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經濟時代媒體對科學技術的傳播

2001-02-13 17:35
新聞記者 2001年6期
關鍵詞:文匯報???/a>文摘

俞 圓

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信息的傳播

人類社會已經邁入了二十一世紀,這是一個被稱為知識經濟的時代。在知識經濟時代中科學和技術的研究開發日益成為知識經濟的重要基礎,而信息和通信技術在知識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處于中心地位。⑴

在科技向產業的轉化過程中,信息的傳播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與環節。美國哈佛大學信息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安瑟尼·G·歐廷格(Anthony G.Oettinger)教授曾對物質、能量和信息三者作了如下的描述:

Without materials,nothing exists(沒有物質,就什么東西也不存在)

Without energy,nothing happens(沒有能量,就什么事情也不發生)

Without information,nothing makessense.(沒有信息,就什么東西也無意義)⑵

科技傳播是科學技術的一種文化形式,在科學技術自身發展的鏈條中,它是不可缺少的環節。沒有傳播,科學技術工作就會發生中斷??萍夹畔⑹强萍紕趧拥慕Y晶,科技信息由傳播者向信息接收者傳播的過程中注入了人文因素,使被傳播的科技信息具有科技價值和人文價值??萍紓鞑コ蔀楫敶茖W文化的組成部分。⑶

科技信息主要分為:科學理論信息,工程技術信息,二次、三次科技信息(指由信息中心、圖書館及信息服務機構將采集的信息處理并按一定結構重新編制的信息)以及科技動態信息四類??萍紕討B信息主要是指科技政策、科技活動、科技事件及科技成果的報道。這類信息在科技信息傳播中有著特殊的作用。在生產中選定新的項目,或在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工作中,信息資源是計劃和決策的依據;而在科研中要使自己的工作能隨時緊追學科的最新發展,了解有關學科發展的最新動態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避免重復研究開發的有力措施。⑷

正因為科技傳播有如此重要的意義,大眾傳媒紛紛開設了科技專版(或科教衛版)以滿足受眾對于科技信息的需求。

《文匯報》“科技文摘”與《紐約時報》科學??喗?/p>

本文選擇了《文匯報》的“科技文摘”??c美國《紐約時報》(TheNewYorkTimes)的科學??⊿cience Times)作為研究對象,對兩者2000年全年的版面與文章(不包括無標題文章,如“專家問答”,和一個小欄目下的多條簡訊,如“一周回顧”等)作了分析。

《紐約時報》于1851年創刊,是美國最著名的一家大報,它的科學???978年開辦的;《文匯報》創刊于1938年,于1994年開辦“科技文摘”欄目。

《紐約時報》的科學??诿恐芏霭?,一般每期為12或14個版面。其中科技文章占7至8個版面,其余為廣告。每期的文章數量在10至14篇之間(不包括Letters和Q&A欄目的無標題文章以及Observatory與Vital Signs欄目下的多條簡訊)。

從內容上看《紐約時報》的科學??譃椤翱茖W”(Science)與“保健”(Health&Fitness)兩個部分?!翱茖W”部分占據5至6個版面,“保健”部分為兩個版面,而兩部分各自的文章數量則相差無幾。其頭版頭條一般都配有圖片,幫助解釋一些理論。

《文匯報》的“科技文摘”???000年11月22日前為每周三出版,一般為兩個版面,每期上有一個版面為通版文章,通常是與著名的科學家就某一個領域進行訪談或對一個問題的綜述,另一版則為國外一些最新科技動態的摘編。從2000年11月22日起改為每周三、周六出版,每期為一個版面,主要是對一個大的話題進行多角度的介紹與探討。

本文之所以選擇這兩份報紙的科技版面作為研究對象,主要是由于《紐約時報》與《文匯報》均為發行量較大的綜合性大報,有一定的可比性。且它們的讀者對象都不僅是專業科研人員,還包括一大群科技方面的外行人。因此其刊載的均為科普知識與信息,而非專業性學術論文,這就涉及到科學信息的大眾化問題。其次,《紐約時報》的科學???0多年的歷史,且廣受讀者喜愛,作為去年剛剛走過300期的《文匯報》的“科技文摘”??瘡呐c之對比中發現自己的特色與不足之處,以使之在知識經濟的時代為讀者帶來更多的知識財富。

