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英美大眾文化對西藏民族大學學生意識形態影響的研究報告

2007-12-26 00:29李念智段文靜郭偉偉郭玉佳張偵偵
青春歲月 2016年22期
關鍵詞:意識形態

李念智+段文靜+郭偉偉+郭玉佳+張偵偵

【摘要】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世界各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交流與融合,中國也不例外,在世界發展潮流中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的開放政策,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極大的傳播與發展,外來文化也在中國受到歡迎與推崇。尤其是英美大眾文化以其獨特的文化形式吸引著中國的年輕一代,并對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中包括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本文從英美大眾文化的幾大主要方面,以西藏民族大學為例,調查其對中國大學生的意識形態領域的影響。本論文對調查結果分析后提出對學校教育建設工作和學生自身思想意識強化的建議與意見。

【關鍵詞】英美大眾文化;中國大學生;意識形態

一、引言

文化是人們長期社會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思想觀念、價值體系、生存方式等的綜合體現,是人類所創造的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大眾文化作為文化體系中的一條支流,以其新穎性、獨特性、娛樂性、普遍性,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由于大眾文化特有的吸引力,其內容形式中流行音樂、電影、傳媒等都對當代大學生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同時其商業性、娛樂性、世俗性導致了對當代大學生的負面影響。通過我校學生對英美大眾文化的了解、接受、喜愛程度的調查,得出英美大眾文化對于我校學生的影響程度。

此調查項目總體分為兩步,前期以收集、整理資料為主,對英美大眾文化的涉及的重要方面進行深入、全面地了解,詳細記錄英美大眾文化的各個方面,如服飾、飲食、禮儀、音樂、電影、傳媒等。通過對英美文化各方面的調查分析,了解英美文化對于我校學生的影響程度,從而為提供優化英美大眾文化對我校學生意識形態影響的理論支持。

此項調查是研究英美大眾文化對我校學生意識形態的影響調查,以發放調查問卷為主,輔之以文獻研究、教師訪談。前期通過大量調查英美大眾文化的內涵,分版塊進行調查研究,了解英美大眾的發展脈絡,為編寫調查問卷做好充分準備。后期對收回的問卷進行整理分析,總結出我校學生對于英美文化接受程度的表現形式、主要特點和存在的問題。

此次調查主要從英美大眾文化涵蓋的主要方面設置調查問題,對我校學生的生活、學習、思想上進行英美大眾文化影響的了解分析。調查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統一,既為普及英美大眾文化知識,也為學校教育工作的改進與發展提供現實依據。

二、理論研究

1、英美大眾文化綜述

要詳細理解英美大眾文化,需要知道大眾文化的內涵。大眾文化是工業社會以來與現代都市及大眾群體相伴而生,以大眾傳播媒介為依托,受市場規律支配的,平面性、模式化的文化產品形式,其最高原則是極大地滿足大眾消費。

美國傳播學者威爾遜認為大眾文化就是指“文化中的那些大眾化生產的,并且通過大眾媒介共享的一切東西”。并且認為通俗文化和大眾文化所指的對象實際是一致的,二者不同于使用者對所指的對象所持的價值觀立場不同。

由于社會發展水平、研究人員的研究方向與方法等存在差異,各個學者對大眾文化的定義各不相同,更不用說對英美大眾文化有明確的定義。西方國家對大眾文化主要存在肯定和否定兩種態度,一種是“mass culture”的表述,德國法蘭克福學派理論家霍克海默和阿道爾諾認為,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大眾文化已經成為對社會群體具有強大控制力的文化工業,它正在把社會的個人塑造成無個性的群體的一分子,這是一種否定的說法。而另一種是“popular culture”的表述,英國文化理論家雷蒙威廉斯認為大眾文化是民眾為他們自己實際制作的文化,它產生于民眾,服務于民眾,是積極向上的。綜合各方面的考慮,本研究小組摒棄對文化的認同情感色彩,從客觀、中立的角度,認為英美大眾文化是以英美系國家為主,從其起源、發展、演變而來的普遍為社會認同的大眾化、平民化的文化,其中包括英美國家的服飾、飲食、禮儀、節日、傳媒、教育、娛樂生活等方面的內容,是從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社會的普通民眾中產生和發展的,代表了某一歷史時期的普通民眾參與和消費的一切符號、物質、觀念和活動。

