭議,認為朱熹的理欲觀是對人性的壓抑,也是“以理殺人”。為此,李贄、戴震、胡適等人也對朱熹的理欲觀提出了一些抨擊與批判。事實上,朱熹指出“天理人欲,不容并立”。朱熹不僅沒有把“天理”與“人欲”并立,反而還提到二者是同出一心的,對于“滅人欲”的問題,朱熹也指出“滅人欲”這里是指滅私欲,對于滅私欲,朱熹提到不能一味地去消滅。本文基于這一點提出了朱熹理欲觀的現實意義,指出它不僅給予解決生態問題以啟示,也為中國現今官場腐敗問題找出

    人間 2015年35期2015-03-14

  • “作為天理的民主”:從《政道與治道》到政治儒學的開展
    任鋒?“作為天理的民主”:從《政道與治道》到政治儒學的開展任鋒[摘要]作為現代新儒家政治哲學上的一種概念突圍,牟宗三先生的政道與治道論為現代秩序重構開辟出了一個本源性的理論再生視野。民主理念代表的公共精神被視作儒家天理意義上的現代秩序構造性原則。當代政治理論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諸多反思性資源來審視此種政道論的思想價值與理論缺陷,而由之形成的中國政治傳統智慧的再提煉與開拓也需要在一個更為寬廣的共和憲制視野中尋找新機。[關鍵詞]牟宗三;政道;治道;天理;民主自新

    天府新論 2015年3期2015-02-12

  • 從量變與質變規律角度分析“存天理,滅人欲”
    00715)“存天理,滅人欲”,自古有之,并非自朱子始。據《禮記·樂記》載:“夫物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詐偽之心,有淫泆作亂之事?!彼^“滅天理而窮人欲者”就是指泯滅天理而為所欲為者。二程說:“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滅私欲則天理明矣?!崩^之,宋明理學大家朱熹辨析道,“孔子所謂‘克己復禮’,《中庸》所謂‘致中和’,‘尊德性’,‘道問學’,《大學》所謂‘明明德’,《書》曰‘人心惟

    大眾文藝 2015年16期2015-01-28

  • 當解毒涼茶不解毒的時候
    失效了。 “存天理,滅人欲”,中學讀到朱老夫子名言,我就忿忿地想:“我就不信你是神仙,可以不吃不喝,還有你的孩子哪兒來的?” 今讀《朱子語類》說,“天理人欲常相對”,“人欲中自有天理”,“天理人欲之分,只爭些子”。 人若不讓吃不讓喝還有天理嗎?有這樣一個圈,圈內的欲望是合理的,就是天理;圈外的就是貪婪的,就是人欲。所以說,它們是相對的,就在“爭些子”。 “存天理,滅人欲”,人欲之下,解毒涼茶也不解毒,真警世喻言!我不該貪便宜的,也不該貪媽媽的那只田

    思維與智慧·上半月 2015年1期2015-01-20

  • 坐花轎合“天理
    花轎,也叫喜轎,是傳統中式婚禮上使用的特殊轎子。一般裝飾華麗,以紅色來顯示喜慶吉利,因此俗稱大紅花轎。俗話說:“大姑娘坐花轎——頭一回?!贝_實,在傳統的婚姻禮俗中,一頂花轎是最為不可或缺的道具,由此衍生出上轎、起轎、喝轎、宿親、翻鏡、壓街(顛轎)、落轎等一系列繁文縟節,把整個送嫁迎娶活動的喜慶氣氛推向高潮。甚至直到一經婚姻登記婚姻便受到法律保護的今天,仍有許多新娘認為不坐轎車便不算正式結婚——這種送親轎車,照例打扮得花團錦簇,其實就是傳統花轎的變體。搜檢史

