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中西傳統繪畫用線

2008-03-30 06:51古春苗
大舞臺 2008年6期
關鍵詞:用線線條畫家

古春苗

【摘要】線是繪畫重要的造型因素之一,各個時期中西畫家對線條的理解、使用上是基本相同的,但由于中西文化精神和藝術觀念的差異,使得中西傳統繪畫對于線的認識與運用呈現出不同的風格特點。

【關鍵詞】中西傳統繪畫 線 比較

線條是人類在造型藝術活動中最基本、最直接的表達形式。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響,使得中西方傳統繪畫對于線的認識與運用呈現出不同的藝術風格。

一、中西傳統繪畫用線造型觀念

中國畫的傳統觀念是“氣韻生動”,注重表現情感,它不求絕對的真實與準確,而要求繪畫生動地表現出主體的內在精神氣質和格調風度,把生命的律動作為始終對象。特別是中國文人畫,更是以畫家主觀情感為追求目標,正是由于中國傳統繪畫的這種觀念,使得畫家更多的是將視線集中于與客體精神本質的思索。畫家所表現的意象是建立在主體的心理之上的,它不受物理時空的制約,排除了和客體精神沒有本質聯系的表象,是畫家調動所有相關的感官,從各種角度各種途徑去感知對象,所謂“仰觀俯察”、“遠取近求”;并要超越感官的感知,進而達到一種自覺和體悟。只有通過這一過程,才有對所想再現的事物的真正把握,才能在繪畫作品中成功地完成藝術形象的創作。[1]盡管它在物體表象上同客體物象相去甚遠,看似不似但在精神內核上卻是更完美的契合,“逸筆草草,不求形似”從而使中國傳統繪畫具備了特有的審美情趣。

西方傳統繪畫系指承古希臘傳統,發展于文藝復興時期至十九世紀印象派產生的寫實繪畫。隨著“現代派”美術的興起,傳統繪畫逐漸失去了雄霸西方畫壇的地位。在繪畫與自然的關系上,西方傳統繪畫遵循“師法自然,再現自然”的觀念,認為藝術美就是對自然美的模仿,亞里士多德進一步指出,一切藝術實際上是摹仿,“只是有三點差別,即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對象不同,所采用的方式不同?!盵2]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西方傳統繪畫重形似,重再現,重理性,追求更多的是自然美,所畫的線條,主要以構成明暗,體現客體的結構。強調客觀真實的視覺效果,著力把眼前客觀看到的表現在畫面上,力圖造就一種真實感的幻覺,畫面具有認識性和敘事性。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中西傳統繪畫存在著“客觀表現”和“意向表現”兩種藝術傾向與審美理想。

二、中國傳統繪畫用線造型特點

在中國傳統繪畫中,線肩負著寫形和傳神的雙重任務,不僅具有表現立體和取代陰影暈染的能力,還可以表現色彩無法達到的美感。為了強化線的這種表現因素,又決定了中國傳統繪畫在用線造型上具有相對主觀和夸張的特點。例如:五代貫休所畫的羅漢“龐眉大目,耳碩隆鼻”就是對形象的夸張。山水畫里無際的原野、拍岸的驚濤、千仞的峽谷……都是在物象的某些特征上進行夸張和變形來突出其特征。畫家要有深刻的觀察、理解和概括能力,才能適當運用夸張手法,突出對象特征,達到本質的相似。[3]

高度的程式化是中國傳統繪畫用線造型的又一大特點。不同的對象給予畫家的感受自然是不同的,畫家通過深入的觀察,從客觀對象上抽象概括出來,與客體形象的精神特征相適應的線。程式化的線是對象典型特征和畫家個性風格的統一。線雖有一定的規律,但在客觀世界中是雜亂無章的,有的甚至是變化莫測,不易捕捉的需要畫家進行提煉、概括、組織,使其合乎一定的規律。程式化的線條具有鮮明、突出、表現力強的特點。中國畫家在長期的實踐中創造出了多樣的線條程式,如人物畫線條從顧愷之的“高古游絲”到曹仲達的“曹衣出水”及吳道子的“吳帶當風”再到后來的“十八描”它們適合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環境、質感的表現,各種描法因形得名,其中包含了畫家的個性和主觀感受,不同特點的線只有恰當表現了對象才有意義。[4]

中國傳統繪畫的線具有相當獨立的形式美,它不同于西方繪畫中又點、線、面組合而成的圖案性的美,而是和畫家的主觀情感而緊密聯系的。同時,由于中國畫用筆用墨的考究,各種線型自身也體現出相應的美來,剛柔、曲直、濃淡、潤澀、等,歷史上顧愷之、陸探微“筆跡周密”的“密體”和張僧繇“筆才一二,象已應焉”的“疏體”就是畫家創造的兩種不同的藝術風格。線的形式美即寄于形象之中,又體現于形象之外,使人不得不贊嘆線的魅力。

節奏和韻律也是傳統繪畫中線的一大特點,“線實際上就像是音樂藝術從自然界的群聲里抽出樂音來,發展這樂音間相互結合的規律。用強弱高低旋律等有規律變化來表現自然界社會界的形象和內心情感,”這是中國美學家宗白華先生在評論書法中的一段話語,表明了中國書畫藝術可以從緊張、松弛、剛勁、柔軟等變化給線條不同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中國傳統繪畫對于線的運用發揮,可說是將線自身所具有的表現力推向極致,不管傳統繪畫線的程式之多,發展變化之大,但其精神內涵是一致的,就是追求客體精神與主題情感在線中的表現。