通過調查研究,筆者得出英美大眾文化具有以下的特點:

(1)商業性

大眾文化是一種典型的商業文化,與現代市場經濟相結合,其文化內涵以物質的形式在市場中賺取利益的最大化,無可避免地帶有經濟利益的色彩,或多或少地背離了文化平民化、分享化的基本特色。比如,英美服飾與飲食借助市場經濟的平臺,大眾以自身的經濟基礎獲取對英美服飾、飲食的文化物質化享受。

(2)娛樂性

大眾文化產生的目的是極大地滿足廣大民眾對于精神需求,為了提高民眾對于大眾文化的接受和喜愛程度,文化內容的形式應更貼近大眾生活,符合大眾的內心情感世界和思維方式。所以,英美大眾文化中融合了各種迎合民眾趣味和意愿的文化表現形式,其中不乏有與中國傳統觀念相悖的文化活動和文化內容。比如,某些英美電影、歌曲、音樂中以其過于開放的視角呈現給大眾一種視覺享受,而背離傳統道德倫理底線。

(3)流行性

大眾文化內涵豐富,產生的基礎是日益變化的社會發展趨勢,它總能吸收和融合各階層尤其是廣大民眾階層傳播與分享的富有代表性的文化形式與活動。

(4)技術性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大眾文化的傳播越來越依賴于科技的發展,尤其是文化的傳播更傾向于網絡的傳播,逐漸脫離傳統的紙質、口頭的相互傳達,更多的呈現在虛擬的科技世界中??萍甲屛幕膫鞑シ秶鼜V、內容更全面、速度更快。

2、意識形態的內涵

意識形態屬于哲學范疇,可以理解為對事物的理解、認知,它是一種對事物的感性思維,是觀念、觀點、概念、思想、價值觀等要素的總和。

意識形態不是人腦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會存在。人的意識形態受思維能力、環境、信息(教育、宣傳)、價值取向等因素的影響。不同的意識形態對同一事物的理解、認知也不同,這就決定了擁有不同意識形態的人對同一事物的反應也不同。

意識形態具有以下特征:

(1)現實性

意識形態是一種抽象的理論,但并不是純粹空洞的東西。它具有指向性,總是指向現實。

(2)總體性

意識形態是由各種具體的意識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經濟思想、社會思想、教育、藝術、倫理、道德、宗教、哲學等構成的有機的思想體系。

(3)階級性

意識形態具有鮮明的階級功能。不同的社會集團和階級由于其利益的差異而又不同的意識形態,而不同的意識形態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是由其所代表的階級的地位決定的。

(4)相對獨立性

意識形態雖為社會存在所決定,但它有其自身特有的發展規律,它是相對獨立的。

(5)依賴性

意識形態不是人腦中固有的,也不是憑空創造的,歸根到底來源于社會存在。

意識形態的核心內容是價值觀,所以在本調查中,關于英美大眾文化對于我校學生的意識形態的調查,是基于我校學生在大學校園里的思想意識動態,通過對其日常行為習慣、個人處事和意識看法的調查研究,僅僅局限于校園生活和當今社會熱點問題在我校學生的意識領域的不同看法與做法的調查研究。

三、調查問卷結果調查分析

1、調查問卷

(1)調查問卷統計概況

此次調查共發放620份問卷,實際收回590份,本次調查問卷采用隨機、不記名形式的調查方式,被調查的對象涉及我校12個學院,各個年級,不同學歷,13個民族的學生。

本調查問卷分為四大篇章,即服飾飲食篇、節日禮儀篇、傳媒娛樂篇、綜合篇。我們研究小組已經將類似性質的題目進行了歸類,從不同方面調查了我校學生在個人生活、學習、思想作風的現況。