    讀書文摘 2014年2期2014-02-10

  • 淺論湛若水的“隨處體認天理
    湛若水“隨處體認天理”的心學方法也更加便于我們理解湛若水的心學思想。湛若水字元明,號甘泉,是廣東增城甘泉都人,學者稱他為甘泉先生。他是陳獻章最著名的弟子,繼承了陳獻章的心學思想,但是又不局限于陳獻章的“靜中養出端倪”,體悟出了“隨處體認天理”的修養方法,深得陳獻章的稱贊,并視他為江門學派的傳人。在湛若水的心學思想中,他認為:“心即理也,理即心之中正也。一而已?!?1)這就把心和理統一起來,心就是理。這個天理是人與生俱來的,本就存在于人心的。在《心性圖說》中

    黑龍江史志 2013年9期2013-08-15

  • 天理和滅人欲
    判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欲”無疑是一大罪狀。人是血肉之軀,人有七情六欲,要把人欲統統都滅了,人還是人嗎?亂翻書翻到《朱子語類》,朱熹說“人欲中自有天理”,“天理人欲只爭些子”,“不為物欲所昏,則渾然天理矣”,“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朱熹的話不難懂,所謂天理人欲,好像和我們批判的不一樣。朱熹的意思是,天理人欲其實只差那么一點點,正常的、合理的欲望是天理,過頭的、貪婪的欲望就是人欲了。比如說,天理是我們一日三餐正常飲食,人欲便是一味貪圖美味大吃大

    雜文選刊 2013年6期2013-05-14

  • 兩宋天理的德育功能及其當代價值
    代哲學核心范疇的天理在人與自然關系構建、社會秩序維護、個體人格塑造諸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德育功能。揭示天理的德育功能對于增強現代德育實效性具有深遠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關鍵詞:天理;德育功能;德育實效中圖分類號:B24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0751(2009)04—0157—03天理作為哲學范疇的內涵已得到充分的闡釋,但其德育意義和價值還未被深入剖析。本文就德育的維度對天理這一傳統哲學范疇進行再詮釋,以期發掘傳統哲學的現代價值,古為今用,提高

    中州學刊 2009年4期2009-09-01

  • 淺談朱熹理學之“存天理,滅人欲”
    思想中長期存在著天理、人欲和人性問題的爭論。南宋理學之集大成者朱熹主張“天理存則人欲亡;人欲勝則天理滅”,進而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欲”的著名論斷,并要求人們“革盡人欲,復盡天理”。本文認為過去由于受“左”傾思想的影響,學術界對朱熹的理欲觀評價是有失公允的。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欲”的思想重新做出客現的評價。關鍵詞存天理滅人欲畸形消費中圖分類號:B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6-387-01南宋的朱熹將孔子的儒學

    法制與社會 2009年18期2009-07-08

  • 儒家的自然法思想
    思想影響。儒家以天理為其評價社會規范的最高準則,并將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社會理想融入其中,認為“禮治”是社會治理的最佳手段。這種“天理”觀是自然法思想的表現。禮是自然法的現實化,而貫穿在這種社會治理思想中的是一種樸素的“民本主義”。雖然這種自然法思想的發展不能和西歐自然法思想的發展相提并論,但確實起到了抑制“人治”恣意的作用。關鍵詞:自然法;天理;民本;禮治;法治中圖分類號:DF0文獻標識碼:A一、自然法思想的實質:法外之法“自然法”通常是指與實在法相對的,更

    西南政法大學學報 2009年2期2009-06-25

  • 論王陽明的“理欲之辨”及其價值定位
    發展了程朱的“存天理,滅人欲”學說,陽明學說與朱陸學說有著繼承性、延續性與共同性。在要求滅除人欲、私心方面甚至超過了程朱理學。王陽明沒有脫離天理、公、義而言爵賞、言功利,在一定意義上,良知即是天理,存天理、去人欲在王陽明那里表現得更為突出。關鍵詞:王陽明; 天理; 人欲; 工夫中圖分類號:I20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07)11-0064-03在對待理欲的問題上,古代思想家提出許多見解,有代表性的有孟子的“寡欲”說,荀子的“導欲

    理論月刊 2007年11期2007-12-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