《文匯報》“科技文摘”與《紐約時報》科學??谋容^與分析

1.《文匯報》“科技文摘”與《紐約時報》科學??膬热荼容^

表一

《紐約時報》《文匯報》

微電子科學和電子信息技術1228

空間科學和航空航天技術6010

光電子和光機電一體化技術4 2

生命科學和生物工程技術9225

材料科學和新材料技術8 11

能源科學和新能源、高效節能技術4 1

生態科學和環境保護技術5817

地球科學和海洋工程技術193

基本物質科學和輻射技術162

醫藥科學和生物醫藥工程240 76

先進制造技術6 13

考古科學270

科技界人物介紹199

科學理念與思潮6 11

社會科學142

其他1612

總計601 222

從文章內容來看,《紐約時報》排名前三位的是醫藥科學與生物醫藥工程(240篇)、生命科學和生物工程技術(92篇)和空間科學和航空航天技術(60篇)?!段膮R報》排名前三位的分別為醫藥科學和生物醫藥工程(76篇)、微電子科學和電子信息技術(28篇)和生命科學和生物工程技術(25篇)。

醫藥科學和生物醫藥工程都占據兩者的首位,而且數量遠遠超過其他內容,其原因主要是醫學是與普通讀者關系最為密切的科學之一?!都~約時報》在每期上開辟兩版作為保健版面,其內容與我國的《大眾醫學》等面向大眾的醫學雜志有幾分相似,如“Set back for Antibioticsas Heart Treatment”(《紐約時報》2000年10月10日)論述了抗生素用于心臟病治療的副作用,“The'Women's Disease'That Also Strike Men”(《紐約時報》2000年8月29日)告訴讀者“婦女病”同樣可能侵襲男性等。而占保健版相當一部分的文章是關于減肥的。如“One-Two Punch for Losing Pounds:Exercise and Careful Diet”(《紐約時報》2000年10月17日)闡明運動與合理飲食對減肥的功效,“Fitness Gapis America's Recipe for Fat Youth"(《紐約時報》2000年9月19日)對美國肥胖的青少年的減肥提出建議等。據不完全統計,在240篇醫學方面的文章中關于減肥的內容不下20篇。這可能與美國人中肥胖者數量較多有關。而《文匯報》上的醫學文章大多是編譯一些國外最新醫學動態,研制出的新藥,新的診斷方法等,如《憂郁癥:不容忽視的心靈感冒》(《文匯報》2000年10月28日),《抗磷脂抗體癥候群——一種人們不太熟悉的疾病》(《文匯報》2000年11月11日)等。當然也有一些與時事相結合的醫學文章,如《醫保以后,你怎樣看???》(《文匯報》2000年2月6日)等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

與醫藥科學相關但科技含量更高的生命科學和生物工程技術也是這兩份報紙報道的重點,其中包括尖端的基因工程。對于基因科學的報道,《紐約時報》比較注重這個領域的新發現新成果,如“Genetic Studies Promisea Path to Better Treatment of Addictions"(《紐約時報》2000年11月14日)闡述了基因研究可能對于戒毒治療的幫助,以及“Do Races Differ?Not Really,Genes Show”(《紐約時報》2000年8月22日)介紹基因研究表明種族的差異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而《文匯報》在介紹我國在基因方面的新突破的同時,主要通過訪談的形式探討基因對于人類生活的影響,如《上海學者縱論基因和基因倫理》(《文匯報》2000年7月22日),《克隆食品十年后上餐桌———華裔生物學家楊向中接受本報記者網絡采訪時預言》(《文匯報》2000年1月22日)等。

《文匯報》在電子信息方面的通版文章也不少,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對整個產業的思考與論述,如《把城市搬上網》(《文匯報》2000年6月10日)對城市信息產業的發展提出了設想,而《.COM:‘燒錢還是搶灘未來》(《文匯報》2000年4月1日)則對飛速發展的網絡公司的前景提出了質疑?!都~約時報》的科學??想娮有畔⒎矫娴膬热莶蝗纭段膮R報》多,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紐約時報》每周四還有一個關于電子方面的??癈ircuit”,這個版面上有大量關于微電子、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內容,所以科學??系碾娮有畔⒌膬热菥拖鄬ι倭?。

生態科學和環境保護技術也是兩份報紙報道的重點之一。其中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由于社會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人類生存的環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如今只得“亡羊補牢”。生態科學與人類社會的生存與發展息息相關,也是讀者關注的熱點。如《紐約時報》關于旱災的危害的文章“Persistent and Severe,Drought Strikes Again”《紐約時報》2000年4月25日)用圖解配合文字說明旱災的危害:1.reduced water levels(水位降低),2.low soil moisture(沙土濕度低),3.increased fire hazard(火災危險增大),還繪制了美國干旱地區分布圖,并對干旱的成因、影響作了闡述?!段膮R報》于2000年5月20日刊登了一篇《一份受中南海重視的治沙報告——調整戰略綜合治沙》可以說是其姐妹篇。文章從沙漠難克的原因、沙漠的善利、沙漠變良田的建議等方面論述了沙漠的治理。