(2)調查問卷統計結果分析

①服飾飲食篇

在服裝方面,本研究小組以牛仔服飾為例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近90%的學生對典型代表英美大眾的牛仔服飾不是反感,甚至是達到喜愛的程度。在喜愛的學生中有一半的學生認為牛仔服飾是一種青春、活力的象征,這也說明英美大眾文化中牛仔文化深入到當代大學生的心中,對其日常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飲食選擇方面,對被調查的學生提出中西方食物的選擇意向調查,以及對于西餐的看法,有57.2%的學生會選擇中式食物米飯或面條作為主食,超過80%的學生的飲食偏好傾向于中式食物,而且63.4%的學生選擇中式餐廳就餐。這說明中華民族的母文化——中華文明,對人的飲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盡管中華文化受到外來文化,特別是英美大眾文化的影響,但中華民族文化的根基是很難動搖的。談及西餐時,在被調查的學生中,有47.3%的學生認為西餐美中不足的是熱量太高,可能是西餐中大部分是肉類、甜食等高脂、高糖食物。在就餐方式上,有69.1%的學生會選擇與親人、朋友共享,邊吃邊聊,在就餐的過程中注重氛圍的營造和人際感情的增強。在現代,就餐不僅是一種人的日常行為,而且成為了交際的重要儀式。

②節日禮儀篇

在個人行為準則的選擇上,有43.2%的學生會秉持“把握原則,誠實守信”的準則,這也是和中華文明固有的“信”的倡導是一致的。其次有27.9%的學生以“集體為重”的觀念處事,這也是中華文化中倡導的團結統一、熱愛集體的原則一致的。而有10%的學生選擇了個人主義,凸顯個性,展示自我,這既與青年人追求新潮、敢于冒險的獨特性格有關,也和英美文化中的個人主義觀念的沖擊有關,以其獨特的影視文化傳播甚為嚴重。

在日常寒暄、問候上,有35.9%的學生會微笑著與人問候,同樣有33.6%的學生會揮手示意,并說上句英文“Hello”。在這兩者上相差不大,說句英文簡潔,使用范圍很大,操作性強。在打招呼中,微笑更能體現一個人良好的品格與素質,是世界的通用語言。從這方面來看,不同文化之間也會存在相似點,具有和諧、友好本質的文化其根本目的是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在得到夸獎和贊賞時,有37.6%的學生會謙遜地說“哪里,哪里”,有43.2%的學生會很大方地說“謝謝”。這是代表兩種不同文化的表達方式,中華民族里流淌著更多含蓄、謙卑色彩的血液,而英美文化中更多地體現了外向、積極的一面。被調查學生的不同選擇,體現了其對中華文化和英美文化的選擇傾向,和對于所選擇的文化中包含這一行為提倡的做法的認可。

在被問及關于大學生校園里常出現的男生為女生拎包的行為,有超過70%的學生認為這種行為是男生照顧女生,體現憐香惜玉的意識,并不認為是在英美文化中所體現出的同性戀文化的傾向。其實,如此大比例學生的意見傾向正是大學生對于中華文化中的集體主義觀念的領悟深刻,關心、愛護他人,尊敬師長,同情弱勢群體。

在調查學生對于中西方節日的重視程度上,有51.3%的學生注重的是中國傳統節日的慶祝,而對于西方節日的重視程度只達到21.4%,且有50%的學生不會在意西方圣誕節的慶祝。這說明,英美大眾文化中節日對學生的個人行為、思想上的影響不大,而中華文化的傳統節日的影響潛移默化、深遠持久。對于近來引進的西式節日,由于其傳播廣度不夠深遠、吸引力不夠強烈和被接受者的觀念更新速度慢等因素,中國傳統節日還是占據主導地位。