三、西方傳統繪畫用線造型特點

傳統繪畫用線造型可以說從西班牙的拉斯科巖畫到法國的米拉巖畫就開始了。從法國阿里埃日尼奧洞穴所畫的野牛造型,到古希臘藝術品所畫的荷馬史詩故事,古羅馬時期的壁畫藝術,輝煌的中世紀繪畫,等等無不以準確有力的線條而著稱。進入文藝復興時期,隨著人的自我覺醒和自然科學的進步,為藝術準確的再現自然提供了科學的根據和探索的可能,求“真”求“美”的理想驅使藝術家們不斷進行透視學、解剖學的探索。喬托手里尚未成熟的透視畫法,到了15世紀初期布魯內萊斯基那里已經發展成了一種系統的科學方法。達·芬奇更以畫家加科學的眼光去注視自然,指出藝術要師法自然。他的“漸隱法”運用在《蒙娜麗莎》中,人物的輪廓線非常柔和“像煙霧一樣融入了空氣之中”,他告誡習畫者要“注意輪廓的朝向,注意線條上哪一段向一邊或另一邊彎曲,那些地方比較明顯或不明顯,什么地方粗,什么地方細”。[5]

18世紀的歐洲,繼“巴羅克”之后的“洛可可”藝術風格在裝飾藝術中非常注重造型上線條的節奏和韻律感。在繪畫上,新古典主義的大師安格爾,更是用線造型的大家,他那些類似于中國畫“白描”的素描,用筆用線精確細雅,一氣呵成,體現出了線條的唯美和嚴謹的藝術風格。他尤其注重線條在造型中的作用,指出“要正確的畫出線條的多樣性和對比關系,這是抓住動勢的唯一手段。要在模特最重要的線條上多下功夫。要著力去表現這些線條”[6]與安格爾形成對立面的浪漫主義的代表人物德拉克洛瓦,似乎不在意一筆一面的準確性,但他對線的表現頗具匠心,正如他所說:“畫每一個物體中必須抓住的,以便在素描中表現出來的最重要的東西,這就是線條的對比”[7]他的眾多的作品證明他的線是十分生動的,它與形體相結合傳達出強烈的情感和奔放的氣勢。19—20世紀的西方是具象藝術與抽象藝術,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等多流派、多主義、多風格并存的時代。早期的法國雕塑家羅丹在其速寫中用熟練灑脫、變化豐富的多線條形式來傾注了內心對物象的感受,其速寫的情感表現力很強。隨著印象派的出現,畫家們將以往放在形體上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對色光的研究上來。他們利用物理學研究成果把畫室移到戶外,試圖更加科學真實的再現感覺世界。莫奈的《魯昂教堂》為了表現陽光空氣氛圍中的色調美,將物象處理得模糊松動,輪廓線虛虛地融入空氣之中,產生了色光交映顫動的效果。

至此,我們不難看出用線造型,在古今中西繪畫中都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首先,在表現人物的形體結構、神情、講求意境方面是一致的,但在對意境的理解上中西方存在差異,中國繪畫是“應物象形”和“物造在我”的完美統一,而線這一表現形式在中國畫中充分體現了“似與不似”的審美心理。西方傳統繪畫的線是建立在科學的分析與認識的基礎之上的,因而西方繪畫使科學精神在線造型上得到充分發揮。其次,在用線造型上中國畫家偏重于主觀感受,表達上著重于寫意,能運用游離感極強的線條表現出實實在在的形式。而西方傳統繪畫則偏重于客觀真實,在表達上注重寫實。使線作為塑造形象的重要因素同形體緊密的結合在一起,起著再現物體質感、體感、結構、光影等物理屬性和對象精神特征的作用。最后,西方傳統繪畫的線條一般不具有獨立的表現力,總是與面與體結合在一起,而中國線條則具有相對獨立的審美價值。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中西方傳統繪畫由于文化間的差異,造成了對線藝術各自不同的追求,繪畫藝術也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但兩者之間是可以相互交流的,近代以來,中西繪畫之間的相互影響越來越顯著,西方繪畫的一些靈感受到這個山水畫的啟迪,而中國畫的現代山水畫也受到西方繪畫的影響??傊?,隨著中西方繪畫藝術的不斷交流與影響,必將促進其在各自領域的發展。

注釋:

[1]葉青. 應物傳神中國畫寫實傳統研究[M].江西:南昌人民出版,2004.

[2]亞里斯多德. 詩學[M].北京: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3]孫克鈞. 淺談中國畫的線[J].西安:西北美術,1999.

[4]楊悅浦. 線,生命的符號[J].1992

[5]達·芬奇. 論繪畫 [M].北京: 人民美術出版社, 1979.

[6、7]馬文啟. 15--20世紀外國素描藝術[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1982.

(作者單位:陜西延安市寶塔區姚店中學)

猜你喜歡
用線線條畫家
酷炫小畫家
精致線條
線條國趣事
猜腳印
腰帶勾勒最美線條
最快回到家
燒腦的線條
嗨!我在這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