除此而外,《紐約時報》在空間科學和航空航天技術方面的文章(60篇)比《文匯報》這方面的內容(10篇)要高出不少,這可能與美國在空間科學起步早、投入大有關??脊艑W也是《紐約時報》科學版上篇幅不小的一個部分(27篇),而《文匯報》“科技文摘”上幾乎沒有考古的文章?!段膮R報》則在科技理念與思潮方面的文章篇幅較多(11篇),如《未來科學的突破口在哪里——諾貝爾獎獲得者朱棣文博士訪談錄》(《文匯報》2000年8月26日)中提出了Bio-X是未來科學的突破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社會學、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行為學等一些社會科學的文章也出現在科學???,雖然數量不多,但文章的角度卻很新,無論是對學術界還是普通讀者都有一定的啟發,如《紐約時報》上的“A Matter of Compromise and Acceptance”(《紐約時報》2000年2月15日)對夫妻間情感的鞏固與提高提出了建議,另一篇“Cyber Sex Gives Birth to a Psychological Disorder”(《紐約時報》2000年5月10日)闡述了網上的“性活動”對人們心理上的不良影響?!段膮R報》上的一篇《父母意識與親子關系》(《文匯報》2000年5月27日)評述了父母的思想與行為對其與子女的親密程度的關系。

2.《文匯報》“科技文摘”與《紐約時報》科學??瘓蟮荔w裁比較

表二

《紐約時報》《文匯報》

科技知識與產品介紹7868

科技新發現與新聞249 41

人物訪談2227

綜述與評論116 42

健康建議6719

回顧與展望1518

隨筆192

醫學案例240

圖片新聞115

由上表可見,《紐約時報》上的科技新發現與新聞,綜述與評論,和對科技知識與產品的介紹占據報道體裁的前三位,而《文匯報》報道體裁前三位的分別為科技知識與產品的介紹,綜述與評論,和科技新發現與新聞。由此可見,《紐約時報》更注重新聞性的動態信息,而《文匯報》更注重對科技知識的介紹,即使是一個通版的文章中,也不忘增加一定數量的背景知識,如在《上海學者縱論基因和基因倫理》(《文匯報》2000年7月22日)中對基因組、基因的作用等作了介紹,又如關于Bio-X的文章中對Bio-X進行的解釋等。此外,《紐約時報》科學版的隨筆(essay)與醫學案例(case)為兩個小欄目。而《文匯報》這類體裁幾乎沒有。但《文匯報》在人物訪談與回顧、展望方面的文章篇幅較多,且多為通版的大手筆。最有代表性的就是2000年10月21日《文匯報》“科技文摘”300期的一篇占據兩個版面的文章《聚焦全球科技熱點促進公眾理解科學》,將其發展歷程中一些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科技事件與文章進行了一番回顧,如1996年的“瘋牛病”,1997年的“多利”克隆綿羊,并總結出了自己的特色:強調和突出??男侣勑?,借助新聞熱點,普及相關的學科知識;體現科學的人文性,在普及科學知識的同時,更側重于介紹科學思想、精神和文化價值,尤其是科學發展所引發的新觀念、新概念、新思潮。⑸

3.與《紐約時報》科學??啾取段膮R報》“科技文摘”的特色與不足

首先,《文匯報》的“科技文摘”??c《紐約時報》的科學??€是有一些共同點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福家在《我看“科技文摘”》一文中指出,《文匯報》的“科技文摘”,其精彩程度完全可以與《紐約時報》科學??噫敲?。它們經常涉及當前的科學前沿,且撰文深入淺出,不論是內行還是外行,讀來均有所收獲。(順便說一下,科普文章最忌的是:外行看不懂,內行讀之無味。)這里不僅有前瞻性的文章,也有與近期發生的事件密切相關的內容,例如某外國領導人患了心臟疾病,《紐約時報》立刻刊登了有關疾病的詳情,既有科普文章又有生理解剖圖解;而《文匯報》“科技文摘”對瘋牛病的介紹可說是與此相對應的姊妹篇。⑹

“科技文摘”上一些涉及邊緣學科的綜合性文章都很精彩。2000年的Bio-X即是一個范例。它不僅向讀者介紹了有關內容,而且指出了當前研究的方向。另外,對一些一流專家的專訪,一下子就把讀者帶到了有關領域的最前沿,例如對朱棣文教授、基沃思博士的采訪錄可說是佳作,比起《紐約時報》科學版,《文匯報》“科技文摘”多了一些與科技有關的大思潮、大理念的文章,對我國的學術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起了拋磚引玉的作用,有關知識經濟、內容產業即是典型的例子。⑺