③傳媒娛樂篇

在社交媒介的選擇上,有83.3%的學生使用的是微博、微信、QQ等中國現代主流的社交軟件,而國外的、小眾化的軟件則鮮為人知。這種選擇差異,是生活環境所造成的,在中國校園里毋庸置疑更多的使用的是中國開發的軟件。

在對電視綜藝節目的看法上,有40.8%的學生大力支持國內原創節目的發展,凸顯本國特色,也有20.6%的學生支持從國外引進來的綜藝節目,將其實現了本土化。由于近年來,我國電視綜藝節目存在大量借鑒國外節目而沒有創新性的現象,大部分學生捍衛本土文化的意識強烈,希望走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傳播之路,而不被外來的文化所吞噬。

在音樂方面,有33.7%的學生對中西方音樂都表示喜歡,對于中國流行音樂的喜愛程度也達到31.3%。在當今信息迅速傳播的時代,音樂能夠跨越時空的界限,進入人的腦海,起到愉悅身心、療傷自我的作用。音樂無國界,只要是能夠發映人的內心世界,激起聆聽者情感共鳴的音樂就值得推崇。而在掌握樂器演奏方面,有46.4%的學生不會樂器的演奏。這似乎給學校教育工作提示,對于學生文藝方面興趣培養是否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呢?而在深入調查學生的音樂態度上,有58.7%的學生都會下載相關的英文歌曲。關于聽英文歌曲的目的,有58.2%的學生是為了個人的娛樂、學習。對于英文歌曲在英語能力提高的幫助上,詞匯量增加和聽力提高是兩大方面。

在調查學生讀書習慣上,有43.5%的學生不僅會選擇英美文學作品閱讀,而且在其他類型的書籍上有所涉獵。在與閱讀英美文學的學生中,有13%的學生專挑英文原著閱讀,而23.8%的學生會選擇翻譯成中文的英美文學作品閱讀。當今時代,書籍出版發行的種類、數量不斷攀升,個人圖書擁有率在逐年增長。英美文學作品對于中國讀者的吸引力在增長,對其文化的了解不僅在于語言的感受上,而且是對書籍中反映的生活環境、方式,通過自我閱讀而獲得文化上的體驗。

④ 綜合篇

關于大學期間費用支付來源的問題上,52.1%的學生的費用來自于父母,因為自己還處于學習階段,無工作收入,而有近40%的學生會考慮到通過兼職的方式賺取大學期間的費用,以減輕父母的負擔。同樣在有關自我表現方面,48.6%會在交流活動上主動地展示自我,與人交流。進入大學的學生理應培養獨立意識,且能為他人著想,只有具有主見,自身素質、能力強的人才能立足于社會。

在問及對中國的教育的看法上,有31.8%的學生厭倦了老套的中國教學模式,老師一味地灌輸,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抹殺了學生自身的特長的發展。同時19.2%的學生表達了接受個性化教育的愿望。在體罰教育上,有43.7%的學生認為不應該體罰學生或小孩,而且有13.2%的學生認為體罰還應收到相應的法律制裁。在教育改革大潮中,中式傳統教育中的落后元素應得到剔除,但精華元素還應得到保留,如因材施教等。西式教育中的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方法應值得借鑒、吸收。

在對于英美大眾文化的態度上,有71.4%的學生認為英美大眾文化可以豐富大學生的課外生活,應該合理吸收、借鑒。毋庸置疑,英美大眾文化中優秀的、積極的、充滿正能量的文化內容應該與中國實際結合加以享用,促進個人和社會的發展。

2、采訪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小組在調查此項目時,采訪了Brian和Annah兩位外教,對他們關于英美大眾文化在我校學生中的傳播情況和他們對于我校學生享用英美大眾文化的看法與建議做了詳細記錄。

從外教的多年教學感受上,兩位外教分享了他們的教學感受,認為大多數學生的時間觀念強烈,能夠按時上課,但少部分藏族學生從宿舍到教室上課有些拖拉,在剛打上課鈴或上課鈴已經響了幾分鐘后才匆忙跑來上課,對于課堂紀律的管理有些困難。在有不同民族學生一同上課的時候,各民族學生還是能夠互相謙讓、彼此友愛,凸顯了民族團結的中華文明精華思想。

