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改下語文教學的“啟發式”和“設疑法”

2008-01-07 03:03
21世紀中學生作文·綜合版 2008年11期
關鍵詞:啟發式背影課文

程 斌

開拓進取,與時俱進,這是時代的要求。新課程改革七年來,筆者也不輟勞作,積極探索,大膽推行“啟發式”和“設疑法”。經過幾年的努力,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受到了同行的稱贊和領導的夸獎?,F就語文教學中兩種教學法的運用,談點兒個人體會,懇請同仁指教。

首先,我談談語文教學的“啟發式”?!皢l”二字,關鍵在于“啟”。只有老師“啟”的因素,才有學生“發”的可能;只有老師“啟”得恰當,才有學生“發”得準確。

“啟”的因素,是學生“發”的前提。語文教學中各種文章體裁,里面都隱示著情理和事理;語文知識和寫作知識,里面都聯系著知識系列的整體規律性。老師備課的功夫,就在于整體上把握整個知識體系,又能嫻熟于每個細節,把每個知識點,從多側面去挖掘其中的內涵,多角度去設置各種疑問,根據不同程度的學生的實際,以提問的方式表現出來,這種提問便帶有“啟”的因素,學生在渴求新知識吸引下,思維被啟動,“發”也就成為可能。我所任一屆初中班,當我發現一部分學生學習語文只會死摳課文的某些詞句,而缺乏對整篇課文的分析和概括時,我就用蘇軾的廬山詩和杜甫的望岳詩比喻性地啟發他們:為何橫看、側看,看得那么仔細,還“不識廬山真面目”呢?原因是“只緣身在此山中”,如果我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居高臨下,鳥瞰全貌,那不僅可以看到“眾山小”,還可以真正認識廬山的真面目了??瓷饺绱?,學習一篇課文何嘗不是一樣。由于學生學習課文的立足點正確了,對文章總體上的把握也漸漸熟練起來。

光有“啟”的因素還不夠,因為它只是孤立的個體,必須還要“導”,才能形成學生思維的連續性。一篇課文,一則知識專題,都是整個語文知識系列中相對穩定的一個整體,它們之間都有一定的邏輯聯系,所以教師在設置一個個帶“啟”的因素的問題時,必須在講解和闡述中把學生的思路定向性地由一個疑點引導到另一個疑點,這時教師的講解不僅“傳道、授業、解惑”,而且是“導”把學生的思路逐層引向深入,引向正確。學習魯訊先生的小說《孔已己》時,學生對文中“孔已己是站立著喝酒而穿長衫唯一的人”不理解,我就導向性地啟發:穿長衫和短衫有什么不同?學生能回答出:身份不同;再疏導性提問:孔已己穿長衫是貴族階層嗎?學生能回答出:不是。像這樣啟導:孔已己窮困潦倒,卻不肯脫掉長衫,死要面子,被人取笑,成為“唯一”站著喝酒的人,也就容易理解了。但如果要學生在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上更上一層樓,再加上“引”,就更能促進學生思維的升華,甚至還能出現“反彈琵琶”、標新立異現象。

語文教學中,任何一篇課文或一種知識,都是學生從未接觸到的東西,他們會因新鮮而產生接受這些知識的心理需求,如果老師能在“啟”、“導”的基礎上有意識的創設一些情境,一些氛圍,把知識盡量具體化、形象化,并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調動他們原有的生活積累,引導他們的想象和聯想,這就是老師為啟發學生的思維有意構建的“契機”。有了這種“契機”,就能使他們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局部而整體地融匯思考,這樣,不但知識潛移默化地在學生的思索中自然地被接受了,甚至還會提出一些與書本知識相反的見解和老師始料不及的突發奇想。這“契機”猶如一道閘門,先有意地讓學生貯滿思維的洪水,時機一到,閘門一開,那思維的洪水就會奔涌而出。

其次,談談語文教學的“設疑法”。結合課文,大膽設疑,通過分析求證,能使學生充分理解,鞏固記憶。

怎樣設疑?現以八年級語文上冊《背影》為例,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是題目設疑。①寫的是誰的背影?②為什么要寫背影?大家知道,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通過設疑分析使學生知道寫的是父親的背影。開篇寫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背影為什么難忘?這就引出課文。

第二是中心設疑。本文中心應是(單選):A.寫“我”對父親的懷念之情。B.寫父親對我的疼愛。C.寫父親的啰唆及我對父親的反感。D.本文寫父親對兒子的疼愛和兒子對父親的思念感激之情。葉圣陶先生說過:“讀一篇文章如果不明白它的主旨,而只知道一些零碎的事,等于白讀?!币虼送ㄟ^設疑培養學生掃視課文、迅速找出文章中心的能力。經過研究分析,大家都懂得中心是文章的靈魂和統帥,是貫穿全文的,因而D正確。

第三是結構設疑。本文結構層次的劃分,正確的應是:A.按總——分——總的結構方式,開篇點題,思念父親,中間回憶往事,最后寫別后對父親的思念。分為三部分。B.按送別前,分別時,分別后分三部分。C.按我對父親的不理解,到對父親的理解分兩部分。通過設疑讓學生細讀課文,選出答案,使他們懂得結構的安排是由中心來決定的,因而A是對的。

第四是語法修辭的設疑。1.“唉,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一句中,“聰明”和下文句中的“聰明”相同的是:A.我班的小明真聰明,他每次都考我們班第一。B.我那是真是聰明過分,總覺得他說話不太漂亮。C.老媽出了一個腦筋急轉彎,答案我脫口而出,媽夸我:“真聰明”。通過設疑分析,使學生懂得A、C中的“聰明”是腦子反映快,智力強的意思,而B中的“聰明”則是愚蠢,不懂事之意,是運用了反語的修辭手法。答案是B。

古人云:“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痹复蠹也捎迷O疑教學法,為學生發現疑難、解決疑難筑起橋梁或階梯,讓學生發揮天賦和才能,走進知識的天地。

猜你喜歡
啟發式背影課文
主題:背影里的愛
背影
端午節的來歷
背課文
背影
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案例陳美琴
啟發式教學在《數據庫技術應用》課程中的應用
背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