不過,比起《紐約時報》的科學???,“科技文摘”尚有不足:篇幅大大少于前者,配圖也較少,(《紐約時報》經常有很詳細的圖解,不是照片,把較為難懂的科技問題解釋清楚。)⑻此外,《文匯報》的“科技文摘”中不少是從國外報紙或雜志上摘編的文章,但卻沒有寫明文章的出處。這在著作權問題日益敏感的知識經濟時代是應當引起注意的。

結論與思考

在科學研究迅速發展的今天,公眾對科學的關注日益增強,大眾化的科學新聞經常出現在大眾傳媒上?!都~約時報》的科學??汀段膮R報》的“科技文摘”??鲋芽萍贾R向公眾普及的工作。而這一點對于中國的媒體來說又尤為重要。由于高科技及其產業的迅猛發展,發達國家早已把提高科技產業的競爭力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制高點,使國際社會的政治和經濟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資金、人才和知識流通加速,以及通訊事業的飛速發展,形成了經濟全球化的趨向。⑼而我國的現代科技與西方發達國家又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在這種情況下,緊跟國際先進科技的潮流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有賴于信息渠道的暢通,而大眾媒體正是一個重要的“信息庫”。

其次,通過《紐約時報》的科學??c《文匯報》“科技文摘”??谋容^,我們發現兩者都起到了科技信息的傳播作用與科技知識的普及作用,且內容具有新聞性?!翱萍嘉恼彪m然在篇幅、配圖等方面尚有欠缺,但也形成了自己一些獨特的風格,如對科學知識、思想的介紹,通過專家角度看科技熱點,請權威學者作科技導航。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自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科技新聞為人類探索自然奧秘提供的信息量,足以揭示各門科學的發展脈絡。信息高速公路及各種電腦網絡系統的出現,無疑為科技新聞的傳播提供了最快捷、最靈驗的渠道。但真正有生產力價值的科技信息在新聞中卻越來越簡單,越模糊。隨著科技商業化、市場化氛圍的加大,價值重大的科技信息在秘而不宣的借口下,大都成為十足的商業廣告。⑽《文匯報》新聞版曾刊登文章,指出一些商家利用媒體給一些產品戴上“高科技”的帽子,但實際上卻缺乏理論與事實依據,如一些腦保健品、“遠紅外”產品等。⑾《南方周末》2001年2月2日頭版頭條刊登《三位諾貝爾獎科學家指斥中國核酸營養品》的文章后竟遭人惡意收購。⑿這可看作是科技與商業的一次交鋒。

《紐約時報》也刊文指出,有些“科研成果”只是第一階段小范圍的研究所得出的結論,而一個科研成果的推廣需要經過無數次一定大的范圍的研究,而我們的媒體有時迫不及待地將一些第一階段科研的結論公布于眾,結果使公眾產生錯誤的期望,對社會造成不良的影響。⒀

《文匯報》的“科技文摘”與《紐約時報》的科學??瘧撜f還是保持了科學嚴謹的文風,在商業炒作已傳染到科技領域的今天,它們可以說是起到了一種楷模作用。

總之,我們正處在一個科技革命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偉大變革的時代。我們的媒體對科技信息的傳播肩負著重大的使命。正如《文匯報》“科技文摘”300期的標題所寫:“聚焦全球科技熱點促進公眾理解科學”,這應該說就是大眾傳媒上刊登科普文章的宗旨吧。

注釋:

⑴陶德言主編:《知識經濟浪潮》,中國城市出版社,1998年,第7頁

⑵童天湘主編:《高科技的社會意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年,第34頁

⑶孫寶寅主編:《科技傳播導論》,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年,前言第1-2頁

⑷同上,第22-25頁

⑸⑹⑺⑻《文匯報》,2000年10月21日

⑼童天湘主編:《高科技的社會意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年,第20頁

⑽孫寶寅主編:《科技傳播導論》,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年,前言第1-2頁

⑾《文匯報》,2000年3月15日

⑿《南方周末》,2001年2月9日

⒀《紐約時報》,2000年7月18日

猜你喜歡
文匯報???/a>文摘
《考試與評價》英語高一???020年第1—6期出版計劃
《考試與評價》英語八年級???020年第1—6期編輯計劃
《考試與評價》英語七年級???020年第1—6期出版計劃
現代教育技術(2009年10期)2009-11-04
臺港文摘
臺港文摘
健康文摘
健康文摘
青年革命詩抄/怒斥《文匯報》讀3月25日《文匯報》有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