在談及社交媒介在教學中的影響時,他們在教學中的做法和看法有所不同。Brian的課堂上嚴禁學生使用手機,認為手機會影響教學的展開。他發現不少學生會在課堂上偷偷看看手機,這一行為使他們分心,擾亂課堂紀律。而Annah會使課堂氣氛輕松愉悅,手機在課堂中還能促進教學,手機下載的學習軟件、電子詞典都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手機的使用不再局限于課堂教學中,日常生活、學習在現代社會都離不開它。

由于兩位外教是英語教學在中國的實踐人,對于西方英語教學的方式和方法有獨到的見解,而其西式的教學方法是否在中國得到很大程度地運用,尤其在民族院校里,不同民族學生的學習基礎參差不齊,他們采用的方法是怎樣的呢?他們的答案正印證了一個哲學道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外教的課堂里少不了西式課堂的元素,同時因為在中國,為使中國學生能適應他們的上課風格,他們的課堂上也會增添中國元素。首先,外教的課堂氣氛融洽、輕松、自由,課堂形式也是小組活動,小組成員之間、小組與外教的互動性大。其次,外教課堂里少了中國傳統課堂里老師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情形,更多地是師生集體討論、觀點地分享與碰撞,最后得出的結論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在外教的課堂里,更多的像是中式集體主義與西式個人主義的完美結合,充分重視個人的能力的提高、需求的滿足,同時顧及集體的力量在完成任務工作的協作、團結精神的培養。這可能也是今后中國教育改革的一大方向。

最后詢問學生在對英美大眾文化中的服飾飲食的態度時,兩位外教保持一種積極、開放的心態,認為英美文化元素在中國社會愈演愈烈的趨勢并不反對,這說明文化在不斷地交流融合,英美文化的魅力在不斷提升,并不存在文化領域的侵略,文化是個人、主動、無壓力地為個人所接受的。我們要相信文化的發展是促進人類社會共同的進步與發展。

四、調查結果影響分析

1、積極影響

英美大眾文化的多方面元素豐富了本校學生的課外學習、生活,提供了廣泛的溝通與交流的機會,促進我校學生在各方面的發展。英美大眾文化中的精華元素得到發揚與傳承,而中華文化沒有為大肆來襲的英美大眾文化所吞噬。對于中華文化中最傳統、最具價值的文化元素,本校學生能夠固守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陣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方向,堅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同時,本校學生在中華文化與英美大眾文化的甄別、選擇上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牢固樹立以中華文化為主的思想觀念,和一種平等對待世界各國文化的態度,不因為自身對外來文化的不認同而產生一種心生厭惡、甚至出現詆毀的惡劣過激行為。

從英美大眾文化的深層的思想意識的層面來說,我校學生在對英美大眾文化的思想核心的領悟深刻,能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游刃有余地把握其使用的內涵,同時又能秉持原有的文化習俗,真正做到在融洽的文化氛圍中體會生活的樂趣,讓文化從生活實踐中產生,同時在實際生活中把握文化的精華要素。比如,本校學生在與人溝通時能使用上英文,在活動中既能堅持集體主義原則也能做到個人才華的自我展示,充分把握文化在不同場合、時間的意義。

2、消極影響

由于現代傳播媒介的迅猛發展,英美大眾文化以前所未有的蔓延態勢在我國發展流行。從我校學生受其影響的程度來看,英美大眾文化中的各種充斥世俗意味、挑動人類性情的文化元素在大眾傳媒的推動下,學生原有的思想意識受到污染。突出的是英美大眾文化中的電影、音樂、書籍等借助現代媒介傳播大量有悖于傳統中華文化要義的文化內容,給學生的心理和行為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有個嚴重的現象,部分學生在學業上的荒廢,整天沉浸于西方文化的虛擬世界里而無法自拔。

總之,英美大眾文化對于我校學生的積極影響遠遠大于其消極影響。

五、提出建議

1、對校園人文建設的建議

本校未來發展不僅在于校園學術水平的提高,而且應在提升校園獨特性、吸引力方面下功夫。所以說,校園人文建設對于本校今后教育教學的發展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首先,充分發揮英美大眾文化的積極因素,建設美麗、和諧的校園環境。一切發展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利用英美大眾文化促進本校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在此,學??梢蚤_展以英美大眾文化相關的文化知識宣講活動,或者英美大眾文化主題的聯誼活動,加強各個學院、不同年級、不同民族學生的交流與學習。

其次,英美大眾文化中極力倡導的個人主義,在校園人文建設上就可表現為重視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在學生的個人發展工作上必需更上一個臺階,老師在課堂內外對學生的關注度需加大,從學生的心理、生理上的各個方面提供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指導。

同時,鼓勵具有特長、奮發向上的學生追求理想,給予學生在多方面的發展途徑和各種資金、技術、政策的支持。

2、對校園校風建設的建議

學校在英美大眾文化的傳播中占有重要的角色。學校應適當開展一些與英美大眾文化相關的活動:外來文化宣講活動、西式文化教育教學體現活動等,開闊學生思維,使學生能夠接受適當程度的英美文化的熏陶影響,培養多元化人才而不是僅僅局限于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之下培養精英。借鑒學習英美大眾文化長處對學生的培養,進行科學認知調試,使培養出的學生在未來的國際文化、經濟舞臺上的眾多合作項目之中能夠發揮一定作用。

同時,學校應加強在英美大眾文化知識課程的普及,增開相關的公選課程,讓學生更多地學習英美文化,提高甄別文化的質量,樹立世界文化一律平等地觀念,開拓視野,促進個人的未來發展。

3、對校園本校學生思想的建議

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念,分清良莠、取長補短。調查結果顯示英美大眾文化主要通過服飾、禮儀、音樂、文學等渠道影響大學生的意識形態。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背景之下,大學生應當一方面學會提高文化交融意識,認識到文化交流傳播的必然性,自覺地開闊視野;另一方面也應該把握對待英美大眾文化的準則與底線,甄選優質的文化養分,用于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

六、總結

通過對英美大眾文化對本校學生意識形態的調查研究,筆者發現其影響對于我校學生來說程度一般,還未達到深刻的程度??傮w而言,英美大眾文化的影響不敵中華傳統文化對于我校學生的影響。

英美大眾文化中的精華、流行元素借助傳播媒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彌散,當然中國也包含其內,本校作為中國高校的一所也不免受其影響。英美大眾文化的某些元素已成為世界的時尚與潮流,對于當代青年人來說,是一種生活的便利與滿足,帶給我們大學生無盡的文化享受和藝術的陶冶。同時,英美大眾文化的巨大沖擊也要求當代大學生擦亮眼睛,提高辨別文化良莠的能力,在保持本土文化不被侵蝕的前提下,歡迎世界各族文化之花競相開放。

為推動英美大眾文化的積極因素和發揚中華傳統精神文明,當代大學生理應成為堅實的擔當者,學校也應為推動文化的傳播與發展的重要力量。

指導老師:金喆

【參考文獻】

[1] 張 ?巖. 大眾文化對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的影響及對策[D]. 沈陽: 沈陽工業大學, 2015:6-9.

[2] 鄭瑋瑋. 大眾文化背景下大學生閑暇生活與閑暇教育的調查研究——以廣西部分高校為例[D]. 桂林: 廣西師范大學, 2013:6-8.

猜你喜歡
意識形態
官方微博輿論引導方式探究
芻論“意識形態終結論”的本質及危害
網絡空間無政府主義思潮審視
新媒體時代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創新路徑研究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伊格爾頓意識形態理論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識形態、文藝、宣傳與百姓生活
文化軟實力發展與我國意識形態安全
二胎題材電視劇的多維解讀
西方涉華紀錄片意識形態的建構與展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